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刺激居民消费税收政策效应分析(全文完整)

2022年度刺激居民消费税收政策效应分析(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刺激居民消费税收政策效应分析(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刺激居民消费税收政策效应分析(全文完整)

刺激居民消费的税收政策效应分析5篇

【篇1】刺激居民消费的税收政策效应分析

企业年金税收政策分析

摘要:年金的税收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部分。企业所得税主要针对承担年金缴纳义务的企业,个人所得税主要针对承担个人缴纳义务的个人。前者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处理,后者涉及缴纳及领取年金时的个人所得税处理。本人通过分析财税【2009】27号与财税【2013】103号文规定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同时对比分析国税函【2009】694号与财税【2013】103号文对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处理的不同方式,进而分析现有税收政策对完善补充养老保险的意义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企业年金 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6月2日联合下发《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 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对企业年金企业所得税问题进行了规定,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3年12月6日联合下发《关于企业年金 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103号),对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问题进行了规定,本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现就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状况税收政策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部分,其中,补充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主要针对企业,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0号),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职业年金主要针对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国办发【2011】37号),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二、企业年金政策现状

(一)企业年金政策的变化

财税【2013】103号文确定了年金税收的EET模式,并对各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
但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没有更多突破。

(二)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特点

1、年金递延纳税

根据财税【2013】103号第一条、第二条规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和企业缴费部分在不超过规定标准内计入个人账户时,均不在当期缴纳个人所得税,在年金领取时缴纳个人所得税,即产生年金递延纳税。

2、年金收益纳税

财税【2013】103号明确了个人在年金的领取环节全额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适用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当进入领取期,领取的金额由三部分构成,个人缴费+企业缴费+投资收益,103号文明确了投资运作过程中的投资收益不收税,但领取时并不区分缴费和投资收益,因此该政策对投资收益进行了变相收税。

3、税负降低

假设某人去年月均工资为10000元,扣除五险一金18%(养老8%、医保2%、失业1%、住房公积金7%),缴税基数8200元,年金缴费个人4%,企业缴费4%。

A. 按财税【2013】103号文规定,个人年金缴费部分在税前扣除,起征点为3500元,税前扣除的个人缴费400元,则应纳税收入为4300元,对应2档税级;

B. 按国税函【2009】694号文规定,个人年金缴费部分在税后扣除,起征点为3500,年金个人缴费400元在税后工资中扣除,则应纳税收入为4700元,对应3档税级;

C. 若领取相同金额,800元/月,则领取时对应税级为1档;

从A、B看,在职时年金个人缴费部分需要与工资合并缴纳个税,受工资本身额度的影响,平均税率将上升。年金递延纳税使在职时个税税负降低。

从C看,年金领取金额不扣除任何费用直接对应税率扣除,即使采用相同的纳税额度,由于货币时间价值的存在,税款的现值更低。

三、企业年金政策解析

(一)适用前提

根据财税【2009】27号、财税【2013】103号文第一条规定,年金的缴付对象必须是“为在本单位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职工”,如果不是全体职工都参加补充保险,那么就不能享受相应的年金税收政策。

(二)个人所得税政策

1、单位缴费部分在规定标准内不征个人所得税

根据财税【2009】27号文规定,单位在为全体员工支付的企业年金在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部分,准予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即单位缴费部分在5%以内的部分计入个人账户时,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5%部分计入个人账户部分,则要按照“工资、薪金所得”按适用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2、个人缴费部分在规定标准内不征个人所得税

根据财税【2013】103号文规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不超过工资计税基数的4%标准内的部分,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部分按照“工资、薪金所得”按适用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3、个人所得税限制免税上限

财税【2013】103号文规定“企业年金个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为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月平均工资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月平均工资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

该条意在限制免税上限,实际上就是本人上年平均工资和社会平均工资3倍两者取低。重庆2013年城镇私营单位的社会平均工资是2972元/月,可以享受税延的额度上限每月为335.04元(=2972*3*0.04),这个绝对限额每年根据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调整一次,将逐年增加。

