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琴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
文化是人类在自然生态活动中,通过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及自我提升过程中所创造的符合人类需求、被人类族群共同认可和使用的符号与声音的体系总和。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发展、演变、传承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认同与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程中最深沉而持久的力量,同时也是中国设计焕发独特魅力的基础。中国上下有五千年华夏文明史,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我们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是我们在这全球多元文化交流环境下建立自身文化、审美话语的基石。艺术设计专业课作为引导学生挖掘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美育实践课程,肩负着培育学生审美价值观、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和文化美的解读能力重要使命。
如何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落实好育人目标,是我们艺术设计教师一直在探索与实践的课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出指示,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我们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并强调高校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为我们的专业课程与教学指明了前进方向与方法,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作为美育实践课程,务必守好课程特色,充分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爱国情怀、中华美学、人文关怀、红色文化、职业素养等育人要素,使艺术设计课程承担起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增进学生对本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为中国设计培育新时代接班人。
长期受西方文化冲击的必要性。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中国人物形象被塑造成眯眯眼印象,追捧国外的雀斑妆,出现“毒教材”事件,中国设计业被烙上“Made in China”的印痕等,这些一味地寻求个性与独特去迎合西方人的审美,其根源皆在于艺术创作者对中国审美的不自信,缺乏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中华审美失语的必要性。在近年来很多艺术创作中,也可以看到审美失语现象,如四川安岳地区的佛像修复,一番修整后千年历史之工艺与文化精髓顿时化为虚有。这种审美失语,大多是因为缺乏对传统文化审美的共识与共鸣,造成大多数人审美混淆,缺失感知本土传统文化美的能力,使得中华审美一步步走向失语的现状。吉林大学教授李晓曾在关于“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演讲中强调审美是一个国家连续性的历史、文化所积淀而成。这里可以理解为审美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美学价值观,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美学家蒋勋曾说:“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作为一门以视觉语言作为沟通与表现的学科,不仅承担着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更应担负起新时代美育的重要使命。在艺术设计课堂中,需要我们专业教师进行正确的审美引导,在作品鉴赏、作品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审美教育融入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同时接受中华美学精神的洗礼,能够在多元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环境下分辨美与丑,善与恶,真实感受到、认识到、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美学的意义与美的价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所学校能否培育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求,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高校学生年龄大部分在16-19岁之间,正处于三观建立与稳定的关键期。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阶段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弘扬者,其自身的文化自信、价值观念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尤其是艺术设计类教师,在艺术设计课程中,我们所选取的教学案例、设计作品鉴赏的语言视角、设计创作的思维与作品审美价值观等无不透露着教师的文化自信,时刻传播着中华文化,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影响着学生对本土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的建立。
一是做坚定文化自信的传承者。肩负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使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全程育人空间传递中华之优秀思想、文化、技艺以及精神,通过线上线下艺术设计作品鉴赏、设计创作与实践、设计汇报与展示等方式传递真善美,培育有创新思维能力,有动手实践能力,有专业技能实力,更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设计人才。
二是提升知行合一能力。知是育人之基础,行是教学之关键,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通过榜样示范进行教育,即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教师的语言自信、形象自信、行动自信皆为隐性的思政教育,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在审美话语中体现中华美学自信,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更要从行动上不断锤炼自我,提升自身内在文化知识积累与外在文化实践素养,由内而外地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文化审美、文化自信和批判思维能力。此外,应将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与 “人师”的统一者作为教师生涯奋斗的目标与方向,在学术上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软件技能与社会实践,品行上具备良好的言行、品德与职业素养。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践行者,学生的品行之范,人生的引路人。
设计作为培育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素养的核心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的提升极为重要。202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作要点》指出: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2]。艺术设计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挖掘艺术设计课程中蕴含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红色文化等思政内容,将其贯彻于我们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理解中国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紧抓高职学生学情特征,注重课程情境中德、行、美的渗透与感染,通过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境创设、示范引领等教学方式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参与性。以矢量绘图课程为例,完成一件设计作品,学生需将社会认知与所学的理论知识融汇起来,根据相应主题进行创新、创造,最终通过专业技能表达将创意想法落地,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而关键的组织、引导、促进作用。矢量绘图课程,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引入比赛实际项目,融入思政元素,结合多元信息化平台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设计,重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落实课程思政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课程课前通过推送一些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优秀文化内容,行业设计中表达优秀文化的案例等教育资源,对学生开展思政引领教育。课中以团队协作、互动交流、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突出高职教育思想性、职业性、应用性,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感知岗位的需求,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育学生团队精神、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课后通过线上开展拓展教学,为学生精选优秀平台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国优秀文化,如《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美术史》《国粹图典-纹样》等优秀艺术发展史,储备设计理论、拓宽文化视野,提升文化底蕴与自信,为成为优秀的设计师奠定基础。(见文末表1)
表1 矢量图绘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孟母三迁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一个人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蕴含着一个哲学道理,事物的发展变化需由内因、外因共同作用而成。高校艺术设计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即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内在因素的发展变化,同样也要构建系统而全面的校园文化育人机制,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为党国培根铸魂育英才。校园文化育人机制的建设,需要全员、全程、全方面共同参与,依托课程、实践、项目等教学育人机制;
依靠师德、家校、管理、服务等人文育人机制;
借助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等环境育人机制,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隐形思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由内而外的提升。
一是发挥群策群力。环境育人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充分调动师生、家校行企群体力量,采取共建、共创、共享、共管机制,构建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沁润心灵的艺术空间,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全方位落实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二是打造校园文化育人空间。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长充分利用校园景观空间,营造浓厚的环境育人氛围。如打造课程文化展示墙,增添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在校园改造中设置文化传承相关的主题景观点,学校布局硬装空间,软装美化可组织学生参与共同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同时让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无限的育人作用。此外,还可发挥信息化平台支撑环境育人,创设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如宣传红色文化、中国精神等,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陶冶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将课程思政导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培育具有中华文化自信、艺术审美能力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设计人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以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为例,通过三个维度落实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发挥师德师风引领示范功能,弘扬与构建中华审美话语;
发挥专业课程全程育人功能,根据矢量图绘制专业基础课程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导入传统优秀文化思想教育案例,细化设计任务单元,使学生在过程中理解设计的真正价值,深刻感知中华优秀传统美学的意义与美的价值,共同肩负起艺术与设计创新发展、价值引领的使命,将“文化自信”外化于日常设计行动中,内化于精神文化审美追求中。发挥校园文化陶冶功能,结合专业特色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引入传统优秀文化等系列设计活动,构建共识、共鸣的文化基础,营造文化育人环境,增加师生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为实现“Designed in China”培育更多优秀设计人才,让中国设计立足多元文化舞台,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