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6篇)【优秀范文】

2023年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6篇)【优秀范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7-11 20:30:02 推荐访问: 202 2020 2020-021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6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6篇)【优秀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一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二

《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由于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中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买文具,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理解人民币的功能。通过“买文具”、“认一认”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并对小面额人民币上的数字、图案等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填一填”来了解人民币之间的兑换,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重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3.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通过“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然后通过看、拿、想、说、换、比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课件、图片、人民币、多媒体。

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你们愿意吗?(出示商店情境图)这个商店是卖什么的?(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准确运用数量词)在商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自由说)这么多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呢?(让一名学生说)那你用什么买呀?(人民币)你认识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咱们中国通用的钱——人民币(实物人民币)。

【借助文具商店这一情境,引出本节的主题——人民币,并揭示人民币的功能。】

1.师:现在,你们想仔细去看一看吗?下面请每个小组拿出信封内的人民币,大家轮流看一看、摸一摸,你能发现什么呢?观察时小朋友们要互相谦让,有礼貌。

2.师:你都发现了什么,谁愿意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主要引导学生从人民币的数字、面额、字样和各种图案说一说。)

3.个别发言,出示教材第68页“认一认”。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通过让学生亲自去看、摸,使学生对人民币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凸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买东西,看你会不会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

1.小组合作:组长来当售货员,其他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课本后的彩图)购买自己想买的文具。

2.师: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你能从你买的文具中选一种介绍一下你是怎么买的吗?(指名说一次购物过程。)

3.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1张1元钱,我也想去买一些文具,你们愿意帮我去买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1元钱去买文具,你能买些什么呢?(小组继续购物。)

4.反馈,并板书:

1元

2角找回8角

1角找回9角

买文具 教师说课,标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

运用课件演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和分之间的关系,并板书:

1元=10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元=10角,也知道1元钱能买哪些文具,你能独立完成第69页这些题吗?(学生独立试做。)

5.师:大家都完成了,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实物投影反馈。)

6.师:在你的生活中,1元钱还可以买哪些物品呢?(同桌交流。)

【通过购物让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解决简单问题。

1.请学生来当售货员,老师拿一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一支钢笔,售货员没有零钱找给老师,由此创设一个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境,然后让售货员自己去想办法。

【让学生体会到兑换的必要性。】

2.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现在想不想让同学们帮你去解决呢?你可以找一位好朋友去兑换。

3.师:哪一对好朋友想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全班交流,并板书,用实物粘贴。)

5元 能换5张1元

2元 能换2张1元

5角 能换5张1角

……

4.独立完成教材第69页“填一填”第1题。

5.师:谁想把你做的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实物投影反馈。)

【通过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之间可以兑换,也让他们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解决,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元=( )角 30角=( )元

4元=( )角 50角=( )元

3角+6角=( )角2元+2元+1元=( )元

师:人民币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离不开的,在勤俭节约方面,爱护人民币方面,你是怎么做的?说给你身边的小朋友听。

访问或调查并记录:你对人民币还知道些什么?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评析

本节课学生是在购物情境中完成的,学生对情境非常感兴趣,本节课的任务也完成了,但是学生对人民币的感知还不够,在学生独立观察人民币后,让学生说一说时,教师的指导还不到位,学生说不出来的一些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来,比如人民币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人民币上的图案都有什么,等等。接下来的购物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人民币的功能,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式,将数学教学变成了数学活动的教学。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三

本课时的教学核心内容是学会10的加减法,在分苹果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学会10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学会凑10法.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10的加减法

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导入.(出示情景图,展示课件2)

今天老师请你们帮个忙,把这堆苹果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 你有几种分法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每个人用10根小棒试着分一分)

2. 建立模型,体会10的加减法.

(1)全班交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9个一堆,1个一堆,可以列式:9+1=10,1+9=10

8个一堆,2个一堆,可以列式:8+2=10,2+8=10

7个一堆,3个一堆,可以列式:7+3=10,3+7=10

...

最后总结出几加几得10的所有算式,让学生自己吧算式整理排列好,并问:哪种排列方法好 并说出理由.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6+4=10

7+3=10 8+2=10 9+1=10

让学生看算式,找一找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使学生初步感知:在总量10不变的前提下,一部分量依次增加,另一部分量就依次减少

(2)出示表格,问这个表格怎么填(只要表格中上下两个数相加等于10就行)

通过填空体会10减几得几的减法.

10减1得9,10减2得几 10减3得几 ......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从而总结出10减几得几的规律.

10-9=1 10-2=8 10-3=7

10-4=6 10-5=5 10-6=4

10-7=3 10-8=2 10-9=1

(3)数学游戏——数字划拳游戏(同位同学相互做,比如说:一个同学出2根手指,让对方同学出8组成10)

完成练一练第1,2,3,4题.(展示课件4)

练一练

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

连一连.

练一练

10-3=

5+4=

10-5=

2+8=

8-2=

10-7=

10-4=

10-6=

3+7=

4+6=

9-3=

0+10=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象.声音.文字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形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景图的展示,作业的设计就充分利用了这点.

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另外通过数小棒这些真实的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加深了他们的记忆,也在游戏中学习了新的知识.

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学习 习惯,让他们独立思考,独自发现规律,不能由老师全权代替.

