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迭代转型——余东农民画村乡村形象与色彩美学设计探索

迭代转型——余东农民画村乡村形象与色彩美学设计探索

陈子坤 /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二零一九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处理“三农”问题的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标志着中国农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其实质上是一项城乡相融、统筹发展、产业融合、人文守护和改革创新的国家战略,其措施分为经济振兴、政治振兴、文化振兴、社会振兴和生态文明振兴的五位一体建设战略,它要求我们各级乡村振兴主体不仅要在乡村整治、美丽环境中花大力气,更要在物质思维和文化思维两个维度统筹兼顾、以文化思维为战略先导,优先在农业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中,将文化创新、产业振兴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和多领域。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是乡村振兴的精神主旨。余东村以农民画创新实践绘就了一幅瑰丽的新农村画卷,实现产业振兴……

1.1 余东中国农民画创作的历史背景

余东村地处衢州市中心以西柯城区沟溪镇境内,距市中心大约二十二千米,整村共有七百九十六人,从上世纪中国七十年代创办了余东村民画社团至今,在三百多名的业余绘画爱好者中,其村民画创作骨干成员已多达四十八位,其中全国美协会员1位、国家级民间杰出农家美术人才六位。从二零零一年国庆节期间第一次在乡政府礼堂举行了“首届余东村农家画展”;
于二零零四年秋在衢州市群艺馆展览厅举行第二次农民画展;
二零零六年十月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余东农民画·画三农画展》;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在衢州学院举办《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余东农民画展》;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等单位组织的“种文化--浙江衢州柯城余东农民画进京展”,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中国余东乡村美术馆开馆之际举办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农民画邀请展,余东名声大噪!

1.2 余东中国农民画创作的色彩特点

中国农民画风格多样,呈现区域在地性特点:如陕西户县农民画以描绘黄土高原民俗为特色;
浙江舟山渔民画则以海洋生活为元素;
上海金山、嘉兴秀洲农民画乡独具融水于城的人文要素;
余东中国农民画创作内容多来源于乡村的自然风物以及农户的日常生活片断,主要涉及农村自然风光、风俗习惯、劳作情景、日常生活趣事、四时节气、家禽家畜等主题其作品充分洋溢着乡情与纯朴、热情与友善、自由而豪放的感情色彩(图1)。其创作以展示浙西桔村民俗文化为载体,讴歌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的新变革、新成就,而根植于民间传统的余东农民画作品,在创作中追求浪漫主义、画面施以大胆夸张,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构成了鲜明的乡村美学结构与造型特色。

图1 余东农民画样式

1.3 余东中国农民画创作的色彩表达

《论语》“绘事后素”和《考工记》中“凡画缋之事,后素功”皆是中国传统美学意向中对于色彩的描述。自古以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色彩意向,包含着特定民族的共同记忆与情感表达,可谓是一种具有丰富审美意味的视觉符号[1]。余东的农民画正是在乡土文化中应运而生的,浪漫而又纯粹的大红、大紫在画面中与人物形象形成正负形的强烈对比,基于现实世界而又充满梦幻的构图,极具装饰性。物质生活的匮乏刺激着人们精神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婚丧嫁娶、民俗活动、节庆仪式等富含神秘色彩的时期,余东人通过绘画将彼时的场景作为记录,中国传统的色彩融合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色彩,大俗大雅互为转化,成为红极一时的流行色。在当下塑造区域品牌的转型阶段,通过文化基因与设计艺术相互结合的文创产品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化载体,余东通过举办文创设计大赛、校村合作的方式,将余东农民画作为IP载体,在各类文创产品中推陈出新,民间的乡土色与中国传统色在文创产品中表现得十分均衡,成为余东产业振兴的重要一环。

2.1 余东现象—因画而闻名的全国十大画村

余东农民画家,一边进行农村生产劳作,一边进行农民画创作,几十年如一日。他们在学习借鉴了木版画、传统剪纸、民间水陆图、年画等美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农民画创作,他们从晚清时期的传统砖雕、木刻、石刻和建筑彩画中汲取营养,余东农民画也呈现出民间传统艺术的多样性、趣味性、生动性特点[2]。因农民画家大多没有受过艺术系统性训练,他们对于主观物象的绘画载体多是最原始、最真实的,通过主观的艺术处理与囊括,其次运用毕加索般夸张、变形的技巧,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村的日常生活片段精微地反映在画面上,极具个性化的纯色运用,表达了浙西农民对新时代的热情讴歌与向往,这一切都凝聚着农民土画家们的辛勤耕耘的汗水,更表达了另类的绘画艺术语言,极具在地性元素特色,触动着观者的视觉神经。

