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南充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南充市高2014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单项选择题)和第ll卷(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满分l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籍号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单项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单项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题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宫阙/商榷 唠嗑/瞌睡 编辑/缉拿 靓妆/觐见
b.菜畦/脐橙 饬令/秩序 毗邻/癖好 坯料/胚芽
c.肄业/嗣位 孱头/孱弱 缫丝/粗糙 橹棹/泥淖
d.伫立/贮存 溃脓/谷穗 噱头/洞穴 惭怍/酬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蟊贼 彬彬有理 倚老卖老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元凶 挑肥拣瘦 衣不蔽体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 斑斓 磨拳擦掌 幅员辽阔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d. 松驰 蜂拥而上 负隅顽抗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
但也有许多内容低俗,文字粗劣,让人不忍卒读的作品。
b.先秦哲学起源予对人生、对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c.《古代中国与世界》这本书体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全书没有一篇文字是未经长期准备和思考就率尔操觚的。
d.本来他的本职工作是设计,让他去做这种跑腿儿的活,未尝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如果长期这样下去,难免造成人才流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的乒乓球运动三十年来长盛不衰,不论是男女项目、团体项目还是各个单项,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蛋白质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基础。近年来,生物学家在解释细胞如何制造蛋白质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很少有人对蛋白质降解的问题感兴趣。
c.与流浪儿童的问题相比,留守儿童问题绝非家长单方能力所及,这是一个比街头流浪者收置更为复杂的系统性社会问题,政府部门也难脱干系。
d.近日,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最具权力女性榜”显示,德国总理默克尔连续三年问鼎冠军,包括彭丽媛在内的9名中国人榜上有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节省能源的路灯
节省能源,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减少能源损失。要是有一种感应器能够在受到压强的作用下自动控制开关,控制相应范围内的灯的亮和灭,这就达到了节省能源的目的。
那么这个感应器不能是通过声音产生的空气震动控制的,而是要通过车辆和行人对路面的冲击和压强而产生的路面震动控制,这两种震动是不同的,否则就会阴差阳错,说不定是动物的叫声,路以外的喧哗声就让灯亮了,同样达不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倘若车辆、行人发出的声音很小,灯不会亮,那么就形同虚设,毫不起作用。汽车的行驶、行人的走路,自然而然会对地面产生冲击和压强,使路面震动,这就可以利用路面的震动来控制路灯亮还是熄灭。假如有这样的一个装置,我们不妨先把它命名为“震动感应器”。它可以安装在路灯的灯箱内,各个装置用一根金属棒与路面相连,当路面受到冲击和压强产生震动时,对应的路灯就会发光,哪里有车辆或行人,哪里的灯就会亮起来,震动停止,灯在一定时间限定内自动熄灭。当然,为了减少装置的安装数量,可以由这样的一个装置控制多盏路灯,装置与装置之间并联连接在一个电路中,也就是每隔一段路程安装一个,然后通过导线把装星与相应的路灯连接起来。
我们再来看一看“震动感应器”的工作原理:首先,金属棒就是用来感应路面上有无震动的。当汽车或行人在某一路段上经过,对路面施加压力,产生震动时,金属棒将震动传到“震动感应器”,“震动感应器”受到震动的刺激,命令由它控制的几盏路灯闭合开关发亮;
车辆和行人继续经过下一路段,下个路段的“震动感应器”同样受到震动刺激也使对应的路灯发亮,依此类推。同时,车辆和行人经过以后的路段的“震动感应器”由于没有继续受到金属棒传给它的震动信息而断开开关,不再使相应路灯继续发光。但要求这种“震动感应器”灵敏度要高,而且还能够判别震动的来源。比如遇到特殊情况,遇到雷电天气或者工厂产生的高分贝声响使空气剧烈震动,也会经过金属棒传到“震动感应器”,“震动感应器”误以为震动是由路面传来的,使路灯发光。
只要在有路灯的公路上安装这种“震动感应器”,就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控制供电了,一切工作就交给机器来自动控制。我们可以想象,随着汽车或行人在路面经过,路灯次第发光与熄灭的情景,熠熠夺目,应接不暇,不也是夜间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吗?在方便交通的同时,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大的节省了能源。
这种“震动感应器”是为节省能源而设计,希望这种装置能够应用到实际中去,发挥巨大的作用。节省能源可以减少开支,促进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先决条件,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5、下列关于“震动感应器”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震动感应器通过金属棒来感应路面有无震动,当路面上有车或行人时,金属棒就将震动传到震动感应器上。
