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军事运输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军事运输思想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1-19 08:54:02 推荐访问: 作家 运输 运输业

★ 闵 霞

军事运输是连接前线与后方的枢纽。军事运输在后勤保障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它使军队所需的人力、物力在作战中实现远距离投送,增加部队的移动性,达到迅速部署、快速撤离的目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尚无空中运输,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军事运输主要是指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
到了列宁和斯达林所处的时代,运输形式不仅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而且有了空中运输。尽管在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斯大林所处时代的军事运输形式不同,但他们都十分重视军事运输建设,对交通运输业的主要社会职能、发展史以及交通运输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有相关论述。

军事运输在保障战时兵力和物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变化,为军队提供了多样化的军事后勤保障方式,扩展了军用品的运输方式。列宁认为,铁路运输是战争中极其重要的物质因素,“不仅对完成各次战役而且对红军的武器、被服和粮食的供给都有头等意义”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增订版)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67页。。

(一)军事运输保障兵力迅速集中作战。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之初,法国对战争没有充分的准备,落后的铁路网不能迅速集结兵力,军事运输工作远远落后于普军。在双方还未交锋时,法国统帅部的作战计划就因后勤保障不利而流产。当时,法国的铁路混乱,运输工作落后,导致法军只得停留在国境线上而无所作为。法军在装备、弹药、粮食和运输等方面均无保障,有时士兵需要自己行走几百公里去领取作战的装备,这就使士兵还未投入战斗就已疲惫不堪。与法军行动迟缓相比,普鲁士则顺利完成军队的动员工作,普军通过军用浮桥将军队迅速集中到莱茵河地区。1870年8月4日,普军转入进攻,致使法军在作战初期就处于挨打的境地。恩格斯分析普军在这次作战中,不仅行动迅速,而且还能自如地指挥大量兵力作战;
相反,法军在军队的集结方面远远落后于普军,即便法军经过两周的时间仍不能将军队全部集中起来。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32页。因此,法军在最初的几次会战中接连失败,最终丧失了一切主动,而普军能在短时间内打败法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利用铁路快速集中兵力展开进攻。可见,战争中兵力的迅速集中需要可靠的军事运输,并且为战争取胜创造有利条件。

(二)军事运输保障物资迅速集中供应。早在1848—1849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普军就开始重视铁路运输,并意识到铁路的发展将引起军事后勤的变革。恩格斯认为,部队在野营或长期驻训时,军事运输对后勤物资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强调:“如果军队野营的时间长,那么良好的道路、运河或通航河流对供应军队的生活必需品具有重要意义。”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277页。恩格斯指出,粮食、弹药、兵员的转运集中需要完备的铁路网,充足的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是保证运输通畅的前提。他指出:“如果没有完备的铁路网,这样庞大的人数便无法集中,无法保证供给粮食和弹药,无法运动。”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65页。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把铁路看作是联系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反复强调铁路运输是运送粮食的重要工具,没有铁路就不会有社会主义③参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增订版)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51页。。在战争初期,铁路管理就转入战时模式,向前线运输了大量的物资,铁路运输量急剧增长;
在战争后期,铁路实行全面军管,军事化的管理使铁路运输基本满足了作战中物资的需要,保障了前线的作战。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军事运输保障了物资、卫生和军工产品的运输。针对这种情况,斯大林强调指出:“运输是连接前后方的最主要的手段。我们可以生产出大批武器和弹药,但是如果不靠运输部门及时运往前线,那么它们就可能成为对于前线毫无用处的东西。”④《斯大林军事文集》(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年,第322页。时至今日,铁路运输仍然是战时运输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和平时期建设好公路网、铁路网是十分必要的。

