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八年级语文古诗文(九篇)(完整)

2023年八年级语文古诗文(九篇)(完整)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1-02 16:00:04 推荐访问: 202 2020 2020-021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2023年八年级语文古诗文(九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2023年八年级语文古诗文(九篇)(完整)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篇一

一、词语积累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20分,每空0.5分)

suí jìnɡ( )( ) 阻 è( ) 转弯 mò jiǎo ( )( )bān lán( )( )

地 jiào( ) 箱qiè( ) hài( )人听闻 chuānɡ( )疤 狼jí( )

āo dànɡ( )( ) 愧zuò( ) ɡān ɡà( )( ) 取dì( ) kū lóu( )( )

diān pèi( )( ) 穷愁liáo( )倒 推chónɡ( ) wéi( )妙 wéi( )xiào( )

zhù( )足 丘hè( ) lín xún( )( ) pán( )龙 天衣无fènɡ( )

jié( )难 chán chú( )( ) jǐ zhuī( )( ) 遗 hái( ) zhě( )皱

(二)给加下划线的汉字注音(每空0.5分,共20分)

两栖( ) 溃( )退 寒噤( ) 提( )防 簌簌( ) 猝( )然昏厥( )

深邃( ) 决眦( ) 拂( )晓 颤( )巍巍 瓦砾( ) 销声匿( )迹

荒谬( ) 诘( )问 琐( )屑 颓( )唐 塌( )败 矜( )寡孤独

焦灼( ) 伎俩( ) 吊唁( ) 镂( )空 蔷( )薇 鳌( ) 重峦( )叠嶂

萌( )发 翩( )然 繁衍( ) 追溯( ) 藩( )篱 归咎( )殷( )红

绮( )丽 滞( )笨 沆砀( )( ) 幽咽( ) 老妪( ) 案牍( )

(三)用横线标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每空1分,共20分)

转弯摸角 ( )锐不可挡( ) 名付其实 ( )铸剑为梨( )

丰功伟迹( ) 眼花潦乱 ( )遣责 ( ) 毛骨耸然 ( )消声匿迹( ) 连声喏喏 ( )穷困撩倒 ( )束手无测( )

一愁莫展 ( )无精打彩 ( )巧妙绝论( ) 令人消魂 ( )重峦叠障( ) 惟妙惟削 ( )弄巧成绌( )见议思迁( )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每个1分,共5分)

1、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

2、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3、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4、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5、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二、古诗积累:

按课文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忽逢桃花林,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

2.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存者且偷生, 。

4.人家在何许, 。

5.谁道人生无再少, 。

6.浮云游子意, 。

7.日暮乡关何处是? 。

8.白头吊古风霜里, 。

9. ,波撼岳阳城。

10. ,老木苍波无限悲。

11. ,铁马冰河入梦来。

12. ,尚思为国戍轮台。

13. ,遥隔楚云端。

14. ,平海兮漫漫。

15. ,我言秋日胜春朝。

16. ,西蜀子云亭。

17.东皋薄暮望, 。

18.相顾无相识, 。

19.松间沙路净无泥, 。

20.洞庭之东江水西, 。

三、名著阅读(每空1分,共15分)

1.《 》演绎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作者是 你能写出这部作品里的`几个主要人物吗? 。(至少两个)

2.保尔.柯察金是《 》中的主人公,作者是 。

3、长篇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 。

4、《童年》是 (人名)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人公是 。

5、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 、和

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6、我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唐宋时期著名的八大家是:
、苏轼、、欧阳修、柳宗元、、。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篇二

八年级语文生字注音及词语解释

八年级语文生字注音及词语解释

宛如wǎn 驿站yì 解剖pōu 油光可鉴jiàn畸形jī 杳无消息yǎo 凄然qī 教诲huì 瞥见piē 抑扬顿挫cu 深恶痛疾wù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摸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飞腾杂乱。

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模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匿,隐藏。

