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形势下医院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5篇

新形势下医院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5篇

新形势下医院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5篇

新形势下医院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篇1

  建立国家级老年医学专家库。培养适应现代老年医学理念的复合型多层次人才,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履行好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职能的几点思考,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xx部门共同印发的《“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正式提出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特别指出要“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启动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当前,我国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老年医学学科初步建立,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形成,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也面临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大幅增加、老年健康服务费用支出迅速增长、老年医学学科发展较缓慢且专业人才不足、服务能力亟待加强、照护服务缺失、医疗保障政策效率和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笔者就在现阶段怎样履行好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职能做出如下思考。

  大力发展老年医学

  大力发展老年医学,与教育部医学科目分类接轨,将老年医学调整为二级学科,全面推进老年医学学科基础研究。以现代老年医学的核心理念为基础,推动老年医学从传统“以单个器官系统疾病为中心”的单病诊疗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化诊疗模式转变。将“为老年人提供全面、合理的预防保健和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作为老年医学的首要目标。推行多学科协作诊疗,重视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综合评估。由当前的慢性病治疗模式向失能预防模式转变,充分发挥老年康复学和护理学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功能受损转变为失能。同时,全面提高我国老年医学的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深化健康服务

  完善老年健康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积极发展老年人保健事业。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老年健康服务需求,适时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研究确定符合国情的老年健康标准、指标和评定方法。将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纳入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标准规范中,纳入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政策制定中,保障各项制度衔接一致、整齐有序地推动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各项任务目标。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狠抓责任落实和考核评价。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从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环节入手提供全程服务。健全宣传教育网络,做好老年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工作。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构建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健康服务的能力,在现有条件下,有序推进上门为失能老年人开展医疗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全面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加快安宁疗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支持发展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逐步建成主体多元、服务形式多样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形成高效的居家与机构转介机制。发挥中医药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和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等。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建立国家级老年医学专家库。培养适应现代老年医学理念的复合型多层次人才,鼓励相关学科医生通过转岗培训转向老年医学,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培养专门的全科医学老年医学方向人才,补充老年医学人才队伍。搭建老年医学专业医师四级网络,即xx老年医学权威医师团队、老年医院及三级医院老年医学科骨干医师、二级医院老年医学科专科医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师和老年医学方向的医师。其中,一、二级网络承担老年医学的教学、培训和科研任务,以及疑难和危重老年患者的救治;三、四级网络面向广大老年患者承担基础医疗服务。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人员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制定老年医学专科医师职称评定标准。

  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从本科教育入手加强国民教育工作,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提高信息化水平

  聚焦老年健康风险因素控制、健康服务领域的关键问题,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健康服务应用系统集成。以健康失衡状态的动态辨识、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自主管理为主攻方向,发展以主动健康技术为引领的信息化老年健康服务。充分利用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结合推进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构建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老年健康信息平台。

  开展“互联网+老年医疗”服务,依托互联网平台向老年患者提供便捷的诊前咨询、预约挂号、健康知识传播与健康管理服务。开发数字化医疗技术,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老年专科医疗机构或二级、三级医院老年(病)科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老年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以智慧医疗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便捷化。促进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进老年医疗临床和科研大数据应用,推动生命组学、基因操作、精准医学、生物治疗等前沿共性技术发展。

  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

  全面加强农村老年健康工作,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和贫困地区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通过政府投入引导,持续改善农村地区医疗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县乡村三级老年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推行县乡村一体化,推动老年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三级网络的综合利用和老年疾病的综合治疗,确保实现“小病不出村、轻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深入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中全面向农村倾斜。健全农村老年医疗护理网络,建立完善农村老年人照护体系。

  探索多层次保障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善了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程度与服务公平性。但在医疗保障广覆盖的基础上,应当借鉴日本等国家的做法,补偿保障水平向高龄、失能、贫困老年人倾斜,以改善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老年健康服务项目明确资金。