(三)企业所得税政策

1、单位缴费部分在规定标准内准予税前列支

根据财税【2009】27号文规定,单位在为全体员工支付的企业年金在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部分,准予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如果企业缴费部分超过标准,则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例如,某企业2013年实际发放的职工工资总额为100万元,假设均为合理的实际发生的。同时为职工支付年金10万。按照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税前扣除的年金企业缴纳部分为100 *5%=5万元。因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5=5万元,该项调整项目应补缴企业所得税5*25%=1.25万元。

2、职工工资总额合理且已支付

企业为员工支付年金单位缴费部分扣除基础是职工工资总额,按照国税函【2009】3号文规定,企业支付给员工合理的工资、薪金可以税前扣除,否则就要作为纳税调整。据此计提并支付的企业年金单位缴费部分也要做相应的纳税调整。

四、企业年金政策的影响及发展方向思考

1、年金政策利好,减轻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

从国税函【2009】694号到财税【2013】103号,年金税收政策由TEE模式转变为EET模式,确定了企业年金递延纳税的格局。根据前文所述,年金递延纳税使纳税人在领取年金时纳税金额适用税率更低,由于货币时间价值的存在,税款延期支付的现值更低,无论是对现有参保人员或者潜在参保人员都是利好政策。通过与财税【2009】27号文结合,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个方面同时推进年金税收政策的发展,将进一步扩大年金的覆盖面,减轻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

2、年金领取方式变化,真正实现补充养老保险的目的

国税函【2009】694号虽未对年金领取方式作出规定,但由于实行的是在缴费环节纳税,领取环节不再纳税,因此个人退休后一般都会选择一次性全额领取年金。财税【2013】103号则按不同的年金领取方式分三种计税方法,而对于非特殊原因一次性领取年金按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提高了一次性领取年金的税负,个人基于税率差异的考虑,将使得年金的领取方式由一次性领取变更为逐月、逐季或逐年领取。虽然对个人而言是不利的,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有利于补充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个人一次性领取年金后存在投资损失、过度花费等不可测的风险,一旦一次性领取的资金在短期内消耗完,则违背了通过建立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的目的,不符合年金设立的初衷。按月、按季或按年领取方式,虽然每次领取的金额不多,但是可长期享受、长期保障,真正起到补充养老保险的目的。

3、增强税收优惠幅度,调动企业参加企业年金的积极性

企业年金是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即由企业主导,财税【2013】103号文的出台,极大的推进了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税收优惠政策的进程,对已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单位和个人来说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年金企业缴费部分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仍在5%的上限,对企业的刺激有限,不想买发起企业年金的民营企业仍然不愿意。如果上调企业缴费部分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比例,将进一步加强刺激民营企业加入企业年金计划的积极性,惠及更多职工。

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年金发展的“引擎”,企业年金的发展需要政府税收政策的支持,实际上实行优惠税收政策也表明政府在养老金计划中承担的部分责任,我们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同时,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给予企业导向,促使企业年金向政府既定的方向发展,这将有助于促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公平,促使资本市场的发展。

【篇2】刺激居民消费的税收政策效应分析

中国居民消费的演进与政策取向

孙豪; 毛中根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0(000)001

【摘要】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居民消费发展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中国居民消费总量巨大,但居民消费率偏低;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升,但消费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表现出扁平化和分化特征,供需结构性错配抑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程.针对当前问题,政府需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缩小居民消费不平等.