合作互动学习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合作互动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易于合作.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四

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学看钟表,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1、建构主义观强调知识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自身感悟和探究;

2、《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应该选择现实生活素材进行教学;

根据以上的具体要求,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和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和动手实践认识钟表,通过对比观察会看钟表的整时和半时,感悟钟表指针指向的道理,体会钟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学看钟表》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关于时间的知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认识钟面,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认识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时刻的方法,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向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有许多关于时间的信息: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况且大多数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已经了解了一些看钟表的方法,应该说许多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知识经验。在上课前我也做了一些调查:

1、首先我找几名学生做了课前访谈,我拿着钟表分别问了整时和半时,有80%的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整时,但只有40%的学生能正确的说出半时,当我在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时,也仅有一两个学生能准确的说清楚认识钟表的方法。

2、我在班中做了调查问卷。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五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

页到65页《10的认识》。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教材先是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及多位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概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

4、教具、学具准备

flash课件,为每两个学生准备一张记录纸和十个卡片苹果。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住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象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概念内涵。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设计了一个小朋友都喜欢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课堂,故事主要是说“在数字王国里,9以为自己是最大的数,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后来1和0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9……”课件演示到这,我就让学生来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来对付9?这么一问,学生的思维就像被激活了一样,同学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兴致盎然,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积极性高。同时,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块儿就变成“10”,然后就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学习新知的有效平台,在这一环节中,我就设计了孩子们喜爱的魔术表演情境,让学生边看魔术表演边复习1?——9的数数过程,并体会“9添上1就变成10”的过程。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让学生说说画面中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可以用“10”来观察,如“画面上有10朵花、10颗星星……”最后让学生用“10”来说一句话,这样设计,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数字娃娃找家”

在这一环节中,我就把教学直尺图这一枯燥的内容改为小朋友非常喜爱的“数字娃娃找家”。这里先是课件演示“0——10”各数字娃娃在玩耍的情况,到了回家时,其它数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数字娃“5、6、9、10”不会回家,还在走来走去。然后,我就请小朋友帮这些数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数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后,我就让小朋友说10以内数的顺序,如:5相邻的前面一个数是谁?这一教学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也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落实。

为了巩固学生10以内数的顺序,我还创设了神舟六号发射现场倒计时的情境,学生们热情高涨,为了这个伟大的时刻而自豪,为了能够与宇航员一起倒计时而喝彩。整节课的气氛到了高潮时刻,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日后的学习态度,这不正是同时和他们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科学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吗?

3、比较10和9的大小。

我就利用课件出示点子图的,着重强调9添上1就是10,让学生比较10与9的大小时,我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填大于号、为什么要填小于号?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维。

4、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一教学过程我努力挖掘数学的“应用性”。学习“10的组成”是本课的难点,尤其是让学生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的抽象思维过程。因此,我就设计了“分苹果”这一手脑并用的活动来冲破难点。活动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小朋友,现在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了,果园里的叔叔想请全班同学来帮忙摘苹果,但苹果摘下来以后,要把它们放到这2个筐子里,同学们想想,如果让你来放的话,可以怎么放?”学生以同桌2人为一组,自己进行分工:一个负责写记录表,一个负责分苹果,然后,让学生看着这些分法,说说自己的发现并汇报展示,学生说出了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是:看到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最后把10的组成进行板书,学生看着板书很快就发现到: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10”,而且左边的数越小,右边的数就越大,这样安排,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还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提升了本节课学习的思维性,达到了知识的内化。为了巩固学生们对10的组成的学习,我分别设计了猜糖游戏和对口令游戏。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体。

5、10的书写

在教学10的书写时,我先让学生观察10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比较得出10是由两个数组成的,而且左边的1和右边的0与我们以前学过的“1”和“0”写法一样,然后教师范写数字“10”,最后让学生练写。这样设计是遵循了儿童的认识规律,因为写数是一年级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之一,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符号组成的",跟前面写的0——9有不同之处。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让学生完成了书本第65页“做一做”和第67页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老师的提问:今天你认识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学得最高兴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既能引导学生理顺知识,又体现了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延伸。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突出重点、难点、又便于学生观察,提高教学效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一数篇六

针对新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堂课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

1.教材分析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里主要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如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

2.教学目标

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最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和创造的乐趣,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够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2)教学难点:平面图形间的转换和联系。

4.教具、学具准备:

的风车,各种平面图形,固体胶、剪刀、纸

我主要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并加以整合,设计恰当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1.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首先,我将风车作为礼物呈现给一年级的小朋友,趁机问:你知道这个风车是怎么做的吗?借此引出正方形、长方形,并说明本节课要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把这些图形拼一拼,引入课题《圆形的拼组》。

2.创造性地运用电教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本节课的关键是在充分利用电教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实际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形的特点,会拼组一些简单的图形。

3.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这一节课的收获、感受,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4.拼图大赛,课后延伸

课堂最后设计了一个实践创新活动的拼图大赛,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一些生活中有趣漂亮的图案拼在纸上,让学生既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兴趣盎然。教师鼓励学生课后拼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身边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教学,是有用的数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课应让学生动起来,动手操作,动口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发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是活泼的数学——数学与活动相结合;
是生动的数学——数学与电教资源相结合;
是亲切的数学——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是智慧的数学——数学与创造相结合。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