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国内形势论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国际国内形势2022论文5篇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
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
接着菲律宾也与美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南海问题又现紧张局势。
二、当前国内形势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中国号称“世界工厂”的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数据可以印证这一点: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60%以上靠出口来拉动,而出口又基本上是以制造业为主;
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0%以上;
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
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每年创造GDP增长的两个百分点。当下,中国的世界工厂并未当好,还受没有自主产权核心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很低、工人待遇低下等诸多问题的制约。
(二)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对外贸易依存过高
居民消费率过低,不仅难以发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2008年以来,虽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但是效果仍然有限,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4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0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355亿元,同比增长17.2%;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91亿元,增长17.4%。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从40%左右提高到2007年的66.2%,2011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0447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和外汇储备,导致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与汇率摩擦不断加剧。2005年7月汇改后的三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达21%,201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又升值3.1%左右,美元连续贬值使我国外汇资产风险不断深化。外商投资企业占比过高,导致我国资源环境低效率消耗,大量资源和加工利润流失,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产业安全令人担忧。
(三)资产泡沫继续发展,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自2010年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节攀升,特别是自三季度以来,已连续5个月高出3%的警戒线,11月份同比上涨5.1%,涨幅创28个月新高,通胀压力越来越大。本轮物价上涨的"推手",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既有成本推动原因,也有供求紧张原因。从国外因素看,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给我国带来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从国内因素看,近年来,在外汇占款和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张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流动性存量始终十分充裕,随着国内经济转暖,通货膨胀很快重新进入人们视野。从供求因素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期,节能减排、资源价格改革以及提高工资标准等转型政策,带来成本性涨价压力。此外,极端气候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情况看,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前几轮通货膨胀涨幅小,但治理的难度可能更大,形势可能更严峻。主要原因是转型性涨价必然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各国宽松货币政策一时也不会退出,以后一段时期,我国可能面临持续较大的通胀压力。
(四)资源短缺已成“瓶颈”,粗放发展难以持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7%以上,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被誉为“中国奇迹”。在耀眼的光环背后,不可否认的是,为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当前,总量日益庞大的中国经济在前行过程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高消耗、重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使中国的发展之路愈走愈窄。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从总体能源效率看,我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11%,产出只占世界的3%,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能源储备严重不足,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能源,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的能源生产难以满足整个经济的需要。能源的需求缺口虽然可以通过进口来弥补,但这种做法的不确定性很大,会导致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增大。以石油为例, 203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74%。一旦石油危机重现,后果不堪设想。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环保意识淡漠,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并由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揭示,通过对中国7大水系412个观察点的抽样调查,受到污染的水面高达58%;
全世界20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城市占了16个;
30%的农田由于遭受酸雨的影响而减产。有资料表明,在过去高速发展的30多年里,每年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估计占到GDP总量的10%。
1.新兴国家有哪些啊?
答: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印尼、墨西哥等
2.俄罗斯也是发展中国家吗?
参考:理解今天的俄罗斯,就必须评估其这20年的发展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渴望加入富裕的民主国家俱乐部,但在接下来10年的坠落过程反而使俄罗斯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俄罗斯既没有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也没有创造经济发展奇迹。
3.中国现在处在的转型期是从什么向什么的转型?
参考:社会转型期,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4.日本按文章里写的,不是处境很危险,这样的一个国家岂不是可能瞬间就瓦解了?
参考:日本的财政赤字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当中是最高的,据最新的统计,日本财政赤字在今年年底要达到200%多,日本本身的财政赤字就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再发国债恐怕会对国家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但是日本的国债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个人储蓄率是西方国家中最高的,所以政府发行国债不是像其他西方国家那样担忧,但是现在个人储蓄率由于日本经济近几年来一直不好,这些年来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日本在西方国家当中也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日本的财政赤字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可能危机感不是那么严重,但是由于日本不断的追加财政赤字,私人储蓄率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两个趋势叠加起来可能未来日本的财政赤字也会出现隐忧。
日本的财政赤字问题是近10几年来开始显现出来的。在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的国库非常的丰润,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度很少,1990年到94年日本政府甚至没有发行国债。但随着90年代末泡沫经济的崩溃,税收收入大幅减少,日本每年新发行的国债额度开始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加上经济危机、社会老龄化以及少子化问题所引起的社会福利保障费用的逐年增加等问题的影响,日本的国债一直在逐年累积。据日本财务省发表的数据,截至2009财年,日本国债总额已增至将近88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万亿元左右,再创历史新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的数据,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29%,位列于发达国家的前列。目前,由于日本国债的持有者90%以上来自日本国内,普遍认为日本政府仍然具有偿还国债的能力,所以信用评级机构并没有对日本的信用程度给出过低的评价。但日本国内的很多经济界人士对日本财政赤字问题仍然充满担心,认为长此以往这将导致日本面临财政崩溃的局面。
5.汇率是怎么回事?什么因素可以引起汇率变化?政策施加(比如直接说人民币的汇率要定为多少多少)有用吗?
