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2023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四篇),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1、了解屈原和《楚辞》鉴赏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课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诗文大意,并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4、了解咏物诗的基本特点。
5、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体会咏物诗寓情于物的写作特点和作者寄予诗中的爱国情怀。
两课时
一、导入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不过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晏子春秋》所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不是一大缺憾吗?但在深深热爱着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1、本诗选自( ),作者( ),我国( )(时代)伟大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的( )风格。代表作有( ) 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深固难徙( ) 剡棘( ) 圆果抟兮( ) 梗其有理(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徕:
)
⑵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迁:
)
⑶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壹志:
)
⑷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曾:
)
⑸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纷缊:
)
⑹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廓:
)
⑺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苏世:
)
⑻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离:
)
三、师范读课文、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思路及情感。
四、诵读领会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大意。(小组讨论)
(明确)天地间嘉美的桔树,适应南方肥壤沃土。禀受天命不可迁植,只肯永远生地南楚。根深蒂固难以迁徙,专心致志坚定不移。叶儿碧绿花儿素结,繁枝茂叶令人欣喜。密密枝丫尖尖小刺,圆圆果实挂满树枝。青果黄果色彩斑斓,纹理花色灿烂绚丽。皮色鲜明内瓤纯洁,犹如君子担当道义。长得繁茂修饰得体,形象脱俗美丽无比。赞叹你从小立志,与世俗迥然有异。独立于世不肯迁移,这志节多令人惊喜。节制自守虚心谨慎,始终不会犯过失咎。秉持美德公正无私,可也天地一样不朽。我愿与你生死相交,相与为友天长地久。淑丽端庄终不淫逸,生性梗直知情识理。年龄虽小却品高洁芳,堪作兄长可为我师表。品行高洁好比伯夷,树立楷模千古光照。
诗人以橘树为喻,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橘”与诗人屈原的形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诗人屈原忠于楚国,至死不渝的精神,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形象等。作者借橘树赞美坚贞不移的品格。作者认为橘树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因为它不仅外形漂亮,“精色内白”“文章烂兮”,而且它有着非常珍贵的内涵,比如它天生不可移植,只肯生长在南国,这是一种一心一意的坚贞和忠诚,再如它“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使得它能坚定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无私的品格。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以橘树为师,与之生死相交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志向的表达。
五、讨论
1、歌德说:“象征的奥妙就在于每个情节必须本身就有意义,同时指向某种意义更大的情结。”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试着举例子。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敖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红豆:借指 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月: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2、本文的橘有什么特质?请在文中找出原诗,它本身的意义在哪里?
3、在本文中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4、请同学们概括文章的主旨。
六、搀扶式鉴赏,教给学生诗歌的鉴赏方法。
明确(师生共同总结)
《橘颂》可分两节,第一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开笔“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诗人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它充满生机的纷披“绿叶”,晕染它雪花般蓬勃开放的“素荣”;
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
它所贡献给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彩照人的无数“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此“纷緼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节虽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
橘树之美好,不仅在于外在形态,更在于它的内在精神。本诗第二节,即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外表好看,却无美好的内质),表达过对“兰”、“椒”(喻指执掌朝政的谗佞之臣)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
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
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它在颂橘中突然揽入诗人自己,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峻的岁月,这便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在两位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历史天幕上了!