交通线连接部队的前线与后方,是维持军队生存的重要运输线,大量的粮食、武器、弹药、油料、被服、药品等后勤物资,通过各种运输工具和交通通道输送到战争中最需要的地方。作战中,离开了交通线就是断开了军队前线与后方的重要联系,后方物资无法运送到前方战场,前线伤病员无法后送到野战救护所,这将严重影响到作战的成败。因此,在作战前建设与发展周密的道路交通网,在战时及时恢复被敌人破坏的交通线,对于保障作战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通线的好坏是军队生死攸关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均认为,战争是对一国人力和物力的巨大考验,而交通运输则是对作战中消耗的人力和物力及时补充的有效手段,交通线是关系军队生死存亡的生命线。恩格斯十分关注战争中的军事运输及同作战基地间的交通线,他在研究克里木战争、普法战争等军事冲突中,均论述了交通线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在克里木战争中,英法联军远征亚速海,因为“亚速海是俄军向克里木运送储备品的主要渠道”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49页。。这次军事行动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破坏俄军的交通线,而拥有这样多兵力的联军只要在补给供应的组织工作和运输工具的调配方面对野战进行保障就能开展积极行动⑥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4卷,第448页。,最终联军向亚速海的远征获得了胜利。在普法战争中,普军深入法国内部进行作战,格外重视对交通线的保护。普军意识到交通线一旦中断,就会陷入被围困的境地,而法军要想解救巴黎,最容易的办法就是破坏普军的交通线。对此,恩格斯明确指出:“对于围攻巴黎的普军来说,这些交通线情况的好坏,是生死攸关的问题。”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242页。恩格斯指出的“交通线的好坏是军队生死攸关的问题”思想在战争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证明,苏联的运输部门尤其是铁路运输在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支援前线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斯大林在1943年11月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六周年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运输部门把武器、弹药、粮食、军服等及时送上前线的决定性作用。①参见《斯大林军事文集》,第322页。

(二)交通线是军队部署中的要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影响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时指出,交通线不仅是关系到军队的生死存亡,而且是军事部署的关键。他们研究了多次战争中交通运输线的问题,都认为在作战前一支军队要实施进攻和防御时,必须抓住交通运输的关键地域,如铁路枢纽、航海海道等,在敌人部署前抢先占领交通要道,巧妙机动,保障交通线。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4卷,第389页。恩格斯认为,交通线是军队部署中的要害③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247页。。在交战中,交通线一旦被敌军控制,粮食、弹药、被服、油料等军事后勤物资的补给将受到严重影响,加重后方向前线的补给负担。在普法战争中,普军在进入法国境内后,交通线就受到法军的袭扰,桥梁和道路被破坏,后方的弹药和粮食也被大量毁坏,普军不得不征发到更远的地方,而普军为了保住交通线,对于兵力部署也不得不作出调整。

1918年4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就军事交通线保障的重要性指出,一支打了胜仗的军队为了取得完全的胜利,也要暂停进攻,重新聚集力量,要“增加武器弹药的储备,修理和加固交通线,建筑新的仓库,调集新的后备军等等”④《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增订版)第34卷,第158页。。列宁强调,所有铁路组织及与之有关的苏维埃,必须全力阻挠敌人利用铁路设施。⑤参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增订版)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70页。由此可见,交通线作为军事部署的要害须根据战局形势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三)交通线需要大量部队保护。交通线在军事后勤保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军队生死攸关的生命线。因此,在整个作战中必须牢牢控制交通线,必须派出大量的部队最严密地保护交通线。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大量部队要用以保护战线后方的交通线和仓库”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49页。,这就是必须把保护交通线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任务来对待,作战中要针对不同战场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交通线进行重点保护。