  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树立积极老龄观,实现健康老龄化,要首先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问题。要积极引导发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等的有益补充作用,解决不同层面照护服务需求。在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之前,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需求和财政可承受能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探索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健康照护师“新职业”。医疗护理员除掌握生活照料技能外,还应掌握基本的医疗护理、心理照护等技能,是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人群亟需的多技能复合型人才。探索将医疗护理员职业名称变更为“健康照护师”,提升其职业地位和薪资水平,推动其执业范围从医疗机构走向全社会,成为开展长期照护服务的主力军。

新形势下医院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篇2

  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对于农业保险应对蔬菜产业风险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我国是蔬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蔬菜是种植业生产经营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作物,为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最大[1,2]。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蔬菜产业具有弱质性、正外部性、外部生产环境不确定性等特点,受自然灾害、成本上升和市场风险等诸多因素影响,蔬菜产业风险发生频繁且发生程度较高[3,4],蔬菜保险则应运而生,目前已经成为分散转移蔬菜产业风险和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创新手段。但是,我国蔬菜保险当前正处于初级阶段,存在险种单一、缺乏创新、承保范围受限、理赔保障不足等诸多问题[5]。本文就农业保险应对蔬菜生产经营风险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完善农业保险,降低蔬菜生产风险,更好地服务、惠及菜农,促进产业发展。

  1蔬菜产业面临风险

  蔬菜生产经营主体面临的风险直接受蔬菜产量、品质、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最终影响蔬菜生产经营者的收益[6]。从风险的类型上看,蔬菜生产经营主体主要面临的风险有自然灾害风险、市场波动风险和生产技术风险。1.1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是蔬菜种植面临的重要风险,干旱、低温寒潮、大风、暴雪、大雨、冰雹、雾霾等异常天气可影响作物生长及花芽分化,使蔬菜产量、品质下降;

  灾情严重时,栽培设施受损或倒塌,蔬菜绝收。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发生后,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

  2019年台风“利奇马”侵袭山东,农作物受灾面积17.54万hm2,经济损失超9亿元。1.2市场波动风险。目前我国蔬菜生产主体仍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7],经营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当、信息更新不及时、市场供求变化等导致价格波动并最终影响收益水平的情况,还会面临地方政府政策变化、发生大事件影响产销的社会风险及流通过程中发生的贮藏与运输风险。市场风险是影响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受供求关系、社会风险等因素影响,主要体现为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近年来,“蒜你狠”“姜一军”事件层出不穷,“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屡见不鲜,蔬菜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难以掌控。1.3生产技术风险。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先进设施的投入,以及新品种、新型生产资料的不断引进,蔬菜生产过程中还可能发生由于栽培技术水平不高、生产资料使用不当等导致产量和品质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风险。如品种选择不对,生产的蔬菜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就会滞销;品种抗逆性不强,遇到高温、低温、寡照等不利环境就会严重减产;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会导致生产的产品农残超标、品质下降,造成蔬菜质量风险。

  2蔬菜保险现状

  2.1蔬菜保险的意义。以往蔬菜相关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何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然而,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在生产技术以外所面临的灾害性风险和价格类风险却无法通过技术的提升得以有效解决。因此,引入金融工具,尤其是蔬菜保险,通过适度金额的财务安排,将蔬菜生产经营主体面临的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对保障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稳定向好经营具有重要意义。2.2蔬菜保险的概念及分类。蔬菜保险是指对种植在大棚或露地的蔬菜为保险标的物的险种的总称。按照风险保障类型,可将蔬菜保险分为蔬菜灾害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和技术保障类农业保险4类。蔬菜灾害保险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主要保障生产经营者的种植成本损失;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在蔬菜市场发生价格波动时,可补偿菜农市场价格与保障价格产生的差价损失[8];

