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詹姆斯卡梅隆剪辑特色,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詹姆斯卡梅隆的剪辑特色3篇
第1篇: 詹姆斯卡梅隆的剪辑特色
解读詹姆斯卡梅隆传奇人生有感
——李潇涵
二十出头的时候,怀揣电影梦的他,做过清洁工、加油员、卡车司机,一度食不果腹,靠父亲接济。
三十岁生日刚过两个月,《终结者》上映。六百万的成本换来近八千万的全球票房,他摇身变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新宠,曾连续两周午饭有人请客。
不惑之年,《泰坦尼克号》席卷奥斯卡,他在颁奖礼上高呼“我是世界之王!”媒体哗然,有人嫉恨有人嘲讽,“高傲”的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
蛰伏十二载,年届五十五,他带着《阿凡达》王者归来,用天文数字般的票房新纪录,回击了所有的质疑。
他,詹姆斯·卡梅隆,带领电影走进二十一世纪的人。
这是出自卡梅隆先生的一本传记——《天神下凡: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人生》的前沿介绍部分的文段,读过之后颇有感触,觉得用这段文字来介绍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再合适不过了。
作为一个学习小语种专业的同学,之所以要选择这样一位电影界的风云人物来解读,是因为我认为成功人士的成功轨迹都是有交集的,他们的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所以多了解一下自己最感兴趣的成功者,当然会对自己有更多的帮助。
其实同很多其他知名人士一样,詹姆斯·卡梅隆的早年生活就不同凡响且充满预示性。
1954年,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奥兰多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其父是一个电气工程师,而母亲是一个艺术家,似乎他一生下来就注定会具有工程和艺术两方面的才华。少年时的卡梅隆就具有非凡的工程才能和组织能力,曾经带领小伙伴们制造过一个足以在地面上留下弹坑的抛石机,以及用一个自制的潜水艇把一只老鼠送到了尼亚加拉河底。在艺术方面,他曾和母亲学习过多年的绘画,并且曾在家乡举办过画展,并且很小就开始写科幻小说,在12岁时所写的一部科幻小说被看作是他的科幻影片《深渊》故事的原型。在卡梅隆14岁的时候,他看到了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奥德赛》。当时卡梅隆被惊呆了,在电影院里连续看了10遍之多,从此在心灵中萌发了制作电影的愿望,开始用父亲的8mm 摄影机拍摄一些简陋的影片。
不能说所有伟人的童年都是这样,但童年对伟人们的影响却是万万不能忽略的。卡梅隆的童年铸就了他文艺与科技结合的头脑与思维,这也是他日后大获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童年的一些经历也会促进自我梦想的形成,这会成为某些人日后努力的方向,成功的平台。然而坚持最初梦想的人又有多少,伟大的名人又有多少是坚了的最初的梦想。最初的梦想,兴趣的培养,成功的动力。这也是接下来卡梅隆的人生走向——坚持他的坚持。
中学毕业以后,卡梅隆被一所大学的物理系录取,他很快就对大学的课程感到失望,跑出校园闯荡社会。他干过机械修理工,更主要地是给别人开大卡车。有趣的是,直到今天,詹姆斯·卡梅隆看起来还是更像一个卡车司机,而并非一个电影导演。1977年,卡梅隆看到了乔治。卢卡斯的经典科幻影片《星球大战》,他激动地意识到这就是他想创造的东西。这使詹姆斯。卡梅隆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开始为此忙了起来,从来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他开始到处寻找机会接受电影人,熟悉从镜头到摄影机导轨的各种电影制作器材,甚至和朋友制定了人生第一个拍摄计划,想要利用手头的设备和自制的模型制作一部10分钟的科幻影片!