参考:(一)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它对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从外汇市场的交易来看,国际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构成外汇交易的基础,因此它们也决定了汇率的基本走势。例如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元在国际经济市场上长期处于下降的状况,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断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长期以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续出现巨额顺差。仅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贸易部分来看,当一国进口增加而产生逆差时,该国对外国货币产生额外的需求,这时,在外汇市场就会引起外汇升值,本币贬值,反之,当一国的经常项目出现顺差时,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与外汇供给的增长,本币汇率就会上升。
货膨胀率的差异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从根本上说是根据其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的。因此,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减少,其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于是其对外比价也会下跌。当然如果对方国家也发生了通货膨胀,并且幅度恰好一致,两者就会相互抵消,两国货币间的名义汇率可以不受影响,然而这种情况毕竟少见,一般来说,两国通货膨胀率是不一样的,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货币汇率上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为它的影响往往要通过一些经济机制体现出来商品劳务贸易机制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出口商品劳务的国内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劳务的国际价格,从而削弱了该国商品,劳务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影响出口和外汇收入。相反,在进口方面,假设汇率不发生变化,通货膨胀会使进口商品的利润增加,刺激进口和外汇支出的增加,从而不利于该国经常项目状况国际资本流动渠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必然使该国实际利息率(即名义利息率减去通货膨胀率)降低,这样,用该国货币所表示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下降,导致各国投资者把资本移向国外,不利于该国的资本项目状况心理预期渠道一国持续发生通货膨胀,会影响市场上对汇率走势的预期心理,继而有可能产生外汇市场参加者有汇惜售,待价而沽,无汇抢购的现象,进而对外汇汇率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为弥补财政赤字一国政府可采取4种措施:一是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财政收入,如果这样,会降低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个人消费需求减少,同时税率提高会降低企业投资利润率而导致投资积极性下降,投资需求减少,导致资本品,消费品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进而导致汇率升值;
二是减少政府公共支出,这样会通过乘数效应使该国国民收入减少,减少进口需求,促使汇率升值;
三是增发货币,这样将引发通货膨胀,由前所述,将导致该国货币汇率贬值;
四是发行国债,从长期看这将导致更大幅度的物价上涨,也会引起该国货币汇率下降。在这4种措施中,各国政府比较有可能选择的是后两种,尤其是最后一种,因为发行国债最不容易在本国居民中带来对抗情绪,相反由于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收益高,风险低,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投资机会,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因此在各国财政出现赤字时,其货币汇率往往是看贬的外汇储备的高低一国中央银行所持有外汇储备充足与否反映了该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稳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汇储备的高低对该国货币稳定起主要作用。
外汇储备太少,往往会影响外汇市场对该国货币稳定的信心,从而引发贬值;
相反外汇储备充足,往往该国货币汇率也较坚挺。例如:1995年3月到4月中旬国际外汇市场爆发美元危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克林顿政府为缓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动用了200亿美元的总统外汇平准基金,动摇了外汇市场对美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能力的信心。
(二)心理预期因素在外汇市场上,人们买进还是卖出某种货币,同交易者对今后情况的看法有很大关系。当交易者预期某种货币的汇率在今后可能下跌时,他们为了避免损失或获取额外的好处,便会大量地抛出这种货币,而当他们预料某种货币今后可能上涨时,则会大量地买进这种货币。国际间一些外汇专家甚至认为,外汇交易者对某种货币的预期心理现在已是决定这种货币市场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在这种预期心理的支配下,转瞬之间就会诱发资金的大规模运动。由于外汇交易者预期心理的形成大体上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利率,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状况,政府经济改革,国际政治形势及一些突发事件等很复杂的因素。因此,预期心理不但对汇率的变动有很大影响,而且还带有捉摸不定,十分易变的特点。
(三)信息因素现代外汇市场由于通讯设施高度发达,各国金融市场的紧密联接和交易技术的日益完善,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因此,市场上出现的任何微小的盈利机会,都会立刻引起资金大规模的国际移动,因而会迅速使这种盈利机会归于消失。在这种情况下,谁最先获得有关能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预期心理的“新闻”或信息,谁就有可能趁其他市场参加者尚未了解实情之前立即做出反应从而获得盈利。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预期心理对汇率具有很大影响的情况下,外汇市场对政府所公布的“新闻”的反应,也不仅取决于这些“新闻”本身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更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在预料之中,或者是“好于”还是“坏于”所预料的情况。
总之,信息因素在外汇市场日趋发达的情况下,对汇率变动已具有相当微妙而强烈的影响四)政府干预因素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各国政府(央行)为稳定外汇市场,维护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干预的途径主要有四种:①直接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
②调整国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③在国际范围内发表表态性言论以影响市场心理;
④与其他国家联合,进行直接干预或通过政策协调进行间接干预等。这种干预有时规模和声势很大,往往几天内就有可能向市场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当然相比较目前交易规模超过1.2万亿的外汇市场来说,这还仅仅是杯水车薪,但在某种程度上,政府干预尤其是国际联合干预可影响整个市场的心理预期,进而使汇率走势发生逆转。因此,它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长期趋势,但在不少情况下,它对汇率的短期波动有很大影响按在干预汇市时是否同时采取其它金融政策,央行的干预一般被划分为冲销式和非冲销式干预。非冲销式干预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干预外汇市场时不采取其他金融政策与之配合,即不改变因外汇干预而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反之,冲销式干预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干预外汇市场的同时,采取其他金融政策工具与之配合,例如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逆向操作,以改变因外汇干预而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一般来说,由于非冲销式干预直接改变了货币供应量,从而有可能改变利率以及其他经济变量,所以它对汇率的影响是比较持久的,但会导致国内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动,干扰国内金融政策目标的实现;