  收入保险可规避因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共同作用产生的销售收入损失[9]。目前部分保险公司已经开始试点开办技术保障类农业保险产品,通过保险对新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保障,让农民放心进行技术革新,进而提升农技推广的速度和广度。2.3蔬菜保险的应用情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办蔬菜保险,以减轻蔬菜产业因自然灾害、气候影响、市场价格波动而遭受的损失,为菜农提供复产价跌保障。2008-2009年,江苏、上海率先开展政策性设施农业保险,把设施大棚内种植的蔬菜作为设施大棚保险的附加险,由政府给予保费补贴,这是我国最早的政策性蔬菜保险模式[10,11];

  2010年底,为稳定淡季蔬菜的市场供应,提高当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上海市在国内首先推出了“保淡”绿叶菜综合成本价格保险,保险期分为“夏淡”和“冬淡”2季各3个月[12];

  2014年山东省发布《关于开展山东蔬菜目标价格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的通知》,首批对其特色农产品大白菜、大蒜、马铃薯启动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并在2018年10月将试点工作转为常态,保险品种扩展至山东的特色品种大葱和蒜薹;

  2020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开展蔬菜种苗种植综合保险试点,将疫情造成的人工成本上涨也纳入保障范围。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承保蔬菜作物面积约2000万hm2,提供风险保障金额530亿元,其中海口市以市民需求量大的蕹菜、菜心等10种蔬菜开办价格指数保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瓜菜运不出岛,价格迅速跳水,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成为保障“菜篮子”价格的“稳定器”,当地保险公司支付赔款近1000万元。2.4存在问题。蔬菜保险为保障蔬菜市场供应、稳定蔬菜种植户的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蔬菜保险覆盖面低、数据积累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和农户交费能力不足等问题。①保险覆盖面低,险种单一全国蔬菜基地和广大菜农面对自然灾害及市场价格波动时较为被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需要保险公司积极宣传引导。目前蔬菜保险品类少,缺乏针对某种蔬菜所面临的特别风险的险种,如温度处于10℃以下10~20d萝卜易抽薹,温度高于25℃结球生菜不易结球。同时,与大田作物相比,蔬菜产量难以判定,如大白菜等白菜类、生菜等叶类蔬菜表现为净菜和毛菜产量差距大;果类蔬菜表现为采收时间长短不同、产量差异巨大,如长季节生产番茄产量显著高于6穗果封顶的番茄。同时,蔬菜保险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需要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不断积累经验,共同完善保险产品和工作机制。②保险设计缺乏充足的历史数据蔬菜种植保险定价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市场上蔬菜保险产品涉及的保险定价包括零售价格、地头价格、市场批发价格等,产品设计相似,风险触发值不同,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标准设计的合理性及产品模型有待优化。而且蔬菜品类过多,价格标准一致性差,导致蔬菜价格指数保险难以有明确的定价标准。目前与开展价格保险业务密切相关的我国蔬菜价格信息发布平台尚未完全建立,农产品投入产出、价格指数、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等重要历史数据的获取较为困难。③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保险公司业务人员的农业相关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对蔬菜生产技术效果评价、气候分析、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发生定级的能力,对保险标的物资料收集、风险评估、核定损失都造成一定影响。④农户交费能力的问题蔬菜价格指数保险保障程度高,交费也较高,农户难以承担大部分保费。目前设施大棚种植保险尚未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范围,缺乏统一政策牵引,虽然试点地区各级地方财政给予了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支持,农户承担比例在20%~50%,负担仍然偏重。

  3蔬菜保险发展建议

  3.1提升蔬菜种植保险覆盖,拓宽可投保蔬菜的品类范围。建议保险企业与地区农技推广部门紧密合作,通过建立作物生育动态、病虫害、产量监控体系,明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长环境条件、产量测定标准等,以期拓宽可投保蔬菜的品类范围,满足菜农风险保障需求。同时,政企合作,加大蔬菜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菜农的风险意识,提升蔬菜种植保险覆盖率。

