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学校体育学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能力培养(10篇)(范文推荐)

2023学校体育学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能力培养(10篇)(范文推荐)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9-23 15:30:03 推荐访问: 202 2020 2020-021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学校体育学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能力培养(10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学校体育学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能力培养(10篇)(范文推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校体育学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能力的培养篇一

1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

社会适应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其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下调整自己行为和观念,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过程[1]。人们只有在做到社会适应的前提下,才能让自身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这也是社会适应区别于生物适应自然环境的重要方面。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的培养上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并不只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大学生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并随时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心态,以此来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因此,社会适应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2体育教育对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2.1增强生理适应能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不同,它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教育形式,通过适当的运动,让人的生理机能、运动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发生积极的适应性反应,从而达到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并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态度及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2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快融入社会

体育作为一项校园教育活动,在大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形成伙伴关系、朋友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等交往活动。体育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微型社会,其能为学生提供重要的人际交往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协调人际关系,并在比赛中,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从而让学生步入社会后,更快的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

2.3提高团结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处理集体关系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现代人需要具备强烈的个人效能感,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在高校体育教育活动中,一个集体性活动、游戏、比赛的进行,往往需要个体与群体之间形成合作关系,并始终贯穿着竞争与奋发向上的精神,这让团队成员在共同努力下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使学生树立好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而这种精神,在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上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通过体育教育能有效的培养大学生在竞争合作中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2.4培养意志品质,提高应对挫折的耐受力

当前社会上的竞争愈发激烈,各种挫折在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出现是在所难免的,一个人若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就会对挫折产生抵抗情绪,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心理疾病。在体育教育中,各项比赛的进行,让学生切身了解到“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犹豫不前,他们能够在一次次比赛与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对挫折的耐受力,最终能够抱着冷静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上所有将会出现的困难。

3体育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现路径

3.1创造和谐体育教学氛围,增强思想道德教育

在大学体育教学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相互交流的过程,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加强彼此之间的友谊,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为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发表出自己的意见,促进民主课堂的创建,营造和谐互助的体育教育氛围。同时,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将体育和育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3.2优化体育师资队伍,健全体育教学方法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将对体育教学成果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具备一定的社会知识结构,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持着沉着冷静的心态。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当加深自己的理论修养,顺应时代的发展掌握好新知识、新信息,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改善与发展,以此适应当前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

3.3加强竞争合作意识,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社会上的竞争无处不在,就算在学校也避免不了竞争。体育运动鼓励人追求胜利,但也在追求胜利的过程中,培养人不怕苦、不怕失败、勇于正视失败的精神,而后者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历程来说显得更有意义。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对这方面疏于教育,这使得众多青少年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无法勇于承担困难。他们从小对竞争失败的承受力低,一心只想着胜利,这使得他们在工作者无法适应这个激烈的社会,也无法与同事进行团结合作,不懂得分享与承担。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有着角色扮演的机会,在这过程中,他们能够体会到各种事件,由此,体育活动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2]。

3.4重视生存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现阶段,大部分的高校体育教育都将体育教学停留在健身或竞技等活动上,这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效果并不显著。因此,要高效的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体育教育应当增加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定期的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教育。而开展野外体育活动就是进行生存意识教育的最好形式。野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还能让学生增加知识,促进良好道德思想素质的培养,并获得独立生活及实际操作能力。近年来,野外体育活动已被部分高校体育教育所接收,并有了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教学课程,这一举措的实施,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体育教育只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从而促进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锟.学校体育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06):42-44.

[2]吴幼林.高校体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1):45-46.

