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政治生态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十八大之后,邱炜煌即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撰文提出针对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十大“常见病”。在他看来,净化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民主范本、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有时不过是玩程序、走过场。
二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现在“官二代”现象比较突出,有的领导干部钻政策空子曲线调动亲属进公务员队伍,有的另辟蹊径通过“党外路线”安排子女进班子。
三是“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大到帮派小到“老乡圈”、“同学圈”、“麻将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有关系走遍天下,无关系寸步难行。这种“无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国式求人”往往挑战法律尊严、政府公信力、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则,必然导致权钱交易、人身依附。
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琢磨领导,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投其所好;琢磨对手,掌握他的弱点软肋,攻其不备;琢磨派系,打听谁是谁的人,谁听谁的话,四处讨好,八面玲珑;琢磨自己,无视缺点,放大优点,心生浮躁,盲目攀比,“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甚至提拔的位子还没坐热,便又想着上台阶。
五是“干的不如看的”的论资排辈。有些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习惯于当看客、评论员,对干事的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人竟然还很“吃香”,仕途顺利。
六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打造典型”,把所谓的“农业示范园”、“农民别墅群”、“现代养牛场”等集中“秀”到公路边,以期上级领导“一目了然”,却往往因为“布景”、“道具”穿帮,或“群众演员”配合不当,弄巧成拙,丑态百出。
七是“摆平就是水平”的伪稳定。基层干部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一些同志把它作为领导学说的真谛。
八是“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由于存在片面“以票取人”问题,一些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把“圆滑”视为成熟,把“世故”当成稳重,滋长庸俗的坏风气。
九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邱炜煌认为,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也存在于一些政治生态不良的地方和单位,有的同志坚持原则,嫉恶如仇,成为我行我素者的绊脚石,往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所谓“你和我过不去,我就让你出局”。
十是“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只怕“出事”不怕犯事,势必助长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导致攻守同盟的抱团现象,产生有案不查的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滋长腐败的“政治生态”。
正视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工作作风等。作为政治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政治生态往往影响和制约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政治生态好,“软环境”就好,人心就齐,党的事业就能发展;政治生态不好,人心就会涣散,政治生活就会弊病丛生,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党内政治生态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近年来查处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些地方出现区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往往是查处一个案件牵出一窝人,“拔起萝卜带出泥”。这充分说明这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出了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对“一把手”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一把手”在行使权力时比较任性,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久而久之就带坏了班子、搞乱了风气,导致当地政治生态污浊。再如,一些地方“圈子文化”盛行,给党内政治生态带来极大危害。政治生活中的“圈子文化”,实际上是基于人身依附和利益共享而形成的一种“互利共生、抱团取暖”的利益联盟。近年来查处的腐败窝案串案,大都跟“圈子文化”有关系。“圈子文化”一旦盛行,就会诱发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把圈子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破坏党纪国法,混淆是非对错,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当前,“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一种顽症和毒瘤,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污染源”。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正视问题,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重要位置。
多措并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又是由多种要素和变量相互转化和交互发力形成的。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系统思维,坚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消除腐败这一政治生态的“污染源”。腐败是侵蚀政治生态的致命“污染源”。腐败盛行,政治生态就不可能风清气正。只有严厉惩治腐败,拔烂树、治病树、矫歪树、种新树,才能保护好政治生态的“森林”。这就要求我们以零容忍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惩治腐败,捍卫党纪法规,消除一切有损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腐败因素。在惩治腐败方面,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加快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抓好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实践表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净化政治生态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尤其是“一把手”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和部门政治生态的优劣。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应主动担责、以上率下,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中始终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嫉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通过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打造过硬政治行为主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政治行为主体,都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负有责任。打造过硬的政治行为主体,关键是坚持把固本培元的“高线”和严守纪律规矩的“底线”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打牢理想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广大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积极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真正敬畏法纪、遵守规矩。通过思想建党强定力,通过制度治党立规矩,一正一反、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持续发力,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就能有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经过深刻剖析,之所以存在上述几方面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是形成“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及“两个责任”的落实缺乏系统性认识,“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不称职”的理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没有把反腐倡廉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来抓,工作安排上一味依赖上级,上级要求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工作方式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缺乏创新,导致工作工作开展得不深入,责任落实得不太到位,没有特色,实效不高。
