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秋节记事作文,以中秋记事为题写一篇作文(合集)(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那年的八月十五,月亮正圆,那时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吃月饼、赏月景……好不融洽的局面。碰到我弟弟喜欢吃的枣泥月饼时,我还会和弟弟抢。一般情况下,我抢过来后,弟弟就开始哭,妈妈嗔怪道:还不把月饼给弟弟。”我把月饼给他时,他还是哭。我就只得哼哼几声,弟弟就破涕为笑,我感慨道:“哎,小孩儿就是笨!”这时,弟弟就开始拿着数学显摆:“姐,谁说小孩笨,我知道1+1=2,你不知道吧!”爸爸在一旁偷笑。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在一起,夜空中弥漫着祥和的气息。
那一年的中秋,爸爸下岗,我考试失利。那年,妈妈反常的买了几个廉价的枣泥月饼,月饼摆在桌面上,却没有人去吃,弟弟在屋里看着新闻,似乎在一时间弟弟长大了许多。爸爸喝着酒,时不时望向月亮。月圆之夜,凉风习习,周围一片静状。终于,一首《水调歌头》打破了沉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听着听着,我的眼便模糊了,想必苏轼那时的抑郁之情和我现在无异吧!
爸爸去了外地,妈妈忙于家务,我只能刻苦读书。又是月圆时,我独有登楼远眺,爸爸,你在他乡,是否安好,是否感到女儿的思念。凉风习习,宛若爸爸的手抚摸我的脸颊。一滴泪水悄然来到,晶莹中,月儿更圆,月只更美。耳边传来耳熟能详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时在人间。”我不由自主的哼唱起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很,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儿,我收回刚才的对牛弹琴,在我刚才哼唱的时候,我分明的看到你眼角欲落未落的泪。你有亲人,所以你才会在八月十五传达对亲人的爱。对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也开始了为中秋节做准备了。而我们家更是不例外了!
随着夜色渐浓,我们家里也开始忙碌起来,妈妈为供月忙前忙后,而奶奶则是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晚餐,爸爸呢?悠闲地陪着妹妹,妹妹则开心地品尝着妈妈给她买的的披萨软糖,我嘛,也不闲着,看看妈妈,看看奶奶,也很忙碌!
我先来到厨房,此时的奶奶好勇敢,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在奶奶的面前奋力“搏斗”,只见奶奶先把两条鱼洗干净,再用小刀快速刮鱼鳞,鱼鳞像雪片一样纷纷落下,当刮到鱼鳃位置时,鲤鱼飞快地抖动了几下,尽滑溜的从奶奶手中逃走了,“哇!它还没死呀!生命力可真顽强啊!”我吃惊地说。奶奶用手又将它“擒拿”回来,继续刮鳞,这过程中鲤鱼又挣脱过几次,可最终还是难逃奶奶的手中。接着奶奶用剪刀剪开了鱼的肚子,将里面的内脏全部取出,奶奶还告诉我,在取内脏时可得小心,不能把苦胆弄破,否则整条鱼的鱼肉就变苦没法吃了。清理完内脏,奶奶又清洗了几遍。把鱼切成三段,倒油,爆香葱姜,再把鱼放入锅中,只听哧溜一声,鱼块入锅,奶奶翻炒几下又倒入清水,瞬间清水变成了“牛奶”,香气直扑我的鼻子,嗯,美味即将登场啦!
妈妈此时已经准备好雕刻西瓜花篮了,我很好奇,我的妈妈如何将一颗圆溜溜的西瓜变成花篮?妈妈先用软尺和细竹签在西瓜皮上画出花篮的轮廓,再用刀一点一点细心地雕刻,不一会儿,花篮的样子就出现了,我内心窃喜,原来妈妈也是一名手艺人啊!妈妈将“花篮”多余的地方分给了我和妹妹,我俩一人一半,嗯,西瓜可真甜啊!妈妈把雕刻好的西瓜花篮摆在了阳台的桌子上,并且还摆放了各类的水果,有香蕉、葡萄、石榴、苹果……真可谓是水果“超市”,各类水果应有尽有。最后还摆上了一盘精美的月饼。这个中秋节可真是隆重啊!
