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阿克苏地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阿克苏地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3篇
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政府工作重心的逐步下移,社区在城市管理、社会服务、保持稳定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社区干部身处社区工作第一线,是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主导力量,他们直接面对社区居民群众开展工作,他们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端正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社区各项工作的整体水平。如何通过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更好地维护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扩大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社区健康发展,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街道现有社区2个,共有社区干部13名,大部分社区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比较好,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对党和人民事业忠心耿耿,为推动街道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对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创新社区工作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社区干部队伍,为加速推进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当前加强城市社区工作首要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社区干部队伍的现状与问题
社区干部处在社区工作的第一线,是推进社区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社区工作的成效。从总体上讲,目前社区干部队伍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宝贵品质和可贵精神,如事业忠诚,敬业爱岗,工作勤恳,作风踏实,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等,这些过硬的思想作风素质为党树立了威信,赢得了信赖,既使在新形势下仍然值得保持和发扬。但是,从发展的眼光考虑,由于社区建设是一项富有时代特征的全新工作,它定位高,目标远,任务艰巨,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1、整体素质能力不适应。
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全街道13 名社区“两委”干部中40岁以下的社区干部只有1人,占“两委”的0.77%,而46岁以上9 人,占70 %。高中以下文化程度11人,占85%。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可以看出:一是由于年龄结构偏大,使社区“两委”缺乏干劲和活力,思想观念不能及时更新,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求稳怕变,“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缺乏创新思维,开放意识和工作激情,做工作存在着瞻前顾后的思想,不能象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敢冲敢闯;
二是文化程度偏低,部分社区干部对上级出台的政策文件理解不到位,没有深入的学习研究。随着城市居民文化层次的整体提高,如果社区工作者没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作支撑,就会影响到整体思维水平、谋断能力和工作效率。
2、工作能力不强。
鉴于我国城市市民社会培育滞后,社区意识萌发较晚,对社区工作的目标、原则、功能、方法等都不甚明确,社区工作者也缺乏系统的社区理论知识和相应的科学管理、依法办事、社会协调诸方面能力,在城市社会发展结构转型的情况下,一旦社区建设与管理突破原先的运行模式和工作理念,就立即出现干部素质欠缺与工作需要的矛盾。
3、思维定势阻碍。
社区干部大多长期从事居委会工作,一干就是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年龄结构明显老化,且工作岗位又基本不流动,因而养成纵向性思维习惯,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阵旧,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想象力,极不适应社区工作纵横交错的网络特点。
4、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教育培训明显缺乏。长期以来,由于社区干部没有纳入整个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体系之中,造成知识更新缓慢,工作层次较低,绝大多数社区干部开展工作,要么靠上级安排,要么凭传统经验。尽管社区工作本身是一项经验性很强的工作,但对于一个处在转型时期的社区的发展而言,仅靠经验是不足以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的。考核监督不完善。对社区干部的考核和监督工作虽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但也存在着如群众参与评议监督不广泛,考核实效不明显问题。
二、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制约社区发展的因素有许多,但我们还是觉得最大的决定因素还是人的因素,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认为,针对当前社区“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存在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以解决:
1、强化培训,努力提高社区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学习培训是提高社区干部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强化培训,让其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在各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社区的实际工作,才能使上级的任务和党的政策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一是加强培训力度。以社区“两委”干部为重点,可以利用街道党校为主要阵地,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形式,内容,形成上下辐射延伸的局面,将培训工作系统化,制度化。二是注重经常学习。要求社区“两委”干部要经常学习,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生活,在学习中实践,在学习中提高。要积极引导社区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贯穿于整个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三是要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除举办培训班,听讲座,以会代训外,还要积极寻求新形势下适应社区干部特点的教育模式,摸索出一套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互动性教育培训方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互联网进行培训,以此提高社区“两委”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水平。四是突出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上突出宗旨教育和法律教育两个重点。通过宗旨教育,使社区干部牢固树立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增强社区干部的事业责任感和开拓进取精神,不断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法制教育,提高社区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规范社区干部的行为,使社区各项工作上法制化轨道。
2、精心培养,配好配齐社区“两委”班子。目前,莲花街道社区干部年龄结构普遍偏大,社区“一把手”后继乏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紧抓好培养年轻干部,建设一支德才兼备,质优量足的社区干部后备队伍。一是精心培养。要加大对培养后备干部工作的力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为社区干部,给他压担子,让其独立开展工作,在政治上要给予学习,培训,进行岗位培养,做到以岗位锻炼人,以岗位考察人。二是拓宽选拔渠道,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反对用人唯亲,用人唯钱,必须坚持用人唯贤的原则,以政治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派,能为民办好事实事作为选拔社区后备干部的基本条件,力求把精兵强将选配到社区“两委” 的班子上来。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做法,聘用大学生任村官,通过“输血”、“换血”,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三是实行动态管理,采用能上能下,奖勤惩懒。根据工作实际以及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作为硬性考核目标,通过考核评比等方式对后备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做到优胜劣汰,并及时补充调整。
3、努力提高社区“两委”干部的待遇,消除村干部后顾之忧。为使社区干部能安心做好工作,提高其生活待遇是最有效的途径。一是提高其工资报酬。要把社区“两委”工资列入财政预算,现阶段,我们社区“两委”工资普遍偏低,低工资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社区干部不愿多做工作,不出真力。因此,要通过出台统一政策,按照本地区的物价指数,消费水平设置最低的工资标准,千方百计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报酬,让岗位工资收入成为社区干部家庭总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社区干部有岗位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二是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要把社区干部的工资同实绩挂钩,同完成工作任务挂钩,做到工资能高能低,对于完成工作任务好的社区干部给予必要的奖励,而对于完成任务差的社区干部按规定给予必要的扣除。消除“做好做坏一个样”的错误思想,要树立“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做到社区干部的报酬与工作负荷和贡献相称,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进一步调动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完善养老保障机制。实行养老保障机制是解决社区干部后顾之忧的有效途径,让其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切实解决好社区干部的养老保险,用政策保证他们老有所养。
4、加强监督,形成和谐的干群关系。加强监督,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做好社区各项工作的必备条件,社区各项事业只有得到居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一是进一步深入广泛开展普法教育。通过法制教育,不断强化社区“两委”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使社区“两委” 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廉洁奉公的责任意识,通过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使广大居民懂法知法守法,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并对社区干部的社区事务管理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二是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居务公开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公开本社区的重大事务,财务收支情况,提高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居民群众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与权利,让居民群众根据国家法律和居规民约互相监督,互相约束。