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教师听讲座心得感悟(合集)

教师听讲座心得感悟(合集)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2 11:42:02 推荐访问: 202 2020 2020-021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听讲座心得感悟(合集),供大家参考。

教师听讲座心得感悟(合集)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感悟,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感悟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更多的教师听讲座的心得体会内容请点击下方↓↓↓

★教师听讲座的心得体会1000字★

★教师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教师听教育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教师讲座心得体会感悟★

教师听讲座心得感悟篇1

杨教授一共提了四个部分并分别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分别阐述了什么是马克思、马克思的生前身后、哲学家萨特对马克思的评价和马克思的几个主要作品。第二部分开始阐述了马克思的立场和方法论。其中,对于理论的批判与武器的批判做了详细的讲解。“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的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杨教授分别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原句来给我们讲解理论的批判比武器的批判优越在哪、为什么优越,甚至理论的批判的本身就是强而有力的武器。其次,还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1.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2.劳动者与劳动行为相异化。3.人的类本质的异化。4.人与人的异化。第三,杨教授讲解的是教育、环境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其中,还阐述了人的本质观: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部分首先阐述的是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其次,讲解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阐述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四部分分为两个方面:关于教育的三件事和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关于教育的三件事包括智育、体育以及技术教育。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1.教育活动何以是“实践的”?何为实践活动?教育活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实践活动?2.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3.教育辩证法:抓住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认识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理清教育思想的基本范畴和指明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

杨教授的讲座开阔了我的视野,讲授了马克思文本中几个经典命题及其教育方法论意蕴。在没有学习之前,觉得马克思文本中几个经典命题及其教育方法论意蕴是一个相当枯燥无味的一节讲座,里面所讲述的内容也差不多是一些很死板,一些条条框框的定义罢了。但是经过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学习,让我知道不能只着眼于教育学,它与其他学科都有交集,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相得益彰。所以在今后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视野放开阔,并掌握正确的思维。杨教授引用马克思的原著,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对多个问题方向的发展进行了精彩的解读,为我们今后的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哲学指导。

人们常说:听名师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他们在课堂上并非单纯作为老师在讲课,同时也是作为艺术家在表演,他们总是以自己独有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艺术风格的教学,感染着学生,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而且讲座条理清晰、生动有序,时常举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浅出。两位教授用各自不同的风格给我们带来了“饕餮盛宴”,但是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何吸收老师的精华变成自己的,这就要看自己的努力与思考。以人为镜,能够体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听讲座,丰富了我的视野,也是我们师范生成长的一个捷径,虽然讲座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还在继续,我的努力不能停止,我将不断反思,更上一层楼!

教师听讲座心得感悟篇2

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做一名有价值的教师

有幸听了高老师的讲座,明白了许多: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老师每天面对的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在她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新的太阳,是一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只要精心地去照料他们、哺育他们,只要帮助他们去找回自己的自信,只要帮助他们去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他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高老师积极乐观的心态深深地感染着我。作为老师,对学生、对学校、对家长、对工作,总是有道不完的抱怨。高老师告诉我,宽容是教育的秘诀,宽容比惩罚更有收获,学生犯错是难免的,因为他们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处于不稳定、不成熟时期,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高老师以一颗宽容的爱心,一步步地走在通往学生心灵的小径上。例如课堂手机到鸭子事件,例如合唱时举白牌事件等。虽然,这条路是那样曲折坎坷,虽然,她走得是那样的艰辛,但最终,她成功了。她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信赖,使他们开始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未来,珍惜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她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使无知的世界变得有声有色。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份宽容给予学生呢?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奥秘所在,老师必须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品德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热心关怀,严爱相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对贤书。 高老师在业余生活中有多种爱好。爱好唱歌,参加合唱队、爱好散步、爱穿衣打扮,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态。其实,生活处处皆学问,唱歌可以陶冶情操,缓解压力;种花养草,可以有益身心,调剂生活;练书法、学绘画、博览群书、钓鱼等更是使人爱益无穷。有了许多健康的业余爱好,可以丰富人生阅历,了解社会,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这也会给你的课堂教学提供源源不绝的资源,恰当运用,有时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听了多少感受就有多少,感受了多少才发觉不足的多寡,未来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需漫漫求索。