犹言:如同说。

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篇三

一年级语文生字词语

一年级语文生字词语

生字词语部分

一画:一

二画:13个

二十人入七八儿九了卜又力几

三画:16个

三上下个大口子门也山飞马小巾广己

四画:32个

今天木六文火无中日月五开不见长车公云少

牛毛尺牙风心水手升巴方书片

五画:21个

左右瓜正用生皮东平本业半鸟出电田白头目

四禾

六画:6个

自年衣鱼回西羊耳米

七画:5个

来两里足走

八画:2个

雨果

一字组多词

木:木头、木马、木瓜

天:白天、天上、天下、几天、今天

八:八个、八方、八人

人:几人、人少、三人

火:大火、火山、上火、水火

文:文本、语文、文火

儿:儿子、鸟儿

九:九天、九月、九个

无:无人、无用、无心

日:日子、日月、今日

中:中心、心中、中用

子:儿子、尺子、车子、日子

门:开门、门口、大门

月:月牙、日月、八月、平月、半月

不:不用、不三不四、不少、不足

开:开门、开水、开头、开车、开心

目:目光、耳目、双目

耳:耳朵、耳目、两耳

头;山头、里头、头皮、木头、开头、头上、出头

米:大米、小米、八米、米尺

见:少见、见人、

白:白天、白云、白毛

田:水田、禾田、田里

电:电子、水电、用电

长:长白山

山:上山、下山、山头、大山、火山

出:出入、出门、出山、日出、出口、出来、出生

飞:飞鸟、飞上天、飞来

马:大马、木马、马车

鸟:飞鸟、鸟儿、小鸟

云:白云、云天、云朵

车:上车、下车、开车、火车、电车

公:公用、公车、公园、公司

牛:大牛、水牛、牛头

羊:羊头、羊毛、小羊

巾:毛巾、方巾、手巾

牙:门牙、洗牙、刷牙

尺:尺子、三尺、木尺

毛:毛巾、毛衣、羊毛

心:心里、中心、心中、手心

风:大风、风中、风雨

力:用力、有力、力气

手:手心、大手、水手

水:雨水、白水、开水、山水、水鸟

广:广大、广东、广西

升:上升、升起、东升

足:十足、足球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篇四

关于八年级语文古诗习题鉴赏

八上古诗鉴赏

一、赏析《望岳》

1、湖北省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4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2.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5.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7.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9.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10.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61.(·云南省昭通市)品读杜甫《望岳》一诗,回答问题。(3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画线句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答案】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1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意近即可)

1、⑴.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⑵.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2.“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
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3.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4.①不尽②终要,终当5.⑵.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6.高大巍峨 7.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8.b 9.d 10.d 11.b

7、20湖北省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4、⑴.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⑵.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33.(·广东省湛江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高大巍峨(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16.(2012·山东省泰安市)阅读《望岳》诗,完成22-25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答案】22.b 23.d 24.d 25.b

山东省临沂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4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分)

答: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

(一)诗歌阅读8. (2分)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

9. (2分)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近即可)

20四川省雅安市

21.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
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21.d(诗歌最后两句不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而是希望有朝一日,一定要登顶,俯视天下)

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三、古诗词鉴赏(共3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 选出对《望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由远而近,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之匠心。

b. 诗中“钟”字为“聚集”之意,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作者喜爱之情;
“割”字写泰山高耸入云、矗立挺拔的气势,表诗人赞美之意。

c. “荡胸生曾云”写作者志随山高,“决眦”写作者细望之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 结尾一句写作者登临泰山极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决心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雄心壮志。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2分)

答:

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

(一)(4分)5.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分)

6.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

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意近即可)(2分)

61.(2011·辽宁省本溪市)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答案】a

60.(·云南省昭通市,9,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1分)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答案】(1)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1分)

(2)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2分)

23.(2011·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
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14.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

二、赏析《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
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b

60.(2010·云南省昭通市,9,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1分)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答案】(1)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1分)

(2)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2分)

