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社交媒体赋权中青少年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连锁——基于锻炼者图式的整合

社交媒体赋权中青少年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连锁——基于锻炼者图式的整合

赵溢洋,孙月霞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务院办公厅分别于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特别关注了青少年的体育运动与健康问题。另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倡“智能学习空间和学习体验”,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在数字化时代,利用社交媒体助力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健康促进强调以体育运动为载体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1]。青少年的体育健康促进有3种模式:1)集体行动模式。如英国“青年体育信托基金——2018—2022年战略”[2]和中国“阳光体育运动”着重行动战略,综合了个人、教育与环境的关系。这种模式从社会生态学视角促成社会大众获得健康知识和技能。2)行为改变模式。“健康信念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行为转变的阶段理论”着重个体行动的改变[3]。该模式试图说服个人采取行动对自己的健康负责。3)赋权模式[4]。它鼓励自我意识,发展个人在环境中控制自己健康的能力。尤其在社交媒体环境下,该模式旨在重点提高个人认同和自我价值感,发展促进健康的“生活技能”。

集体行动模式通常依靠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或组织行为,更侧重政府影响力;
行为改变模式尽管优势明显,却忽略了社会和文化等因素。集体行动和行为改变模式还常常因“科学主义”“健康主义”“道德主义”的内部矛盾与悖论而存在种种争鸣[5]。赋权模式所追求的自主、多元和自我实现在社交媒体时代被给予特殊关注,具有显著的传播和成本优势。

“社交媒体”与“体育健康促进”两个领域都重视青少年群体,现有文献以理论性回顾和实证研究为主,不可避免地存在有待商榷的问题:过于强调数字关系,缺乏对问题的深描;
复杂、动态的社交媒体赋权现象,以及使用者体验无法通过统计详尽解释;
以实证为基础的假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理论的发现。因此,本研究试图以扎根理论的方法[6],带着尚处于笼统和模糊状态的问题意识,即“社交媒体—体育运动—促进健康”如何共生的问题,走进田野,展开质性研究。

2.1 取样过程

采用立意取样方法的强度取样策略。取样对象是社交媒体参与程度适当、上网习惯符合主流现状的青少年。“网瘾青少年”等极端样本不纳入本次取样。分两阶段取样:1)开放性取样阶段。访谈了某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34名(初中生12人,男女生各6名;
高中生22人,12名男生和10名女生);
受访学生家长11名(母亲9人、父亲2人)。2)关联性区别取样阶段。为达到资料饱和,综合考虑问题意识、已有数据资料、编码和主题、理论和意义,搜集中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心得”“描述社交媒体中的体育运动照片”等小作文资料379份。

2.2 工具

访谈员:由6名完成过质性研究和Nvivo课程、善于沟通的研究生担任。1)面对面焦点小组访谈时,访谈员两人一组。访谈以其中一人为主进行,另一人记录观察或补充提问。2)使用电话、微信或QQ等通信工具线上访谈时,访谈员以一对一的“私信”或一对多“会议”的形式进行。后期逐字稿编码沿用焦点小组访谈时的访谈员分组。

访谈提纲:遵循前期不设立具体关系假设和价值立场、不确定访谈类属的要求,本研究随着沟通和反馈,自然涌现如下访谈议题:1)社交媒体的赋权;
2)社交媒体对体育运动和健康的影响;
3)作用机制的阐释(访谈员采用“相互关系”等直白、易懂的提问方式)。

2.3 编码过程

以“程序化扎根理论”为依据进行三级编码。尽管程序化扎根受到格拉泽(Glaser)的批评,但是施特劳斯(Strauss)等认为程序化扎根和三级编码包含着研究者的理论逻辑和主观能动性,能够体现“扎根精神”[7]。

2.3.1 开放编码 开放编码是由下至上逐级发展概念、建立范畴的过程。本研究将逐字稿分解,依据段落或句子自然涌现的“含义标签”命名概念,然后再以“合并同类或近似项”的方式聚敛一阶概念,形成二阶范畴。经过课题组成员的集体整理—反馈—再梳理,最终确定了55个概念和15个范畴(表1)。

表1 开放编码形成的概念与主题范畴Table 1 Conceptual and thematic categories of open coding formation

