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健康管理专家共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健康管理专家共识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1-19 12:24:02 推荐访问: 共识 冠状 冠状动脉

湖北省健康管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全球流行,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优势毒株。据预测,奥密克戎将感染世界50%以上的人口,而奥密克戎与阿尔法、贝塔、德尔塔毒株相比,变异性更高,能够逃脱免疫系统的防御,再感染的风险更高[1-2]。但奥密克戎引起的症状不如以前的变异株严重,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占比超过90%,重症率和病亡率极低[3-5]。然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仅侵犯呼吸系统,还多有累及全身各器官如胃肠道、心血管系统、肾脏等,部分患者甚至存在感染后诸如疲劳、咳嗽、味/嗅觉异常的诸多症状,对人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6-9]。本共识结合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恢复期及恢复后存在的焦点问题,汇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意见,用以指导恢复期人群的健康管理。本专家共识可供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机构,以及基层医疗保健参考使用。

共识采用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参照GRADE分级标准[10],具体见表1。根据证据等级和专家组意见将推荐等级分为强推荐(建议采纳)、中度推荐(无特殊情况建议采纳)、弱推荐(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倾向于采纳)。

表1 证据强度与推荐级别

1.1 推荐意见 满足以下4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群可认为进入恢复期:①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②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
③有肺炎症状的,在复查CT时,显示肺炎病灶已经明显吸收;
④连续2天核酸检测阴性,或Ct值≥35,或3次抗原阴性。(Ⅲ A)

1.2 实践与解读 目前执行的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11]指出,在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以判断达到治愈标准,因此我们认为达到以上条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群进入恢复期。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未提及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标准,而当前在非必要时不推荐核酸检测,结合抗原检测速度快、方便自行检测的特点,可考虑用3次抗原检测来代替2次核酸检测。

1.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专家意见及相关文件,证据级别为低等级。

1.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上述区分方法简便易行,对疾病状态的划分以及后续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故为强推荐意见。

2.1 推荐意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味觉障碍大多可自行恢复,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味觉长时间未恢复人群,应到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等相关专科就诊。(Ⅱ A)

2.2 实践与解读 味觉障碍可发生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发生率为6%~70%[12-17],通常在呼吸道症状发生后3~7天表现出来,持续2~16天,随后恢复,部分患者可长时间存在(长达61~76天或更长时间)[18]。味觉障碍大多可自行恢复,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根据WHO《康复指导手册:COVID-19相关疾病的自我管理,第2版》可采取以下方式促进味觉恢复:每天按时刷牙两次,保证口腔卫生;
尝试在饭菜中加入香草和香料,比如辣椒、柠檬汁和新鲜的香草。

2.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队列研究,证据等级为中等级。

2.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虽然证据为中等,但味觉障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影响很大,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厌食等症状,影响疾病的恢复,故应作强推荐。

3.1 推荐意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可伴有严重的嗅觉功能减退,大多会在1~2周内恢复。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嗅觉功能障碍持续超过2周时,可进行嗅觉训练、鼻内或口服皮质类固醇和鼻内使用柠檬酸钠。(Ⅱ B)

3.2 实践与解读 嗅觉障碍通常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首发症状,是患者在感染后报告的最常见症状之一[19]。尽管自我恢复率很高,但高达7%的患者在发病12个月后仍未恢复嗅觉,嗅觉训练是一线推荐治疗方法[20]。嗅觉功能的检测分为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主观测试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和心理物理学测试,而客观测试可以分为电生理学测试和影像学检查。嗅觉的客观检查目前被认为是评估嗅觉功能的“金标准”[21]。嗅觉训练的效果与气味材料浓度以及病程有关,高浓度气味的训练可更好地提升患者的嗅觉功能,而病程在12个月以内的患者嗅觉训练效果更佳。嗅觉训练包括重复和故意嗅闻气味,柠檬、玫瑰、丁香和桉树已被证明对症改善功能障碍。治疗选择包括嗅觉锻炼,鼻内或口服皮质类固醇和鼻内使用柠檬酸钠[22]。

3.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队列研究,证据等级为中等级。

3.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认为,嗅觉功能障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的重要而持久的并发症,病毒感染后嗅觉功能减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嗅觉功能客观检查以及嗅觉减退相关治疗在临床上开展不高,治疗选择很少,故推荐在没有更优方案时使用。

