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一如,葛金松,杨军
摘 要:在党的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发展并完善,成为新时代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在建党百年大环境下,文章以重庆理工大学50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认知程度、获取渠道、行为意向3个方面调研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现状,提出必须抓好“三个要素”、建好“三个阵地”、用好“三个文化”的培养路径,不断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实效。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
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4-0089-04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从一叶红船到领航民族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一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在各种威胁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走出了一条新阶段、新格局下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1]。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学校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做好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相关工作。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其国家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存亡。高校应深入了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牢固树立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与发展
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居安思危,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形成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五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不同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确保国家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的理念,我国开始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国家安全,向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非传统国家安全转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环境,提出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和平发展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和发展了不同时期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借鉴了世界大国的通行做法,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2-3]。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2016年4月,首次出版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中,将维护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列为12个方面[4]。2020年,我国新冠疫情暴发,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党中央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目前,我国国家安全体系涵盖16个方面,即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和深海安全。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曾经的中国山河破碎、经济凋零,而今天的中国山河无恙、国富民强,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人民从革命、改革、建设到发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对百年来党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肯定。历经百年,中国共产党努力前行,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总结党的百年经验,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我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完善,成为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了安全屏障。
二、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现状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面对众多矛盾和安全问题应运而生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面对各种阻挠,开展全面战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前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目标,但越是接近,承受的风险和阻力也就越大,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就越严峻。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还滞后于国家安全环境的最新变化和要求,重视和培养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现状,课题组以重庆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认知程度、获取渠道、行为意向3个方面设计问卷,共发放问卷505份,回收有效问卷505份。从回收问卷来看,男生占39.80%,女生占60.20%;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接受调查的本科生占77.43%,研究生占22.57%。在对50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也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其结果比较直观地呈现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现状。
(一)认知程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整体上对总体国家安全观不太了解,在回答“是否听说过总体国家安全观”时,有65.55%的大学生选择了“听说过但不了解”,选择“知道并了解”的大学生仅占总人数的22.57%,还有11.88%的大学生选择了“完全没有听说过”,可见,受访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注度并不高。
根据大学生对国家安全领域认知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图1),在问及国家安全体系涵盖的领域时,大学生整体上树立了国家安全意识,大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安全体系涉及的16个领域表示认可,但也可以明显看到,对于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这种传统安全领域认可度更高,对于极地安全、深海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认识还不够到位。
从大学生对危害国家安全情况认知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表1),96.44%的大学生认为,香港分裂势力对国家统一的破坏严重危及了国家安全。一些大學生在受访时指出,分裂势力对我国政治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就西藏问题来说,以达赖为首的民族分裂分子成立“流亡政府”,煽动“西藏独立”,组织一系列恐怖暴力事件,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政治稳定。96.63%的大学生认为,美国派遣航空母舰入驻南海侵犯了我国领土主权,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美军舰机却高频度海空抵近侦察,热炒南海“航行自由”,挑拨国家地区关系,对我国海空安全造成了威胁。政治安全、国土安全作为传统安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理解并知晓其重要性,但对于网络诈骗、环境污染这种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并未将其认定为国家安全领域的范畴[5]。网络安全是实现国家稳定和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凭借网络攻击、网络诈骗,他国可以盗取我国的重要信息或情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乱扔垃圾等环境污染长时间累积,会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生态系统退化会严重威胁我国生态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通过调查发现,能够正确答出“五大要素”的大学生仅占总人数的28.32%,知晓“五对关系”的大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6.04%,可见,当前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理解还不够深入、透彻。
(二)获取渠道
当前,大学生获取国家安全知识的渠道或途径丰富多元(表2),学校教育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占受访大学生的89.50%,其次是媒体报道,占受访大学生的80.00%,而家庭教育在国家安全知识传授中的作用并不明显。部分大学生在受访中表示,大一学习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提及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形势与政策”课程也有结合国内外形势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从小的历史教育更是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其中,润物细无声。大学生在受访中提及最多的便是历史教科书中的八国联军侵华,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让中国人永远记住了在主权和领土遭到迫害时的屈辱和不堪,中国人深知领土和主权完整的重要性。历史教育饱含着丰富的国家安全素材,历史课堂提供了充足的国家安全知识,这也恰好解释了大学生国家安全信息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的访谈结果。除此之外,媒體报道也是大学生获取国家安全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大学生通过政务网站、普法网站、两微一端等媒体平台,广泛获取国家安全信息,里面更为直观、易懂、有趣的视频和图文,往往更加吸引大学生的注意。
