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解放父母解放孩子第四章(合集)(完整),供大家参考。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解放孩子,给儿童自由成长的力量》读后感
丁家幼儿园陈红岩
当我坐下来静静品味这本书时,发现文字中的哲理深憾人心,感受到书中文字与自己思想上的“碰撞”与触动,心里为书叫好,也震撼于作者的博学,踏实的研究,感谢他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读书过程中,我不由得想起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认为: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以赤子之心真诚地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他提出要编出能“引导人去做,引导人去想,引导人产生新的价值”的,有助于培养创造性的新的教科书来。教学中,学校要贯彻理论与实际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教师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
陶行知老先生明确指出教育要做到“六大解放”。
一、解放头脑使孩子思考
陶行知先生主张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
二、解放双手使孩子有力量
防守让幼儿去“做”和“想”,“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接触,“想”了就获得了直接的经验。
三、解放眼睛使孩子会发现
观察力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教师有责任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会看、会观察,帮助孩子把“眼睛"擦得更亮。
四、解放嘴巴使孩子自由发问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五、解放空间使孩子回归自然
陶行知先生主张“把笼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能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使孩子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取得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时间发挥孩子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了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既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六大解放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对今天的幼儿教育仍有着启示、指导作用。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是为了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如何培养?
首先要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体力上与心理上的充分营养,包括健康的体魄,清醒的头脑,丰富的知识,创造的欲望,自我批评精神等个性特征——非智力因素,因为创造力是架在个性与才能之间的桥梁。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学习和思维,以利于发挥创造力。
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这犹如“松树和牡凡所需要的肥料不同”。陶先生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指出“人象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这个方针对我们今天实施因材施教原则仍有很大启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想到了自己平时的教学。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采用责骂,凭借自己的“威严”管理孩子。其实,调皮的孩子也有他本身的优点,如聪明、精力充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等等。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教育调皮儿童,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呢?调皮儿童本身就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如果教师每次批评的话都一成不变,他们就会当作耳旁风;
如果教师批评的话换成另一种说法,或许能给他们一点新鲜的刺激,从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调皮儿童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当他做错事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训斥和责骂,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这就如做母亲的对着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会让孩子越哭越大声一样。本来孩子要是做错了事,便知道会被教师责骂,这个时候,如果和他的“预期”结果相反,教师并没有责骂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起来,自己会把犯错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这样,给孩子一段时间冷静一下自己的头脑,过些时候再与他交谈,因为孩子已经检讨过自己的过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师的意见。
尽管孩子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尤其是调皮儿童,教师更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尽量找出其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用美好的语言表扬他们,用真善美的故事启发他们。顺其天性是儿童成长的根本。“蛹未必就一定会变成蝴蝶,而蝴蝶却一定是由蛹变来的。当蝴蝶还潜在于蛹的形态之中的时候,我们任意地要求蛹长出美丽的翅膀,要求蛹也像蝴蝶那样翩翩飞翔。”
