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全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全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6-21 10:12:04 推荐访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全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3篇

第1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者:陈宁 徐伟
来源:《北京支部生活》2017年第09期

        “安且吉兮”,出自《诗经·唐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先后两次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考察,都曾引用这一诗句称赞这里。行至安吉,群山环抱,竹海绵延,美得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但十多年前,这里远非此番模样:村村靠山吃山,依靠卖石矿、开水泥厂发展;
村里粉尘蔽日,连生命力顽强的山笋都连年减产。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十余年间,安吉县党委坚持生态立县,不考核招商引资等经济指标,将“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发展的主脉络,各村党支部依靠自身实际,营造了各具特色的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人文美的幸福家园。

        科学论断引领山村巨变

        “停掉矿山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15日下午,习近平第二次考察安吉,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召开座谈会。十多年过去了,在略显简陋的村“两委”会议室,回忆起当时场景,余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记忆犹新。

        因境内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的余村,占地4.86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条小溪从中穿过。都说靠山吃山,十多年前,村里开始炸山采矿、建水泥厂,短短几年,凭借丰富的石灰岩资源,余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0多万元,名列全县各村之首。“当时全村280户,一半以上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石矿是全村人的‘命根子’。”潘文革说。

        但好景不长,余村人很快尝到了苦头:村里粉尘蔽日,常年灰蒙蒙的,许多村民都不敢开窗户;
竹林也被粉尘覆盖,缺少光照,竹笋一年比一年长得小;
震耳的矿山开炮声,不仅噪音巨大,还常常震落房顶上的瓦片。除了环境遭到破坏,村民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几年间,因为安全事故村里先后死了5名矿工。

第2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连载之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这首人们熟悉的优美歌曲,唱出了人们对海南优美环境的赞叹。从2000年9月开始,海南省推动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截至2008年4月,共建成文明生态村7774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33.4%。当地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增加,文明程度提高,琼岛处处盛开生态文明之花。海南省抓住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发展的突出优势和长期依托,坚持生态立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了出来,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生态文明的迫切愿望,必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影响着发展的全局,也决定着发展的可持续;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的命运,既影响着人类的现在,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辉煌的中华文明与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状况息息相关,而印度河流域的宜居环境则塑造了古印度文明。人们也不会忘记,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等所经历的由繁荣走向衰败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地区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使得文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前车之鉴,要时刻牢记。当代世界的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无不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今的伦敦环境优美,但它曾经被人们称为“雾都”。19世纪50年代,伦敦是一个被各种工厂包围的城市,烟尘笼罩在城市的上空,工业污染严重,集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特征。长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消费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对地球资源的索取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认识日益深刻。1972年,联合国发表《人类环境宣言》郑重宣示,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自然的义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先后问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成为世界共识。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中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经过了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13亿中国人的生活正在逐步走向富裕,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生态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紧张,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
水土流失土地的总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
平均每年农田受旱面积近4亿亩,受涝耕地面积1.5亿亩,损失粮食100亿公斤左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承受着传统发展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在大多数经济指标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十五”计划规定的环境指标没有如期完成。要完成“十一五”期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涉及资源环境的规划指标,任务十分艰巨。

  历史与现实都警示我们,必须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给老百姓一个美好的生活家园,让天更蓝、水更清,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2007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同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禁令一出,牵动人心。曾几何时,塑料袋以其方便廉价的特点,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它也越来越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是继续依赖塑料袋的便利性而无视其危害,还是郑重地为环保作出新的抉择?“禁塑令”的实施充分展示了我国政府在保护环境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决心,也有助于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

  确立建设生态文明新目标,是我们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进程中取得的新认识、树立的新理念、形成的新任务。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内容,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标志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新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好“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问题。如果不改变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继续沿袭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资源供应不足、能源严重紧缺、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制约因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要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把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内在地统一起来,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同时,生态文明的实质是科学发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存在矛盾,又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也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文明的生态,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持续;
建设生态文明正是为了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在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中持续地追求并享有幸福,才能够真正拥有沉甸甸的“金山银山”。

