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请用你理解说一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范文推荐)

2022年度请用你理解说一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范文推荐)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6-29 20:30:24 推荐访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请用你理解说一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请用你理解说一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范文推荐)

请用你的理解说一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5篇

请用你的理解说一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篇1

第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 纲]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 标]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背景:1919年____________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

(2)经过

①初期: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②后期:从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__________登上政治舞台。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成果

①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

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意义

①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影响: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关键点睛 (1)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并逐渐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是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决定因素。

(2)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同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其革命任务是一致的,但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发展前途有所差异。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____________的实践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____________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特别提示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

(1)有了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2)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3)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新的革命方法。

二、国民革命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背景

①工人运动的挫折使中共认识到建立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性。

②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____________”的方式同中共合作。

(2)标志: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____________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北伐战争

(1)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2)成果: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南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27年初直捣南京、上海。

3.国民革命的失败

(1)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2)原因

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中国共产党犯了________________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__________。

4.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作用:动摇了______________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细节点拨 (1)国民革命运动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

(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掌握革命领导权,掌握革命武装领导权;
加强党的建设是大革命失败留下的基本经验教训。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___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2.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________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

武装割据”的道路。

3.内容

(1)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2)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3)武装斗争: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前四次“围剿”。

4.发展: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5.红军长征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开始: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3)遵义会议

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________的标志。

(4)胜利: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会师。

(5)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____________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解放战争

(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2)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3)进程23f7f6b8adabd07282c7cbded94b06bd.png

(4)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____________。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思维提升 表解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4.影响

(1)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为中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4)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②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5.历史经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__________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

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

主题1 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

①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②中共二大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从工人运动失败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①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主要是依靠工人阶级发动工人运动。

②1923年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联合其他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

③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3)从国民革命失败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①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②惨痛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要取得胜利,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要有自己的武装。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的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

(4)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城市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5)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

在长征中的遵义会议上,没有共产国际的参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6)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特别是第二次合作,更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理智和成熟。

主题2 中共探索中国革命的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主题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迁

word/media/image6.gif

主题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主要革命精神

(1)史论结合理解五四精神

史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史料二 杜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在近一个世纪中,“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将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推向前进。

思考 史料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从中可体会到“五四精神”主旋律怎样的内涵?

提示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内涵:爱国主义追求民主、科学,勇于解放等。

(2)史论结合理解井冈山精神

史料三 85年前,毛泽东同志领导发动了伟大的秋收起义,率领工农革命军挺进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确立了我们党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群众路线,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

思考 井冈山精神中“坚定信念”、“敢闯新路”、“依靠群众”等精神内涵的史实依据是什么?

提示 “坚定信念”: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剩余部队进入井冈山,继续革命,并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对革命充满信心。

“敢闯新路”:抛弃城市中心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依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3)长征精神

史料四 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等伟大的革命实践中,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精神财富。

word/media/image7.gif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挑战生命极限的大无畏精神,求实创新的胆略是长征精神的内涵,至今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

主题1 国共关系的演变与比较

(1)史论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所代表的利益及主张各不相同,这是双方对抗的主要原因;
而在特定(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完成民主革命的反帝任务,两党走到一起,这是合作的原因。

word/media/image9.gif

word/media/image10.gif

(2)合作(1924年1月~1927年7月和1937年9月~1946年6月)

(3)对抗(1927~1937年和1946~1949年)

①革命力量:十年对峙时期的革命力量主要是工人和农民两大阶级;
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力量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

②发展趋势:十年对峙时期是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逐渐确立,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是国民党的统治逐渐崩溃的时期,重心由农村逐渐向城市转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时期。

③结果不同:十年对峙后期国共两党结束对抗,初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蒋介石败退台湾,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对立。

史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中国现代化史纲》

word/media/image7.gif为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独立的民族国家,国共实现合作,有统一纲领、统一政权、统一的军队是此次合作的特点。

史料二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亦曾感

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中共三大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案》

word/media/image7.gif以党内合作为突出特征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仅是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没有提出对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问题,为后来犯右倾错误埋下了隐患。