多么悲壮的举止啊!可现在幼小的儿童不就是任社会摆布的蛹吗?家长为了自己的理想能在孩子身上实现,为了自己在朋友面前的面子,超前识字、超前教育、过热的幼儿英语学习等不合孩子天性的教育却存在着,经久不衷。于是孩子在一项项兴趣学习中失去了兴趣,失去了自己快乐的童年,失去了应有的童趣;
学校中的俗语“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一代代学生中流传,过重的学习负担让孩子苦不堪言,无怪于他们喜欢《窗边小豆豆》中描绘的巴学园,喜欢西方国家的学习环境……
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应当给儿童自由成长的空间,应当使儿童这棵小树柔嫩的树干和枝条自由地享受阳光雨露,这样他才有望成材。如今面对日益激烈的环境,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我们可以理解,可“拔苗助长”的做法却往往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作为家长,是否应静下心来,顺其自己孩子的天性,制定一份适合孩子成长的计划,不要人云亦云,追着流行走。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否能顺应孩子的天性,真正以儿童学习的特点和兴趣来选择学习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孩子快乐、自由的童年还给他们!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对每一个孩子我们都应该耐心、细心。对于每一个孩子我们都应对他们充满希望,真诚地爱着他们,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的儿女,把浓浓的师爱化作每一个孩子心中最美的云彩,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和奇迹。
以上这些是我读完文章所感的冰山一角,这些收获只是皮毛,还远远没有把握教育思想的精髓,但在学习时我也自觉地将所学来的知识理念渗透到我的教学工作当中去。学习是永远不能停止的,我还要继续去细细品读。
改变从现在开始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
为人父母有痛苦也有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无数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逼着你成长,逼着你进步,让你一点一点变得成熟起来。不过说到成长,最快的成长方式还是有专家进行引导,就好像书中的那个学习小组,几个妈妈们在专家的带领下一点一点成长一点一点提高,共同分享,共同进步。当然在中国还很难找到这样的专家,更不要提类似的小组,那还有点遥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阅读,通过书,来使自己提高成长起来。
不过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市场上书店中已经有了太多太多,占据了一排一排的书架,可是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实在太少太少。我读过那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总体的感觉就是欧美的要好于中国的,专家写的要好于业余那些妈妈们的。
西方人看问题的视角和我们有很大区别,东方人总是关注那些宏观的问题,对具体的方法策略却感到很茫然,而西方人却总是能够从最细小的事情当中,精雕细刻,找出一种你想象不到的解决方法,让你感觉到很吃惊。
这本书就是家庭教育方面的精品,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全书并不探讨,父母和孩子的重大问题,只关注于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方面,那就是怎么和孩子说话,在读这本书之前,并没有想过同样一个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竟然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让人很吃惊的观点,就是评价性的语言会阻碍孩子前进的脚步,描述性的语言才给他真正的自由。我们说了很多年赏识教育,可是却很少想过赏识的细节,可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却是整个问题的核心所在。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画了一幅画,让你看,你可以评价说他画得太棒了,简直就是小画家。也可以用描述性语言说,你画了一片青草地,一个太阳,火红火红的,还带着笑脸,草地上的小动物真可爱……虽然在整个过程中你没有夸他一句,但是他从的你语言中体会到了巨大的鼓励和重视,然后他就跑回去接着又画了一幅,接着让你看,无疑这幅画他肯定画得更认真更好更漂亮。而当听到你是一个小画家的评论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画的水平,只是高兴了一下,满足了一下自己,然后就放下画去玩了,他不想再去画了,怕画得达不到小画家的水准,还是其实心里明白什么是画家的。这就是两种回答方式的区别。
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往往超过了他们的实际水平,我们说孩子需要赏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是却忽视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自己的感受,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维以后,他会觉得,自己达不到你的赏识,他会感觉有压力,会感觉头上戴上了一个巨大的帽子,让他感觉很沉重。而描述性语言,让孩子明白,你在关注他,关注他做的事情,你很重视,你很留心,你理解了他的工作,他很开心,这才是最好的鼓励。
做父母的千万不要以为成为一个好父母会这么容易,你知道了道理还没有用,还要在和孩子的不同情景中去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书中提到了大量的例子,都是这些妈妈们在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通过互相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最后一点一点成长了起来。生命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成为父母就意味着你拥有了一个成长的最好机会,为了你的孩子,你也要让自己成长起来做一个好的父母。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读后感
