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5篇
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以及省中医药管理局有关文件精神。我院在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为了我院全面、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结合医院实际,特制订我院 “十三五” 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践行我院院训,秉承医院宗旨,服务xx,以满足基本需求、完善服务功能为出发点,立足于服务病患,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突出中医药特色,应用现代诊疗技术,推广中医技术和中医文化,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核心目标是五年内力争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达标,为今后实现远期目标(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打下坚实基础。以“十二五”规划为基础,进一步提升xx市中医医院总体水平,并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制度建设为保障,充分发挥xx市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的潜力,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文化,加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应用现代诊疗技术,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与发展。我院认为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完善基础设施,整体改善医院条件,也要重视提高综合服务能力,重视中医药的继承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使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全院一致认为,医院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要打造两个队伍的核心:专家技术队伍和经营管理队伍。同时,在医院设备设施建设方面也要持续改善,始终坚持中医特色,坚持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西医结合的思路,由内环境到外环境全力打造中医品牌形象,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人民群众。
三、建设原则
(一)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是中医院建设的核心任务。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建设工作中,要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在医疗服务、专科(专病)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下工夫;
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积极应用并大力发展中医药诊疗技术,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巩固和提高中医药在专病治疗、预防上的特色优势。大胆创新以丰富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形成特点鲜明的专病优势。要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抓好全院职工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学习工作。
(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
要不断加强医院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内部管理。由院领导牵头、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医院发展与规划中心,明确指导原则、规划方向和重点,安排资金投入。制定并执行医院发展规划的各项管理制度,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科室要根据医院规划要求,编制本科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制定具体项目建设工作计划,落实措施,确保规划的整体目标得以实现。
(三)以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系统工程为中心,服务远期发展目标
我院启动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系统工程,并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作出了战略规划。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为原则,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遵循中医药的发展规律,在继承经典中医理论与方法的同时,要重视研发与创新。结合我院实际需求与发展需要,应充分利用集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有利条件。从远期发展需要来说,两个队伍建设与基础建设是长期的重点,创建成功能为远期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四、建设计划
(一)建设任务
为优化中医资源结构,使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得到更好发挥,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以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为契机,加强我院软件与硬件设施的完善,整体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从而提高我院中医诊疗水平,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积极开展各种惠民活动,普及中医药基础知识。
(二)建设标准
“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的创建,要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为指导,并严格比照我省关于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建设的相关标准进行建设。同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并保证各科室按时按质完成各项任务。
(三)科室建设——重点专科(专病)建设
加强中医特色的专科专病建设,坚持以“专科特色为龙头,提高整体功能,促进综合发展”的办院方向,坚持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专长,将着力建设好现有的三个重点专科,新建骨伤科,创伤外科,痔瘘科,手足显微外科,微创(腔镜)外科的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做好重点专科的申报工作,争取利用3年时间,使新建的骨伤科、手足显微外科,微创(腔镜)外科成为我院新的拳头科室。在加强专科建设的同时,带动其他专科发展,全面促进其他各科共同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促进医院的全面综合协调发展。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建设的相关标准,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为原则,坚持以“专科特色为龙头,提高整体功能,促进综合发展”的办院方向,来指导重点专科专病的建设。
1.提高医疗技术人员基本素质。计划引进一批拥有高、中级职称以上的经验丰富的中、西医类医生,并招收一部分中、西医类本科以上的优秀大学生。同时,加强院内中医药文化教育与考核。
2.合理设置科室。以《评审标准》为依据,以医院(优势病种为依托,加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保证重点专科设有门诊专科、专病诊室和必要的辅助室,专病床位不少于20张,重点发展中医儿科,康复科,皮肤科,骨伤科、手足显微外科,微创(腔镜)外科专科专病建设,并适时发展急诊科、ICU、治未病科等相关业务科室。
