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最新策论文万能框架,策论文和政论文区别(十一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一、二、三、所以要解决好…问题必须要做到……
一、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新时期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当前指我们一切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要解决好…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运用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从源头上保证……问题的各项工作都在科学的轨道上运行。
二、加大立法力度。法律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保证,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依据。在当前要解决……问题,首先就是要加大……方面的立法工作,保证……工作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运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还要加强执法力度,对那些违反……法律的行为要加以严惩。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机制。制度建设是在当前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要解决好……工作首先要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部门,专门协调管理…工作的各项事务,高效有力的做好……工作的管理,保证……健康运行。
四、加大宣传力度。要解决好……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单考哪一方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完成,为此各级政府要利用多种途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广泛的向全社会宣传……的重要性,调集各方力量来支持和关心……工作,力争形成全社会关心,全民参与……工作的良好局面。
要解决好……问题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事情,任务艰巨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以…来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解决好……问题。……问题的解决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提出问题(即问题是什么)
首段格式1:时间(背景)+成绩+问题+影响+论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时间(背景)】,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均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成绩】,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发现存在的问题:城乡、区域、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工资性收入占比过低,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基尼系数已经从改革之初的0.3扩大到了0.48以上【问题】。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更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政府应加快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论点】。
优势:看到问题的同时也看到了成绩。先扬后抑,亮出先着墨,指出政府的成绩,凸显政府立场,再话锋一转用转折词“但”引出问题,表现出考生看待事物的全面性。
首段格式2:时间(背景)+问题+几个表现+影响+论点
近日【时间(背景)】,受日本核泄漏事件影响,我国各地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民众抢盐风波【问题】,各大商店、超市的食盐被抢购一空,甚至上升为群体性事件——盐厂、盐业局被民众围抢【表现】,不但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更给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了不和谐因素【影响】。如何迅速控制事态并防止类似事情再发生,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政府应有所作为【论点】。
食品安全:近年来【时间(背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问题】,三聚氰胺风波未平,瘦肉精事件又异军突起,毒豆芽、牛肉膏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食之难安【表现】,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挑战群众的忍耐底线,一次次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不但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更给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了不和谐因素【影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论点】。
优势:先指出问题,再列举问题的几个表现,层层递进,给人读者一种迫切感,进而指出影响,凸现问题的紧迫性,最后提出论点。
首段格式3:意义+时间背景+问题+影响+论点
理论面对面: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意义】。近年来【时间背景】,很多地方出现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现象【问题】,高房价成为时刻牵动人们神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影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正以坚决的态度,出重拳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大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让人们住有所居、安居乐业。【论点】
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意义】。近年来【时间背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三聚氰胺、毒豆芽、地沟油和目前的瘦肉精事件【问题】,让人胆战心惊、食之难安,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让民众对政府的监管能力产生了质疑,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影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政府应多管齐下治理好食品安全问题。【论点】
优势:把意义放在了首句,开门见山阐述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论点相呼应,显得立意鲜明,论点突出,并有一定的新意。
二、分析问题(即问题为什么存在)
分析段格式1:分析引出的过渡句+几点分析+对策引出的过渡句
食品安全:作为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分析引出的过渡句】,一是由于缺乏行业自律,部分道德沦丧的生产公司和养殖户为了牟取暴利不顾人民的生命安全,在食品中添加国家禁止的添加剂。二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处于多头管理的格局,有些区域重复管、有些区域没人管,没有形成管理的合力。三是局部地方还存在着食品安全检查走过场、走形式的情况,执法浮于表面,一些公职人员玩忽职守、以权谋私,为非法商家提供保护伞和非法操作空间【分析】。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政府应如何多管齐下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可以从几方面入手【对策引出的过渡句】:
收入分配:“莲发藕生,必定有根。”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分析引出的过渡句】:一是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二是法律和制度不够完善,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牟取社会财富;同时体制改革不到位,行政性垄断、权力干涉等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因素仍然存在。三是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劳动性收入占比过低、工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财税手段在再分配调节中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三次分配规模小,慈善捐赠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还不健全。四是政府监管不到位,非货币性福利混乱,非法收入、“灰色收入”突出【分析】。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解决【对策引出的过渡句】:.
优势:容易掌握,条理性强,结构完整。
不足:相对死板,连贯性不够,要占用较多的字数
三、解决问题(即问题如何解决)
统领句+对策执行者+对策的依据+几个具体方法+积极意义。
首先,要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初次分配格局【统领句】。有关劳动部门【执行者】应根据经济增长的新形势【根据、依据】,增加劳动性工资占比,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指导线,严厉惩处拖欠工薪、克扣工资的行为【具体措施】,确保劳动群众劳有所得、老有所值【意义】。
统领句1:__是抓手、动力、根本、保障、出发点、落脚点、突破点…… 首先,解决盐荒事件,调节市场供求平衡是抓手。
其次,解决盐荒事件,信息公开和科学宣传是动力。
再次,解决盐荒事件,防止游资恶炒是根本。
最后,解决盐荒事件,完善政策法规、形成机制是保障。
优势:是官方文章惯用的手法,句式工整,有气势。很容易表现出考生的政治素养和文字功底,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眼球。
统领句2:首先要__,其次要__,最后要__……
首先,要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初次分配格局。
其次,要完善再分配制度,强化再分配制度的调节能力。
最后,要建立完善三次分配的激励、管理、监督机制,发挥慈善的分配调节能力。
优势:容易上手,条理比较清晰,中规中矩的手法。
四、结尾的构架(解决问题的意义)
要点:强调重要性+表示信心+收尾于积极圆满
理论面对面:“挂号少排队,看病也不贵,人人有医保,健康乐逍遥!”这是一位网友对解决看病难的热切期盼。党和国家正在回应百姓呼声,不断深化医改,
努力缓解看病难,我们相信,人人“病有所医”的目标将逐步变为现实。
要点:强调紧迫性+表示信心+收尾于积极圆满
食品安全:作为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有着更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相信在政府多管齐下的治理下、民众的协同下,食品安全问题能够逐步解决。
要点:强调艰巨性+表示信心+收尾于积极圆满
民生之依:吕祖善省长说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是“功在当代、恩泽子孙、惠及千秋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而艰辛的努力”。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的主导下,全社会群策群力,“民生之依”网络能够逐步构建,“民生之艰”难题能够逐步解决。
优势:升华主题、回扣论点,表示信心、收尾于积极圆满
政论文写作构架
一、政论文与策论文的区别
?策论文是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它的套路是:问题是什么,问题为什么存在,问题怎么解决,解决问题的意义。重点在提出具体的对策,面对问题,问你怎么办。
?政论文跟策论文的写作重点不一样,政论文不需要提出具体的对策,整篇文章都是一个论述性、说理性的过程,把道理讲通,能够自圆自说,说服考官,就是好的政论文。主要做两件事:摆事实、讲道理。
?政论文比起策论文,更难以把握,市面上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政论文写作套路,培训班所教的套路一般也是以策论文为主。
? 写策论文好比画人
?写政论文好比画鬼
二、政论文写什么?
