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陶艺课程推行思政教育教学探索,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陶艺课程推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6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学校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学校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分为五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政治导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规矩,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三)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教育是对未来从业人员掌握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即未来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
(四)学习伦理
“学习伦理”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人伦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应遵守的法则,是基于对类、群的伦理性认识和对学习内涵、价值、内容等方面的伦理反思和构建。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学生应有良好的学习伦理,尊师重教、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遵守纪律,在学习过程中体悟人性、弘扬人性、完善修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五)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各专业门类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在工科类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作者:刘向娇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14期
摘要:在工科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中往往包含了深奥的理论知识和抽象的公式,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经常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上,对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和传授在课堂上几乎很少涉及,这就错失了在专业课的授课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大好机会。本文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对工科类专业课中的所蕴含的思政教育思想进行探索,通过对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思想要点的结合,对教学大纲修改等教学设计和方法的改革,将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到了工科类各专业的日常专业课教育中去。
关键词:课程思政;
工科;
思政教育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的重要精神,全国各大高校纷纷组织开展了关于课程思政的深刻探讨。作为一名长期在教学一线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师,本人更是深刻的体会到了在专业课的课堂上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针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际,在夯实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从初步知识到深入具体知识点的讲授、程序实例到具体应用的详解等等不同的方式对在本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课程简介
C++程序设计做为目前程序设计方面的一种主流范型,是从事软件开发者的必备素质。该课程主要讲述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原理与技术,让学生深入的理解面向对象所带来的观念改革,进而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规则和基本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课程讲述C++语言面向对象的基本特性,其内容包括C++对C的扩充、类、继承、多态性、模板、IO类库、异常处理等。
二、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
《C++程序设计》这门课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在以前的教学中老师只是负责讲解专业方面的知识,对其中蕴含的思政思想不做讲解,这与习近平书记强调的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的思想不相符,所以在平时上课时老师要结合所讲解的专业知识把其中蕴含的思政内容也给学生进行讲解。
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的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在专业基础理论的教育方面很扎实,但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方面却有很大的不足。本文探索了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将教育的首要目标 “立德树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在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却有很长的路要走。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立德树人”。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在培养造就人才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实现中华民族梦的关键。本文从环境分析化学教学为例从教学目标设立和教学方法与举措两个方面进行了将“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探索。
(一)将思政教育写进教学大纲
中华民族处于一个新的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尤为重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大纲设计。
1. 核心价值观---富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圆中国梦。
2. 核心价值观---爱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展现时代精神;
3. 核心价值观---敬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有研究和创新精神;
4. 核心价值观---诚信:诚实守信,实事求是,严谨务实。
在教学大纲编写中,通过着重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学校的爱国情怀。绍兴文理学院是一所省属地方普通高校,其主要办学目标是培养为绍兴经济服务的有用人才,振兴地方经济。因此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尤为重要。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是未来的历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从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的维度出发,通过认识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比较、中国特色与国际的比较、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比较,使思政教育元素既源于历史又基于现实,既传承历史血脉又体现与时俱进。“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的,而是应从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中去寻找;
不是从理论逻辑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社会实践出发来解释理论的形成。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团结协作的务实精神。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谦逊勤奋的工匠品质也十分重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谦逊为本。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大学生在作业、测验、论文和考试中都普遍存在抄袭和作弊的现象,究其原因,无外乎学生放松了学习,平时不努力,在大学的每一个教育环节中,都应该渗透“匠心”的育成。培养学生包容精神及集体荣誉感。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个性差异大,习惯习性迥异,作为寝室、班级、专业等一个个团体中的一员,需要心怀宽容和包容,设身处地地相互理解,求大同存小异,不因小事伤和气,更不因原则问题闹对立。学会沟通,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平和相处。好的环境就是育人。
(二)在教学方法与举措中融入思政教育
1.在学习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成分以及如何对环境污染物定性定量分析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掌握应对复杂环境污染的方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引入最新的环境污染案例。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关注了相关环境污染案例的解决过程,将它们引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环境污染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3. 在考核的教学环节中,注意全面评价学生成绩,做到公平公正,加强监督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在环境分析数据处理部分的教学中,强调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怎样减少人为误差,分析误差来源,养成尊重数据、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5. 通过组成学习小组,学生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在收集资料,分析、疑难问题讨论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
6. 教学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国际该领域的最新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作业点评、课堂讲练、榜样示范等形式加以认真引导,让学生遇到难懂的知识点学会坚持,明白“百步者半九十”的人生道理。不轻言放弃,在坚持和坚守中,逐步建立对大学的自信、对人生的自信。
本文系2015年绍兴市高等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地方高校化学专业实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吴向楠 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时代教育》2016,(1),254.
2. 潘飞南 论思政教育在当今新时代的策略转变 《科技经济导刊》2016,(1),27.
3.钱国英 白非 徐立清 注重创新型人才能力的培养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徐海燕 学术创新的内涵与思维工具的选择 [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5
在《服装工业制版》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
作者:石荣玺
来源:《决策探索》2020年第04期
【摘要】本文结合《服装工业制版》课程的特点,挖掘蕴含在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评价三方面融入思政教育,从而为培养高素质服装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服装工业制版》;实施途径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创新设计能力和具有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有较强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服装工业制版》作为该专业的重要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机融合,可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专业基础和思想基础。
一、《服装工业制版》课程的特点
《服装工业制版》是一门技术性与艺术性紧密结合、实践性强的课程。一方面,该课程的技术性特点决定了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还要教会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该课程的艺术性特点使得教师可以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又是服装设计重要的灵感来源,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政教育,更有利于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该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同时,该课程实践性强,可以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二、《服装工业制版》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
随着时代发展及时尚流行,用现代的审美对中国传统服饰进行创新设计,也是服装设计师的重要责任。通过对中国传统服装的设计、样板制作及推档进行系统学习,并引导学生积极创新中国传统服饰的样式,完成系列化的服装工业生产是该课程的重要任务。
(二)民族自豪感和专业责任意识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学校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学校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分为五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政治导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规矩,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三)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教育是对未来从业人员掌握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即未来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
(四)学习伦理
“学习伦理”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人伦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应遵守的法则,是基于对类、群的伦理性认识和对学习内涵、价值、内容等方面的伦理反思和构建。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学生应有良好的学习伦理,尊师重教、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遵守纪律,在学习过程中体悟人性、弘扬人性、完善修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五)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各专业门类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