b.震动感应器受到震动刺激使对应的路灯发亮,当车和行人经过后震动感应器没有继续受到金属棒传给它的震动信息而断开开关,从而实现节能。
c.震动感应器灵敏度高,能够判别震动的来源,遇到特殊情况,如雷电天气或工厂高分贝声响的震动也能分辨。
d.震动感应器各装置之间采用并联电路连接,通过导线把各装置与相应的路灯连接起来,路面受到震动时对应路灯就会发光,照亮道路。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路灯上安装一种感应器能够在受到压强的作用下自动控制开关,控制相应范围内的灯的亮和灭,达到了节省能源的目的。,
b.路灯的感应器控制与声控原理一样,都是靠震动控制的,因此汽车按喇叭时震动感应器就会受到震动,路灯就会亮。
c.公路上安装了震动感应器,实现了自动化,一切工作就给机器自动完成,就不需要人力来控制供电了。
d.夜间的路灯因为已经安装了震动感应器,随着汽车或行人在路面经过,路灯次第发光与熄灭,熠熠夺目,应接不暇,成为夜间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现代化城市中安装的震动感应器已经在节约能源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b.节省能源就是不能让能源损失。这样经济才会更好地增长,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c.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节省能源减少开支,促进经济增长,保护自然环境。
d.元论是在生产劳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力图以最节省的方式,尽可能办好每件事情,这是人类的共识。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范雎说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无以饵其口,膝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
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战国策·秦策》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诃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匡君臣之事 匡:辅助
b.漆身而为厉厉:癞疮
c.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 橐:口袋
d.终身暗惑,无与照奸 照:察知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但以刘日薄西山
b.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c.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 臣诚恐宽欺于秦而负赵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4分)
(2)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4分)
11、第l卷文言文中,范雎初见秦王,为什么闭口不言?请简要概括。(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划线部分断句。(限划l0处)(5分)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②端居:闲居③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中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2)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3)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4)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5)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7)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l5一一l8题。
双白老人
于德北
①按算双白老人已经90高龄了,论辈分我应该称他曾祖爷爷。二十年前,他曾到我的家。里来过一次,是给我的祖父看病。他看我祖父的病气太重,就开了一大盆的药给我祖父吃。祖父吃了他的药,气色红润,也不那么剧烈地咳了,减少了许多痛苦。
②双白老人是个中医。他的老家在德惠,却常住在云南的一个小寨子里。说常住,其实也不过是定居地,他的大半生是在行走中度过的。
③他从云南往东北走,三年左右走个来回。从云南到东北,又从东北到云南,往来行医,随吃随住,一日不短,三日不长。偶尔在病人家一住半年的时候也有,却保着人家的性命,救着人家的病痛。
④双白老人吃素,饮食十分清淡。他每日离不开酒,却注意节制,每晚三盅,不多喝,也不少喝,喝时不用劝,不喝了谁劝也没有用。
⑤他一辈子没结过婚,因而没有儿女。他曾对我的祖父说,他想收一个徒弟,把自己的一生所学都教给他。但这个徒弟收得十分考究,十分挑剔,十分严格。由于他的一生云游行医,并没有多少时间认真地坐下来考察一个人,一个可以让他接受的姑娘或小伙子。他曾对我的祖父说:“若能从亲戚中选一个聪慧、好学、本分的孩子也未尝不可。”祖父就向他推荐了我。我那时八九岁的年纪,淘气淘得不得了。双白老人把我叫到祖父床前时,我的整个身心都在航模的最后工艺制作中。所以,当他问我喜不喜欢像他一样当一个中医时,我脱口而出:“不喜欢。”我不知道双白老人为什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⑥说起来祖父的病,已有三年之久,他得的是肺癌,这与他早年拼命赌博过于劳累有关。祖父初病的时候还恐于死亡,主动调理自己。可当他觉得生命无望的时候,曾固执地回老家独居了一段日子。后来听乡下的堂叔、表哥们说,那是昏天黑地的一段日子,祖父每天沉浸在牌局上,胜多败少,直至累吐了血。双白老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我家的。他脸色红润,双目炯然,一把过胸的胡须如雪样白。圆口布鞋,一袭灰色的褂子。他的牙齿,晶莹剔透,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他和我的祖父同吃同住,并用大盘给祖父配了色彩驳杂的中药,内有蝎子、蜈蚣、白花蛇、蟾蜍、蜘蛛等毒物,令人毛骨悚然。双白老人想尽各种方法让我的祖父服药,每日陪他下棋,散步。双白老人比我家祖父大十余岁,是我祖父的堂叔,但在我看来,祖父要比双白老人苍老很多。双白老人和他在一起,倒像一个晚辈在服侍长辈。