篇一: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读后感
每次彭彭都会推荐好书这次也不例外,能够和一群快乐妈妈们在一起聊读书感更是一大趣事。《解放父母解放孩子》,《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这两本书又带给我了一些启示。上次读书会后老公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希望你们做的这些事不仅仅只是吸引别人的眼球,而是要打动别人的心”。其实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更在意的是看见自己,观察自己,了解自己。所以每次我会很认真的去“悟”书,这本《解放父母解放孩子》书只有两个部分13章节,如果是泛读可能一天时间就能看完,而对于我这样喜欢边看边注解边联系实际的家长来说就需要三个星期了。
这本书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原来那些沟通的语言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第一次接触那些语言是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那本书,当时它带给我至少是视觉上有一种和心接近的育儿技巧,但是因为是带着技巧的语言我会觉得很难运用,总是不知不觉走回老路上,自从一年前参加了书中类似的父母学习后,我开始了系统的接触育儿教育,时尚的说法是“自我成长”课。在学习中我们会有意识的练习书中的沟通方式,去感受我们平时说给孩子听的语言中孩子会感受到的信息。我们发现有时候我们会挖苦孩子、诱惑孩子、抱怨孩子、欺骗孩子、讽刺孩子、最多的是指责孩子。我们还发现孩子发生状况首先不能淡定的是我们家长,我们爱面子有时候会虚荣心作怪,我们不愿看见孩子哭泣受委屈,我们甚至不敢去面对孩子的痛苦。《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说“人生苦难重重”;
古人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我们说“孩子你的情绪让我知道,我会用心去感受你”。
第一章节“孩子也是人”。我们只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对待,我们才能更清晰的看到孩子理解孩子。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我负责养育,你自己负责成长。
第二章节“父母也是人”。教育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家长如果把孩子当做精神的附属品,我们的关系就会混乱。只有划清了与孩子的界限,家长才能更好的接受自己,再链接家庭。当我们把自己看清时,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我们能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我们身体和心智都在成熟。再去看孩子的哭闹、打人、调皮我们会去了解情绪背后的>故事,我们不再焦虑孩子的状况因为我们明白这是孩子成长的路上必定会遇到的,我们会告诉孩子你的情绪可以接受,你的行为是要受到限制。
读完后,我会很感谢儿子。因为孩子总能真诚的把他自己的想法和感觉与我分享,我也很高兴自己能在孩子闹情绪时帮助到孩子,我发现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
记得这次去旅行在孩子间为了玩手机有了故事。地点:洗脚城。旅行到了最后一天,几位美妈都累得够呛于是乎决定洗洗正宗的成都脚浴,孩子们怎么办呢?玩手机游戏吧。四个孩子倒也愿意互相交换了手机,刚开始n没加入,她在一个人看电视,一段时间后n没意思了提出也要参与其中,跳跳小朋友跟妞妞换了手机,没想到还刚刚换到的手机十分钟就没电了。妞妞继续看电视,又过了一会她提出想玩手机(这里要提醒大家,没电的手机是笑哥的,妞妞的手机在跳跳手上),但是妞妞没有强行去抢,她只是在跳跳和笑笑两人中游离,提出想玩手机。跳跳慢慢的说,我在玩啊。笑笑坚定的说,那不行我正在玩。(我当时心里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时候不能强行要求笑笑让出手机,他一定会说是她换到的手机没电了为什么我要给妞妞。我选择继续观察)看到这样的场面,家长心里一定会感受到妞妞她很礼貌的在遵守规则,虽然换回来的手机没电了,她也没有强行去要回自己的手机。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家长会很难淡定,于是我和跳跳妈还是忍不住介入了。当然首先是要求自己的孩子让出手机,两个孩子都没有同意,这时最小的朗朗弟主动把自己的手机让给妞妞玩,妞妞没有要,她希望拿到跳跳的手机,而跳跳的手机现在在笑笑手里。正在介入中,这时笑笑手里的手机响了,跳跳妈接过手机接电话。接完电话跳跳妈做出了一个决定把手机给了妞妞,(我想这会有故事了,笑笑一定会坚持要求要回手机的,我做好准备应付)这时候笑笑暴跳如雷,口口声声说“骗子”。我都没问跳跳妈是不是当时都被吓着了,看到笑笑如此举动我抓住他的肩膀说“笑笑,你是说阿姨没经过你的同意把手机给了妞妞,你心里很生气是吗”?笑笑咬着牙从牙缝里又蹦出一句“阿姨是骗子”。我还看见笑笑拳头握得死死的,那架势好像就要往跳跳妈身上扑过去,孩子还是没有那么做,我也死死的抱住了孩子,“笑笑,你认为阿姨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把手机给了妞妞,所以你说阿姨是骗子”。笑笑没有说话,放声大哭起来,我把笑笑转过来面对我接着说“笑笑,妞妞她拿到手机没多久就没电了这对妞妞是不是会觉得不公平”,笑笑的情绪似乎平静一些了。我接着说“如果你是妞妞你会开心吗,手机是跳跳妈的,她有处理手机的权利,而且跳跳妈妈再把手机给妞妞的时候告知了你,希望给妞妞玩一下”。笑笑听后似乎有了一些理解,他没有再继续哭,情绪也逐渐转好后来还跟跳跳妈道了歉。这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可以看到,情绪被观察认识后就能把自己与情绪剥离开来。至少当时我没有被孩子的情绪吓到,我反而很高兴孩子会遇见这样的状况,生活中会发生很多和自己意愿不太相符的事,我们不是要去改变别人我们要去认识自己,套句俗话“善解人意”。笑笑的手机没电了,作为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他还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只会直观的认为手机已经换了,没电了和我没关系。我会去用这样的方式理解孩子,当我把这件事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用观察的心态去看待是,我会发现我不会因为当时的状况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因为我的情绪没有被影响我会很能理解双方。
因为这本书让我对曾经那些依稀模糊的沟通方式有了更清晰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坚定了自己一直坚持的沟通方式。忽然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在一群好朋友中我总能体悟到幸福感。