2.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交互运用归纳与演绎,将近似概念、范畴链接在一起的复杂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归纳出核心范畴,并深入挖掘每个核心范畴内部的关系。如图1所示,首先将开放编码形成的15个范畴进一步归纳,最终得到4个核心范畴,即理论维度是“社交媒体赋权”“体育运动”“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锻炼者图式”;
然后再演绎,对组成核心范畴的各个“二阶范畴”的内部关联进行编码。社交媒体赋权体现出自我赋权与外力推动赋权的合力;
体育运动的知情性互相促成;
体育运动映射着健康责任等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
锻炼者图式所隐喻的塑造身材等认知在其中起到整合作用。

图1 主轴编码形成的核心范畴Figure 1 Core categories of axial coding

2.3.3 选择性编码 将尚未发展完备的核心范畴补充完整,用一个总体性的“情节或过程”把核心范畴关联起来。其目的是呈现核心范畴间“故事线”的逻辑线索及其理论推进过程。表2中4个核心范畴的理论形成过程由“社交媒体赋权的结构功能”发展到对“体育健康促进”的影响,进而发现青少年的语义资料中呈现“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的跨域映射、意义关联、连锁呈现,而锻炼者图式解释了其中的机制。

表2 核心范畴间的逻辑线索与理论推进Table 2 Logical clues and theoretical promotion among core categories

2.4 资料饱和

1)主题饱和:反复分析、比较所有资料,使得55个概念、15个范畴以及4个核心范畴呈现的主题达到饱和,资料不再出现与研究相关的新概念和主题。2)理论饱和:尝试提出“社交媒体、体育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和锻炼图式”范畴间复杂关系的命题,建立研究意义。3)数据饱和:研究末期搜集到的资料,在语义和信息上出现了冗余,甚至雷同。

3.1 社交媒体赋权

20世纪60年代起,赋权在政治、社会和女性主义议题中涌现[8],包括3层含义:给予弱势群体权利,促使某种能力的提高,以及追求自我实现。近20年网络赋权成为一个议题,旨在通过互联网增强个人或群体的资源、能力与权益。赋权的实践模式依据主体的不同分为两类:个体主动的“自我赋权”模式和社会力量介入的“外力推动模式”[9]。本研究资料呈现青少年社交媒体赋权的结构(图2)。社交媒体赋权是跨越数字鸿沟、帮助青少年获得嵌入性资源的首要过程。

图2 青少年社交媒体赋权的结构Figure 2 Structure of adolescents social media empowerment

3.1.1 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的自我赋权 社交媒体嵌入日常生活,它串联着“互联网+”、元宇宙等工业、文化现象,青少年沉浸其中。福柯在解释“知识即权力”时,将知识和权力关联在一起。自我赋权指向掌控自己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强调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社交媒体网络上关于体育健康促进的话题很多,我们也非常关注饮食(食品)的安全,还有疫情期间在家里锻炼身体(的内容)。我会尝试进行锻炼和吃得健康。”(18岁,男)“点赞和好评一定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有‘恶意评论’的话,我认为就没有必要理会了,坚持自己的做法就好,不必在意少数声音。中学生使用社交媒体也应该节制,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14岁,女)

资料呈现了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的自我赋权结构:1)社交媒体的使用能力。它包括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安全行为等。2)社交媒体使用的自主性。使用自主性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权利,强调自己决策的自由。3)社交媒体使用的自我控制。它包括冲动控制、健康习惯、抵御诱惑、专注学习和节制娱乐等。社交媒体中或专业或个人的传播内容,构成体育与健康促进的一种环境和教育资源。自主自控地使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自我赋权意义。

3.1.2 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的家庭赋权 社交媒体赋权除了自我赋权模式,还有“外力推动模式”的他人或环境赋权,旨在帮助青少年参与决策、增强技能,提高控制力,实现健康促进的目标。

“现在真的是多元化的网络时代。社交媒体那种‘弹幕’我不知道怎么发,我还问孩子。跟孩子在一起看比赛,篮球、足球都看,他们思维很活跃,但跟我在一起不喜欢说话,一般不发表对比赛和球员的看法。我虽然主导对比赛的评论,可是他不介意我唠叨,看弹幕或者听我发牢骚,他也乐呵呵的,亲子互动吧。社交媒体,这些孩子比我玩得溜,不是我指导他,是孩子指导我。当然,上网时间很长,我是会让他别上网了,他基本都听,即使磨蹭一会,也还是知道节制。另外,上网内容我没有太多干预,他也玩游戏,但不沉迷吧。总体上还是听话的。”(16岁男生家长)

