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三、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阐述如何理解习近

2022年度三、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阐述如何理解习近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6-30 08:36:21 推荐访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三、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阐述如何理解习近,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三、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阐述如何理解习近

三、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阐述如何理解习近6篇

【篇1】三、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阐述如何理解习近

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对世界战略形势和我国家安全环境的认识与思考

当今世界,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习主席指出,“国际体系进入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时期”,“这个大变局,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世界战略格局演变的科学判断,是对我国安全环境的总体把握,也是对加速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的战略构想。大变局呼唤大变革,大调整推动大发展。当前,世界战略形势的深刻变化正在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大国力量对比发生重大调整,多极化进程明显加快

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是历史常态。近代工业革命催生欧洲强国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两极对抗格局,冷战结束开启世界多极化进程。20多年来,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两个大国主宰世界的时代应该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化。美西方实力地位相对下降。美国深陷“两场战争、一场危机”,欧洲备受债务危机拖累,日本政局“七年七相”、经济持续低迷。美西方软硬实力双双受损,对国际事务操控能力有所下降。新兴大国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俄罗斯大国复兴步伐加快,印度、巴西等国经济快速发展。新兴大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增加,整体影响力持续上升。

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发展重心仍将“由西向东”转移,世界力量对比继续呈现“北降南升”态势。未来一二十年,有可能形成世界多极化的初步格局。但力量消长将是复杂漫长的过程,世界多极格局真正形成还需要较长的发展进程。

二、大国关系发生重大调整,全球战略博弈持续加强

大国关系始终是国际政治的主线,是影响世界战略形势发展的关键。千百年来,大国对抗带来的是战争、灾难和贫困。冷战结束是西方崛起500多年来首次以非战争方式完成世界格局转换。20多年来,大国间相互合作与相互竞争并存、利益交融与战略博弈交织,发生全面对抗的风险下降,大国关系互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大国利益深度交融。国家利益是制定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利益交融、安危与共,任何一国出问题都可能殃及别国。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
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
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须让别人活得好。

大国矛盾依然存在。共同利益增多并未消除大国间利益矛盾。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在国际秩序改革、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诉求各异。美学者提出构建“大西方

”,以平衡“新东方”。新兴国家之间“同质竞争”的矛盾依然存在。

大国战略博弈更趋复杂。利益交融呼唤合作,利益矛盾引发竞争。各大国既相互借重又相互防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国关系的基本态势。大国间发展关系应该登高望远,尤其是发展中美关系要有战略远见,如果仅盯住眼前三五年的利益,分歧点将大于共同点;
如果放眼一二十年,共同点就可能大于分歧点;
如果眼光能看得更长远一点,就能找到更多的共同点。

三、大国战略发生重大调整,各国战略走向渐趋明朗

战略走向决定国家发展道路,战略得失关乎大国命运兴衰。冷战结束后,各大国基于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安全威胁变化等因素,积极展开一系列战略调整。

美国战略调整渐趋成熟。冷战结束后,美进行过三次大的战略调整。第一次是克林顿政府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战略重点仍在欧洲,积极推进北约东扩,强化跨大西洋联盟关系。第二次是“9 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发起“全球反恐战争”,战略重点转向中东和中亚,先后发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第三次是从小布什执政后期开始、奥巴马上台后加速推进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战略重点东移亚太。当前,这一战略调整已较为系统、到位,主要表现为“五个明确”:战略称谓明确,美官方近期均以“再平衡”来概括其战略调整;
战略目标明确,从聚焦反恐转向应对新兴大国挑战,谋求保持美“领导地位”;
路线图明确,提出强化同盟、发展伙伴、加强多边机制、密切经贸关系、强化军事存在、推进民主等六大举措,反映出美战略“再平衡”的基本脉络;
重点关注地区明确,提出经略亚太是未来 10年美国家战略最重要任务之一,打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大亚太”概念明确,将印度洋和南亚地区一并纳入美亚太战略“再平衡”范围。

俄罗斯战略调整基本到位。冷战结束初期,俄为选择战略走向付出了一定代价。普京上台后,俄由乱到治、由治趋兴。2012年普京重任总统,俄政权架构有望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稳定,国家战略走向基本确定。俄将加快推进强国战略,推动以欧亚联盟为核心的独联体一体化进程,提升俄综合实力,实现大国复兴。

日本战略调整右转倾向突出。日本1947年提出实现“经济大国”战略,上世纪 80年代初提出争当“政治大国”战略。近年来,日政府提出要成为所谓“正常国家”,其实质是想突破二战后国际社会对战败国的相关限制。近期自民党重夺政权,安倍再度上台,其对外战略调整走向有待进一步观察。