3.合理配置医护人员结构。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省、市卫生局的相关标准,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并不断引进中、西医类专科技术人才。到2020年职工总人数不低于350余人,并每年引进中医类人才20-30人,做到人员结构配备配置优化合理,比例达到标准要求,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4.完善院内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常规及临床路径系统,医疗人员须严格按照所制定的诊疗常规和临床路径开展临床工作。
5. 加强完善设施设备,根据业务发展情况,每年至少引进5-10项相关设备。
6.在专病专科建设投入方面,每年用于中医人才培养的经费不低于30万元,用于设备添置的投入按需求讨论决定。
(四)、加强护理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加强中医护理管理,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开展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定期开展中医单病种护理质量检查,并持续改进。至2010年,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护士熟练掌握本科室中医专科特色护理技术,新护士上岗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合格率达100%。
2、实施护士准入管理,依法建立健全护士试用、聘用、考核等制度,杜绝无证上岗,督促护士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业。
3、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床护比标准,确保相应护士数量,确保病房、手术室、急诊室等临床一线护士达到规定配置要求。逐步实施护士按职上岗,实现医院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和使用,最大限度利用人力资源。
(五)积极开展“治未病”工作
“治未病”是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中,将其列入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发展重点,我院要积极响应,大力开展“治未病”工作。医院将加大建设“治未病科”,最终实现我院康复科和“治未病科”同步发展,建成规范的治未病的预防保健体系。医院将在设施设备投入和人力等各方面给予保障。
(六)卫生防疫工作
加强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预防工作上的参与能力。结合我院实际能力,积极改善急诊急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急诊急救技术培训,提高中医急救能力,加强中医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和培训。
(七)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根据国家中医药政策要求,我院积极响应号召,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其知晓率和运用率,这既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也是我院建设中医文化的需要,这项工作要长期坚持,形成常态。
(八)创新建设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我院现有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要适应新的发展战略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思路与方法,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充实建设内容。
1.在每年安排一定数量人员进修培训的同时,保证每年能够引进5-10项有关新技术、新方案,再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开展新业务、新项目。
2.大力推动学术创新,提升科研水平。选派院内技术骨干参加省市组织的学术交流会,院内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计划对相关专病学术带头人,要求其每年要有1-2篇论文发表,并鼓励其他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制定相关的奖励制度。
3.根据我院具体医疗及科研水平,在我院研发的20种院内中医药制剂,保证制剂在临床上的使用率。
4. 加大教学科研工作力度,完善职能,完善全院规范化建设,加强对住院医师、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及进修、实习生带教工作。
(九)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和向导,医院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院作为中医医院,更应在规划期内,加大医院文化建设的投入,充分体现中医特色。
1.做好符合“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要求的中医文化建设工作。从细节做起,在建筑,标志,宣传等方面有别于西医医院,彻底改变“看不见中医的人,听不见中医的声,闻不见中医的味”的局面。从硬件到软件、从门诊到病房,营造出特色更加鲜明、内涵更为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围。要强化核心价值理念,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融入到办院理念、医院管理、人才培养、诊疗服务活动、品牌塑造以及院内的建筑风格等医院形象体系中。
2. 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杂志、网络等多种形式,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扩大医院影响。积极实施中医药科普宣传与对外交流的各项活动。
3. 加强与基层医疗单位的业务合作,开展双向转诊。积极与下级医疗机构签署指导协议,并以我院的特色专科及优势病种为基础进行指导,积极开展院外各种支医惠民活动,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突出我院的中医特色文化。
4.基础设施设备,院内装潢等文化建设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全院职工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工作长期化,制度化,通过长期熏陶,打造完整而立体的中医文化氛围。
5. 以医院宗旨、院歌、院训、院徽等为载体,以“仁、和、精、诚”为核心,以“中医诊疗+中药制剂+中西医结合+专科特色”的特色优势,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培养,突出xx市中医医院独特的医院文化氛围。
(十)设施设备完善
逐步完善医院的硬件软件设施,加强基础建设。根据医院发展需求,力争每年引进5-10项相关设备设施。拟于五年内分批引入手术显微镜、骨科手术配套器材、C型臂X光机、超声刀、膀胱镜、输尿管镜、前列腺电切镜、等离子刀、钬激光、宫腔镜、输卵管镜、椎间孔镜、射频仪、臭氧仪、中央监护系统、中央输液监护系统、静脉输液配送中心、麻醉机、监护仪,以及与医院临床紧密结合的中医诊疗设备,以满足相关专病建设和中医临床科研需要,并能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以适应“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有关诊疗、预防、保健等服务的要求。新建一栋xx平方米的医院综合大楼。努力争取扩大医院编制和实际床位、门诊部门,不断提升医院门诊量、住院人次,以提高医院业务量。
(十一)经费安排
本规划建设所需投资由政府和集团公司和本院自筹渠道解决。其经费的主要用于设施设备、人员培训、学术交流与协作、信息化建设等,做到专款专用、并按“三重一大”的管理权限和规定报批与公示。
五、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未来,我院远期发展重点强调打造两个队伍:专家技术队伍、经营管理队伍,要长期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强中医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大实施人才战略的力度。
人才建设:启动引硕士工程,引进硕士生xx人;
加强在职职工的培养,加大本、专科生的引进,使专业人员总数达xx人;
;
遴选一批省级名医(3-5名);