4.1 推荐意见 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突发性听力损失多数在发病后1周内出现,单侧或双侧。耳鸣是最常见的症状。建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定期复查听力,动态监测患者听力状态。(Ⅲ A)

4.2 实践与解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听觉改变主要包括:听力损失、耳鸣和头晕,以耳鸣最常见[23-24]。大多数患者在感染后的一周内就诊,双侧比单侧更常见。口服泼尼松龙联合或不联合鼓室内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在50%的个体中实现了部分改善。推荐基础检查包括:耳科检查、音叉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必要时完善其他听力学检查,如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耳蜗电图、言语测听(包括言语识别阈和言语识别率)等。影像学检查:包含内听道的颅脑或内耳磁共振检查。

4.3 证据等级依据 由于现有报告有限且通常是病例报告,证据水平为低等级。

4.4 推荐等级依据 突发性聋的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的发生,无论是作为唯一表现还是与该疾病的其他特征相关表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突发听力下降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预后越好[25]。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了解并筛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以尽早治疗,这提供了恢复听力的最佳机会[26]。考虑到需要及时识别和治疗听力损失(这一点尤其重要),推荐详细的病史采集、临床检查和听力学检查,在评估耳鸣和听力时,必须进行听力损失评估。同时我们希望人们关注治疗期间药物可能产生的耳毒性。因此作为强推荐意见。

5.1 推荐意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咳嗽症状以对症处理为主。轻症患者,咳嗽症状持续1~2周,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时,推荐由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联合镇咳药物的复方制剂治疗;
出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有痰而不易咳出者推荐使用祛痰药物或黏痰溶解剂;
干咳剧烈时,可使用中枢性或外周性镇咳药。咳嗽症状持续3~8周时,建议完善胸部CT检查,可行肺功能检查,症状明显者予以短期药物治疗。咳嗽症状持续>8周者,推荐完善肺功能检查、胸部CT检查等,行莱切斯特咳嗽问卷等评估咳嗽的严重程度、对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适当予以药物及非药物治疗。除对症处理外,更需要长期随访观察。(Ⅲ A)

5.2 实践与解读 上呼吸道感染时,咳嗽症状常与鼻后滴流有关。对于无发热、头痛、肌痛症状的普通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单独使用中枢性止咳药物,推荐由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联合镇咳药物的复方制剂治疗。但需注意不良反应。咳嗽剧烈者,必要时可使用中枢性或外周性镇咳药。

出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时,剧烈干咳者可适当应用镇咳药物,有痰而不易咳出者推荐使用祛痰药物或黏痰溶解剂。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但对于咳黄脓痰的患者,如有明确细菌感染病原学证据或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者,建议给予抗菌药物治疗[27]。

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持续3~8周,且肺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咳嗽症状常为自限性,多能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发展为慢性咳嗽。对部分咳嗽症状明显的患者建议短期应用镇咳药(右美沙芬等)、抗组胺药+减充血剂、复方甲氧那明、苏黄止咳胶囊等。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27-28]。

通常将以咳嗽为唯一或者主要症状,病程>8周,且肺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慢性咳嗽。建议患者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及行相关评估。评估主要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咳嗽症状积分、生活质量测评、咳嗽频率监测及咳嗽敏感性检测等,建议采用简易咳嗽程度评分表(cough evaluation test,CET)、中文版莱切斯特咳嗽问卷(Leicester cough questionnaire,LCQ),有助于病情评估及疗效观察[2]。慢性咳嗽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咳嗽剧烈者可予以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神经调节剂等其他药物。非药物治疗主要为语言病理治疗,包括教育、抑制咳嗽练习、减少咽喉刺激、心理辅导[29]。WHO发布的《康复指导手册:COVID-19相关疾病的自我管理》中建议指导患者:试着用鼻子而不是嘴呼吸;
试着吸食低糖的水煮甜食;
试试“停止咳嗽联系”,一旦觉得有咳嗽的冲动,就闭上嘴,用手捂住嘴(闷住咳嗽),同时做吞咽动作;
屏住呼吸一小会儿,再次开始呼吸时,用鼻子轻柔地吸气和呼气;
如果夜间因胃反流而咳嗽,可尝试侧卧或用枕头支撑自己。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一定的效果,但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据。