学校体育学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能力的培养篇二

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而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高的同时,人们对健康就会更加重视。但是现代人们经常熬夜,作息时间混乱,不愿意花时间去锻炼身体,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作息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同时对人们的生命也是一种威胁。所以,人们在物质条件提高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健康加以重视,更需要用运动来保持自身的健康,但是体育锻炼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多多学习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它为指导科学地进行锻炼。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教学作用

体育教育是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给学生传授一些体育方面的技能和体育上存在的技术技巧。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得学生对体育方面的技能能够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把握体育技巧的基础上能够积极锻炼,有拼搏向上的竞赛精神。该篇文章讲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学校应该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加以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对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具体作出以下论述。

1对体育能力的认知

1.1什么是体育能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在体育方面的技能就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锻炼,这样学生在学校里或者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进行自我锻炼,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锻炼,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1.2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体育能力

学校体育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人们也对在设置体育课程方面进行了多次探讨并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因为每所学校对体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有着不同的认知,学校使用的教材也大都会受到教学大纲的制约,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方式还不够完善,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相关学习中。

1.3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

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的时候呈现出的身体和心理相互统一的状态。将能力按照性质来区分,可以分成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两个类别,而体育能力就类属于人的特殊能力。体育能力是将一个人具有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体育方面的能力、在体育上存在的智慧、在体育上存在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综合体。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培养,一般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更加了解,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将锻炼变成一种习惯,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对体育进行理解,自己去感受体育的魅力所在,从一次次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式,提高学生能够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系统地科学教学来提高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几个运动项目的要点,从而产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运动的习惯。学校对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体育锻炼。所以学校在开设体育课堂时,应该采用更加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能积极地参与进去,还可以在学校设置专门的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等,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体育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也应该认真进行备课,并可以将体育器材带到教室中,给学生讲解该项运动的发展史、运动要点和注意事项,必要时教师可以做出示范动作,从而发掘学生在体育上的潜力,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上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实现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路径

2.1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

在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能力,所谓的运动能力是指人们在有一定的体育方面理论知识、体育方面相关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参加多项运动的能力。学校要想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好,就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常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只注重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能力。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在课堂上讲解体育知识是育人的方法,给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是育人的手段,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对体育教学的方式不断完善,并对体育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课堂中找到几项自己喜欢的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2.2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中,对学生体育上的教育大多学校都采用的是“注人式”,在体育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不断地进行讲解,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方式下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课堂上一般都会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各种研究表明,要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必须得改变学生上课的气氛,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彻底消除死气沉沉的气氛,将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做的就是要注重对学生灵敏反应能力、学生身体各部位力量、学生的耐力以及学生的运动速度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并不是让学生重复一个动作重复的次数越多越好,相反,总是让学生重复一个运动动作会使得学生感到无聊与枯燥,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对该项体育运动的兴趣,所以总是重复一个运动动作也并不见得有效果,还有可能对学生造成身体的损伤,甚至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危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

2.3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教育

多年以来,体育教学一直在进行改革,改革的真正意图就是不断寻求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地对体育运动有较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培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育,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明白理论知识有多么重要,并给学生讲解体育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健康、未来的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功效有进一步地了解,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于人的一生的重大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校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给学生讲述如何正确地进行相关的锻炼,在各项运动中存在的注意事项,各项运动正确的锻炼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来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各项运动的技术和在运动中存在的技巧,并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3结语

人们在注重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健康加以重视,更需要用运动来保持自身的健康,但是体育锻炼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多多学习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它为指导科学地进行锻炼。该篇文章讲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学校应该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加以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对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在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能力,学校要想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好,就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常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只注重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能力,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着重于培养学生运动方面的能力。其次,在体育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能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在传统的教育中,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不断地进行讲解,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方式下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课堂上一般都会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要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改变学生上课的气氛,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彻底消除死气沉沉的气氛,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就是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教育,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从而可以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育,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功效有进一步地了解,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于人的一生的重大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熊景辉.终身体育视阈下长沙市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张旭生.中学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8):137-138.

[3]林瑾.试论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93-94.

