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大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要点,大学教学方法创新(合集)

2023年大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要点,大学教学方法创新(合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大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要点,大学教学方法创新(合集),供大家参考。

2023年大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要点,大学教学方法创新(合集)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要点 大学教学方法创新篇一

湖北省加鱼县老官中学杨侠林

作为一名偏远地区农村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师,我根据自己多年的从教体会和我校数学教学的现状,认真分析,深刻反思,深切体会到当前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堪忧,用一个字来形容我们的教学那就是“苦”,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

从教十几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体地位。一节课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富有激情,滔滔不绝的讲授。虽然教师不断的引导、提问,学生不断的思考、回答,教学气氛很是活跃,可实际上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基础差的学生却无所适从。老师们普遍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多“喂”一点就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学习负担,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尽管老师们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愿意动脑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只是我们老师一方面的“教”,学生只不过是老师进行表演的道具和观众。这样的课堂教学反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其有效性不言而喻。因此,基于以上种种,我认为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已是刻不容缓。对于新的课堂教学,我个人以为要瞄准一个目标-----即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
贯穿二条主线-----即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三个转变-----即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
摒弃四个无效----即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讲解、无效的讨论、无效的训练。总而言之,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何谓“教学实效性”,简而言之就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课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点,因此,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当前我们广大教师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呢?农村中学应怎样才能构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下面我就从一堂课的基本内容入手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设计:备课当中的教学设计要精当。要准确解读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能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节课的教学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

(二)、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情境恰当的创设,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成功的序幕,也将成为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不竭动力。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设置是教学有效性的核心问题,体现着教师对教学理念的阐释,对教材从学术形态转化为教学形态的把握,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开发与挖掘、解构与重构的预设生成。在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能看到一些深入浅出、主题明确、思维层次渐近、关注学生认识特征的情境设置,把学生的思想从放纵与集束进行不断地平衡调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多元性功能。因而情境设置成为数学教师开篇导题的难点问题。教师通过对学生个体具备的学习能力、教学内容的目标、教学承载的信息等等进行综合与分析,从而形成教学情境的预设,对于教学情境设置的有效性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思考最多,也是最为关心的问题。教学情境的有效性一般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引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考,触动学生兴奋点,关注学生生活,诠释学生认识。

(三)、激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推动他们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一堂数学课,学生自始自终有着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健。但是,要培养兴趣并不容易。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没有音乐学科那种优美婉转的旋律,也没有美术学科那种艳丽多彩的画面,更没有文学作品中那扣人心弦的情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乃至丧失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呢?看来能否吸引学生的眼球,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教师能否用好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探究: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现代课堂

理念都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转。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判断学生学习的是否有效首先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判断教师教学是否有效首先看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清所要学习的概念和方法,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而有效课堂教学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我们正在培养一种能力(操作与思维),强化一种意识(合作与探究),获取一种体验(成功与喜悦)。

(五)、提问:“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思考。这就意味着数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数学课堂问题教学,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有目的思考和创造性的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另一方面来说,问题是数学思维的起点,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数学课堂中问题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具有实效性的数学课堂,是通过有效的问题,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所有的学生都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
通过有效的问题,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更深层次的思维;
通过有效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真正获得有用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初中学生是极富想象力的,他们思维活跃,有探索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思考和创新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给学生交流探究的机会,感悟数学学习的思考方式。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学生从“学”数学逐步走向“做”数学。让我们用心探索,积极实践,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因“问题”而生成,更精彩,更有效。

(六)、讲解:即给学生释疑。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更是学生探究方向的引路人。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

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好。换言之,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在这当中,老师的适时点拨,恰当的讲解至关重要。

(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无一不说明了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在一堂课上的实际运用,则主要的用所获取的知识完成我们的课后习题,以达到我们所谓有效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教学实效性”,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

(八)、评价:对学生所学进行客观的评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同样不可少。在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其评价应做到及时、公正、科学、广泛、要激励后进。任何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易于显露高兴,赞赏之情,对后进生表情上易怒讨厌。这是我们之大忌。教师是培养人才之师。人才有各种,不会千篇一律,要承认差异,正视差异,要鼓励他们发展。