5.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专家意见性文本及相关政府文件,故证据级别为低等级。

5.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咳嗽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均有不利影响,且给患者及社会带来经济负担,根据患者咳嗽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予以对症处理及长期随访观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作为强推荐意见。

6.1 推荐意见 恢复期出现:胸闷、胸痛、咯血、呼吸急促(>30次/分)、呼吸困难、晕厥、头晕、头痛,单侧肢体麻木、无力,下肢水肿或发麻,需在家人、朋友的陪同下,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Ⅱ A)

6.2 实践与解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除侵害呼吸系统外,还会累及全身各器官;
在感染4周后,呼吸系统、心血管、神经、胃肠道和肌肉骨骼等系统的损伤可能仍然存在[30]。当出现胸闷、胸痛、咯血、呼吸急促(>30次/分)、呼吸困难、晕厥、头晕、头痛,单侧肢体麻木、无力,下肢水肿或发麻的情况时,应警惕呼吸衰竭、心肌炎、血栓及其他心血管意外的风险。

6.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高质量综述和专家意见性文本,证据级别为中等级。

6.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多为无症状及轻症感染,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文献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肺部感染加重、心肌炎及其他心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其中包括轻症感染者,须引起足够警惕,故作为强推荐意见。

7.1 推荐意见 住院治疗的重症和危重症感染者须在结合既往病史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同时兼顾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肝肾功能损伤;
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则结合自身情况,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重点检查。(Ⅲ A)

7.2 实践与解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仅侵犯呼吸系统,还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当前研究显示损伤较严重的还包括心血管、神经、胃肠道和肌肉骨骼系统[30]。相关研究表明,心肌损伤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期后可持续存在长达6个月[31],且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检查重点应集中在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建议肺部CT检查,必要时行肺功能检查;
心血管系统建议心肌酶谱、12导联心电图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必要时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C反应蛋白和血沉[3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本身存在肾脏损伤,治疗过程中药物可能对肾脏、肝脏产生影响。因此,既往存在肝脏、肾脏基础疾病者,应充分关注,建议常规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以及腹部超声进行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部分患者还存在疲劳、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肌肉疼痛、注意力不集中和头痛问题,有条件时可在健康管理门诊或全科医学科进行脑血管、浅表动静脉、骨密度、睡眠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全面评估。

7.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多为专家意见,证据等级为低等级。

7.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该问题不具备完成对照研究的可行性。虽然证据为低等级,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体检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避免盲目检查,故应作强推荐。

8.1 推荐意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运动前,应首先进行运动风险的评估,根据风险等级确定运动开始的时间及运动强度。在能够运动后逐步开始从低强度到中强度运动过渡,运动过程中根据疲劳程度适时停止,避免高强度运动,合并心肌炎者在3~6个月后经评估后方可开始运动。(Ⅱ A)

8.2 实践与解读 运动前,通过《国际通用的运动风险评估问卷》进行评估,存在其中一项者,暂缓运动,等症状彻底消失、身体恢复后,再开始运动。

50 岁以下,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且在 7 天内消退的低风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群,在确诊后应至少休息 10 天,才可以开始逐渐恢复运动,其他风险较高的人群,在开始日常锻炼之前需要接受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检查,评估能够运动后再开始[33-34]。在最初能够运动的2周内,需保持最少量运动,并且注意监测任何不适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当可以轻松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或在平地上行走约500米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或呼吸短促时,才能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如:步行、伸展运动、瑜伽和轻柔的强化锻炼)恢复锻炼。在进行至少2周的低强度运动之前,不应该进行高强度的阻力训练或特定的运动训练。运动以后可以通过自感费力程度量表(the 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对身体运动时感受到的困难程度评分,量表总分为6~20分,其中6分相当于“不费力”,20分指的是“最大努力”;
通常>13分为有明显呼吸和疲劳症状,≥17分则需要终止运动。如果出现胸痛、严重呼吸短促或心跳加快/不规则,须立即停止运动。如果运动停止后症状持续存在,需紧急就医。

8.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权威指南及队列研究,证据级别为中等级。

8.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加强运动能力、风险等级评估和运动强度的指导是保证患者安全运动康复的重要举措,应作为强推荐意见。