【总页数】13页(72-84)

【关键词】居民消费; 消费率; 消费结构; 消费不平等

【作者】孙豪; 毛中根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四川 成都 6111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3.2

【相关文献】

1.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消费特征及潜力分析——基于按收入分组的江苏城镇住户调查数据 [J], 马丽

2.居民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江苏泰州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调研 [J], 张中兰; 蔡成浩

3.北京居民消费结构演进趋势和政策选择 [J], 李珊珊

4.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及政策取向 [J], 张新华; 吕晓刚

5.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税收政策取向 [J], 林艳华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3】刺激居民消费的税收政策效应分析

学年论文

学年论文题目: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2015年6月25日


目 录

一、 不同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分组 1

二、 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分析 1

三、恩格尔系数分析 3

四、分地区居民消费水平 5

五、城乡与农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分析 7

六、 总结 9

参考文献:
9


摘要: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有平均实物消费量指标,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普及程度指标,反映消费水平的消费结构指标和平均消费量的价值指标。居民的消费水平能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更能反映出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当然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也能影响到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完成了从解决温饱——达到小康——迈向富裕的转变历程 。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生活也提升到了一定的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 人民的生活水平将继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的飞速发展必将引发国内社会消费的结构升级,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崭新的时期。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据运用统计学基本知识对我国城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居民收入 国家经济发展 消费水平 居民生活水平

Abstract:This refers to 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of material goods and services in the consumption process,to meet the degree of people"s survival, development and enjoyment of the aspects needed to reach residents.By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material consump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reflected reflect 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of the main indicators of the average index of physical consumption, penetration of modern living index,which reflects the value of indicators of consumption level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dex of average consumption.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can reflect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is good or bad,better reflect the level of living, of course, the level of income can affect the level of the consumer.Since the 1990s,China"s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from the completion of adequate food and clothing - well-off - shift towards rich history.In recent decades time,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people"s lives are elevated to a certain level.With the steady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is also a great space for developmen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will lead to structural upgrading domestic social spending,which marks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n important,new era.In this paper,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published data using statistical basic knowled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and consumption levels between City Residents in China were analyzed,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is basis

Keywords:Incom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 consumption level the level of people"lives


1、不同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分组

采用地理位置的不同,来对各省市区进行分组,将各省市区分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组状况如下表所示:

地区

地名

数量

华东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5

华南

广东、福建、广西、海南

4

华北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

7

华中

湖北、湖南

2

西南

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5

东北

辽宁、吉林、黑龙江

3

西北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5

总计

31

2、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分析

1978年--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部分数据如下表:

年 份

国民总收入(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1978

3645

3645

381

1979

4063

4063

419

1980

4546

4546

463

1981

4889

4892

492

1982

5330

5323

528

1983

5986

5963

583

1984

7244

7208

695

1985

9041

9016

858

1986

10274

10275

963

1987

12051

12059

1112

1988

15037

15043

1366

1989

17001

16992

1519

1990

18718

18668

1644

1991

21826

21781

1893

1992

26937

26923

2311

1993

35260

35334

2998

1994

48108

48198

4044

1995

59811

60794

5046

1996

70142

71177

5846

1997

78061

78973

6420

1998

83024

84402

6796

1999

88479

89677

7159

2000

98000

99215

7858

2001

108068

109655

8622

2002

119096

120333

9398

2003

134977

135823

10542

2004

159454

159878

12336

2005

183617

184937

14185

2006

215904

216314

16500

2007

266422

265810

20169

2008

316030

314045

23708

2009

340320

340903

25608

2010

399760

401513

30015

2011

468562

473104

35198

2012

518215

519470

38459

2013

566130

568845

41908

对国民总收入作点线图,如下:

对国内生产总值作点线图,如下:

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做点线图,如下:

由三个点线图可以明显看出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是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表面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恩格尔系数分析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所占金额越多;
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物支出所占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富裕。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恩格尔系数越大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
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来推到国民经济水平变化,以及支出的比重变化,进一步描述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或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1990年至2013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年 份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1990