冲销式干预由于基本上不改变货币供应量,从而也很难引起利率的变化, 所以它对汇率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但它不会干扰国内金融的其他政策目标的实现,不会牺牲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
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
接着菲律宾也与美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南海问题又现紧张局势。
二、当前国内形势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中国号称“世界工厂”的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数据可以印证这一点: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60%以上靠出口来拉动,而出口又基本上是以制造业为主;
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0%以上;
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
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每年创造GDP增长的两个百分点。当下,中国的世界工厂并未当好,还受没有自主产权核心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很低、工人待遇低下等诸多问题的制约。
(二)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对外贸易依存过高
居民消费率过低,不仅难以发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2008年以来,虽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但是效果仍然有限,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4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0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355亿元,同比增长17.2%;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91亿元,增长17.4%。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从40%左右提高到2007年的66.2%,2011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0447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和外汇储备,导致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与汇率摩擦不断加剧。2005年7月汇改后的三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达21%,201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又升值3.1%左右,美元连续贬值使我国外汇资产风险不断深化。外商投资企业占比过高,导致我国资源环境低效率消耗,大量资源和加工利润流失,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产业安全令人担忧。
(三)资产泡沫继续发展,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自2010年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节攀升,特别是自三季度以来,已连续5个月高出3%的警戒线,11月份同比上涨5.1%,涨幅创28个月新高,通胀压力越来越大。本轮物价上涨的"推手",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既有成本推动原因,也有供求紧张原因。从国外因素看,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给我国带来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从国内因素看,近年来,在外汇占款和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张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流动性存量始终十分充裕,随着国内经济转暖,通货膨胀很快重新进入人们视野。从供求因素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期,节能减排、资源价格改革以及提高工资标准等转型政策,带来成本性涨价压力。此外,极端气候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情况看,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前几轮通货膨胀涨幅小,但治理的难度可能更大,形势可能更严峻。主要原因是转型性涨价必然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各国宽松货币政策一时也不会退出,以后一段时期,我国可能面临持续较大的通胀压力。
(四)资源短缺已成“瓶颈”,粗放发展难以持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7%以上,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被誉为“中国奇迹”。在耀眼的光环背后,不可否认的是,为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当前,总量日益庞大的中国经济在前行过程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高消耗、重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使中国的发展之路愈走愈窄。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从总体能源效率看,我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11%,产出只占世界的3%,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能源储备严重不足,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能源,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的能源生产难以满足整个经济的需要。能源的需求缺口虽然可以通过进口来弥补,但这种做法的不确定性很大,会导致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增大。以石油为例, 203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74%。一旦石油危机重现,后果不堪设想。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环保意识淡漠,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并由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揭示,通过对中国7大水系412个观察点的抽样调查,受到污染的水面高达58%;
全世界20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城市占了16个;
30%的农田由于遭受酸雨的影响而减产。有资料表明,在过去高速发展的30多年里,每年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估计占到GDP总量的10%。
1.新兴国家有哪些啊?
答: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印尼、墨西哥等
2.俄罗斯也是发展中国家吗?
参考:理解今天的俄罗斯,就必须评估其这20年的发展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渴望加入富裕的民主国家俱乐部,但在接下来10年的坠落过程反而使俄罗斯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俄罗斯既没有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也没有创造经济发展奇迹。
3.中国现在处在的转型期是从什么向什么的转型?