⑦我记得祖父每次服药之后都剧痛难忍,双白老人说那是药毒和病毒厮杀的结果,如果疼痛日减一日,就是说药毒战胜了病毒,祖父的病也会渐渐好起来。
⑧双白老人为我祖父医病,是我亲眼所见癌症可治的病例。看着祖父一天一天爽朗起来的面容,全家人有说不出的高兴……
⑨在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双白老人接到一封信。他读信时,面色惨白,额头鬓角尽是虚汗。读罢信,他匆匆地整理行囊,对我祖父做了一些简单的交待,就消失在茫茫的雨夜深处。
如来得突然一样,他走得也如此突然。如果说双白老人不来到我家,如果说他不给我祖父的病带来希望,那么一切都将十分平常而平淡。但他传奇般的.离去给我们留下了难以体会的痛苦。我们眼看着祖父日益枯萎下去,而我们却束手元策。这是怎样的煎熬很难为外人所知,难以言这。看着祖父瘦小的身躯平躺在棺材里,这形象是我少年时期不能忘怀的忧伤。
我很想念双白老人.真的.现在我长大了.我很想对他说:“我想学习中医!”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第二段中,作者写双白老人“大半生是在行走中度过的”,突出他云游行医行踪漂泊不定的职业特点。他根据病人的病情来确定自己的住行,既表现他以病人为重的医德,也突出了他从事中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具有神秘感的“老神仙”形象特征。为后面情节做铺垫。
b.最后一句“我想学习中医!”来得迟了一点,给了我们失望。在现代中医备受排斥和漠视的情况下,这篇小小说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反省。
c.双白老人想收一个徒弟,祖父向他推荐了“我”,但我想到自己对中医根本不感兴趣,所以拒绝了老人的请求。
d.双白老人开的都是些很普通的药,却治好祖父的肺癌,既表现他的医术高明,在结构上也使小说达到高潮
e.文章最后提到,“我”的祖父去世了多年,“我”已经长大了,才想学习中医。“我”终于体会到中医的价值,想学习和继承了,但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一一祖父的去世和多年的经历,这过程是痛苦而又曲折漫长的。
16、作者对双白老人的外貌描写十分精当,对其作简要分析。(6分)
17、找出小说结构上的两条线索,并结合文本具体说明。(6分)
18、⑤段说“我”不喜欢当中医,⑩段又说“我想学中医”,前后矛盾。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6分)
六、(10分)
19、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如下:(4分)
项目名称 | 具体内容 | 所占比例 |
思想内容 | 中心、材料、分析 | 34.2% |
层次结构 | 层次、过渡 | 20.3% |
语言表达 | 词汇、句子、修辞 | 40.4% |
其他 | 书写、标点 | 5.1% |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25字)(2分)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不超过40字)(2分)
20、仿照例句,另选两个英文字母写两个有意蕴的句子。(6分)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青春永远要争第一,不做第二。
七、(60分)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班召开主题班会,主题是“美”。同学甲说:“发现美很重要”;
同学乙说:“欣赏美才重要”;
同学丙说:“创造美更重要”……大家议论纷纷。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得套作、抄袭⑤用规范汉字书写。
南充一诊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a、què kē jí/jī jìng/jìn b、qí chì/zhì pí/pǐ pī/pēi
c、 yì/sì càn/chán sāo/cāo zhào/nào d、zhù huì/suì xué zuò )
2、b(a. 彬彬有礼 c.摩拳擦掌 d.松弛 )
3、a(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此处应为难以卒读。b、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c、率尔操觚:觚,方木,古人用它来书写。率尔,贸然,随便地;
操觚,指作文章。原形容文思敏捷,后指没有慎重考虑,写作态度不严肃,轻率地写,随意着笔。d、高射炮打蚊子:比喻大材小用。)
4、b.(a、不合逻辑 c、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留守儿童问题”与“绝非家长单方能力所及”不搭配,应在“留守儿童问题”后加上“的解决”。d、“据......显示”句式杂糅,“问鼎冠军”重复累赘)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a、当汽车或行人在某一路段上经过,对路面施加压力的冲击,产生震动时,金属棒就将震动传到震动感应器上。而不是路面上有车或行人时,金属棒就将震动传到震动感应器上。c、震动感应器”灵敏度要高,只是一种设计要求,并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d、当路面受到冲击和压强产生震动时,对应的路灯就会发光。而不是路面受到震动时对应路灯就会发光,照亮道路。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b、这两种震动是不同的。c、就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控制供电了 d、我们可以想象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a、是人类的想像,还未实现b、节省能源,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减少能源损失。c、节省能源可以减少开支,促进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先决条件,不是因果关系。
8 、【答案】a【解析】匡:匡正
9、【答案】b【解析】 [a介词:用/连词:因为 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 d介词,“对”/介词,与“见”连用,表被动。]
10、(1)译文:假如臣和箕子接舆一样,但可以有助于所敬佩的贤主,这是臣最大的荣幸,臣有什么可羞耻的呢?