三是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社区干部自上而下考核,自下而上评议的双向考核机制,通过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民主议事等方法,对社区干部工作业绩和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作为考核重点,把党员干部的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社区工作对我国城市和谐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性。作为社区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基层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却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课题,它需要我们不断与时俱进, 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不作断提高。我们相信,作为最基层的社区组织,只要大家同心合力,同舟共济,在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三个代表”精神的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抓好落实,我们一定会建设一支坚强有力,能干敢拼,让上级放心,让群众满意的社区干部队伍。
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政府工作重心的逐步下移,社区在城市管理、社会服务、保持稳定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社区干部身处社区工作第一线,是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主导力量,他们直接面对社区居民群众开展工作,他们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端正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社区各项工作的整体水平。如何通过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更好地维护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扩大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社区健康发展,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街道现有社区2个,共有社区干部13名,大部分社区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比较好,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对党和人民事业忠心耿耿,为推动街道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对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创新社区工作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社区干部队伍,为加速推进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当前加强城市社区工作首要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社区干部队伍的现状与问题
社区干部处在社区工作的第一线,是推进社区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社区工作的成效。从总体上讲,目前社区干部队伍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宝贵品质和可贵精神,如事业忠诚,敬业爱岗,工作勤恳,作风踏实,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等,这些过硬的思想作风素质为党树立了威信,赢得了信赖,既使在新形势下仍然值得保持和发扬。但是,从发展的眼光考虑,由于社区建设是一项富有时代特征的全新工作,它定位高,目标远,任务艰巨,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1、整体素质能力不适应。
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全街道13 名社区“两委”干部中40岁以下的社区干部只有1人,占“两委”的0.77%,而46岁以上9 人,占70 %。高中以下文化程度11人,占85%。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可以看出:一是由于年龄结构偏大,使社区“两委”缺乏干劲和活力,思想观念不能及时更新,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求稳怕变,“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缺乏创新思维,开放意识和工作激情,做工作存在着瞻前顾后的思想,不能象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敢冲敢闯;
二是文化程度偏低,部分社区干部对上级出台的政策文件理解不到位,没有深入的学习研究。随着城市居民文化层次的整体提高,如果社区工作者没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作支撑,就会影响到整体思维水平、谋断能力和工作效率。
2、工作能力不强。
鉴于我国城市市民社会培育滞后,社区意识萌发较晚,对社区工作的目标、原则、功能、方法等都不甚明确,社区工作者也缺乏系统的社区理论知识和相应的科学管理、依法办事、社会协调诸方面能力,在城市社会发展结构转型的情况下,一旦社区建设与管理突破原先的运行模式和工作理念,就立即出现干部素质欠缺与工作需要的矛盾。
3、思维定势阻碍。
社区干部大多长期从事居委会工作,一干就是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年龄结构明显老化,且工作岗位又基本不流动,因而养成纵向性思维习惯,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阵旧,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想象力,极不适应社区工作纵横交错的网络特点。
4、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教育培训明显缺乏。长期以来,由于社区干部没有纳入整个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体系之中,造成知识更新缓慢,工作层次较低,绝大多数社区干部开展工作,要么靠上级安排,要么凭传统经验。尽管社区工作本身是一项经验性很强的工作,但对于一个处在转型时期的社区的发展而言,仅靠经验是不足以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的。考核监督不完善。对社区干部的考核和监督工作虽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但也存在着如群众参与评议监督不广泛,考核实效不明显问题。