参考:社会转型期,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4.日本按文章里写的,不是处境很危险,这样的一个国家岂不是可能瞬间就瓦解了?
参考:日本的财政赤字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当中是最高的,据最新的统计,日本财政赤字在今年年底要达到200%多,日本本身的财政赤字就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再发国债恐怕会对国家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但是日本的国债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个人储蓄率是西方国家中最高的,所以政府发行国债不是像其他西方国家那样担忧,但是现在个人储蓄率由于日本经济近几年来一直不好,这些年来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日本在西方国家当中也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日本的财政赤字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可能危机感不是那么严重,但是由于日本不断的追加财政赤字,私人储蓄率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两个趋势叠加起来可能未来日本的财政赤字也会出现隐忧。
日本的财政赤字问题是近10几年来开始显现出来的。在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的国库非常的丰润,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度很少,1990年到94年日本政府甚至没有发行国债。但随着90年代末泡沫经济的崩溃,税收收入大幅减少,日本每年新发行的国债额度开始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加上经济危机、社会老龄化以及少子化问题所引起的社会福利保障费用的逐年增加等问题的影响,日本的国债一直在逐年累积。据日本财务省发表的数据,截至2009财年,日本国债总额已增至将近88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万亿元左右,再创历史新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的数据,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29%,位列于发达国家的前列。目前,由于日本国债的持有者90%以上来自日本国内,普遍认为日本政府仍然具有偿还国债的能力,所以信用评级机构并没有对日本的信用程度给出过低的评价。但日本国内的很多经济界人士对日本财政赤字问题仍然充满担心,认为长此以往这将导致日本面临财政崩溃的局面。
5.汇率是怎么回事?什么因素可以引起汇率变化?政策施加(比如直接说人民币的汇率要定为多少多少)有用吗?
参考:(一)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它对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从外汇市场的交易来看,国际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构成外汇交易的基础,因此它们也决定了汇率的基本走势。例如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元在国际经济市场上长期处于下降的状况,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断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长期以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续出现巨额顺差。仅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贸易部分来看,当一国进口增加而产生逆差时,该国对外国货币产生额外的需求,这时,在外汇市场就会引起外汇升值,本币贬值,反之,当一国的经常项目出现顺差时,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与外汇供给的增长,本币汇率就会上升。
货膨胀率的差异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从根本上说是根据其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的。因此,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减少,其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于是其对外比价也会下跌。当然如果对方国家也发生了通货膨胀,并且幅度恰好一致,两者就会相互抵消,两国货币间的名义汇率可以不受影响,然而这种情况毕竟少见,一般来说,两国通货膨胀率是不一样的,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货币汇率上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为它的影响往往要通过一些经济机制体现出来商品劳务贸易机制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出口商品劳务的国内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劳务的国际价格,从而削弱了该国商品,劳务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影响出口和外汇收入。相反,在进口方面,假设汇率不发生变化,通货膨胀会使进口商品的利润增加,刺激进口和外汇支出的增加,从而不利于该国经常项目状况国际资本流动渠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必然使该国实际利息率(即名义利息率减去通货膨胀率)降低,这样,用该国货币所表示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下降,导致各国投资者把资本移向国外,不利于该国的资本项目状况心理预期渠道一国持续发生通货膨胀,会影响市场上对汇率走势的预期心理,继而有可能产生外汇市场参加者有汇惜售,待价而沽,无汇抢购的现象,进而对外汇汇率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为弥补财政赤字一国政府可采取4种措施:一是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财政收入,如果这样,会降低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个人消费需求减少,同时税率提高会降低企业投资利润率而导致投资积极性下降,投资需求减少,导致资本品,消费品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进而导致汇率升值;
二是减少政府公共支出,这样会通过乘数效应使该国国民收入减少,减少进口需求,促使汇率升值;
三是增发货币,这样将引发通货膨胀,由前所述,将导致该国货币汇率贬值;
四是发行国债,从长期看这将导致更大幅度的物价上涨,也会引起该国货币汇率下降。在这4种措施中,各国政府比较有可能选择的是后两种,尤其是最后一种,因为发行国债最不容易在本国居民中带来对抗情绪,相反由于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收益高,风险低,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投资机会,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因此在各国财政出现赤字时,其货币汇率往往是看贬的外汇储备的高低一国中央银行所持有外汇储备充足与否反映了该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稳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汇储备的高低对该国货币稳定起主要作用。
外汇储备太少,往往会影响外汇市场对该国货币稳定的信心,从而引发贬值;
相反外汇储备充足,往往该国货币汇率也较坚挺。例如:1995年3月到4月中旬国际外汇市场爆发美元危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克林顿政府为缓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动用了200亿美元的总统外汇平准基金,动摇了外汇市场对美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能力的信心。
(二)心理预期因素在外汇市场上,人们买进还是卖出某种货币,同交易者对今后情况的看法有很大关系。当交易者预期某种货币的汇率在今后可能下跌时,他们为了避免损失或获取额外的好处,便会大量地抛出这种货币,而当他们预料某种货币今后可能上涨时,则会大量地买进这种货币。国际间一些外汇专家甚至认为,外汇交易者对某种货币的预期心理现在已是决定这种货币市场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在这种预期心理的支配下,转瞬之间就会诱发资金的大规模运动。由于外汇交易者预期心理的形成大体上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利率,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状况,政府经济改革,国际政治形势及一些突发事件等很复杂的因素。因此,预期心理不但对汇率的变动有很大影响,而且还带有捉摸不定,十分易变的特点。
(三)信息因素现代外汇市场由于通讯设施高度发达,各国金融市场的紧密联接和交易技术的日益完善,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因此,市场上出现的任何微小的盈利机会,都会立刻引起资金大规模的国际移动,因而会迅速使这种盈利机会归于消失。在这种情况下,谁最先获得有关能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预期心理的“新闻”或信息,谁就有可能趁其他市场参加者尚未了解实情之前立即做出反应从而获得盈利。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预期心理对汇率具有很大影响的情况下,外汇市场对政府所公布的“新闻”的反应,也不仅取决于这些“新闻”本身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更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在预料之中,或者是“好于”还是“坏于”所预料的情况。