今天的我们或许永远都不会有他在大学时的那种勇气,但即使这样,也要逼迫自己去创造那种为梦想和成功而敢于牺牲和放弃的勇气。或许这样做在他人看来很是疯狂,但这种疯狂是自我对梦想与目标的一种狂热。虽然这样可能会被别人说成疯子、傻子,但这也是自身动力的来源。像著名的激励大师陈安之先生介绍的成功秘籍那样,要想成功,得够疯,够狂。坚持自己的,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
卡梅隆是幸运的,他的才华很快就得到了好莱坞制片人罗杰。卡曼的赏识,从卡曼那里得到了人生第一份电影方面的工作——为卡曼工作室1980年的影片《星空大战》(Battle Beyond the Stars )制作特技模型,第二年他就升职为这个工作室的另一部影片《恐怖星系》(Galaxy of Terror)的第二小组导演和电影制作设计师。
永远不要说谁是幸运的,尤其是对成功的人。因为根本没有所谓的幸运,机会是平等的,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机遇也是自己争取来的。当自己真的对心中的目标热爱到发狂时,我们的身心都将全方位的向那个目标靠近,我们也会过滤掉其他一切的干扰信息,越过一切阻挠你前进的障碍,而对自己的目标,则会潜意识的对有关方面的信息多加关注。所以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感受到我们与成功已然越来越近。
1981年,卡梅隆的第一部导演作品问世。这部名叫《食人鱼2 :繁殖》(Piranha 2 :The Spawning)的影片完全在意大利拍摄,卡梅隆和一口意大利语的工作人员相处得并不愉快,而拍摄完毕后,制片方出于对这个羽翼未丰的导演的轻视,不让他参与影片的最终剪辑。25岁的卡梅隆一气之下,用一张信用卡撬开了工作室的门,自己想法学会使用了意大利的剪辑机,用几个星期的时间自己剪辑了整部片子。在这个过程中,卡梅隆下定决心不再为任何人卖命,一定要制作
自己的电影。
在意大利期间,卡梅隆备受疾病、饥饿和贫困的折磨。痛苦的经历使他每晚恶梦缠身,一次他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恶梦:被一个来自未来的机器杀手追杀。他决心不再为任何人拍电影。根据恶梦的内容,卡梅隆写了一个浸满其卓越才华的电影剧本《魔鬼终结者》。他把这个剧本以一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制片人高尔。安尼。赫特,条件是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导演这部影片。高尔答应了他的要求,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推出了他第一部自编自导的影片《终结者》。这部影片的拍摄只花了650 万美元,却赚得了3600万美元的国内票房,并赢得了影迷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通向成功的道路,起初行走起来都是相当的艰难,但是那些艰难困苦不能消磨我们的意志,只能变成我们成功的动力。这是我们面对困难所应有的一种积极的态度。没有人的成功之路是一帆风顺的,所有的挫败都是在为我们的成功积攒经验。当我们的心态摆正之后,我想诸如疾病、饥饿和贫困等诸多客观条件的折磨都将不是问题。
卡梅隆梦造剧本,并最终让他的努力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我不得不说这和化学领域里发现苯分子结构的化学家的经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864年冬的某一天,德国科学家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个瞌睡,原子和分子开始在幻觉中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凯库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就是现在充满有机化学教科书的那个六角形的圈拳。(《中学化学》)
所以我理解为所有的困难都是靠以上这种方法解决的,而这种方法指的绝对不是做梦,而是对自己要做的事的痴迷。这种痴迷会给予你力量,无穷无尽的,足以战胜任何困难的力量。
之后1985年,詹姆斯·卡梅隆和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一起撰写了《第一滴血2》的剧本,紧接着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第二部作品《异形2》问世,都获得了较大的反响。1989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第三部重量级作品《深渊》问世。1991年,之后震惊影坛的《终结者2》浮出水面,赚得了2亿美元的北美票房,并获得了四项奥斯卡奖。《终结者2》的出现看似卡梅隆的人生已达到巅峰,然而正真的成功人士是不会因为小小的成就而骄傲自满的,他们总蓄势待发,不甘堕落,永不停止前进的脚步。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了后来震惊世界的两大超级电影——《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