史料三 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制作保存了反映蒋介石与毛泽东

“欢笑言和”关系的玩具。

word/media/image7.gif国共合作、友好符合两党利益,也有广泛的民众基础。

史料四 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

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

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word/media/image12.gif“战时……民主”决定了爱国主义、反法西斯主义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旗帜,也暗示了双方合作的基础并不稳固。

主题2 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原因及影响

word/media/image13.gif

word/media/image14.gif

例1 (2011·上海高考)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

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 B

审题突破 备选项涉及到的现象分别发生于1919年、1931年、1937年、1949年,让数字说话,答案应为B。

题型突破 数轴、数字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1)仔细阅读,审清题目要求;

(2)认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3)对数据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分析出变化趋势;

(4)让数字说话,发现数字的变化趋势;

(5)透过数字看本质。

例2 (2011·浙江高考)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答案 C

审题突破 从“中国红军万岁”“西北”可以推断出现于1927~1937年间,从“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可以推断是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后(因为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C项应为最佳答案。

例3 (2011·天津高考)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答案 B

审题突破 从材料信息“毛先生此次去重庆”,可以看出张治中指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

word/media/image16.gif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word/media/image17.gif题点word/media/image17.gif 中共建党90周年庆

1.2011年6月24日的党建新闻网一文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成功的历程,也是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上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突出表现为

(  )

A.纠正陈独秀等人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C.开始缔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D.提出了联合农民阶级斗争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word/media/image17.gif题点word/media/image17.gif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

2.201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人民网评论文章认为中

日关系应“不忘历史、展望未来”。其中“不忘历史”的内涵不包括 (  )

A.中日历史上曾长期友好

B.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C.多种形式的交流曾促进两国共同发展

D.大国友好对世界和平的巨大意义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word/media/image17.gif题点word/media/image17.gif 主干知识——五四运动

3.“在先进的国家,革命引起观念;
在落后的国家,观念引起革命”,罗素的这一观点在中国近代开始得到验证是在 (  )

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新文化运动后 D.五四运动后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word/media/image17.gif题点word/media/image17.gif 新价值观——弘扬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心

4.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审视1919年的“五四”,我们可以说,“五四”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这主要是指五四运动 (  )

A.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B.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是激励中华民族腾飞的不竭精神动力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word/media/image17.gif题点word/media/image17.gif 运用已有知识解读新材料

5.漫画《同去,砍人去》,反映了发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

word/media/image18.gif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国民革命失败

C.“五四”运动遭镇压 D.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一位历史学家在一篇研究近代中国史的论文中,这样描述某一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爱

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此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文化大革命”

2.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在叙述某一历史大连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
第二部分——

传播了;
第三部分——愤怒了;
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3.“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
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

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材料中的“我们”是指 (  )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国际 D.其他民主党派

4.右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5.“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

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

则。”为此,他作出的选择是 (  )

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B.发动国民大革命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6.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 000人,年底发展到10 000

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  )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7.《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

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

A.放弃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8.(2011·重庆高考)1946年7月,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中说:

“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此点,应使全党和全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据此,这一时期人民军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

A.游击战 B.攻坚战 C.阵地战 D.运动战

9.毛泽东曾就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次战役指出:“……为南部战线空前大战役,此战胜利,

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蒋介石则声称,此战是“政权存亡最大之关键”。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

相关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

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七届二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和恢复与发展生产上来

D.1949年南京解放,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1.因为只有一条通讯线路,托平和比尔决定投掷硬币来决定谁先发稿。比尔赢了,他向法新社巴黎总部迅速发出了三字快电:Reds take Nanking。这一快电所指事件的重大意义在于 (  )

A.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B.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

12.2011年迎来了中共建党90周年庆,下列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重要关键点的重要作用,其先后顺序应是 (  )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强调党今后的任务是“要以我们的军队来发展土地革命”。实现这一斗争策略的具体方针是:第一、要更加注意与资产阶级争领导权;
第二、要由下而上地注意争取群众;
第三、要在暴动中组织共产党人占多数的、工农民权独裁的临时革命政府。

——瞿秋白“八七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二 中共中央再次郑重向全国宣言:(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斗争。(2)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3)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统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4)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 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主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

我们必须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为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5年8月25日发表的《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

材料四 中共方面……表示迅速将其所领导下散布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各地之部队,由上述地区,逐次撤退,应整编的军队调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集中。