政论文不写具体的对策,而是从以下角度写:
1.解决问题的积极意义(对已成既定事实并尘埃落定的事情,评论政府所作所为的积极意义。如汶川地震抢灾救险,彰显政府危机应对能力)
2.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行性等方面(对政府已成定论要做的事,比如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在理论层面论述国家政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行性等,如<论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3.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政府官方言论明确表达过的“问题存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进行论述,如食品安全问题)
4.分析问题的解决方向(掌握官方早已抛出的方向性分析,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初次分配兼顾公平和效率,在此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转变,这是国家已定的改革方向,考生去吃透,然后论述出来)
5.从其他角度谈存在的问题、国家政策的认识。
注:写政论文务必要有根有据,吃透政府既定的言论和观点,切忌无中生有、生编乱造。政论文考察的是考生对问题的认识、政策的理解,不是让考生天马行空去幻想。
三、政论文的写作套路
政论文是一个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是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论述性说理性过程。核心是论述,基本要求是简单明了、自圆其说,根本方法是层层递进说理、正反对比说理、比喻说理、类比说理等,目的是说服读者和考官。
一、提出问题(即问题是什么)
首段格式1:时间(背景)+成绩+问题+影响+论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时间(背景)】,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均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成绩】,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发现存在的问题:城乡、区域、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工资性收入占比过低,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基尼系数已经从改革之初的0.3扩大到了0.48以上【问题】。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更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政府应加快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论点】。
优势:看到问题的同时也看到了成绩。先扬后抑,亮出先着墨,指出政府的成绩,凸显政府立场,再话锋一转用转折词“但”引出问题,表现出考生看待事物的全面性。
首段格式2:时间(背景)+问题+几个表现+影响+论点
近日【时间(背景)】,受日本核泄漏事件影响,我国各地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民众抢盐风波【问题】,各大商店、超市的食盐被抢购一空,甚至上升为群体性事件——盐厂、盐业局被民众围抢【表现】,不但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更给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了不和谐因素【影响】。如何迅速控制事态并防止类似事情再发生,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政府应有所作为【论点】。
食品安全:近年来【时间(背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问题】,三聚氰胺风波未平,瘦肉精事件又异军突起,毒豆芽、牛肉膏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食之难安【表现】,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挑战群众的忍耐底线,一次次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不但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更给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了不和谐因素【影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论点】。
优势:先指出问题,再列举问题的几个表现,层层递进,给人读者一种迫切感,进而指出影响,凸现问题的紧迫性,最后提出论点。
首段格式3:意义+时间背景+问题+影响+论点
理论面对面: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意义】。近年来【时间背景】,很多地方出现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现象【问题】,高房价成为时刻牵动人们神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影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正以坚决的态度,出重拳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大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让人们住有所居、安居乐业。【论点】
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意义】。近年来【时间背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三聚氰胺、毒豆芽、地沟油和目前的瘦肉精事件【问题】,让人胆战心惊、食之难安,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让民众对政府的监管能力产生了质疑,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影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政府应多管齐下治理好食品安全问题。【论点】
优势:把意义放在了首句,开门见山阐述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论点相呼应,显得立意鲜明,论点突出,并有一定的新意。
二、分析问题(即问题为什么存在)
分析段格式1:分析引出的过渡句+几点分析+对策引出的过渡句
食品安全:作为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分析引出的过渡句】,一是由于缺乏行业自律,部分道德沦丧的生产公司和养殖户为了牟取暴利不顾人民的生命安全,在食品中添加国家禁止的添加剂。二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处于多头管理的格局,有些区域重复管、有些区域没人管,没有形成管理的合力。三是局部地方还存在着食品安全检查走过场、走形式的情况,执法浮于表面,一些公职人员玩忽职守、以权谋私,为非法商家提供保护伞和非法操作空间【分析】。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政府应如何多管齐下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可以从几方面入手【对策引出的过渡句】:
收入分配:“莲发藕生,必定有根。”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分析引出的过渡句】:一是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二是法律和制度不够完善,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牟取社会财富;同时体制改革不到位,行政性垄断、权力干涉等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因素仍然存在。三是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劳动性收入占比过低、工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财税手段在再分配调节中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三次分配规模小,慈善捐赠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还不健全。四是政府监管不到位,非货币性福利混乱,非法收入、“灰色收入”突出【分析】。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解决【对策引出的过渡句】:.
优势:容易掌握,条理性强,结构完整。
不足:相对死板,连贯性不够,要占用较多的字数
三、解决问题(即问题如何解决)
统领句+对策执行者+对策的依据+几个具体方法+积极意义。
首先,要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初次分配格局【统领句】。有关劳动部门【执行者】应根据经济增长的新形势【根据、依据】,增加劳动性工资占比,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指导线,严厉惩处拖欠工薪、克扣工资的行为【具体措施】,确保劳动群众劳有所得、老有所值【意义】。
统领句1:__是抓手、动力、根本、保障、出发点、落脚点、突破点…… 首先,解决盐荒事件,调节市场供求平衡是抓手。
其次,解决盐荒事件,信息公开和科学宣传是动力。
再次,解决盐荒事件,防止游资恶炒是根本。
最后,解决盐荒事件,完善政策法规、形成机制是保障。
优势:是官方文章惯用的手法,句式工整,有气势。很容易表现出考生的政治素养和文字功底,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眼球。
统领句2:首先要__,其次要__,最后要__……
首先,要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初次分配格局。
其次,要完善再分配制度,强化再分配制度的调节能力。
最后,要建立完善三次分配的激励、管理、监督机制,发挥慈善的分配调节能力。
优势:容易上手,条理比较清晰,中规中矩的手法。
四、结尾的构架(解决问题的意义)
要点:强调重要性+表示信心+收尾于积极圆满
理论面对面:“挂号少排队,看病也不贵,人人有医保,健康乐逍遥!”这是一位网友对解决看病难的热切期盼。党和国家正在回应百姓呼声,不断深化医改,
努力缓解看病难,我们相信,人人“病有所医”的目标将逐步变为现实。
要点:强调紧迫性+表示信心+收尾于积极圆满
食品安全:作为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有着更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相信在政府多管齐下的治理下、民众的协同下,食品安全问题能够逐步解决。
要点:强调艰巨性+表示信心+收尾于积极圆满
民生之依:吕祖善省长说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是“功在当代、恩泽子孙、惠及千秋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而艰辛的努力”。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的主导下,全社会群策群力,“民生之依”网络能够逐步构建,“民生之艰”难题能够逐步解决。
优势:升华主题、回扣论点,表示信心、收尾于积极圆满
政论文写作构架
一、政论文与策论文的区别
?策论文是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它的套路是:问题是什么,问题为什么存在,问题怎么解决,解决问题的意义。重点在提出具体的对策,面对问题,问你怎么办。
?政论文跟策论文的写作重点不一样,政论文不需要提出具体的对策,整篇文章都是一个论述性、说理性的过程,把道理讲通,能够自圆自说,说服考官,就是好的政论文。主要做两件事:摆事实、讲道理。
?政论文比起策论文,更难以把握,市面上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政论文写作套路,培训班所教的套路一般也是以策论文为主。
? 写策论文好比画人
?写政论文好比画鬼
二、政论文写什么?