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以及亚

太地区的澳大利亚、印度等也在积极调整自身外交安全战略。

四、大国战略争夺重心发生重大调整,地缘战略较量深度展开

冷战时期,战略争夺重点在欧洲。冷战结束,中东成为战略争夺焦点。当前,世界争夺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提出战略关注重点东移,日本积极配合美“重返亚太”,俄罗斯提出“欧亚联盟”一体化构想,印度力推“东向战略”,澳大利亚也寻求更深程度地“融入亚太”。

美国推进战略重点东移仍面临多重掣肘:一是目标过大与能力不足的矛盾,美实力相对下降,主导亚太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是“东进”与“西顾”的矛盾,国际反恐形势严峻,西亚北非持续动荡,美难以放手东向;
三是亚太国家对美依赖与警觉的矛盾,各国既希望“倚美自重”,又担心美借机干涉本国内政。美国内近期对此也在反思,认为美亚太“再平衡”战略过分突出军事遏制,恐事与愿违;
提出美在“转向亚太”同时,决不能忽视欧洲和中东。

从全球地缘战略看,欧洲对美仍具关键意义,中东局势走向也不会完全按“大中东”路线图发展,中亚、南亚局势尚存变数。今后一个时期,大国争夺重心将会东移亚太,但大中东及大中亚地域仍将是各方角逐的重点地区。

五、大国战略部署发生重大调整,世界军事竞争更趋激烈

安全战略定向是先导,战略部署调整是抓手。随着大国战略调整接近成熟,大国特别是美国军事部署调整加快推进。近年来,美逐步从驻欧洲和中东地区向亚太地区调整兵力部署,构成以军事联盟为战略依托,以控制太平洋、大西洋为战略目标,以南北两锚为战略支点,以三条岛链互为联动的战略体系。一是调整兵力布局,将布兵重点由东北亚向东南亚转移;
二是拓展战略纵深,将兵力由一线岛链向二、三线岛链转移,形成大纵深布势;
三是突出部署重点,加快构建一体化的战略预警体系、战场监视体系、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联盟作战力量体系和亚太反导体系;
四是注重机动部署,通过演训和轮换部署等,使美军作战力量熟悉和适应西太和印度洋战场环境;
五是加强前沿存在,进一步加深与日菲等国军事同盟关系,拓展与地区有关国家战略伙伴关系。

其他大国也在积极推进军事部署调整。俄罗斯巩固在独联体特别是中亚国家的军事部署和军事影响力,强化远东及太平洋方向军事部署。日本防卫重点由“北方”转向“西南方向”,着力加强位西南诸岛军力部署。印度积极向环印度洋和西太拓展军事影响。

综观当今世界战略大势,对我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当前,我国外部安全环

境保持总体稳定,可以概括为“四个没有改变”: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
我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没有改变,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转变;
我周边安全环境总体可控态势没有改变;
我与各大力量战略互动中的有利地位没有改变。同时,我也面临严峻的风险挑战,主要应警惕和防止“五个方面问题”。一是警惕和防止西方渗透颠覆战略。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军事部署、政治改造、经济控制、文化渗透等多种途径,将相关地区国家纳入对其有利的全球体系。西方对中小国家的军事“硬打击”只能在短期内实现“时空上的占领”,却难言真正战胜,但其以“软渗透”为手段的颠覆战略将可能实现“心理上的占领”,这是更大、更长远的危害。二是警惕和防止日本政治右倾化占主导地位。当前日本政治整体向右转的倾向比较明显,军事战略由“专守防卫”转向外向型和进攻型,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对东亚地区,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三是警惕和防止域外大国插手南海问题。南海问题升温与域外大国插手密切相关。要让有关国家明了我们具有使用必要手段捍卫主权的战略决心,具备维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的坚定意志,使其放弃侥幸心理、作出明智选择。四是警惕和防止“新干涉主义”蔓延。“新干涉主义”的实质是否定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现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特别是主权和平等原则。主权问题是弱小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一个国家一旦丧失主权,何以有人权保障?平等问题是弱小国家赖以维护尊严的最后一道屏障。一个国家一旦丧失尊严,何以有自由可言?“新干涉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打着“人权”旗号的新殖民主义。如果任其发展,国际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五是警惕和防止非传统安全因素上升。网络安全事关国家主权,事关经济社会运转安全,也事关人们生活质量。西方所谓“网络自由”其实是一种网络霸权。在信息时代,夺取和保持网络空间优势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夺取制海权、制空权更为重要。现代恐怖主义是由强权政治造成的、极端宗教和民族分裂主义的“混合体”。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只会“越反越恐”。反恐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必须坚持国际合作,必须坚持文武并用,仅靠军事手段无法消除滋生现代恐怖主义的土壤。能源安全问题与地区安全形势、国际运行规则、战略通道安全、科学技术进步都密切相关。维护能源安全一要靠实力,二要靠科技,三要靠参与制定和维护国际规则。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经济社