(2)译文:天下人见我因尽忠而死,所以闭口不言,停步不前,没有人肯到秦国来而已。
((1)句中“使”“补”“贤”各1分,大意1分(2)“蹶”“杜”“即”各1分,大意1分)
11、 参考答案:①不了解秦王的决心②担心秦王不信任自己③秦王上怕太后④下被奸臣迷惑(答出一点得1分,四点全答出得4分)
12、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 以 其 道 得 之/ 不 处 也 /贫 与 贱 /是 人 之 所 恶 也/ 不 以 其 道 得 之/ 不 去 也/ 君 子 去 仁/ 恶 乎 成 名/ 君 子 无 终 食 之 间 违 仁/ 造 次 必 于 是/ 颠 沛 必 于 是。——《论语·里仁》
13、(1)答案:“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而夫妻双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外。(4分)
(2)答案:第三四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如从其他角度回答,如互文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4分)
14、 ①青青子衿 ②而卒莫消长也 ③可以横绝峨眉巅 ④屋舍俨然
⑤臣生当陨首 ⑥无案牍之劳形 ⑦休说鲈鱼堪脍 ⑧干戈寥落四周星
15、ae(b应是希望。c“因为我想到自己对中医根本不感兴趣”有误,“我”当时整个身心都在航模的最后工艺制作中,所以,“不喜欢”只是“我”脱口而出。d原文中说双白老人给祖父配的中药,“内有蝎子、蜈蚣、白花蛇、蟾蜍、蜘蛛等毒物,令人毛骨悚然”,并非“很普通的药”;
中药只是使祖父的病情有所好转,并没有治好祖父的肺癌;
在结构上只是为后文写“我”长大后想学习中医作了铺垫,并未使小说达到高潮。)
16、答案:
“脸色红润,双目炯然”“过胸的胡须如雪样白”“牙齿,晶莹剔透,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等肖像描写写出了老中医有点神秘感又健康俊朗;
(3分)“圆口布鞋”“灰色的褂子”,等服饰描写写出了老中医普通平常而又亲切。小说通过精当的外貌描写刻画了出一位有点神秘又显得亲切的老中医形象。(3分)
17、答:小说有三条线索。第一条以双白老人为线索。他是一位普通的中医——是一位有个性的中医——是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3分)
第二条线索是以“我”的心理发展为线索的。“我”不喜欢中医,但“我”希望双白老人治好祖父的病——“我”亲眼看见双白老人为祖父医治癌症有效果,因此“我”对双白老人寄予很大的期望——双白老人的离去使祖父活不过来,造成“我”的失望,长大后的“我”很想学习中医。(3分)
第三条线索是以祖父为线索。祖父的病重——双白老人为祖父治癌症,祖父一天一天好起来——双白老人因事离开,祖父不能救。(3分)(答出任意两条即可。一条3分)
18、答:不同意。(1分)文章⑤段写的是“我”八九岁时的事情,当时“我”年幼无知,整个身心都在航模工艺制作中。当双白老人问“我”喜不喜欢当中医时,“我”根本没考虑,脱口而出:“不喜欢”。(3分)而文章结尾写的是“我”长大后的事情,“我”经历了亲眼看见祖父的病在双白老人医治下好转、双白老人的离去使祖父离开人世的过程。所以长大后的“我”想学习中医,用高明的医术,为人治病。(4分)
19、【答案】 (1)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2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要想提高作文成绩,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观察数据时,要注意看最大、最小和呈现出特色、规律性的信息,此题要求对失分原因进行总结。此表中,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数值分别是34.2%和40.4%,故而,这两点都是作文失分的重要原因。所以结论和建议均应由此思考生发。
20、 参考答案:(每句3分,6分)
答案示例:f,是一面旗帜,是理想,青春的目标,就是奔跑中的一面风中的旗帜。
e,是书架,是智慧,青春应以书为伴,没有书的青春是不开的花。
d,是一把竖琴,是快乐,青春没有理由不快乐,青春是一眼望忧泉。
x,是红叉,是错误,青春不可能没有错误,认识错误,就能收获正确。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阶前迎接他,很恭敬地行宾主之礼。范雎谦让不肯接受。接见范雎当天,凡是看见范雎的人,无不敬畏肃穆。秦昭王斥退左右,宫中空无一人。秦昭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愿意教导寡人什麽呢?」范雎说:「喔,喔。」隔一会儿,秦昭王再度请求。范雎仍说:「喔,喔。」这样的前后三次。秦昭王长跪说:「先生不愿意教导寡人吗?」
范雎谢罪说:「不敢如此。臣听说当初吕尚遇见周文王时,不过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钓鱼。像这样,双方交情是很疏淡的,可是一次交谈,周文王便立他为太师,载他一同回去,这是他们交谈很深入啊。所以周文王果然得到吕尚的辅佐之功,据有天下,身为帝王。假如当时周文王忽略了吕望而不肯跟他深谈,那么周便没有天子的德行,而周文王武王也就无从成就王业了。现在臣只是客卿,和大王交情疏淡,而所要陈述的,都是匡正君臣的事,又处在大王的骨肉之间。臣虽然愿意陈述一片愚忠,但还不知道大王的心意。大王问了三次,臣之所以没回答,就是这个缘故啊!
「臣并非有所畏惧而不敢说。即使明知今天说了,明天就有杀身之祸,臣也并不害怕。只要大王相信并且实行臣所说的话,即使死亡,臣也不以为痛苦;
即使逃亡,臣也不以为忧愁;
用漆涂身,成为癞子,披头散发,成为疯子,臣也不以为耻辱。五帝那样的圣人也会死,三王那样的仁人也会死,五霸那样的贤人也会死,乌获那样的力士也会死,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会死。死,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在必然会死的形势下,能够对秦国稍有补益,这是臣最大的心愿,臣有什么可害怕的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逃出昭关,晚上赶路,白天藏匿,到了蔆水,没有食物充飢,跪爬着在吴国市上行乞,终于复兴吴国,使阖庐成为霸主。如果臣能像伍子胥那样进献计谋,即使遭到幽禁,终身不再相见,臣的主张已经实行,臣还有什么忧愁呢?箕子接舆,涂漆在身上成为癞子,披头散发装做疯子,对殷楚并没有帮助。假如臣和箕子接舆一样,但可以有助于所敬佩的贤主,这是臣最大的荣幸,臣有什么可羞耻的呢?
