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感受(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感受3篇
2017-2018学年度毕业班历史学科专题复习(七)
社会主义发展史
【专题要点回放】
本专题重在梳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即社会主义发展史。主要考点包括:英国宪章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巴黎公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理论提出: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理论发展:俄国: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时代: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理论实践:首次尝试:巴黎公社
伟大成功: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社会主义世界体系。
探索前进:中国改革开放,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重大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列宁:新经济政策——苏俄特色社会主义
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邓小平: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专题考情前瞻】
从近几年中考来看,本专题涉及知识是历年来中考的必考点,考查的知识较多,分值适中,出现的题型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在历年中考中,本专题经常结合相关史实、时政热点考查,多为延伸或者对比而涉及的知识点,故本专题知识点深度挖掘的潜力很大,应当引起2018年中考重视。
【相关时政链接】
1、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2、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5. 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特别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专题考查热点】
2017年,我国召开了中共十九大,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党的历史上也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今年考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中考命题的重点,也是今年考试的热点。
中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苏改革也是今年考试的热点,今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所以中苏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是中考的热点。
【专题考查重点】
一、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列宁主义的诞生:列宁主义诞生后,取得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3、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二、无产阶级斗争
1、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探索前进
1、苏联的成立:1922年。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列宁时期: 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时期: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3)赫鲁晓夫时期:20世纪50年代,进行政治经济改革.改革激化社会矛盾,1964年被迫下台。
(4)戈尔巴乔夫改革:20世纪80年代,先是经济体制改革,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导致苏联解体。
3、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失误:中共八大后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严重失误;
转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性质:社会制度的改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剧变,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专题知识网络】
【专题知识整合】
一、理论提出: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九(上)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诞生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阶级条件:英国宪章运动,争取普选权,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而他们的失败,则表明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3.革命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实践,亲自参加工人运动,并不断理论研究。
标志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
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伟大尝试: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九(上)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2.胜利:1871年3月28日,成立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失败:
1871年5月21日—27日的一周内,数以万计的巴黎公社社员被反动派屠杀,史称“五月流血周”。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失败。
《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 曲作者:狄盖特
三、成功实践: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九(下)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九(下)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八下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①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一)建立政权:十月革命
背景
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2、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开始
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列宁领导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1917年11月(俄历10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位于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领导和指挥武装起义。
成果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主席。(苏俄)
特点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国内)
3、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国际)
4、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二)巩固政权
措施
1、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
2、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3、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了一战。
4、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三)建设政权(探索建设)
列 宁
经
济
新经济策
1、目的: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时间:1921年3月,列宁实施 “新经济政策”。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本国国情出发,这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现。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政治
1922年,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斯 大 林
成就
1、1928年至1937年,苏联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弊端
1、特点:高度集中
2、表现:片面发展重工业,致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平衡、品种少、质量差;
打击积极性,造成资源浪费。
毛泽东
革命道路探索
1、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2、井冈山会师:朱德、陈毅率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意义: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良好开端: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指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对国情认识不足;
②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表现:①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妙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②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果:①使“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自然灾害,导致建国以来严重经济困难;