会发展带来的生态安全等问题也值得关注。

时代在变革,战略需前瞻。面对加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战略形势,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家安全环境,我们应不断深化战略思考,加强战略谋划,把握战略主动,如期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

【篇2】三、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阐述如何理解习近

一、新时代:国际社会来到十字路口

过去提及中国近代史,常听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里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中国的近代史与西方国家的近代史是不同步的。从中国史角度,近代是1840年-1919年(五四春雷),现代是1919年-1949年,当代是1949年至今。从世界史角度,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世界现代史是20世纪初至今,一般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罗斯十月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1、近代、现代、当代是相对的,中外标准不统一,同一个地球,但每一个国家成长的步频、步幅是不一致的。中国的近代史节点比世界史标准晚了340年,因为世界近代史的逻辑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公元1500年史观”,就是西方中心史观。

2、世界近代史基本就是西方近代史,主要指标是海洋时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资本主义、民族国家。东方历史被凝固了,东方虽然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但它已经没有历史。如果有历史,那就是东方在什么时候西方化、在多大程度上西方化的历史。

3、但是,中国现代史与世界现代史几乎是同步的,关键要素是“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今天,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国家基本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过去垂直性、垄断性、等级性结构被扁平化、节点化、网格化结构所取代。特别是,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百年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要素。

回顾历史,李鸿章在同治十一年(1872)五月上奏《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指出“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这里的“大变局”主要是指,在过去,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北面、西面等陆地方向,而面对东南的万里海疆,从未有大规模能够深入京畿腹地的入侵。故此,晚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李鸿章强调要加强海防,因为这种来自东南海疆且能够“一箭穿心”的西方殖民侵略过去三千年从未遇过,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发生巨变。从时代意义来说,“大变局”是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面前土崩瓦解的时代。

今天所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显然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完全不是一回事。2018年7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并发表题为《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个世界既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未来10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10年,将是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的10年,将是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10年。国际社会再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理解“大变局”,除上述三点原因外,还有一个核心要素即准确定位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社会主义中国能够越来越主动地参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的塑造。

【篇3】三、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阐述如何理解习近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文

天下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二战之后奠定的国际政治经济治理秩序,总体保持和平并推动经济全球化,现在却走到了新的历史转折关口。

过去的几年,世界已经掀起了大风大浪,未来不排除有更大的惊涛骇浪,甚至是海啸山摇。澳大利亚一把火,透支100年碳排放。埋葬在西伯利亚冰川下的病毒,未来通过候鸟会不会肆虐人间?如果全地球平均气温抬升5度,粮食和物种会不会大灭绝?我看到99.7%的论文都说是人类活动造成地球变暖,0.3%的论文说不是,它们截取的数据,横跨4000年,但如果改为4万年,结论直接推翻。你让我信谁?我只能信全球变暖是真的。如不放慢工业经济增长,子孙后代全部GG思密达。问题是谁放慢?凭什么是我放慢,而不是你放慢?微观上看,我们还能复工,还能直播买买买。宏观上看,我们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今年一月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超级大流行,更是为百年大变局增加了最新注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总书记敏锐洞察,纵观历史,统判全球,作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分析和战略论断。进行伟大斗争,坚定维护自身主权、统一、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国必须识大变局、适大变局、塑大变局、立大变局,在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中掌握主动权,绝不能让自己的现代化进程被人打断或遏止。

世界迈入百年未有大变局,中国是最大的自变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但实现这一强国伟业,绝非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抓住一些人生的机会。前几年,跟一位同事跟老校友在外场出差时聊天。人一辈子总会遇到一到两个机会,可以让你改变命运,或发财或取得事业的成功,关键就是你能把握机会。

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在未来七个月里它将载着国人的期望驶向火星,这个神秘的星球将有中国自己的探测器准备着陆。中国在大航海时代已经落后了,在未来的大航天时代,中国必将迎来新的高光时刻!