——《双十协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出革命发展的倾向是什么?这种倾向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所强调的中心任务是否脱离了中共“二大”的精神?请说明你的理由。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你能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有何发展方向?说明你的理由。(6分)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的目的。材料四是如何体现材料三的精神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做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8分)

(4)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出的认识是什么?(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农民运动不迅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
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 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6分)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一、1.(1)巴黎和会 (2)②工人阶级 (5)②新民主主义

2.(1)五四运动 (2)上海 (3)民主革命

二、1.(1)①革命统一战线 ②党内合作 (2)国共合作

3.(2)②右倾机会主义 领导权

4.(2)北洋军阀

三、1.(2)土地革命 2.井冈山

5.(2)1934 (3)毛泽东 成熟 (4)会宁

四、1.帝国主义

2.(3)②大别山 (4)南京

5.新民主主义

命题探究

1.B 2.D 3.D 4.D 5.B 

课时规范训练

答案

1.B 2.C 3.C 4.B 5.C 6.D 7.A 8.D 9.C 10.D 11.D 12.C 

13.(1)倾向: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将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

影响:缩小了革命阵营,增加了革命的难度,埋下了“左”倾错误的祸根。

(2)是否脱离:没有。理由:民族独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之一,是当时最主要 的任务。

方向: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理由:中国共产党能依据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推动革命事业的深入发展。

(3)目的:实现中国的独立、自由、富强;
巩固世界的持久和平。

体现:让出八个解放区,收拢整编领导下的军队。

积极影响: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和团结精神,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避免了革命力量的过于分散,为将来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己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斗争策略,在斗争中走向成熟。

14.(1)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

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
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
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2)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3)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请用你的理解说一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篇2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摘 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而逐步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成果。毛泽东的新民主义社会论曾经指导了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理论源头。在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重新探讨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民族主义革命 主要内容及基本纲领 重要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从党创立到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包括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及关于统一战线、工农联盟、无产阶级领导权等思想。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
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
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对这些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及理论概括,在遵义会议以后,中国民主革命开始再次走向新的胜利。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围绕着在中国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国家的问题,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较量。这场较量以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告结束。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以及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改总路线,提出了"两个务必"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

二、新民族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的探索,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获得的理论创造。它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后果则既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社会,也不是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有着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
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剔除其封建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同时要尊重中国的历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以发展民族新文化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
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对新中国的建立及其以后的实践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这一理论尽管实践的时间不长,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中国国情出发,毛泽东是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保存、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主要代表。毛泽东分析了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开辟了井冈山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从1936年12月至1939年12月,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章,进一步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至此,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和完善。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入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指出前者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动力。其中,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革命的要求又有动摇性;
买办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抗战时期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员。据此确立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对资产阶级的政策和策略。第二,科学分析了中国农民阶级及其各个阶层,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确立了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的思想。第三,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第四,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装”,加上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三、新民族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实践中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和其他错误思想倾向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拘泥于已有的现成的结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自主地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不断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9日。

3、张秀云: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研究综述[J];
学术界;
2002年03期。

4、王树荫: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研究述评[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1年03期。

5、郑国瑞: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论纲[D];
辽宁师范大学;
2007年。

请用你的理解说一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篇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学习方案

一、学习名称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和时代特征;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三大法宝及意义。

三、学习内容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的国情:1840年鸦片战争钱,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性质和矛盾决定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840-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革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民民主专政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的对象:即“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他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合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
民族资产阶级带有两面性。

革命的领导: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领导权从资产阶级转移到无产阶级手中。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从诞生起就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分布集中,利于组织团结和革命思想传播;
成员大多来自农民,利于与农民联盟。

实现领导必备的两个条件: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做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

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四、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段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30年1月,毛泽东针对党内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使中国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统一战线

建立统一战线的条件:首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两头小中间大”;
其次,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

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民族压迫;
民族资产阶级能够在一定时期参加革命。

两个联盟: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统一战线的基础);
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主要的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人民军队: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根本原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唯一宗旨,本质,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3、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3、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基石、核心;

4、指导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四、重点及难点

一、关于如何认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的内容?

