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之间关系(全文)

2022年度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之间关系(全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6-16 18:24:04 推荐访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之间关系(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之间关系(全文)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之间的关系4篇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之间的关系篇1

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决定的。

首先,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逾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而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其次,是由我国的现实条件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也远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再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要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要求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国际比较而显著提高,这就需要有很长的时间来实现现代化。

我国仍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在我国至少需要一百年。党一再强调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成果。坚持这一论断,才能使我们对这个阶段的矛盾和主要任务做出科学判断,有效地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克服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急躁情绪,脚踏实地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才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2、

改革、发展和稳定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改革是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稳定的制度,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发展是目标。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发展的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稳定是前提。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势,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改革和发展就无法进行

3、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期号召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它重新提出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面前,我们党内一部分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骄傲起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蔓延滋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被他们淡忘了。这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是非常有害的。

(2)、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取得的成就面前不能盲目乐观,我们要看到我国仍然比较落后,要不懈努力,开拓创新,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缩短和先进国家的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时期,共产党只有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才能取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坚持“两个务必”并不反对合理的消费,不顾及人民的物质利益。因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不能超越当前的实际片面地追求享 受。现阶段应该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4、

(1)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经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当前,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中国共产党人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

第一,我们坚信共产主义,但是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是一个非常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前进方向,但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第二,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
而离开现实的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过程的初始阶段,是进入更高发展阶段必不可少的基础和环节。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就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5、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同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我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已经确立起来,但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阶级斗争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激化,但它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3)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基本适合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其他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才能在牢牢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之间的关系篇2

第五讲

抗日战争时期的香港

一,内地抗日战争对香港的影响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对中国东北的突然袭击,并迅速占领整个东北地区.日本关东军阴谋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南满铁路,反诬是中国军人所为,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北大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不顾国际舆论的谴责,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闸北进攻,中国第5军和19路军奋起抵抗,使日军受到沉重打击。

在美英等国调停下,中日停战并签订《凇沪停战协定》。

1935年日本提出“广田三原则”:

1,实现“中日亲善提携”;

2,中、日承认“满洲国”,建立中、日、“满”经济合作;

3,中 、日共同防共和防俄.

1936年日本发表声明,不受华盛顿会议规定的美、英、日主力舰吨位比例的约束,

企图排斥美英在华势力,打破太平洋均势,确立其优势.

1936年德日签订《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意大利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1937年日本在中国制造“七七事变”.日本相继占领了的经济中心上海和政治中心南京,同时也损害美英在华的最大“利益”.

1、香港临近战争状态.

1938年10月日军登陆大亚湾,随后深圳、广州相继陷落,香港已经处于孤立地区。

港府不得不采取一些备战措施:征召适龄英籍男子服役,编组战斗补充团;
粮食统配,每年储备粮食75万包;
邮电检查;
征收新税项如战争特别税;
一年时间修筑近百个防空洞等。

1939年英国对德宣战,香港进入战时状态.

1941年9月军人出身的杨慕琦出任总督.港府颁发战时紧急法令冻结日本在港资产.

1941年11月16日盟军2个营的加拿大兵团抵达香港.

2、中国抗日战争与外界联系的窗口.

1938年1月,中共中央派廖承志、潘汉年为代表,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8号,设立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1942年1月该办事处撤出香港。

1938年6月14日 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简称“保盟”》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周恩来于1938年2月在武汉请新西兰记者

詹姆斯.贝特兰带一封信,交给在香港的宋庆龄,建议成立一个组织,为八路军、新四军伤病员提供一些急需的医疗物资。以宋庆龄为主席的“保盟”,工作重点是援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如援助一些大型医疗设备等;

应宋庆龄之邀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宋子文曾出任“保盟”的会长。姐第共同发表宣言,联名签署文件,这是1927年之后他们的再度合作。

宋家姐妹当时曾相聚在香港.宋霭龄、宋美龄同住在沙逊路;宋庆龄、宋子文皆住在九龙嘉运边道.1940年3月31日三姐妹同机从香港飞回重庆,引起国内外政界和舆论界的极大关注,她们的行动从特殊的层面,体现全民族团结一致,坚决抗战的精神.

3,香港成为内地难民的避难所.

A,抗日战争爆发后,内地大批难民涌入.香港出现极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住房问题,还有医疗和卫生等.社会负担日益沉重;

B,特别是在日军进攻上海时,不少工商界人士迁到香港 ;

C,沪宁失陷前,许多国民政府要员及社会名人纷纷到香港避难。截止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香港人口已激增到164万人。

二,香港进入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7日日突袭美珍珠港军事基地,摧毁了美国天平洋舰队的主力.

12月8日,罗斯福要求美国国会对日宣战。

A,结束了美国一直奉行的孤立主义;

B,使美国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的行列;

C,欧洲战场和亚太战场联结在一起.