篇二:尊重是最大的爱——读《解放父母 解放孩子》有感
真的很幸运,偶然的机会在新浪少儿博客和新浪亲子看到青豆书坊有试读的活动,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提出了申请,之后经历了不敢相信到欣喜若狂的心路历程。在此要特别感谢新浪少儿博客、新浪亲子中心、青豆书坊,还要特别感谢青豆书坊的企划刘汶宴。拿到书后,忙里偷闲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的认真读下来,感触真的颇多。一直在琢磨该用什么方式来跟大家分享我的喜悦和感受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除了寻找机会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推荐外,当然不能忘记了新浪博客哦。分享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可以早日找到营造快乐家庭氛围的力量和源泉。
可以说从05年夏天成为准妈妈后,自己曾经很惶恐,自己都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该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妈妈呢?所以如饥似渴的看了好些胎教、育儿之类的书,这些年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需要不断成长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聆听了一次“萨提亚家庭成长模式”的公开课,才明白通过不断摸爬滚打努力的经营幸福婚姻、营造和谐家庭的过程,不断有利于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形成,更有利于父母的成熟和家庭的成长。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不同于一般的家教书籍,通篇很少说教,而是将家教理念用生活化的故事来叙述的。整本书以三个孩子的妈妈珍的口吻来叙述,围绕吉诺特博士的家长>培训课堂而展开,珍把培训课堂中学到的简单而实用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并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同时在课堂上所聆听的不同家庭的问题交流,每个母亲及珍本人在课堂下的努力尝试,以及珍对吉诺特博士所讲知识的拓展思索,以一种非常轻松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努力为读者传达的主题无非是“尊重孩子”和“尊重自己”而已。
第一部分围绕孩子的问题进行描述,向读者展示“孩子也是人”的理念。这个部分读下来给的感受就是,作为父母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应该是尊重孩子。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作为父母的最大责任就是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认识自己的情绪,相信自己的感觉;
要避免评价孩子的性格和能力,以描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来赞赏、帮助和指导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个体。在孩子独立人格形成的过程中,父母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认识他们真实的感受”、“在感同身受中体会孩子的变化”;
父母要尊重孩子,努力让“孩子相信自己的感觉”、帮助孩子“解决自理问题”;
父母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孩子,发自内心的“描述你看到的或感觉到的”进行描述性赞赏,借助幽默和想象的力量来成功转化孩子的不好情绪;
父母应该是“储存孩子最美好回忆的仓库”,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为孩子设定一个好的角色”,并向孩子已经成为我们希望成为的人那样对待他们,而不是“百无一用”的小先生、刁蛮的小公主或是爱抱怨的孩子。
第二个部分围绕家长们的角色来进行描述,提醒“父母也是人”的观念。作为父母来说,要爱他人,首先要学好爱自己,而爱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自己。其实父母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不应该是孩子的附属品,更不是配偶或者家庭的牺牲品。对于父母自身,要清楚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感觉,重视自己的情绪,学会和自己对话,摆脱负罪感,寻找更人性化的方法来表达愤怒,从而把自己修炼为一个具体健全人格的个体,从而成为一个好父母的形象。在父母自身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接受自己的感受”,不要过于压抑自己,很多时候坦白自己的糟糕感觉其实是一种释放,我们也需要独立于孩子之外的生活;
为人父母,要保护孩子、保护家庭,首先要从“保护自己开始”,如果无视自己的负面情绪,会让全家人跟着遭殃,坚持强调自己的感受的重要性,就是为孩子做了好榜样;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要学好摆脱“负罪感”,不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成长环境、无法解决孩子棘手问题的时候、与孩子发生激烈的冲突的时候,避免形成“负罪感”的心理,学会换位思考,尽快转化情绪,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寻找更人性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只有在我们认识自己、接受自己、重视自己的时候,才可能成为慈爱、沉稳、有经验的父母,父母唯有尊重自己、爱自己,才能帮助孩子喜欢自己,喜欢父母,这样才能在孩子心中形成好父母的形象。
记得果姥姥来伺候月子的时候,经常念叨“养儿无小事”,当时不太理解,后来在养育果果的过程中深刻感悟到育儿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需要承认和接受孩子的感觉,让他们得到尊重。而在这之前我们自己也必须完全的认识和接受自己。爱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爱的真谛是使双方感到快乐和满足。要营造快乐的家庭氛围就需要爱,而作为父母来说,尊重孩子、尊重自己才能给家庭带来和谐,才能创造快乐,所以尊重是最大的爱。《解放父母解放孩子》一本非常不错的家庭教育指南,希望更多的爸妈从中获益,让我们一起来轻松做好父母,轻松养好孩子吧!