此次问卷调查专门针对国家安全知识获取渠道中的学校教育版块,设置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形式多样的调查题项。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理论教育还是在课堂上开展,学校也通过系列班团会、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理论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国家安全认知水平,而实践教育能帮助大学生丰富理论认知。重庆理工大学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如“学党史不忘初心 筑青春为国担当”国家安全教育系列宣讲就是由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策划组织的。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围绕国家安全体系涵盖的16个方面,在实践活动中解读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除此之外,受访大学生也提到学校通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国家安全教育日宣讲活动等多种实践活动,不断加深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知和理解。但是在问及大学生“参与国家安全相关实践活动是否自愿”时,有72.6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是“被动”参加。
(三)行为意向
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及“大学生是否有责任主动维护国家安全”时,99.6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事实上,国家安全早已不局限于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已经涉及经济、生态、网络、科技等各方面,国家安全不再是模糊的、遥远的概念,而是具体的、细微的事实。就拿乱扔垃圾来说,每个人都这样做,必定会出现垃圾堆积的局面,久而久之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危害我国生态安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重庆理工大学全体师生重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在问及大学生“是否在党史学习中增强了自己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有97.8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实践教育中增强了国家认同感,认识到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与担当。重庆理工大学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打通了线上线下学习渠道,构建了党史学习教育双阵地,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在“线上”阵地,学校推出“百名党员学百年党史讲百年故事”专栏,分享“每日一学”党史故事100期,制作献礼建党百年微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开展“点赞党史”艺术作品秀等活动;
在“线下”阵地,学校组织参观陈独秀旧居陈列馆、聂荣臻元帅故居、余祖胜烈士事迹陈列馆、红岩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对话读书交流会、话剧表演等活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大学生表示,他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在红色文化中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更加明白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愿意主动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愿意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结合起来,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
三、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路径
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在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必须抓好“三个要素”、建好“三个阵地”、用好“三个文化”,扎实做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筑牢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为祖国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持续保障。
(一)聚焦国家安全教育整体格局,抓好“三个要素”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入脑入心
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为扎实推进国家安全教育深入人心,高校应聚焦国家安全教育整体格局,抓好“队伍”“内容”“效果”三个要素。一是建设队伍。国家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传播效果。目前,高校还没有专门的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因此可以培养专职的国家安全教师团队,承担详细、系统地给大学生讲透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和丰富内涵的工作,同时,可以充分发动学校各职能部门,使其共同参与到国家安全宣讲的兼职队伍中,还可以将各领域校外专家“请进来”,从专业角度,结合相关国家安全工作实际,深层次、多领域地为大学生解读国家安全知识。二是关注内容。从大学生国家安全认知现状来看,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和把握并不准确。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顶层设计的“大安全观”,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其丰富内涵,正确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国家安全。三是突出效果。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要由外到内,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效果呈现,将国家安全知识从理论认知层面上升到内心认同,进而转变为外显行为,最终打造出全员参与的“大安全”格局。
(二)建好“三个阵地”,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强大合力,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
建好教育阵地是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形式的重要支撑,实现“学校”“家庭”“媒体”三个阵地的紧密结合与有机统一,有助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发力。一是学校阵地。第一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以传统课堂和在线课堂为依托,不断优化课程形式,将单向讲授转变为双向互动,将表层认知转变为深层理解,而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可以从实践的角度,促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内化,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因此,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建设,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有助于不断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育人实效[6]。二是家庭阵地。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相对缺位,所谓言传身教,家长首先要增強自身的国家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自觉,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子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教育中重视素质教育,强化子女的责任担当,做好家庭与学校的对接,与学校目标统一,共同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三是媒体阵地。媒体阵地要筑牢国家安全教育意识,紧紧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舆论引导,不断丰富网络宣传内容和形式,以网站、客户端、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为载体,构建全方位网络传播格局,形成国家安全意识传播矩阵。
(三)继续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处,用好“三个文化”,强化政治信仰和国家认同,共筑国家安全“命运共同体”
百年党史沉淀了深刻的历史启迪,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思政教材,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在“革命”“传统”“历史”三个文化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厚植爱国情怀,强化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共同维护国家安全。一是革命文化。革命文化诞生于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奋勇拼搏,无数革命先烈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领土、保护了中国人民、守卫了国家安全,革命文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和呈现。高校应将革命文化转化为革命力量,形成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精神动力。二是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我国丰富的治国思想和价值理念,是我国发展过程中深沉而持久的力量。疫情期间,中华民族充分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面对疫情,中华儿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中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线,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内化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三是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与政治、经济、科技等相融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2020年,美国对华为实施芯片断供,给长期依赖芯片进口的中国造成了严重冲击,华为迅速进入“战斗”状态,走上技术革新之路。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大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4.
[2]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组织.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1.
[3] 魏妍哲.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研究[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4.
[4] 寇文峰.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20.
[5] 常丽俊.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调研与思政教学启示[J].统计与管理,2020,35(6):100.
[6] 徐倩.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1.
编辑∕陈晶
猜你喜欢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基本特征分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1期)2017-03-24“新安全观”下高校国防教育新形式探索大观(2017年1期)2017-03-16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商情(2016年45期)2017-01-17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教学研究(2015年2期)2015-06-16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