一切准备就绪,伴随着月亮的升起,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聊着中秋节的故事,这个中秋节可真美!真隆重!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我们忙着走亲访友,台风“莫兰蒂”也突然来访,还带来了风雨大礼包。
早上,天灰蒙蒙的,但我们的心情却阳光灿烂。在妈妈的周密安排下,我们兵分两路,爸爸带着礼物赶赴沥海老家做客,我和妈妈跟着舅舅一家去太太家。我的太太就是妈妈的外公,他已经有九十高龄了,但腿脚利索。他知道我们要去,就早早地站在家门口等着我们了。
一进门,我看见了客厅中的一把摇椅,就迫不及待地坐了上去。摇啊摇,真舒服啊!妹妹见了,拼命往上挤,幸亏我长得苗条,二个人刚好可以稳稳地坐下。这时,舅公从楼梯下拿出了三个大大的南瓜,一个像马蹄形,一个像“s”,还有一个像“1”,大家都围着这些“南瓜王”啧啧称赞。它们到底有多重呢?舅公赶紧拿来了电子秤,马蹄南瓜先往秤上一站:哇,22。4斤!我忍不住抱起了“1”南瓜,好沉啊!弟弟见了,也不甘示弱地说:“给我,给我,让我也来试一试吧!”我一边递给他,一边说:“小心点哦!加油!”只见弟弟双手抱着南瓜的一端,屏着气,用力往上一提,也抱了起来。妹妹见了,也来凑热闹了,学着她哥哥的样子,用力一提,可南瓜却倒了下来。接着,她又用我的方法,双手抱在了南瓜的中间,用力往上一抱。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妹妹弯着腰,一鼓作气,南瓜腾空而起。她一边往我妈妈身边移动,一边喊:“姑姑抱,姑姑抱!”妈妈连忙接过了大南瓜。
这时,舅公说:“这三个‘南瓜王’送给你们吧!”我和弟弟高兴得拍手欢笑。大南瓜被大人们运到了外婆家。外婆已经准备好了一大桌菜肴等着我们了。
风,呼呼吹。雨,哗哗下。月亮和星星也忙着走亲访友,不见了踪影。黑黑的夜,却并不寂寞,耳边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天宫二号发射成功了!全国人民欢呼雀跃。我想:天宫二号带去了后羿和我们的祝福,在月宫的嫦娥一定会快乐无比。
中秋,一个团圆的日子。让我们铭记这个幸福的日子吧!
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家家的灯光都很亮,周围的环境非常的暗,但到处都有人,欢笑声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环境!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八月居中,而八月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
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中秋节的来历也有人说是当时老百姓们为推翻元朝的暴虐统治把杀靴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放进月饼里互相传递!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们推翻了。也许我们现在吃月饼是为了庆祝胜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说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是农民们体验享受丰收的喜悦与高兴吧!
中秋节是快乐的,是团圆的象征,是充满喜悦的象征,让我们共同欢过这个有意义的中秋节!吧!
团圆的日子一转眼就到了。
小时候,每到中秋节,姥姥便会带着我去一棵梧桐树下赏月,月亮披着神秘的面纱显得格外美丽。夜空如黑丝绒一般,一轮金黄的圆月镶嵌在上面,周围有好多星星眨着孩子似的眼睛,若隐若现,忽明忽暗。银白色的月光从天空直泻下来,洒在大地上。望着洁白的月亮,我问:“姥姥!为什么我看见月亮上有人呢?”姥姥说:“那是嫦蛾!”“嫦娥?”“对呀!从前。”“知道了!”从姥姥的口中我知道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后来,姥姥得了心脏病,走几步路就会犯病。终于有一天,姥姥被送进了医院,我第一次进病房就吃了一惊,病床上的姥姥是那么瘦,姥姥见我来了,便露出几丝微笑,筋脉突兀的手不停的抚摸着我,我掉下了眼泪。
妈妈要带着姥姥去上海看病。而我与姥姥就只能在梦中相见,可醒来时,我又得与姥姥分开。终于,姥姥打来电话,她的声音很小很小,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她在电话里的所有声音便会消失,我又不禁留下眼泪,泪水打在电话筒上,姥姥便说:“不哭,不哭,再哭姥姥挂电话了!“我马上擦干眼泪说:”我没哭!姥姥,你要早点回来!“说完便挂电话了,泪水再一次从眼框汹涌而出。
姥姥从上海回来了,病治好了,人人心里都很开心,我心想:“姥姥回来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让姥姥天天都开开心心的!
妈妈说要把我接回深圳,我的心中多了份不舍与伤心,离别的前一天,姥姥对我说:“到深圳以后要好好学习,听爸爸、妈妈的话。”说到这里姥姥哽咽了,我也落泪了。
离别的那一天,姥姥一直把我送到火车上,才依依不舍的下了车,默默的.走开,任泪水在脸上划过,我觉得姥姥好像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火车开动了,姥姥在火车外使劲挥手,为的只是想让自己的外孙女和自己相处的时间更长一些。我做在火车上,良久,也不说话,泪水从脸上划落,滴进嘴里,苦苦的,涩涩的。
而今,月亮依旧那么圆。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