遴选一批市级名医(5-10名);
遴选一批本院名医;
遴选一批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一)加强医院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
(二)聘请一批省内知名专家长期来院坐诊、带教、授课、手术,做好中医传承,以推动我院中医学科建设。特别是对于名老中医专家在带徒方面医院给予积极支持,以加强我院技术骨干的传统中医药的传承工作。
(三)鼓励技术骨干参与专科(专病)建设,构建符合专病专科发展需要的学术梯队。突出学科与专科带头人地位,抓好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培育一批学术造诣高、临床疗效好、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并做好学科带头人以及技术骨干的人才储备工作。
(三)选送业务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新技术、新项目,每年安排重点专病相关医护人员到高等级医院进修、培训,每年每项专病不少于2人次,以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新项目。
(四)积极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技术合作,聘请上级医院知名专家长期来院坐诊、带教、手术。引进有真才实学的外来专家。
(五)积极组织开展中医经典理论培训、临床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以及中医药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
(六)坚持普遍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六、质量建设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以认真贯彻基本医疗制度,基本诊疗规范和诊疗标准为前提,重点加强基础质量、环境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
(一)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二)发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质控小组的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三)形成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再优化。
(四)加强质量教育,严格医疗操作规范,落实医院核心制度。
(五)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制度,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七、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为了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提升我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步完善相应的激励和奖惩制度,全面在《xx市中医医院2015年度综合目标管理方案》的基础上,每年提高中医绩效比率。
八、建设进度管理
于2015年启动创建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系统工程。
(一)拟于2018年建设成为国家“三级乙中医医院”。以专科专病为中心,以中医儿科、康复科、皮肤科、骨伤科、手足显微外科、微创(腔镜)外科为支柱,使我院的门诊量达到xx万人次/年,住院达到xx人次/年。年收入x亿元。
(二)拟于2016年建设成为四川省重点中医医院,争取使我院门诊量达到xx万人次/年,住院达到xx人次/年,全院年业务收入达到x亿元元。院内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各项指标落实到医院的每项工作。全院科研水平提高,保证每年论文全院5-10篇,对每篇论文进行一定奖励,且有1-2项省、市科研成果项目。
(三)依据整体进度安排,责成各科室及相关负责人按时完成,并制定相关奖惩制度。各科室制定本科室项目具体计划,落实建设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九、院务公开与信息化建设
根据文件精神,我院在院务公开和信息化建设方面要逐步健全完善。对医院各项管理制度、院务工作、党建工作、“三重一大”、投诉渠道、收费项目及服务等方面信息,按照相关规定和规范进行公开。充分利用院内公示墙、LED显示屏和医院网站等平台,逐步落实到位,加强对我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立足本院,加强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争取尽快完善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药品、检验、医技、物质设备、PACS、LIS、新农合接口、医保接口等。并实现全院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
为了增强医院间学术交流,方便患者就医,寻找力量对疑难病例诊断治疗的帮助,或利用自己的专长帮助他人,远程医疗会诊是一种新型的医院手段。能够采用这一手段的前提是医院要建好远程会诊中心。
建立健全医院网络系统,对外做好官方网站的宣传及维护,医院患者客服服务短信平台;
对内做好内部管理及职工内部交流。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让各科室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不仅优化了流程还减少了人为的误操作,有效的提升了医院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十、重点要求
(一)根据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严格按照各项标准,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计划。务必在2020年前建设成为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为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二)依照医院发展规划,每年度要有工作计划、工作实施记录以及工作总结、改进措施等。
(三)在重点专科(专病)与三级乙等中医院建设的同时,必须保证:门诊中医治疗率达到80%以上;
病房中医治疗率达到70%以上;
疾病诊断准确率达到95%以上;
中医辨证施治优良率大于95%;
保证使用中药制剂不少于20种,使用率大于70%,制剂收入占药品收入不小于30%。
(四)严格要求对病床、病历以及处方的管理,做好对每个医生每个专病的床位使用情况、业务情况的统计,并且定期检查与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合理的调整方案。
(五)关于专业人才、新设备、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工作,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不断做出适宜于医院的调整。
(六)对于医院中医文化建设,要有定期的工作安排、落实的措施以及建设成果的总结与分析。
(七)争取政府支持建设医院“杏林苑”,解决我院职工住房困难,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创造安居安定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更好地为xx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十一、预期建设成效
根据我院“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规划,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切实努力,到2020年前,我院的发展建设力争取得以下主要成效:
(一)我院建设成为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医院整体综合水平大幅提升。
(二)两个队伍建设初具规模,人才建设梯队成形,人才储备充足。
(三)我院中医药继承与自主创新条件得到显著提升。规划实施完成后中医儿科、康复、皮肤、骨伤等疾病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对骨伤疾病的防治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在中医药防治疾病诊疗规范、中医药防治疾病制剂和专药的开发与研究、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疗效评价标准等方面将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高,能较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四)我院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社会美誉度等都将大幅提升。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能与省内兄弟医院保持水平上的共同进步,能与上下级医院建立良好的帮扶关系。