「臣所担心的,只是怕臣死之后,天下人见我因尽忠而死,所以闭口不言,停步不前,没有人肯到秦国来而已。大王上怕太后的威严,下被奸臣丑态所迷惑,住在深宫里,不离保母师傅的左右,终身迷惑不明,无人帮助您辨别奸邪。这样下去,大则国家灭亡,小则自身孤立危险,这才是臣所害怕的。至于穷困耻辱的事,死亡放逐的祸患,臣并不害怕。臣死而能使秦治理得好,胜过活着啊。」
秦昭王长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呢!秦国地处偏远,寡人又愚昧无能,有幸承先生到来,这是上天让寡人得以麻烦先生,保存先王的宗庙啊。寡人能受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福佑先生,不抛弃先王的遗孤啊。先生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今后不论大事小事,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能毫无保留地指教,不要怀疑寡人。
范雎再拜,秦昭王也跟着再拜。
华中师大一附中届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文科)试题(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 、 , , ,则 等于
a.{(1,0)} b. c.{1,0} d.φ
2.如图所示的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其中的“中国印”由四个色块构
成,可以用线段在不穿越其他色块的条件下将其中任意两个色块连接起来
(如同架桥),如果用三条线段将这四个色块连接起来,不同的连接方法共有
a.8种 b.12种 c.16种 d.20种
3.已知过球面上a、b、c三点的`平面到球心的距离等于球半径的一半,且ab=bc
=ca=2,则该球的球面面积为
a. b. c. d.
4.已知函数f(x)满足 ,则f(x)的最小值是
a. b.2 c. d.
5.如图所示是二次函数 的图像,则
江西省南昌市届高三零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4届高三零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诃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解剖(pāo) 朔(shuò)风 血(xuè)汗 残羹冷炙(zhì)
b.作揖(yī) 熹(xī)微 描摹(mú) 不落言筌(quán)
c.戕(qiāng)害 创(chuāng)伤 付梓(zǐ) 模棱(léng)两可
d.精髓(suǐ) 拱券(xuàn) 恍(huǎng)惚 条条框框(ku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涕泗 显宦 黯然 残绝人寰
b.默契 莞尔 弭谤 急不瑕择
c.商榷 蜕变 吞噬 一脉相成
d.云霄 横亘 磐石 茕茕孑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次和好友小聚,海阔天空地畅谈之后,他总觉得自己又有了新的力量,不再害怕独自在异乡闯荡。
b.我们在技术革新时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渡过了难关。
c.对于任何地区来说,打假活动都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那些冒牌货又会东山再起。
d.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火中取栗,不但烫手,且玩火者必自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留守儿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留守儿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b.丁俊晖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科大师赛冠军,并在世锦赛中闯入四强,平了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
c.陈丹晨先生对来访的几位朋友说,把这些点滴呈现给年轻的后来者也许不无有用。
d.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那种叫“水晶”的葡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琢而成。
b.当这些年轻人踏上返京的列车时,他们已是满载收获。“有没有实践就是不一样。”杨斌说:“我们会把这次学习到的东西带回去,向更多人宣传。”
c.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d.孔子(前景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梁启超传》序
刘再复
把一个人的传记几乎写成一部中国近代史,只有通过梁启超的传记才可能。梁启超作为一个巨大的历史存在,他打通了中国近代史各类关键性人物关系,包括政治层面就、思想层面、文化层面、国内外层面的关系。在各层各类能够呈现历史风貌的重要人物关系网络中,他是独一无二的启承转合且举足轻重的人物。这除了得益于他先进的思想和巨大的多方面的才华之外,还得益于他本身的两大特点:(1)他是一个拥有巨大书面文字语言又拥有巨大行为语言的双重存在,他既创造了巨大的“知”的体系,又创造了巨大的“行”的体系。因此,他既与思想界、文化界、学术界的人物关系密切,又与政治界、军事界、外交界、教育界、财政界的人物关系密切。也就是说,创造中国近代史的各类创造主体都与他相关。(2)他除了拥有罕见的知行兼备的能力之外还拥有一种无人可比的极为“谦和”的性辂魅力。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三个突出的推动历史前进又极为“谦和”的人物,这就是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他们成就巨大,但从不称霸,“但开风气不为师”。梁启超大事有决断,小事又谦让,能与各类人物坦诚交往又不丧失原则。这种性格魅力使他能够与袁世凯这种人相克相生,从而构成近代史变化万千又有主线的极为精彩的一页。如果写《康有为传》,就很难选择以传主及人物关系为基本构架的写法。因为康有为虽然比梁启超更有原创性(指思想理念)也更有深度,但他性格专断、固执、主观,名声很大又霸气十足,远离谦和作风,所以人际交往既缺乏广度,更没有如梁启超与黄遵宪、谭嗣同等交往中所蕴涵的如歌如泣的诗意。