此书最后较为详尽的介绍了这两大超级电影的花絮,包括一些选角过程和一些拍摄花絮。其中略带介绍了一下《阿凡达》中男主角杰克·苏里的扮演者萨姆·沃辛顿是如何进入演艺圈的,给我印象颇为深刻。
萨姆·沃辛顿出生于澳大利亚西部的珀斯市,十九岁时在悉尼当泥水匠。有一回,他为了支持自己的女朋友,陪她一起去了一所戏剧学院参加试演。他女朋友未能如愿,他自己却被选上了,两人后来也分了手,而沃辛顿便开始走上了一条十年之后将他带到卡梅隆门口的路。
真的是很具有戏剧性,我想不仅萨姆·沃辛顿本人年轻时不会料想到他今后的人生会是走向这样一条道路,而且作为旁观者的我都难以置信。
其实现在很多可以称之为大片的电影,导演在选角时都不习惯用大牌演员了,而却要不怕千辛万苦的去寻找新人。无论是从《泰坦尼克号》的男主角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大红大紫,还是到《阿凡达》中男主角萨姆·沃辛顿的功成名就;
无论是从《山楂树之恋》中脱颖而出的周冬雨和窦骁,还是到即将上映的《金陵十三钗》中的13位新谋女郎。这些新人仿佛都是那么的幸运,机会都是不期而至的。其实不然,机会还是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机会也不会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样砸到谁的头上,对于他们也是这样。就如同万事都有前因后果,细细揣摩,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们要得到那个机会也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时刻做好机会即将到来的准备就好了;
如果等不及机会的到来,那就去主动邀请它,创造它,并坚持下去,相信会成功的。
所以当我了解了大导演詹姆·卡梅隆的成功之路后,我把成功概括为了一个人的信仰和他的坚持。因为当一个人真的很渴望成功的时候,他就已经拥有了最大的目标,而我以上概述的所有帮助他成功的素养最终都可以归纳为那种对事物亘古不变的痴迷与热爱。
第2篇: 詹姆斯卡梅隆的剪辑特色
龙源期刊网 />第3篇: 詹姆斯卡梅隆的剪辑特色
詹姆斯·卡梅隆:我是世界之王 中学毕业后的卡梅隆被一所大学的物理系录取,但还没有读到大二时就感觉大学课程枯燥无味,于是瞒着父母中止了学业。在接下来的一年多的时间内,卡梅隆干过机械修理工,当过饭店勤杂员,也给别人开过大卡车。23岁时,卡梅隆看到了经典科幻影片《星球大战》,由此他恍然大悟:唯有电影技术才能让梦境成真。然而,此时的卡梅隆连起码的摄像技术都不懂,于是,他从父亲手中要来摄影机不断地翻拆,直至完全熟练操作摄影制作和剪辑等全程技艺。第二年,卡梅隆与两个朋友合写了一个名为《异种》的小剧本,并说服当地的牙科医生资助2万美金拍摄了一支12分钟的片段。卡梅隆希望能用这个短片吸引到好莱坞投资,让他能够拍摄一部自己的《星球大战》。
卡梅隆是幸运的,他的才华很快得到好莱坞制片人罗杰·卡曼的赏识,并很快从罗杰·卡曼那里得到了人生第一份电影方面的工作——为卡曼工作室的影片《星空大战》制作特技模型,次年,卡梅隆就升职为这个工作室的另一部影片《恐怖星系》的电影制作设计师。对于一般人而言,一份工作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但对于像卡梅隆这样的非常之辈,职业的经历必然产生厚积薄发的惊人效果。1981年,由卡梅隆执导的第一部作品《食人鱼2》问世。不过,由于这部影片完全在意大利拍摄,拍摄完毕后,制片方出于对卡梅隆这个羽翼未丰的导演的轻视,禁止他参与影片的最终剪辑。深深被刺痛的卡梅隆发誓不再为任何人卖命,而是一定要制作出完全属于自己的电影。
机会在痛苦中出现。由于不适应意大利的气候环境,卡梅隆感染上了疟疾,而且一度贫困潦倒。不仅如此,悲惨的经历让卡梅隆每晚噩梦缠身,一次,他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噩梦:被一个来自未来的机器杀手疯狂追杀。醒来后,卡梅隆根据噩梦的内容迅速编写了一部浸满其卓越才华的电影剧本《终结者》。他把这个剧本以一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一家小型制片公司,条件是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导演这部影片,对方竟然答应了他的要求。1984年,卡梅隆推出了他第一部自编自导的影片《终结者》,这部投资仅650万美元的电影竟然在全球创下了12倍的票房。
《终结者》并没有让卡梅隆终结下来,而是一发不可收拾。从《异形2》到《深渊》,从《终结者2》到《真实的谎言》,直至《泰坦尼克号》横空出世,詹姆斯·卡梅隆打造出了一部又一部堪称“经典”的超级大片,而且《泰坦尼克号》为卡梅隆赢得了11项奥斯卡大奖。时至今日,人们也依然记得卡梅隆在领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时高昂着头颅说的那句话:“我是世界之王”!