总之,信息因素在外汇市场日趋发达的情况下,对汇率变动已具有相当微妙而强烈的影响四)政府干预因素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各国政府(央行)为稳定外汇市场,维护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干预的途径主要有四种:①直接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
②调整国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③在国际范围内发表表态性言论以影响市场心理;
④与其他国家联合,进行直接干预或通过政策协调进行间接干预等。这种干预有时规模和声势很大,往往几天内就有可能向市场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当然相比较目前交易规模超过1.2万亿的外汇市场来说,这还仅仅是杯水车薪,但在某种程度上,政府干预尤其是国际联合干预可影响整个市场的心理预期,进而使汇率走势发生逆转。因此,它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长期趋势,但在不少情况下,它对汇率的短期波动有很大影响按在干预汇市时是否同时采取其它金融政策,央行的干预一般被划分为冲销式和非冲销式干预。非冲销式干预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干预外汇市场时不采取其他金融政策与之配合,即不改变因外汇干预而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反之,冲销式干预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干预外汇市场的同时,采取其他金融政策工具与之配合,例如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逆向操作,以改变因外汇干预而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一般来说,由于非冲销式干预直接改变了货币供应量,从而有可能改变利率以及其他经济变量,所以它对汇率的影响是比较持久的,但会导致国内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动,干扰国内金融政策目标的实现;
冲销式干预由于基本上不改变货币供应量,从而也很难引起利率的变化, 所以它对汇率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但它不会干扰国内金融的其他政策目标的实现,不会牺牲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
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
接着菲律宾也与美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南海问题又现紧张局势。
二、当前国内形势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中国号称“世界工厂”的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数据可以印证这一点: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60%以上靠出口来拉动,而出口又基本上是以制造业为主;
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0%以上;
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
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每年创造GDP增长的两个百分点。当下,中国的世界工厂并未当好,还受没有自主产权核心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很低、工人待遇低下等诸多问题的制约。
(二)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对外贸易依存过高
居民消费率过低,不仅难以发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2008年以来,虽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但是效果仍然有限,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4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0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355亿元,同比增长17.2%;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91亿元,增长17.4%。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从40%左右提高到2007年的66.2%,2011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0447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和外汇储备,导致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与汇率摩擦不断加剧。2005年7月汇改后的三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达21%,201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又升值3.1%左右,美元连续贬值使我国外汇资产风险不断深化。外商投资企业占比过高,导致我国资源环境低效率消耗,大量资源和加工利润流失,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产业安全令人担忧。
(三)资产泡沫继续发展,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自2010年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节攀升,特别是自三季度以来,已连续5个月高出3%的警戒线,11月份同比上涨5.1%,涨幅创28个月新高,通胀压力越来越大。本轮物价上涨的"推手",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既有成本推动原因,也有供求紧张原因。从国外因素看,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给我国带来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从国内因素看,近年来,在外汇占款和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张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流动性存量始终十分充裕,随着国内经济转暖,通货膨胀很快重新进入人们视野。从供求因素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期,节能减排、资源价格改革以及提高工资标准等转型政策,带来成本性涨价压力。此外,极端气候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情况看,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前几轮通货膨胀涨幅小,但治理的难度可能更大,形势可能更严峻。主要原因是转型性涨价必然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各国宽松货币政策一时也不会退出,以后一段时期,我国可能面临持续较大的通胀压力。
(四)资源短缺已成“瓶颈”,粗放发展难以持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7%以上,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被誉为“中国奇迹”。在耀眼的光环背后,不可否认的是,为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当前,总量日益庞大的中国经济在前行过程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高消耗、重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使中国的发展之路愈走愈窄。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从总体能源效率看,我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11%,产出只占世界的3%,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能源储备严重不足,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能源,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的能源生产难以满足整个经济的需要。能源的需求缺口虽然可以通过进口来弥补,但这种做法的不确定性很大,会导致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增大。以石油为例, 203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74%。一旦石油危机重现,后果不堪设想。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环保意识淡漠,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并由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揭示,通过对中国7大水系412个观察点的抽样调查,受到污染的水面高达58%;
全世界20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城市占了16个;
30%的农田由于遭受酸雨的影响而减产。有资料表明,在过去高速发展的30多年里,每年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估计占到GDP总量的10%。
1.新兴国家有哪些啊?