成效: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教训:①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
四、发展壮大: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时间
二战后
发展壮大
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社会主义世界体系。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组建“华沙条约组织”。
五、曲折前进:苏联的改革、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九下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八下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9课 改革开放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曲折
苏联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彻底改变斯大林模式,1964年被迫下台
发展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2016年是改革开放38周年)
1、背景:针对“左”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时间:1978年底 地点:北京 3、内容:思想、政治、组织
4、意义: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对内改革:(1)从农村开始,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使乡镇企业发展,为致富开辟新路;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起,三方面进行:①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
形式:大中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小型企业:改组、联合。
2、对外开放:
①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最早)、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又增加海南(最大)、深圳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窗口”;
②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③设立上海埔东开发区,已成为国际化经济、金融中心;
④对外开放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对外开放格局;
⑤对外开放进程:从南到北,先沿海后内陆;
⑥经济特区取得成就证明:实行改革开放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正确的;
2、改革开放的作用: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加、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什么?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②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⑤十三大根据邓小平设想,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部署。
2、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
①1992年南方视察讲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解放人们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③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指导地位;
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写进党章;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新文化运动后期:1918年,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毛泽东探索革命正确道路,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4、邓小平理论中体现他的创新性的观点: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一国两制;
数字归纳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重大事件
(1)两次理论飞跃 两条道路(革命道路,建设道路)
第一次,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二次,邓小平理论: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①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 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②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3)两次国共谈判
第一次,西安谈判(1936.12):西安事变后,中共派周恩来等赴西安与国民党谈判,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第二次,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等到重庆和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有利于和平与民主的发展。
启示:加强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六、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系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根本原因)导致经济困难—>经济困难(直接原因)导致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东欧剧变
时间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
实质
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东欧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表现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
原因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造成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直接原因:1985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政治体制急剧变化(一党变多党,国家权力分散);
3.外部原因:①西方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
②美苏争霸的影响。
解体
初步解体:独联体成立;
1991年8月19日,八一九事件,高级官员政变失败,戈尔巴乔夫失去领导能力,戈尔巴乔夫把权力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叶利钦控制全局;
正式解体:1991年12月底,苏联正式解体。
影响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同时标志着美国冷战政策结束,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结束,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向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方向发展。
认识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它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苏联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曲折。
启示教训
①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列主义不动摇。
④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⑥要时刻警惕西方国家实行的“和平演变”。
【专题关联拓展】
一、注意20世纪中后期邓小平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比较:
相似点:
1、都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3、都加强了市场调节的作用。
不同点:
结果不同。中国成功,苏联失败。
原因:中国改革从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苏联在经济体制改革未见成效又转向政治改革,结果由一党变成多党,权力分散,加上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新思维,导致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启示:改革要从国情出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关系等.
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得到的启示:
1.从历程上看: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历经政权巩固→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与失误→调整→改革开放。
2.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来看:历经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公社化、政治民主化→阶级斗争为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过程。
3.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道路来看:历经照搬苏联模式到逐步摆脱苏联模式,走自己的道路。