政论文不写具体的对策,而是从以下角度写:
1.解决问题的积极意义(对已成既定事实并尘埃落定的事情,评论政府所作所为的积极意义。如汶川地震抢灾救险,彰显政府危机应对能力)
2.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行性等方面(对政府已成定论要做的事,比如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在理论层面论述国家政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行性等,如<论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3.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政府官方言论明确表达过的“问题存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进行论述,如食品安全问题)
4.分析问题的解决方向(掌握官方早已抛出的方向性分析,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初次分配兼顾公平和效率,在此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转变,这是国家已定的改革方向,考生去吃透,然后论述出来)
5.从其他角度谈存在的问题、国家政策的认识。
注:写政论文务必要有根有据,吃透政府既定的言论和观点,切忌无中生有、生编乱造。政论文考察的是考生对问题的认识、政策的理解,不是让考生天马行空去幻想。
三、政论文的写作套路
政论文是一个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是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论述性说理性过程。核心是论述,基本要求是简单明了、自圆其说,根本方法是层层递进说理、正反对比说理、比喻说理、类比说理等,目的是说服读者和考官。
一、策论文模板
(一)题目
1、标题的要求:生动、活泼,引人注目。引起评卷人员兴趣的是耳目一新。
2、标题的方法:
(1)否定的方法:如__年4月山东公务员试题的论证题目可以写成:“不能让网络成为诚信缺失的重灾区”;__年3月河北公务员试题可以写成:“不要把商业贿赂当成市场经济的必然”。
(2)设问。例如河南__年5月试题的题目可以写成:“洋垃圾还能危害我们有多久?”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写成:“经济发展岂能竭泽而渔?” (3)隐喻。商业贿赂领域的执法不严可以写成:“高压线如果不通电,就是一般电线”;07年国家公务员试题的题目“命脉”就是隐喻。
(二)正文
1.文章第一部分
开头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阐明危害和解决好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臵越来越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说问题时最好用分号间隔)
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如果该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和妥善地解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进而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套话要因情况而定)
2.文章第二部分
★第二段主要叙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从材料给出的现象从中分析就能得出结论,下面就近期热点问题为例加以说明,不外乎根据材料从以下角度进行展开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政策体制不完善,。。(结合材料)
其次,国家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结合材料)
再次,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结合材料)
最后,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结合材料)
3.文章第三部分
★第三段可参考以下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注意要以对应第二段提出的分析为主,以外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高度,把……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推进。。。建设,并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严格责任落实。
2、要做好。。文章,增加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机制的平稳运行
3、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行为予以严厉的制裁和处罚,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
4、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于。。。行为予以一票否决。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5、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的作用和意义,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6.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
新闻媒体要对。。。行为大胆揭露,公开曝光,使。。。无藏身之地, 要把。。。工作臵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4.文章第四部分
该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彻底解决。(结合材料,表表决心)
二、范文
敢于打破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社会\
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里,曾说过:“我们要敢于打破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社会。”作为时代后来者不仅仅为其个人的勇气、智慧及魅力所折服,更为其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深深地钦佩。而至今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面临许多新事物、新情况、新苦难,是否要继承这种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的魄力和勇气?答案是肯定的,不但要继承,而且要发扬。
众所周知,计算机与网络是我们20世纪90年代的科技革命的产物,由于其具备信息快捷、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独特功能而迅速占领广泛的市场,同时也充分占据人们生活空间。当然,一个事物必定有其两面性。网络让人们充分享受到“科技甜果”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不少“无名烟火”。如网上不良广告、个人隐私泄露,更有因网络犯罪带来的损失。如资料调查显示,每打开一个网站,广告就铺天盖地向我袭来。还有不少学生反映从一个网站链接到另一个网站,总是出现一堆堆小型广告,甚至造成死机。更有一份天津调查数据显示,该地区短短几月因上网聊天而引发的刑事案件已达8件,有28人涉嫌犯罪。
对待网络“空缺”,若放之任流,其结果十分严重,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和工作的不便,而且严重损害人们的心理健康,影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故此,我们要发扬“敢于打破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社会”勇气和精神,治理网络真空,建设一个正常、法治、稳定和安全的网络环境。
然而,建设任务不是口头主义,更不是形式主义,需要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才能从源头上彻底解决。深思其源,造成网络真空最关键原因是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上的管制。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法制度的空白从而使犯法者肆无忌惮、以身试法,最终以儆效尤。长此以往,网络环境将进一步恶化,最终瘫痪,更何况保障人民利益?正如资料里所述,一个手机广告可以放肆、长久地占据用户电脑整个屏幕,而用户对此也无可奈何。另一方面,作为网络主体商家与用户,对造成网络混乱也存在重要原因,主要是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的丧失。某些商家以追究利益最大化而于职业道德不理、于法律制度于不屑、于用户的利益不顾,一切以利润为出发点,擅自违法作乱,更有甚者提供网上不健康信息及暴露隐蔽资讯为有、无犯罪动机者,引诱他人犯法,这些道德的丧失不仅是造成网络环境的紊乱罪魁祸首,而且是严重损害人民利益的无形杀手。
那么如何来打破这个“网络旧世界”,来建立一个“网络新社会”?总的来说,不但要在思想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度重视网络建设。而且要有针对性地肃本清源,从而建立起一个正常、法治、稳定和安全的新环境。具体而言:
首先,要加快建设网络安全的法制法规,建立一个法治型运营网络环境。要逐步完善网络安全法律制度,使用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从源头上以协议、合同等有效性形式规范网络商家及个人的注册使用,同时也限制不良者的准入。并要提高及时消除网络安全隐患能力,保证积极预防和全面治理的有效性。
其次,要加大网络安全的整治力度,建立一个正常、法治、稳定和安全使用环境。逐步限期整治一些违章的网站和消除一些不良广告,确保用户正常、稳定、安全的使用。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对一些严重违法的网站,坚决予以关闭;对违法的商家与用户,视情节严重予以治理,轻者以行政手段进行处罚,其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再次,成立网站专管机构,监管与维护日常日网络环境。实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负责人的监督。同时要加强对商家与用户的监管,维护一个法治、完善的网络环境。
最后,加强对网络使用者的法制、道德宣传。要提高舆论宣传能力,做到标本兼治。宣传部门要充发挥龙头作用,报社、各社会组织力量要积极配合,以教育活动为主,并广泛采用新闻、广告等形式,提高人民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网络新社会蓝图已经绘就,形势任务催人前行。政府要充分履行自身职能,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各社会力量要充分支持,发扬“敢于打破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社会”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共同打破这个“网络旧世界”,铸就一个“网络新社会”!
以自主创新谋求全面发展
[标题评价:开门见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应该可以得到7分的基本分数,不足的地方是在自主创新前可以加一个定语(语段),如“政府应当多渠道促进”题目修改为“政府应当多渠道促进自主创新以谋求全面发展”,这样更能使自己的观点得到细化,让评分老师觉得你的看法和建议有可取的地方、具有可操作性。]
纵观古今,秦国因极力推行“商鞅变法”而使国力昌盛,以致最终实现一统天下之伟业。而清政府闭关自守、摒弃改革创新,终致丧国辱权、泱害国民。(评点:这里引用事例的作用是为了说明创新的重要性,其实重要的并不是事例本身,而是事例能够反映出来的道理,所以引用不用太长,可以修改为“秦因”商鞅变法”而强,清以因循守旧而败”就概括了上面的事例)故此,创新是发展的推动器,惟有加快自主创新才能谋求全面发展。(评点:总结的很好,总结的时候要有高度、要有特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曾高屋建瓴强调。而至今日,我国虽步入经济快速增长的上升期,但却凸现出许多有关创新水平低下以致阻碍发展的问题。据报道, 双边贸易规模最大的30种商品中,中方具有比较优势的很少,多数是日本具有优势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评点:这里用一个方面的例子说明创新的重要性,其实这个例子还可以概括一下,精练一点,但是注意要把所有的意思概括出来。另外:很多人说这个例子我不知道,怎么办,其实这个例子在给你的材料里面基本上就有了,你适当提炼一下就可以了,要注意取用材料给你的素材,这样评分老师会觉得你很聪明,是可塑之材。)
创新水平偏低是我国目前亟待正视的问题。(评点:这一段是承接上面的一段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注意!注意!!!其实下面的三点往往就是申论卷子问题中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做好前面两个题目对写好文章(第三个问题)是很关键的,更可以发现前面第一段就是申论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概括一下材料反映的现象。你如果第二个问题写的好,这一段其实就是第二个问题答案的扩充,你把三个要点引下来后,在每个点后面加个详细点的说明就是很好的一段了。)究其原因,(1)关键在于创新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高、所需人才匮乏、体制不健全、科技水平较低等决定性因素阻碍发展。观念是创新的源泉,落后的思想只会阻碍发展,又谈何发展?(2)所需人才匮乏,创新主体力量薄弱,只能是捉襟见肘,想促进社会快速发展谈何容易?(3)创新能力低下、体制不够完善、科技水平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又如何促进发展呢?(评点:在三个要点的排列上,要十分注意轻重缓急,注意排列的顺序,可以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此外等转折词标注、方面阅卷老师的评分,这样你的思维就体现出来了。)社会终究是向前发展的,落后就等于挨打。那么该如何才能提高自主创新水平,使我国步入更快发展的轨道呢?(评点:这里用反问引出下面的论述,衔接的很紧密。当然也可直接过度)
首先务必(评点:四个务必用的很好,既有肯定性、又有统一性,不要忘记这个时候你就是公务员,思维一定要跟上)提高创新观念,在思想(评点:这是第一要素、一般要把认识、思想、理论放在第一位。第一句话很关键、一定要写的出彩,这个时候因为这些建议都是你的想法,所以一般适合用肯定的语气)上有新突破。观念乃创新之本,失去创新的观念,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政府要重视创新者的个性想法,鼓励创新者积极探索,帮助扶持创新事业的发展。破除旧的传统的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发展观念。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一个“创新光荣”的社会氛围。
其次务必创新先进技术(评点:这是第二要素),在生产力上有新突破。曾高瞻远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评点:引用一些名人的话,但是不一定要点出是谁)政府应成立专门研究技术开发的部门,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创新工作。并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发明创造新技术,开创新领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评点:这里如果能够指出政府应该在税收、土地、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就更好了)
再次务必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评点:这是第三要素、注意这里是体制机制、不是机制体制,这是约定的俗语,记住就可以了),在保障创新力度上有新突破。创新需要有环境,需要有健全的体制做坚强后盾。及时出台有利创新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拨款资助等倾斜性政策。坚持走政企分离的道路,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法制法规,保障和维护创新成果。依法惩处侵犯个人、法人创新产权行为,行为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评点:这一点顺序应该和第二点换一下就更有排列顺序了)
此外务必推行人才(评点:这是第四要素)强国战略,在人才使用上有新突破。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任用。企业要搭建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鼓励人才自由创新。高校要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培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企业与高校应加大相互交流的层面、层次、广度、深度,创新出更多科技文化成果。
(评点:最后点题号召一下,不要太长,一般以高度概括为好)“长城非一日之功,创新非片刻使然。”政府要从打造“服务型政府“为出发点,导航创新方向,维护创新环境,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为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而不懈奋斗!