等待、等待、再等待
从《泰坦尼克号》问世后的近10个年头里,卡梅隆几乎淡出了公众的视线。是中场休息?还是才思枯竭?外界投给卡梅隆的疑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其实,许多人并不知道,从《泰坦尼克号》上走下来的卡梅隆已经马不停蹄地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去圆自己15年前那场美梦。
早在1995年春,卡梅隆就写好了一篇82页的剧本:一名瘫痪的军人来到遥远的名叫“潘多拉”的星球上……这便是《阿凡达》的故事雏形。相比于《泰坦尼克号》,卡梅隆当时更心仪《阿凡达》,因此,在卡梅隆的拍摄计划上,《阿凡达》被放在了《泰坦尼克号》之前。不仅如此,当时的卡梅隆认定只有3D立体的画面才能达到他想要呈现的《阿凡达》世界的效果,但是,他很快就被告知,当时的电影技术根本不可能实现他完成这部电影的理想要求,失望中的卡梅隆只好悻悻地收起手中的剧本,转而投身于《泰坦尼克号》。
的确,虽然当时美国影院中也有不少观众能够带上红绿镜片观看立体影像,但是时间一长便会感到头晕,卡梅隆显然并不想自己的《阿凡达》遭遇到这样的不幸。不过,倔强的卡梅隆并不会简单地放弃。拍完《泰坦尼克号》的两个月后,卡梅隆与水下摄影师一起从洛杉矶飞往东京的索尼高清摄像机研发部。而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他们和索尼的工程师们一起,着手改进一种新型的、轻便的3D立体摄像系统,结果他们成功了。为了检验这套系统,卡梅隆沿着麦哲伦的路线出洋远航,连续拍了三部深海纪录片《重返俾斯麦战舰》、《深渊幽灵》和《深渊异形》。
就在卡梅隆的3D立体摄像系统试验成功的同时,彼得·杰克逊的维塔工作室在《指环王2》中创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角色“咕噜姆”,罗伯特·泽米基斯在《极地特快》中运用的“表情捕捉”技术也启迪了卡梅隆——通过捕捉真人的表演已经可以让计算机生成的CGI角色达到高度的拟真。他的思绪一下子从火星直接飞到了更遥远的潘多拉星球上。这个技术狂人敏锐地判断出他可以改进这些成型的技术,再将他的3D摄像系统与之结合发挥魔力,创造出《阿凡达》的世界。
认准时机已经成熟的卡梅隆迅速找到了因他赚了个盆满钵满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希望对方掏出一笔钱来让他可以拍摄30秒的片段验证他的想法。5个星期后,这支片段拍完了。效果如同卡梅隆所预期的,他很顺利地打动了福斯公司的高层们,又得到了1.95亿美元的资金,《阿凡达》也随之被提上拍摄的日程。
不错,置身于3D影院中的观众可以分享卡梅隆14年漫长等待后的刺激,但未必能够体会到卡梅隆在“3D”场景创造的神奇——摄影棚里,演员们穿着做了标记的紧身莱卡服,棚顶的102个摄像头可以对这些标记加以辨识,而在紧贴其头皮的帽子中藏有可以对其脸庞进行成像的小摄像头。没有丛林,没有怪兽,没有外星人,演员们在做着没有对手的表演,而在导演卡梅隆的镜头里,演员的现场表演和外星人的CG镜头可以同步且无间地呈现,产生互动。这种“同步镜头”技术正是卡梅隆等待数年的新技术。
商业记录再一次证明了卡梅隆经久等待的成功。就在笔者落笔之时,《阿凡达》北美总票房高达5亿5200万美元,全球总票房突破18亿美元。也就是说,从上演首日开始,《阿凡达》只用了三十二天就突破了五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刷新了《黑暗骑士》四十五天破五亿的历史纪录,而且世界上最卖座的影片《泰坦尼克号》用了九十八天才跨过五亿门槛。不仅如此,在中国国内,《阿凡达》成为第一部票房过5亿元人民币的电影已成定局。因此,按照目前的趋势,卡梅隆打破自己缔造的票房神话指日可待。
特技、特技、再特技
翻阅国际级别导影大腕名册,詹姆斯·卡梅隆应当是少有的以特技设计出身的导演之一,也许正是如此,卡梅隆在电影创作中一向把特技制作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且还经常亲自参与设计和实施特技的制作。于是人们看到——巨大的太空船中人与异形进行着激烈的拼杀,