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应举措:一是加强交通线的管理。作战中交通线的修复更加困难。列宁强调要加强管理,派出有经验的军事专家管理铁路,选拔善于整顿运输的人才,并且在管理中实施最严格的军事纪律,以纪律的约束性维护交通线的管理。列宁指出:“不惜任何牺牲来建立真正的铁的军事纪律,并在水路运输中创造出我们红军两年来所创造的那种奇迹。”⑦《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增订版)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51页。二是尽快修复被敌人破坏的交通线。战争中,不可避免会遭遇敌人的打击破坏。苏俄国内战争期间,红军的军事交通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缓解燃料、粮食等后勤物资运输困难的情况,解决苏维埃俄国生死存亡的问题。列宁强调交通线遭到破坏时,一定要修复它。⑧参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增订版)第38卷,第248页。三是切断敌人的交通线就是保护自己的交通线。1857—1859年,印度为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发动了起义。马克思先后两次从军事角度分析了起义者与英军间的交战情况,并谈到了交通线的重要性。他指出,在双方的几次战斗中,起义者巧妙地运用桥梁和山脉争取军事行动,攻击英军后方。结果英军落荒而逃,起义者占领了阿格拉城。对此,马克思认为哗变部队切断了英国人在阿格拉与德里之间的交通线是这一事件的重要结果。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6~327页。战争中,切断敌人的交通线是打击敌人的重要手段,其效果甚至比一场决定性的会战更为关键。恩格斯在分析解救勒克瑙的报告中关于切断敌人的交通线问题时就曾指出:“民族起义的力量不在于进行决定性的会战,而在于……切断敌人的交通线。”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405页。由此可见,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切断敌人的交通线就是扰乱敌军的前线与后方联系,对于保护自己的交通线具有重要的作用。

军队实施的战略、战役和战斗等一切军事行动都受制于军事运输。在16—17世纪,被服、粮草、弹药的运输主要依靠辎重队,辎重队多以马匹等牲畜作为主要的运输劳力。这就使欧洲各国军队的军事行动范围较小,军事后勤保障以就地供应为主。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发明了蒸汽船和火车,运输工具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军事行动的范围急剧扩展,作战相较以往受地形的限制也在逐渐缩小。19世纪初,军事后勤保障方式发生了变化。瑞士军事理论家若米尼在谈到军事后勤供给制度时阐明了仓库补给与军事行动的关系。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完成远距离行军时必须考虑军队的补给供应问题。1812年,拿破仑率领数量庞大的部队向俄国进军,而当时的军事运输工具落后,军事后勤物资的运送远远落后于行军速度,恩格斯认为这正是拿破仑统率的大军在俄国遭到失败的原因。恩格斯指出:“正如同现在的拿破仑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方法与之相比,就像七年战争时代的作战手段和方法与第一次革命时代的作战手段和方法相比是同样过时和同样无用的了。”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0卷,第659页。随着作战方式的改变和作战范围的扩大,军队的运输方式不得不作出相应的改变。恩格斯分析七年战争期间部队的规模较小,运输能力较弱,在行军中需要携带一切必需的粮食,当粮食吃完时只能转移到其他地方,而不能从后方将粮食运输到战地,随军携带的粮食最多只能供应一个月,军事运输的落后大大限制了军事行动。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期间,恩格斯在分析联军行动迟缓的原因时认为,按兵不动的原因似乎是运输工具不足,因此联军在进行了15个月的战斗以后仍然被困在海上。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406~407页。

当欧洲的一些国家修建了完善的铁路网后,军事后勤保障方式发生了彻底变化,强大的铁路能够大量运输军事后勤物资。恩格斯也分析了这一重要变化。在欧洲和北美国家进行的大规模战争,如,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1859年意大利战争、1861—1865年美国内战、1866年普奥战争和1870—1871年普法战争等,正是铁路运输的出现使杰出的军事家在战争中使用了全新的作战方法。恩格斯认为,在军事历史上,耶拿会战就是灵活应用机动作战取胜的经典战例。1806年10月14日,拿破仑出其不意地袭击了普军左翼,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消灭了普军。恩格斯将此次会战与克里木战争研究比较后认为,作战区域的大小是决定战争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这是受当时道路和运输的影响。后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准备材料中,再次提到这次会战:“战术还取决于道路的状况——耶拿会战的计划和成就在当前公路的状况下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还有铁路!”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74页。铁路和公路的广泛使用,使军事行动受交战双方地理距离的影响越来越小,后勤保障方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物资补给不只是依赖就地取材,远距离投送物资在数量和速度上与以往战争相比有了空前提高。