  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

  在五年累计降低供电煤耗22.4克/千瓦时,实现节约标准煤385万吨,节约用电24.3亿千瓦时,节约燃油38.5万吨,直接实现节能价值33.5亿元的同时,五年内规模翻了一番,装机容量达到6302万千瓦,效益翻两番,主营业务收入720亿元,实现利润42亿元。这是中国华电集团通过科学发展,在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中交出的一份骄人答卷。华电集团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减排、加快清洁发展的成绩说明,只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才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要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强化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
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
强化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
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崇尚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使生态文明观念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是核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基础,“好”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要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行严格的制度是保障。完成硬指标要出硬招数,不动真格的换不来蓝天碧水。要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制度、环境标准、执法纪律、执法手段,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政绩督察制和行政问责制,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法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出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社会共同的理念,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建设生态文明成为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时,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共和谐的美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主持人]:通过您的讲述,我们也了解到,现在我们国家的生态形势并不容乐观,而且作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它的意义又非常重大,但是生态文明的建设,它不同于普通的像环境控制、生态恢复这样局部性的这样的一个措施,它是要彻底地克服工业文明的弊病,那么探索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这样的一个发展道路,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那我们大家都特别关心的是咱有什么好招吗?又要青山绿水,我们也要金山银山。

  [万总]:这个方面应该说是必须要寻求一些好招,否则不能解决问题,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存在着矛盾又相互依存,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来产出金山银山,反过来金山银山也必须靠绿水青山来维持,没有绿水青山生产力就不可能持续地发展。像我们中国这么一个国情,人口基数大,经济规模也大,而且现在我们正处在工业化的发展时期,要想真正地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那么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人的伦理观念,转变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大力地发展循环经济,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自然资源的高效的循环利用。当然这对于我们尚处在工业化时期的中国来说,这个挑战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我们必须抓住现在发展的机遇期,采取有力措施,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我们环保这个角度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就是在思想上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进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所谓历史性转变就是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的三个转变,哪三个转变呢?第一就是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第二转变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同步,第三个转变就是从主要用行政的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转变为综合地运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必要的行政办法来解决环境问题,牢固地树立保护环境和解决资源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我们新时期、新阶段,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二在政策上我们要从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层面,考虑解决环境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那么首先我们就要抓紧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贸易等这些方面的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和鼓励保护环境的政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这些要求,来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选择合理的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生产的发展方式。

  第三个方面就是在措施上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这里包括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制订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有效的执法手段,建立健全和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技术体系。

  第四个方面在行动上,我们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来保护环境。这里边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要加大环境宣传教育这个力度;
第二个方面我们就是要加强各个部门的合作;
第三个方面我们主要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决策的这个机制;
第四个方面就是要强化社会监督,完善公众参与的机制;
第五个方面就是加强基层的社会单元环保工作。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使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地履行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主持人]:看来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和谐发展,我们在认知和行动上都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那么万总我了解到在我们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各地、各部门已经开始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且采取综合的措施来推进这个污染减排,像化学需氧量还有二氧化硫都实现了双下降,非常可喜的是我们从以前环境污染的这种被动的这种应对,变成了现在的主动防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可以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那所有这些理论还有认知行动上的转变也好、探索也好给我们带来什么成就或者成效呢?

  [万总]:这方面应该说成效还是显著的,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首先就是主要污染物,2007年我们实现了两个主要污染物的双下降。

  第二个方面就是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已经拉开了序幕,在国家重点治理的流域,都制订了污染防治规划和综合治理方案,加大了对饮用水源地的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饮水安全。

  第三方面就是从再生产的全过程来制订环境经济政策,所谓再生产的全过程就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这四大环节,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价格、信贷、贸易这些多种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

 第四个方面就是走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之路,开始的一些新的探索,我们制订发布了指导地方开展生态示范创建的意见,编制和发布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纲要,在全国各地,也开展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试点。制订和发布了指导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力地推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生态产业和清洁生产。

  第五个方面就是推进了三项重大基础性的工程,哪三项呢?第一就是开展了全国环境保护宏观战略研究,第二个方面就是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第三项就是我们开展了水体污染治理和防治的重大科技专项。

  第六方面就是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极地履行国际履约公约,认真地履行我们的国际义务。

