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崔人文(通信作者)
(1 徐州市中心医院超声医学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超声医学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肝硬化在慢性肝病中较为常见,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对患者肝脏长期造成损害所引起的,主要病因包括慢性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1]。慢性乙型肝炎会导致患者肝脏由炎症纤维化发展为硬化。早期阶段慢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导致多数患者容易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时机,若早期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持续性进展会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严重负性影响[2-3]。因此,早期明确疾病类型,并接受有针对性的治疗十分重要。但由于早期阶段慢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理变化与慢性肝炎有较高相似性,导致临床诊断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容易错过早期治疗时机[4]。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诊断方法为病理活检,其是“金标准”,但该检查具有创伤性,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大,使得患者接受度较低[5]。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持续性发展,其在临床诊疗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尤其在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对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有较高价值。超声技术又分为高频超声诊断技术与低频超声诊断技术。相关研究显示,将低频超声诊断技术与高频超声诊断技术联合应用于临床诊断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中可提高诊断准确性[6]。对此,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在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应用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诊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1 年2 月—2022 年6 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 例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0 例慢性乙肝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21 例(52.50%),女性19 例(47.50%);
年龄22 ~65 岁,平均年龄(43.48±3.26)岁。对照组中男性22 例(55.00%),女性18 例(45.00%);
年龄23 ~65 岁,平均年龄(44.15±3.26)岁。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所纳入对象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②对本次试验有关信息均知情,并且同意参与本次试验者;
③对照组所纳入对象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乙肝。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
②患有精神类疾病者;
③因个人因素提前退出实验的受试者。
两组患者均行低频超声检查、低频超声检查联合高频超声检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OGIQE20型),先选取凸阵低频探头,探头频率为(3.5 ~5.0) MHz,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如平卧位,于右腋前线至患者腋中线的第7 ~9 肋间进行斜切面、横切面以及纵切面等角度进行扫查,查看患者肝包膜、边界形态、回声等。选取门静脉与脾静脉测量点,前者为肝门1 ~2 cm 处,后者为脾门0.5 cm 处,对两者血流速度进行检测。之后使用高频线阵探头,调整探头频率为(7 ~12)MHz,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扫查。
(1)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观察组低频超声检查、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的准确性。
(2)肝脏形态指标超声半定量评分:根据慢性乙肝与慢性早期肝硬化的超声特征进行评分,纳入肝包膜评测项目(1 分:表面呈现光滑状,层厚较薄,且具有平整性;
2 分:包膜厚度轻度增加,且轻微不平整;
3 分:包膜有所增厚,且形态缺乏平整性,呈现细水纹;
4 分:包膜显著增厚,且表面呈现节段状)、肝脏边界形态评测项目(1 分:正常;
2 分:肝部尖端呈现钝性;
3 分:钝性极度增加,肝左叶形态发生显著异常)、肝实质回声评测项目(1 分:均匀;
2 分:欠缺均匀性;
3 分:不均匀,且存在结节)、肝脾静脉清晰度评测项目(1 分:较为清晰;
2 分:存在轻微模糊;
3 分:肝脾静脉走行呈现出弯曲状,且粗细缺乏统一性,或存在狭窄情况)、脾脏面积评测项目(1 分:<22 cm2;
2 分:22~28 cm2;
3 分:>22 cm2)。
(3)肝包膜超声检测相关指标:运用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检测,纳入包膜夹角方差检测指标、连续性线段数量检测指标、包膜夹角均值检测指标。
(4)检测与对比组间脾静脉、门静脉血流速度、内径,运用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检测。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低频超声诊断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P<0.01),见表1。
表1 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不同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对比[n(%)]
观察组的肝脏形态指标超声半定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肝脏形态指标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比(± s,分)
表2 肝脏形态指标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 肝包膜 肝脏边界形态 肝实质回声观察组 40 3.04±0.85 2.16±0.71 2.22±0.41对照组 40 1.55±0.55 1.28±0.41 1.33±0.48 t 9.308 6.788 8.917 P 0.000 0.000 0.000
表2(续)
观察组的肝包膜超声检测相关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肝包膜超声检测相关指标对比(± s)
表3 肝包膜超声检测相关指标对比(± s)
