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7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7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1-11 08:06:02 推荐访问: 反思 反思(八篇) 反思作文8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7篇),供大家参考。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一

我把这篇教材作这样处理,因为这篇教材虽为略读课文,但篇幅较长,语句含义深刻,文中出现许多值得推敲的四字词语。文章思想不仅具有对人心的鼓舞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这个问题,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语句读通顺,大体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了青藏铁路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区铁路。而且还知道了青藏铁路是西部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这条铁路给西部人民带来了福音。这为学习下文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教学重点是解决“铁路建设者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与“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这两个问题并且体会这些铁路建设者们的精神品质。难点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为何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四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我公开课执教的内容时。根据学校大力推行的“成功教学法”理念,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首先实行“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提前一天布置学生自学课文内容,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铁路建设者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3)你从上面两个问题中体会到了铁路建设者们身上具备哪些精神品质?

(4)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行理解感悟。

(5)“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为何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每次分别具有什么含义?

第二步进行“查学”环节,以自学时提出的5个问题为线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采取的措施是先找会的同学来说答案,然后老师相机进行板书,不会的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掌握。学生会的不教,只教学生不会的。会的学生可不教,不会的学生一定要教会。并且当堂进行反馈,对后进生进行指名答问,如果后进生都掌握了,说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决解,课堂教学也就取得了实效。这节课中的教学亮点在于学生自学比较成功,前面四个问题迎刃而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答问特别积极踊跃,声音响亮清晰,见解独到新颖。我本人今天的状态也比较好,能够积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准确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情,让“查学”与“量学”措施起到了实质性作用在课堂上体现了极强的可操作性。在学生的感悟体会中揭示出铁路建设者们可贵的精神品质之后,我适时地播放了《天路》这首高亢而振奋人心的歌曲。教学效果让学生入情入境,让课堂教学最终达到了高潮。

遗憾的是教学当中也出现了一些处理不当的地方,有的地方没有讲到爱恰当之处,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二

初次看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文题时,我心中就出现了许多问好,而且对这篇课文的内容一点都不看好。等到备课时,我不得不认真阅读课文内容,没想到一下子喜欢上了它。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如何一节课上完这篇篇幅不短的文章呢?多方学习、参考他人的教学设计后,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下面请大家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 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生:交流: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读提示的要求,自学课文,可以用笔在书上勾画出你想要的答案,也可以在重要的句子旁边做批注。

学生自主阅读后,我引导学生介绍青藏铁路。学生因有备而来,将方方面面都汇报到了。看到学生兴致勃勃,我即兴让孩子们给这条铁路换个名字。“长龙”、“天路”、“神圣路”……一个个具有特色的名字从孩子们的嘴里说出,说明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这条路的重要性。在这基础上,再来交流第二个问题,学生对筑路工人油然而生敬意。

另外,该课中难理解的词语特别多,例如:分外妖娆、狰狞、杯水车薪、始料不及等,这些词语对理解课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起初,我想把这些难理解的词语单独抽出来布置学生回家,先从字面上理解词语意思。以前也试过这种方法,可到了正式讲课要理解词语时,学生就只会拿着从各类词典上抄来的答案照念,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词意?能否将其运用到习作中?这些都是未知数。鉴于之前的做法不甚妥当,我便尝试改进,决定在授课过程中穿插讲解词语意思,或猜测,或抓关键词,感觉比单独抽出来理解效果好。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觉得略读课教学的难度不亚于精读课教学,甚至更难,主要是难以抓好这个切入点。以后,我还得不断探索,不断向他人请教。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三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原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从中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反思自己的教学,做的较好的有如下几点:

一首韩红的《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在悦耳的歌声里,学生一点点静下心来,沉浸其中。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反复出现,是作者行文的线索。在教学时,我首先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然后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不简单,不容易。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了阻碍筑路大军前进的困难所在,并纷纷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这些困难,我们的建设者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请从文中找出答案,并谈谈你的体会。”这个问题较好回答,学生能轻松得从第6、9自然段中获取答案,并且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感受建设者充满智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课文题目在文中一咏三叹,这个简单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前后出现了四次,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执著的精神。其次,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在文中前呼后应,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这里提到的第一个特点,学生能发现,也能较好地进行感悟。而第二个特点,则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感受,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文章写作上的特点。

一节课下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有一些环节还很粗糙,比如教师的评价语、本课小练笔的安排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较好地解决。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教师在教学中牵的太多,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不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2、虽然读的比较扎实,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对读的指导不够,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方法单一,学生感悟不够深刻,感情朗读有所欠缺。

3、略读课文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本节课却忽视了小组合作的作用,没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

4、在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中,教师的衔接语还有所欠缺,失去了一次提升学生理解的机会。

总之,在教学中既有成功之处,也还有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每节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四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教学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课前布置的查找资料任务完成得较好,学生们很积极地搜集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汇报交流的时候也兴致勃勃,讲起来滔滔不绝,由于时间关系,课上交流不是很多,只能让他们课后再互相传阅资料,增长见识。从他们汇报情况可以知道,学生选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还是有待加强。一节课下来,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课文的主要内容;
修铁路遇到的困难;
铁路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时,我主要是这么做的:

一、以韩红的《天路》导入,激发兴趣

二、抓住行文线索,体会人物精神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反复出现,是作者行文的线索。在教学时,先找出文中介绍青藏铁路的句子,然后引出我外国人的评价和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然后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不简单,不容易。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了阻碍筑路大军前进的困难所在,并纷纷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这些困难,我们的建设者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请从文中找出答案,并谈谈你的体会。这个问题较好回答,学生能轻松得从第6、9自然段中获取答案,并且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感受建设者充满智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感悟写作特点

课文题目在文中一咏三叹,这个简单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前后出现了四次,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执著的精神。其次,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在文中前呼后应,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这里提到的第一个特点,学生能发现,也能较好地进行感悟。而第二个特点,则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感受,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文章写作上的特点。

一节课下来,基本上解决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可是对于训练点的落实,感觉时间太紧,我感受到略读课教学的难度不亚于精读课教学。首先是学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上课难免有鸡同鸭讲的感觉。其次像本文中有许多需要理解和积累的好词,如分外妖娆、狰狞、杯水车薪、七零八落等等。若课前布置学生,到了正式讲课要理解时,学生便只会照搬,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词意?能否将其运用到习作中?这些都是未知数。若强调几下词语意思,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情感的升华就会不到位。这样一来,一篇略读课文就要分成一个半课时甚至两个课时,这就有悖于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了。看来最关键的因素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使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平衡状态。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五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原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在贯通风火山隧道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从中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青藏铁路与西部大开发等方面的资料,学生完成的较好,为学习本课做好了铺垫。教学中我始终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紧扣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做的较好的有如下几点:

上课时我先由《白杨》一课导入:通过《白杨》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老一辈建设者为了西部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出他们的青春和热血;
如今,为了加快西部的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着他们的足迹,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他们的誓言和决心,引读课题,通过读题目让学生感受建设者的豪情壮志,激发了学生继续学文的兴趣。

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自读阅读提示,画出学习本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默读课文。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了阻碍筑路大军前进的困难所在,并纷纷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这些困难,我们的建设者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请从文中找出答案,并谈谈你的体会。”学生能从第6、9自然段中获取答案,并且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词语,感受到建设者充满智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教学中,按照不同的要求,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初读课文时采用小声读,这样可以了解自己对课文的朗读情况。抽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读的最好的段落读,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整体感知和思考问题采用默读,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在解决难题时,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建设者在修筑风火山隧道中所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去加深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教师在教学中牵的太多,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不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2、虽然读的比较扎实,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对读的指导不够,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方法单一,学生感悟不够深刻,感情朗读有所欠缺。

3、略读课文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本节课却忽视了小组合作的作用,没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

4、在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中,教师的衔接语还有所欠缺,失去了一次提升学生理解的机会。

总之,在教学中既有成功之处,也还有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每节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六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难点是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本节课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文章篇幅较长,语句拗口难懂。另外,文中出现的一些专业术语学生也很难理解。对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加了不少难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前我指导学生收集了有关西藏及青藏铁路的资料,让他们对文章的背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教学时,我先设计了一个激情、诗意的导语。让学生补充有关西藏的资料:西藏是人们心中的一块圣土,它美丽、圣洁、纯净,尤其是它的雪域圣城——拉萨,更是无数人向往的圣地、佛地。可是,因为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给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所以人们一直都觉得“出国易,入藏难”。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xx年,党中央作出了重要指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样,在理解文本前先通过图片展示和我的解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按阅读提示的要求,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中把握文章的重点,知道青藏铁路到底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困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在交流反馈的时候,我先出示青藏铁路示意图,讲解青藏铁路途经的地方,让学生对青藏铁路有一个直观地了解。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不简单,不容易。这些困难,建设者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已经找到了相应的答案,回答很踊跃,但让学生理解建设者们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这个环节时,我重点抓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要在青藏高原修铁路,让火车开到拉萨,当时国内外都是一片质疑声。而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我让学生找出这句话,在创设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信心和决心。学生在读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它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同学们对建设者们的赞叹。

在课外拓展环节,给学生布置了三个任务:交流课外搜集资料;
为铁路建设者立一块丰碑;
出一期手抄报。丰富和完善能促进阅读能力提高的情感激励体系,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课外阅读兴趣。沟通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了课内课外,沟通了校内校外,沟通了书本学习与实践,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向了生活和家庭,走向了自然和社会,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能更好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综合性学习大多以“问题解决”和“活动探究”为载体,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及反思篇七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述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和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青藏铁路所经过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条件等,并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青藏铁路开通的重要意义,以及修建这条铁路实在不容易。同时还布置学生课前学唱两首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天路》,这一切都是为教学做铺垫。让学生在思想受到震动,感情上产生共鸣、才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取得教学的成功。这样学生就能带着激情,带着对筑路工人,对青藏铁路建设者的敬佩之情来学习课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题目在文中一咏三叹,这个简单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前后出现了四次,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执著坚定的精神。在教学时,我首先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然后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不简单,不容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反复诵读文本的过程中,找到了阻碍筑路大军前进的困难——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那么,这些困难,我们的建设者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请从文中找出答案,并谈谈你的体会。”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段落,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来理解铁路建设者不畏困难、充满智慧、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

老师设计这样的结束语:西藏是人们心中的一块圣土,它美丽、圣洁、纯净,尤其是它的雪域圣城——拉萨,更是无数人向往的圣地、佛地。让我们坐上火车去拉萨,亲身体验一下高原的美丽、布达拉宫的圣洁,天路的神奇。与此同时播放一段青藏铁路上火车行进的视频伴与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留给学生无限美好的想象与回味……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