  总体上来说,应该说这些年来,我们加大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在地方涌现一批先进典型,现在我们全国已经有11个省市区获得了生态市生态县生态区的称号,它们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另外我们还应该重点说说北京奥运会,我们曾经承诺绿色奥运,应该说我们实现了这个承诺,所谓绿色奥运就是绿色环境、绿色场馆,绿色意识,在整个奥运会期间,我们北京市的环境质量,尤其空气质量非常好,蓝天白云。当然了,我们也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其中包括围绕着北京周边的六省一市都联合行动,确实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绿色奥运这个理念被绝大数市民都理解和认可,现在都积极参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这个行动中来,现在我们也要抓住这个契机,要形成崇尚自然、造福后代的共识,保护绿水青山,使生态文明的观念成为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的行动。

  [主持人]:好,谢谢,谢谢万总工程师。那么在今天的节目当中,万总工程师给我们讲解了建设生态文明它的迫切需要,以及我们国家已采取的一些措施,让我们对绿水青山还有金山银山这一对对立的共同体有了更深刻的认知。那么今天在座的有很多我们的同学们,在听完了万总工程师的这个讲解之后,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来问一问,哪位同学有问题可以举手来示意我?

  [同学]:您好万总!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由于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导致各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从而环境水平的差别也显著,甚至还出现了许多不公平的现象,例如发达国家将重污染型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那么请问万总工程师,中国应如何在全球环保工作中维护自身的权利呢?发展中国家怎样才能公平公正地参与全球环保工作呢?谢谢!

  [万总]:这个问题应该是这样说,发达国家因为它工业化历史比较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向自然界、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质,那么现在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这个全球范围的生态危机。应该说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那么现在国际上也有一个认可的原则,就叫做治理全球环境问题,或者解决全球问题,叫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什么叫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就是说现在来治理全球环境问题,每个国家都有责任,每个政府都有责任,但是是有区别的。什么区别呢?就是发达国家它应该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怎么体现更大的责任呢?就是它应该出更多的资金,要转让技术来支持发展中国家,来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或者支持发展中国家,更快地发展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这就叫做共同但有区别责任。

  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怎么有效地防止发达国家将这些污染的企业转移到这方面呢?那你就得靠法律法规,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环境标准,比如说地区区域的不同的政策标准来加以限制,当然也不仅仅是要限制外国的污染企业,其实国内一般来说,污染较重的企业,所谓的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都要逐步地加以限制和淘汰,促进我们经济结构升级就是这个道理,调整产业结构就是这个概念,这个方面应该说从全国已经注意了。

  另外比如说国际公约像《巴塞尔公约》,就防止有害的固体物质越境转移,你要想把有害废物运到别的国家去,一般来说不允许,你要是两方面都允许,必须事先通知,你要告诉你这个输入国,说我现在有什么东西要输入到你们的国家,或者是路过你的国境,这个就是事先通知原则,这也是有的。

  [主持人]:哪位同学还有问题?好

  [同学]:生态兴亡人人有责,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如何起到积极的模范作用?

  [万总]:这个问题是这样看,你要想从个人的角度,怎么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从个人的角度,那么最通俗、或者最时髦的说法就是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怎么做起?就是在自己的行动当中,要按照保护环境解决资源的这个要求来做,比如说你晚上看书打灯吧,你离开房间把灯闭掉,这就非常具体,那么你用的电池,用完了你能主动地找个地,搁到哪个地方,再境界高一点,你能够通过你的行动,来影响你周围的人,看到别人把电池扔到地上了,你捡一捡,而且必要的话做个说服,说是最好我们别这样扔,这是一个,从自我做起。当然了再高层一点,你就是广泛地宣传,你作为一个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者,走到哪儿宣传到哪儿,影响你的周围的人,影响你的家人,影响你的朋友,每个人都这样做,那么全社会就行动起来了,那么我们的环境保护就会好起来。

  [主持人]:好,谢谢万总!也感谢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收看我们这一期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下期节目再见!

第3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有感

仔细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读本,感觉似曾相识,却又不同,细细想来,因为赋予了太多现实的意义,与时代同步,与生活相关。最近的新闻,太多的关于环境,关于生态,关于安全,关于生命,雾霾,沙尘暴,越来越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给出了我们的指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让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而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多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进入高发频发阶段。比如,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等等。

这些突出环境问题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害,社会反映强烈,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这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正像有人所说的,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你“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
耕地逼近十八亿亩红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况严重;
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
等等。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环顾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在发展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值甚至是破坏性的东西。再补回去,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特别是有些地方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至今没有恢复。英国是最早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伦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著名的“雾都”。1930年,比利时爆发了世人瞩目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使美国洛杉矶“闻名世界”。殷鉴不远,西方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事,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深刻。