二是对党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握不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正确处理好抓党建与促业务的关系。
三是对纪律和决策的落实情况缺乏比较硬的督促检查措施,致使上级一些规定和纪律没有安全执行到位。
四是没有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健康氛围,唱赞歌的多、唱黑脸的少,讲问题遮遮掩掩,做不到坦坦荡荡,不能及时、真正发现存在的问题。
(二)对执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常态化的适应能力不够,是导致纪律作风建设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由于思想上没有完全实现“要我改”到“我要改”的真正转变,缺乏持之以恒执行各项规定的决心和勇气,对纪律作风建设没有实行常态化监督,有时会不自觉地放松督促检查,致使违反纪律作风建设不良现象出现反弹。
(三)用人选人机制不健全是造成选拔任用干部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由于没有建立对干部考察、轮岗、考评、监督的长效机制,以及选拔任用前征求意见的范围还不够广泛,对干部的了解不全面,有时会出现选用任用干部不太准或一名干部长期在某个岗位工作,进取精神减退,工作激情不高的问题。
(四)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力是造成权力规范运行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对于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充分,没有形成整体共识。二是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有限,致使有的制度执行力不强。
(五)干部职工业务知识储备更新不足是导致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不足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除市局组织行政执法培训、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培训外,我局更多地是加强了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培训,业务知识、技能培训相对较少,造成了干部职工知识业务知识更新不及时,服务群众的能力相对不足。
(六)理想信念不牢、党性意识淡化,是造成担当尽职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
理论学习不够系统,主观世界改造有所放松,导致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党性修养不强,思想上出现滑坡、精神空虚,从而工作中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意识谈化。
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一)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坚决反对“四风”,重塑国土部门良好形象
1.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定不移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一要切实强化党组主体意识,主要领导第一责任意识、分管领导“一岗双责”意识,增强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不称职”的思想认识。
二要把反腐倡廉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业务工作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年初要做详细部署,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通报会议,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三要逐级分解,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细化每位班子成员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分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一分解到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到相关科、所直至工作岗位和具体人,使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能明确自己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应承担的任务、担负的责任,做到人人有责任、有压力、有动力,真正形成“反腐败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责任落实机制。
2.继续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今后,每季度收看一次警示教育片、不定期通报典型案例、每位班子成员讲一堂党课,不断加强教育,使广大干部深刻认识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遵守党纪国法的自觉性,及时了解党出台的新政策、新规定、新要求,便于对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解决的新办法。另外通过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及时调整自己的观念,随时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自觉地从思想上构筑拒腐防变的防线。
3.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继续引深党组中心理论组学习、支部专题学习,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运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增强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
4.充分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党组织负责人为全局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通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各项制度,尤其是抓好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特别是“三课一会”制度的落实,开展好党内各项组织生活,不要让各项制度“挂在墙上、喊在口上”,真正让各项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坚决执行八项规定,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1.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关于纪律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支出;大力整治文风会风,继续深入推进网上办文,提高发文质量,节约办公成本;狠抓纪律作风建设,重点整治“慵、懒、散、慢、拖、瞒”等不良气,尤其要杜绝“脸好看、事难办”现象出现,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
2.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干部职工违反纪律作风建设规定的行为,及时提醒、及时纠正、及时查处,最大限度地保护干部职工。今后,纪检组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方式,对全局纪律作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通报,严肃查处。
(三)完善选人用人工作机制
一要紧密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完善选人用人工作机制,注重在日常工作中考察干部、培养干部,大胆启用想干事、敢担责的年轻干部,真正把年轻有为、责任心强、品德优良的干部选配到合适的岗位中,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确保以德为先、人尽其才。二要进一步完善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制度,保护、爱护干部。三要扩大干部考察前征求意见范围,尽可能做到全面干部考察,选准干部。
(四)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加大工作透明度,实现阳光作业
通过局门户网站、电子显示屏,加强对全局上下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使全局上下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必要性,增强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自觉性。同时,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加大公开力度,使能够公开、必须公开的信息及时予以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作用,在原有排查廉政风险点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大监督力度,纪检监察室要全程参与土地报批、土地开发整理、大额资金使用、重大人事调整等全过程,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五)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让人民群众满意
通过收看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教育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增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采取集中培训学习和各科、所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工作人员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适应管理新形势、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切实为群众服务好,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
(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担当意识