9.1 推荐意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6个月内,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根据具体情况行心肌酶谱、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检查,不推荐心内膜活检。(Ⅱ A)

9.2 实践与解读 心肌损伤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35],既往无心血管疾病的年轻感染者也可能出现,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感染者更严重[36-39]。并且,心肌损伤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期后可持续存在长达6个月[31]。期间,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晕厥等疑为心脏损伤症状的,在完善心肌酶、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必要时)、心脏超声检查后,结果异常而仍不能确诊的,在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可采用心脏磁共振检查做进一步评估[40-41]。虽然心内膜活检是心肌炎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为侵入性检查,且受到设备和技术限制,并非所有医疗机构都能进行,故不推荐其作为常规检查手段。所有符合心肌炎诊断的患者,建议入院治疗(图1)。

图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6个月内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处置流程图

9.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权威指南、病例对照研究和病例报道,证据级别为中等级。

9.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肌炎的发生率并不高,但其是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对患者结局影响很大,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管理非常重要,故应作为强推荐意见。

10.1 推荐意见 对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群不建议常规进行肺部CT检查。在出现以下情况时推荐肺部CT检查:(1)咳嗽症状持续不缓解、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咯痰增加、痰液颜色加深、高热持续不缓解或其他症状加重;
(2)年龄>65岁,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或)肿瘤等基础疾病;
(3)免疫抑制人群(如:肿瘤放化疗、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先天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使用等);
(4)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Ⅲ A)

10.2 实践与解读 目前,临床上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以影像学检查为主。CT 检查能确定病灶的部位、大小及数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肺部的 CT影像学表现早期不具备特异性,难以和其他病毒性肺炎相鉴别,且常存在“同影异病”的假阳性结果[42-43],因此,对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群,不推荐常规行肺部CT检查。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要点》中,出现顽固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或者出现反复高热、喘息、憋闷等情况建议肺部CT检查,老年体弱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心肾功能衰竭、免疫功能低下等)的人群,发展成重症肺炎的危险性较高,建议行肺部CT检查[11,44]。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既往的研究及指南中均肯定了接种疫苗的保护作用,对于未接种疫苗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建议行肺部CT检查[44]。

10.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专家意见性文本及相关政府文件,故证据级别为低等级。

10.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肺部CT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肺部评估极为重要的方法,是呼吸系统疾病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可靠诊疗手段。在新冠病毒感染诊疗的系统性评估及预后康复随访中,肺部CT均有其不可替代性作用,故作为强推荐意见。

11.1 推荐意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出现持续4周及以上的胸闷、喘气、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运动能力减退等症状,在高危职业就业前、有风险的体育运动和活动前,推荐行肺功能检查。如患有活动性呼吸道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伴有活动性出血、咳血者,不推荐肺通气功能检查。(Ⅲ A)

11.2 实践与解读 有研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患者中,1/3患者在诊断后34天左右出现肺弥散功能受损,1/5患者有限制性肺通气功能损害[45]。另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导致肺功能改变,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急性期症状好转后6周仍有部分持续存在,但12个月后可明显改善[46],推荐行肺通气功能检查。患有活动性呼吸道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伴有活动性出血、咳血为肺功能检查的禁忌症,不建议肺功能检查[47-48]。

11.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队列研究和相关指南,证据级别为低等级。

11.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可持续出现肺功能改变,虽然相关证据质量低,但在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情况下,判断、监测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有利于在必要时进行医疗干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故作为强推荐意见。

12.1 推荐意见 如果新型冠状病毒家庭/工作聚集感染人群中的“健康人”进行核酸/抗原检测,结果阳性为无症状感染者。如未进行核酸/抗原检测,或结果为阴性,但周围人群尚属于潜伏期时间内,建议加强防护,尽量与感染者隔离。(Ⅲ A)

12.2 实践与解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是“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核酸/抗原”[32]。参照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11],潜伏期为1 ~ 14 天,多为3~7 天,周围人群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应加强防护,尽量与感染者隔离,减少感染风险,必要时做核酸/抗原检测。

12.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专家意见性文本及政策文件,证据级别为低等级。

12.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虽然相关证据级别低,但根据上述实践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识别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故应作为强推荐意见。

13.1 推荐意见 出现一过性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和核酸/抗原结果来确认是否感染。(Ⅱ A)