二、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制约社区发展的因素有许多,但我们还是觉得最大的决定因素还是人的因素,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认为,针对当前社区“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存在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以解决:
1、强化培训,努力提高社区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学习培训是提高社区干部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强化培训,让其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在各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社区的实际工作,才能使上级的任务和党的政策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一是加强培训力度。以社区“两委”干部为重点,可以利用街道党校为主要阵地,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形式,内容,形成上下辐射延伸的局面,将培训工作系统化,制度化。二是注重经常学习。要求社区“两委”干部要经常学习,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生活,在学习中实践,在学习中提高。要积极引导社区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贯穿于整个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三是要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除举办培训班,听讲座,以会代训外,还要积极寻求新形势下适应社区干部特点的教育模式,摸索出一套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互动性教育培训方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互联网进行培训,以此提高社区“两委”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水平。四是突出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上突出宗旨教育和法律教育两个重点。通过宗旨教育,使社区干部牢固树立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增强社区干部的事业责任感和开拓进取精神,不断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法制教育,提高社区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规范社区干部的行为,使社区各项工作上法制化轨道。
2、精心培养,配好配齐社区“两委”班子。目前,莲花街道社区干部年龄结构普遍偏大,社区“一把手”后继乏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紧抓好培养年轻干部,建设一支德才兼备,质优量足的社区干部后备队伍。一是精心培养。要加大对培养后备干部工作的力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为社区干部,给他压担子,让其独立开展工作,在政治上要给予学习,培训,进行岗位培养,做到以岗位锻炼人,以岗位考察人。二是拓宽选拔渠道,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反对用人唯亲,用人唯钱,必须坚持用人唯贤的原则,以政治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派,能为民办好事实事作为选拔社区后备干部的基本条件,力求把精兵强将选配到社区“两委” 的班子上来。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做法,聘用大学生任村官,通过“输血”、“换血”,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三是实行动态管理,采用能上能下,奖勤惩懒。根据工作实际以及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作为硬性考核目标,通过考核评比等方式对后备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做到优胜劣汰,并及时补充调整。
3、努力提高社区“两委”干部的待遇,消除村干部后顾之忧。为使社区干部能安心做好工作,提高其生活待遇是最有效的途径。一是提高其工资报酬。要把社区“两委”工资列入财政预算,现阶段,我们社区“两委”工资普遍偏低,低工资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社区干部不愿多做工作,不出真力。因此,要通过出台统一政策,按照本地区的物价指数,消费水平设置最低的工资标准,千方百计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报酬,让岗位工资收入成为社区干部家庭总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社区干部有岗位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二是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要把社区干部的工资同实绩挂钩,同完成工作任务挂钩,做到工资能高能低,对于完成工作任务好的社区干部给予必要的奖励,而对于完成任务差的社区干部按规定给予必要的扣除。消除“做好做坏一个样”的错误思想,要树立“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做到社区干部的报酬与工作负荷和贡献相称,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进一步调动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完善养老保障机制。实行养老保障机制是解决社区干部后顾之忧的有效途径,让其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切实解决好社区干部的养老保险,用政策保证他们老有所养。
