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读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感悟(全文)

读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感悟(全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7-01 20:24:22 推荐访问: 复兴 复兴中华 复兴中华(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感悟(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读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感悟(全文)

读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感悟3篇

读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感悟篇1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作者:徐丹丹
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12期

        摘 要:文化是民族、国家的灵魂,可以说没有文化自信、文化的繁荣也就没有民族的复兴。民族复兴不仅意味着民族的复兴,而且也是文明的复兴,复兴将会被抒写到历史中,同时也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

        关键词:文化自信;
民族复兴;
文化传承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根基,同时也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提供了源源不断能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一项重要的原因就深厚的文化,深厚的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力。

        一、文化自信是文明复兴的基础

        民族文化包括习俗、利益、道德等,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以及利益基因,而其中民族精神、思想文化则是民族灵魂。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千年传承包含则和优秀的精神基因,敬爱坚韧不拔的品质。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是中国民族战胜各种内忧外患的根本。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坚持不断的弘扬民族精神,不断提高民族文化凝聚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不会被全球经济发展的浪潮“冲散”,从容不迫的向社会主义迈进,迎接新的挑战。全球化是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发起端,要想克服这种危机,也要从全球化入手,抛弃全球化是不可行的。文化自信要有一颗“开放的心”,而不是自我封闭,应当将民族作为出发点,将相对发展作为分析的参照,在肯定民族文化的同时,应当适当的进行批判,在坚持民族文化同时,适当创新,创造民族文化和世界互动的桥梁。

        二、民族复兴中体现文化自信

        经济全球化是低于和民族文化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并非“毁灭性”的,因此不同地域和民族文化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都有各自的特点,这正因为这种差异,从而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生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各个民族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在此背景下,应当更加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应当使不同民族间能够有一个相互平等和交流的机会。经济全球化不应成为世界文化向单一方向发展的“助力”,应当提倡不同的文明和文化共处,而不会出现冲突,对话是一种交流,并非一种对抗,文化需要在交流中发展,而不能自我封闭,应当实现兼容,不是盲目的排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繁荣盛世。

读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感悟篇2

2篇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心得

  展开波澜壮阔的40年文化改革发展长卷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文化治理体系,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文化事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短缺的文化生产供给、零散的文化经营活动到繁荣活跃的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从较为封闭单一的对外文化交流到以我为主、多层次、宽领域文化开放格局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伟大实践,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40年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文化体制改革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国家文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国民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了越来越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坚持深化改革,为文化强国事业注入强大活力。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改革和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加强文化法治建设、深化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一批文化企业和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彰显出我们党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伟大实践的执政智慧和使命担当。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心得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一书揭示了人生和事业之间的奥秘,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学习心得体会1500字。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是读不进去的,尤其是前几十页,讲的都是比较大的、宽泛的道理,犹如心灵鸡汤,读过也没留下很深的印象。印象中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书中反复讲的“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业的根源”,它论述了“心-道-德-事业”的关系,用书中举得例子“种苹果”,“事业”相当于最终的果实-苹果,“德”相当于树干枝叶,“道”相当于树根,“心”相当于苹果树的土地、种子、水分、阳光和肥料等,按照书中的论述“人生的最大战略就是提升心灵品质。心灵品质提升,道随之提升,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这四种主要的德以及无数的德也随之提升,事业的成就自然随之提升。心灵品质提升一分,道就增加一分,德就增多一分,事业就增长一分。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道,就有怎样的德,就成就怎样的事业。”

  联想到自己的工作,我们赛维信息技术服务事业部的“心-道-德-事业”又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我们的“事业”是实现赛维咨询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我们的“德”是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和人才基础,这个是实现“事业”的支撑;我们的“道”是事业部的发展战略和方向,这个是明确事业部“德”建设的方向;我们的“心”是事业部的文化建设和团队士气。

  1、我们的“事业”-实现赛维咨询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就像入职海信的第一天诵读的海信理念,“海信是个企业,更是一项事业,需要千千万万的海信人世世代代去成就”,赛维咨询的事业也是如此,我们要把它做大做强,这个是我们事业部共同的心声,赛维信息技术事业部从20XX年从集团信息管理部划分至今,每一个赛维IT人都秉承着“敬人、敬业、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从服务海信内部客户开始,到今天外部服务逐渐发展壮大,依靠的就是我们要做大做强的决心和目标。

