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个体层面的大学生体育舞蹈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个体层面的大学生体育舞蹈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1-21 12:36:02 推荐访问: 个体 个体化 个体合伙经营协议书(4篇)

韩勤英 杜亚新 宋益雯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20世纪80年代初体育舞蹈在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外优秀的体育舞蹈专家和选手来华讲学、交流、表演、培训。1991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场中国体育舞蹈锦标赛,与此同时,国内一些专业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如北京舞蹈学院社会舞蹈系设立国际标准舞专业,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设立体育舞蹈专业。现今,体育舞蹈在各大高校体育教学中受到众多师生欢迎。但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抑制学生体育舞蹈学习中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体育舞蹈课程学习兴趣与情感的培养[1]。目前,有关大学生体育舞蹈学习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参与现状、单一影响因素层面,微观个体层面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理论,从个体层面深入探讨人口统计学因素、个体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对大学生体育舞蹈学习行为的影响,为优化学生学习行为、提高体育舞蹈学习效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知识的行为[2]。每一个体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身体素质上存在不同,在体育学习上自然存在个体差异性。学习是一个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使个体得到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而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具有巨大潜能和创造力的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从低层次行为表现向较高层次,甚至更高层次行为表现递进的发展潜能[3]。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优”的学习经历,会对学生学习其他体育项目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社会生态模型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一个生态学理论,它强调生态环境对个人发展及行为的影响。社会生态模型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架构,是影响因素研究的最佳理论模型。麦克罗伊等将社会生态视角引入健康行为研究,其认为个体的健康行为受个人、人际、机构、社区和公共政策5 个层次因素的影响[4]。有学者把社会生态模型的五层次因素精简为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3 个层面[5-6]。本文试图从社会生态模型个体层面的人口统计学、个体生理、个体心理三方面探讨大学生体育舞蹈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微观个体层面完善大学生体育舞蹈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提出提高大学生体育舞蹈学习兴趣的建议。

3.1 人口统计学因素

3.1.1 性别

由于性别的差异,男女生学习体育舞蹈出于不同的学习目的。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减肥塑形、提升个人气质是她们选修体育舞蹈的目的;
对男生来说,学习体育舞蹈更加看重能否带来身体素质的变化或是肌肉线条的塑造。由于体育舞蹈需要男女搭伴练习,部分学生因害怕与异性发生肢体接触而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其学习积极性。这可能的原因是学生在思想上还没做好准备,或是还没有适应从拘束的高中学习阶段到大学开放式交流学习阶段的过渡。

体育舞蹈课堂调查显示,男女学生比例严重失衡,舞伴缺失,这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学习效率,还会加深大众对体育舞蹈学习的误解。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男生普遍认为体育舞蹈是女生专属课程,男生学习体育舞蹈会失去男子的阳刚气质,而女生本身对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就比男生高;
二是舞蹈教师给大众留下“阴柔”的印象,绝大部分家长不鼓励男孩子学习体育舞蹈,致使许多男生打消了学习体育舞蹈的想法。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舞蹈学习,重塑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男女搭伴练习,向异性展示自我风采。这样既拉近了与异性的心理距离,又满足了体育舞蹈的审美需要。

3.1.2 健康状况

身体素质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也是衡量体质健康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下降带来的健康问题和高校每学年进行的体质测试占学生期末成绩的比例增加,促使大学生开始重视体育锻炼。实验证明体育舞蹈练习可以锻炼人的心脏,增加心输出量,改善有氧能力,经常练习对机体骨骼、肌肉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有效改善学习者健康状况,使得体育舞蹈成为大学生选课和学习热情比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

为改善个人健康状况促使学生去练习体育舞蹈,但是随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也在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从刚开始被动为增强体质学习体育舞蹈,到后来为体验运动愉悦感而产生学习行为,这是学习行为层次的一种升华。于素梅把这种学习行为分为被动完成学习任务的任务层、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层、体验体育学习快乐的习惯层和发展形成个人学习特点的风格层,层层递进优化学习行为[7]。所以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初衷也随层次的变化而变化,可能从刚开始为改善健康状况而学习,随着学习内容不断深入,参与锻炼学习的能力日益增强,快乐体验感成为学生继续学习体育舞蹈的需求。

3.2 生理因素

3.2.1 身体形态

体育舞蹈所具备的形体美、精神美、音乐美、服饰美等开始被众多师生所认知,同时抬头、挺胸、收腹、立腰等练习动作,充分展示了大学生应有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符合现代大学生对气质美的追求,这也是学生身体自尊的重要体现形式。

身体自尊是指个体对自我身体的多方面评价,检验锻炼后的心理效益[8]。体育舞蹈练习影响身体自尊,同时身体自尊也在改变学习行为。黄琦等人的调查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能提高大学生对自己身材、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9]。大学生自我满意度越高,身体自尊越强,随之产生积极有效的学习行为;
反之,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接纳低,社交焦虑较高,导致个体身体自尊低,随之产生消极学习思想。如偏胖的学生在意别人对自己身材的看法,肢体不协调的学生害怕学习进度快、动作复杂。在这个追捧“以瘦为美”的时代,学生若过分关注自身外表,会降低学习体验感;
若自我评价过于偏激,自信心易受到打击。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提高身体自尊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3.2.2 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还可能导致心理阴影,产生消极的学习行为。在体育舞蹈练习过程,学龄越小出现损伤的概率越高,这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看到教师示范技术动作就产生恐惧心理。如果周围的同学在练习中相继受伤,这种恐惧感会不断增加,当恐惧感压过自信心后,就会产生紧张情绪致使动作不协调、自控能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特别是当学生反复练习某个技术动作依然无法掌握时,就会产生紧张情绪使动作偏差变大,造成意外损伤,对体育舞蹈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一项研究显示,外向型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疼痛耐受力,常以不耐烦、无所谓的态度看待损伤,他们会忽视伤痛尽快投入到训练中,但这可能会加重损伤程度,所以要求教师在发现学生受伤后及时进行处理。反之,内向型学生在受伤恢复后会变得犹豫谨慎,有的对继续学习体育舞蹈产生逆反心理,针对这类学生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使其克服运动损伤心理障碍,重塑自信心。