13.2 实践与解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居多,症状持续时间短,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49-52]。轻症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感染后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仅出现一过性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可能是普通感冒的非特异性症状,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轻型感染者。

13.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有一定局限性的病例系列研究及相关政府文件,证据级别为中等级。

13.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虽然相关证据级别为中等级,但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轻症及无症状感染者的识别方面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故应作为强推荐意见。

14.1 推荐意见 核酸非必要不检测;
抗原可检测,但不必要;
不推荐抗体检测。(Ⅲ A)

14.2 实践与解读 虽然核酸检测是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是否感染的金标准,但奥密克戎感染多为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是否需要治疗需要结合临床进行判断,并不是所有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都需要进行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可因为病毒载量低、样本收集不充分或测试操作错误而导致抗原测试结果为阴性,也可能会出现假阳性,不可替代核酸检测结果,一般不单独以抗原检测作为感染诊断依据,但因其能够自行检测、速度快的特点,可在特定情境(学校、聚会等)作为无症状人群的筛查手段[53-55]。抗体的检测结果对治疗该疾病不具有意义,IgM为机体初次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通常可作为早期感染的指标,但其在体内持续时间短;
IgG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在体内半寿期约20~23天,病程结束后仍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发挥保护作用。但抗体检测阳性可能是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或两者兼有的结果,仅在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且既往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群中可作为判断感染的辅助依据,不作为诊断依据[11,56]。

14.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回顾性研究及专家性意见,证据级别为低等级。

14.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虽然证据等级为低等级,但在奥密克戎感染危重症比例较低的情况下,无需大范围核酸、抗原、抗体检测,故为强推荐意见。

15.1 推荐意见 免疫功能检查对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有一定辅助作用,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常规行免疫功能检测目前缺乏有力证据支持。(Ⅲ C)

15.2 实践与解读 目前国内外多个研究均表明通过免疫功能检查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病情及转归,对有效诊疗、降低病亡率比较重要,接种SARS-CoV-2灭活疫苗后机体可产生中和抗体和反应性抗体[56]。血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计数和趋化因子水平随新冠感染严重程度而变化,得出无症状感染者通过适度的免疫应答实现病毒清除与避免免疫病理损伤的平衡[57]。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变化可能与临床分型及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但是,现有研究对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检测结果不尽相同[58-59]。既往研究中动态监测CD4+T、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有助于预测核酸转阴时间,出院前T淋巴细胞检测可作为评估“复阳”风险的参考指标。在时间节点选择上,很多的研究结果均有所偏差,这样的结论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研究对象的选择、感染新冠病毒的亚型不同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多因素具有相关性[60]。但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可能因个体差异,机体在免疫应答方面出现差异,不同的研究表现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中不尽相同。故此,对感染患者进行免疫功能检测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预测其严重程度,但是目前缺乏足够的依据支持常规检测。

15.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专家意见性文本,故证据级别为低等级。

15.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目前缺乏大样本对照实验,尤其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研究例数较少,未能观察到不同分型感染者的远期预后和转归。因此,对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进行常规免疫功能检测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推荐在没有更优方案时候使用。

16.1 推荐意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后(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不具备传染性。(Ⅲ B)

16.2 实践与解读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11]解除隔离管理的标准为:连续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可解除隔离管理,但并不能确定被检者病毒完全清除,可能为病毒载量低于检出限,此时病毒不具备传染性或传染性较低[26]。抗原检测虽方便快捷,但并不能代替核酸检测。

16.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专家意见性文本,证据级别为低等级。

16.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虽然相关证据级别为低等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核酸阳性的可能性较高,一般情况下无需检测,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周围有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等),需要在确保没有传染性之后解除隔离,故为中等推荐。

17.1 推荐意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家庭其他成员有接种条件的高危人群参与疫苗加强接种,减少与感染者直接接触,做好清洁消毒,防止气溶胶传播,感染者生活垃圾按照相关要求处理。(Ⅲ A)