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天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本空军开始轰炸香港启德机场。

随后日本陆军自深圳侵入新界,并在九龙地区到处轰炸破坏. 12月13 日新界、九龙被日本军队侵占。12月12日起双方隔岸炮战,日军曾2次向港督招降未果;

18日夜日军在港岛东登陆,与英军激战。双方伤亡人数达6千人以上。12月25日日本占领全部香港地区,

整个战斗历时18天。总督杨慕琦于圣诞日 正式向日军投降,并与驻港英军、加军9000人一起 被俘。香港自此进入3年零8个月日军占领时期(1941.12-1945.8)。

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日本占领了欧洲国家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属地,东亚的大片土地和整个西天平洋.

三,日本对香港的军事占领时期

1942年1月19日日本在香港设立“总督部”。日军中将矶谷廉介任香港总督

(后为田中久一),总督府设在港岛汇丰银行大厦。

1,政治

日军占领香港第二天,随即宣布戒严,封禁房屋,拘捕港英官员并送进集中营.1942年初日本宣布香港为日占领地,并设立总督府,下辖5个部门;分成港岛、九龙、新界3大区;全香港划分28个小行政区,均由日本人出任各个区区长.

另外,日军网罗了一批华人绅商,成立华人代表会以应总督咨询;另设立市民各界协议会,为占领当局服务.

2,经济

日本占领香港后实行血腥的军法统治,封锁港口,接管全部码头和仓库,扩建九龙飞机场,征用车辆和船只,没收商人的资产,冻结银行存款,以日本军票代替港元.

日军在市场发行军票,并硬性提高军票面值,1元军票兑换4元港币;强迫银行签发纸币,以增加其战争资金.1943年6月日总督宣布停止使用港币.这在港币发行史上是首次.

自1942年起,日军对香港居民的粮食和其他日常生活必需品,实行极苛刻的战时配给制度.由于市场物资匮乏,物价暴涨,原来繁忙的转口港变成百业萧条.不少留在香港的居民被征劳役,强行为日军修船筑路,生产日军的军需品.

3,文化

日本占领香港之后进行奴化宣传,并将全香港报纸合并为5份.著名的《大公报》坚决抵制日军管制,于1941年暂时停刊(自在港发行以来首次)。1948年3月15日复刊并出版至今。

1942年4月南京汪精卫伪政府派人来港成立“中央社分社”,为日本占领香港给予舆论支持.

四,香港地区的抗日斗争。

1,武装反抗斗争。

日本占领香港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派出武工队挺进港九地区,建立抗日基地开展武装斗争。1942年2月组建港九大队,大队长蔡国梁、政委陈达明。港九大队在香港参加战斗上百次.1945年9月28日主动撤出香港地区。

香港地区最活跃的抗日基地是西贡,因其地处大鹏湾畔,与沙鱼涌遥遥相对,成为与内地抗日力量联系的战略枢纽.

2,营救爱国人士。

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的指示,中共广东省委、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共香港地下党组织秘密组织大营救,历时半年多时间,共营救出被困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其家属800多人。

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以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共同奋斗,终于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者.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 8月30日英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夏悫少将率舰队抵港。盟军在香港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仪式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国民党政府代表与英国代表共同在香港中环举行了结束日本占领收回香港的仪式

五,中国要求收回香港的外交活动。

1,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代表曾经就有关香港的问题提交2项提案,要求归还列强在中国的租界和租借地等。由于受帝国主义列强控制的会议拒绝讨论,

使中国政府收复香港的要求未能实现。

2,1921年12月3日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和早日停止使用租借地的意见,却遭到英国代表的强烈反对;
7日中国代表反驳英国代表的论调,中英双方就香港新界问题展开争论。是继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提出有关提案后又一次失败的外交努力。

3,在日本占领香港时期,1942年10月中英就废除治外法权、订立新约问题进行谈判,英废除大部分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在11月12日双方代表谈判过程中,当中方要求终止新界租约时,却遭到英方反对而未果。

1943年1月11日,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向英国驻华大使递交照会,对英拒绝谈判交还九龙问题表示遗憾,声明中国保留日后重提此问题之权利。历史再次证明弱国无外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同盟国中的大国开始商议殖民地前途问题.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公开表示,英在香港问题上寸步不让.早在二战结束之前,英国便在殖民地部成立了“香港计划组”,下设法律、财政、警务等处,着手研究在日本投降之后,如何赶在中国军队到港前重占香港.

1945年8月,英驻华大使就已与在赤柱集中营的前香港辅政司詹逊取得联系,令其获释后即刻进占香港,并与英军配合重新控制香港.

1943年底蒋介石赴开罗,参加中美英三巨头的秘密会议。

蒋介石提出:为取得抗战胜利中国付出了许多牺牲,战后各国要取消对华不平等条约,台湾、澎湖列岛要归还中国。罗斯福赞同,丘吉尔也没反对。

罗斯福又问蒋:台湾归还你,香港怎么办?