54

59

1991

54

58

1992

53

58

1993

50

58

1994

50

59

1995

50

59

1996

49

56

1997

47

55

1998

45

53

1999

42

53

2000

39

49

2001

38

48

2002

38

46

2003

37

46

2004

38

47

2005

37

46

2006

36

43

2007

36

43

2008

38

44

2009

37

41

2010

36

41

2011

36

40

2012

36

39

2013

35

38

运用统计软件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星星的曲线为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圆点的曲线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说明食品支出所占的比重不断降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上升,消费变得多元化,自由化。

四、分地区居民消费水平

由于我国的土地辽阔,导致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纯在不小差异,各地收支情况也不尽相同,居民消费水平也纯在差异,所以我们应该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分类,而不是一概而论。

全国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如下表:

地 区

单位 元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北 京

7326

8197

9291

10584

12405

14835

16770

18911

20346

22154

25015

27760

30350

33337

天 津

6117

6802

7162

7836

8765

9484

10564

11957

14000

15149

17784

20624

22984

26261

河 北

2534

2785

3054

3452

3858

4311

4945

5674

6570

7193

8057

9551

10749

11557

山 西

2037

2232

2562

2934

3451

4172

4843

5525

6187

6854

8159

9746

10829

12078

内蒙古

2425

2806

2453

3742

4233

4620

5800

7062

8108

9668

11080

13264

15196

17168

辽 宁

4490

4789

5095

5159

5561

6449

6929

7965

9625

10848

12934

15635

17999

20156

吉 林

3381

3651

3869

4557

5136

5135

5710

6675

7591

8410

9141

10811

12276

13676

黑龙江

3669

4029

4337

4645

5132

4822

5141

5986

7039

7737

8906

10634

11601

12978

上 海

11546

12562

14295

15866

18382

18396

20944

24260

27343

29572

32271

35439

36893

39223

江 苏

3862

4322

4704

5274

6159

7163

8302

9659

11013

11993

14035

17166

19452

23585

浙 江

4366

4772

5515

6451

6844

9701

11161

12569

13893

15790

18097

21346

22845

24771

安 徽

2588

2739

2988

3312

3707

3888

4441

5278

6377

6829

8237

10055

10978

11618

福 建

4428

4611

4900

5324

5913

6793

7826

8772

10361

10950

12871

14958

16144

17115

江 西

2396

2500

2651

2739

3353

3821

4173

4702

5753

6229

7972

9523

10573

11910

山 东

3467

3751

3952

4385

4966

5899

7025

8075

9573

10494

11611

13565

15095

16728

河 南

2208

2385

2581

3129

3681

4092

4632

5141

5877

6607

7837

9171

10380

11782

湖 北

2857

3183

3535

3985

4684

4883

5533

6513

7406

7791

8977

10873

12283

13912

湖 南

2723

2845

3013

3284

3739

4894

5498

6240

7145

7929

8922

10547

11740

12920

广 东

5007

5038

5683

6190

7286

9821

10829

12663

14390

15291

17218

19578

21823

23739

广 西

2147

2247

2405

2567

2863

3928

4330

4987

6103

6893

7732

9181

10519

11710

海 南

2904

2961

3198

3275

3620

4145

4736

5552

6550

6695

7553

9238

10634

11712

重 庆

2466

2642

2836

3217

3596

4782

5417

6545

9835

8308

9723

11832

13655

15270

四 川

2456

2466

2621

2839

3643

4130

4501

5259

6072

6863

8182

9903

11280

12485

贵 州

1608

1631

1701

1770

1946

3140

3499

4057

4426

5044

5879

7389

8372

9541

云 南

2530

2192

2377

2495

2966

3749

4075

4553

4553

5926

6724

8278

9782

11224

西 藏

1823

1939

2313

2825

3166

3019

2915

3215

3504

4060

4513

4730

5340

6275

陕 西

2035

2150

2404

2548

2893

3594

3972

5272

6290

7069

8273

10053

11852

13206

甘 肃

1734

1839

1975

2171

2460

3453

3810

4274

4869

5284

6035

7493

8542

9616

青 海

2255

2443

5644

2895

3183

3888

4229

4978

5830

6495

7234

8744

10289

12070

宁 夏

2290

2384

2583

2927

3405

4413

5112

5816

7193

7858

8992

10492

12120

13537

新 疆

3207

2882

3150

3237

3377

3847

4206

4890

5542

5990

7276

8895

10675

11401

全 国

106882

113776

126849

137617

156378

181272

203874

235032

271372

295982

339250

398484

445262

494574

利用统计软件对2000年到2013年的全国居民消费水平绘制折线图,如下: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增加幅度越来越大,说明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增加额逐年增加。