  3.2建立蔬菜价格发现体系,推进蔬菜价格保险快速发展。准确的蔬菜价格数据、及时有效的产销信息,是价格保险主要依据。建议政府部门设立专业的农产品价格数据发布机构,加大生产、销售等信息采集力度,集成蔬菜价格发现体系,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为保险公司提供数据支持,推进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快速发展。

  3.3强化从业人员技术能力,加快蔬菜技术保障保险试点。建议加强蔬菜保险专业知识人才培养,划定准入门槛,要求从业人员不仅熟悉蔬菜保险政策,而且熟练掌握保险业务知识,了解农业生产情况,从而加快蔬菜技术保障保险试点。3.4加大政策补贴力度,提高保险公司和蔬菜种植户的积极性。政策补贴是农业保险不断推进的“助力剂”,对保费收入的增长起决定性作用。建议中央财政将番茄、黄瓜、大白菜等纳入补贴范围,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当地特色蔬菜的保险补贴力度。进一步增大农业保险补贴的政策空间,增加经营费用补贴和再保险补贴,变单一保费补贴为多项补贴,提高投保和承保的积极性。

新形势下医院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篇3

  品优德高我为先,言行爱心放在前。服务奉献伴一生,争创品牌勇前行。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推进X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几点思考调研报告。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进入“十四五”时期,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此,XX市更应立足“十三五”时期,三农建设取得的成果,统筹规划,多方面布局,顺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

  二、XX市乡村发展现状

  XX是一个位于赣东地区农业发展突出的中等城市,下辖三区九县,土地总面积为XX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市户籍人口XX万人,常住人口XX万人,其中城镇人口XX万。XX市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农业兴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我国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

  XX市的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突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2020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达XX万亩,产量XX亿斤,实现双增长。生猪出栏、存栏和母猪存栏分别达XX万头、X万头、XX万头,产能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两特一游”产业工程深入实施,优质稻、设施蔬菜、中药材、优质特色水果四大产业面积分别达XX万亩、XX万亩、X万亩、XX万亩。“赣抚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上线运行。南丰蜜橘、崇仁麻鸡进入2020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100强。3个地理标志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保护名单。新增地理标志商标5件,居全省第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超5万元,超XX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XX%。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X户以上宜居村庄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全覆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是20XX年的XX倍。

  三、XX市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发展不充分

  乡村的发展体现在人力、土地、资本等各生产要素的发展上,只有振兴生产要素,才能振兴乡村。XX市则面临着人力、土地、资本各要素均停滞不前的情形。

  在人力上,XX市的农业从业人员多为传统型农民,且多为“三留”人口,缺少知识型、技能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导致人力发展不充分,亟需对传统农民制定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在土地上,乡村土地资源严重空废化,宅基地空废率持续增长、农用地闲置撂荒等情形日益凸显,土地发展不充分,迫切需要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盘活闲散土地资源,避免土地撂荒;在资本上,XX市政府财政收入总体偏低,对乡村发展的资本支持力度不充分,而振兴乡村则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二)“乡村病”日趋严重

  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导致了空心村、贫困化、老龄化、留守儿童等各类“乡村病”问题层出不穷。截至2020年,XX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共计XX万人,其中女性XX万人,XX%。而且我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主要年龄阶层为36~54岁之间,农业从业人员偏老弱化,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快速非农化,促使乡村老龄化和“三留”人员的问题加剧;农业耕地流失问题严峻。2020年,XX市耕地面积为XX万亩,20XX年耕地面积则减少为XX亩,农业耕地资源紧缺,迫使失地农民离乡进城寻找工作机会,难以安居乐业。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愈发严峻,工业污染随意排放导致一些乡村地区的水土资源受到侵害,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抚河等河流水质下降,乡村环境亟需治理。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软弱涣散