3.3 心理因素

心理与行为密不可分,行为习惯总是受心理素质支配,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来源于心理因素。心理学中,心理因素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由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10]。

3.3.1 心理过程

认知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其中个体感知能力是维持并成功完成活动的心理因素之一[11]。让大学生感知体育舞蹈具有一定的学习价值如实用性、享受性、重要性时,才会产生继续参与学习的意念。在一项利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的调查中,对参与体育舞蹈学习12 周的大学生进行身体各维度变化比较分析发现,多数学生肯定了体育舞蹈的学习可以改善身体素质、自我气质[12]。由此可见,体育舞蹈不仅提高了学生身体各个部位的机能水平,还增强了学生身体自尊感、自我满意度。学生感知体育舞蹈学习价值越高,参与学习的频率也会相应提高,对体育舞蹈的认知也会更加完善。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程度决定执行动作质量的优劣,以及能否把“质量”融入主观感受支配身体执行动作的能力,所以学生主动体验和学习反馈影响着学生体育舞蹈学习行为的优化。

情绪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在体育舞蹈中提到最多的是“美感”,即体育舞蹈场景美、动作美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得审美感受,感受每个舞种的风格,领略男生身着燕尾服、女生身着长礼服于优雅音乐氛围中翩翩起舞的风采。这种情感体验于内心深处影响着学生学习行为,身体形态随音乐自由舒展,学生心理达到最佳状态,学习主动性随之提高,自我反思和寻求自我意识对身体的控制欲望增强。由此可见,在体育舞蹈课堂融入情景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全面发展。

意志是人决定并支配其行动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过程[13]。意志对个体是否采取行动完成预定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完成度。体育舞蹈所需的柔韧、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需要通过长时间刻苦训练和坚持不懈来实现。意志力薄弱、抗挫能力低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特别是当体育舞蹈作为竞技运动项目时,运动员需要不断创新作品,加大训练强度,其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意志品质在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但是,部分大学生意志处于不平衡、不稳定状态,经常出现下定决心要做的事,第二天劲头就消失的情况,缺乏坚定实现预定目标的信念和意志,因而难以体会目标完成的优越感和意志锻炼的满足感。学生如果意志力摇摆不定,行为散漫、懒惰,就会产生消极学习行为。

3.3.2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事物的态度与趋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等。其中,需要是动机与兴趣的基础。因个体需要而产生学习动机,在需要和动机的驱使下指向一定的目标,发生学习行为。因此,教师合理干预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目标越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受到的激励就越强烈,学习就越主动。体育舞蹈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后循序渐进地提出适宜的教学目标,保持学生学习需要和动机水平,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学习积极性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但是,目标导向行为是寻找和达到目标的过程,不宜持续太长时间。学生如果长期处于该过程中,就会感觉目标遥不可及,出现泄气情绪,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适当降低学习要求,提高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气质、能力与性格等,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性,对学生学习行为产生直接影响[14]。人的气质主要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4 种,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行为,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气质特点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例如,对于胆汁质类型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提出新的学习目标,培养其踏实、专一的意志力;
对于多血质类型的学生,教师要逐渐增加学习内容,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自制力;
对于黏液质类型的学生,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灵活地参与学习;
对于抑郁质类型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展示自我。

4.1 结论

个体层面下影响大学生体育舞蹈学习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人口统计学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在人口统计学方面,受性别差异的影响,体育舞蹈课堂男女生比例失衡,男女搭伴对肢体接触有抵触情绪,影响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在生理方面,过度重视身体自尊,追求身体形态美,受运动损伤产生恐惧感和逆反心理的影响;
在心理方面,受体育舞蹈学习认知水平、不同审美情感体验、实现体育舞蹈学习目标的意志、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教师教学目标的符合度以及个体气质差异的影响。

4.2 建议

(1)开设1-2 堂关于体育舞蹈的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体育舞蹈的起源、发展、功能等,并解释男女搭伴发生肢体接触为正常现象,打消学生的抵触情绪,辅之社团的大力宣传,激发男生的学习热情,扩大男生体育舞蹈选课的比例。

(2)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接纳,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进行积极自我评价,提高身体自尊水平。同时,教师在课前要仔细检查课堂活动场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指导学生在运动前充分热身,把运动损伤降到最低。

(3)教师要了解学生体育舞蹈学习的需求,在适当时增加目标难度,锻炼学生的意志。课余时间多开展有关体育舞蹈的比赛活动,给学生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4)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教师要选择适合现代大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主动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元素,以大学生个体的真实学习情感为中心,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个体舞蹈大学生学舞蹈的男孩子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舞蹈课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关注个体防护装备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How Cats See the World中学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图书馆界(2013年6期)2013-03-11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