根据:它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奠定了物质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②

二、关于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历史关联?

根据:考查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同时涉及“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问题。

三、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根据: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五、疑难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一、什么是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

1、新民主主义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①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①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殖民地学说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从中国的历史状况、社会状况和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特点出发,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各方面的斗争经验的一个科学总结。①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段的联合专政,而社会主义革命是无耻阶级性质的革命,建立的是无产阶级专政。

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都是错误的。

三、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六、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课堂听讲;
课堂讨论;
观看视频;
组织活动;
查阅文献。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七、学习方法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自主学习课文,同时阅读相关书籍,如《毛泽东选集》;

2、课堂听讲,重点理解重难点问题,理清各个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3、就自己已知道的相关知识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兴趣和印象;

4、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和报道,如教育部推广革命纪录片《旗帜》,《辛亥革命》、《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及2011最新报道《辛亥革命100周年》等视频,还原历史真相,利于深刻理解。

5、参观五十四军军史馆。

6、查阅相关文献,深入了解问题。

八、资料书目推荐

1.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3.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4.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5.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九、评估

闭卷考试,百分制。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10*2分/个、多项选择题5*4分/个、判断题10*2分/个、简答题2*10分/个、论述题1*20分/个。

十、参考文献

①. 刘春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本问题研究[J].西南大学,2010,4.

②. 贾绘泽.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保护民族工商业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2008.

请用你的理解说一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篇4


国共第一次合作
*五四爱国运动【背景】
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美国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已成为侵略中国最
主要的国家,这就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国内:根本原因: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罢工斗争频繁发生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
积极开展爱国活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过程】
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初,北京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上海【结果】
1.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3.全国人民为拒绝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
得初步胜利【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革命,也是有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
团结”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
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五四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强不屈地斗争精神,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
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组织基础:1920上海、1921秋北京成立党组织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国际帮助: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了很大帮助【标志】—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内容:
1.大会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
2.通过了党的纲领;
纲领的主要内容—规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
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3.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宣传,张国焘组织意义:
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3.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早期活动】中共“二大”背景: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了一个符
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进行了探索2.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共同统治的局面3.国内,北洋军阀统治中国
4.1922年初,为讨论远东各国民族革命问题,在共产国际和列宁指导下,远东各国共产党
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对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
1.中心任务是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2.中国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
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
3.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
的民主共和国;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4.大会还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意义:
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
命指明了方向
2.1922年底至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
了第一次高潮,大多数取得了胜利,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
“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人运动进入了低潮
教训: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国民革命:大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条件】
必要性:客观—反帝反封建的需要
可能性: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方针】中共“三大”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内容: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
性;
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影响: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
命的领导权问题,为后来陈独秀犯“右倾”主义错误埋下祸根
【标志】—国民党“一大”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孙中
山以总理身份任大会主席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初步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建成黄埔军校
作用:黄埔军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军事基础,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背景】
1.“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迫切的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加紧掠夺中国;
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不断起来反抗;
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2.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兴起】
1.国民会议运动
1924年冬。宣言提出:对内要消灭军阀势力,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民会议运动结束2.五卅运动
原因:日英等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工人;
1925年5月30日,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中国掀起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的影响最大
1925年6月,香港、广州工人罢工,坚持了16个月,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给
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影响: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
打击,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925年,军阀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进行两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
第一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
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广西,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根据地基础
【高潮】北伐战争
条件:政治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群众基础:五卅运动
根据地基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直接原因: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一方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迫使国民军退往西北地区;
一面准备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过程: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
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南京,进驻上海,威震全国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工人革命运动:北伐战争得到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收回英租界: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高涨,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英国政府被迫放弃北伐战争不到一年,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是由于:
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结果】失败原因:
1.帝国主义的干涉
2.国民党右派谋夺领导权过程: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指使。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汪精卫以“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为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屠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失败的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大革命后期
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意义】
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功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教训: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
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国共十年对峙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背景:
【政治】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政局极为混乱
【经济】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些经济政策和措施,以便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巩固统治措施。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外交】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含义】
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方式:武装斗争;
内容:土地革命;
根据地:农村【背景】
原因: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
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革命军南下广东,途中遭到敌人封堵,损失惨重
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另一部分进入广东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汇合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在湖南,组织工农武装,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失败。
文家决策:决定放弃夺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从形式上完成党
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移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为中国革命
创建了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过程】
1.建立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巩固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理论】
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使红色
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
2.群众基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为革命军队和政权的建
立准备了良好的群众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红色政权也必然会继续发展
4.必要条件: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使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5.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实践】
1.从1930年底到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三次反革命“围剿”,
红色政权同国民党政权对峙
2.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3.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土地革命
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小农经济为基础
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作用: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经济建设
目的:为了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内容: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党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农业生产发展了;
根据地还兴办了一些工业,包括军需工业和农用工业
作用: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九一八事变【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大陆政策既定方针的必然




