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载人航天工程飞行任务大事记

载人航天工程飞行任务大事记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22年9月21日报道,1992年9月21日,这是一个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日子,这是一个值得被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代号为“921”工程。三十年来,工程相继突破和掌握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领域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成功将14名、23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牢牢占据了世界载人航天的重要一席。

1992年9月21日: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9年11月20日: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考核了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系统工作的协调性,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2001年-2002年:发射神舟二号到神舟四号无人试验飞船

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30日,先后发射了神舟二号、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飞船,通过系统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多项科学实(试)验的在轨完成,为实现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3年10月15日: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安全返回,实现了“成功发射、精确测控、正常运行、安全返回”的任务目标,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搭乘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实现了“成功发射、正常飞行、安全返回、航天员健康出舱”的任务目标,掌握了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飞行器控制、航天医学保障等载人飞船“多人多天”在轨飞行关键技术,首次开展了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工程通过实施四次无人飞行任务,以及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技术,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具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实现了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

2008年9月25日: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翟志刚于9月27日成功实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9月28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突破和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2011年9月29日: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
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
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在轨期间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了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于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

2011年11月1日: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

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于11月3日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11月14日成功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11月17日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确交会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撤离返回”的任务目标,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12年6月16日: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搭乘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于6月18日,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
6月24日,刘旺手动控制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6月29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技术,刘洋成为我国首飞女航天员。

2013年6月11日: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搭乘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于6月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
6月20日,3名航天员成功开展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任务,王亚平成为首位太空教师;
6月23日,聂海胜手动控制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6月2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健康在轨驻留、安全顺利返回”的任务目标,进一步考核了交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圆满完成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

工程通过实施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以及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建成我国首个试验性空间实验室,标志着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全面完成。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现了“成功首飞”的任务目标,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不仅为空间实验室任务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6年9月15日: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主要任务是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
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
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在轨期间开展了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大应用效益的成果,为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于2019年7月19日再入大气层。

2016年10月17日: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于10月19日,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工作和生活;
11月18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稳定运行、健康驻留、安全返回、成果丰硕”的任务目标,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了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

2017年4月20日: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于4月22日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于4月27日完成对天宫二号的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试验,于6月19日完成与天宫二号绕飞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验证了空间站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巩固了航天器多方位空间交会技术。

工程通过实施长征七号首飞任务,以及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交会对接任务,突破和掌握了空间站货物运输、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并开展了一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为我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空间实验室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取得全面胜利。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

2021年4月29日: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组装建造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5月29日: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天舟二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首艘货运飞船,也是天舟货运飞船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在轨运行期间先后与核心舱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按计划完成了飞船绕飞、机械臂转位舱段验证、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等多项拓展应用试验,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和运营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2021年6月17日: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搭乘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于9月17日安全返回。在轨期间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了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2021年9月20日:发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

天舟三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在轨运行期间先后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进行了2次交会对接,进行了绕飞试验;
与组合体分离后,还开展了空间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2021年10月16日: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于2022年4月16日安全返回,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在轨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

工程通过实施长征五号B首飞任务,以及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天舟三号、神舟十三号共6次飞行任务,验证了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等8项重大关键技术,创造了中国航天员最长连续在轨飞行183天的纪录,开展了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2022年4月,经全面系统评估,工程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2022年5月10日: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天舟四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是空间站建设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

2022年6月5日: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为期6个月的驻留任务,将于12月返回东风着陆场。在轨期间已顺利实施2次出舱活动,后续将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任务。

2022年7月24日: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

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员驻留、出舱活动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对空间站进行管理。

工程通过实施天舟四号、神舟十四号和问天实验舱3次飞行任务,形成空间站两舱“一”字构型。等待今年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完成空间站三舱基本构型的建造,全面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

2022年10月31日: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

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梦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三个舱段,也是第二个科学实验舱,由工作舱、载荷舱、货物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起飞重量约23吨,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参与空间站组合体管理,货物气闸舱可支持货物自动进出舱,为舱内外科学实验提供支持。

2022年11月12日: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装载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6个月的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还搭载了“澳门学生科普卫星一号”、宇航用氢氧燃料电池、空间宽能谱高能粒子探测载荷等试验项目。

2022年11月29日: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搭乘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组合体管理、空间科学与技术实(试)验等各项任务。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号、十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胜利会师”

两个航天员乘组“胜利会师”,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成功返回地面,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猜你喜欢天舟天宫交会天宫出差乐趣多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22年4期)2022-06-30天宫之眼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22年1期)2022-04-26“天舟”二号再出征(摄影)神剑(2021年3期)2021-11-11太空“大卡车”——“天舟二号”小学科学(学生版)(2021年8期)2021-08-30“天舟”二号垂直转运(摄影)神剑(2021年3期)2021-08-142019年,水交会来了!当代水产(2019年1期)2019-05-16立方体星交会对接和空间飞行演示太空探索(2016年9期)2016-07-12天宫二号蓄势待发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天宫二号发射成功大社会(2016年8期)2016-05-04一切以交易的名义——首届黑马创交会揭秘创业家(2015年1期)2015-02-27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