4、加强监督,形成和谐的干群关系。加强监督,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做好社区各项工作的必备条件,社区各项事业只有得到居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一是进一步深入广泛开展普法教育。通过法制教育,不断强化社区“两委”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使社区“两委” 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廉洁奉公的责任意识,通过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使广大居民懂法知法守法,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并对社区干部的社区事务管理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二是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居务公开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公开本社区的重大事务,财务收支情况,提高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居民群众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与权利,让居民群众根据国家法律和居规民约互相监督,互相约束。三是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社区干部自上而下考核,自下而上评议的双向考核机制,通过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民主议事等方法,对社区干部工作业绩和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作为考核重点,把党员干部的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社区工作对我国城市和谐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性。作为社区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基层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却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课题,它需要我们不断与时俱进, 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不作断提高。我们相信,作为最基层的社区组织,只要大家同心合力,同舟共济,在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三个代表”精神的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抓好落实,我们一定会建设一支坚强有力,能干敢拼,让上级放心,让群众满意的社区干部队伍。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加强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作者:马丽红
一、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目前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来看,既有干部自身素质和结构方面的缺陷,也有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
(一)目前纪检队伍结构不甚合理,干部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专职不专”。虽然近几年来,各级纪委十分重视加强专职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但在许多乡镇,专职纪委委员不能保证工作专职,存在“一人多责、一岗多责”现象;
此外,所有纪检干部均有包村或包片任务,且往往联系着重点难点村;
而且纪委成员身份多重,多是由乡镇职能办中层干部兼任,有的甚至纪委书记也由人大主席等其他领导兼任,工作时间和精力、业务钻研和学习相对集中在本职岗位上,从而造成纪检工作基本上是一带而过,临时抽调。加之农村工作的复杂性,甚至是纪委书记也往往更忙于应付多方面工作。纪检工作职责需要履行,而工作人员难以保证专职专用,致使工作的覆盖面,工作的领域和工作的深度等难以全面,这就造成乡镇纪检工作难以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展,往往只能以“消防队”的方式来应对。在目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城镇化,扩大基层民主进程中,乡镇中心工作愈多,工作任务愈重,新引发的纪检、信访内容就更多更复杂,乡镇纪委则更疲于应对,基层矛盾就可能上交,从而引发上访问题。二是“队伍不稳”。目前乡镇纪委成员一般为5~7人,多数以上兼其他职务,这就说明能够独立开展纪检业务的人员,包括纪委书记在内,平均只有2人左右。更何况纪委委员中,因所兼职务经常变动而造成人员流动的占很大比例。这种不稳定性,更进一步导致了乡镇纪委干部的工作熟悉程度和业务水平的不足。三是“素质偏低”。从对乡镇纪委干部队伍现状的结构分析来看,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下的还占有一定比例,其中非全日制教育获取者比例更大;
专业结构上,主要是专业构成不合理,从事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的干部占较大比例,而财政、审计、法律等与纪检业务相关的专业人员较少。结构上的缺陷,加之身份多、变动大,导致我们这支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理论素质不高、政策业务水平偏低、纪检工作能力欠强等问题。
(二)从乡镇纪检干部现行管理体制和机制看,主要存在着“流转不畅,激励不力”两个问题。一是“流转不畅”。就纪检系统而言,上下左右交流不够。一直以来,乡镇干部的正常流动本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乡镇纪委干部流转更难。纪检工作有其特殊性,就业务需要而言,要求保持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性。但就工作地点而言,则需要上下左右正常交流。适当流转有利于排除纪检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时间过长,带来许多影响纪检工作的不利因素,提高其在不同工作环境的应对能力,并取长补短,汲取其他单位的工作经验。而上下交流效果会更明显。二是“激励不力”。激励是领导者采取某种方法,利用某种外在诱因,鼓励下属人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积极努力工作。激励作用的关键是激励目标确定和绩效的考评。就乡镇纪委而言,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解方面,保证纪检工作的正常运行,在考评激励机制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值得探索。
二、对加强乡镇纪检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以人为本,从机制创新入手,着力于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优化结构、提高素质,这是当前加强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纪检工作的根本。
(一)要从提高人的素质入手,全面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纪检干部队伍的整体性建设。着重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方针的整体性,即要立足于“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的整体性,以革命化为前提,从这四方面打好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基础,着力培养提高;