【篇4】三、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阐述如何理解习近

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的感悟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总书记关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总结了世界局势发展的本质,把握了国际形势的全局,指明了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可能性和要求。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要义就是“变”字。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不断变化是世界发展的本质特征,当下的世界更是处于重大转折性变化之中。这个变化对世界各国来说既是契机也是挑战,必须大胆应对,谨慎行事,力求抢占变化的先机。回顾中国百年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无不是中国人民在发展浪潮中求变化、求发展而展开的艰苦卓越的斗争和奋斗的历史。百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站在了自己斗争和奋斗取得的成果上,但面对错综复杂、起起伏伏的国际形势,容不得丝毫松懈。只有不断从整体上把握当下局势,掌握发展规律,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变化中求发展。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谁能在这场转折性大变局中抓住主动权,谁就抓住了未来百年甚至更久的发展主动权。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内容是当前正在经历深入调整的世界格局。当今世界局势虽没有大的动荡,但局部冲突不断,地缘冲突此起彼伏,美国单边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英国脱欧议程等。这些冲突和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世界的结构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全球化不断扩展和加深,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加凸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尤其在经济竞争方面,很难再出现一个国家以压倒性优势制裁或限制他国发展的情况,各类摩擦往往会导致双方共同损失。另一方面,长期为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局势正在发生变化。西方国家发展速度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群体快速崛起,成为发达国家的有力竞争者,对旧的国际格局形成冲击,以一个或几个国家为主导的单极化国际格局正在遭受现代化以来的首次严峻挑战。各方力量对此焦虑不安,进入一个试探性冲突又不至于决然撕裂的角力时期,这个时期对双方都充满不确定性。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提出了历史性、时代性的要求。国际格局深入调整出现了新兴市场国家争取更多发展主动权的契机,但是调整现有国际格局、构建新的国际格局并非易事,面临的困难也是难以预估的。近期各种势力蠢蠢欲动,局部冲突、中美贸易摩擦、香港局势的突变等,都反映了调整现有国际格局、触动既得利益的困难和压力,这对中国把握国际形势的能力、处理国际外交的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中国必须以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预测世界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科学制定对外方针政策,来应对历史的大变局,并力求抓住大变局中的机遇,推动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

【篇5】三、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阐述如何理解习近

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Understanding the“Great Transformations Once in a Century”

作 者:张宇燕[1]

Zhang Yuyan(不详)

作者机构:[1]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出 版 物:国际经济评论

年 卷 期:2019年 第5期

摘 要: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对当今全球态势做出一个重要判断,即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判断是笔者分析和把握现阶段纷繁复杂世界、顺应时代潮流、利用好发展机遇并成功应对挑战的出发点。对百年变局的理解可以从大国实力对比变化、科技进步影响深远并伴随众多不确定性、民众权利意识普遍觉醒、人口结构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演化、多边体系瓦解与重建、美国内部制度颓势显露和中美博弈加剧等八个维度进行。在百年变局背景下,还应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因素。正是这些“变”与“未变”,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国际大环境。

页 码:9-19页

主 题 词:百年变局;实力对比;大国博弈

【篇6】三、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阐述如何理解习近

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奋斗、发愤图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基于对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的正确认识,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回国参加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代表时首次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在2018年6月22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一些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多次强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论断在国内外迅速形成共识。

        百年回眸,当代欧美各国在前半个世纪始终在萧条、动荡和战乱中挣扎而行。二战后,复苏与重建的大幕终于拉开,现代化进程得以重启。不到30年的时间,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突飞猛进,发展神速。作为现代化进程的先行者,欧美各国的经济规则、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对后发现代化国家影响深远,一度甚至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学习和模仿的典范和模板。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冷战格局的结束,市场化、资本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深入,欧美各国开始遭遇困境:从福利国家危机到合法性危机,从政治信任危机到分配正义危机,危机此起彼伏,几乎覆盖了从国内政治到地缘政治再到全球政治的所有层面。进入21世纪后,危机继续升级。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问题不断,激进政治、极端政治强势兴起,多元文化主义的政策危机在加剧精英对抗、社会分裂趋势的同时,更引发更大范围的国家极化现象。

        过去的百年间,中国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发展和进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不懈努力,促使我国在经济、贸易、国防、科技、信息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国家综合实力跃居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国家、人民、军队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改革开放短短40年,中国以空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科技创新程度,实现了全方位的迎头赶上和特定领域的弯道超车,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中国业已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者、参与者和贡献者,努力推动国际体系向更合理、更公正、更规范的方向发展,向国际社会积极展现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三个前所未有”清晰地描绘了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局时的历史定位和时代基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深刻理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全面认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内涵,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规律,积极驾驭中国与世界共进的新方向。

        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如何理解和阐述“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深刻思想,并使之成为指导我们工作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战略性论述,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和思想界正在讨论的热点。本期特别策划,我们邀请了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积极提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方案,以期有助于认识和领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思想,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