进行现代战争不仅取决于兵员数量、武器装备、油料等,而且还取决于人力物力的需求量、物资供应的效率及数量、交通线的通畅等。因此,战争指挥者在进行战略决策前,必须考虑后勤补给、物资给养等问题,而兵员、物资和给养快速地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就必须有完备的铁路、陆路、水路、航空等运输网。一场战争是进攻战还是防御战、是歼灭战还是消耗战,军事运输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进行战争离不开运输的思想,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列宁就认为,没有铁路,进行现代战争就是十足的空谈④参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增订版)第33卷,413页。。

(一)运输工具的不足改变战略计划。早在1851年,恩格斯在《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条件与前景》一文中指出:“现代作战体系的两个枢轴是:人员、马匹和火炮这些进攻手段的众多性和这些进攻手段的运动性。运动性是众多性的必然结果。”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0卷,第659页。恩格斯还以拿破仑作战为例子,指出现代作战逐步重视军队中的后勤工作。如在奥斯特里茨战局后,拿破仑完善了运输勤务,随着铁路、船舶等运输工具的出现,现代军队不再像七年战争期间的部队那样几个月内只能在小范围内来回运动,还出现了正规军事化的辎重勤务部门。七年战争时期,部队行军中无法携带保证作战需要的粮食,为了解决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战略计划不得不根据粮食运输问题作出调整。拿破仑为了使后勤工作适应战争的需求,常常亲自下达关于粮食补给、服装补给及运输工作的命令。指挥官在确定选择作战地域和行军线路时往往选择粮食充足的地带。只有这样骑兵才能够就近征发粮秣,军队可在占领地区搜刮粮食。当部队吃尽该地区的粮食时就会被迫转移,作战计划也随之作出调整。造成这种无法供给部队充足粮食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运输工具的不足和落后,后勤保障极其薄弱。因此,现代的作战体系不可能在贫困的、半野蛮的和人口很稀少的国家内长期采用。

克里木战争期间,恩格斯在分析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时,同样强调建设交通运输的战略意义。他指出:“帝国的辽阔版图毁了军队,调兵到战场上去的漫长路程毁了军队;
必须靠战略性的铁路网来消除这种距离遥远的状态。”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524页。战争中,军事运输除了有效地提供后勤保障,还是兵力运输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克里木战争中,俄军不仅深受运输问题的困扰,而且联军也因运输问题而调整作战计划。据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由于运输工具的不足导致联军只得按兵不动,接连几个月被困海上,后勤物资供应困难。针对这种情况,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指出:“放过有利的时机,不利用机会调派优势兵力去对付敌人,这就是犯了战争中可能犯的最大的错误。”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1卷,第406页。

恩格斯在分析1859年11月至1860年3月西班牙对摩洛哥的军事行动时认为,由于军事运输无法满足军队给养问题,而最终导致西班牙军队的失败。尽管当时西班牙军队在数量和装备上都优于摩尔人的非正规部队,但是摩尔人仍然击败了这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靠的就是能够迅速地集结部队和得到充足的给养。战争初期,西班牙开始修筑交通道路,除了陆路运输外,西班牙军队还利用水路运输,后勤物资仅可供养军队一个月。西班牙在一个没有道路且充满敌人的国家里调动军队是十分困难的。西班牙军队不仅给养跟不上,行军速度也相当缓慢。相反,摩尔人更适应小型战争,尽管在战略上作出了一些不恰当的调整,但总体上牵制了西班牙军队。对此,恩格斯深刻指出摩尔人在战略部署上不能同阿尔及利亚人相比。经过一天的战斗,摩尔人就改变了原有的计划,即“切断或威胁它和休达之间的交通线”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5页。。但是摩尔人却没有这样做,而是从正面堵截西班牙的去路,最终导致了一场本可避免的对阵战。一支军队要在落后的国家里作战,会面临无法夺取后勤物资,甚至无法通过城市交通线获得有效的后勤补给的惨状。西班牙对摩洛哥发动殖民战争时,未能保证交通运输的畅通,军队要获得后勤保障,就必须派出大量的部队去护送运输队通过没有道路、摩尔猎兵队经常出现的地区。因此,西班牙军队不得不根据交通运输状况对战略计划及时作出调整。