学校体育学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能力的培养篇三

有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通过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运用灵活,而对于基础实践教学能力相对偏差。深究其原因,我们调查发现这与学生缺少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教学综合性低、教学实践活动不足等有关。因此,在这次研究后发现将教育学科和体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开展教育实践,开设综合实践教学课程,通过模拟教学、教学实践、实习教学三个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教学能力培养。

关键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社会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是一次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培养高素质、高综合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意义在于:体育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课余锻炼、课余竞赛等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第一,在实习学校中,随机抽选20名高级体育教师。第二,访谈专家的对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授及老师。在各实习学校中随机抽取指导实习生的中学体育老师20名,通过他们调查180名实习生在实习学校中教学能力的表现。

1.2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为一级检索词,寻找了与本研究思路相近文献作为本研究参考文献进行阅读。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了《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当代体育科技》等大量学术刊物,为本研究奠定相关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设计与评定。结合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目的,根据导师及相关老师的意见设计了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对问卷初稿征询了专家的意见。最后在修改之后进行问卷信效度的检验。

(2)问卷的信效度检验。为确保问卷调查内容的有效性,笔者的导师特意将笔者的调查问卷发给相关专家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初稿进行了内容效度评价,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为证实问卷可信度,综合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能力的要求,编制了两套调查问卷。一套发放给中学体育教师,另一套发放给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间隔两周后重测,对于检测结果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调查问卷相关系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问卷r=0.87,实习中学教师问卷r=0.84,表明两种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采用常规统计方法计算调查结果中每项能力的5个选项分别所占的百分比。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中学老师发放20份问卷,回收20份,有效问卷为19份,有效回收率95%。教师问卷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问卷回收及有效情况如表1所示。

1.2.3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纳、统计。

1.2.4访谈法

本人走访了部分对于体育教育颇有造诣的专家,以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相关体育教学的老师,从中获得了许多的意见及建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评价

(1)实习生课前准备能力:在本研究调查后发现,实习生安排教学场地及器材的运用能力较强占69%(以较强和很强学生所占的比例之和表示,下同),其他能力处于一般水平。但使用体育教材能力强的`学生为32%,教学设计能力强的学生为33%。

(2)实习生教学实施能力:在学生教学实施能力中尤为重要的动作示范及指导能力强的学生为66%,组织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为54%。在教学实施能力的16个子因素中,学生的教学能力总体较强特别是运用口令74%能力强者所占比例较高。然而学生在设立问题的能力偏弱为26%。

(3)实习生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中学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更加多元化,而多元化的体现就是课外体育组织与指导。其中,实习裁判能力强的学生为64%、组织比赛能力强的学生为48%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能力强的学生为47%;
而指导训练队训练能力不强28%。

(4)其他教学能力:中小学忽略了实习学生在教学中的体育教学反思能力和体育教学研究能力,这两个教学能力强弱影响因素分别是24%和38%。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能力的评价如表2所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课前准备能力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基本保证。第二,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重点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第三,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是体育老师教学能力多元化的体现。

2.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

2.2.1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

(1)课前准备能力:我们在由专家所认定的课前准备能力的7个因素中,在调查后发现,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有:体育教材的使用能力为69%(以很重视和较重视的教师所占比例之和表示,下同)、教学场地及器材的布置能力为69%。而老师对学生的自我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偏低,仅占27%。

(2)教学实践能力:老师所注重的有课堂教学能力有:使用口令93%、组织活动82%、动作示范79%、指导动作技巧69%。

(3)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大部分教师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指导课外体育活动能力的老师有80%,注重培养学生裁判能力的老师有79.%,注重培养对组织竞赛能力的老师有44%。

(4)其他教学能力:老师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反思能力和体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注重程度不够。

2.2.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综合性课程偏少,课程结构不合理。

(2)严格的实践教学缺乏。

(3)缺少综合考评学生教学能力的机制。

2.3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对策

2.3.1调整课程体系

根据各门课程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基础教育中体育教学实际去实现体育教育培养目标,使用“行为导向”教学为理论原理,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统一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化,变“中心型体育教育学科”为“综合型体育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模式。