十二、结语
在院党支部、院领导班子的坚强带领下,我院积极响应国家中医扶持政策,按照国家和中医药管理局的规划,结合本院自身条件和基础,制定了本院的“十三五”期间发展建设规划,提出了以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为核心任务,以打造两个队伍为长期目标的发展战略。“十三五”将是我院一个跨越式发展时期,对我院是难得的战略机遇,国家的方针政策,地方的扶持,卫生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集团公司的领导达到一个空前的力度,为我院实现发展战略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我院将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统一思想,团结一心,坚定决心,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完成,实现我院发展规划的核心任务和长期目标。为国家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保障,为我院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我院每一位职工的事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前景是美好的,但道路是艰辛的,全院职工必须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紧密团结,团队协作,分工细致,责任明确,按照本规划以及后续具体工作计划安排,踏实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实现 “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目标,让人民群众早日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让全体职工共享改革成果。同心协力共同创造美好明天。
中医药工作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中医药工作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市卫生局:
根据庆市卫函发6号文件要求,我们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医疗卫生单位和村卫生所,对全县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按照专题调研提纲,全面分析总结。现将我县中医药工作情况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落实相关政策和会议精神情况
2004年全省中医工作会议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医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以及市政府“实施意见”,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政府主导,积极推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并制定出台了《***县中医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我县中医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亦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认真学习了吴仪副总理的讲话,并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了实际工作当中。根据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要求,我们及时总结,积极探索中医工作的发展思路,把加强中医机构内涵和功能建设,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作为今后的今后任务来抓。
二、中医药工作发展状况
管理机构设置
县卫生局主管全县中医药工作,负责国家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政策精神的贯彻落实。现设置中医股1个,有兼职人员1人,分管领导1人,具体承办中医药工作相关业务。
经费投入情况
2004年以来,中医药工作经费投入不断增加,2005年为我县中医医院投入376万元建设门诊楼,为中医院的整体搬迁工作奠定了基础。2004-2006年继续医学教育累计受益资金约7.8万元。县财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对国家中医药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能够积极落实。
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情况
我们坚持“中西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机构,合理设置医技科室和配置医务人员,全县有县级中医医院一家,其余14家医疗卫生单位均设有中医科,配备了中医资格医务人员。全县共有医技人员365人,其中中医药人员45人,占医技人员的12.3%,中级职称58人,中医药人员11人,占18.9%,高级职称共9人。各医疗机构均能开展中医药临床服务,乡镇卫生院至少拥有1名中医药执业资格人员,经营中药饮片200种以上,全县共有村卫生室80所,60%的村所均配有中药柜,随着中医学中专学历教育的不断开展,村所医务人员掌握基本中医学知识面不断扩大。2006年,全县中医门诊38710人次,住院721人次,分别占总量的23.4%,18.6%。全县开展中医内、外、妇、儿以及针灸推拿等临床业务,尤其是县中医院中医骨伤科已成为我县的中医特色。
中医医院基本情况
***县中医医院始建于1985年,全院现有职工54人,专业技术人员51人,中、高级职称13人。医院占地面积5280平方米,现有业务用房面积1074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443平方米。医院设有内、外、妇、儿、中医骨伤、肝病、肾病等职能、医技科室27个,拥有黑白B超机、脑电地形图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功能麻醉机等医疗设备15台件。共设病床40张,病床使用率72.6%。能开展普外、骨科及妇产科、眼科、五官科、肛肠痔瘘手术及内、外、妇、儿疾病中医诊疗及急救,中医骨伤、肝病、肾病专科已成为本院特色。服务半径110公里,覆盖25万人口。年门诊病人3.8万人次,收住病人870余人次,业务收入200多万元。新建门诊楼项目经庆市发改358号文批复,在***县县城北区西华北街东侧新建框架结五层门诊楼一幢,建筑面积3540平方米,项目概算总投资376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150万元,省投资金15万元,自筹资金211万元。
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近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大力推进中医工作,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一是通过人才队伍调整,优化配置,加强县中医院中医骨伤和肾病科建设,使之成为全县乃至全市中医重点专科。二是通过“派出请进”的方式,加强中医内科建设,提高中医药的治病防病能力,尤其是提升了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病的治愈率。三是通过引进中医院校毕业生,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要求所有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临床服务,设置中医科,配备中医执业人员,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