(九)、反思: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同样,没有反思的教学也是没有实效性的教学,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反思教学会使我们从“日常教学”中觉醒过来。“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只有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我们的教育智慧才能不断的增长。有效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以反思教学促进有效教学。

总之,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是我们每一个农村中学数学教师的永恒话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老师熟练地运用有效性策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探索实践各种教法,给学生自由探究、创造的空间。构建实效性的数学课堂教学还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不断深化的命题,它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思考、总结,最终,让它根植于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心中。

大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要点 大学教学方法创新篇二

内容提要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它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西南大学合并组建以来,始终抓住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加强教学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强化教学管理为保障,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通过改革创新,全面形成特色鲜明的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学分制运行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一大批“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创新人才,进一步彰显“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综合培养,强化实践训练、服务社会民生”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学校不断加大本科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使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得到改善和加强,取得了可喜成绩, 让各个老师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

《新时期大学教学研究丛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探索与反思总结,是学校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的成果汇集,书中的很多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3目录

1、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2、论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几点思考

5、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读者意识 ——以文体选择为例

6、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记忆实验报告及对教学的启示

7、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8、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9、论体育课程拓展性目标的展开与教学空间的整合

10、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11、算法与数据结构教学改革及研究

12、信号与系统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13、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4、材料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15、法学案例教学法应用探析

16、关于点集拓扑课程的教学思考

17、对高校包装设计教学的思考

18、电子设计开放性教学与创新性实践活动教学方法的探讨

19、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教学问题的若干思考 20、普通高校影视教学改革初探

21、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22、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3、关于昆虫分类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24、谈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

25、制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策略

26、论西部高校设置社会学课程的必要性

27、法学本科专业中法律课程设置的初步构想

28、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思考

29、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的建设

30、对制约我国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发展因素的思考

31、用全球化理论指导世界现代史的教学

32、论叙事法在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33、利用excei实现成绩综合评价的程序化

34、板书设计的样式和原则

35、生物学科实践教学与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36、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以新闻传播学为例谈起

37、声像资料在大学本科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38、专业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9、论学生中介语与教师纠正反馈语的相互作用 40、高校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失真现象探析

41、高校美术教学直觉能力的培养

42、声乐教师的素质及教学

43、药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44、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45、对法律教学方法的思考

46、刑法学教学偶得——对未成年犯罪人判处无期徒刑问题之思考∥邹兵

47、我的教学心得

48、高校教学随想

49、教学反思势在必行——高校教师教学惰性批判

50、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教学现状的研究——我国与我校服装专业现状与发展

51、为人师表学而不厌——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有感

52、教育实习之我见

53、领悟好课魅力,提高教学技能水平

54、对西南大学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的几点感想

55、参加西南大学第二届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感想

56、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心得体会

57、对古代汉语教学的几点认识

58、重庆市高校教师生活满意度现状调查研究

59、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60、知觉相似与概念相似在儿童归纳推理中的作用——儿童归纳推理的双过程机制 61、如何理性应对分手——一堂美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 62、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语言技能训练探讨

大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要点 大学教学方法创新篇三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船营区第二十五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背景一:

当前全球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使人才竞争、科技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人才的背后是教育,教育的影子是科技,科技和经济的根基在教育,教育竞争才是根本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经济其实就是教育的经济。因此,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便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当前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是否真的有效?于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在教学中要植入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以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背景二:

新课程实施已近四年了,大家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能说上一二三,各级各类公开教学中课改的味道也很浓,但是部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又回到了习惯了的老路上去,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不高。这样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比较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努力形成有效教学模式体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面对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我们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下,选择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的课题,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方式以及有效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小学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评价体系。这对于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品位,从而跻身于省实验小学的行列。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同仁的密切关注。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夸美纽斯从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角度考虑有效教学,提出“班级教学规模”,实现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的目的。杜威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由此开发出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纠正了传统教育中流行的教学方式,这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显示出它的魅力。但是它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理想教育。当前有效教学实验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
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
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高慎英和刘良华在《有效教学论》中对有效教学的进行了理性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阐述。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对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也进行了阐述。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有效教学的实践经验,如“自学辅导教学”、“八字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等。