2.3.2开辟全程培养,分段、多次教学实践的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用全程式,多次、分段教学实践的方式,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实现。

2.3.3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

在综合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开设一门全新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部分学生在运用基础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偏低,教学综合能力不足。

(2)课程综合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和教学实践不足。

(3)由于缺乏系统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一些体育院校培养的学生多为训练型,只会带训练。较难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4)现代体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调没有趣味。

3.2建议

(1)将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

(2)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

(3)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3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全程、分段、多次的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以及采用“档案袋”式系统与分段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教学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走出校门接触中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1]蔡燕生.谈对中师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85(2):16-18.

[2]梁晓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价值工程,2012,31(12):201.

[3]杨德俊.体育教学能力结构刍议[j].体育函授,1994(z2):96-97.

[4]王汝田.试论中师学生必备的体育教学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安徽体育科技,1994(2):31-33.

[5]李卫平.对培养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几点浅见[j].益阳师专学报,1986(6):38-39.

学校体育学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能力的培养篇四

2.1弥补“课程门类多,主导方向不明确”的不足

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课程的开设上是“杂烩式”的简单拼凑,开设的课程种类太多,使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向模糊,而且这些课程又不能很好的服务于专业学科知识,导致学生实践环节较薄弱,专业技能不理想。以至于学生常常感到“面面俱到,但面面都不到”的困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不改变学校开设课程的前提下,思考开辟课外途径,可充分利用课外闲暇时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强化专业技能,完善能力结构。

2.2弥补“侧重专项技术,其应用性不强”的不足

目前,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与基础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无论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与原来相比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目前多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仍以追求专项技术上的精深为重点,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的培养。特别在专项技能教学上,忽略了与中小学体育教学需求挂钩,造成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基础体育教学改革,在工作岗位上产生束手无策的感觉,不能满足基层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需要,使学生觉得难以胜任基层体育教育工作。因而,有必要充分利用课外途径,通过参与开展的各种教学比赛,让学生亲身体会中小学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同时提高学生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2.3弥补“教学实践机会少,教学能力不强”的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教学课程都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缺少专门的教学能力的实战训练课程,致使学生教学实践机会少,不益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尽管各高校开设了《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但人多课时少也无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因此,毕业前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习就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唯一途径,然而体育教学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仅仅三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提高教学能力是不可能的[2]。为此,通过课外途径开展的教学课件设计比赛及试讲练习,再加上毕业前的实习,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学校体育学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能力的培养篇五

1.1课程结构不合理,综合性不强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是“杂烩式”,开设的课程门类太多,其中部分课程内容重复,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论”、“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和“学校体育学”课程中。此外,各高校课程体系过分强调体育专业技术,忽视基本教学理论的传授与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专项技术课程仍以“传授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专项技术上的精、深为重点,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教学理论知识薄弱,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从而造成培养的学生到基层中小学任教师时,不能满足基层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需要,甚至难以胜任基层体育教育工作。

1.2教学实践不足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甚至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在部分高校几乎完全以室内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缺少专门的教学能力实践课程,学生无法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致使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教学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尽管诸多高校安排了教育实习,但是重视力度不够,多数高校缺乏相应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以致学生的教学实训机会少,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实践效果。

1.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脱节

目前,部分高校不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向,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未适时调整与改革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导致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不能满足中小学体育实际工作的需要。

学校体育学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能力的培养篇六

培养学生能力教育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中,应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口算教学。只有学生口算熟练了,笔算才能正确、迅速。因此教师要把口算这项基本任务完成好,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口算,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口算兴趣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内容,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事物入手,组织教学: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进行口算教学。在教学“9加几”时,我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形象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一天,企鹅博士邀请小狗、小猫和小熊到它家做客。三只小动物来到企鹅博士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锁上还有一张纸条写着:“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口算能力,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9+1、9+2、9+3、9+4、9+5、9+6、9+7、9+8、9+9,每个算式的和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连起来就是锁的密码。”学生在这富有童趣的故事情境激发下,进而开展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全班同学的参与和计算中得到了密码,这个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了口算,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作研讨,感悟口算算理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见解、解除心中的疑惑,直至感到豁然开朗。