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1、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2007年,我县被省上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按照《实施方案》,我们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发挥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缓解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支付水平比较低的矛盾。开展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发挥中医药作用的试点工作,准备适时对在新农合中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等相关政策上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
2、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在社区卫生刚起步的情况下,我们着重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扩大覆盖面,合理配置社区中医药资源,将中医药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逐步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等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卫生机构中医药设施配置和人员配备,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功能,建设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岗位培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方案。加强对社区中医药从业人员、技术服务的准入和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中医药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保证了服务质量。
加强管理,深化改革
1、坚持依法行政,加强中医工作全行业管理。通过理顺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我们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逐步实行了中医药工作的全行业管理。建立健全了中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设备和技术运用等方面的管理规范,严格各项准入制度,完善中医药技术规范,提高了中医药行政管理的科学水平。通过强化中医医疗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健康、有序、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2、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一是通过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认真履行中医药管理职能,并把中医药事业纳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保障措施,为中医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二是加强对发展中医药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进一步加大了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的多渠道中医药事业发展投入机制。在卫生事业经费和卫生重大项目经费中,提高中医药经费的比例;
在卫生重大基本建设项目中,增加中医药建设项目份额;
注重政府投入与吸引社会资金相结合,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激发创新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中医药事业的积极性。
3、深化改革,增强中医药事业发展活力。一是通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医药管理和服务模式,建立运转有序、透明协调的中医药管理和运行机制,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促进中西医协调发展,为多方面参与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二是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中医药事业,逐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中医办医体制。三是加快中医药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深化中医药机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积极推行全员聘用制、任期制等新的用人办法,实行竞争上岗。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加强经济管理,推行成本核算,降低中医药机构的经济运行成本。
三、存在主要困难
1、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的经费投入,给中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因常年积累,中医发展环境相对滞后,加之我县财政困难,配套资金较少,致使中医事业发展缓慢,不能很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
2、人才缺乏。“科教兴医人为本”,全县共有医技人员365人,其中中医药人员45人,占医技人员的12.3%,中级职称58人,其中中医药人员11人,占18.9%,高级职称9人,中医药人员无一人,客观数据表明,高学历、高职称的骨干人才严重不足,中医药医技人员绝对数量较少,这已成为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
3、基础建设滞后。我县中医院是在原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起步晚,底子薄,设备少,基础条件差,严重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加之人才缺乏,队伍阶梯不合理,经费投入不足,使我县中医事业发展步伐缓慢。
四、今后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和市政府“实施意见”,按照《***县中医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发展思路,积极实施,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农村中医药工作,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改善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不断加强中医药标准和规范化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合理利用中医药资源,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为大力促进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实施“三名”战略,打造***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品牌。
“十一五”末,培养10名优秀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形成一批“***名医”。加强县中医院中医骨伤专科和肾病专科建设,改善支撑条件,扩大专科规模,实施分类指导,使之成为专科优势强、规范效益好、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专科,在2008年建成市级重点专科,在2010年建成省级重点专科。不断加强县中医院内涵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之在全县成为中医特色突出,疗效优势显著的中医医疗、科研、教学示范中心。