二是教育培训的整体性,即一方面要全市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一盘棋,有计划、多渠道、分期分批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乡镇纪委书记、委员、基级纪检员三支队伍一起抓的思想,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培训。在让他们通过实践锻炼提高的同时,通过有计划地安排系统培训或轮训,快速提高队伍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三是建设要素的整体性,即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大要素并举,以思想建设为首,组织建设为保证,作风建设为外在体现。
其次,要加强纪检干部队伍的结构性建设。着重优化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结构优化,要培养和配备符合纪检工作需要的纪检干部,把纪检干部培养成纪检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是年龄结构优化,要使纪检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分布,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梯形结构,同时注意干部的最佳使用期,在其能力、经验、体质、精神状态最佳的年龄段担任合适的领导职务,以保证事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是知识结构优化,纪检工作不仅原则性强,而且政策、业务水平要求高。查办案件、信访调处等许多工作,不仅要全面掌握党风廉政法规制度、相关法律知识等,很多时候还需要熟悉财务、审计知识,甚至要善于巧妙运用心理学知识。不同干部,能力特点和气质类型有差异,单一个体难免存在不足,因此要充分注意不同能力特点和不同气质类型的合理搭配,从纪检干部的个体素质全面培养和整体素质优化配置两方面予以优化,达到优势互补,发挥整体效能。
第三,要加强纪检干部队伍的层次性建设。着重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功能的层次性建设。上级纪委常委主要决定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主要目标,重点抓好乡镇纪委书记队伍建设;
上级纪委各职能办公室分别实施本职能办工作相关的目标管理、业务指导和培训;
乡镇纪委围绕本级纪检工作任务落实,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分工,做到正常性工作各负其责,全面性、突击性工作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发挥有限人员的最大效能。二是素质的层次性建设。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功能,决定了对纪检干部不同的素质要求。纪委领导干部主要在于政治素养、领导修养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而纪委一般干部要在政治修养、具体处理专项业务工作能力等方面多作自我提高。
第四,要加强纪检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建设。着重落实两个方面:一是坚持选人用人路线和标准的一贯性。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对选人用人提出了“任人唯贤”、“群众公认、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能够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德才兼备”的标准。2005年,党中央又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选人渠道,保证队伍稳定性,先后出台了“5+1”文件。可见,党的选人用人路线和标准是一贯的,都把培养和选拔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干部放在选人用人的首位,这是保证干部队伍稳定性建设的关键。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更是如此,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更要注重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品质端正。二是要转变用人观念,重视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与合作,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只有开放的系统才是稳定、有活力的。可采取公开推荐、聘任制等方式,把纪委委员纳入乡镇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范围,破除中层以上干部只上不下的旧习。
(二)要从机制创新入手,强化纪检干部队伍管理
首先,要建立稳定的用人机制。如前所述,乡镇纪检干部往往交叉兼职,而乡镇工作纷繁复杂,专职纪委委员又不能保证工作专职,纪检工作往往不能正常有序开展。为此,要真正重视落实纪检工作,必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这就要改变目前乡镇纪委书记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形象。纪委书记分管的工作不能太多,考虑到乡镇领导较少的实际,纪委书记可以分管与纪检工作有关的工作,如政法,审计等,这样,纪委书记才能专心履职。纪委委员中要保证至少有一名能较长期稳定地从事纪检工作的专职的人员。此外,为保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纪检干部免受打击报复,纪检干部的调整,上级纪委必须加强审批监督。
其次,要建立正常的交流机制。适度交流,是培养锻炼干部、盘活人才资源、优化队伍结构、强化竞争激励的重要手段,也是打破某些地方干部人际关系怪圈,及时发现隐性问题的较好举措。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项规范性的正常交流制度。具体可从三方面予以考虑:一是明确交流条件,规范交流形式。交流形式有培养性交流、调整性交流、回避性交流、轮换性交流和照顾性交流等,具体采取何种形式要考虑适当的条件做有计划的安排。二是实行定期交流制,把集中交流与日常交流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上下机关之间、贫困乡镇与富裕乡镇之间、条块之间的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动条件落后地区干部积极进取的动力,避免因升迁无望而产生惰性。同时,也能使条件相对优越的乡镇以及部门、机关的干部增强压力,改变因只进不出或只上不下而不懂得珍惜的状况。所以,定期进行考核,有计划地、集中统一地安排上级纪委、上级部门或富裕乡镇的纪检干部,到环境较复杂、条件较艰苦的乡镇进行培养性交流或者挂职锻炼,选调条件艰苦单位的优秀纪检干部到上级纪委或其他上级部门或富裕乡镇任职,进行轮换性交流。三是实行诫勉待岗制。对于确实素质低下、不胜任现职、平时表现差、群众反映大的纪检干部,包括领导干部,要实施惩诫措施,通过制定刚性政策条规,强化监督考核和日常管理等配套措施,给予诫免、待岗、交流甚至降撤职等处理,打破他们的铁饭碗意识。