对2013年分地区居民消费水平采用聚类分析中的离差平方和法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树状图。

根据2013年全国分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将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大致分为两类,其中江苏、广东、浙江、天津、北京和上海为一类,广西、海南、河南、河北、安徽、云南、新疆、山西、青海、江西、四川、黑龙江、湖南、陕西、吉林、宁夏、湖北、贵州、甘肃、西藏、内蒙古、福建、山东、重庆和辽宁归为一类。

五、城乡与农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分析

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2013年各地区城市和农村的人均现金消费支出进行分析。

2013年各地区城市和农村的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如下表:

地 区

单元(元)

城市现金消费支出

农村现金消费支出

城市与农村现金消费支出差值

北 京

26275

13470

12805

天 津

21712

10089

11623

河 北

13641

5970

7671

山 西

13166

5463

7703

内蒙古

19249

6763

12486

辽 宁

18030

6865

11165

吉 林

15932

6828

9105

黑龙江

14162

6542

7620

上 海

28155

13873

14282

江 苏

20371

9487

10885

浙 江

23257

11541

11716

安 徽

16285

5345

10940

福 建

20093

7552

12540

江 西

13851

4910

8940

山 东

17112

7184

9928

河 南

14822

5353

9469

湖 北

15749

5531

10218

湖 南

15887

5854

10033

广 东

24133

7881

16252

广 西

15418

4547

10871

海 南

15593

5091

10502

重 庆

17814

5058

12756

四 川

16343

5406

10937

贵 州

13703

3888

9815

云 南

15156

3953

11203

西 藏

12232

2661

9570

陕 西

16680

5421

11259

甘 肃

14021

4394

9627

青 海

13540

5507

8033

宁 夏

15321

5942

9379

新 疆

15206

5520

9686

由上表我们可以得出,广东的城乡现金消费支出差距最大,黑龙江的差距最小,有18个省市自治区的差距超过了一万元,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乡居民现金消费支出有很大差距。

对城市与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差值进行分析:

单个样本统计量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城市与农村现金消费支出差值

31

10613.52

1921.028

345.027

单个样本检验

检验值 = 0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城市与农村现金消费支出差值

30.761

30

.000

10613.515

9908.88

11318.15

由上述输出结果可知,城市与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差值的均值为10613.52元,标准差为10613.52,P值为0,说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城市与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存在显著性差异,城市与农村居民消费差距比较大。

6、总结

上述的种种数据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水平逐年增长,居民的消费水平也趋于多元化,这丰富了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也在上升。然而,我国的城市和农村人均消费存在巨大差距,这可观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失衡。接下来我国要考虑的是在维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贫富差距。我国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恩格尔系数. >

【篇4】刺激居民消费的税收政策效应分析










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本地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关键字:消费支出,居民储蓄,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前,中国上至中央,下至各级政府,由于人才的匮乏,资金的短缺,观念的保守,我们对各种经济的决策大都是依据历史的数据,凭借个人经验作出决策,无法切中要害,导致最后的指导行动的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成效不大,延误了国家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国家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采用科学、定量、求实的预测、指导方法,摒弃太多的人为影响,所作出的决策越来越切合实际,而效果亦愈来愈好;而这其中,计量分析方法功不可没。所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居民投资的作用,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


