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龄化社会如何实现老有所为(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老龄化社会如何实现老有所为 老有所“长”传统观念应转变
“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有经验、有能力,能够为基层治理作贡献。”
“最近受疫情影响,村民居家多,矛盾少了,我们工作量也减轻了。”5 月 11 日,淮南市八公山区山王镇“老娘舅”人民调解员郑文卿对记者说。几乎每天早上 8 点半,他都会从家里出发前往“老娘舅”调解小组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今年 76 岁的郑文卿于 2002 年退休,退休前曾任山王镇派出所所长。山王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志军介绍说,山王镇位于城乡接合部,有两座大型煤矿,居民多以此谋生计。随着煤矿的政策性关闭,加之耕地较少,相邻权益、征地拆迁、建盖房屋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凸显,成为困扰山王镇的信访难题。2010 年,镇政府主动邀请64 岁的郑文卿担任人民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郑老欣然答应,成了“老娘舅”人民调解小组的一员。
从家长里短到法理人情,郑文卿等“老娘舅”,用最朴实的语言、接地气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至今,郑文卿在调解岗位上干了 12 年,每年立卷调解 20 多起、口头调解近 40 起,为当地乡村治理作出了很大贡献。“退休
老干部、老党员,有经验、有能力,能够为基层治理作贡献。”张志军深有感触地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多数职业退休年龄为男性60 岁、女性 50 岁或 55 岁。对于正在逐年延长的人均寿命而言,五六十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老”。或是出于个人特长,或是希望奉献社会,不少人退休后仍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发挥余热的意愿。
“老龄化过程应该是一个正面的、有活力的过程。鼓励老年人发挥作用,首先要在观念上转变对‘老’的理解。”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吴宗友认为,社会上对老年人的关爱多是从“悯老”的角度出发,认为“老年人身体弱了,各方面都要特别照顾”,而实际上应该从“敬老”的角度来看待。要按照年龄、身体、精神、资源、能力等分层分类考虑,认识到不同阶段老年人、特别是低龄老人的各自特点和能力,合理引导他们参与社会服务与建设。这样既能较好地让那些有特长有经验,而且有精力有体力的老年人发挥余热,也能更好地实现他们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
老有“可”为发展条件要保障
“老年活动缺乏经费、场地等支持,活动范围有限,活动质量也有限。”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与老年人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退休是人生的重要节点。退休后有更多
的空闲时间,又不知该怎么打发,容易陷入焦虑、迷茫,长此以往,老年人身心健康难免受影响。社区搭建平台,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良性互动方式。”合肥市包河区包公街道包河社区居委委员高葭说。
今年 74 岁的柳苏楠自 2018 年开始担任包河社区书画院院长。“打小比较喜欢书画,大部分时间也都用在书画上。”柳苏楠说,2005 年退休前,她担任单位图书管理员,平时多与书籍打交道,社交较少。退休后更甚。
后来,柳苏楠经朋友介绍,参加了包河社区书画院并被推举为院长。每月 19 日,她组织老年成员开展书画讲堂、笔会、座谈会等活动,每年联合社区举办书画义卖、义务写春联等公益活动,所筹善款全用于慰问因病致贫的家庭。
“一开始觉得是被‘赶鸭子上架’,没想到,活动开展比较顺利,100 多名老年成员处得很好。”柳苏楠说,还是要感谢社区搭建的平台,既让她认识了不少朋友、扩大了交际圈,也让老年人有了更多展示机会。但她坦言:“老年活动缺乏经费、场地等支持,活动范围有限,活动质量也有限。” 记者采访中发现,虽然社区搭建平台,帮助老年人能够愉快地开展活动,但普遍存在场地、经费等困难,并且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形式也较为单一。
“娱乐性活动属于最集中和最易实现的活动,普遍受到大部分老年群体喜爱,但对于那些更具发展性的活动,老年人参与比例还很低,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各方面条件保障老有所为。”吴宗友说。
为老服务社会合力解难题
“应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相关制度,鼓励和支持更多条件许可的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出台,提出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提升老年文化体育服务质量,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
教育是老年人越来越重视的一项需求。老年教育不仅本身就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途径和过程,而且能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参与的技能支持和知识保障。
“社区老年人上学需求很旺盛,我们这里有近 600 名学员了。”今年 71 岁的赵腊宝是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学林轩社区保利香槟国际小区居民,自发在社区成立老年大学。
赵腊宝告诉记者,由于小区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外来人口定居较多。大部分老年人都是随迁老人,来到新住地后,缺乏熟人网络和社会支持,很容易产生迷茫、焦虑,滋生矛盾。而老年人上“大学”,一起学
习技能、参加各种活动,在交流中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在赵腊宝的带领下,不少老年学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纠纷调解中都发挥出重要作用。
吴宗友认为,老年人可以以正式的劳动者身份、也可以通过非正式的形式参与社会,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志愿活动、提供公益服务等,也包括为家庭内部作出贡献,减轻家庭养育压力。这些都需要社会予以鼓励和认可。
“应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相关制度,鼓励和支持更多条件许可的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吴宗友建议,将老有所为纳入各级老龄事业规划,落实专项经费,制定专项计划。同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从制度设计、企业管理、个人意识等多方面入手,鼓励老年人再就业,提升老年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社会认同度。
志愿服务是多数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需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制度、拓展志愿服务形式,用丰富多彩的志愿内容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为老服务建设。”高葭说,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学校和教育机构,聚焦后代照护、老年人互助、睦邻关系、社区事务等主题,设计活动和持续参与机制,拓宽老年人志愿服务社区的参与渠道。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