答: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印尼、墨西哥等
2.俄罗斯也是发展中国家吗?
参考:理解今天的俄罗斯,就必须评估其这20年的发展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渴望加入富裕的民主国家俱乐部,但在接下来10年的坠落过程反而使俄罗斯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俄罗斯既没有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也没有创造经济发展奇迹。
3.中国现在处在的转型期是从什么向什么的转型?
参考:社会转型期,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4.日本按文章里写的,不是处境很危险,这样的一个国家岂不是可能瞬间就瓦解了?
参考:日本的财政赤字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当中是最高的,据最新的统计,日本财政赤字在今年年底要达到200%多,日本本身的财政赤字就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再发国债恐怕会对国家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但是日本的国债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个人储蓄率是西方国家中最高的,所以政府发行国债不是像其他西方国家那样担忧,但是现在个人储蓄率由于日本经济近几年来一直不好,这些年来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日本在西方国家当中也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日本的财政赤字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可能危机感不是那么严重,但是由于日本不断的追加财政赤字,私人储蓄率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两个趋势叠加起来可能未来日本的财政赤字也会出现隐忧。
日本的财政赤字问题是近10几年来开始显现出来的。在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的国库非常的丰润,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度很少,1990年到94年日本政府甚至没有发行国债。但随着90年代末泡沫经济的崩溃,税收收入大幅减少,日本每年新发行的国债额度开始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加上经济危机、社会老龄化以及少子化问题所引起的社会福利保障费用的逐年增加等问题的影响,日本的国债一直在逐年累积。据日本财务省发表的数据,截至2009财年,日本国债总额已增至将近88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万亿元左右,再创历史新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的数据,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29%,位列于发达国家的前列。目前,由于日本国债的持有者90%以上来自日本国内,普遍认为日本政府仍然具有偿还国债的能力,所以信用评级机构并没有对日本的信用程度给出过低的评价。但日本国内的很多经济界人士对日本财政赤字问题仍然充满担心,认为长此以往这将导致日本面临财政崩溃的局面。
5.汇率是怎么回事?什么因素可以引起汇率变化?政策施加(比如直接说人民币的汇率要定为多少多少)有用吗?