  我市有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弱化、虚化甚至边缘化,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的领导力、掌控力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一直处于“软弱涣散”的状态。有的农村党组织常年不发展党员,或是在党员发展中存在“优亲厚友”的现象。在我市农村地区,不少青壮年党员常年在外务工,难以参加党组织活动。而在农村“留宁党员中,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数量偏少的现象,这就造成了难以选出优秀的党组织负责人。我市现有的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方面都不占优势,即便工作热情高,但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难以实现优质、高效。在学习公众号和克只教育管理类APP推广中,我发现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畏难情绪。部分地区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村干部工作报酬不高,有的还存在拖欠问题。这严重挫伤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导致一部分村干部把村级党组织的工作当成副业,对党务工作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就更少。

  四、多措并举补足我市乡村发展短板

  (一)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XX市应在取得的现有三农成果上,打牢基础,提质发展。深入推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力度推进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改建公路覆盖全市所有乡村,全力实现我市建制村开通公交,打通交通“最后一公里”障碍。多渠道筹措惠农资金。我市可以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专项三农贷款,给予相应的免息政策,补足当前的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探索社会资本支持,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盘活社会资本,进一步减轻政府压力,更深层次破解资金困境。大力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因素在人,决定变量也在人,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组建“两支工作队”下乡驻点帮扶。选派热爱“三农”、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点帮扶、科技帮扶。二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加大对农村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对农村土专家、农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人才的培养。三是加大引才集智力度。完善政策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鼓励引导工商企业主、创投人才、乡贤、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等下乡创业创新,使“新农人”和“农创客”成为振兴乡村的生力军。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市要大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以下几方面为抓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坚持基本农田的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XX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别达XX万亩、XX亿斤以上。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促进东乡野生稻、东乡花猪、乐安花猪、宜黄优质稻制种、资溪白羽肉鸡等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化。推动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力争生猪生产全面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持续发展“两特一游”产业,优质稻、设施蔬菜、中药材、优质特色水果、高产油茶面积分别新增X万亩、X万亩、X万亩、X万亩、XX万亩,调减南丰蜜桔XX万亩,新增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X个,扩大“赣抚农品”公用品牌影响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

  (三)强化党建工作乡村振兴的保障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关键要把“最大政绩”与发展实绩有机统一,做到党建强、发展强。强化党建引领振兴的责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市级层面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抓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发挥县委“指挥部”作用,突出抓人促事,配强乡镇抓党建促振兴的工作力量,强化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资源要素配置。发挥乡镇党委“作战部”作用,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健全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发挥村党组织“战斗队”作用,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落实基层支部党建责任清单,打造最强支部,积极补短板、挖潜力,促发展。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旗帜鲜明加强农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各项事务的领导,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讨论决定机制。加强“村霸”“蝇贪”整治,全面清查村干部涉黑涉恶违纪行为,为乡村振兴营造清朗环境。

  五、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大力推行的乡村振兴战略应在保量的基础上,提质提效。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则是在提高乡村质量的前提下,同样要以人为本,强调农民的主体作用;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把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在农村的落实。

  XX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注重乡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党建工作引领等多方面战略,在保持乡村独特文化和风情的基础上,以差异化发展来突出乡村的优势,实现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新形势下医院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篇4

  在xx年全国税务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会议上,xx局长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新纵合横通强党建机制体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县局党支部积极与市局机关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加强党对税收工作的领导,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党组织力,促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推进基层党建共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一、基层党建共建开展基本情况

  ***,设立地区为军队驻地,具有红色阵地建设优势,目前共有5名党员,平均年龄40.8岁(其中40岁以下党员2名),xx年5月与忻州市市局机关第三党支部开展了基层党支部共建活动,以推动支部“五化”建设,构建机关和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为目标,具体围绕理论共学、党性共修、基础共夯、阵地共建、人才共育、智慧共享、业务公研、作风共转、标杆共树和成果共推10个方面的共建内容开展党建共建工作,实现了进一步提升党支部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能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工作本领、业务工作本领和狠抓落实本领,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使得基层党建工作由“党建自成一家”向“党建业务深度融合”转变,基层工作活力进一步增强,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二、基层税务机关党建共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抓好政治学习和理论武装方面略薄弱