教师听讲座心得感悟篇3

几天来和国家特级教师们零距离接触,专家们对小学数学的前沿引领,对课堂的高超把握,无不让人心生敬仰。又一次让我经历了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领略到名师课堂的精彩,欣赏到名师的教学和独到的见解,让我豁然开朗,发现了数学教学的新天地。不禁让我感觉到:越是名师,上课越有激情、越对学生亲近,大概是他们身体中文化积淀到一定的厚度,人站到一定的高度,才有那样的教学功底。学习后给我的是心灵上的震憾,精神上的顿悟,思想上的净化,认识上的升华。通过这次学习,整理笔记、盘点收获、几多感悟在心头:

一、异彩纷呈的讲座收获颇多。

海淀区著名的特级教师田丽丽老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但是对我们来说,每位教师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又身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因而专家们的新潮观念、精妙方法等不一定适合我们每个人,这就要求我们用心研究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

二、注意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几位教师用各种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强调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真实地遵循了学生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使一个真实的课堂,以人为本的课堂,以学定教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彰显。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新课程资源,真实写了学生间的认知差异,启发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如:田老师在教学《认识体积与容积》时,当学生回答错误是,她并不是马上否定她们,而是从侧面诱导他们。如果此时我们的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大加挖苦或否定,那么这位学生就可能无所收获,甚至会影响到他今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此时的田老师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尽可能知道学生的亮点。学生也很舒畅,在教学中,田老师或点拨、或点头、或巡视、或参与谈论、真正履行着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发言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师生观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发言的机会,决不能让少数“精英学生”包揽课堂发言权,作为教师应具备这样一种教学民主意识,即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学习状态如何,都应让他在一节课上至少发言一次或更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关注学困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创设数学问题,通过数学问题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进数学学习的殿堂。

2.多创造一些让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判断,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要改教师的“讲授”为学生的“自主”,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时间和空间。有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出来,学习成果才能瓜熟蒂落。那些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最终并不会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什么值得回忆,回味的东西(哪怕你塞给他许多知识)。有的甚至造成学生后继学习的困难。这些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惊醒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实验,去猜测,去交流,去概括,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牢固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浮华退去,尽显本色。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名师执教的观摩课都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样简单的物品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动手实践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

五、高效成为衡量课堂教学标准。

教师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每节课都非常注重对重难点的落实。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抓住重难点的好习惯,上起课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做一名好教师不容易

几位老师的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首先要苦练教材关。只有把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钻研透了,把教材吃透了,才有可能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过程。其次教师必须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实践,因此要有计划的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最后,教师要有真本事。小学数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的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之果。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坚信通过这次学习,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教师听讲座心得感悟篇4

前不久,观摩聆听名师讲座,名师神采

飞扬,听者亦有心得。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面对着鲜活的教学对象,智慧的教师必然没有相同的课堂。

网络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大量的可学习资源,使我们的备课效率更高了。特别是名校名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细致深刻的教材解读和精巧的教学设计,给我们的备课提供了丰盈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头脑拥有了丰富的教学智慧。

然而,任何一种资源,我们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思想。因为任何一种思想,都打上深深的个人思想的烙印,都是那些教师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教学环境下,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所作的个性思考。它的思考也许会与唤起你的共鸣,但这种共鸣不可能是教学实施时的成功之路。由于地域、语言习惯、知识底蕴、教学风格,甚至于教学条件的不同,都可能使你的拿来的内容在自己的班级无法实施。从这些意义上来看,再好的课堂也是无法克隆的。无论名师大家,还是我们身边的同事学友,观摹课堂或多或少给予我们教益。然而,你想克隆获得好评的课堂,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徒增自己的茫然和难堪。究其因,不是自己的学生没有别的班级出色,而是自己没有对别人的经验总结消化。