23.(2011·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
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14.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答案】11.国破或:破(2分) 12.c(2分)

61.(2011·辽宁省本溪市)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答案】a

65.(2011·湖南省长沙市)古诗文鉴赏(共13分)

(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3.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2分)

【答案】

56.(2012·湖北省荆州市)古诗文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来源:]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2014年贵州省铜仁市

13.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6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2分)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4分)

答:

13.(共6分)(1)(2分,每空1分) 破 深

(2)(4分)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2分)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意对即可)

24.(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01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14.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

14.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评分标准:(2分)写出特点1分;
语句通顺1分。

51.(2010·广西省百色市,四(一),6分)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3分)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1分)

②美的具体表现:(2分)

【答案】(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1分) 诗人孤独、思乡(2分)

(2)(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1分)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
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2分)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1分)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2分)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1分)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2分)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1分)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2分)

24.(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
“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51.(2011·四川省遂宁市)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答案】b (分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47.(2012·江苏省徐州市)古诗词鉴赏(3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9.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答案】b(“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51.(201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答案】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54.(201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篇五

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模板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会全诗型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诗歌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歌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大家应该随便找几篇古诗,按照上面的答题模式组织一下答案,相信在考试的时候,你在诗歌鉴赏这主干题目方面不会丢很多的分,甚至拿到满分,竞争优势一定明显。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篇六

一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语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语、多音字、反义词、近义词大全

一、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美丽)的春天 (柔柔)的春风

(细细)的春雨(柔嫩)的小草

(雪白)的梨花 (红红)的杏花 (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竹子

(嫩生生)的娃娃 (浅褐色)的外衣 (宽阔)的海洋(欢乐)的海洋

(明亮)的眼睛 (长长)的睫毛 (火红)的太阳(灿烂)的阳光

(鲜红)的气球 (弯弯)的小船 (闪亮)的珍珠(明亮)的小池塘

(美丽)的世界 (五彩)的世界 (淡淡)的清香(响亮)的鞭声

(响亮)的歌声 (动听)的歌声 (热烈)的掌声(宁静)的黎明

(无边)的草原 (欢乐)的羊群 (疯狂)的公牛(高大)的松树

(黑黑)的头发 (雪白)的头发 (发光)的萤火虫 (绿色)的羽毛

(雪白)的羽毛 (黄色)的嘴巴 (硬硬)的嘴巴 (长长)的鼻子

(蓝湛湛)的天空 (绿茵茵)的树木 (碧澄澄)的小河(呼呼)的北风

(快乐)的小鸟 (漂亮)的菊花 (美丽)的荷花 (鲜艳)的红旗

(鲜艳)的红领巾 (聪明)的头脑 (勤劳)的双手 (灵巧)的双手

(晶亮)的冰花 (圆圆)的眼睛 (弯弯)的小河 (蓝蓝)的天空

(碧绿)的莲子 (碧绿)的叶子 (火红)的太阳 (雪白)的棉花

(闪闪)的星星 (青青)的小草 (混浊)的泥水 (充足)的水分

(好学上进)的孩子 (美丽)的东方明珠(雪白)的云(快乐)的小鱼

(快乐)地成长 (兴致勃勃)地观看 (好奇)地问 (大声)地说

(难为情)地说 (细心)地询问 (打)篮球 (打)排球

(踢)足球 (掷)铁饼 (掷)铅球 (掷)标枪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篇七

三年级语文古诗大全鉴赏

【小学三年级 】

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篇八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

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

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答:

【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1】②①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

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

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

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

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答:

【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①①②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

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

【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③②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①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新课标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新课标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新课标大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篇九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
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高考攻坚:语文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河北平泉一中王树德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六、分析技巧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来不及了。看过去的练习题吧。

第一,先把答题的框架模式记住

第二,认真对每个框架下的东西分析,想想为什么会这么回答

第三,如果有心把各个不懂的词查

第四,问老师

第五,听天由命

第六,千万不要想不开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