  落实基层党建共建工作,要把政治学习和理论武装工作挺在前面、抓在手上,把党员教育工作量化、细化、具体化。在全面推广党员教育时,易出现60岁以上党员覆盖不全,党员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不深入、不全面,留下党员教育管理死角。开展“我要讲党课”活动中,讲课应付了事,讲与不讲无区别,流于形式。

  (二)在抓好衔接融合和具体指导方面有欠缺

  基层党建共建是对党支部建设做出的框架安排,是“骨”,平时所做的工作及支部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是“肉”,开展党建共建工作既要搭天线、也要接地气,要“骨肉相连”,不能“骨肉分离”。在推进党建共建工作同日常工作衔接继承和融合过程中,党支部日常工作未纳入党建共建体系,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不够规范、不够严谨,实施具体工作时缺少先学一步、吃透实际的认真研究,工作中容易出现折腾和跑偏的问题,影响工作质量。

  (三)在抓好党建共建和业务融合方面显脱节

  一是有的领导对党建共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业务、轻党建共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是分管领导的责任,“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没有将党建工作同业务工作齐抓共管,造成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脱节。二是少数同志不愿意做党务工作,主要精力集中在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组织不力,抓得不紧。三是个别部门较少开展党组织活动,工作都是由行政行为来代替,支部组织活动被干部职工活动所代替。四是党建共建过程中,有些干部以不懂业务为由,专党建,对业务工作不过问,不关心。

  三、推进基层党建共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新举措

  (一)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党务税务“两手抓”

  一是要健全党建共建工作责任制,完善监督指导,实行党建共建工作责任制与税收绩效工作责任制“双轨”运行。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党员干部述职考核内容,形成倒逼机制,督促党委书记与支部书记落实“一岗双责”,促进党建共建工作任务有效落实。严格落实党内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述职述廉等制度,不断提升党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机关党务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关职责,加强日常化督查指导,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二是要围绕发挥党建政治优势、紧贴中心工作、坚持齐抓共管,实现互促共进的目标,坚持业务为本,党建为魂,以党建工作引领各项税收工作,以税收工作业绩检验党建工作成果,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有效解决和防止“两张皮”“灯下黑”问题。从税收工作实际出发,发挥党建机构作用,召开支部委员会,研究探讨如何将党的政治导向直接反映在税收工作中、如何把党的思想建设成果体现到优化税收服务工作当中、如何借鉴吸收我党制度治党的经验强化法治税务建设、如何把党的纪律建设相关措施落实到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之中等重大问题,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指示、支部大会决议,讨论研究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措施,并组织落实。

  (二)完善党务干部管理,党务税务“门门清”

  一是要严格党务干部选拔程序,选任配备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干部作为专职党务干部,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要加强思想理念教育,强化党务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振党务干部的精气神。要做好专职党务干部培训,组织开展“老带新”、“定带散”、“强带弱”“三带”党性教育活实现党务干部培训高标准、全覆盖,全力提升党务干部的素质和机关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筑牢机关党建工作基础,切实提高党建工作专业性。

  二是将党员的税收业务学习抓在手上,帮助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税收专业化水平,以推进重点工作为切入点,坚持把组织收入、减税降费、社保费和非税收入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风险应对、部门协作、税收服务、精准扶贫等各项工作作为学习内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务工作者团结、发动的是税务干部,只有本身对税收工作熟悉,才能不说外行话,才能深刻理解税务干部的难处,在工作和群众中才会有感召力、说服力,才会得到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要开展税收业务专项学习,要走到税收工作一线了解情况,为干部解决实际困难,让干部真理解、跟着干。

  (三)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党务税务“双活力”

  一是新时代做好党建共建工作应当注重推陈出新,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借助新媒体开展网上授课、网上学习讨论,提升党员的参与力度,确保党员人人参与;可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如创建文明庭室、文明机关等。要推进智慧党建,管好用好微信群,利用微信群推送“微党课”、开展“微讨论”、打造“微生活”、开设“微窗口”、搭建“微平台”。