通过《梁启超传》的写作而把握中国近代史的骨架与筋脉,这在海外的中国史研究中,也曾有人感悟到,值得一提的是约瑟夫·列文森。他在一九五三年完成的重要著作的题目就叫做《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其内容也是通过对梁启超传的写作而勾勒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基本风貌。尽管列文森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这一著作却一直是海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绕不过的重要史学里程碑。他在书中留下一句著名的评价梁启超的话:“如果一个人拥有能够打开他所在囚笼的钥匙,那么他早已不在他的囚笼之中。”梁启超早已冲破专制囚笼,并翱游于思想自由的普世天空与大地中。梁启超的思想体系,充满自由点,少有固定点。有人因此而攻击他“善变”,其实,他的所谓“善变”,恰恰是与时俱进,恰恰是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破“我执”、破“他执”、破固定点,不断地向真理靠近。他敬重自己的老师康有为,但是,当康有为与张勋勾结一起妄图复辟帝制时,他能不改变一下“忠于老师”的角色吗?袁世凯“借助共和”而和平终结帝制时,他与袁世凯妥协合作,而袁世凯“埋葬共和”复辟帝制时他则反戈一击,给袁氏以致命打击。梁启超多次以今日之自我反对昨日之自我,表面上看,这是变,而究其深层,他始终不变而一以贯之的则是他的爱国之心,他的救国激情,他的把中国从专制引向兵和、引向富强、引向自由的努力。
(略有删改)
6.下列对梁启超先生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梁启超打通了中国近代史政治、思想、文化、国内外层面的关系,也打通了当时各类人物之间的关系。
b.梁启超拥有罕见的知行兼备的能力,因此,创造中国近代史的各类创造主体都与他相关。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巨大的历史存在。
c.梁启超在思想上比康有为更有深度,在人格魅力上又能胜出一筹,不仅能以谦和之风与人相交,更有如歌如泣的诗意交往的经历。
d.梁启超总是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破“我执”、破“他执”、破固定点。因此,他的思想体系,充满着自由点,而少有固定点。
7.下列对《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一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书作者约瑟夫·列文森通过梁启超传的写作既反映了集启超的思想体系,又了解把握了中国近代史的骨架与筋脉。
b.该书对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进行剖析,具有深远意义,因而成为国内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c.该书作者认为梁启超早已不在他的囚笼之中,因为他拥有打开其囚笼的钥匙。尽管作者英年早逝,但这一评价却让读者铭记于心。
d.该书主要是通过写梁的传记而勾勒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基本风貌,这方面与国内的《梁启超传》大体是一致的。
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梁启超大事有决断,小事又谦让,能够不失原则地与各类人物交往。这种性格使他与袁世凯时而妥协合作,时而反戈一击,因而有人攻击他善变。
b.梁启超一方面具有书面文字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具有行为语言的能力,他既创造了巨大的“知”的体系,又创造了巨大的“行”的体系。
c.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突出的推动历史前进而又极为“谦和”的伟大人物。他们“但开风气不为师”,成就巨大,却沉稳谦和,令人敬仰。
d.梁启超多次以今日之自我反对昨日之自我,从深层看,他其实始终没有变,以一颗爱国之心贯穿他的整个人生。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禀。稍长,洽贯群籍。年三十二,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引疾归。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景。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至十八年选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起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围要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渡江,贼己为遂等所灭。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讣闻,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不复叙 复叙:再度任用
b.督舟师邀之海外 督:督促
c.坚壁不出 壁:营垒
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条:分条陈述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顺之奋勇抗倭的一组是
①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②乃躬迁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③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
④顺之愤,亲跃马布阵
⑤时盛夏,居海舟两月
⑥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量恰当的一项是
a.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b.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c.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d.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四、(28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4分)
译文:
(2)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4分)
译文:
(3)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4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夜过盘石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①
【唐】岑参
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波上思罗袜,鱼边忆素书。
