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王国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022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王国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6-12 10:36:28 推荐访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王国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供大家参考。

2022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王国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王国维(1877.12.3 — 1927.6.2),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早年追求新学,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各领域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1927 年 6 月 2 日,中国文化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正值学术生涯巅峰的王国维,突然在颐和园昆明湖沉湖自杀了。

 “口鼻塞满淤泥,身下是一片水迹,世界寂静悠远,没有任何声息。”研究王国维的学者周宁这样来形容他离开时的画面。

 王国维本人连自杀的原因不屑于解释,只是检验官在他衣袋里发现一份简单的遗书,开头有 16 个字: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他的遗书写得颇悲切: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藁葬于清华园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寅恪)、吴(宓)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

 遗书是写给他的儿子的。

 ▲ 王国维遗书 1927 年

 顾颉刚先生曾说:

 康长素先生逝世,我淡然置之。我在学问上受他的影响不亚于静安先生,我既是佩服他,为什么对于他的死倒不觉得悲伤呢?因为他的学问只起了一个头,没有继续加工。所以学术界上的康有为,三十六岁就死了。至于静安先生,确和康氏不同,他是一天比一天进步的。他的大贡献都在三十五岁以后,到近数年愈做愈邃密了,别人禁不住环境的压迫和诱惑,一齐变了节,唯独他还是不厌不倦地工作,成为中国学术界中惟一的重镇。今年他只有五十一岁,假如他能有康氏般的寿命,他的造就真不知道可以多么高。

 清华大学王国维纪念碑

  静安先生的纪念碑设计极简约、雅致,很契合先生学问的庄重、大气。设计者是梁思成先生,一位与先生有同好的建筑家,也是先生老友梁启超的长子。碑文是先生的密友陈寅恪所写:

 海宁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成怀恩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金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辞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

 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火,共三光而永光。

 这段碑文流传极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几代学人的诉求。

  ■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

 ■

 人苟欲为完全之人物,不可无内界及外界之知识,而知识之程度之广狭,应时地不同。古代之知识至近代而觉其不足,闭关自守时之知识,至万国交通时而觉其不足。故居今之世者,不可无今世之知识。

 ■

 盖人人至高之要求,在于福祉,而道德与福祉实有不可离之关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爱敬人者反是。如影之随形,响之随声,其效不可得而诬也。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

 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

 ■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蝶恋花》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人间词话》

 ■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采桑子》

 ■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人间词话》

 ■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人间词话》

 ■ 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人间词话》

 ■ 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虞美人》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间词话》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