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最新小学数学说课稿(16篇)(全文完整)

2023年最新小学数学说课稿(16篇)(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最新小学数学说课稿(16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最新小学数学说课稿(16篇)(全文完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说课稿篇一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白纸若干张、彩笔、圆规、直尺、圆形物体一个

教师: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

教法:在本节课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的改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欣赏圆、发现圆开始,深深吸引学生,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教给学生学法:情境中欣赏圆的魅力——合作中探究圆的特征——介绍中体验圆的数学文化——实践中感受圆的数学价值,大胆放手,把一切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活泼,而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二个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都和哪些平面图形做了朋友?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二)、突出主体、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圆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我会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圆就在我们身边。

接着,我会出示的两组图形,第一组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第二组就是圆形,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组图形是由线段首尾连接所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通过课件展示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让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在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

(1)以四人为一小组,一起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

(2)把你们的发现,准备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认识半径、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这里因为有半径的知识做基础,我会尝试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直径的知识,

活动二:一起动手

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

3。请分四人小组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 = 2r与r = d/2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口答:

3、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我会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向外延伸。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和工具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如硬币。线,笔,圆规等。此时我会装做很着急的样子向学生问:老师想画一个8厘米的圆可不可以用一元钱的硬币呢?为什么啊?生:学生会从大小不符合等方面来说明不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

生:可能会比较困难。(我在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圆)。接下来我在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最后,我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了两道习题。来加深所学的知识,一是让同学们:

1、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画出直径是4厘米的一个圆。

实际应用: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我会适时加以巩固,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圆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圆与生活又有很大的联系。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巩固练习

1、填空。

(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回顾了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判断,并说为什么。

(这些题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图略

圆心o半径r直径d

d=2r或r=d/2

圆规画圆: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小学数学说课稿篇二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白纸若干张、彩笔、圆规、直尺、圆形物体一个

教师: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

教法:在本节课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的改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欣赏圆、发现圆开始,深深吸引学生,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教给学生学法:情境中欣赏圆的魅力——合作中探究圆的特征——介绍中体验圆的数学文化——实践中感受圆的数学价值,大胆放手,把一切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活泼,而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二个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都和哪些平面图形做了朋友?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二)、突出主体、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圆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我会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圆就在我们身边。

接着,我会出示的两组图形,第一组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第二组就是圆形,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组图形是由线段首尾连接所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通过课件展示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让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在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

(1)以四人为一小组,一起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

(2)把你们的发现,准备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认识半径、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这里因为有半径的知识做基础,我会尝试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直径的知识,

活动二:一起动手

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

3。请分四人小组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 = 2r与r = d/2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口答:

3、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我会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向外延伸。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和工具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如硬币。线,笔,圆规等。此时我会装做很着急的样子向学生问:老师想画一个8厘米的圆可不可以用一元钱的硬币呢?为什么啊?生:学生会从大小不符合等方面来说明不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

生:可能会比较困难。(我在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圆)。接下来我在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最后,我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了两道习题。来加深所学的知识,一是让同学们:

1、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画出直径是4厘米的一个圆。

实际应用: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我会适时加以巩固,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圆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圆与生活又有很大的联系。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巩固练习

1、填空。

(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回顾了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判断,并说为什么。

(这些题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图略

圆心o半径r直径d

d=2r或r=d/2

圆规画圆: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小学数学说课稿篇三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4、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5、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1、复习提问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2、导入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3、讲授新课

(1)、教学圆锥的认识

课件展示,如果我们沿着些圆锥的轮廓画线,可得到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根据几何图形指出:圆锥的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再触摸,得出圆锥的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再观察物体,教师指出: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你能从物体上找到圆锥的高吗?(教师指出母线不是高)

你能从图形上找到圆锥的高吗?(学生回答)

你能确定圆锥高的条数吗?(学生回答并根据定义总结:只有一条)

(2)、小结

第一步,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师生总结:高是不能摸到的)

第二步,请学生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教学测量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你能根据测量圆柱高的启示,来测量圆锥的高吗?(小组尝试)

请同学展示,测量圆锥的高的过程。

师生总结: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

<2>阅读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2>转动含30度的三角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