参考:(一)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它对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从外汇市场的交易来看,国际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构成外汇交易的基础,因此它们也决定了汇率的基本走势。例如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元在国际经济市场上长期处于下降的状况,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断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长期以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续出现巨额顺差。仅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贸易部分来看,当一国进口增加而产生逆差时,该国对外国货币产生额外的需求,这时,在外汇市场就会引起外汇升值,本币贬值,反之,当一国的经常项目出现顺差时,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与外汇供给的增长,本币汇率就会上升。
货膨胀率的差异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从根本上说是根据其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的。因此,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减少,其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于是其对外比价也会下跌。当然如果对方国家也发生了通货膨胀,并且幅度恰好一致,两者就会相互抵消,两国货币间的名义汇率可以不受影响,然而这种情况毕竟少见,一般来说,两国通货膨胀率是不一样的,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货币汇率上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为它的影响往往要通过一些经济机制体现出来商品劳务贸易机制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出口商品劳务的国内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劳务的国际价格,从而削弱了该国商品,劳务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影响出口和外汇收入。相反,在进口方面,假设汇率不发生变化,通货膨胀会使进口商品的利润增加,刺激进口和外汇支出的增加,从而不利于该国经常项目状况国际资本流动渠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必然使该国实际利息率(即名义利息率减去通货膨胀率)降低,这样,用该国货币所表示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下降,导致各国投资者把资本移向国外,不利于该国的资本项目状况心理预期渠道一国持续发生通货膨胀,会影响市场上对汇率走势的预期心理,继而有可能产生外汇市场参加者有汇惜售,待价而沽,无汇抢购的现象,进而对外汇汇率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为弥补财政赤字一国政府可采取4种措施:一是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财政收入,如果这样,会降低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个人消费需求减少,同时税率提高会降低企业投资利润率而导致投资积极性下降,投资需求减少,导致资本品,消费品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进而导致汇率升值;
二是减少政府公共支出,这样会通过乘数效应使该国国民收入减少,减少进口需求,促使汇率升值;
三是增发货币,这样将引发通货膨胀,由前所述,将导致该国货币汇率贬值;
四是发行国债,从长期看这将导致更大幅度的物价上涨,也会引起该国货币汇率下降。在这4种措施中,各国政府比较有可能选择的是后两种,尤其是最后一种,因为发行国债最不容易在本国居民中带来对抗情绪,相反由于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收益高,风险低,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投资机会,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因此在各国财政出现赤字时,其货币汇率往往是看贬的外汇储备的高低一国中央银行所持有外汇储备充足与否反映了该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稳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汇储备的高低对该国货币稳定起主要作用。
外汇储备太少,往往会影响外汇市场对该国货币稳定的信心,从而引发贬值;
相反外汇储备充足,往往该国货币汇率也较坚挺。例如:1995年3月到4月中旬国际外汇市场爆发美元危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克林顿政府为缓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动用了200亿美元的总统外汇平准基金,动摇了外汇市场对美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能力的信心。
(二)心理预期因素在外汇市场上,人们买进还是卖出某种货币,同交易者对今后情况的看法有很大关系。当交易者预期某种货币的汇率在今后可能下跌时,他们为了避免损失或获取额外的好处,便会大量地抛出这种货币,而当他们预料某种货币今后可能上涨时,则会大量地买进这种货币。国际间一些外汇专家甚至认为,外汇交易者对某种货币的预期心理现在已是决定这种货币市场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在这种预期心理的支配下,转瞬之间就会诱发资金的大规模运动。由于外汇交易者预期心理的形成大体上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利率,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状况,政府经济改革,国际政治形势及一些突发事件等很复杂的因素。因此,预期心理不但对汇率的变动有很大影响,而且还带有捉摸不定,十分易变的特点。
(三)信息因素现代外汇市场由于通讯设施高度发达,各国金融市场的紧密联接和交易技术的日益完善,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因此,市场上出现的任何微小的盈利机会,都会立刻引起资金大规模的国际移动,因而会迅速使这种盈利机会归于消失。在这种情况下,谁最先获得有关能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预期心理的“新闻”或信息,谁就有可能趁其他市场参加者尚未了解实情之前立即做出反应从而获得盈利。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预期心理对汇率具有很大影响的情况下,外汇市场对政府所公布的“新闻”的反应,也不仅取决于这些“新闻”本身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更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在预料之中,或者是“好于”还是“坏于”所预料的情况。
总之,信息因素在外汇市场日趋发达的情况下,对汇率变动已具有相当微妙而强烈的影响四)政府干预因素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各国政府(央行)为稳定外汇市场,维护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干预的途径主要有四种:①直接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
②调整国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③在国际范围内发表表态性言论以影响市场心理;