4.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充分说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中国共产党能够依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正确的党。我们要好好学习,拥护党的领导。
6.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结合国情,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等。
【专题演练】
1. (2017·安徽)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 (2017·广东深圳)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
A. 实行赎买政策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一国两制”
3. (2017·湖南邵阳)20 世纪50 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 “文化大革命”结束
4. (2017·山东东营)宣传报道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与下图类似的报道会出现在(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 (2017·山东聊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 (2017·云南)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两个凡是”
C. 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代表”
7. (2017·宁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8. (2017·山东威海)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 上海浦东开发区 B. 海南经济特区
C. 厦门经济特区 D. 深圳经济特区
9. (2017·湖北荆门)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 )
A. 增设沿海经济特区
B. 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C. 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D.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0. (2017·贵州六盘水)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1.(2017·威海中考)“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这段话是《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对1848年发表的某一文献的评价,该文献是( )
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2.英国宪章运动( )
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运动中工人阶级要求取得普选权
D.目标是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13.(2017·大庆模拟)国际工人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历了产生—实践—实现—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史实论证不相符的是( )
A.产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实践——巴黎公社
C.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实现——宪章运动
14.(2017·衡阳中考)它仅存在短暂的72天,但却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并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是( )
A.宪章运动兴起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15.(2017·怀化中考)“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国际歌》,它鼓舞了全世界无产阶级为自己的解放继续战斗,这首歌诞生于下列哪一事件后(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失败
C.英国宪章运动
D.法国大革命
16. (2017·山东临沂)十月革命,又称十月起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领导这次革命的政治组织是( )
A. 共产主义者同盟 B. 布尔什维克党
C. 苏联共产党 D. 统一俄罗斯党
17. (2017·山东泰安五四制)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是( )
A. 开展赫鲁晓夫改革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
D. 形成斯大林模式
18.(2017·宜宾中考)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说明了苏联当时
( )
A.经济明显超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B.轻工业处于完全停滞的状态
C.采取计划经济手段使其成就显著
D.一直坚持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
19. (2017·贵州六盘水)“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对于苏联解体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
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以下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的示意图,数字处对应内容正确的是
1 ② ③
1848年 1917年
A.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B.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21.(中苏两国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但结局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苏联)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4分)
材料二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2分)这种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它产生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1分)
材料三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完成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材料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4分)
材料四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请指出新时期我党在理论上伟大觉醒的最重大贡献。(2分)在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不断探索市场的作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请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阶段。(3分)
(5)僵化的模式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显示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勃勃,就中苏社会主义建设的谈谈你的认识。(2分)
22.(原创)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中提出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结合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湖红船(右图)
(1)材料一是l921年7月停泊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的复原图,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大事。(1分)请说出该船所见证的大事及其历史意义?(1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的斗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回顾》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开始找到“正确革命道路”的标志是什么事件?(1分)在“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1分)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图片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民族复兴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些成功的实践探索? (2分)(答出两点即可)。
(4)回首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5:BABBA
6-10:ACDCD
11-15:ACDCB
16-20:BBCDB
21、(1)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足以抵抗经济危机;
苏联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计划经济体制的短期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4分)
(2)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分)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受挫。(1分)
(3)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建成了我国的工业体系,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