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现在比较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同样缺乏针对性,未能形成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且集中在中学层面,小学层面的研究还刚刚开始。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策略性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教师主体性的教学。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则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应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

3、科学主义的代表人物加涅认为: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加涅把一个人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结果又包括三个方面: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
关注教师的发展,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

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效果是以限定的时间标准为前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得到最大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知识,而且要能力,更要情感与态度得到提高和发展。

四、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1)关注学生。(2)关注发展。(3)关注过程。(4)关注研究。

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
基础性:包括①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
②是否注重个别差异;
③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
④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

发展性:①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
②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如开放性提问,适当的幽默,鼓励冒险精神等);
③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
④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这两个纬度的缺点是:①把研究过多地囿于课堂教学范畴,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的联系。②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

五、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从有效教学的特征入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重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上的实践与创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和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二是通过课题研究建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三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

六、研究的内容

1、以常态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使之不断发展、优化。

2、增强问题意识,使“问题意识”教学研究向纵深开展。

3、通过新模式,方法的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

4、从校本科研入手,把小课题研究与“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有机结合核起来,切实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七、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小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八、实施途经

1、本课题将分三个层面展开研究:教学准备策略、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和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学习活动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新知识之前,首先必须激活学生长时记忆中相关的原有知识;
动机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核动力,情境是学习动机产生的保证。把所学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在真实(或拟真)、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主动积极地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的一系列行为,它可以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

3、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指标围绕本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着眼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课堂评价可通过两条途径来实施:专家、同行的评价评价和学生、家长的评价。

定期交流内容:a、本课题的实用性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b、某一节课、某一个知识点你采用了何种优化策略?取得了什么成果?有效性体现在什么地方?c、进行案例分析,一堂有效课或无效课给你的启示是什么?d、汇集“课堂观察个案表”和“课堂评价表”的信息,探究有效教学的策略。e、撰题研究报告和论文,进行公开点评。

九、课题组织管理

总课题负责人 赵华 甘泽杰 组长 张兰

组员 邱理 周艳凤 张蕾 曲华 朱蕾 石晶 陈光 王大成 李健 范铁周 彭波 刘水清 乔梁 孙威 王巍 关键 田佳鑫 宋阳 袁世凤 朱珊珊

十、实施步骤

本课题实施拟定为三年,基本过程与设想如下:

(一)课题构建阶段(2006年05月—2006年09月)

(二)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06年10月—2008年03月)

(三)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04月—2009年04月)

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一、出版课堂教学教案专辑(2007年11月)

二、出版课题相关论文、反思、案例(2008年4月)

三、撰写课题总结报告(2009年4月)

大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要点 大学教学方法创新篇四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情境教学坚定不移的目标。心理学告诉我们:好动、生性好强是学生的天性,活动是学生生命的本性。列昂节夫强调,心理的发展,是个性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动逐步内化而成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过程,心理意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列昂节夫的观点给我们一个启示——研究学生的心理产生及发展,必须研究学生的活动,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
又在连续情境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

2、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来看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提出的“两最”——最佳方案、最佳效果,给人以思考。即用什么样的最佳方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情境的提出,为选择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提出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教学模式的最佳方案,应体现出主体的主动性、感受性、创造性、教育性,使学生达到最大发展。

3、从“发现学习理论”来看

布鲁纳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音乐教师是一种演奏高超的艺术师,把讲台当舞台,把课堂当情感场,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共鸣。”可见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所讲的内容,而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互动合作,使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获得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4、从情感驱动理论来看

成功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真正让学生成为素质教育的主人。而情境教学从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统一的观点出发,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环境和个人之间的连续不断地信息交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又精神放松、放松愉快情况下进行学习,以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

“情境”含有情景、境地的意思,即情况、环境,一般是指由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有机结合的境地。