④与其他国家联合,进行直接干预或通过政策协调进行间接干预等。这种干预有时规模和声势很大,往往几天内就有可能向市场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当然相比较目前交易规模超过1.2万亿的外汇市场来说,这还仅仅是杯水车薪,但在某种程度上,政府干预尤其是国际联合干预可影响整个市场的心理预期,进而使汇率走势发生逆转。因此,它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长期趋势,但在不少情况下,它对汇率的短期波动有很大影响按在干预汇市时是否同时采取其它金融政策,央行的干预一般被划分为冲销式和非冲销式干预。非冲销式干预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干预外汇市场时不采取其他金融政策与之配合,即不改变因外汇干预而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反之,冲销式干预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干预外汇市场的同时,采取其他金融政策工具与之配合,例如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逆向操作,以改变因外汇干预而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一般来说,由于非冲销式干预直接改变了货币供应量,从而有可能改变利率以及其他经济变量,所以它对汇率的影响是比较持久的,但会导致国内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动,干扰国内金融政策目标的实现;
冲销式干预由于基本上不改变货币供应量,从而也很难引起利率的变化, 所以它对汇率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但它不会干扰国内金融的其他政策目标的实现,不会牺牲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讲座心得
短短一下午的时间,我们聆听了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振霞教授的精彩授课,刘教授讲的主题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讲座,国际关系变幻莫测,新型的力量正在崛起,刘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为我们展开讲解,分别是:看世界、看中国、抓机遇、迎挑战。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当然不能孤立的看世界,要联系中国看世界,这样有些问题才能看的清晰,看的明白。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世界各处都能看见“中国元素”的身影,中国文化也成了世界文化的主流。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飞速的提升着,这主要是有着强大的国力作基石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现在的辉煌,中国的经济与综合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及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中国怎么从经济大国,变成政治经济大国,怎样从地区大国变成全球大国,这是一个重大问题,所以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都要抓,习总书记用“三个前所未有”和“三大危险”,概括了目前我国面临的双重历史环境。三个前所未有是——“我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三大危险是——“存在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
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国际:
经济分析:
Ⅰ:欧元区宏观经济金融指标
欧元区国家经济金融数据持续恶化。
Ⅱ:2010年欧洲各国债务与GDP比值
欧债危机在欧元区蔓延迅速。
Ⅲ:至2012上半年欧猪五国月度到期债务估计
欧债危机最为严重的5个国家形势严峻。
总评: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元区国家经济金融数据持续恶化。受欧债危机影响最深的五个国家财政压力巨大,面临严峻的压力。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接连降低欧元区国家信用评级,欧元区国债收益率屡创新高,国债流标情况屡现。当前有向核心欧元区成员国
德、法、英转移的迹象。欧美部分金融银行机构受欧债影响破产。欧债危机有转为银行危机的可能,可能形成全球性的系统性风险。
欧元区就欧债危机尚未达成根本性的解决措施,英国与欧洲大陆就欧债危机产生异议。欧元有解体危机。
美国方面,美国在8月份遭遇美债偿付危机,美国国债评级亦被调低。美国通过扭曲操作(发短债还长债)的霸权手段解决了短
期危机。但美国国债长期来看危机重重。近期美国政府称美国经济有复苏趋势,但还需时间来进一步检验。
政治分析:
近期国际政治动荡。卡扎菲政权倒台,中东政治动乱,伊朗与欧美各国剑拔弩张,金正日逝世朝鲜半岛再次成为世界焦点。
国内:
Ⅰ:2012年GDP预期
据渤海证券研究所预测GDP增长率将持续走低,明年一季度见底后将展开新一轮上涨周期。
Ⅱ:近一年制造业PMI指数
自去年11月PMI指数见顶后,持续回落,11月份制造业PMI指数跌落50%荣枯线,预示制造业经营环境恶化。
Ⅲ:2011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在国家持续稳健货币政策的影响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7月份达到高点后持续回落,且近两个月加
速回落。
Ⅳ:2011年11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变动情况
在国家持续稳健货币政策的影响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在7月份达到高点后持续回落,且
近两个月加速回落。
Ⅴ:十一月金融统计数据
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较2010年基本持平。充分体现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年信贷水平将达到7.5万亿左右。
Ⅵ:2009年以来实际使用外资情况
11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7.57亿美元,同比下降9.76%。这是28个月以来,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首次
负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末外汇占款余额为254869.31亿元,较9月的255118.23
亿元减少了248.92亿元。这意味着,自2008年1月以来,中国单月新增外汇占款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中国
与美国即期汇率走势终结单边上涨行情。
反映出,国际资金有流出新兴市场的趋势,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形势不乐观。
综述:经过国家近一年多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发行量MI、M2持续萎缩)的影响下,
通货膨胀逐渐得到控制。但与此同时GDP、PMI等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指标也随之下降,不过这多由国家主动调控
的结果。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国经济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欧美有欧债危机、美债危机,我国则面临
着地方平台债危机,虽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存在巨大的隐患。如控制不好则对银行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为
应对中国地方平台债危机,国务院11月份将上海,浙江,广州,深圳作为地方债发行试点,以应对地方平台债到
期支付的危机。同时,随着我国不断地紧缩调控使实体经济受到打击,对我国转方式调结构能否成功的质疑,国际
资本自10、11月份连续两个月份大幅流出。外汇占款与实际使用外资水平大幅回落,中国与美国即期汇率走势终
结单边上涨行情。受此影响,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超市场预期到来。
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可见明年的调控将以稳字当头,货币政策不会出现09年的过度放松,扩张财政政策也不会改变。不过国家将会根据经济形势进行预调微调,例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适度降息,增加贷款的规模。财政政策的扩张明年有可能变为降低税收水平,而非近几年的基础建设投资,这样既有利于缓解企业困境,同时有利于地方平台债的遏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