月如眉已画,云似鬓新梳。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
【注】①盘石:地名,在黄河南岸。永乐:地名,在黄河北岸。闺中:指岑参之妻。齐梁体:一种诗体。②罗袜:借指妻子。④索居:独居。
(1)诗歌颈联是什么意思?(4分)
(2)诗歌尾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与首联有何关联?(4分)
14.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荆轲和而歌, , 。(《荆轲刺秦王》)
(2) ,枉用相存。
,心年旧恩。(曹操《短歌行》)
(3)曲终收拨当心画, 。
,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4) ,两朝开济老巨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5) ,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五、(6分)
1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守,请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调头撤兵。(《三国演义》)
b.流浪人得知爱斯梅拉达被判处死刑,非常愤怒,他们一路冲向法院,包围巴黎圣母院。加西莫多因为是聋子,误以为他们是来追捕她的敌人,在教堂顶上抛下建筑材料,造成流浪人的大量伤亡。(《巴黎圣母院》)
c.陈姨太等人打着维护家族荣誉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吓死老太爷,接着强迫瑞珏到城外分娩,害死了瑞珏;
他们知道是战争导致商场被毁,却逼着觉新赔偿股票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家》)
d.楚国的大夫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说,他发愤时竟忘记吃饭,快乐时,便忘记忧愁,简直连衰老就会到来也不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论语》)
16.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两次葬花的原因。(3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晏阳初在定县
艾云
风吹着,非常清冽,但仍然冷得砭骨,他将围脖又绕了一圈。
晏阳初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他眯着眼睛,非常享受地呼吸着。旋即,他的心又开始发沉。
他已经走了许多村庄,每到一处,他看到的是凋敝的村落,薄薄的茅草搭建的房舍下,闪出的是一张张如干涸泥土般皴皱无华的面容。这些种田人,曾经披星戴月,耕耙犁耧,供养了许多人的吃食。现在,他们没有任何吃的,只能束手待毙。令人震惊的庞大死亡数字,已不单是数字,而是多少条人命,就那样訇然倒下,倒在炕头、门口和庄稼地。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几尽灭绝的惨景,不堪入目。
35岁的晏阳初,1928年走在定县的乡村小路上。乡村的个人编年,由于这个人的出现,开始有了一种全新的内容和意义。
飒飒地,风吹在油绿的槐树上。他走着,健康挺拔的他,迈过土辙,迈过田塍,走在中国的乡野。他决定从此把自己的`年华、精力、所学知识,都献给这苦难深重的土地。
抬眼望去,远处,隐约氤氲中的燕山山脉,逶迤连绵着,似有旷世传唱的燕赵悲歌之余韵。
他一边想,一边走着,正好走到一块麦田。一垄垄的麦苗在黑色的泥土里正分蘖出一簇簇新的叶脉。他蹲下身子,用手轻轻捋尽苗叶儿上的土屑。他的思绪仍在活跃中。他想,帮助穷苦的人,不是那种俯视的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而是扑下身子,双脚踏在泥泞中,去切实体验他们的愁苦与悲伤。他了解了中国的农村现状以后,不无痛心地看到,在农民这里,贫、弱、愚、私像四条绳索正捆住他们。这绝不是他们自身的过错,而是诸多合力拧成了戕害他们的粗大的紧箍咒,他们在艰于呼吸中,一天天接近人类灾难的最底深渊,苦苦挣扎。
晏阳初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缓缓地站起来,在地头踱步。他已经跑了一天,现在已是傍晚,空旷的天际正由湛蓝转为灰暗,而夕阳却在西天,呈现着它最为壮丽绚烂的辉煌。
乡野之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那么美妙啊。这里的人们,不该生活的那么苦啊。
晏阳初初步拟定了几个方案。如果治贫,先要抓生计教育;
如果治弱,就要抓卫生教育;
如果治愚,就得抓识字教育;
倘若治私,则必须进行公民教育。
陆陆续续的,从全国各地自愿来到定县,以各种方式为农民服务的知识分子散布在许多的村庄。这些目光清澈、浑身上下充满热忱的年轻人,他们为一种冒险精神,为乡村的建设出一把力的充实感,为一种忘掉小我投向大我的魅力无比的事业,无怨无悔地来到这里。
晏阳初走出院落,往平民教育委员会的办公地点走去。
平教会在一个青砖瓦房的小院里办公。来定县的人逐渐多起来,大家都在忙碌,脸上却有着充实和兴奋的表情。义务服务人员已经有一千多名,拿很低的薪水的有二百多名,平时都分散到各个村户。晏阳初常常很是感动。在中国,有多少热心肠,在为民族的复兴做着小事和实事。
晏阳初与正准备出发的人打招呼。他发现自己和这些同事,脸被晒得黑红,身体却一天天开始健壮。一个人充实的办法就是工作。改变传统知识分子述而不作的风气,就要成为一个双脚沾满泥泞的人。实际上,人是不需要很多的,他只要觉得过的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在自然中,与阳光、花朵、禾苗、露珠儿照面;
在田间地头,与农人唠嗑、交流,帮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这样的生活真有意思。
晚上闲下来的时候,他捻亮了屋子里的油灯,准备阅读鲁迅的文章。他最佩服鲁迅,先生对人性深处的揭示可谓力透纸背。相比较而言,晏阳初对一些在上海亭子间写作的感伤文人的小说,则心存疑问。那过多的颓废和幻灭,仍然是太灰冷了。虚无又怎么样?无望又怎么样?人不还得活下去?他佩服文学家内心挣扎的勇气,那真是在煮自己的皮与肉。他自己学不来,他只是想,人无法选择时代,他只能是偶然地正好活在这时代,这是命定。选择干什么,有时也是命定。晏阳初觉得自己更适宜撩开双腿,在田野上奔跑。
在油灯下看东西时间长了,眼睛会发涩。晏阳初放下书本,躺在床上,双手托着后脑勺继续在想。
多年来的军阀混战,让百姓吃不消。他觉得近些年的党派之争,也遮蔽了中国许多本该解决的现实问题。他觉得中国缺的不是立志做大事的人,而是鲁迅所说的,缺的是甘愿做小事业的人。中国人的功名思想,为的是给自己留在世和后世的名声。人人都在搏名声。大家都在搏。
晏阳初的面孔开始有了些激动,随后又是平静。不能完全否定人要搏名声,否则,就会少了动力。但是现在军阀在搏地盘,政治家在搏江山,就连知识分子所搏的,也无非是道德文章的青史留名。可是谁又学会了做一个悲悯的人,意识到在搏的背后,如果让民众有太大的牺牲,该是于心不忍哪!