家庭赋权的结构:1)家庭授权。围绕“使用时间”和“使用用途”两个核心问题,家长对社交媒体使用进行管理。家庭教育不能一味管控,需要适当放权,加强沟通和情感支持。2)家庭引导。对于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简单粗暴地禁止不行,随意使用更不行。家长是其最重要、最直接、互动最多的 “社会支持成员”。“推荐网站”“建议搜索技巧”“对内容进行讨论”是家长常见的指导方式。3)家庭信任。在社交媒体的使用问题上,家长和青少年也存在信任、亲子关系的主题。家长和青少年在社交媒体问题上应该选择有监督基础的信任。

3.1.3 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的学校赋权 田野调查选取的学校,已经将学生手机纳入了日常管理。学校还通过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满足学生与家长及时通话的需求。学校对社交媒体使用的赋权:1)过度使用的预防政策。在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政策上,学校以限制为主,通过“保护视力、鼓励户外运动、防止沉迷网络游戏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话语形式获得社会认同。2)利用社交媒体的组织行动。针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学校组织了在线教学行动,体育与健康课程通过社交媒体的“居家不停学”行动得以有效开展。学校或班级利用社交媒体,是技术赋能的组织行动。3)利用社交媒体宣传体育与健康。学校也会利用社交媒体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阳光体育。学校层面的宣传体现出一种责任担当,结合社交媒体开放、连接、互动的特点,引导青少年的健康行为。

3.2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体育运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2.1 社交媒体影响青少年体育运动 数据资料以“体育运动认知-积极情感体验-健康体育行为”模式诠释了社交媒体对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影响过程(图3)。社交媒体作为正向工具、信息来源或者社会资本,成为影响青少年体育运动的积极因素。

图3 社交媒体影响青少年体育运动示意图Figure 3 Schematic diagram of social media influencing adolescent sports

1)社交媒体影响青少年体育运动正确认知。青少年对社交媒体促进体育运动的认知体现在智能设备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方面。如果说青少年感知到数字鸿沟、技术限制的话,则更多地来自于学校制度或家庭约束。“我超级喜欢勇士队,超级喜欢库里,跟同学约好一同上网观看勇士比赛是我紧张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这个时候我会跟同学一边语音聊天一边讨论库里的投篮动作,有时候还会在客厅里面模仿他的动作。他虽然是巨星,可他训练特别刻苦,品德也非常好,我非常喜欢他,我想将来成为库里那样的人。”(17岁,男)认知、身体与环境紧密关联,三者是一个动态的统一体,“认知嵌入大脑,大脑嵌入身体、身体嵌入环境”为具身认知[10]。具身认知强调认知的过程和状态由身体提供,体育运动是认知、身体、环境相互作用集中体现的理想形式。青少年通过社交媒体的体育技能学习,体现出身体运动系统、知觉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根据生物体结构来设想、体验整个过程。通过社交媒体,青少年可以方便、快捷地创设与同学互动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青少年既有知识交流也有头脑的即刻模仿与反馈,以及赛场环境的切身体验。发展中的元宇宙将聚焦于社交虚拟世界,可能允许用户进行任何体验或活动,其中体育运动的具身认知有待深入研究。

2)社交媒体影响青少年体育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社交媒体影响有价值的主观体验,热情、快乐、幸福感和满意感得以实现。“体育课上的体测,很多女生都比我厉害,我就有点不好意思了,节食我是不太能做到的,就上网找一些运动指导方法开始运动,我还和我的两个好朋友一起……我的引体向上由倒数到及格再到班级第一。”(16岁,男)幸福观是个体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强调个体心理感受,是个体对自己幸福现状的认识和理解、对幸福的自我体验。社交媒体还影响高尚的道德,助益希望、乐观和公民道德的培养。“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差不多都看了,看不了直播的我会抓紧上网看回放。这次确实被孙颖莎圈粉了。即使体育有输有赢,可我还是为中国获胜而骄傲。”(14岁,女)乐观主义、爱国主义情怀对青少年来说是多么难得的品质。社交网络为此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