(4)邓小平理论;
(2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分)
(5)要依据国情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经济政策并不断调整完善;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运动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完善。(2分。每点一分,答对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也可相应得分。)
22、(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分)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1分)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1分)
(3)1956年,召开了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1分)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分)
此题答案不唯一: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均可。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后盾。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即可。2分)
第一本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中译本--《社会主义史》
作者:曾银慧
作者机构: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央编译局博士后流动站
来源:决策与信息(上旬刊)
ISSN:1002-8129
年:2016
卷:000
期:006
页码:146-149
页数:4
中图分类:D09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社会主义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经典中译本
摘要:李季翻译、克卡朴著的《社会主义史》是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部经典著作,它较客观、系统地传播了社会主义发展史,对我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影响甚大,是促使毛泽东等一批革命青年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图书之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感想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社会主义发展史感想 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我们现行的理论、道路、制度更加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然而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搞的就是资本主义,我们的现行体制也不够民主,下面我就对几个人们不管私底下或者台面上讨论比较多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首先,对人们谈论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谈到资本主义我们会跟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调控、资产阶级政权等内容联系起来,而社会主义则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调控、无产阶级政权。资本主义是关于社会分配应该优先保障私有资本利益的主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财团政党政治;
所谓社会主义,是指关于社会分配应该坚持全民平等、公平的主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全民政党政治。因此,我们的制度跟资本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优越性体现
在为全民谋求利益,释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切围绕这个本质、服务于这个本质的改革和制度建设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而不等同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一般路线,不照搬照抄理论界社会主义建设的教条,探寻适合中国 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是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前,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存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并鼓励他们兴业增收,从而“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不可否认,我们借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些好的东西,在物品没有极大丰富和生产力还有待发展的时候,为了刺激人们的积极性,我们允许和鼓励私有制存在。我们秉承“拿来主义”,允许私有制存在不代表我们的制度就成了资本主义制度,我们的根本宗旨没变,我们仍然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其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权有了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求的就是党的领导。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需要一个先进有代表性的群体来带领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一是从我国的国民性格来看,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先进的、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集体来领导和管理偌大的中国。中国历来就是一个讲求“兼容并包”的国度,儒家思想如此,汉民族亦是在与周边民族、国家相互征伐中整合、吸纳其他民族而发展起来的。同时我们又提倡“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因此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个民族或者说多重民族个性集聚的,对内允许提不同意见,对外要求“和衷共济”、“大一统”思想的一个民族。古语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么内在的“百家争鸣”突破了外
在的“大一统”很大可能导致分裂,如果有强大的主张“大一统”的人群处在主导地位,那 么将很快实现统一。几千年封建王朝更迭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版图最大,经济最强盛时期,无不是中央领导力最突出和集中的时期。我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体现了国人的一种内在的利己主义,个人如此,利益团体如此....“兄弟阋于墙而御辱于外”,中国人虽然内在利己,但是生死存亡关头总能团结一致,这也就是我们民族优秀之处。
二是从近现代历史发展来看,共产党的领导让我国摆脱了贫穷积弱、军阀混战、多国蹂躏的屈辱历史。我们今天的祖国是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中流砥柱,如果不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中国就会重新陷人四分五裂、贫弱不堪的境地,甚至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最先进、最伟大的政治集团。只有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航船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建设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泰民安。一个千疮百孔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赢得世界人民尊敬的新中国。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国人民从切身体验中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最忠实代表者,是最杰出、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是新中国的奠基者,也是推动祖国朝着繁荣富强方向前进的开拓者。
最后,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点认识。古语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历来就有民主政治的土壤,因此“民主”并非舶来品,只是同西方的“民主”有所不同。说起西方的“民主”,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什么“多党制”、“议会制”等特征,前面提到过其本质特征是财团政党政治,西方所谓的普选多是大财团用金钱铺就的政治主张营销道路,一方面哪种主张迎合多数人,另一方面财团砸钱越多,宣传越到位,越容易赢得选民,因此部分人主导的财团容易占据主导地位。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样的选举制度也体现了部分民意。而我国的民主更体现为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民本主义,不光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还是而今由习、李掀起的反腐浪潮,都是权力运行体现人民意志的表现,我国从人民中间选举代表,由人民代表参与国家政策的讨论和制定,体现的意志具有广泛性、代表性。一言以蔽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任何国家制度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民主,东西方的民主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对一国而言,只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制,西方如此,中国亦然,我们选择的是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的理论和道路。