怎样确保“权为民所用”
“权为民所用”是__年担任党的以来,对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这一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权力本质认识的高度自觉和对权力行使目标的鲜明态度,对中国社会政治权力的健康运行具有极其重大的示范与规范意义,也有力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但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回避,在一些地方、一些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警觉的现象,口头上讲“权为民所用”,实际中却是“权为己所用”。像最近发生的领导干部的孩子在高考中加分而改民族成份、经济适用房分配竟然摇出千分之一概率的六连号、领导干部及其亲友低价购买商品房、政府官员入股房地产公司牟取暴利等等,这些事件的背后没有一件是“权为民所用”,无一例外是“权为己所用”。诚然,这只是少数人、少数地方的个别现象。
那么如何才能让“权为民所用”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要求变成行为?就需要我们双管齐下,标本兼治,通过制度设计让党员干部必须“权为民所用”,通过高扬信仰让党员干部自觉“权为民所用”。
先讲制度设计。我们的党员干部都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也都认为自己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但这种代表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中,必须体现在行动上。只有体现在行为上的代表才是真正的代表。科学的制度安排正是让这种代表从理论走向现实的必由之路。它可以让权力为民所用,权力不得不为民所用;让权力不能为己所用,权力不敢为己所用。
这样的制度设计,主要着眼于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随着现代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互联网络、手机短信等信息平台,录音录像等数码产品的广泛普及与使用,使得权力透明运行具备了实现的手段。前一段时间公务员海外奢侈考察,房产局长抽天价烟等等问题被曝光,充分说明权力再想在暗箱中操作越来越不容易。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开通的举报网站由于点击人数太多,导致网站瘫痪,而举报电话12309也几近被打爆,这更是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有监督的积极性。我们要及时地把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到制度的层面。让制度保证政务公开,所有能公开的必须全部公开;让制度保证监督有力,所有该监督的必须接受监督。
这样的制度设计还必须要有足够的严肃性,对权力违规使用绝不宽容。据媒体报道,有的地方干部低价购房被曝光后,不仅没有畏惧之心,甚至连补差价这一最起码的改正措施都不愿意做。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惩处力度不够,心存侥幸。制度的严肃性就体现在,让乱用权力为私己谋利益者一经发现,马上罢官丢爵,这样再不会有人敢铤而走险。因为对那些想要以权谋私的官员来讲,他们深深知道没有了权力就什么都没有了。
再讲高扬信仰。制度是有效的,但制度只是保证“权为民所用”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如果只强调制度而忽略其他方面必要的配套,不仅制度的功能不能有效、充分发挥,甚至还会出现“法愈繁而人愈怠”的状况。找制度的漏洞,钻制度的空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
制度研究告诉我们,人是制度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人如果自觉,不令而行;
人如果不自觉,有令不行。自觉是什么?对党员干部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觉悟,中国共产党人宗旨信仰的体现。
为什么我们讲,高扬信仰就能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这是因为高扬信仰,党员干部就会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如同己出,对人民群众的困难感同身受,对人民群众的感情纯然无暇。现在有些同志受西方政治观念的影响,总对信仰的存在抱有怀疑的态度,这是健忘而短视的。过去年代中国共产党认为信仰而献身的例子举不胜举。就今天来说,无私奉献也不是不可能有的品格。我们举一个直观的例子。现在经常有党员干部自称是“父母官”,这种说法有封建的色彩,我们不主张。但如果换个角度,从父母对孩子感情的角度来解释,这种意识还是可取的。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能像父母对孩子的感情那样,“权为民所用”就会成为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是最无私、最真诚、最不讲汇报、最不济成本的。我们对任何一对普通父母对孩子做出的无私奉献都不怀疑,为什么要对一个有信仰、有觉悟的共产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无私奉献表示怀疑呢?高扬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优势。正是信仰的存在,让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执政的地位,我们还要靠这种信仰,去不断夯实执政的地位。
强化制度,高扬信仰,只要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我们相信,“权为民所用”会成为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构建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体系
最近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将力争到 20__年,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 63%,使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这一科技兴农新目标的提出,既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鼓舞,同时也为农业科技工作带来了新任务、新挑战。
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来说,面对粮食安全的挑战,面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面对农产品市场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经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目前,尽管我国的农业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已达到 48%左右,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美国高达 81%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 85%的成果转化率,相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广大农民对科技的迫切需要,我国的农业科技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这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目前,我国每年登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有 3000余项,但转化率仅为 40%左右,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 30%。目前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旱育稀植、平衡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节水灌溉四大关键农业技术,实际上在 20世纪 80年代就已经诞生并开始在全国农村推广,但让人遗憾的是,这些关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技术推广了 20多年居然还迟迟没有到位,结果形成了一种农民求之若渴、新技术却始终无法落地的奇怪现象。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技推广体系出现了问题。
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两类。一是体制性的。一些地方在对原有的农技推广体制进行改革时,使得农技推广体系在一些基层地方“线断、网破、人散”,服务功能被削弱,有的甚至已经名存实亡。体制改革目标不清,使得农技推广的主干力量受损,直接造成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困难。二是结构性的。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走向多元化,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也趋于多元化,由政府主导的单一农技推广方式已经很难适应这一现状。
因此,构建适应农民需求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已成为科技兴农的当务之急。
首先,要从完善原有的农技推广网络出发,突出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
即便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也都有自己的农技推广队伍。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户以分散经营为主、农民科技素质不高的农业大国来说,建设具有公益性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更是必不可少。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要加大投入,把已经断的“线”接起来,已经破的“网”修补好。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接与补,而是要与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联系在一起,改革原有的体制机制,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建设一支能够真正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服务的高素质农技推广队伍。
此外,在开展公益性的农技推广服务方面,各级政府还应从实际出发,有更多的作为。如实施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发挥辐射带动效应,为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开辟新的通道。
其次,要从改革创新出发,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新体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于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并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为满足农民的需求,国家可以通过政策扶持等措施,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逐步构建一个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多元化发展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一是要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直接参与农技推广。近年来,一些地方创造的“科技特派员”和“农业专家大院”等模式,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形式,与农民群众尤其是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既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缩短了科研成果转化的路径。对于这些经验,我们应该好好加以总结推广,从而激励一大批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为农民提供技术、管理、营销等综合服务。二是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或与其他农业科研单位联合,提高科技含量,并通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农民的技术问题。三是要大力发展和扶持民间农技推广机构。如在农技推广中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和种养大户的作用,开展农技推广活动。
总之,就是要通过多种手段,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技推广组织,建立起科技人员、农民、企业家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队伍,实现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推广形式,建立起一张适应农村实际的农技推广新网络。也只有这样,农民对现代科技的需求才会得到满足,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我们心中的天际线呢
苏北
低俗化的电视相亲节目风波在“宁愿坐在宝马车中哭泣”拜金话语的热议中刚刚过去,炫富式的“全球私人甄选佳丽”又在风水大师坐镇,数千名单身女竞相参加海选中拉开帷幕……这样的故事还会一再上演,我们只是在大众的道德叩问中撩开了又一层社会面纱而已。
记得哲学大师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人心灵充满日新月异、与日俱增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当我们仰望星空,令我们景仰和敬畏的那一道天际线在哪里呢?