导火索: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可乘之机:中国国民党政府正竭尽全力“围剿”红军国际背景: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依然存在【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执行不抵抗命令、【结果】
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1932年春,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影响】
1.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兴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红军的长征【背景】
国民党: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蒋介石提出了“攘
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质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对红军“围剿”的反动方针;

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共产党:王明、博古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毛泽东被剥夺了中央苏区军队的领导权导火索:1933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过程】遵义会议:
内容:1935年1月,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
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影响: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过程: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渡过金沙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越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陕西结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在陕西吴起镇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
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
放战争的主干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背景】
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影响:民族危机加深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
矛盾;
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经济利益,加剧了英美与日本的矛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过程】
1.1935年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作,奠定中国
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全国各阶层爱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4.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2月9日,北平学生数千人举行游行示威,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
作用:学生的爱国行为,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图吞灭中国的阴谋,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一二•九运动以后,平津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5.西安事变



背景: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
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导火索: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计划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显示出中国各个阶层要求实现团结抗日的强烈愿望;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
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标志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
*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背景】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过程】
国民党—正面战场
1.松沪会战:1937年8月开始,为打退日本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月,11月,上海失手,松沪会战结束,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2.太原会战:松沪会战期间,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林彪率领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民党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战斗十分艰苦
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南京三十万人被害4.徐州会战: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进犯徐州,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两路日军分别阻止在山东临沂和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消灭日军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原因: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日本军队装备先进共产党—敌后战场
1.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2.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3.《论持久战》
原因:抗战初期,国民党内的亲日派散布“亡国论”,片面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鼓吹“再战必亡”;
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迅速战胜日本
目的: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5月)【标志】
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原因: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进攻;
中国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才能打败侵略者
影响: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日本帝国主义因而改变了战略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政治:“以华治华”
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国投敌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效忠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伪国民政府,汪伪政权是日本
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经济:总方针是把沦陷区经济变为它的经济附庸
思想文化: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
企图泯灭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为他们统治
下的“顺民”;
企图以此消磨、摧残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


军事:在华北,日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对内】: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军事:1.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共产党敌后根据地牵制日军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坚决予以回击,打退了
第一次反共浪潮
2.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1940年秋
结果: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政府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
政治:国民政府在对内政策上仍然坚持一党专政的基本立场;
国民党大力发展特务组织,专
门从事残害共产党、抗日群众和民主人士的罪恶活动,
经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
膨胀起来
【对外】:正面战场恶化
军事:1939年初到1940年期间,为逼迫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向华中、华南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发动了局部进攻
外交: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等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
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共产党坚持抗战
百团大战:目的: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向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
日军扫荡:1941年开始,日本集中一半以上的侵华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实行“三光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
【背景】国际背景
有利:社会主义的苏联进一步巩固,亚洲、东欧等地区的一些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和社
会主义制度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旧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瓦解
不利: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在世界的统治地位国内背景: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年8月-1946年6月)
1.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中国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
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
反革命策略,阴谋发动新的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双十协定》。1946年初,再一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和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各党派平等合作的和平建国的途径。【过程】
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6月)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全面进攻】: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力量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毛泽东提出了“一切
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解放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经过八个月的作战,人民军队歼敌七十多万人,国民党全面进攻的计划被粉碎了
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共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秋)保证:土地改革1947年
土地改革路线:中国共产党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影响: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主攻方向是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
外线:1947年6月底,刘邓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陈赓、谢富治南渡黄河,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毅、粟裕进攻豫皖苏地区,三军进入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
内线:聂荣臻指挥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林彪、