海天一色的背景下“小牛”导弹击中跨海大桥,气流冲撞的机翼上英雄与怪物展开着残酷的搏杀,阿凡达人跌入万丈悬崖时巨大的树叶对其一次又一次的承接……。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里,卓越的特技制作不仅能制造出令人目瞪口呆、热血沸腾的视觉效果,而且能够和情节自然地相融,没有丝毫的生硬和炫耀。
《深渊》在世界电影特技的发展史上可以说是一座里程碑。拍摄这部影片时,卡梅隆带领着摄影团队潜入水下,在那狭窄而并不明亮的潜水艇之中,硬是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在片中表现出色彩斑斓的水下奇观,并最终带动和启发了一批又一批的电影人,其之后的《猎杀红色十月》、《红潮风暴》以至于《U-571》都受到了这部影片的直接影响。
《深渊》中开创的另一个特技技术领域更具有革命性的影响,那就是它首次在电影中使用了大量的电脑生成影像。这种技术不但解决了利用模型难以拍摄在三维空间运动的生物体的困难,创造了令人折服的海底游泳智慧生物形象,而且创造了片中最令人难忘的场景——会变形的水柱,这种电脑生成变形物体的技术无疑为卡梅隆的《阿凡达》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继《深渊》之后,卡梅隆在《终结者2》中对特级转换自如的发挥与运用达到高潮。这部影片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个会变形、脑袋上被霰弹枪打出一个大窟窿但能很快恢复的液体金属人T-1000,当观众第一次看到“他”在大银幕上的表现时,无不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终结者2》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人们终于相信,电影表现已经无所不能。从此,电脑生成影像在好莱坞大行其道,恐龙、外星人、龙卷风、小行星纷纷登场,人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神奇画面。
然而,仅仅依靠出色的特殊处理技术并不能造就一部出色的电影。在卡梅隆看来,影像技术永远只是一种手段,而运用这些手段的目的只有一个——讲好故事,并以故事的灵魂——扎实的主题征服观众。作为卡梅隆的第三部重量级科幻作品《深渊》,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夫妻感情的故事。很多观众认为这部影片的节奏过慢,使人昏昏欲睡,但也有很多影迷被片中人物的感情所打动。在撰写《深渊》的剧本时,卡麦隆正在经历和第二任妻子的感情危机,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带入了创作之中,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写得惟妙惟肖。至于《终结者2》的故事,则向人们展现出了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人类能否避免因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而造成的灾难?而这个主题又是建立在一种非常具有预见性的假设的基础上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可能使机器自然地产生自我意识,从而对人类造成灾难。
融特技、故事与主题于一体的影像风格在《阿凡达》中再一次得到尽善尽美的体现。灵巧而透明的“生物种”环绕与附着于杰克的身上,原始的“神鸟”与现代的“机器人”展开着激烈的嘶杀,土著姑娘乘坐着潘多拉大鸟在丛林与群山之间遨游飞翔。诸如这样的电脑动画场景在《阿凡达》中占了60%,特技镜头达3000个,可谓史无前例。而就在阿凡达人与动植物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感应,在杰克与土著姑娘一遍又一遍的“I SEE YOU”呢喃中,影片烘托出了一个十分有凝聚力的时代话题:人与自然如何做到和谐共处和平衡。因此,即便是到了影片的结尾,在阿凡达人与人类火拼而不知孰胜孰负之时,观众也会一致性地“背叛”人类。至此,我们可以这样作出推论:在一部成功的科幻动作片里,只有故事与主题提供血肉,特技效果的丰富羽翼才能附丽在上面,带动着观众的想像力展翅高飞。