夜,渐渐深了,窗外的迎春绽开着米色的瓣粒,发出幽香。
(摘编自艾云同名长篇散文,《钟山》第3期)
【注】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回国主持平民教育工作。1926年晏阳初与一批归国博士来到河北定县,开始推行他的乡村教育计划。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始部分叙述当时农村的惨象,写出了晏阳初定县实验的时代背景,间接解释了晏阳初离开城市,到农村推广平民教育的原因。
b.晏阳初把中国农民的问题精炼地概括为“贫、弱、愚、私”,他对定县的治理方案便是针对这四大问题展开的。
c.平教会的人们拿着很低的薪水却充实而兴奋,是因为在为穷苦人民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d.晏阳初欣赏鲁迅先生对人性深处的揭示,但对上海亭子间写作的感伤文人的作品则不以为然。
e.晏阳初认为,中国缺的不是立志做大事的人,而是甘愿做小事业的人。他对军阀、政治家、知识分子搏取功名的做法十分鄙夷。
18.结合原文,概括文中晏阳初这一人物形象。(4分)
19.文中不乏简省而又精炼的环境描写。试分析“空旷的天际正由湛蓝转为灰暗,而夕阳却在西天,呈现着它最为壮丽绚烂的辉煌”这句描写的作用。(4分)
20.艾云善于将小说的情节安排融入她独有的散文模式中。请就文章的线索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
七、语言综合运用(15分)
21.上学的日子,我们每天都要走进校门。校门见证了我们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也留给了我们许多难忘的记忆。请选择你求学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座校门,写两段文字。
要求:
(1)行文紧扣“校门”,但不得出现真实校名。
(2)第一段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出校门的特征,并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第二段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关于校门的情怀,并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4)每段文字100字左右。
八、(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接要求作文。(50分)
孔子曾提出“已所不欲,勿施予人”。他认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必施加给别人,那么,“己所欲”(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否就应该施加于人呢?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 (a剖pōu,b摹mó,框kuàng)
2.d (残-惨,瑕-暇,成-承)
3.a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不可误解为“没有成功”。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使用对象一般是人而非物。火中取栗: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与此句语境不合)
4.b (a偷换主语;c语义重复;d语序不当。)
5.c (a“长长的”“绿绿的”是补语,补语的并列用逗号;
b“杨斌说”属于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改为逗号;
d括号的内容是解释“陬邑”的,应紧随其后。)
二、(9分,每小题3分)
6.b (a“关键性”漏掉了。c康有为在思想上比梁启超更有深度d因果倒置。)
7.b (该书是海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绕不过的重要史学里程碑。)
8.a (原文有特定情境,非“时而”。)
三、(9分,每小题3分)
9.b(督:率领)
10.c
11.c
四、(28分)
12.(12分)(1)当任务快要完工时,唐顺之又一次声称有病,想请假回家,张璁扣下了他的请求报告,没有给以答复。(“竣”“下”各1分,语意2分,共4分)
(2)李遂计划布置军队包围倭寇,将其困住,唐顺之则认为这样不妥,他率领部下进攻倭寇营垒。(“列”“薄”各1分,语意2分,共4分)
(3)按照旧例,四品官员只赐予祭奠,唐顺之因为有功劳,得到恩赐祭葬的待遇。(“故事”“以”各1分,语意2分,共4分)
13.(8分)(1)(4分)诗人见皎皎初月,想起妻子新描画的秀眉,(2分)望云团朵朵,想起妻子刚梳理的柔美秀发(2分)。
(2)(4分)妻子独守空房,思念丈夫。(2分)与首联的一水相隔、寂寞孤独相呼应。(2分)
14.(8分)(1)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2)越陌度阡,契阔谈宴,
(3)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4)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每空1分,每错、漏、添一字,该空不给分)
五、(6分)
15.(3分)d (回答的话是孔子说的,而不是子路说的。)
16.(3分)第一次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
第二次是因为误会宝玉,借葬花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答到一项给2分,答到二项给3分)
六、(18分)
17.(4分)de(d项,“不以为然”错;
e项,晏阳初并不完全否定人要搏名声)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