什么时候,我们对金钱崇拜,对财富炫耀,从抑制、批判、抵抗,演变成麻木、默然、包容,进而转换为今天的附和、向往、张扬?什么时候,我们在多元化、世俗化、市场化的现代话语中,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日常化、合理化、漂白化?诚然,“随着时代的变更,观念也在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应该是文明的进步,而非道德的蜕化。诚然,“勇敢地表达对金钱的宠爱,是一种进步”,但这是社会环境的宽容,而绝非意味生活品质的提升。诚然,“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人类的本性”,但拜金从来就不等同于美好。诚然,“生活的选择是个体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掩盖不了群体的主体意识的失落。有学者坦言:“这是一种典型的感情、婚姻和良心的现金交易,家庭已不是温馨的港湾,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这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金钱崇拜和家庭婚姻关系的异化。”这种公然的拜金、分明的异化,正肆意侵蚀着社会良知,扭曲着主流价值,伤害着世道人心。
这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商品的交换价值,侵袭着心灵世界,物化着社会关系 这是一个大众消费的时代。人们的生活目的、愿望、抱负和梦想发生了改变。这是一个价值重估的时代。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期,伴随着财富分配的失衡、生存环境的劣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主流价值的凝聚力正被弱化。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纵容拜金主义现象的理由。
一双“看得见的手”终于强势干预:政府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亮出了红牌。但是,这并不能成为社会遏制拜金主义现象唯一的依赖。
更需要的,是道德的自我救赎。
社会良知,公民责任,生命伦理,是每一个人应当坚守的道德底线,应当完善的生活方式。无数的平凡人物,草根英雄,在生活的艰难困苦和社会的边缘挤压中,捍卫着做人的良知和尊严,守护着自己的一片精神家园。
那些特别年轻的富豪群体,在短暂的时光里创造着中国财富积累的奇迹,也在人生的起飞中感受了心理和精神的晕眩。今天怎么学会做富人?看一看身边的陈光标们,富而思仁,扶贫济困,回馈社会。当然,不是要大家只是去走慈善一途,富豪们的钱包也未必都愿随身携带。但是,学着去融入社会,贴近民众,开拓胸襟,提升品行,于个人事业的拓展也当大有裨益。那些一心要走生活捷径、放弃自我实现的女大学生们,人生的前途是什么?听一听华中科大校长“根叔”的叮嘱吧: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价值的社会引领,同样不可或缺。
作为社会公器的传媒,理当倡导健康、良性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夜暴富的神话故事,挥金如土的眼球效应,官员明星的傍款现象……在对现实社会的误导中,对广大观众的戕害中,恣意张扬拜金,何谈社会责任?财富,代表着成功,意味着高贵,象征着品位……在这样的评价谱系中,何谈劳动者的地位和尊严? 有“破”就当有“立”。价值“立”在何处?传统文化的振兴,现代文明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还依然在途中。
如何加快构建社会的价值体系,去填空、去臵换、去引领?如何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践行让每一个人都有幸福、都有尊严的国家哲学? 公平的制度建设,则更具根本意义。
我们必须直面拜金主义现象背后日益显现的社会动因:房奴,孩奴,蜗居,蚁族,这是值得关注的年轻一代的生存;踏实劳动,为什么脱贫致富那么难?艰苦奋斗,为什么改变命运那么难?这是值得深思的底层民众的诘问。还有,劳动与资本,利益关系的严重失衡;城市与乡村,教育格局的二元结构;二代与二代,就业岗位的阶层世袭;权贵与平民,公共资源的私人占有。这是亟待求解的转型社会的难题。当下最根本的,是公民的权利平等,是社会的规则公正,是发展的机会公平。最紧迫的,是消解社会结构出现的板结现象,为底层民众的向上流动,拓开更加开放的通道,为风险社会的良性运行,打下更为坚实的地基。
我们的心灵就如一座座城市。城市的空间已经被日益高耸的混凝土森林所包围,所裹挟,所遮蔽。怎样去解放生命的本真,在拜金的抵抗中,在精神的超拔中,去还原那一道道深远、壮丽的天际线呢?
浅论广州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轮渡、轨道交通、缆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随着广州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州的城区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更显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州市城市公交发展不足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
面对这一矛盾,我们该如何协调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我们的对策:
第一,通过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实施引导。各级政府应当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合理核定票价等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公共交通运量大、价格低廉的优势,引导群众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行方式,促进公交优先发展。公交企业因票价下降减少的营运收入,经地方财政审核后分别按季度或年份给予财政补贴。
第二,同时为方便和鼓励住在郊区的居民驻车换乘,降低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应出台对驻车换乘车辆停放收费优惠政策,市民将机动车停放在驻车换乘停车场,然后转乘地铁或其他公交车辆,减少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
第三,加大对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力度。优化路网结构,积极推行“朝九晚五”的分时段上下班制度和相应的公共交通政策,使广大市民“分时段”使用公交系统,同时上下班高峰期间停止“免费票”的使用和有关的票价优惠政策,引导部分“非工薪阶层”在交通高峰期以外的时间搭乘公共交通,达到“分流”的目标。
第四,积极探索城乡之间的公共交通发展道路,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扶持城乡之间的公共交通发展,引导城市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服务,方便农村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解决城市郊区居民出行难问题。对运行于城乡之间的城市公共汽车的站距设置和公交车辆的行驶速度等,要做出与城市道路运营相同的规定,以保证行车安全。
第五,整合公交营运资源,推进行业改革。要坚持公交特许经营。实施公交营运线路招投标制度,对通过招投标进入客运市场的企业和现有经营城市公共交通的企业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由城市公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规范公交经营行为。逐步推行等级服务评定制度,对营运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公交企业,要退出公交市场,促进广州市公交营运服务水平的提高。而服务水平的提高必然吸引更多人选择使用公交系统。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牵涉众多领域的改革和协调,我国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切实落实各项改革和发展政策,使公共交通方式成为市民首选的主要出行方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而不断努力。
范文写作技巧:
这是按照“策论文”的写作方式撰写的一篇范文,今年的广州市申论真题的第二题,题目的要求之一便是“为公交系统的改革”提出建议,从这个角度来看,考生写成“策论文”的方式是对的,但这种文体写作的关键是,对策必须是多角度的展开,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只有打开自身的思路,全方位地提出解决对策,才有可能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长达35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过去10年,经济总量翻了两倍,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快”成了社会生活的常态,而“慢”越来越稀缺。慢,作为一种心理定势,不仅决定着社会生活形态,也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昆德拉认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为了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心理感受,我们需要放缓节奏,从容不迫推进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变中国式焦急的社会常态。
社会心态的急躁,使得人们把健康卖给了时间和压力。人们不眠不休地追逐着物质生活,却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到身心健康。正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面对急躁带来的恶果,我们该如何去“中国式焦急”,营造社会新风尚?