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解放东北广大地区,迫使东北敌军退守长春、沈阳等几个孤立的城市;
彭德怀、贺龙领导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作用: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1949年1月)
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国民党军队由于兵力不足,只能重点防守一些战略要地,对东北地区是撤是守举棋不定
【战略胜利阶段】背景: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1.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2.1949元旦,由于国民党三大战役中的大溃败,美国和国民党内部的压力,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企图用假和平作缓兵之计
1949年4月初,共产党代表团同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团,以八项条件为基础,在北平举行和平
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南京国民政府于4月20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北平和谈破裂。过程: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土崩瓦解;
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原因: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美援断绝,蒋
桂分裂
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本);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过新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请用你的理解说一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篇5

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 1919五四运动和1921中共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1 背景
1 国际:1917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18一战结束,中国为战胜国;
1919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侵占中国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2 政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3 经济:1912-1919,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4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无产阶级壮大
5 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1917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6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2 经过
中心 斗争形式 五四运动口号
5月4日-6月初 北京
罢课、游行示威
6月初以后 上海
罢工、罢市、罢课
1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 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3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4 废除二十一条
成就 1 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 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
3 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3 意义
1 性质: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2 运动先锋:学生;
运动主力:工人 3 历史意义:
①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 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③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④ 启导广大人民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4 与以前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区别
① 斗争的坚决性 ② 群众的广泛性 ③ 无产阶级的重要性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中共一大
1 中共成立的条件
①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壮大 ③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 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的建党活动 ⑤ 外部条件:苏俄共产国际的帮助
2 一大召开时间:1921.7.23 3 地点:上海
4 代表人物:毛泽东、董必武、马林 5 一大内容
① 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借机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 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③ 书记:陈独秀
2 中共二大
1 时间:1922 2 背景
国内:
① 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 ② 北洋军阀政府反动统治 ③ 两半社会 国际:
④ 1921-1922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九国公约》中国权益日本独占转为列强共同支配(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中国回到了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
3 主要内容
①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②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 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 1924-1927国民革命运动
(一)准备
1
原因
1 2 3
时代背景: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共:在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工人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惨案),中共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国民党:孙中山领导的系列革命运动失败,十月革命后深感革命群众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
2 3
合作方针:党内合作 合作的实现——国民党一大
1 2
时间及地点:1924广州 内容
① 中共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② 提出新三民主义

3 4
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详见必修三) 国民党一大的意义
①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 ② 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二)概况
国民革命运动包括五卅反帝运动、省港工人大罢工、北伐战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 1 2 3 4
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 时间:1926-1927 对象: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 结果:
1 2 3
攻克武昌,打败吴佩孚主力;
攻克南昌,打败孙传芳主力;
打退张作霖 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三)失败
1 2
失败标志:蒋介石四一二政变;
汪精卫七一五政变 失败原因:
1 2 3
中外反动派势力联合绞杀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中共的右倾错误(低估自己) 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 坚持武装斗争 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扩大了中共影响力 群众受到了革命的洗礼
3 中共从革命失败中吸取的教训
1 2
4 国民革命的意义
1 2 3 4 5


三 1927-1936 国共对峙
(一)南昌起义
直接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时间:1927.8.1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意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结果:先占领南昌,国民党反动派反扑,被迫撤出南昌,最终失败
(二)八七会议
时间:1927.8.7 地点:汉口
主要内容:武装反抗;
土地革命;
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三)秋收起义
时间:1927.9 领导人:毛泽东 攻打目标:长沙
结果:损失惨重;
文家市决策,放弃长沙,向山区进军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进行的革命实践
1 2 3
土地革命 游击战争
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 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五)土地革命
主要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土地地主所有→农民所有)
(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时间:1931.11 地点:江西瑞金
性质:工农民主专政的红色政权
(七)五次反围剿
时间:1930-1933 结果:前四次围剿均被红军粉碎,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红军损失惨重,被迫长征
(八)红军长征
1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 结合地图了解经过 3 遵义会议
1 时间:1935.1 2 内容
① 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②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3 意义

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② 是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 长征时间1934.10-1936.10 5 长征意义
1 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2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 扩大中共的影响 4 播下革命的种子