  二是在业务工作制订方案、组织实施的基础上,根据党委的要求,以支部存在问题为突破口,着重从思想认识,工作作风、执行力方面查找原因,帮助党员干部端正思想、理清思路,并提出要求、抓好监督,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考核同行。

  (四)强化考核考评机制,党务税务“硬标准”

  一是要坚持把党建共建责任落实情况,与做好干部、业务能手综合考核评价结合起米、与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结合起来,把抓党建共建和业务深入融合工作情况作为评价党委领导班子和党委书记的重要标准,一个一个查问题、补短板、建制度、提质量,对支部建设工作进行拾遗补缺,努力“跳起来摘桃子”,推动党支部工作有一个大的提升。对抓党建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的,工作不实、效果不好的,及时进行提醒约谈问责,实打实追究失职责任、动真格进行组织调整,同时发挥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地生根

  二是要抓实验收工作。按照标准工作进行验收,一个支部一个支部考,一个标准一个标准过。分管领导和党建办在抓好标准化具体工作任务落实的同时,要提早谋划制定基层的考核验收工作程序、方案和标准,特别是要在量化考核评价上多想办法,考核验收不能凭感觉、看大概。同时,要加强工作督查,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清单管理的方式,使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新形势下医院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篇5

  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加强社综治基层基础社会管理建设的几点思考跟建议。

  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石,把基层组织做强、把基础工作做实是确保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职能实现的重要保障。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7周年,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

  一、我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现状

  X区下辖X个乡镇街道,总面积X平方公里,总人口逾X万(其中流动人口逾X万),行政村X个,社区X个。区委、区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的同时,高度重视基层综治工作。近年来,以社会管理创新竞赛、百家示范单位评选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重点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基层综治力量配备。区综治办现配备主任一名(兼任区委政法委委员),副主任一名;X个乡镇街道,分管副书记担任综治办主任的X个,党委委员担任综治办主任的X个,其他领导担任综治办主任的X个;配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的X个;综治办干部配备X人及以上的X个;各行政村(社区)共配备X名综治调解室主任。

  二是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全区共划分网格X个,组建服务团队X支,服务团队人数X人。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竞赛活动,创建“创新社会管理百家示范单位”X家。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与X便民服务中心整合办公X家,分别办公X家,正在改建的X家。建立综治信息系统平台,全区X个村安装了综治基层信息系统,开通了平台帐号,并对管理人员进行分期培训,方便了各类信息的上报。

  三是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在区委《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仲裁调解,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深化创新“老娘舅”“和事佬”等民间调解组织,探索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调解中心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日常性、基础性工作。

  四是基层系列平安创建。通过开展平安乡镇、平安家庭、平安校园等X个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在各行各业的落实,大量的社会矛盾得到及时化解,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力整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如教育系统的“平安校园”创建,在蒋堂小学试点创新“走进平安”教育模式,开辟出“平安博览馆”“平安体验馆”等教育新阵地,扎实推进安全教育活动。受到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全国通报表扬,被授予“全国文明交通安全示范学校”。