营造社会新风尚,要求个人培养广阔的胸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代人背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大责任,需要走“两个一百年”的历程来梦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确任重而道远。正因为如此,个人需要培养“先天下之忧而忧,有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以国家富强为己任,以民族振兴为幸福。
营造社会新风尚,要求个人合理设定职业目标。当下,大批的青年涌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不仅导致城市不堪重荷,还使得许多青年因为“追梦”未及而失意彷徨。青年人应该合理设定个人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好高骛远,不趋之若鹜。这是“慢心态”下的理性选择,是安身立世、有所作为的关键。
营造社会新风尚,要求政府关怀城市“高压”群体。1984年的深圳蛇口曾经有一句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时至今日,市场经济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社会心理卫生建设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道必做题。我们要面向“高压”群体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疾病义诊,对出现危险信号的人群提供一对一心理诊所服务,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遏制社会急躁之气。
中国几千年来沉淀下来许多“慢”文化,如陶渊明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还有品名茗、行酒令等民族文化。先人早已经洞察到,只有不狰狞、不恐慌、慢慢生活,才能体味到生活中的诗意。如由政府“击鼓”引导,民众“传花”效仿,必能由一传百,重拾“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悠然心境,让“慢心态”成为社会新风尚。
(1)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近年来,国际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暴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成本压力和资源性产品的供应安全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在某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生产,此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世界面对的迫切问题,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我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可以说节能减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虽然随着技术和装备的进步,我国工业产品的能源消耗近20年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增加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因此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的配套措施,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来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是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通过严格的土地、信贷、项目审批、进出口关税和配额、差别电价等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铝合金、电石、焦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全面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和水污染处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等减排工程;启动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促进资源的综合节约利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三是加快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快制定、修订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等节能减排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 和单位,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负责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检测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重点企业以及发电、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的建设和管理。
四是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节能减排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积极稳妥地推进煤、油、气、电、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将能源和环境的成本内化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中去,将节能减排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自觉地实施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等节能减排行动。
五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节能减排行动中来。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和政府的事情,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广泛的新闻宣传,是全社会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从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2)文明伴我行,全民共推进
——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文明素质的内涵丰富,它不仅指知识水平,也包含道德素质;不仅体现在言谈之中,也体现在日常举止上;不尽关涉个人修养,也容易引发公众效应。因此,事情虽微小,意义却深远。
提高国民文明素质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国际竞争,不仅仅局限于硬实力(如军事、科技),也体现在软实力之上,而文明素质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民的文明素质是一张具有丰富内涵的名片,是国家精神的浓缩,它能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体味到无限而又独到的意蕴;能在短暂的时间里,感受到中国的亲和力。国民是国家的主体,是国家的基本元素,在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方面更是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是增进社会和谐,建立宜居环境之需。飞溅的唾沫,满地的垃圾是藏污纳垢之地,也是病菌传播的绝佳途径;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公交车上争抢拥挤,也是引发人际矛盾的重要导火索。。。。。。因此,高尚的文明素质,是联接心与心的纽带,也是促进相互理解信任的重要因素。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要是智育不过关,是次品;要是体育不过关,是废品;要是德育不过关,则是危险品。此话道出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要在社会安身立命,除了需要健康的体魄、聪慧的大脑之外,还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扩而言之,则是应该有较高的文明素质。
由此可见,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文明素质无不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在当代,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把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视作一件重要事情,并对此常抓不懈。我们的国家更不甘落后,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个被称作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然而,通过文中所给材料,我们遗憾地看到,我们国民文明素质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没有与时代潮流同步前进。粗俗的脏话不绝于耳,旧有的习俗和行为屡见不鲜,公德意识淡薄。。。。。。如此种.种,已经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极大地制约了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如旅游业)。因此,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目前,国民素质不高有诸多原因。我认为,它与我们在思想上不重视,监管不严厉,文明观念不先进,物质设施不完善等密切相关。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提出几点对策。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要加强宣传,让人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才会在行动中有所落实。因此,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介,制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人们在铺天盖地的各种宣传教育面前,潜移默化地意识到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意义,并自觉落实相应的要求。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要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内因是事物的根据,外因是事物的条件。许多时候,人们之所以没有依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做出相应的行为,是由于其疏忽大意所致。因此,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比如罚款、曝光等,让人们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端,从而在外力的作用下将文明理念内化,在日常生活中将文明理念外化。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文明方式和理念,还应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充分发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建立新的文明方式和理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变革,必然要求不同形式的文明素质。因此,我们要充分研究现代社会的特点,抛弃陈旧甚至落后的习俗,并提炼出与之相适应的文明方式和理念。比如,随着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型,人们的生活由“家庭人”向“社会人”转变,这就必然要求人们不仅要继续重视家庭、邻里等小团体成员内部的文明素质,还要重视大团体、公共领域的文明素质提升。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配套设备。完善的物质设施可以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它能在静默中提醒人们讲文明言语、做文明行为。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讲文明便会在很大程度上沦为空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垃圾桶、痰盂、厕所、候车牌等必不可少。
文明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以即可蹴就,也不是寥寥几人的努力即可促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做提升中华文明素质的助推器!
(3)保护文化遗产切忌破坏式“打造”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空前热烈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热。据报道,目前全国至少还有近百个项目已宣布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是,不少地方好像到现在也没明白,“世遗”主要是一项保护性、公益性的事业,而不是产业性、行业性旅游资源。于是,有些“世遗”所在地往往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盲目开发利用,热衷于破坏式“打造”,直到把文化遗产搞得面目全非。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切忌破坏式“打造”已经成为我们传承文化瑰宝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文化遗产见证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魂魄之所在。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情感,增进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但是,个别地方为配合旅游开发将文化遗产进行低层次改造,一味拆旧村建新村而不对文化遗产加以认真保护等现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被保护项目的繁荣,实际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根本性伤害。
为了保护好文化遗产,要杜绝破坏式“打造”,首先应该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要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很多文化遗产都已经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所以,我们应该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用于这项艰巨的保护工程。
其次杜绝破坏式“打造”,还需要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中充分考虑“不能建什么”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在建筑规划中不能只考虑“建什么”,还应考虑到哪些东西不能建。按《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只能“合理利用”。即“利用”必须以保证历史文化遗产不受损坏为前提,“利用”要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并不缺少必要的法规约束。但是政府在执法方面却“一团和气”,往往使相关法规形同虚设。杜绝破坏式“打造”,不让文化遗产被糟蹋,最需要严格执法,对于那种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被破坏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对于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其文化内涵,为了“申遗”进行一些破坏式的“打造”,而应该秉承道家无为的精神,尽可能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貌,使它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大放异彩。
(4)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从科学研究理念到科技工作地位、从科技体制机制到科研环境条件、从科研布局到科技实力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但是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发明专利的数量少,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数量更少;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企业专利申请少。
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科技工作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科技政策措施,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形成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切实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良好氛围。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应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带动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要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国家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长远需要,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力度,了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把发展、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
目前,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运行问题突出。面对国内外的不利因素,我们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多管齐下,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5)短信息谣的关键是信息公开
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是对政府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考验。这次广东湛江利用手机短信平息“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传,稳定灾区民心的成功例子显示了当地政府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时负责的态度和较强的应急反应能力。这一事件未造成严重的后果,关键在于政府将权威信息及时公开,它给了我们政府一些处理类似事件可以借鉴的经验。
“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谣言的流传,很明显会引发潜在的社会危机。面对危机,当地政府部门反应迅疾,通过短信的全面覆盖,成功化解了谣言可能引发的群体恐慌。湛江的此次危机处理,既显示了手机气象短信应急服务平台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作为信息传播工具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显示出政府将权威信息及时公开对化解危机的决定性作用。
首先,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功能,让事实说话,让公众充分知情是化解突发事件的关键。在湛江息谣的过程中,手机短信作为媒介,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一种让事实说话、平息社会恐慌心理的功能。毫无疑问,手机作为传播工具和其他各类传播媒介有着同样的工具意义。充分尊重媒体的传播规律,更有利于政府信息的公开与透明,也更有利于谣言滋生的问题。作为舆论现象,无论是流言还是谣言,都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集群行为方式。“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言之所以无端生起,本身来自大量暴雨所导致的信息的重大性与模糊性。而息谣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会发生地震”这种政府的权威信息与“引发大地震”这种民间流言之间的博弈。其中,能否让公众舍弃由流言与谣言形成的“舆论”,转而接受政府的权威信息,考验着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公信力。对此,政府的最佳选择就是及时提供权威信息,发布真相,从而填补社会舆论真空,取得公众信任。