笔者注意,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探究问题的核心,根据操作探究过程、体验、感悟等进行交流。交流强调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笔者耐心地倾听了学生的交流,给予有效的点拨、梳理、引导。

如:在教学“9加几”的课堂中,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探索的方式也可能是不同的,例如:“9+5”求和的算法多种多样:有的是在9的基础上往后1个1个地数;
有的是先数上1个和9凑成10再接着数;
有的从9里面拿出5和另外的5凑成10;
有的将“9+5”看成10加5,然后再去掉1;
有的用学过的“8+5=13”,8添1是9,13添1是14;
……通过合作研讨、交流、展示,学生们形象地感受到口算“9+5”的算理及不同的思维方法,从而找到捷径。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明白了算理,感悟到相关的`数学思想,增强了成就感,培养了探索的兴趣,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9+5”及“9+几”的多种思路的争论,使学生通过思维碰撞“悟”出道理、规律和方法,形成科学的结论,发展了思维能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研讨。培养了合作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三科学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按照新大纲提出的目的要求,笔者做出长计划、短安排,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教学与训练,把口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笔者坚持长期训练口算,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1)在每天的数学课开始用2~4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听算训练:采用教师报算式、学生在本子上写答案的方法,要求学生合理选择算法,在短时间内正确地计算出结果,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2)坚持口算与笔算相结合,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发展。(3)开展口算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增强学生对口算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口算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如:“口算抢答”、“开火车”、“夺红旗”、“口算接龙”、“对口令”、“找朋友”、“小蝌蚪找妈妈”、“手拉手找朋友”、“龟兔赛跑”、“抽签答题”等,让学生在玩中促练、练中提高。(4)定期开展口算竞赛,检验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和口算能力。

总之,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训练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才能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过硬口算能力之目的。

学校体育学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能力的培养篇七

3.1拓展培养途径

拓展培养是在强化学生基本师范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一是开展设计体育游戏的比赛,有针对性地以中小学生为假想对象,在比赛中实现角色互换,同学们密切协作,充分体验中小学体育课堂的`特点及规律,为学生今后作为体育教师奠定基础,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二是开展多媒体制作比赛,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3.2专项培养途径

一是开展教案编写比赛,通过教案编写比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比赛,学生通过对比赛的精心准备,不但可以熟悉教案编写过程,还可以强化专业知识。二是进行说课练习,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及普通话水平。三是进行教学比赛,班上各专项小班分为一个组,组内各成员之间进行比赛,请教师予以综合考评,并给予指导。这种“实战演练”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在校教学实践的机会,还可通过这种方式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术语的正确使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四是进行试讲练习,学生按学号进行试讲,并对每位同学的试讲进行点评,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还可以通过他人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3实践培养途径

大四学生除了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实习外,还可通过自己寻找或教师的介绍到相应的学校以顶岗或代课的形式进行“实战演练”,为其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起导向作用。此外在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期间,学生的实习经验及体会,在实习结束时,将实习成果制作成简报进行展示,学生们可进行实习经验的交流和学习,对于他人的亮点可借鉴、创新为自己所用,切实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波.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以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4):124-128.

[2]张明伟,吕东旭.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9,16(4):48-52.

