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源
作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围绕鲁迅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回忆而写,整部文集由《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构成。我们需要把《朝花夕拾》所包含的各篇文章归为整体来品咂,这样才能完整、通透地理解鲁迅执笔此著作的意图以及心境。
这部文集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温馨的回忆,二是理性的批判。温馨的回忆很容易理解,就是文集所呈现出的回忆记叙事件——鲁迅与长妈妈、父亲、藤野先生、范爱农等人的过往片段,表达了鲁迅对故人、故友、恩师、家人的深切怀念,与对逝去日子的追思。那么理性的批判是什么呢?就是鲁迅从侧面描写当时的社会状况,从真实的生活琐事中感受劳动人民的质朴无华、温婉善良,同时也从理性的角度,批判了封建旧俗的落后。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佳作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这十篇文章的内容相对独立,人物却相互关联,有些文章的结尾和下一篇文章的开篇,都有衔接与呼应。由此可知,我们只有把各篇文章关联起来阅读,才能读出《朝花夕拾》整体的构思,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执笔之意。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以下名篇佳作,进一步分析《朝花夕拾》中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一、《狗·猫·鼠》与《阿长与〈山海经〉》
通过《狗·猫·鼠》一文,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喜欢小动物的孩童,也是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人。喜欢小动物显而易见,如何看出鲁迅的是非观念呢?因为文中作者主要向读者剖析了他不喜欢猫的种种原因,借此讽刺、批判社会上与猫行径类似的那些人。
鲁迅十分厌恶“卧冰求鲤”等一系列故事,唯独喜欢《山海经》里的故事。其实他和我们一样,有期望、有幻想,有自己的喜好,也拥有内心深处的小小世界。我们小的时候,也会和左邻右舍的小伙伴疯跑,抓虫子、翻墙头,鲁迅也是院子里的捣蛋鬼。
鲁迅笔下的长妈妈是一个容貌不雅、唠唠叨叨且封建迷信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善良、勤恳、淳朴的保姆。鲁迅和长妈妈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她不认识字,但能生动讲述美女蛇的离奇故事;
虽然她不是“我”的亲人,但能为“我”买来钟爱的《山海经》。
在鲁迅笔下,长妈妈因为旧社会的风俗影响,思想变得封建迷信,行为也过于迂腐。作者在这里批判了长妈妈一类人的愚昧无知、思想麻木,不过就日常琐事来看,鲁迅更着墨长妈妈对“我”的用心和照料,也赞颂了长妈妈这类人本质的善良与淳朴。
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与《无常》
《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作者直铺笔墨,表达了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这两个故事的厌恶与憎恨。这两个故事“完美诠释”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封建孝道思想的愚昧无知、虚伪残酷,还以此为准绳,冠冕堂皇地教育下一代。与此同时,鲁迅也向我们披露了封建社会孩童的悲惨境遇,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孝道的批判与憎恶,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孩童的怜悯之情。综上所述,鲁迅在孩童时期,不仅拥有一颗童心,还拥有一颗逐渐强大的正义之心。
《五猖会》与《无常》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都十分活泼鲜明,突出了鲁迅对故乡文化的怀念之情。当然,这种文化“还乡”不是无条件地盲目接受,而是理性批判地重新选择。
《五猖会》一文,通过对鲁迅赶会事件的叙述,我们感受到当时封建社会制度对人精神自由的剥夺。当时的人民群众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由与解放,人们的思想戴上了一道道枷锁。鲁迅认为,让人民意识到生命是独立的个体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才能活出精彩,活出自我。
《无常》中提及,人们对于鬼物,特别是活无常,有些紧张,而且很兴奋。那时的鬼就像人一样亲切,因为生活中还没遇到鬼。之后作者在生活中接二连三发生不顺心之事,就像遇到鬼打墙。其实生活中的鬼远比鬼蜮里的鬼更狰狞可怕,若鬼蜮里的鬼是真鬼,那么生活中遇到的鬼又是什么呢?又该作何解释?想必我们内心也都有了答案。鲁迅借此文披露了当时中国人民对于黑暗社会的绝望,表达了鲁迅对不公之事的愤慨之情。