17.2 实践与解读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使多基础疾病老年患者死亡率降低,同居人员可全程参与加强接种,提高免疫[61-62]。有条件的采用通风良好的单人单间隔离,避免与其他同住人共同进餐和共享任何私人物品(包括毛巾、餐具、水杯、漱口瓶及牙膏等)。可在感染者隔离房间门口放置长椅等,送物品时避免直接开门接触,做好手卫生。厨房、卫生间及室内等自然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无条件者开启排气设备,空调按照全新风模式运行。居家消毒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消毒并非必须用消毒剂,居家优先使用阳光暴晒、热力等物理消毒方法。着重对餐饮具、快递、门把手等消毒。消毒剂应按照使用说明书,根据不同消毒对象,配制合适浓度,以适当的方法开展消毒。配制消毒剂需佩戴口罩、手套,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配制好的消毒剂尽快使用。感染人员产生的垃圾用双层袋包装,喷洒消毒剂后交给其他家庭成员,在佩戴 N95/KN95 口罩及乳胶手套、对外包装消毒后将垃圾放置在指定地点,处理完毕后做好手消毒[11,44,62-65]。

17.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专家意见和政策文件,证据级别为低等级。

17.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该临床问题不具有完成对照研究的可行性,但根据上述实践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居家隔离管理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故应作为强推荐意见。

18.1 推荐意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推荐延迟备孕计划至少3个月。(Ⅲ A)

18.2 实践与解读 对于女性而言,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可在来完一次月经后开始备孕,重症患者需等身体机能基本恢复再备孕;
男性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若出现持续高热,将对精子的质量有一定影响[26],同时,虽然并未在精液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但男性精子质量可能不太理想,而精子形成周期约为3个月[66]。因此,感染康复后3个月再备孕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时间范围。

18.3 证据等级依据 当前缺乏新冠感染对生殖细胞影响的研究,证据级别为低等级。

18.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该临床问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研究才能得到可靠数据,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备孕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故虽然相关证据级别低,但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应作为强推荐意见。

19.1 推荐意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以来,中医中药在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专家组推荐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证候特点和中医药在诊治中的研究证据,推荐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针对性的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一体化治疗方案。(Ⅱ A)

19.2 实践与解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11]中重申了中医中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从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等医学观察期人群,到确诊病例中由轻到重的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再到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第九版《方案》中都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推荐了针对性的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一体化治疗方案等,实现了防、治不同阶段中各类人群的全覆盖。此外,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原体的不断进化和变异,中医对其证候特征也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各地区抗疫工作给予了指导[67]。部分学者还提出了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早期预警指标[68],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病情由轻转重给予了重要指导。同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29日发电强调要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重要汤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工作,并给出了重要协定方范例[69]。

19.3 证据等级依据 纳入文献为权威指南、回顾性研究和政策文件,证据级别为中等级。

19.4 推荐等级依据 专家组认为,中医药在新冠疫情的医疗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强烈推荐使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工作并从城乡基层进行推广。故应作为强推荐意见。

历经3年艰苦抗疫,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成功应对疫情冲击,先后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减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的发生[70]。我国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传播速度极快,但致病力相对较弱,且我国已经完成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广泛接种并加强免疫接种的推广,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1]。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方案中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明确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29日发电强调要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重要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工作,并给出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协定方范例[69]。与此同时,各部门、机构已经有序做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医疗资源和政策准备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奥密克戎大范围感染后,大多能够在2周内康复,超过20%的人可能存在长期的感染后症状(感染后4周以上),包括但不限于疲劳、呼吸困难、心脏异常、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肌肉疼痛、注意力不集中和头痛[30],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因此,在奥密克戎流行后的关注和研究重点将转移到恢复期的健康管理,着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在恰当的时候提供合适的医疗建议。本共识综合了当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和政策,结合各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和建议起草和完善,综合中医中药的治疗意义,贴近临床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的健康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但由于共识涉及的专业繁多,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和恢复过程中的诸多变化因素,本共识未能全面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可能出现的临床问题,未来将依据新的证据和国家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不作为任何医疗纠纷及诉讼的法律依据。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感染者证据意见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反歧视评论(2021年0期)2021-03-08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中外文摘(2020年16期)2020-09-04评“小创”,送好礼学苑创造·A版(2019年9期)2019-11-07没有反对意见意林·全彩Color(2019年7期)2019-08-13评“小创”,送好礼学苑创造·A版(2019年2期)2019-02-19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手上的证据幼儿智力世界(2016年6期)2016-05-14手上的证据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5年10期)2015-10-24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01-22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