情境教学,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图像、实物材料、人物动作、人际关系等,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教学。具体说是指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选择综合而典型的材料,创设特定的语言、形声色、问题等情境,真实而全面地反映或模拟现实,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地探究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作用,分析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形成新知识、新观点,并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

三、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形成结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经验。

(2)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

(3)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鉴赏内容的研究。(2)情境教学方法与唱歌内容的研究。

(3)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研究。

3、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主要有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1)应用行动研究法,及时收集处理情境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方案,使研究更具实效性。

(2)应用个案分析法,通过对课题研究对象的个案分析,正确认识研究对象发展的特点及其所处的水平。

(3)应用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分析研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与研究报告等。

4、研究对象

一年级、三年级2个教学班级。

四、课题实施原则

1、创设教学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真正为教学服务,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基本价值标准。

2、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感悟知识的环境,帮助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判断、思考、建构知识。

3、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紧贴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与学生经验相符。

4、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激发动机。

五、研究措施与步骤

1、步骤:

(1)准备阶段(2010.5--2010.6):确定好研究人员,总结已有经验,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学习相关的立项调查研究、论证研究资料,提出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0.6—2011.12):实施课题有关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开展音乐教学;
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以及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方面的个体差异,进行理性的分析,从而设计符合情境教学的指导策略。

(3)总结阶段(2012.4—2012.05):收集、整理有关材料,结合理论综合分析,形成初步的理论成果。

2、措施:

(1)创设情境内容

a、重组教材。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有一些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教学秩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b、学科融合。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通过课程内容及方法拓宽情境内容,有利于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以及提高演唱演奏能力丰富相关文化的内容。语言加以详尽描述,启发诱导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二是以生活实物再现音乐形象。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实物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不仅能迅速地感知,而且易于接受和理解。三是借生活游戏走近音乐形象。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丰富的想象进行音乐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c、让情境贴近现实。一是用生活语言描述音乐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诱导学生对于音乐所表现的生活形象的感受。

(2)创设情境空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拓展学生生活空间的基本要求,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对学生课堂精神生活具有发展性意义。

以生活式交往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这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协调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又是实施真诚对话,在交往中理解,并且共同摄取双方的经验和智慧。

(3)在情境中表现音乐

新课标提出逐步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a、在亲历生活过程中感知音乐。生活化情境伴随着学生的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身经历,得到积极的启发和暗示,在此过程中发展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b、在模拟生活角色中体验音乐情感。模拟生活角色就是指角色体验。是通过选择一个角色(人或物)作为学生体验的对象,并感受其在生活中的情感。在学习中进行角色模拟,目的是让学生重归真实的生活世界,以自由的思想体验生活,回归人性的本质。

c、在生活情境感染中表达音乐思想。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的场条件等,让学生在实境体验中感悟知识,体验生活。还可在每堂课之末安排学生说一说(我听了什么?我唱了什么?我想表达什么?)的环节。

d、在生活实际锻炼中展现音乐。动员学生参加社区的纳凉晚会和社会中的一些音乐性质的比赛,都能使学生的音乐实践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学生所学的音乐体现出生活的魅力。

六、课题预计成果形式

科研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和课例等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孙艳春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

大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要点 大学教学方法创新篇五

我国教学方法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 前言

影响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维的,其中教学方法是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的问题日益凸现。为了确保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更好的解决研究课堂教学方法及其发展改革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已有很多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而本文主要对现有研究中有关课堂教学方法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分析,了解现有研究主要从哪些方面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笔者试图总结现有研究的成果,并相应的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为今后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我国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现状

教学质量主要由“老师—教—学生”这三个方面构成,并以“教”为中心。为了确保教学质量,那就必须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一些研究改革。