学校体育学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能力的培养篇八

浅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培养方面的问题以及国外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法,并结合笔者自身实际情况,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法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体育教育培养方法

大学是一个人认识社会、步入社会的开端,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大部分会担负起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上的担子也是一样重的。但是,目前的师范院校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培养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关联度不高

目前的师范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基本没有什么太大差别,虽然不同学校在表述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看依然存在贪大求全的问题。在实际行动上,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基本都定位在学术型培养上,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培养目标无法适应目前的社会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率不高。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培养过程较粗放

由于培养目标定位不科学,课程分布不清,具体课程比较随意,导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课程学分分配不合理,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学分要重得多,而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占学分的比例相对较低;
课程内容已过时,课程内容停留在本科阶段,与时代不同步,不能反映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导致研究生知识面窄,创新能力不足。

(三)学制缺乏弹性,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些高校实行严格固定学制管理,规定不能提前毕业。有些大学虽然灵活,但实际上更为正式。有些学校还要求学生提前申请毕业。这些是封闭式的教育体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更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国外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

国外以留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多种教学理论,如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

(二)以见习和实习为手段的实践能力训练

密歇根大学的学生在入学前7个月便开始学习专业知识;
法国的“学徒制”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从入学开始便在企业接受2年的训练;
俄罗斯和德国罗斯学院的学生必须到指定的工厂进行实践来获取学分。

(三)以“产学研”为内容的校企合作实践训练

“产学研”是指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科研生产、管理、人才交流、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培训。大学的产业、大学和科研合作模式得到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以提高高校的就业技能和工作经验。

三、培养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突出社会的应用要求,高水平的体育专业人才可以自主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为此,应根据培养目标,设计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一系列指标体系,将体育学术人才培养纳入学生培养阶段。培训的目标应放在广阔的领域,目前的体育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扩展,加强目标广泛的老年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二)优化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培养过程管控

重视方法论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减轻必修课程的权重,提高学生选修课的自主性,建立交叉学科和交叉课程。实施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体育教育培训基本状态数据库,公布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学生毕业后的跟踪评价体系。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培养模式评价反馈机制

通过管理与评价的分离,加强学位与学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学位与学生教育信息平台,加强社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建设、学位授权体系的动态调整措施,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建立有效的教学督导考核制度,特别是学生综合考试制度,以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

四、结语

总之,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与训练过程应由封闭的传授向开放的研究型转变。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不断思考问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握事物发展的优化结构,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葛惟倬,安红,李骏.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02).

[2]荀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

[3]徐万彬.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j].工会论坛,(09).

学校体育学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能力的培养篇九

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能力的内涵展开,深入分析体育能力的特征及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并对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本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体育能力;
教学改革

1体育能力概述

1.1体育能力概念。一提起体育能力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运动能力,这是很狭隘的,往往大家认为体育成绩好的人,运动能力越强,体育能力也就越强。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体育能力不仅仅指运动能力,还包括接受、掌握体育知识的能力以及体育运动的创造性。所以,体育能力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体育能力就是指身体锻炼的能力,广义的概念则是指运动能力、运动知识的掌握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接受能力、协调配合能力的总和。

1.2体育能力的内涵。体育能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力,它既是基本身体机能的反应,也是与体育相关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体育能力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活动能力,包括走、跑、跳跃、爬行、投掷等;

(2)是在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知识以及技战术的前提下,从事不同体育运动的能力;

(3)在熟练掌握体育知识后,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及自身的身体特点,自发的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4)是指自己所作出的体育动作、身体姿态、身体健康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价并能及时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改正的能力;

(5)是指包括对环境改变、身体状态变化甚至是社交关系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的适应能力。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受应试教育影响,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以应付考试及竞技体育为主,尤其是重视竞技体育的现象特别严重,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强调的评判依据就是竞技体育的成绩,如在各级运动会上取得优异的名次等,都可以被称为体育强校。但是这些竞赛成绩仅仅代表几个人具有很强的体育素质,无法代表全体或者大部分人都有较高的体育能力。而在教师的评价体系中,竞赛成绩几乎成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对群体体育的发展及考核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此外,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甚至有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已经简化到连教师教的环节都舍去了,一上体育课就给学生几个篮球自由活动,没能有效地组织好课堂的教学活动,一来学生没有获得相关体育知识的途径,二来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及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尚存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学生体育能力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批能够胜任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