第三、注重培养,强化教育,完善育人机制。纪检工作是一项原则性、政策性、业务性等要求均高的工作。纪检干部是监督查处违纪党员干部的干部,而其自身也是党员干部,这就对纪检干部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素质教育是根本点。如何强化培养教育,我们认为可从三方面考虑:第一,教育途径上,把自我学习与组织培养相结合;
课堂培训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坐下来学与走出去练相结合;
第二,教育内容上,要实施全程式全方位培养,把任职前适岗培训和上岗后继续教育相结合,把党性锻炼和学历深造、正常性业务学习相结合;
第三,教育方法上,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主观改造相结合,常规教育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培训教育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并建立正常性学习制度,包括“述学”报告制度、学习效果检查制度、学习档案管理制度等,真正把干部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四、规范行为,强化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实施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个有效做法。而管理目标最终是否落实,需要强化考核,并有效运用考核结果。如何强化考核,有效运用考核结果,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我们认为考评可分两个层次:一是对乡镇纪委工作的整体考核。对此,可以制订具体的目标考核内容和方法。但在具体操作中,要进一步考虑以下问题:在考核的最终目的上,要明确不在于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工作,而在于有效地促进并落实工作;
在考核内容方面,把纪委的正常性工作考核与专项工作考核有效结合,把“规定动作”考核与“自选动作”考核有效结合,把纪检职能发挥与纪检队伍建设有效结合;
在考核标准方面,一方面要细化具体项目,另一方面要量化评分标准,还要体现考核的导向作用,更要横向比较不同乡镇纪检工作的难度,纵向考虑同一乡镇前后时期纪检工作的成效;
在考核时间方面,采取全面工作集中时间检查,专项工作按规定完成时间落实检查,并有重点地开展事前、事中、事后不定期地督促检查;
在考核方法上,要把工作汇报和台帐检查、群众测评以及对纪检处理对象、信访对象的个别调查结果反馈相结合;
在考核结果运用上,要把考核结果与党委领导班子考核相结合,与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相结合,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与整改落实情况再检查相结合。二是对乡镇纪委成员的个体考核。可从以下几方面积极探索:一要把纪检工作的整体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具体化为可操作执行的工作项目,并落实到小组或个人。目标分解与干部的定职定位及能力特点等相结合,从而使正常性工作有人管理;
二要把工作实绩评价与各人分管工作相结合,在个人述职述廉中具体体现;
三要把组织考察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开展民意测评、实绩公示等;
四要把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评优相结合。
第五、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完善自我监督机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乡镇一级的纪检组织虽然设立时间不长,但作为党和政府最基层的纪检机构,同样担负着党内监督、维护党的纪律的重要使命。纪委监督党员干部,谁来监督纪检干部?如何监督?我们认为,完善监督机制是加强对干部监督管理的根本途径,从严加强自身监督,才能以最大诚意取信于民。首先,要强化监督意识。党内监督中,纪检干部与广大党员一样,既是监督主体,也是被监督对象。但就目前党内生活的实践来看,党内监督尚未形成风气。虽然目前我们纪检干部队伍整体上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基本上能够模范遵纪守法,但不能排除部分干部存在执纪违纪现象。而极少数纪检干部的违法乱纪,对败坏纪检监察组织的整体形象影响极坏。为此,在强化纪检干部自我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加强纪委内部监督的同时,要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参与监督的意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认真开展《两个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
二是努力营造良好监督氛围,如严格群众举报保密制度,实行举报查实奖励制度等;
三是畅通监督渠道,如设立群众举报热线电话,开展专人明查暗访,纪检案件公开审理、来信来访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集人大、纪委、监察局、信访局、检察院、公安局、审计局等单位参与,定期召开,互通群众举报情况和干部违法违纪查处情况,形成监督合力)等;
四是适时公布监督结果。利用各种形式,适时、恰当、准确地向公众公布监督举报的调查处理结果。其次,要完善监督制度。当前,制度建设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即制度体系不健全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对纪检干部监督,重点可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一是建立监督工作领导责任制。根据权责统一原则,实行分级负责,一级管一级的办法,明确各级纪委领导应负的实施纪检干部监督的责任,建立监督失察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在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中,各级纪委及其干部理应作表率。对党员干部、群众的各种方式的举报纪检干部违纪违法等问题,经查属实,一方面要严肃处置纪检干部,另一方面要给予举报者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不断强化群众监督的制度保障和安全保障;
三是建立纪检工作行风评议制度。借鉴行风评议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在党内开展对纪检工作和纪检干部民主评议活动,将评议结果纳入纪委和纪检干部年度考核内容之中,作为纪检工作考核和干部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