自进人90年代以来,我国对教学方法研究的成果更是明显增多。出现了各种不同角度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许多论者多从不同的方法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如马玉龙、喻成成就对教师如何讲好课从互动教学、启发教学、语言运用技巧这三方面进行介绍如何更好的实行教学[1],把这三种方法放在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中都是有利的;
王晓军在把握了教师和学生两个课题主体上,充分分析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特点的,探讨了教师教学的一些新方法[2],提高了一堂课的质量,也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当然,也有学者介绍国外关于教学方法分类研究的新成果。如刘华的《谈香港课堂教学方法之借鉴》这篇文章中,首先回顾了香港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然后又阐明了其对我国课堂教学的启示[3],为现有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参考。汤婧、姚利民则介绍了国外几种教学方法,并说明了它们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启示[4]。最我国的改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中,许多教学论教材也开始对其分析,这方面的成果在现在有很多。如鲍德全老师,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为中学化学老师在新课改下如何组织课堂、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见解[5],类似的文章还有倪文华的《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若干思考》[6];
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学经验总结思考,分析了几张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对整个教学的影响。

在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上,许多学者就教学方法的合目的性与适用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杜慧慧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为我们呈现了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

[7],类似的还有孙淑珍提出了多媒体、课堂讨论、课下实践这三种方法以提高学习质量的观点[8];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及选用,有论者从改革角度对之进行了研究。顾沛就提出了把握研究性教学,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观点,深刻剖析了研究性教学在概念、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9],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这是很有时代意义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和创新性人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对于广大社会来说,学校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为更好的传承教学方法在这里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科学、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学和科研影响的问题应该得到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师的关注。

三、总结:

(一)看到的现教学方法研究不足之处

1.教学方法的界定不规范,不明确。

纵观现有的研究,对于教学方法的定义明显存在不规范,不明确的问题。就国外研究来说就有三种代表性的定义:休金娜认为“教学方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10],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
达尼洛夫等人认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由教师领导的学生的工作方式”[11],犯了“定义过窄”和“属种颠倒”的错误;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活动的途径与办法”[12],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

2.教学方法的分类标准混乱。

虽然有许多人主张对教学方法进行分类,但由于教学方法本身的复杂性,所提出的分类依据也各种各样,会有很多的学者认为由于各个的看问题的角度不

同,出现各种各样的方法分类也就不足为怪。但是,站在理解和学习的角度,避免各种教学方法不一,笔者认为教育方法的分类必须还得有一个科学的标准。

3.研究方法过于单一。

从搜集的文献中很容易看出,现在我国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方法都是使用经验总结法,笔者认为这种研究方法主观性太强,权威性不够,可信度不高。

4.提出的一些改进策略实践性不强。

大多数学者提出的改进策略都是太多雷同的、范围很广的方法,这些策略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运用到实际中又显得难于下手,太过于空洞,实践意义不大,可用价值不高。

(二)启示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方法的的发展,一方面要求广大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方法作为指导,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体会、感受、探索和和创新教学方法,更好的促进教育的发展。

2.在研究内容上,《国家中长期教育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规定要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

根据这条规定很容易看出我国现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很有限,研究者可以适当的向这方面转,为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科学合理的进行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3.现有研究写作风格大多是教师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理论性太强,显得枯燥乏味。

笔者认为,对以后的论文,应该多加一些教学案例,说明具体做法,或者附带教学视频,化抽象为具象,真正务实得说明自己的观点和具体实施措施。增强其可操作性和内容丰富性。

4.从研究视觉上:笔者认为,后来的研究者眼光要开阔长远一些,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国外的经验,取其精华,结合实际,更好的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玉龙,喻成成.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新课程(教研)[j],2010(07)

[2]王晓军.课堂教学方法初探,时代人物[j],2008(04)

[3]刘华.谈香港课堂教学方法之借鉴,现代企业教育[j],2009(08)

[4]汤婧,姚利民.国外课堂教学方法对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启示,大家[j],2011(08)

[5]鲍德全.对新课标下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几点见解,学周刊[j],2011(11)

[6]倪文华.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若干思考,新课程[j],2011(09)

[7]杜杜慧慧.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出国与就业[j],2011(19)

[8]孙淑珍.浅谈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方法,华章[j],2010(06)

[9]汤婧,姚利民.国外课堂教学方法对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启示,大家[j],2011(08)

[10]休金娜.中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11]达尼洛夫、叶希波夫.教学论[m],北京:民教育出版社,1991.[12]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