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及时公布准确的信息,避免出现群体恐慌和对于政府的信任危机。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在处理类似重大事件的时候,习惯于遮遮掩掩,不敢将全部事实公开,殊不知这样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引发公众大规模的心理动荡和对于政府的不信任。多次突发公共事件给我们的朴素警示是:在一些重大而模糊的信息面前,谣言永远只能止于信息透明与公开。像湛江事件一样,政府部门的权威信息,在第一时间起到了息谣作用。相反,因“怕引起市民恐慌”而不公开处理信息的做法,只会引起更大恐慌。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明显属于谣言的舆论,需要政府部门及时予以澄清。而对可能并不全属谣言的舆论,也同样需要政府部门负责任地站出来,及时提供真相,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信息公开作为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注定要成为决定危机管理成败得关键因素。但我们应该看到,“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谣言的迅速被平息,离成为处理公共安全普遍推行的准则,尚有距离。信息公开还任重道远。
抓好应急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因素逐渐取代传统安全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威胁。统计研究表明,20世纪里,每年有20%~50%的人口遭受暴雨、洪水、干旱、飓风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更是高达400亿美元以上。由此看来,抓好管理工作,给公众提供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已是迫在眉睫,同时也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顺利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纵观我们目前的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极大的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非常不利于并且严重阻碍着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首先,各级地方政府还没有对应急管理工作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没有上紧应急管理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这根弦。说到底还是没能彻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没有深刻认识到应急管理工作如果出现管理缺位,将使改革发展成果毁于一旦,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例如威海雪灾带来的损失,直接原因就是地方领导忽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导致的。沉重的代价,血的教训我们要牢牢记取。
其次,现有的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体系多不完善。在诸多方面如机构人员的专门化、专业化,危机管理体系多元化、立体化、网络化,以及危机管理中政府应急管理程序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方面都亟待完善,否则将制约应急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另外,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也是导致这项工作没有实现社会化管理的重要原因。公众还普遍存在着防灾救灾意识不够,对危机的防范意识差,这也同样暴露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忽视了人民群众在危机处理中的智慧和力量。
认识到问题和不足,我们的工作就找准了方向,针对存在的问题狠下功夫,积极开创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避免危机带来的损失,保护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成果和稳定的社会局面,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其次,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专门的应急人才,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危机管理体系的多元化、立体化、网络化;完善政府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切实保障危机管理急需的人力、物力和专款的到位,以有效减少损失,提高应急管理效率。
抓好应急管理工作,还要大力宣传和培训防灾救灾知识,鼓励民间力量的参与,有效避免政府在掌握资源、人力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还有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局限性,提高危机处理效率,凝聚政府群众间同舟共济的鱼水深情。
总之,抓好应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它考验着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高下,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要切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向群众交出应急管理工作一份满意的答卷。
抓好应急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因素逐渐取代传统安全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威胁。统计研究表明,20世纪里,每年有20%~50%的人口遭受暴雨、洪水、干旱、飓风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更是高达400亿美元以上。由此看来,抓好管理工作,给公众提供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已是迫在眉睫,同时也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顺利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纵观我们目前的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极大的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非常不利于并且严重阻碍着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首先,各级地方政府还没有对应急管理工作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没有上紧应急管理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这根弦。说到底还是没能彻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没有深刻认识到应急管理工作如果出现管理缺位,将使改革发展成果毁于一旦,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例如威海雪灾带来的损失,直接原因就是地方领导忽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导致的。沉重的代价,血的教训我们要牢牢记取。
其次,现有的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体系多不完善。在诸多方面如机构人员的专门化、专业化,危机管理体系多元化、立体化、网络化,以及危机管理中政府应急管理程序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方面都亟待完善,否则将制约应急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另外,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也是导致这项工作没有实现社会化管理的重要原因。公众还普遍存在着防灾救灾意识不够,对危机的防范意识差,这也同样暴露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忽视了人民群众在危机处理中的智慧和力量。
认识到问题和不足,我们的工作就找准了方向,针对存在的问题狠下功夫,积极开创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避免危机带来的损失,保护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成果和稳定的社会局面,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其次,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专门的应急人才,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危机管理体系的多元化、立体化、网络化;完善政府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切实保障危机管理急需的人力、物力和专款的到位,以有效减少损失,提高应急管理效率。
抓好应急管理工作,还要大力宣传和培训防灾救灾知识,鼓励民间力量的参与,有效避免政府在掌握资源、人力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还有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局限性,提高危机处理效率,凝聚政府群众间同舟共济的鱼水深情。
总之,抓好应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它考验着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高下,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要切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向群众交出应急管理工作一份满意的答卷。
(1)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近年来,国际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暴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成本压力和资源性产品的供应安全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在某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生产,此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世界面对的迫切问题,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我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可以说节能减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虽然随着技术和装备的进步,我国工业产品的能源消耗近20年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增加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因此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的配套措施,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来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是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通过严格的土地、信贷、项目审批、进出口关税和配额、差别电价等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铝合金、电石、焦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全面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和水污染处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等减排工程;启动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促进资源的综合节约利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三是加快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快制定、修订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等节能减排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 和单位,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负责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检测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重点企业以及发电、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的建设和管理。
四是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节能减排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积极稳妥地推进煤、油、气、电、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将能源和环境的成本内化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中去,将节能减排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自觉地实施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等节能减排行动。
五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节能减排行动中来。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和政府的事情,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广泛的新闻宣传,是全社会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从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2)文明伴我行,全民共推进
——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文明素质的内涵丰富,它不仅指知识水平,也包含道德素质;不仅体现在言谈之中,也体现在日常举止上;不尽关涉个人修养,也容易引发公众效应。因此,事情虽微小,意义却深远。
提高国民文明素质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国际竞争,不仅仅局限于硬实力(如军事、科技),也体现在软实力之上,而文明素质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民的文明素质是一张具有丰富内涵的名片,是国家精神的浓缩,它能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体味到无限而又独到的意蕴;能在短暂的时间里,感受到中国的亲和力。国民是国家的主体,是国家的基本元素,在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方面更是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是增进社会和谐,建立宜居环境之需。飞溅的唾沫,满地的垃圾是藏污纳垢之地,也是病菌传播的绝佳途径;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公交车上争抢拥挤,也是引发人际矛盾的重要导火索。。。。。。因此,高尚的文明素质,是联接心与心的纽带,也是促进相互理解信任的重要因素。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要是智育不过关,是次品;要是体育不过关,是废品;要是德育不过关,则是危险品。此话道出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要在社会安身立命,除了需要健康的体魄、聪慧的大脑之外,还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扩而言之,则是应该有较高的文明素质。
由此可见,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文明素质无不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在当代,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把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视作一件重要事情,并对此常抓不懈。我们的国家更不甘落后,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个被称作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然而,通过文中所给材料,我们遗憾地看到,我们国民文明素质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没有与时代潮流同步前进。粗俗的脏话不绝于耳,旧有的习俗和行为屡见不鲜,公德意识淡薄。。。。。。如此种.种,已经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极大地制约了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如旅游业)。因此,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目前,国民素质不高有诸多原因。我认为,它与我们在思想上不重视,监管不严厉,文明观念不先进,物质设施不完善等密切相关。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提出几点对策。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要加强宣传,让人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才会在行动中有所落实。因此,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介,制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人们在铺天盖地的各种宣传教育面前,潜移默化地意识到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意义,并自觉落实相应的要求。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要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内因是事物的根据,外因是事物的条件。许多时候,人们之所以没有依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做出相应的行为,是由于其疏忽大意所致。因此,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比如罚款、曝光等,让人们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端,从而在外力的作用下将文明理念内化,在日常生活中将文明理念外化。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文明方式和理念,还应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充分发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建立新的文明方式和理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变革,必然要求不同形式的文明素质。因此,我们要充分研究现代社会的特点,抛弃陈旧甚至落后的习俗,并提炼出与之相适应的文明方式和理念。比如,随着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型,人们的生活由“家庭人”向“社会人”转变,这就必然要求人们不仅要继续重视家庭、邻里等小团体成员内部的文明素质,还要重视大团体、公共领域的文明素质提升。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配套设备。完善的物质设施可以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它能在静默中提醒人们讲文明言语、做文明行为。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讲文明便会在很大程度上沦为空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垃圾桶、痰盂、厕所、候车牌等必不可少。
文明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以即可蹴就,也不是寥寥几人的努力即可促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做提升中华文明素质的助推器!