的,而且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最后得到的收益不仅仅是最终的最佳模型以及结论,还有通过建模自身感触到的: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实际操作与理论的结合、严谨的思考。
二.变量的选择分析
通过研究以前学者对影响因素的选取并且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我认为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主要受居民储蓄,可支配收入、工资水平、消费者支出、恩格尔系数、通货膨胀率、收入分配、居民贫富情况的影响。居民储蓄是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直接因素,居民储蓄越多,最终消费就越少,储蓄越少,最终消费支出就越多;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储蓄水平的一个因子,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直接性的居民储蓄会随之上升,当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同时就是增加自己的银行储蓄为以后的购房、养老、医疗保健做准备,这对居民的消费支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必须选取为模型的解释变量。物价水平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会有影响,即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支出,当居民的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涨,则消费支出增加;
反之,居民收入不变,若物价下跌,则消费支出减少。对于物价水平,我们选择价格指数来反映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高,社会的储蓄倾向就会越低,消费率越高。所以把收入分配这一项也选入作为解释变量,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基尼系数——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


析指标,0.2到0.4之间都定义为分配合理,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超过的话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越大,但是由于基尼系数的数据无法完整的找到,所以只好放弃。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家庭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越大,恩格尔系数就越大;
反之,生活越富裕,最终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越小,恩格尔系数就越小。这一项也是需要被列为影响因素的,而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成为发展最快的新型产业,对家庭消费支出来说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作居民消费支出的计量分析时,也是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于是最终确定了以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以城镇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旅游花费为解释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
三.变量的设定和数据收集
将居民最终消费支出设为被解释变量Y;
X1代表城居民储蓄X2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X3代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代表人均旅游花费μ随即扰动项,代表其他所有的影响因素数据收集


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居民储人均可支配居民消费价格人均旅游居民最终消费蓄收入指数花费支出7119.61510.2103.1156.79450.99244.91700.6103.4163.210730.611757.32026.6106.4164.113000.115203.52577.4114.7178.516412.121518.83496.2124.1195.321844.229662.34283117.1218.728369.738520.8
4838.9108.3256.233955.9
446279.85160.3102.8328.136921.553407.4
5425.199.234539229.3
759621.85854.0298.639441920.464332.46280100.4426.645854.673762.46859.6100.7449.549213.286910.6
7702.899.2441.852571.3
5103617.
8472.2101.2395.756834.4
65119555.
9421.6103.9427.563833.5
4141051
1049311759.513785.815780.76
101.8101.5104.8105.9
436.1446.9482.6511
71217.580476.993602.9108392.2
161587.
3172534.2007
19217885.2008
4

四.模型建立4建立模型

基于以上数据,建立模型
Y=12*X13*X24*X35*X4是随机误差项


由于经济中许多变量之间都有隐藏的表面看不到的相关性,
经济中许多方面有些微妙的联系,就如人们对某一产品的需求量会受到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又不能全部列入模型,就用随即扰动项表示。五.参数估计
DependentVariable:YMethod:LeastSquaresDate:12/27/09Time:14:36Sample:19902008
Includedobservations:19
Variable
CoefficienStd.Errort-Statistic
t
CX1X2X3X4
R-squared
AdjustedR-squaredS.E.ofregressionSumsquaredresidLoglikelihoodDurbin-Watsonstat
6192.770-0.0633777.524316-87.782509.899457
6733.2720.7803166.768835
0.9197279.6426531.462505
0.37330.17570.00000.16690.165745991.1228088.0016.8071917.055723793.2310.000000Prob.
0.044432-1.42640060.20324-1.458103
0.999078Meandependentvar0.998815S.D.dependentvar966.9904Akaikeinfo
criterion
13090987Schwarzcriterion-154.6683F-statistic1.335732Prob(F-statistic

模型估计结果:
Yt6192.770.06X17.52X287.78X39.899X4T=(0.92)(-1.43)(9.64)(-1.46(1.462R^2=0.999R^2=0.9988F=3793.23df=14经济意义:
从回归结果看,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居民储蓄每增