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诗作看。《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楚辞灯》)的奇特境界。从此以后,南国之橘便蕴含了志士仁人“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了。这一独特的贡献,无疑仅属于屈原,所以宋刘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七、品位诗歌,鉴赏和体会艺术技巧。
再读课文,仔细体会诗歌使用的高妙的艺术技巧,体会其妙处。
八、迁移延展,开拓视野,提高鉴赏水平。
狼子野心
[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悼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注释
①俟:等待。
②遁逸:深深地隐藏
九、作业:
请同学们仿照《橘颂〉的写作手法,选择身边的一件事物进行描绘。
知识与能力
1、注重整体感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参考注释和工具书,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
2、注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环节。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体味语言的自然美,学习写景的技巧。
2、从叙事写景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答谢中书书》: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记承天寺夜游》:培养豁达宽广的胸襟。
重点:整体感知作品内容,领悟作者发现美、欣赏美的情怀。
难点:反复诵读,体味语言之美。
诵读法课外资料延伸法
陶弘景及苏轼的生平资料、承天寺图片。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对于祖国的秀美山川,无数位文人在赞羡的同时,也作了大量的描写,但用书信这一文体进行描摹并且成为名篇的却并不多。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用书信文体写的《答谢中书书》,从中感受他所描绘的山川之美。
二、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人。幼有异慧,年四五岁即以荻为笔在灰中学书,读书万卷,未及弱冠,齐高帝即引为诸王侍读。后隐居于句容茅山,自号华阳隐居。因梁武帝早年与之游,即位后,逢有朝廷吉凶征兆等大事,常前去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好神仙之术,爱山水。著作甚多,大都亡佚,诗文今传《陶隐居集》辑本一卷。
三、文本链接
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因政局动荡,社会混浊,他遁逊山林,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所以他在《答谢中书书》中以描画山水昭示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四、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2、范读课文。
(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节奏、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
(2)自由朗读两三遍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做到流利地朗读。
3、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如遇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明确重点词语。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夕日欲颓:坠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3)全班讨论,理解文章大意。
4、背诵课文。
(1)自由竞背。
在四人小组内互相检查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
五、课文精读
1、本文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试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
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运用对偶、排比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将描绘的山水之美写得清丽自然,毫无堆砌雕琢的弊病。
2、深化:找出文中你所喜爱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3、拓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历代诗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诗句,请大家相互交流收集的诗句,并试简评诗句特色。
4、《答谢中书书》首句总领全文,概括古今高雅之士的情怀。纲举则目张,中间部分承前文具体描写山川之美,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从仰视、俯视、平眺的视觉角度,从色彩,从四时,从晨昏,从动静,从听觉等角度展开,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去诠释自然景物绮丽的风光,展现出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卷。而最后一句则以感慨收束,自比先贤,怡情山水,自得其乐。
六、探究升华
描写讴歌自然之美的作品浩如烟海,但像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这样短小简约、字精意达的却并不多见,我们应学习他不作繁文、惜墨如金的写作态度。
七、文章脉络
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垫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
八、写作特点
1、描写细致。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这三句是写静景,写得形色俱备,精彩纷呈。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与雄伟,以“见底”表示水之清澈与透明,一仰一俯,视野开阔,山水尽收眼底。接着移步换景,由清流而写两边的景物。可写之景物必定多不胜数,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给人以具体的视感:五彩缤纷的石壁,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青翠的竹园。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斓,足以让人大饱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作者描写自然景物时,扣住最能表现景色特征的时间——早、晚来描绘。在旭日东升、晨雾将散的一片寂静里,山林中呈现一片猿鸟争鸣的欢腾景象。“乱”字写出了猿鸟争鸣的喧闹景象,使整个山林充满着勃勃生机。夕阳将要落山时分,余晖照映着水面,层层粼波之中,不断有鱼儿从水中争相跃起。“竞”字写出鱼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的场景。一早一晚,一空中一水面,一鸣一跃,构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立体流动画面。
2、抒写奇美。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中展现了多种“美”。一是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二是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
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四是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
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
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
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九、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见过月亮,也沐浴过它的清辉。在古代,月亮是人们寄托情思、抒发情感的物象。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一篇有关月亮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以文才闻名于世,而他的成就。他在欧阳修去世后,成为宋朝文坛领袖。他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方面均有骄人的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
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由于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因此,利用夜晚赏月排遣心中的苦闷,故作者借景抒情写了此文,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1、范读课文。
(1)学生听读,画出生字词,注意句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两遍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2、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如遇有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明确重点文言词语。
①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遂(于是,就)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相与(共同,一起)步于中庭。
③但(只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罢了)。
(3)全班讨论,落实翻译。
(4)竞背课文。
(5)抽查背诵。
1、文中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这十八字写景,有何妙处?
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使读者如见其景:月朗庭空,竹柏弄影,创造了一个明净幽闲的境界。作者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应怎么理解?