3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意义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有2个:一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二是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及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能力。体育可以强国兴邦,强国兴邦的根本在于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崛起。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承载着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兴国安邦的重任,这就要强求其具备强健的体魄,以保证其未来事业发展的身体基础。体育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在于教会学生如何锻炼身体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与意识,体育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高职院校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一站,如果在这个阶段还不能帮助学生培养起体育能力,那很难想象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后靠自身的努力而培养起体育能力来,因此这一环节的体育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要确保每一个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要使得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

4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本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4.1加强体育基础知识教育。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忽视理论知识的讲解,直接给予相应的体育器材,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不仅有碍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还容易造成身体损伤。体育基础知识是构建体育学科的基础,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体育的内涵、体会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只有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自主性更强,判断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个时候正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黄金时期,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可以依据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与体育习惯。

4.2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必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改革,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想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势必完善体育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单一,从教师教授理论知识到教师示范动作再到学生实践,单一的流程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起来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打破常规,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当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后就能自主、自发的去挖掘探索体育的奥秘与魅力,体育能力的养成也就自然水到渠成。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利用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可以采取分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之体育兴趣是体育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

4.3完善体育考核评价制度。高职院校的体育评价分为2部分:一是对学生的考核,一是对教师的考核。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主要以体育考试成绩为主,而现行的体育考试以运动能力为主,这样会导致部分自身身体素质不够优秀的学生成绩偏低,久而久之对体育失去兴趣,毕竟学生要更容易对自己擅长的领域产生兴趣。要完善学生体育考核的评价体系,以体育能力为出发点,不仅考核学生的运动能力还要在考核中融入体育创新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体育锻炼的自主性等体育能力相关的其他因素。第二点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考核也不能单纯看竞赛成绩,毕竟能够在体育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考量也要参照多方面的因素,如学生整体体育水平的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程度的变化、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估等,通过全面的评价手段弱化竞赛成绩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让教师逐渐转变思想,由以往只关注个别运动员的教学方式转变至关注整体水平提高的教学重点上来。

4.4丰富课外活动,提升学生体育参与程度。培养体育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仅仅靠每周两次的体育课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增加课外活动的种类与频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在学生的业余时间已经不仅仅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度过了,更多的学生是在宿舍或者网吧打游戏,不仅逃避了体育锻炼还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学校与教师要将课上的内容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结合起来,将课外活动变成课上的延伸,鼓励、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引导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5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新时代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健康的身体基础。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来应对未来社会的种种困难。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要将其付诸于行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不间断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理清体育能力的培养与其未来的发展的重要关系,使学生从思想上发生转变,从意识上加强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并在实践中认真落实。

4.6推进体育教材改革,完善教材的合理性。为保证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机制可持续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对现有教材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针对当前形势进行针对性的修订。在教材设定上要打破传统体力的束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内容的丰富,加入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以及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培养体育习惯的内容。高职院校体育教材要明确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最终目标,要做到强身健体、强化体育素质、培养体育目标三位一体。根据现阶段学生的体育素养情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方便体育课堂的展开,另外对于传统项目可以适当进行删减,增加一些趣味项目,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发展,使学生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比如可以在教材中适当加入中国武术、拳击、花样游泳等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的项目,将运动与娱乐相结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5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这不仅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出新的要求,对其身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要不断的寻求符合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全心全意为学生将来的发展保驾护航。随着全民体育、终身体育思想的深入人心,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体育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把握体育能力的内涵,了解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意义,认真研讨有益于学生体育能力长远发展的具体措施。本文从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完善体育教学方法、完善体育考核评价体制、丰富校园课外活动、完善体育教材的合理性5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但由于笔者个人水平有限,本文仅为抛砖引玉,望广大体育工作者能够参与到此课题的研讨中来,共同努力,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叶佳春.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嘉应大学学报,(6):113-115.