列宁和斯大林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运输工具与战略计划之间关系的论点。1918年,斯大林在给列宁的一封信中分析了当时南方战线的情况:交通线被切断,无论是铁路或是海路都中断了,粮食运输状况陷入绝境。因此,作战计划必须由进攻转为防御。综上所述,交通运输的线路、状况影响着作战计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切断敌人的交通线就是破坏敌人的战略线。随着时间的发展,战争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因后勤保障不力进而导致战斗失败的战例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线遭到敌人的破坏。也就是说,交通线被切断后使大量后勤物资无法及时运输到前线,进而导致战局陷入困境。这充分表明,交通运输是后勤保障中一个重要环节。随着铁路在军事运输中的广泛应用,铁路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也是敌我争夺的重要目标。在军事运输没有大范围使用铁路之前,军队主要依靠牲畜驮载、兽力车运送和人力等进行物资运输;
部队转移阵地、补充兵员以徒步为主。这时军队对于道路的依赖性较弱,同时军队对于保卫交通线的军事任务也相对较弱。由于发明了火车、铺设了铁路,铁路在军事运输中发挥的作用不断提高。铁路输送不仅比徒步行军速度快许多倍,而且可以使士兵保存体力和运输大型武器装备。因此,从火车应用到军事领域,成为主要的运输工具时起,铁路运输线便成了作战中袭击和保卫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

恩格斯在评论和分析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主要国家发生的历次战事时指出,战场上由于铁路的出现而可能改变战争形势和战略任务,因而对交通线的作用给予了格外的关注。1860年11月,恩格斯阅读了《陆海军报》上的一篇文章,文中谈到军事工程组织应该包括国家的全部铁路线,并且敌人一旦侵占全部铁路线将带来严重的后果。恩格斯接着指出:“研究王国每一条铁路线的战略意义,以及研究整个铁路网的战略意义,是非常重要的。”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247页。19世纪中叶后,美国开始重视铁路的建设。1861—1865年美国内战时,参战的南北两军都极为重视争夺和保卫铁路交通线,恩格斯分析认为这是为了顺利调动军队物资和确保运输安全。1861年7月,恩格斯在分析南北两军在弗吉尼亚地区的斗争形势时,曾把一个由南军控制的铁路枢纽在战场上可能发挥的作用,提到了战略高度。

1870—1871年普鲁士军队深入法国内地作战,普法战争爆发。在这次战争中,铁路交通线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普军和法军争相夺取的战略线。1870年9月中旬,普军总参谋长毛奇把在法国的全部兵力集中到了巴黎,由此,普军后方与法军前线相联系的交通线便成为普军在法国维持生存的关键。1871年1月,恩格斯看到了交通线的重要战略地位,指出交通线一旦中断会给普军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他分析道,巴黎与德国的交通线即使只中断几天,对于巴黎城外的24万普军也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245页。。巴黎被困,按照恩格斯的看法,解救巴黎最快最可靠的战略方法就是进攻斯特拉斯堡通往巴黎的铁路,切断普军所占有的唯一的直达国内后方联系的铁路线。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255页。自从铁路交通线成为法军重点袭击目标后,毛奇深刻意识到交通线的重要性,于是抽出了全部后备军的兵力去保护交通线的安全。

战争中,运输瘫痪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没有运输就无法给部队运送装备及供给物资。供应线越长,铁路运输供应前方的任务就越重。现代许多战例中都表现出后勤中交通运输线的重要性。通过以上实际战例,非常清楚地说明了军事运输的重要性。保护前方的交通运输线和破坏敌方的交通运输线都是为了战争胜利而采取的必要手段和措施。

猜你喜欢交通线全集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3期)2022-06-15观《绝密使命》感言东坡赤壁诗词(2021年4期)2021-09-05中央红色交通线: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文萃报·周二版(2021年19期)2021-06-07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环球时报(2020-12-04)2020-12-048月经典读书会推荐书目《李太白全集》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轨道交通 “风景”独好当代党员(2016年22期)2016-12-06喝醉的线环球时报(2014-04-18)2014-04-18母亲永远只有一个读者(2013年13期)2013-12-25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