明月经常有,美景亦常在,但人物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当时与张怀民俱贬官黄州,虽任团练副使,却无实权,实在是一个闲人。作者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心境肯定不会如意,但是作者却能从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表现出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
4、《答谢中书书》与本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现加以分析。
《答谢中书书》一文作者是个隐士,寄情于山水之中,文章中流露出的是对山水的喜爱欣赏之情与无人能同赏的些微怅惘。本文却是作者贬官之后作的,不免有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悲凉、失意、惆怅和愤懑之情,但同时也有善于自我排遣的豁达态度。
山川、清流、明月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恩赐,也是无数文学家们不遗余力地歌颂和吟赏的对象,不论是得意或失意之人,仿佛只要回归到了山水中,与清风明月为伴,那一腔的失意或怅然总能一扫而空,重获心灵的自由。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山水的清音与丝竹之音截然不同,它能让真心观赏它的人荡尽胸中块垒,得到无比美好的精神享受。古往今来的人们从大自然的美景中不仅能寻求精神上的安宁,也在沉醉山水之中练就了一双慧眼,他们用生花妙笔及时地描绘出了这些美景,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不论是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无人同赏的些微怅惘,还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豁达,都能够引起千载之后人们的共鸣,让人仿佛进入当时的情境中。
《记承天寺夜游》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作者与张怀民在庭中散步。第二层写散步时所见的月色。第三层写作者内心的感慨。
《记承天寺夜游》
1、衬托手法的运用。
这是一篇小品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描绘月光明亮之美的方法。他不是直接写天上的月亮如何璀璨、明净,而是运用衬托的手法,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从下到上,突出月亮的皎洁,给人一种独特的自然之美,把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2、写景、抒情、叙事相结合。
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体,以抒情为辅助。小品文写出了作者承天寺夜游的感受,大体可归结为:前半部分叙事,中间部分写景,最后三句抒情。这样,使全文写景、抒情结构分明,叙事中流露出被贬的悲寂,因此作者在文章中借景抒情,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感慨。
3、词语的巧妙运用。
文章中起笔扣“夜游”,径入题旨,接着用“至”“寻”“步”等词,把夜游的地点、同游者等交代得清楚明了。又如作者写“月”,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作者别具匠心地从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见到月色空明。这样写,精致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4、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5、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
二、疏通文意
1、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2、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3、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
4、研习课文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叙述、描写、抒情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修辞作用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板书设计
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三、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四、作业
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
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①.字音。
贫jí(瘠) mù(募)集 卫shù(戍)区 wù xū(戊)(戌)变法
diāo(凋)零 祈(qí)祷 捂(wǔ) 挟(xié)持 惩(chéng)罚
眷(juàn)恋 卓(zhuō)越 萌(méng)发 诬(wū)陷 月笼(l?ng)沙
寂寥(liáo) 造诣(yì) 倔(jué)强
②.本单元要着重掌握如下词语的解释:
蹊跷:qī qiāo奇怪。
宛转:(歌声、鸟鸣等)抑扬动听。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泛舟:乘船游玩。泛,漂浮。
汗青:史册。
寥落:稀少。
瞭望:登高远望。
风烛残年:比喻随《www.》时可能死亡的老年。风烛,风中的蜡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解读: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
‘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
”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① 萧乾,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1998年10月出版的《萧乾文集》(1-10)收集了他的主要著译作。
②都德,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③刘敬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党支部书记,因心脏病突发,于20xx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④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⑤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丽,自成风格,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⑥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⑦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鉴赏〕
这两句诗,写梦境。与诗人那些通篇记梦的诗作有别,此诗写梦境也独树一帜。全诗由梦因引出”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人们尽可以据此梦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想象诗人当年是如何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那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作此诗时他又是如何梦绕神牵”九州同”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祥 《过零丁洋》)〔鉴赏〕