2.2 余东精神— 余东农民画的作品美学定位

艺术的发生首先是出于人类内心纯粹情感表达欲望的,在这基础之上,才会经过理性思考,选择某种形式将这种情感传达出去[3]。情感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说是艺术的生命,唯有内心的单纯、质朴,方可物化为形式的纯朴,这是来自中国民间千百年积累下来的原始艺术禀赋、由民间文化形成的民间艺术思维特质。在余东农民画中,集装饰性、平面性、夸张变形、结构变化丰富、色彩多姿、不拘泥于透视的特性,其主要原因正是能够使农民画在传统风土民意、形态格调、内涵表达语言上有机协调统一,既表达了浙西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情感和渴望,更有效地促成了余东画家群体的区域画风的形成。余东农民画家以生活原型为基点,以新农村变化为主要题材,细致丰富地反映了当下中国农村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情景,其风格独树一帜,成为全国十大画村中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

2.3 余东之美—余东农民画的价值取向

郎绍君在《论中国农民画》中将农民画定义为一种“亚民间文化”。他认为:“一方面是存在着产生农民艺术的天然条件,但另一方面,它一出现就又受到特殊政治文化环境的制约,并长期受着非艺术力量的扭曲,从而形成了它的双重性格,即它既属于农民又异化为他物,既是农民艺术又大大丧失民间性[4]。”其从社会学视域出发,以“主流文化—民间文化”的双重视角为基础,将农民画的概念做了新的定义。农民画与精英美术相比较,作为传统民俗艺术的农民画,质朴和原真是最主要的美学特点。其质朴性首先体现在制作用料上,余东农民画生活中所使用的纸张、笔墨、色彩,主要使用相框卡纸、宣纸毛笔、水粉颜料,由于这种材质运用较简单,可以不作过多的打磨、装饰。所以无论持笔、敷色都保留了自然质朴的痕迹;
其次,在人物形象、造型构图要素上的平面装饰性处理,更显露出了纯真自然的审美情趣;
第三色彩浓艳,保持足够的饱和度用色原则,而这也就是农民画中自然亲和与主观性表现,是作者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

3.1 因画而催生的余东未来社区

从“两山理论”推出至今,国内各地如安徽省铜陵市犁桥村、江西省浮梁县寒溪村、浙江省桐庐县梅蓉村、浙江省衢州市余东村等一批立足在地文化,以乡村美学为艺术媒介,采用原创的美学设计,以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的交叉融合发展,以保护乡村自然面貌,创新激活与“绿水青山”息息相关的传统乡村、文化历史、精品农耕,以艺术景观、沉浸式感受为导入方法,进一步拓宽文旅引流机制,带动农户增加经济收入,乡村协调发展。在余东农村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中,围绕余东农民画文化主题,将中国(余东)村美术馆、农村大脑、南孔文创等一大批项目设施落地生根、服务于农户,全力建设成富有“国际范、江南韵、乡愁味、时尚风、活力劲”的农村未来社区,积极推进共同富裕之路。余东村作为全国知名的农民画村,余东农民画实现了从卖画到卖版权、卖文创、卖旅游的转变,通过“一幅画”的华丽转型,推动余东乡村未来社区建设达到新高度,“三乡人”幸福感、获得感满满……这就是文化治理、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典型体现。余东农民画家扎根于这片热土,作品中流露着生活味、乡村味、泥土味,记录着农民美好生活,畅想着未来的幸福生活。用今天的视角看余东,处处体现着“看得见文化、留得住乡愁,引得进产业、带得动致富”的好光景[5],农民画和未来两大元素在这里紧密融合,共同勾勒出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乡村画卷。在未来,余东将进一步聚焦未来社区现代化属性、家园属性、民生属性、普惠属性,努力打造浙江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未来社区新样板。