每年初办公室要制定详细的学习教育计划,采取多种教育形式,经常性地对干部职工加强业务技能、理想信念教育,切实让干部职工增强服务本领,把好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帮助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而进一步树立担当意识,让干部职工肯担当、会担当、善担当,激发工作热情,兢兢业业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要完善科、所负责人轮岗制度,克服一个人长期从事某项工作而产生的不思进取和疲沓现象。
(七)对全省净化政治生态的建议
1.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防止一把手权力失控。当前,处于领导岗位特别是一把手岗位的干部有权对主管的项目拍板。尽管在重大决策部署上实行民主集中制,但对于民主集中制的实质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在安排工作、作出决策时执行有偏差,使权力的运行缺乏有效监督。
2.克服“老好人主义”,敢于坚持原则。一把手的“好人主义”要不得,往往一把手不作为、不讲原则、压不住阵,影响的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地区。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时任衡阳市委书记的他,面对严重的大范围破坏选举事件“求稳怕乱”,不听、不管、不查,回避矛盾,明哲保身。要充分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利武装,经常开展民主生活会,及时发现领导班子及成员存在的问题,避免“一团和气”现象。
3.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使其权力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同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党务公开,使各种重大决策部署可以充分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公开、公平、公正地运行,最大限度防止权力失控、权力滥用。
4.一把手应该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负起主要责任。腐败止于正气,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情观,坚守正道、做好表率,对不正之风疾恶如仇、敢于亮剑,形成激浊扬清的政治生态,才能给全省社会带来健康向上的发展环境。
(一)落实 “两个责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
1、落实“两个责任”方面
局党组能够深刻领会落实“两个责任”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不称职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主体、主动、主责意识,把“两个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对于“两个责任”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要求把握得不太全面,思想认识不到位。有时忙于业务工作,没有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关系单位发展的大局来抓,造成“催一催,问一问;推一推、动一动”的局面。虽然逢会必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口头上喊得很多,但党风廉政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往往是传达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几次警示教育片,教育效果有限。
有的分管领导对自身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要求较高,但对分管部门及其下属的要求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提醒,未进行经常性的督导、检查,致使有些干部职工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就是班子成员的事,与自己无关,没有形成全局上下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二是责任考核不到位。每年考核中,由于考核任务重、考核时间短,导致党风廉政考核工作不深入、不细致,力度不大,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有些制度形同虚设。
三是责任追究不到位。在年底评价时,由于种种原因,对出现的党风廉政问题只是象征性地提一提,批评批评,对有关问题分析研究不够,责任追究避重就轻。这种做法,看似爱护干部、保护干部,实质上往往会给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带来隐患。
2、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
局党组能够坚决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上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没有任何背离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论和行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重视了业务知识的学习,而对理论学习存在“实用主义”,学讲话多,学业务多,临时查补多,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
二是政治敏锐性不够强。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上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运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不足,导致对一些事物的分析存在片面性,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三是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太到位。表现为班子成员中存在老好人主义,相互批评不能够触及灵魂,一团和气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党建工作开展不够扎实。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思想。仍习惯于以老眼光看问题、以老办法抓党建,在党内组织生活的组织策划和内容设计上与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找不准兴奋点和突破口,“三会一课”流于形式。缺乏衡量指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建工作“虚化”,降低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执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方面
目前全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方面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与中央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愿望相比、与解决作风突出问题的现实紧迫感相比,还有做得不够好、不彻底的地方。
一是存在思想认识有偏差、执行标准不严格、长效机制不健全、整治效果不平衡等问题。有的措施还不够硬,有的力度还不够大。
二是形式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走过场,做样子的事偶尔还有发生,工作不踏实的情况依然存在。
(三)选拔任用干部方面
我局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能够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并广泛征求班子成员及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基本上能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但是,仍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一是观念不新,重能力轻品行。选拔干部着重看的是工作,致使有的干部选得不太准。有时少数干部“才强德弱”,大局意识不强,干工作、办事情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和小集体利益,不能从全局整体利益出发。未能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自己忙得团团转,而有的科员无所事事,没有将自己的干劲转化为全科、全所人员的共同努力。
二是机制不活,重使用轻培养。在具体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觉得某位干部用起来得心应手,往往不愿让其离开所在岗位,各种轮岗、交流、挂职就此“绝缘”,不利于干部职工的更好成长。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方面还不够大胆。有些年轻同志确实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但没有被放到重要岗位加以锻炼,久而久之,没有调动这些年轻同志的积极性。
三是渠道不畅,重选拔轻追究。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干部考评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因素影响,少数干部得到提拔后,就觉得进了“保险箱”,捧了“铁饭碗”,进取精神减退,“慢作为”甚至“不作为”。
(四)规范权力运行方面
一是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不强。在土地征收、出让,土地复垦整理工程招投标,宅基地审批、备案;矿业权管理等环节,以及执法监察、公车使用环节,透明度不高。由于相关科室对政务、党务公开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及时向信息中心提供工作动态相关信息,造成重信息公开得不太及时,有效性不强。
二是对权力运行监督有限。虽然我们开展了廉政风险点排查,划分了风险等级,但实际操作中缺乏对具体业务开展、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不能够完全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五)服务人民群众方面