3)社交媒体影响青少年的健康体育运动行为。社交媒体促成亚文化认同的体育行为。青少年社交媒体中的信息传播以个性化内容为主,交流具有青少年亚文化性和群体认同性的特点。亚文化中的健美身材、时尚外表、休闲娱乐是体育运动的前置因素。社交媒体传播流行文化,以及青少年广泛认同、喜闻乐见的视听资源,它们诱发健康的体育运动行为。“抖音,经常推送明星视频给我,我很喜欢。有时候,同学们会模仿明星们。他们激发了我拥有更理想的外表和行为的想法。我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加自律,通过体育锻炼保持理想的身材和外表。”(17岁,女)“我会给朋友圈的好友点赞和评论。看朋友圈中的休闲旅游既是一种娱乐,又能增长知识,领略艺术境界,还能提高自己审美,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4岁,女)社交媒体促成体育运动行为的情感性和工具性支持,也促成青少年执行群体间的社会性行为,包括情感性和工具性资源。社交媒体流动着工具性和情感性支持,是体育运动行为得以实现的促成因素,即实现体育健康促进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社交媒体强化体育运动行为的激励性。运动App的应用、社交平台的点赞和转发,以及体育运动的社会支持、同伴影响,都可能激励青少年强化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

3.2.2 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跨域映射在社交媒体赋权对体育运动的影响资料中,发现了有意思的现象: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常常意义关联、连锁呈现,即语义资料出现了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间的跨域映射。质性研究归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时,参考了HPLP-II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11]中的结构。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具有共同的经验基础,从而产生关联与映射。社交媒体提供了环境支持和经验资源:1)健康责任。“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既是阳光体育的口号,也体现青少年的健康责任。“‘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们都是祖国明天的栋梁,拥有健康才能好好读书。”(15岁,男生作文)青少年通过体育运动建立和维护着自己的健康责任,在健康责任的意义上,他们将个人健康与社会生活甚至是国家利益相关联。2)精神成长。“一样的寒风刺骨、一样的天寒地冻,不一样的是锻炼的热情高涨,不一样的是身体的渐渐强壮。长跑是毅力的比赛,也是生命力的集中展现。”(15岁,男生作文)青少年的精神成长意义重要,学会欣赏自己、对生命充满信心的内容几乎都可以与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相关联。3)人际关系。“今天下午我们和*建还有*辉又在一起跑步。我让*辉追*建,*建又追我,我为了‘保命’就跑得很快很快……感谢在长长的跑道上有他们的陪伴。”(15岁,男)体育情境中的关怀或帮助等亲社会行为对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作用。体育活动是建构和维持社会资本的一种方式。4)食欲和营养均衡。“体育运动后影响食欲。我下午踢完足球后就不饿,回到家不想吃饭,很渴,我喜欢踢球后吃西瓜……踢完球马上吃饭的话,我会吃不进去,当时也不饿……我常常收到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的推送,比如运动后吃梨可以解暑,润肺败火。”(17岁,男)科学、健康地运动和营养膳食也是青少年所认可的促进健康的手段。在搜集到的质性资料中,青少年将体育运动与饮食关联的材料也最丰富。5)压力管理。“我回看了妈妈拍的视频,回想当时的欢乐时光:水清澈见底,有好多人在水里自由自在地穿梭,影子也印在水底。我跳入了水中,清凉清凉的……刚开始,爸爸被我远远地甩在后面,但是输赢并不重要,关键是游泳不仅使我缓解了压力,也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18岁,女)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释放压力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该群体的情绪和情感稳定,保持心理弹性。从公共卫生观点出发,健康生活方式是持久性、习惯性的健康促进行为,同时也包含着责任、人际、自我等社会和心理因素。社交媒体环境下,体育运动在青少年的语义里,连接和映射出更广阔的范畴——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

3.3 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连锁——青少年锻炼者图式的解释机制

在研究资料中,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跨域映射、意义关联、连锁呈现,即体育运动关联到更广泛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在体育运动连锁健康生活方式的解释机制问题上,本研究归纳出青少年锻炼者图式的类属维度(表3)。