组别 例数 包膜夹角方差 连续性线段数量/条 包膜夹角均值/(°)观察组 40 9.73±4.65 4.39±1.65 5.81±1.71对照组 40 7.02±1.22 2.28±0.63 3.35±1.21 t 3.565 7.556 7.427 P 0.001 0.000 0.000
观察组的脾静脉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脾静脉、门静脉血流流量、内径对比(± s)
表4 脾静脉、门静脉血流流量、内径对比(± s)
组别 例数 脾静脉血流速度/(cm·s-1) 脾静脉内径/cm观察组 40 16.79±1.05 1.21±0.16对照组 40 19.96±1.41 0.84±0.23 t 11.404 8.352 P 0.001 0.000组别 例数 门静脉血流流量/(mL·min-1) 门静脉内径/cm观察组 40 794.05±125.98 1.55±0.08对照组 40 1108.94±86.74 1.13±0.12 t 13.021 18.418 P 0.000 0.000
慢性乙肝是指既往患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间在半年以上所引发的慢性肝损伤[7]。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引发慢性乙肝的主要原因,感染乙肝病毒的肝细胞某些膜会发生成分改变,激发机体对自身的肝细胞产生免疫反应,进而对肝细胞造成损伤[8]。该疾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母婴垂直传播、性生活传播及血液传播为该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9]。该疾病早期阶段的临床表现轻微且缺乏特异性,呈现间接性等特点,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乏力、疲劳、食欲缺乏、恶心、肝区疼痛等[10]。若慢性乙肝患者发病后没有及时接受有效治疗,随着病情持续性进展,以及反复发作的慢性活动性肝炎会引发肝硬化[11]。而早期慢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具有隐匿性,使得患者容易忽视病症,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早期明确病情十分重要。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肝硬化的主要病理特征,其中以脾静脉血流变化与门静脉血流变化为主[12]。超声技术能够显示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脏器组织结构,因此其在慢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超声诊断技术又分为低频超声与高频超声,低频超声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能够展现患者的肝脏形态变化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但由于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的病变程度轻微,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且低频超声检查存在图像模糊的情况,使得临床诊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随着超声技术的持续性发展,高频超声技术在肝脏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广泛。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联合运用可弥补缺陷,提升诊断准确性。
本文结果表明: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低频超声检查(P<0.01)。由此说明,联合诊断的方法在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相较于单一使用低频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更高。原因分析为,高频超声的分辨率相对较高,能够将患者肝实质回声、肝脏边界形态、脾静脉、门静脉等组织的情况更清晰地展现出来,因此其能够弥补低频超声诊断准确性低的问题,进而提升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临床诊断准确性。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肝脏形态指标超声半定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肝包膜超声检测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脾静脉、门静脉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由此说明,低频超声检查与高频超声检测能够将慢性乙肝及是否并发肝硬化的病理学特征表现出来,对早期筛查与鉴别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有积极作用。原因分析为:高频超声能够连续性、全面检查病灶区域,获得肝脏组织多方面信息情况,依据肝脏病理组织及超声成像对患者肝实质回声情况及肝脏包膜病变情况进行分级划分,便于临床医师对慢性乙肝患者是否合并发生肝硬化进行诊断。将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联合检测能够清晰表现出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与肝包膜结构,超声检测技术检测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病变的超声图像显示,慢性乙肝并发肝硬化的早期病变特点表现为肝表面缺乏平整性,呈现粗糙、凹凸不平的情况,且形态异常,且慢性乙肝并发肝硬化早期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相较于慢性乙肝要低,但其内径相对要高,相较于慢性乙肝的超声特点较为明显。由此,将高频超声检查与低频超声检查联合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很诊断准确性,还能够为临床早期筛查与鉴别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与慢性乙肝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在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应用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且超声特征具有特异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支持。
猜你喜欢包膜内径乙肝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2年5期)2022-11-18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2年5期)2022-07-26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哈尔滨轴承(2020年1期)2020-11-03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江苏农业科学(2018年2期)2018-03-12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分析化学(2017年12期)2017-12-25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上海农业学报(2016年2期)2016-10-27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8期)2016-01-20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3期)2015-06-05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