蒋介石还在思考……

丘吉尔大声说:请大家注意,香港是英国的领土。

丘吉尔的参谋长站着说:我们共同收复了缅甸,缅甸仍属英国,为什么香港要归还中国?

蒋介石反驳道:香港是你们入侵中国的领土,你们与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政府不予承认.战后中国政府想什么时候收回香港,就什么时候收回!

缅甸不是中国领土,我们也不是帝国主义,没有领士野心.香港是中国领土,中国一定要收回!

美国方面,尽管在罗斯福担任总统时期,多次表明支持将香港归还中国,并使香港成为自由港,但终因战胜国列强的“利益再分配”而不了了之.

两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对中国人来说竟是如此的相似……

思考题: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为什么要占领香港;

2,香港地区抗日斗争的历程;

3,当时中国要求收回香港的几次外交努力为什么失败?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之间的关系篇3

抗日战争时期
作者:
来源:《源流》2012年第10期

        1936年广东党组恢复,旋即派遣党员回海陆丰恢复组织活动。“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共地下党团结爱国青年在海城召开“海丰县青年抗敌同志会”成立会议,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陆丰,除党组织的青年抗日同志会外,还有上级党领导的海陆丰旅港同胞回乡服务团、东江华侨回国服务团海陆丰队,党又领导东海镇青年成立了一个简称为“动工团”的救亡团体。

        1940年3月,曾生和王作尧率领的东江抗日游击队东移海陆丰,8月部队在海陆丰人民密切配合下安抵抗日前线惠东宝。东移部队给海陆丰人民留下革命种子,同时留下武装。接着,在海丰的大安峒成立了以张建南为首的抗日队伍——惠海行商自卫队,又称海惠行商护路队。

        1945年1月,海陆丰两县城及东南沿海地区再次沦陷,东江纵队以独立大队为主力,挺进海陆丰,并于同年2月,组成第六支队,委任叶基为支队长,郑重为政委,郭坚为代理政治处主任,在海丰大安峒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六支下属各个大队在斗争中发展,队伍迅速壮大,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累挫日寇。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之间的关系篇4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

【社会历史】1938年,延安,毛泽东。埃德加·斯诺到陕北的采访报道发表后,引起了在华境外媒体记者对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想方设法疏通渠道,希望能够获准进入那个神秘的红色革命圣地延安去实地采访。瑞士新苏黎世新闻社记者瓦尔特·博萨特(WalterBosshard)成为第一个来到红色革命圣地延安的欧洲记者。【社会历史】士兵们在休息时间玩着游戏。中国,1938年。【社会历史】抗大的学生进行军事训练。中国,1938年5月。【社会历史】那个时期中国波澜壮阔的政治变迁和风起云涌的区域战争上让他不舍离开——在接下来长达十几年的时间中,他在中国定居了下来。图为空袭警报,中国,1937年。【社会历史】装备齐整的中国士兵。中国,1938年。【社会历史】带防毒面具和钢盔的军医。中国,约1938年。【社会历史】伪装中的士兵。中国,1937年。【社会历史】等待撤离的孩子,汉口。中国,1938年9月。【社会历史】他不仅拍摄到了红区的照片,还拍摄到了毛泽东的录像;
另一方面,他更利用自己中立国的身份,深入到日本侵华军队的铁蹄之中,记载了日本侵华血腥历史的第一现场。图为随日军首批部队到达的摄影师。中国,1938年10月。【社会历史】凭着记者敏锐的嗅觉和长袖擅舞的沟通能力,他的社交面极

为广泛,上到国民政府第一家庭、达官显贵、文化名流,下到平民走卒,他的照片内容涉及当时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民生、人文风俗、文化等多个层面,除了比较全面地深入到中国内部,不仅重要城市甚至小到以乡绅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社会最基本的调查样本,还远涉偏僻的蒙古、青海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考察。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听取斯文赫定关于新疆之行的介绍,汉口。中国,1935年2月。【社会历史】宋美龄驾驶着美国提供的救护车。中国,1939年9月。【社会历史】蒙古族贵族妇女。中国,1934-1936年。【社会历史】容龄公主,1904年春,慈禧召她入宫任御前女官,同时担任慈禧的外事翻译。中国,约1934年。【社会历史】云南昆明美国领事馆美国留学生俱乐部创办典礼,居中者为林徽因。【社会历史】瓦尔特·博萨特留下的这些不仅在数量上蔚为可观的中国照片,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东方主义所带来的偏狭目光的记录。图为坐在黄包车里的母子接过一个手提袋。中国,1930年。【社会历史】路障。上海,1932年。【社会历史】把守森严的大门前拥挤的人们和货物。中国汉口,1938年。【社会历史】河边的木材市场。万州,中国,1935年二月或三月。【社会历史】村民迎接。中国,1930年代。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