表3 青少年锻炼者图式的结构维度Table 3 Structural dimensions of adolescent exerciser schema

图式(schema)也称基模,是皮亚杰在研究认知发展中提出的概念[12]。它可以看作是认知架构的分类目录和心理剧本。在特定情境中,每个人都有心中适当的认知导引结构和行为模式。图式的形成基于过去的经验,在心智结构中会形成对某些人、事、物的认知。图式将人脑的信息组织起来储存于记忆中,并且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决策和调整行为。

锻炼者图式由D.Kendzierski[13]提出,它是锻炼认知的概括,是人对锻炼相关经验的认知,包括思想、感觉,以及对锻炼的一系列整体反应和行为策略。锻炼者图式不仅仅是关涉运动的,也是多组有关自我概念、自我决定和自我管理意向和行为之间的调节器。锻炼者图式的结构目前尚无定论[14],学者们曾以主观活力、身材体重和体育锻炼等自我描述和评价来表征该概念[15]。

数据资料归纳出四维结构的锻炼者图式——塑造身材认知、保持活力(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认知、体育锻炼认知、促进健康认知。锻炼者图式的提炼是符合逻辑、水到渠成的选择。此逻辑来自自我概念和自我管理中对健康、福祉、生活方式的归纳。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福祉的研究拥有共同的目标指向——主观的幸福安康。而个体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关乎塑造身材、主观活力、促进健康和体育锻炼。图4是本研究扎根理论呈现的概念网络。在社交媒体环境中,青少年常常将体育运动与更宽泛的健康生活方式关联在一起。这种关联的底层逻辑是“身材、活力、健康和锻炼”的锻炼者图式内容。锻炼者图式的身材、活力和健康等主题,与增强健康责任、促进精神成长、和谐人际关系、饮食营养均衡和压力管理等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相关联。

图4 核心范畴概念网络Figure 4 Conceptual network of core categories

本研究4个范畴构成的网络:两个有映射或连锁关系的空间——体育运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一个整合空间——锻炼者图式。它是两个输入空间,即体育运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共有结构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以及一个通用(类属)空间——社交媒体赋权。1)通用空间:社交媒体影响认知和行为的因素可以有多种来源,本研究更强调社交媒体对青少年体育运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所施加的影响。2)连锁空间I:体育运动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它们会连锁和映射到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空间。3)连锁空间II: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它体现为饮食、人际、压力、精神成长和健康责任维度。4)整合空间:锻炼者图式。它是两个连锁空间的底层逻辑。连锁空间I——体育运动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及连锁空间II——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这两组概念存在跨空域映射的连锁现象。两个连锁空间有共同的认知结构——对塑造身材、保持活力、促进健康和体育锻炼的认知。体育与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在青少年的“认知-行为”中存在联系,这种联系又在社交媒体赋权中得到进一步强化与促成。青少年在社交媒体及其赋权过程中,获得对身体活力、身材、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的意义与经验,也依照此图式进行自我认知和行为的整合。

4.1 结论

1)质性研究探索了社交媒体赋权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范畴。自我赋权包括使用能力、自主性和自我控制,家庭赋权包括授权、引导和信任,学校赋权包括预防政策、组织行动和宣传。2)社交媒体赋权环境中,体育运动引发了增强健康责任、促进精神成长、和谐人际关系、饮食营养均衡和压力管理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连锁反应。它的意义在于体育运动可能成为健康促进的一种控制手段,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3)锻炼者图式解释了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连锁反应的机制。青少年的锻炼者图式目的在于塑造身材、保持活力、体育锻炼和促进健康,它构成了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连锁的底层逻辑。

4.2 建议

1)在鼓励青少年自主、自控使用社交媒体前提下,家庭和学校需要培养青少年科学文明、安全合理的社交媒体使用意识和能力。2)在青少年健康促进过程中,可以尝试以体育运动为引领,带动其他健康行为的养成。3)为助力青少年的体育健康促进,社交媒体应该围绕身材、活力、锻炼和健康来建构传播内容,提高青少年的锻炼者图式水平。

猜你喜欢锻炼者赋权图式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中国西部(2022年2期)2022-05-23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民族文汇(2022年9期)2022-04-13关于赛艇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探究当代体育(2021年2期)2021-09-10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南大法学(2021年6期)2021-04-19浅谈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年15期)2020-12-30试论新媒体赋权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如何通过心理辅导提升健身健美训练的效果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年10期)2019-01-18每天慢跑可延缓细胞衰老女士(2017年10期)2017-11-01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