(3)保护文化遗产切忌破坏式“打造”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空前热烈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热。据报道,目前全国至少还有近百个项目已宣布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是,不少地方好像到现在也没明白,“世遗”主要是一项保护性、公益性的事业,而不是产业性、行业性旅游资源。于是,有些“世遗”所在地往往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盲目开发利用,热衷于破坏式“打造”,直到把文化遗产搞得面目全非。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切忌破坏式“打造”已经成为我们传承文化瑰宝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文化遗产见证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魂魄之所在。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情感,增进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但是,个别地方为配合旅游开发将文化遗产进行低层次改造,一味拆旧村建新村而不对文化遗产加以认真保护等现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被保护项目的繁荣,实际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根本性伤害。
为了保护好文化遗产,要杜绝破坏式“打造”,首先应该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要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很多文化遗产都已经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所以,我们应该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用于这项艰巨的保护工程。
其次杜绝破坏式“打造”,还需要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中充分考虑“不能建什么”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在建筑规划中不能只考虑“建什么”,还应考虑到哪些东西不能建。按《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只能“合理利用”。即“利用”必须以保证历史文化遗产不受损坏为前提,“利用”要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并不缺少必要的法规约束。但是政府在执法方面却“一团和气”,往往使相关法规形同虚设。杜绝破坏式“打造”,不让文化遗产被糟蹋,最需要严格执法,对于那种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被破坏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对于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其文化内涵,为了“申遗”进行一些破坏式的“打造”,而应该秉承道家无为的精神,尽可能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貌,使它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大放异彩。
(4)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从科学研究理念到科技工作地位、从科技体制机制到科研环境条件、从科研布局到科技实力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但是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发明专利的数量少,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数量更少;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企业专利申请少。
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科技工作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科技政策措施,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形成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切实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良好氛围。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应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带动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要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国家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长远需要,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力度,了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把发展、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
目前,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运行问题突出。面对国内外的不利因素,我们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多管齐下,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5)短信息谣的关键是信息公开
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是对政府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考验。这次广东湛江利用手机短信平息“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传,稳定灾区民心的成功例子显示了当地政府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时负责的态度和较强的应急反应能力。这一事件未造成严重的后果,关键在于政府将权威信息及时公开,它给了我们政府一些处理类似事件可以借鉴的经验。
“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谣言的流传,很明显会引发潜在的社会危机。面对危机,当地政府部门反应迅疾,通过短信的全面覆盖,成功化解了谣言可能引发的群体恐慌。湛江的此次危机处理,既显示了手机气象短信应急服务平台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作为信息传播工具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显示出政府将权威信息及时公开对化解危机的决定性作用。
首先,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功能,让事实说话,让公众充分知情是化解突发事件的关键。在湛江息谣的过程中,手机短信作为媒介,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一种让事实说话、平息社会恐慌心理的功能。毫无疑问,手机作为传播工具和其他各类传播媒介有着同样的工具意义。充分尊重媒体的传播规律,更有利于政府信息的公开与透明,也更有利于谣言滋生的问题。作为舆论现象,无论是流言还是谣言,都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集群行为方式。“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言之所以无端生起,本身来自大量暴雨所导致的信息的重大性与模糊性。而息谣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会发生地震”这种政府的权威信息与“引发大地震”这种民间流言之间的博弈。其中,能否让公众舍弃由流言与谣言形成的“舆论”,转而接受政府的权威信息,考验着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公信力。对此,政府的最佳选择就是及时提供权威信息,发布真相,从而填补社会舆论真空,取得公众信任。
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及时公布准确的信息,避免出现群体恐慌和对于政府的信任危机。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在处理类似重大事件的时候,习惯于遮遮掩掩,不敢将全部事实公开,殊不知这样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引发公众大规模的心理动荡和对于政府的不信任。多次突发公共事件给我们的朴素警示是:在一些重大而模糊的信息面前,谣言永远只能止于信息透明与公开。像湛江事件一样,政府部门的权威信息,在第一时间起到了息谣作用。相反,因“怕引起市民恐慌”而不公开处理信息的做法,只会引起更大恐慌。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明显属于谣言的舆论,需要政府部门及时予以澄清。而对可能并不全属谣言的舆论,也同样需要政府部门负责任地站出来,及时提供真相,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信息公开作为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注定要成为决定危机管理成败得关键因素。但我们应该看到,“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谣言的迅速被平息,离成为处理公共安全普遍推行的准则,尚有距离。信息公开还任重道远。
[题目]
1、 简明扼要,抓住材料的主旨
2、 从小切入,切忌假、大、空
3、 长短合适,最好不要加副标题
比较好的题目[例]“处处留意皆民生”、“圆城市低收入家庭安居梦”、 治理网吧既要治“吧”也要治“网”、 “献礼工程”当休矣、网上扫黄要建立长效机制。
比较差的题目[例]“加快县域经济创新步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正文]
文章第一部分
★开头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阐明危害和解决好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如果该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和妥善地解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进而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套话要因情况而定)
文章第二部分
★第二段主要叙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从材料给出的现象从中分析就能得出结论,下面就近期热点问题为例加以说明,不外乎根据材料从以下角度进行展开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政策体制不完善,。。(结合材料)
其次,国家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结合材料)
再次,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结合材料)
最后,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结合材料)
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服务特殊性和群众必需性,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以药养医,药厂和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医疗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医疗服务市场化,利益驱动;医风医德有待提高;群众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欠发达,投入不够,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缺少专业人才,缺少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城乡二元化的历史原因;农民与城镇居民待遇不同;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覆盖到农民;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三难为题在农村体现尤为突出;农民工流动频繁,职业不稳定,收入相对较低,文化素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普遍不高;农村公共服务缺乏,农业受气候影响极大,收益难以实现保障,入不敷出;
贫富差距:区域性差异、行业性差异、城乡间差异、个体间差异;宏观政策、市场机制、法律体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导致;不公平现象
安全生产: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安全监督工作不彻底、执法检查工作走形式;重效益轻安全;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设备落后;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钱权交易;权利寻租
房价调控:土地审批、调控政策失衡;政府操盘;地方政府以扩大建设为政绩,为开发商充当保护伞,开发商无规划搞开发;信贷体系松懈;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房价上涨使一部分人以购房为投资导致房价上涨的恶性循环;炒房团
生态保护:水、大气污染;草皮、林区沙化;环境恶化,物种减少;淡水资源锐减;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均资源不足;
节约型社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能源需求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低效率、污染重;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现象严重;资源对外依存度上升;
和谐社会:城乡不和谐;地域不和谐;阶层不和谐;城乡二元化;分配制度不健全;不公平现象;社会保障制度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是资源与经济增速矛盾所决定的;生产力发展造成对生态破坏,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灾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弱势群体:自身条件所致;社会条件限制;经济发展不平衡;分配制度欠合理;保障制度不健全;法律保障不到位;监督监管不落实
循环经济: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必然要求;节能降耗(可参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依据材料进行分析)
文章第三部分
★第三段可参考以下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注意要以对应第二段提出的分析为主,以外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高度,把……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推进。。。建设,并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严格责任落实。
2、要做好。。文章,增加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机制的平稳运行
3、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行为予以严厉的制裁和处罚,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
4、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于。。。行为予以一票否决。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5、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的作用和意义,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6.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新闻媒体要对。。。行为大胆揭露,公开曝光,使。。。无藏身之地,要把。。。工作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医疗体制改革:医、药行业分开,降低药价;院务公开,采取监督、举报措施,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医疗卫生服务队伍专业素质提高与思想道德建设并重;加大政府投入,以农村为重点;建立一个覆盖全民,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大卫生常识宣传力度,动员全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三农问题:摆脱户籍制度束缚;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收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心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包括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在外谋生和生活的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便利的条件,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适时纳入城镇保障体系之中,。
安全生产: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普及安全常识和技术知识;规范生产单位生产行为;规范相关行业(安全评价、咨询、检验检测等)行为;执法监督;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专项治理整顿;舆论监督;安全保障制度;安全纳入企业绩效评价标准;
房价调控:严格审批土地征用,控制土地一次性出让规模;提高信贷利率;增加经济适用房供给,抑制高价位住房开发;对房产开发、保有和交易环节提高税率;杜绝形象工程;提高房产市场准入门槛;加强房产市场整顿监管,清理建设相关乱收费项目;控制建筑成本;规范销售行为;信息引导;价格检测调控
生态保护:人口管理;资源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标准;监督管理;退耕还林;畜牧业采取游牧方式;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节约型社会: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约意识;抓住薄弱环节,,依靠技术进步,推进系统优化,节能降耗和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对不合格、超标行业加强清理整顿;加强监督管理;法律保障;建立完善的企业、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能耗标准纳入其中;
和谐社会:制度创新;调整社会结构;利用社会组织实现社会和谐;实现阶层间和谐;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口和资源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经济兼顾环保;环保与个人利益冲突;倡导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弱势群体:劳动力市场;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机构;监督监管;法律保障;社区扶持作用;经济杠杆调整分配比例;缩小分配差距;建立稳定、发展、和谐的发展机制;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宣传力度;相关知识普及;科技投入;全民动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文章第四部分
该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彻底解决。(结合材料,表表决心)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