原诗的零丁洋:珠江口的海面。起一经:指本诗作者精通一种经书,经过考试(文天祥二十岁时考取状元)出来做官。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全句是说:在惨淡的战争环境中过了四个年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是说:山河破碎得像柳絮被风吹散一样;
自己一生在动荡不安中,像被雨打的水上浮萍一样。惶恐滩:在江西万安县,是赣江十八个险滩之一。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曾从惶恐滩撤退到福建。”惶恐滩头说惶恐”,这句的”说惶恐”,是指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之叹,非指害怕敌人。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第二年头被迫随船去宋帝呙,船过零丁洋。这句中的”说零丁”,是指感到自身孤苦。汗青:史册。照汗青:光耀史册。
文天祥抗元不幸被俘,汉奸张弘范当元军元帅,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正在海上抗战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文天祥就拿这首诗给他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义正辞严,表现了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在中国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而文天祥那种忠贞不贰的伟大情操,更是使他得以名垂千古,留芳万世。
例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
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仿句:改了 ,而且 。
本单元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本次语文实践活动,旨在使学生在阅读感受本单元五篇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上了解爱国、认识爱国、从而真正地学会爱国。
活动步骤: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壳、哗、调”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如何将内容表达具体的,学会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天才乐师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场景。
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壳、哗、调”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导言激趣:
一肚子没学问,
开口闭口知道,
瞧瞧这小家伙,
实在真是骄傲。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蝉的一篇课文。
二、初读
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生交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蝉是我的邻居,一到夏天,我家屋外就成了蝉的天下。)
3、那么蝉还有些怎样的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1、本课有三个多音字,壳,哗,调。注意字音。“蝉、弱、震”是翘舌音,操是平舌音,腾是后鼻音。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音。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可采取归类学习。
3、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生字书写:叠腾
第二课时
1、具体学习蝉的特点,知道蝉是如何脱壳的,了解雄蝉喜欢唱歌的特点。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我家屋外成了蝉的天下,那么蝉又是如何脱壳,雄蝉喜爱演奏、蝉的视觉,听觉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
蝉是怎样脱壳的?勾画重点词句,特别是动作的词语。
2、同桌讨论交流蝉脱壳的方式。
3、全班交流。
(1)蝉是怎样脱壳的?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如:描写蝉脱壳的动作的词语“腾起、翻、倒挂、打开、伸直、翻、勾住、蜕”。
(2)理解课文是如何将“蝉脱壳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种奇怪的体操。”写具体的。
(3)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精读课文5—10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5—10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
哪些地方描写出了雄蝉喜爱演奏的特点?勾画重点词句。
2、同桌讨论交流雄蝉喜爱演奏的特点。
3、全班交流。
(1)蝉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
(2)抓住蝉喜爱演奏,视觉灵敏,听觉特殊这几个特点,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3)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四、联系实际
1、感受中天才乐师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场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文学常识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文学界的“维吉尔”。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
2、重点字词
喧嚣(xiāo)蚋(ruì)臃肿(yōnɡ)鳍(qí)涂墁(màn)蜣(qiānɡ)窠(kē)无动于衷(zhōnɡ)寻觅(mì跳蚤(zǎo)钹(bó)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嚣,吵闹、喧哗。
罅隙:缝隙。腾跃:跳跃。
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
一点也不动心。
3、文章主旨
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蝉的地下穴道,以及幼蝉蜕皮的过程,描述了蝉产卵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很害怕上由法布尔《昆虫记》改写的课文。他是一个虫痴,痴到极致成家成魔成仙,做生物学研究,这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做语文课教学,往往有很“裹”人的地方,让我们这些非专业者黔驴技穷。这不,有关金蝉脱壳这一节,老师们之中都产生较大分歧,毕竟生活在城市,近距离观察端详蝉的几率少之又少。
然而,孩子们却表现出超常的好奇心,似乎只有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童,才会是童心未泯法布尔的“知音”——正如备课时所预设的:中的天才乐师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地演奏的场景,吸引着学生去关注蝉脱壳的情况,蝉的视觉、听觉异于人类的特点。
教学这样的文字,我明白“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获取,学生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但蝉脱壳那一段实在太难想象了!要是有录像参照,可能还好点儿,通过真实观察,再来看语言文字是怎么再现的。如今谁也没有看到过这个相对微观的情景,如何仅从语言文字中理解、体会?还真不是一般的难点。
如果我有可以的电教设备,如果稍微能挤出点找资料的时间,相信这一课会上得更清晰、准确。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