四 1931-1945十四年抗战
(一)1931-1936局部抗战
1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 九一八事变
① 原因
a. 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成为既定国策 b. 甲午海战胜利后,日本成为远东头号强国
c. 1927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d. 为摆脱经济危机,需要扩张 e. 国共内战,有机可乘
f. 西方国家忙于应对国内经济危机 ② 蒋介石实行的政策 不抵抗政策 ③ 严重后果
a. 东北沦陷 b. 1932伪满洲国 c. 日本不断扩大侵略
2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2 华北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 华北事变
① 概念: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的一连串侵略事件 ② 主要事件:
a. 逼迫国民政府签订“何梅协定”:中央军队撤出河北省境;
取缔一切抗日活动
b. 积极筹划华北五省自治,企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满洲国

影响:华北面临着沦为第二个满洲国的危机,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华北事变标志着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 华北事变后,中共、学生、国民党爱国将领的应对
① 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陕北)

② 学生:一二·九运动,针对日本(抗击日本侵略;
反对国民政府妥协退让) ③ 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3 西安事变1936.12.12 ① 推动两党第二次而作
②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1937-1945全面抗战
1 1937.7-1938.10防御阶段 1 日本全面侵华
① 1937.7.7七七事变
借口: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拒
事件:炮击宛平城和卢沟桥 标志性意义: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 ② 1937.8.13八一三事变 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步骤:
①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② 西北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南方八省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③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基本实现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民矛成为主要矛盾  两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
国民党:政治、军事占主导地位 共产党:思想上占主导地位
3 国民党正面抗战

结果:日军侵占上海、山西太原、南京、徐州、广州、武汉 评价:①组织会战,积极抗日,抗日主战场、抗日主要力量
②歼灭大量日军,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③未能阻止占据优势的敌人的进攻,丧失大片领土
4 中共开辟敌后战场
① 洛川会议:时间:1937.8;
内容: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 ② 抗日根据地分布(北方) ③ 指挥中枢:陕甘宁边区政府

2 相持阶段
1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标志:1938.10武汉、广州失守

原因:①日本:战线过长
②共产党:抗日根据地不成熟 ③国民党:
2 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重点进攻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 概括侵华日军罪行 必修一P36 3 国民政府继续抗日
① 组织枣宜会战:
时间1940.5 领导人:张自忠
结果:枣阳、宜昌失守,张自忠率部与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牺牲 ② 制造皖南事变
1941年初,新四军在安慰南部遭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叛徒杀害
4 中共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日
① 粉碎日军的扫荡、蚕食、清乡 ② 百团大战
时间:1940.8-12 目的:打击日军气焰,振奋抗日精神,扭转抗日局势
意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气焰;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提高中共及八路军的威信
3 反攻阶段 1 中共七大
时间:1944年春 背景:抗战胜利前夕
内容:①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②毛泽东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2 抗战胜利的因素
① 两党合作,全民族抗战 ② 爱国华侨大力支援、资助 ③ 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 ④ 中共是中流砥柱
3 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① 极大提升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 ② 极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③ 民主力量不断壮大,民主化潮流势不可挡


五 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一)国共政治斗争
1 1945.8-1945.10重庆谈判 成果:《双十协定》:
和平建国、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 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证券的合法地位问题没有达成协议 2 1946年初 重庆 政协会议 各党代表和无党派人士参加
再一次确认了和平建国,避免内战的方针和其他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二)国共军事斗争
1946夏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1 战略防御
如何理解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1 背景
内战爆发,敌众我寡(敌众:美国支持,国民党经济、军事上有优势) 2 含义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看似强大,实则虚弱)
2 战略反攻
1 条件
① 军事条件:敌我力量差距缩小 ② 土地改革 2 时间及标志
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 战略决战
1 时间
1948.9-1949初 2 三大决战
辽沈、淮海、平津 3 结果
国民党基本主力被消 4 七届二中全会
① 时间地点
1949.4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② 背景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筹建新中国成为重大问题 ③ 内容

a.
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b. 基本政策
c.
总任务: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4 渡江战役
时间:1949.4.21-23 结果: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5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道路
3 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4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建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5 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