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届全国新高考历史备考复习:新中国政治建设(2022年),供大家参考。
2023 届全国新高考历史备考复习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的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中央人民 政府宣告成立;下午 3 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 开国大典 ,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二、新生政权的巩固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了的任务 ①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②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没有完成; ③财政经济上千疮百孔,财政困难; ④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威胁国家安全。
(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1 1. . 追歼残敌
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2. 土地改革(农村)
1950 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 1952 年春,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使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3 3. .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城市)
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 1950 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到 1952 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4 4. . 抗美援朝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直逼中朝边境。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1950 年 10 月,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 年 7 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里要注意: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954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1949 年“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 特别提醒:内蒙 古自治区
(7 1947 年 年 5 5 月 月 1 1 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 1955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
(8 1958 年 年 3 3 月)宁夏回族自治区
(8 1958 年 年 0 10 月)西藏自治区
(5 1965 年)
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成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2 2. .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1980 年,为刘少奇案平反;1981 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1982 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年底,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3 3. . 依法治国战略的确定
1997 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 年,九届全国人大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4 4. . 建立村民民主自制制度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5 5. . 颁布《民法典》
0 2020 年 年 5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 2021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五、祖国统一
(一)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最初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1997 年 7 月 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 1. .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三国时,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②隋炀帝三次派人到琉球;③元朝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④清朝初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康熙年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⑤《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被日本占领;⑥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 2. . 台湾与祖国的三次分离、两次回归
分离
回归
第一次
1624 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第二次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割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第三次
1949 年,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尚未回归 3 3. . 台湾问题的形成
1949 年国共内战结束,国民党败退台湾,导致台湾与大陆的分离。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4 4. . 对台政策的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③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5 5. . 两岸的交流
①1979 年,中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海峡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②1987 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隔绝状态被打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③1990 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 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④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
⑤1995 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⑥2005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发布《反国家分裂法》,为制止国家分裂提供法律依据。
⑦2008 年 11 月,两岸达成“三通”启动仪式。
⑧2015 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 1949 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 台湾回归的意义
①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问题; ②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 ③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坚持三个有机结合:
①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②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③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④评价: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3)总体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