  2、我们的“德”-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和人才基础。赛维咨询的组织架构也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20XX年由集团信息管理部调整至赛维,目的是为了发展外部业务;20XX年内部成立销售部、方案中心、实施中心和支持中心,为了也是更好的适应外部市场的发展要求,将销售、售前、实施、支持整个项目周期更好的管控;20XX年初SAP开发人员整体由支持中心划拨至实施中心,支持中心改为技术中心,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定位和发展方向却有了重大调整,目的是能更好的发展自有产品,真正把做自有研发产品(SRM、SMS、CRM等)做到模块化、通用化,满足市场需求,更有市场竞争力。伴随着每一次组织结构的调整,事业部人员也有20多人发展到今天100多人的团队,人才团队不论是数量上还是人才技能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人才梯队。但需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事业部发展速度相比,还是明显要落后些,人才的短缺越来越成为实现事业部“事业”的短板,为此事业部明确了未来两年人才发展的规划,一是继续加大校招人员规模,扩大人员基数,二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员,多渠道、多方位引进核心人才。

  3、我们的“道”-事业部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事业部从20XX年第一次开始做外部项目至今,事业部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也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20XX划拨至赛维最开始还没有明确要大力发展外部市场,20XX年开始做外部市场时,也是有单就接,也没有搭建自己的销售团队,依靠的是其他企业的分包,事业部真正开始明确方向应该是20XX年,确定了要把外部市场做大做强,后面又逐步明确了重点突破的领域和市场。20XX年开始又明确了自研产品的发展方向,确定赛维咨询自己的技术路线图。

  4、我们的“心”-事业部的文化建设和团队士气,事业部由小变大,由最开始仅能凑出一支项目实施团队到今天同时十几个项目同时在进行,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事业部整个团队敢打敢拼的奋斗精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每一个赛维咨询人都在用心践行“我用心、您放心”的服务宗旨,为客户用心、为工作用心,就是对自己用心。事业部一直秉承着营造“家”的部门文化,设身处地的为员工解决问题,团队内部也把各自的队友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工作,团队上下目标统一,继续发扬敢打敢拼的作风,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事业,把赛维咨询真正做大做强。

读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感悟篇3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田 丰

【期刊名称】岭南文史

【年(卷),期】2017(000)002

【总页数】1

卷首语

中国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转型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大海中看得桅杆的帆船,是喷薄而出的一轮朝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质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在全球化进程中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珍视民族文化,守护精神家园,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文明复兴的基础和前提。

全球化与民族化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全球化的一个内在矛盾便是民族藩篱的打破与民族主义的觉醒互相作用,相伴而生。文化作为经济基础的反映和民族认同的纽带更集中地体现了这种内在矛盾。经济全球化拉近了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由此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化”,然而又激起了对文化世界主义的警惕。如何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同一性而不被文化趋同化的浪潮所吞噬,几乎是所有民族国家特别是后发性国家的普遍心态和对策。美国学者勒纳用“痛苦门槛”理论来概括全球化进程中的这种文化现象:每个民族在进入现代的“门槛”时,原先的支撑物和社会结构突然崩溃,这使人们充满了压力和痛苦但又不可避免,于是人们转向民族主义。

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较之于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礼仪、习俗、艺术、典籍、道德、信仰等,积淀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基因和性格特点,而其中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更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而持存,在于它蕴含着优秀的精神基因,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品格,厚德载物、兼收并蓄的气度,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哲理等。千百年来,这些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内乱外患,跨越兴衰沉浮,使中华文明历经时代更迭而始终维系着、发展着的精神脊梁。弘扬民族精神,才能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保持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淡定从容地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这种坚定的文化自信也是面向世界的文化自觉。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发端于全球化,而克服危机也离不开全球化。逆全球化是没有出路的。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封闭的夜郎自大,而是以民族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现代化发展规律为参照系,在对民族文化的肯定中包含着对民族文化的革命性批判,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坚持对民族文化的创造性变革,在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大道中寻找两者互动和接入的桥梁。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主旨演讲中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命题,描绘了全球化竞争中各民族国家合作共赢的光明前景,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从而展示了中国梦与世界梦是一致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是一致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将为全球化良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阔步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社科联原主席、研究员)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