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优势,筛选、应用、推广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和适宜技术。“十一五”期间,组织筛选10项临床疗效显著、特色优势明显、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逐步在县、乡、村中医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并对乡村卫生机构进行技术帮扶。加强师资培训,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考核监督,提高推广实效。制定政策措施,引导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应用优质价廉的中药饮片开展服务,切实降低医药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开展农村中医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力争在 “十一五”末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达标。启动并开展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和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建设,建成5个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50个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
加强中医诊疗规范研究。在中医专科建设的基础上,对具有中医治疗优势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病、周围血管病、肿瘤等专科,开展诊疗方案和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技术,提高疗效水平。
开展民间中医药独特诊疗技术和单验方的整理工作,制定临床疗效评价方案,筛选、评价一批安全、有效、适宜应用的技术方法、方药,整理规范并加以推广。
今后,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政策和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发展创新,继承学习,不断完善,全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为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而努力奋斗!
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我县围绕“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思路,大力改善中医药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认真做好中医药基础性工作等措施,切实加强了中医药工作,提高了中医药的普及性。现将我县中医药发展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全县有县级医疗卫生单位3个,乡镇卫生院15个(其中中心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588个,个体医疗机构52家,其中中医医疗机构13家,占总数的25%。在全县村卫生室中,有乡村医生资格504人,执业助理以上资格155人,开展有中医服务和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占乡村医生总人数的40%以上。我县中医院是全县中医药人员的集中点,共有中医人员52名,中药人员6名,占全院卫生医技人员总数的55%。其中高级职称中医师5名,中级职称19名。
近年来,我县着力推进以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目前,能够开展针灸、火罐、推拿、熏洗药浴、中医康复、中医药预防等多种特色服务项目;
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诊断和中医方剂治疗疾病的基本中医药服务,初步形成了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二、中医药政策落实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一)对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扶持
对开办中医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和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中医医疗活动。通过严格的管理,为群众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中医药服务。
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
大力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大中医医院的改造建设力度,逐步在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通过不断努力,基本实现每个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培育、培养一批名科、名医,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二)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推动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三)努力培育特色专科,中医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县中医院通过抓专科建设,一批特色突出、临床优势明显的中医药学科和专科初步形成,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重大疑难疾病,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加强人才培养,中医药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是中医药得到继承和发展的关键。开展师承教育工作,鼓励支持老中医带徒,选拔有悟性、爱学习、能吃苦、有一定工作经验医生做弟子,传承老中医丰富的临床经验。推进农村卫生人员中医药专业学历教育工作,鼓励尚无正式学历的乡村医生参加中医学历教育。
三、我县中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因受到历史、地域和经济发展因素的限制,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医药技术骨干力量薄弱。中医药从业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农村中医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基层实用型人才缺乏,分布不平衡。中医人才断层,一批五、六十年代的老医师基本到退休年龄,而新的人才尚未成长起来,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农村基层中医治疗手段相对单一。限于基础建设、设备投入、群众认知感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乡、村两级中医药服务还以中药方剂(饮片)治疗为主,中医适宜技术的普及和一些先进治疗方法的推广尚有待时日。
(三)中医药科学宣传普及不够深入。一部分群众对中医药缺乏认识甚至并不认可,导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误解、否定和排斥中医药的现象。
(四)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经济基础薄弱,对中医药事业的总体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四、意见和建议
(一)完善扶持政策。增设中医药特色服务收费项目,适当提高中医诊疗技术服务价格;
按照医务人员职称,合理确定中医诊查费,并向名老中医倾斜;
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中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报销比例,降低报销起付线;
将治疗效果好、服务价格适宜的中医诊疗项目增补到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支付范围中。
(二)实施中医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程。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文化积淀,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
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大医精诚”的价值观,不断提高中医药人员的文化修养;
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使用中医药;
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渠道,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