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将减少.06歌单位;
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将增加7.52个单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指数没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将减少87.78个单位;
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额条件下,人均旅游花费没变动一个单位,消费支出就同向变动8.889个单位。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由R2=0.999可知,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
F检验:在显著水平为0.05上,在F分布表上查自由度为
k-1=4,n-k=14的临界值F0.05(4,14)=5.87,很明显F=3793.23大于5.87,所以所有变量联合起来对模型由显著影响。
T检验:再显著条件为0.05的情况下,查自由度为14的t分布表此
时,t0.025(14)=2.15,可见,x1,x3,x4的t检验不显著,说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五.计量经济学检验
(一)多重共线性1.检验
由上面:F值很高,但T检验不显著,已经表明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从相关系数矩阵也可以看到:


X1X2X3X4Y
10.9939-0.32180.86610.99088
0.99391-0.29630.88610.9987
-0.3218-0.2963
1-0.5545-0.3241
0.8660.886-0.5545
10.9026
0.990880.99873-0.32410.90261

2.修正的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去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对Y,X1X2X3X4,做一元回归,结果如下:变量参数估计T统计量
R2
R
2
X1
0.449
X2
6.878
X3
-1352.247
X4
203.867

30.320.98180.9808
81.820.99750.9973
-1.420.10500.0524
0.6460.8150.804
其中以x2的方程R2最大,则以X2为基础,顺次加入其它变量逐步回归,
结果如表所示:加入新变量的回归结果:X2,x1
X1
X2
X3
-128.85
(-2.89
X4
18.51(4.598
R2
-0.0667.871(-1.34)(10.566.8146
X2,X3(92.72)
6.3377
X2,X4(51.98
0.9974390.9981300.998773
经过比较,新加入的x4的方程R2=0.998773,改进最大,而且各


参数检验显著,在加入其它变量逐步回归,结果如表所示:
x1
x2
x3

x4
17.72(4.14)
R2
X2,x4,-0.023-6.75x1(-0.64)(11.44
0.998726
X2,x4,x3
6.43-34.4115.970.998733
(44.48)(-0.706)(2.94)
在x2,x4的基础上加入x1,x3以后,虽然修正过的可决系数略有改进,但是t检验依然不能通过,所以应该舍弃x1,x3,只留下x2,x4作为解释变量。
最后修正严重多重共线性影响的回归结果为:
Yt3.32.476.38X218.51X4

这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将会增加6.38个单位,其他因素不变的田间下,人均了旅游花费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将会增加18.51个单位,。(二自相关1.自相关的检验
对多重共线性修正后的结果在进行一次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的模型数据结果如下:

Yt3.32.476.38X218.51X4

(-3.94)(51.96)(4.598)R^2=0.998909F=7325.57DW=0.85


该方程可绝系数较高,回归系数均显著。样本容量是19,k=2,两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的显著水平,查DW统计表的DL=1.072,Du=1.536,模型中Dw

【篇5】刺激居民消费的税收政策效应分析

China’s Consumption Seasonal Adjustment and Holiday Effect Estimation
作者:桂文林;韩兆洲 作者机构:暨南大学 出版物刊名:统计研究 页码:60-68页
年卷期:2015年 第2期
主题词:贝叶斯模型;季节调整;居民消费;节日效应

摘要:Bayes季节调整方法因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调整效果优于其他方法等,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应用.本文将Bayes季节调整模型引入国内,同时在模型中补充贸易日和闰年的影响.用R软件Timsac包中的Bayesian程序实现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季节调整和环比增长率测算,测算结果表明,长期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具有稳定的指数增长趋势和U型季节特征,得到的月环比增长率反应灵敏.通过季节指数抛物线拟合,得到“五一”和“十一”节日经济效应和比例.总体上“五一”的节日效应显著;“十一”有正面效应,但影响不显著.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