一旦让别人的经验成为自己的营养了,那么你必然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比如,让学生获得“特殊的稿费”,以此激发其写作的兴趣,这是教学中新鲜的创意。但稿费从哪里来?你与学生的家长有时多少沟通?稿费的引导是否会引起负面作用?所以,创意的实现得需要有一个过程。一是要针对班级学生的习作现状,他们的写作热情是否在消退?二是孩子在热情消退的情形下,与家长悄悄地沟通,将节省的零用钱交给老师,用于对成功的作品进行奖励。三是稿费刺激需要借助一个有效的展示平台,比如班级或学校的刊物。四是不要放大稿费的物质刺激,而要将此作为提升学生精神境界,提高精神需求的转折点。五是将“稿费”与平时的作文讲评、赏识和鼓励相结合,让全体学生建立信服感,并能从中收获到写作的技巧,发表的快乐,从而将写作并发表作为自己崇高的精神追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现在倡导的同课异构教学科研策略,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展开教学进程,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充满智慧的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使同一种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的过程,获得不一样的教学成果。现在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正是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效范式。

教师听讲座心得感悟篇5

前不久,学校组织教师观摩聆听名师讲座,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课堂中,我们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她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她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她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语文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让我受益匪浅。

现在,我将学习的收获与体会跟老师们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用好教学资源

网络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大量的可学习资源,使我们的备课效率更高了。特别是名校名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细致深刻的教材解读和精巧的教学设计,给我们的备课提供了丰盈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头脑拥有了丰富的教学智慧。

然而,任何一种资源,我们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思想。因为任何一种思想,都打上深深的个人思想的烙印,都是那些教师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教学环境下,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所作的个性思考。它的思考也许会与唤起你的共鸣,但这种共鸣不可能是教学实施时的成功之路。由于地域、语言习惯、知识底蕴、教学风格,甚至于教学条件的不同,都可能使你的拿来的内容在自己的班级无法实施。从这些意义上来看,再好的课堂也是无法克隆的。

无论名师大家,还是我们身边的同事学友,观摹课堂或多或少给予我们教益。然而,你想克隆获得好评的课堂,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徒增自己的茫然和难堪。究其因,不是自己的学生没有别的班级出色,而是自己没有对别人的经验总结消化。一旦让别人的经验成为自己的营养了,那么你必然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二、要体现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

1、要有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强烈意识。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教学也确实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新景象,可是,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也面临了很大的困惑,到底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精彩的优秀语文课呢?感觉到讲得太多,会被认为是牵引太多,限制了学生,由学生发挥,又会脚踩西瓜皮,一堂课不知会滑向何处,而教材、教参也不像过去那样有明确的要求,因此课堂上把握的度很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出,让老师们重新反思我们的课堂该给孩子哪些有价值的指引,该怎样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真的学习、真的成长。

2、要根据课标、教材、学生的情况,设计合理恰当的目标,并通过一堂课师生的共同努力,使目标最大限度地达成。目前,我们在设计目标时比较薄弱的是对学生特点的把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如设计提问、指导朗读、训练说话、阅读理解等方面,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进行设计与引导,使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效地发展,让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低估、高估学生,设定过深、过浅的教学目标,都会使学生的收获打上折扣。

3、要抓住要点,取舍得当。一堂语文课仅45分钟,一篇课文中要圈要点的地方可能很多,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45分钟内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而是要想方设法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点,这个要点或是一个核心问题,或是一个重点段落,或是一个训练项目,总之,应该是这节课中最有教学价值的内容,然后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去完成这个要点的学习,使学生学有所得。因此,要懂得课堂上的有舍有取,舍得才能取得。

4、要体现语文课的语文味。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我们在课堂上做到了“几味”呢?在语文课中,古诗文的教学,更应体现浓浓的语文味来。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都有自己的优点,但都有浓浓的语文味。像如何让学生领悟古诗词的意境?如何培养学生初步的诗词鉴赏能力,使他们热爱古诗词?教师的教学语言如何更有诗意和文味?文言文的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吗?学生要不要体会一下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何在?诗词或文言文、现代文的朗读指导上该如何体现某种语言的特点?

语文课是海,很认同这个比喻,因为相对其他学科而言,语文课是最难把握的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相信有不少语文老师体会过为上好一节课所经历的磨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相信,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体会到语文课的“真味”。

三、要敬业、乐业

从李三改老师和严文山老师的教学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到: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因此,敬业和乐业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必备的要素,也是教育事业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

教师听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