“新华杯”读书征文
自我解放,自我救赎
——读《李镇西的班级议事》有感
个人简介:
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河北教研》、《初中生周报》发表文章。
泊头市寺门村中学刘新华
现在各学校很多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工作,他们认为:班主任工作太烦琐,当班主任太累。现实中我们看到的也是班主任非常忙,的确需要“解放”。客观上说,的确有许多事情需要班主任去做,因此“忙”是很正常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想过:采取些措施,做一下自我解放,自我救赎呢?也许,你会问,“解放班主任”可行吗?我们要采取哪些好办法实现自我救赎呢?那就让我们来借鉴一下李镇西老师的“班级议事”吧。
要实现班级议事,首先,班主任的思想观念至少应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事务应付为教育科研。要随时以科研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把所带的班级当作教育科研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善于提出科研课题,并围绕课题去思考与实践。二是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我们之所以感到太累,原因之一是我们过分注重自己的个人权威,对班上的什么事非自己亲自过问不可。我们要把个人权威通过健康舆论、班 1
级法规转变为集体的意志。三是变孤军奋战为师生合作。
第二、我们得弄明白“班级议事”是怎么回事,“班级议事”是指利用班会课公布班级的重要事务,在集体讨论基础上形成统一决议,再付诸实施,最后再把实施的过程与结果作一个总结,并使之完善的一种班级管理活动。
第三,班级议事的实行。让学生一进校就参与班级管理。一个新班刚建立之初工作繁杂,在班集体形成的初期,我们可以用班级议事解决许多重要问题,如班级目标、纪律制度、卫生制度、班训设计、班委会竞选方法等等。我们应学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能增强班级凝聚力。
学生参与多了,做的多了,班主任自然就得以解放啦。实际上,不仅仅是班主任工作,其他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可以从以上获取些启示,做到举一反三。作为教师、无论你是否在扮演班主任角色,实现自我解放、自我救赎的自主权掌握始终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好好把握。
前不久,读了《解放孩子的潜能》一书。该书从孩子的整体成长和所需教育两个方面,谈了做父母的应该怎样去了解和支持孩子。
书中指出,作为父母的应以良好的方式去培养、鼓励和启蒙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令你很头疼,目前常犯一些错误或正潜藏着一些危险,父母也要不嫌其烦地耐心地进行正面诱导,使其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懂得这样下去的后果,并给予其希望、勇气和支持,从而使孩子能真正得以健康地成长。同时做父母的要透过孩子学会认识自己,并和他们一起成长。正如致力于儿童发展研究的伟大学者皮亚杰说的:“孩子解释大人,多于大人解释孩子。”
孩子需要爱。爱意味着什么?我的理解是,爱是一种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对个体充分尊重,把他们的需要放在首位,而不图回报。爱是我们创造的容纳空间,为了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爱是带着感情的理解,是带着理解去感觉事物的能力。它既不是未经悟性引导的盲目情绪,也不是冷冰冰的理性逻辑。正如列奥纳多达芬奇所说:“伟大的爱出自伟大的理解。”一切真正的爱是利他的,绝对不会是自私的。
然而父母对孩子的爱,比这还要丰富得多。因为它不是空口言谈,而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它不能停留在想法或感觉上,还要付诸于实践。也就是说父母必须把自己对孩子的一切美好的想法或情感,转变成对孩子有帮助的具体行动。爱涉及到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和父母对自己的了解以及行为有关。
我觉得书中谈到的几个关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意味什么的观点,很有内涵:
(1)承认孩子的个性,并协助他的发展;
(2)洞察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
(3)认清我们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为了孩子努力完善自己;
(4)创造一种环境,让孩子从中找到意义和价值;
(5)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气,不欺骗孩子;
(6)提供孩子真正需要的事物,并尽量排除他们不需要的一切;
(7)重视积极正面的引导,不回避消极负面的部分;
(8)满怀勇气和希望面对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
(9)盼望奇迹的发生,但也接受贫贱卑微。;
有关于爱意味着什么?这些观点,可以成为父母和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以后行动的指南。
书中说到的成功儿童,也许他们的人格具有某些先天的特征,但仍需要后天父母及老师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去加以发展。平时父母和老师仅仅告诉孩子要如何做很难奏效,孩子必须亲眼看到怎样做。孩子需要能培养自我价值感的榜样,需要具有人际交往能力、愿意帮助别人的榜样,以及能够承担责任的榜样。因此,父母以及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去承担我们必须去做的“榜样”。
总之,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对我启发很大,使我感触很深,它将成为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