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朝花夕拾》中家喻户晓的一篇文章。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的读书与玩乐生活,鲁迅怀念其童年时代的生活与读书的乐趣,重墨描述了蝉鸣、黄蜂以及其他昆虫,显而易见,鲁迅在孩童时期十分有爱心,喜欢小动物。鲁迅在百草园的那段时日是最快乐的,在那里他和花草虫鸟是朋友,他同花草讲话,同虫鱼玩闹,这样的有趣之事,驱使他总是趁大人们不注意悄悄溜进百草园。不过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形成鲜明对比,因为在鲁迅眼中,三味书屋只是枯燥与乏味的代名词。
鲁迅在文章中,通过几笔勾勒,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比如学识渊博的私塾先生寿镜吾,学生大声读书时他也大声读书,还不时摇头晃脑,这让作者心生疑惑,难道老师在读一篇极好的文章?寥寥几笔,就把老先生读书时的痴迷描绘得淋漓尽致。
通过本文,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对幼时的人、事、物的温馨回忆,也理性批判了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倡导让儿童健康地成长、读书。
四、《父亲的病》与《琐记》
《父亲的病》一文通过给父亲治病寻医诊断的种种遭遇,揭露了当时所谓“名医”的行径,讽刺了“名医”玄幻“医病”、轻视生命,不择手段坑骗钱财的丑陋行为。
鲁迅在孩童时期,父亲是一位封建家长,当小鲁迅非常想去看五猖会时,父亲不同意他去,让他居家背书。不过鲁迅也从未怪罪父亲,他后悔没能让父亲“踏实”地死去,这让他十分痛苦。可见鲁迅深爱着他的父亲,同他父亲爱他那样。
《琐记》中,我们看到了衍太太的双面性,当真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上喜欢小孩子,却背后使坏;
表面上是善良的人,背后却十分自私且奸诈。在此文中,鲁迅深刻揭露了何为真正的“正人君子”。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的双面性的批判。
五、《藤野先生》与《范爱农》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鲁迅向我们介绍了他的恩师——朴实无华、博学友爱的藤野先生,同时展现了他在日本的留学生活,解释了弃医从文的原因。鲁迅十分感激藤野先生,因为在日本留学期间,藤野先生无条件给予鲁迅诸多帮助,有学习方面的医学知识的传授,有生活方面的精神援助,藤野先生没有民族歧视,他一视同仁并且善待鲁迅,所以鲁迅在写此文时,着重表现了他对藤野先生的景仰之情。同时,鲁迅在留学期间,坚定了立场,认为医术挽救不了国人的思想,只有通过纸笔才能有机会改变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思想。
魯迅的好友范爱农是个十足的爱国青年,他一直向往革命,在辛亥革命期间,他贡献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过从另一方面看,他确实因受到封建主义的无端压迫,从而无法表达真实内心,最终郁郁寡欢并走向不归路。鲁迅与范爱农一开始关系并不好,到后来才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电报”一事,让他们之间的友情升温,也可以称之为“君子之情”。
《范爱农》一文中,鲁迅通过对挚友范爱农旧时之交的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逝去的深切怀念与过往追思,理性地批判了当时封建社会极其落后的思想观念,表达了作者对范爱农以及像他那样的所有爱国者的深切同情和沉重悼念。
通过对以上文章的重读,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对过往生活温馨的回忆,也领悟其对过往社会现象的理性批判。读罢《朝花夕拾》,不由想到:清晨开出的那一朵花,也许完美无瑕,也许会有些许残缺,但当傍晚拾取观赏之时,我们对清晨之花的温馨的回忆或者是理性的批判,都被冲淡在时间的洪流中。生活的种种温情,丝丝牵绊,终将温暖岁月!
猜你喜欢藤野三味书屋百草园学校里的“百草园”小主人报(2022年3期)2022-03-11三味书屋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21年5期)2021-10-28藤野先生谈鲁迅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9年27期)2019-12-02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8年28期)2018-10-18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语文知识(2015年12期)2015-02-28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语文知识(2014年8期)2014-02-2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