3.2 新时代设计赋能引爆“网红”余东

笔者多年来致力于乡村美学的应用研究,聚焦于传统村落的传承保护与活化更新,余东村依托“一幅农民画”逐渐成为特色发展的新引擎。艺术介入乡村的设计实践,展现乡村文化的传承,让人情脉相通[6]。“打造国际化品牌IP,引领文化新动力”这期间,笔者通过余东LOGO(图2)与吉祥物(2021年荣获意大利A`DESIGN AWARD设计奖)为引擎,打造专属于余东乡村整体美学形象。借由时尚、开放、沉浸、包容的设计策略与明快的农民画色彩表达元素,对全村民居外立面壁画装饰进行2.0版本提升改造(图3),通过样式化设计增强景观与装饰的内在融合,以创意设计增强环境整体氛围打造,“变农民画乡为画里农村,变创造画村为创意画村”。202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游人如织,一个集产业创新、文旅融合的艺术社区让余东村实至名归成为“网红”打卡地。

图3 余东村民居外立面壁画装饰2.0版本提升改造图

3.3 设计重构的农民画色彩表达

在以设计为手段、农民画为载体营造整体余东视觉形象与景观形象的当下,设计与绘画表达两者之间同时形成了相互交融的关系。在余东农民画家接触到IP形象与logo设计过程中,解构农民画元素与重构色彩表达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农民画作为视觉设计的基础,同时为设计研发视觉形式语言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画家通过系统性、学理性的框架建构,从“五行”观中理解了“青、赤、黄、白、黑”为“正五色”的中国传统色彩形式,随着民间色彩、民俗文化的融入,结合“正五色”中“间色”的混合运用,创造出属于余东农民画的未来色彩图谱尤为关键。“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随着中国民族自信心的空前增长,越来愈多传统色彩突出民俗文化元素的视觉传达形象备受瞩目,漫长的历史与文化积淀让余东艺术色彩具备了个性化的区域品牌形式,这恰恰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载体基础与文化平台,两者相互推动、交融将会诞生更多不局限于余东区域的品牌形象产品,更为中国的色彩表达、设计符号在继承的基础上呈现变革与创新。

3.4 以乡土为学院的余东智力期许

随着余东中国农民画村的认知度的提升,引智工程也在双向互动,以中国余东乡村美术馆为节点,“新村民”“驻馆艺术家”等高知闪亮登场,余东村也陆续与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浙江电子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等一批艺术类高校建立实践基地。特别是一种以传统社会学方法为导引,以乡村文化为学院,将传统艺术教学渗透到了乡村日常生活之中,并运用了社会素描的方法,通过实地考察、探索发掘乡村故事和农村历史记忆,艺术化反映民间社会百态的教学形态率先在中国美术学院蓬勃发展起来,并在上海金泽古镇率先开启了第一所乡土学院,且陆续在福建宁德、浙江仙居、四川大凉山设置了禀赋不一的乡土学院,以实验与实践的方式构建起扎根大地办教育的乡土学院网络体系,从学院立场开启了通过美育熏陶、艺术驱动构建起一种立足乡土、深耕现实的人民之学,民众之学,以学院之学有力地助推探索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教授认为,今天的艺术不再只是狭义的艺术、艺术界的艺术、圈子里的艺术,而艺术教育也正在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创新的“有为之学”,这便是今天“全民美育时代”的时代语境。在共同富裕的主旋律倡导下,以乡村美学为核心,围绕乡村振兴的美学路径、产业布局、艺术营造方式、乡村美学如何赋能文旅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焦点。

文化艺术是软实力,余东村巧用乡村美学对话未来乡村振兴,以农民画点亮创意火种,以一幅画驱动文明乡风,以画育产业内生发展,在艺术赋能乡村的征途中,实现着“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全面实施乡村文化创新战略,以艺术的方式协调“人、事、物、场、境”和“人、文、地、景、产”等乡村要素资源的总体文创营造战略,构建一批乡村故事馆、生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乡村美术馆、乡村技艺馆、乡村图书馆等文创馆,以村落美学为核心,打造“一村一品”,培育乡村文化形象IP,余东的成功经验将有力地助推乡村艺术文化资源向乡村文化经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猜你喜欢农民画美学色彩仝仺美学馆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惠州学院学报(2022年2期)2022-06-11盘中的意式美学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纯白美学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当农民画“恋”上漆艺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神奇的色彩(上)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1期)2017-04-26春天的色彩环球人物(2016年9期)2016-04-20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