[2]陈新生.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能力现状及其培养对策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16-19.

[3]钟振新,陈中林,涂伟仕.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培养对策[j].体育学刊,(6):80-82.

[4]史立峰.从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j].山东体育科技,,38(3):79-82.

[5]任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6(1):83-85.

学校体育学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能力的培养篇十

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论文

体育能力是人们能独立地、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的能力。即学生毕业后,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根据本人年龄、性别以及身心特点和健康情况,根据自己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及其他客观条件,独立地、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以满足自身的身心健康需要。它包括体育认知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和体育技术技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到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来。跨入全新的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培养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等特殊能力方面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任务,一方面教育学生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更注重和加强对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注重和加强对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其明确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特别是要提高学生对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将来的意义的认识。

1、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

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为体育锻炼可有可无,特别是在学习较紧张的情况下,对体育课、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体育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教育。使学生明确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既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更要有健康的身体,而身体好是学习好、工作好的前提。对此,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与锻炼,劳与逸相结合的道理。在一天的学习中,如果抽出一点时间来参加体育锻炼,跟一天都用来学习进行比较,从表面上看,每天少了一点学习的时间,其实不然,每天进行体育锻炼,既得到了积极性休息,又增强了体质。体质的增强,使人精力充沛,注意力更加集中,这样一来学习效率便会得到提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使学生明确具有一定的体育能力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也就是说不仅要把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有利时机,锻炼学生的身体,更应充分利用在校的宝贵时间培养学生终身正常体育活动的能力。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是否继续从事有益的体育活动,虽然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但其中自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向学生明确指出,作为一名中学生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体育特长,这样一来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二、注重体育课堂教学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既要注意长远打算,又要做好短期安排。首先,要考虑教材内容的全面性,既要重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教材内容应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田径、健美操、武术、球类等项目。使学生全面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这样对其终身体育锻炼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在全面性的前提下,应突出重点。在开设课程方面,初一年级开设普通体育课,以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提高身体素质和达标为主。初二、三年级在开设普通体育课的基础上开设专项选修课,以传授专项知识,提高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为主,使学生能有一技之长。在教师安排上,可采用教师分段包干的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特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理论知识传授

①增加理论课的教学时数。由过去每学期2学时增加到每学期4—6课时。

②合理安排理论课的内容。一方面要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以讲授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各专项基本知识为主,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和方法,运动保健知识,各专项的技战术的简单分析,了解一下竞赛的组织与编排,以及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另一方面可结合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如在田径运动会开始前讲授一些田径竞赛规则和注意事项。

③在雨天还可讲授一些体育小知识等。

④在技术课教学时,也要注意适时讲授一些体育基本知识。

⑤为了提高理论课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讲课效果。

3、注重体育课堂教学

①提高学生对上好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

②加强课堂常规建设和课堂组织性、纪律性,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练习。

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尽量发挥体育委员和骨干的作用。在实践中有意培养、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如在考核、达标时,让他们做一些辅助性工作,让他们协助教师担任发令、记时、丈量等工作,使他们掌握一些裁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分组练习中,可以让他们负责组织,并进行保护、帮助和纠正错误动作。还可让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轮流带领做准备活动,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这些措施对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

充分利用课外体育实践活动,是全面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许多竞赛活动,可由学生会举办,指派教师进行帮助和指导。校田径运动会和球类比赛,可要求各班选派学生参加裁判工作,赛前组织学生学习规则和裁判法,并进行裁判实习,从而了解一定的裁判知识。各班与班之间的各种小型竞赛,都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做裁判。因此,许多学生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还是裁判员。以上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既能够推动全校体育活动更广泛、持久地开展起来,又能培养一大批学生体育骨干,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综合体育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终上所述,中学体育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因此,强化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意义。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