  五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2012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人防上加强协管员、巡防员、调解员、联络员等为主体的群防体系建设,做到警民互动,专群结合,特别是加强巡防队伍正规化建设,按标准配备巡防队员单警装备,将巡逻重点由街面向居民小区延伸,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现场盘查率,全区,各乡镇街道共有各类巡防队伍X支,群防群治队伍X支,群防群治人数X人;技防上按照“科学规划、加密成网、形成规模”的要求,合理设定重要部位治安监控点,发动社会单位自建探头,逐步消除监控死角,目前运行使用的视频监控探头共有X个;物防上结合“平安小区”创建活动,大力推行综治警务室建设,在案件多发、人群聚集部位安装“户外警示牌”。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与中央、省、市综治委要求还有诸多不足,与人民群众的期盼需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综治干部配备不强。综治工作一直被认为是苦差事,综治干部责任重、压力大、待遇不高,有些干部不愿到综治岗位。目前大部分乡镇街道配备了X名综治干部,X名综治办主任,X名综治办专职副主任,但都身兼数职分身乏术,与当前所要承担的综治工作量极不相称;乡镇街道派出所、司法所负责人都是享受副科职级待遇,而综治办副主任一般是科员职级,却要担负起大协调工作,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二)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受限于经费紧张这一实际困难,使得我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达不到省平安考核要求。按照省里要求,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的配备比例是X,目前我区的实际流动人口数量在X万左右,应该配备专职协管员X名以上,但实际配备数量远远低于这个标准。治安视频监控方面,每年市里下达的探头安装任务,我区也是基本无法完成。同时,中小学特别是幼儿园的安保器材配备率也都是达不到要求,去年“平安X”考核“三防”建设被省里扣了分数。

  (三)群众参与平安综治热情不高。2019年的全省平安创建基础调查,我区平安建设知晓率仅为X%,参与率仅为X%,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是平安创建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度、支持率决定了创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全区“全民参与,共创平安”的理念尚未广泛形成。

  三、对策和建议

  省委书记XX在今年的全省平安大会上指出,平安考核要落实到位,将按照“标准更高,执行更严”的要求,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全面深化平安建设。所以,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强基层、以走在前列的标准求实效,努力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X。

  (一)强基固本,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队伍建设。突出抓好乡镇街道综治委(办)建设,按照省委、省综治委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实力量,明确职责,增强权威。综治委主任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综治办主任由党委分管副书记或专职党委委员担任。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按照乡镇街道中层正职以上职级配备,并落实副科职级待遇,重点镇配备X名以上、其他乡镇街道配备X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抓好乡镇街道综治委(办)干部及专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重点抓好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使之成为基层各部门、各单位协作配合、便民利民的高效平台。按照省委、省综治委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名称、设置、职责任务和工作保障。切实强化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在民情信息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重点人群管理、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规范较大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室和规模企业社会服务管理站建设,结合新农村社区建设整合综治资源,加强与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衔接配合,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

  (三)积极探索,进一步创新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规程,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联合调处作用,加强企业、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地等区域调解组织建设,在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等领域,探索建立专业性调解组织,进一步健全诉调、检调、警调衔接等机制,抓好法院人民调解窗口建设,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社情民意调查机制,依照法律和政策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深化群体性事件隐患“专案经营”工作,完善应急处置机制。重点引入第三方机制,建立行业性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如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

  (四)加大投入,进一步拓宽基层社会治安防控。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和打防管控等各项措施,建立健全由街面巡逻网、社区群防网、重点部位监控网、卡点堵截网、区域协作网组成的动态治安防控网络,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效能。扎实抓好中心城区、重点集镇、主要街区、交通干线、繁华地段、专业市场、公共复杂场所等重点要害部位和易发案部位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农村因地制宜地推广使用经济适用、防范效果好的物防和技防设施,提高农村社会治安防范水平。鼓励有条件、较大的村市场运作化安装探头,政府采取奖励措施。大力推进群防群治队伍的社会化、职业化、规范化,抓好村(社区)治保会、调委会队伍建设,积极有序发展治安巡防队、治安信息员、治安楼栋长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深化城乡社区警务建设,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广平安志愿者这一群防群治新形式,明确其职责任务和权利义务,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五)强化宣传,进一步营造平安综治工作社会参与氛围。围绕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知晓率和参与率,广泛动员群众,充分依靠群众、积极组织群众,使平安综治工作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以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为着力点,下功夫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现实问题,最大限度赢得群众对平安综治工作的参与和支持。以“所有媒体都为我所用”为目标要求,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舆论工具,不断扩大平安综治宣传的覆盖面,以“进企入户”为手段,做好一家一户的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平安综治宣传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树立“全民参与,共创平安”的理念与氛围。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