从整体上看,干部职工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不足。由于近两年对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较少,干部职工现有知识结构、业务能力以及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和新要求,特别是遇到棘手问题时缺乏有效的处置手段和办法。
(六)担当尽职的责任意识不够强
国土部门近几年一直是高危行业,处在风口浪尖。基于这样特殊的环境,全局上下责任担当意识整体不太足,工作满足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存在,少了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主动工作、自我加压、积极进取的精神,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不强,有时会因政策等方面原因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存在有的工作,业务科室与基层国土所之间沟通和协调不够,都怕担责任,都认为不是本科、本所的业务,互相推诿,致使办事效率低下。
当下的政治生态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十八大之后,邱炜煌即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撰文提出针对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十大“常见病”。在他看来,净化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民主范本、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有时不过是玩程序、走过场。
二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现在“官二代”现象比较突出,有的领导干部钻政策空子曲线调动亲属进公务员队伍,有的另辟蹊径通过“党外路线”安排子女进班子。
三是“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大到帮派小到“老乡圈”、“同学圈”、“麻将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有关系走遍天下,无关系寸步难行。这种“无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国式求人”往往挑战法律尊严、政府公信力、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则,必然导致权钱交易、人身依附。
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琢磨领导,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投其所好;琢磨对手,掌握他的弱点软肋,攻其不备;琢磨派系,打听谁是谁的人,谁听谁的话,四处讨好,八面玲珑;琢磨自己,无视缺点,放大优点,心生浮躁,盲目攀比,“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甚至提拔的位子还没坐热,便又想着上台阶。
五是“干的不如看的”的论资排辈。有些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习惯于当看客、评论员,对干事的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人竟然还很“吃香”,仕途顺利。
六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打造典型”,把所谓的“农业示范园”、“农民别墅群”、“现代养牛场”等集中“秀”到公路边,以期上级领导“一目了然”,却往往因为“布景”、“道具”穿帮,或“群众演员”配合不当,弄巧成拙,丑态百出。
七是“摆平就是水平”的伪稳定。基层干部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一些同志把它作为领导学说的真谛。
八是“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由于存在片面“以票取人”问题,一些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把“圆滑”视为成熟,把“世故”当成稳重,滋长庸俗的坏风气。
九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邱炜煌认为,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也存在于一些政治生态不良的地方和单位,有的同志坚持原则,嫉恶如仇,成为我行我素者的绊脚石,往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所谓“你和我过不去,我就让你出局”。
十是“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只怕“出事”不怕犯事,势必助长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导致攻守同盟的抱团现象,产生有案不查的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滋长腐败的“政治生态”。
正视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工作作风等。作为政治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政治生态往往影响和制约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政治生态好,“软环境”就好,人心就齐,党的事业就能发展;政治生态不好,人心就会涣散,政治生活就会弊病丛生,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党内政治生态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近年来查处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些地方出现区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往往是查处一个案件牵出一窝人,“拔起萝卜带出泥”。这充分说明这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出了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对“一把手”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一把手”在行使权力时比较任性,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久而久之就带坏了班子、搞乱了风气,导致当地政治生态污浊。再如,一些地方“圈子文化”盛行,给党内政治生态带来极大危害。
政治生活中的“圈子文化”,实际上是基于人身依附和利益共享而形成的一种“互利共生、抱团取暖”的利益联盟。近年来查处的腐败窝案串案,大都跟“圈子文化”有关系。“圈子文化”一旦盛行,就会诱发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把圈子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破坏党纪国法,混淆是非对错,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当前,“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一种顽症和毒瘤,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污染源”。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正视问题,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重要位置。
多措并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又是由多种要素和变量相互转化和交互发力形成的。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系统思维,坚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消除腐败这一政治生态的“污染源”。腐败是侵蚀政治生态的致命“污染源”。腐败盛行,政治生态就不可能风清气正。只有严厉惩治腐败,拔烂树、治病树、矫歪树、种新树,才能保护好政治生态的“森林”。这就要求我们以零容忍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惩治腐败,捍卫党纪法规,消除一切有损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腐败因素。在惩治腐败方面,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加快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抓好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实践表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净化政治生态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尤其是“一把手”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和部门政治生态的优劣。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应主动担责、以上率下,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中始终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嫉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通过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打造过硬政治行为主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政治行为主体,都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负有责任。打造过硬的政治行为主体,关键是坚持把固本培元的“高线”和严守纪律规矩的“底线”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打牢理想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广大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积极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真正敬畏法纪、遵守规矩。通过思想建党强定力,通过制度治党立规矩,一正一反、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持续发力,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就能有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