社会主义发展史感想 学习党史国史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顺应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所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理论,特别是对党员教育工作也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
求。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推动党的各项工作,做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而目前党员教育工作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必须努力把握党员教育规律,健全党员教育长效机制,不断探索完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增强党的战斗力。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与模范性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项首要战略任务。而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是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和途径,也是提高党员素质的 根本且最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当下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1、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强党性。崇高的革命理想是督促党员不断学习进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思想支撑,只有拥有了这种革命信念才会有内在的动力。党员只有在主观意识上认识到党员教育建设对于党的工作的重要作用,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才会更加重视理论学习。思想是行动的内在动力,在今后的党员教育中要加强党员思想的教育,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2、调整党员教育学习内容,提素质。要根据形势发展对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不断充实调整和扩展党员教育的内容,坚持与时俱进,力求把体现时代精神的最新理论、最新知识及时吸收进来,使得党员教育内容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需要。同时要针对党员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教育内容,不能千篇一律,对于不同的党员群体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从而有针对性但全面地提升党员同志的综合素质,切实地为党的人才储备和培养做出贡献。例如,对于在校生需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内容着重加强专业知
识教育,将其与党员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而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党员需要同职业道德培养和岗位技能的培训有效融合 3、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建强党。党员教育需要突破传统手段的桎梏,开拓更新颖的方式、方法、途径进行推广。各党组织可利用络资源,通过党建站、远程教育、声像资料等手段,采取互教互学、场景模拟等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广大党员干部可及时下载培训资料,充实现代远程教育内容。党员可通过络随时下载政治理论专题、时事热点、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等培训节目,共享教育资源。党员教育有更多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就更容易吸引党员参与到其中,能够充分带动了群体的学习热情。此外,还能够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等形式,了解党员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实现互动培训,大大提高教育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党员群体坚持不断学习,整体素质才会得到提高,只有党员群体素质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够有效体现,也才能够实现强党、强国的伟大梦想。“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党员教育工作不能急于一时,需要在今后长久的工作中逐渐改进和完善,同时需要不断创新和磨合,与时代发展相协调。更重要的是,需要讲求教育方法,以人为本,以情感人,来增强教育的渗透性,这样才能将党员教育有广度、有深度的开展,才能够强党性、提素质,圆强党之梦。
社会主义发展史感想 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工人阶级的血泪史,其实就是无产阶级的抗争史。当我们站在今天的高度看过去,发现的不是拄着宝剑的胜利者,而是千千万万倒在地上的牺牲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全世界的
发展,离不开那些伟大人物的思想,更离不开无产阶级不求回报的奋斗。在我们赞叹今天伟大成就的同时,回望一眼,看看那些为了实现理想而受苦受难的无产阶级吧,看看那些无所畏惧的抗争吧! 一、“起来,饥寒交迫的人们!” 当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与开化取代封建社会的蒙昧,当雇佣制度取代分封制度,当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时候,一种全新的社会阶级出现了。这种全新的社会阶级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不得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得以生存。虽然他们像乞丐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靠着大资本家的“施舍”过活,但是他们绝不是社会的负担与寄生虫 ,相反,他们是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代表。这样一群被压迫的人们有着最坚定的革命性与理想,他们团结一切像他们一样的被压迫者,憧憬着不受压迫的日子的到来。他们,被叫做“工人阶级”。
当十六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了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社会蓝图。与工人阶级的憧憬一样,乌托邦描绘了一个不存在压迫与剥削的社会,一切可以被完美描绘的事物形态在乌托邦中都可以付诸实践。这些饥寒交迫的人们震惊了,他们愿意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付出任何代价。
工人阶级被压迫的太久了,他们需要反抗,需要实现自身的诉求,这个时候,三个伟大的人物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三个伟大的人物,提出了“社会主义”这个名词,并抱着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
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
受他们三人思想的影响,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工人革命阶级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久被压迫的工人阶级,正准备借着空想社会主义的力量,向剥削与压迫抗争! 二、“生产者们,我们要自己拯救自己!” 当工人阶级不能凭借乌托邦式的言论博得本应属于自己的权利时,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就已经宣告破灭了。圣西门三人建立起来的空中楼阁轰然倒塌,那些受剥削的人们依然饥寒交迫。但是,生产者们没有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依然盼望着有一天会出现一个乌托邦式的国家,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1836年,法国巴黎的一栋小民居里,一群政治流亡者、工人和手工业者齐聚于此,建立起了一个国际性的秘密革命组织——正义者同盟。他们是生产者,是被雇佣者,更是具有革命性的无产阶级。该同盟发展了一段时间,先后有荷兰、匈牙利、捷克、俄国、瑞典、挪威等工人参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工人秘密革命组织。同盟先后受到布朗基主义、魏特林空想平均共产主义、蒲鲁东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没有剥削与压迫的政权。但是,一切新生事物都会遭到旧事物的打压,同盟利用密谋等手段发动一系列的起义,都宣告失败,许多人被捕,许多人被迫逃往国外。这个时候,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宣言,决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同英国宪章运动建立联系,共同为工人阶级的发展做出贡献。
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明确点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要联合起来,目的是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只有靠无产阶级自己,才可
能拯救自己,才可能建立起人人平等的社会。
三、“劳动者之间要祥和,我们只向暴君开战!” 当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巴黎公社建立起来之后,工人阶级的诉求得到了部分实现,他们不再依靠虚幻的言论,转而追求暴力对抗剥削者的压迫。他们意识到要靠自己的力量夺取政权,不仅要联合身边的无产阶级,更要依靠枪炮的力量。
一切革命的成功都浸透了人民的鲜血,社会主义革命也是如此。当巴黎公社、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俄国苏维埃政权已经看不见时,那些血淋淋的历史却依然在提醒我们有过许多人为了革命牺牲的生命。
伟大的共产主义导师列宁,凭借马克思主义理论,依靠工人和士兵的力量,利用枪炮从沙皇手中夺去了俄国的政权。将社会主义的号角在世界各地吹响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