中国是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地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走老路,去无节制消耗资源,去不计代价污染环境,难以为继!中国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已经开始迈向生态文明时代。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危害,全球生态恶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全世界联合起来拯救地球成为共识。生态文明、生态保护、低碳生活成为全球性话语。在过去数百年间,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浪费后节约、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道路。但是我们不能再走那样的弯路。并不是说中国没有这个权利,而是这条路是一条死路。当今的工业化国家,人口仅占世界的15%,而工业化进程中却消耗了世界60%的能源和40%的矿产资源。我们人口占世界的22%,如果走西方的工业化道路,是根本不可能找到足够的资源。专家测算表明,如果中国也象美国当时那样实现工业化,那么三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用。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如果达到美国现有水平,即使把目前可开采的全部后备石油采出来,也只够用一年零三个月。十八大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时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其中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是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国情。从资源来讲,我国并不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的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产或生活。资源相对紧缺,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1/2。一方面是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却是有限的资源存在存在浪费的现象。

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在精神实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和真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要阻碍发展,而是强调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发展,是为了实现长远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充分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发展”的第一要义;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关系“人民福祉”,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反应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协调,统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然而生态文明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一、人头问题突出,庞大的人口规模对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多,自然资源人均占用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矿、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二、环境日益恶化。我国在获得巨大经济发展的背后,却付出了更大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大量消耗甚至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生态退化的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扭转反而更加严重,如果继续实行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只会变得更加严重。空气持续恶化,水污染日益严重,金属污染呈现高发态势。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任务表明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目的就是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我国的生态状况十分严峻。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为世界的1/5和1/8,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130位。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不断增加。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27%。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因缺水影响城市工业产值2000亿元;
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等等。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因此,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总结出生态文明的解决办法,如下:

一、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着上升。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 加速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制度,高度重视市场机制的重要杠杆作。

二、尽快出台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财税制度,可借鉴美国使用绿色税收和绿色收费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经验,包括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征税,以各种税收奖励制度促进清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税收与环保表现挂钩,征收天然产品发展税,制定交通优惠政策等。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强化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境责任、守法意识和监督意识。落实企业的生态责任和监督,强调重在生产线始端的污染控制和污染减少,而不是在传统的终端治理;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等发展。

三、确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公众的生存权”的现代意识,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让推进“生态文明”尽快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以及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加快环保的信息化建设,以推进环境民主,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大力推进环境保护民间组织的发展,发挥民众的参与、监督和管理作用。

四、重视把环保与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紧密结合。以高校和环保科研机构为平台,加快对环保科学、技术以及新产品的研发,促进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其发展专业的环保咨询、设计、工程、服务和保险等的新兴产业。尽快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广大城市社区和农村民众的环保教育和示范基地建设,落实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尽快让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青少年和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民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为能力的培养,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社会环境。

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厚重的雾霾久久挥之不去。前几日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栏目专门报道了雾霾天气的危害。提醒公众注意减少户外活动,出行要戴口罩。“阴霾天气比香烟更易致癌。”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除了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有关专业人士表示,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污染物加重时,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会增高。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证明,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 

严重的污染令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反思:三十年的改革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的污染所付出的代价可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延绵不散的雾霾遮蔽了视线,却让我们格外清晰地看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格外真切地认识到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面对头顶昏暗的天空,越来越多人在思考: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 

让人窒息的脏空气毒空气,逼着中国人思考粗放式的发展和自私的现代文明带来的恶果。大街上的人们个个捂着口罩,说实话这种预防属于治标不治本,长时间带着口罩感觉非常憋闷。这样的环境让人怎敢奢谈“幸福”和“小康”,连最起码的自由顺畅地呼吸都满足不了,还怎敢畅想十年后的“小康社会”。真的很怀念小时候在乡下的孩童时光:走在乡间小路上,闻着紫云英淡淡的清香和油菜花那浓烈的香味,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抬头看天瓦蓝瓦蓝,白云朵朵随风漂荡。可如今不敢呼吸、不敢开窗、不敢运动。中国人不仅正面临着“一边开宝马一边喝污水”的悲惨式发展,也面临着“一边住别墅一边被熏死”的危机。 

人类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对于改造自然理应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阔斧,勇于实践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与自然协调发展,决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建议大家都加入环保的队伍中来,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