鲜花与掌声为领航者所预备。鉴于卡梅隆在影像特效领域的革新与贡献,美国桑塔·芭芭拉电影节组织委员会将2009年年度的现代电影艺术大师奖授予了卡梅隆,而几乎在同时,美国视觉特效工会的终身成就奖也花落卡梅隆身上。
完美、完美、再完美
倔驴、暴君、恶魔……,这些听起来并非溢美之词使人很难想象会加在卡梅隆的身上,可事实就是如此。不过,与一般人不同,卡梅隆能够承戴这些“殊荣”并不是他人品的欠缺,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影完美主义者。
卡梅隆对于工作的苛求几乎人人皆知。像“不行”、“不可能”、“办不到”这样的字眼,对卡梅隆来说都是借口。他曾威胁《泰坦尼克号》的制片人,要是不让他按他的预算和想法拍某场戏就立即自杀;
在工作室里,卡梅隆曾一把夺过特效师的笔,亲自绘制道具手稿;
而在《泰坦尼克号》的拍摄中,卡梅隆的苟求更是变本加厉。投资方的冷言冷语、手下的怨声载道,酷寒的海水、再加上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想像的困难,这一切使卡梅隆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他仍然坚持着,并且喊出了近乎悲壮的豪言壮语:“‘泰坦尼克号’可沉,《泰坦尼克号》不可沉!”
几乎完美无缺的《阿凡达》更是卡梅隆工作精神的饱满体现。为了使影片达到逼真,卡梅隆不仅特地邀请南加州大学教授保罗·R·弗洛莫为剧本里的潘多拉星球居民纳威人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而且请来加州大学的植物学专家为他创造的植物描绘出以科学为依据的细节,同时,卡梅隆还聘请了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一位音乐教授和一名考古学家来设计潘多拉星的大气密度和一种三声阶的异族音乐。而所有这些最后则由一组人编撰成了一本厚达350页的“潘多拉百科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和文化。及至后期制作中,卡梅隆对于3000个特技镜头平均每个要看上20遍。卡梅隆本人也称《阿凡达》是一部呕心沥血的作品,片中连续20分钟的特效镜头“耗尽了他 14年的心血”。
以任务为导向的工作态度导致了卡梅隆对演职人员“毫无人情味”的要求。凡是参与到卡梅隆工作中的人都知道,至今为止被卡梅隆骂过的演员已经数不胜数,其中就包括现在贵为美国加州州长的施瓦辛格。特别是在拍摄《深渊》时,卡梅隆让女主演一直待在水下,以至于差点把她活活淹死,而男主角——硬汉子艾德·哈里斯由于无法忍受卡梅隆带来的压力,在回家的路上曾忍不住失声痛哭。然而即便如此,许多演员仍然紧紧追随着卡梅隆,他们甚至敢于在T恤上印上这样的话:“你吓不倒我,因为我在为卡梅隆工作。”
当然,由于不肯放过影像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并且还要求每一个细节都按照自己的主张进行设计和拍摄,卡梅隆在好莱坞落下了“烧钱机器”的名声。拍摄《终结者2》,最终投资达到了一亿美元,超出了该片制作公司Carolco的承受限度,并导致这家公司破产;
拍摄《真实的谎言》,投资决算大大超过福克斯公司6000万美元的预算,达到了1.2亿美元;
拍摄《泰坦尼克号》,卡梅隆最终让投资方掏出了2亿多美元的巨资;
至于今天的《阿凡达》更是预算超标——从最初的2亿美元飙升至5亿美元,跃居史上最烧钱电影的宝座。但是,除了会花钱之外,卡梅隆更是一架疯狂的赚钱机器。《泰坦尼克号》国际票房收入超过18亿,而且至今无人能破;
不算《阿凡达》,卡梅隆迄今已在北美市场吸金13亿美元,在全球吸金35亿美元。不过,卡梅隆一定不会去关心任何一部影片的投资成本和票房收入,他要的只是出现在屏幕上自己原先设想的效果,而每当银屏将自己的心里所思传神地展现出来的时候,这位大导演就会像一个天真的孩子那样欣喜若狂。“太他妈酷了!”卡梅隆会这样开心地叫出声来。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