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李子雯,李利民,汪梦霞,张鹏,吴正治*
(1.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35;
2.深圳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广东 深圳 51802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以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通常认为是一种侵袭性疾病,疾病的进展常常导致心血管疾病、微血管并发症、肾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多项并发症风险飙升[1]。研究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T2DM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人数预计增长到5.11亿人,而到2045年糖尿病人数将跃升至7亿人[2]。。
中医药治疗复杂疾病具有安全、低毒、高效等独特优势[3-4]。中医学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的范畴,认为消渴的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内生[5]。《素问·奇病论》中首次出现“消渴”之名,曰:“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病变的部位主要与五脏有关,尤以肺、胃(脾)和肾为关键。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与现代医学中胰岛素促进肝外胰岛素敏感组织的血糖代谢作用相似。中医临床中有运用“泻肺”法来治疗消渴病,多以清肺热、滋肺阴为主[6]。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干燥根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寒,入肺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7-8]。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桑白皮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抗糖尿病以及神经保护作用等[9-12]。仝小林教授认为,桑叶、桑白皮和桑枝分别散中上焦、肺胃和四旁经络及皮腠之火,其中桑白皮有“小白虎汤”之美誉,三味药临床上均具有明确的降糖疗效[13-14]。陈春光[15]研究发现桑白皮煮水代茶饮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目前临床应用桑白皮及其复方治疗T2DM及其并发症有较好的疗效[16],但其详细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近年来,网络药理学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治疗复杂疾病的机制研究中,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17-18]。网络药理学将药物、化合物、靶点、疾病之间的连接形成网络,从整体考虑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多组分、多靶点网络的新模式。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桑白皮治疗T2DM的活性化合物、潜在的蛋白靶点和通路,同时通过分子对接从受体与配体方面验证桑白皮活性成分干预T2DM关键靶点的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analysis platform,TCMSP)(https://tcmspw.com/tcmsp.php)以“桑白皮”为关键词,检索其所有活性成分。参考文献[18]方法,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为筛选条件,进一步获得桑白皮的主要活性成分。
通过TCMSP数据库对桑白皮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得到所有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并利用UniProt(https://www.uniprot.org/)数据库筛选出人源(Home sapiens(Human))靶蛋白,再将靶蛋白转化为对应的靶基因,最终得到桑白皮所有靶点的基因名称。然后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导入上述获得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关系,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
使用疾病数据库DrugBank(https://go.drugbank.com/)、GeneCards(https://www.genecards.org /)和TTD(http://db.idrblab.net/ttd/),通过输入关键词“Type 2 diabetes”,得到疾病的相关靶点。经过去除重复、获得2型糖尿病的相关靶点。通过维恩分析,得到桑白皮治疗T2DM的潜在作用靶点,构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
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桑白皮治疗T2DM潜在作用靶点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物种设置为人类,从而获取靶点蛋白之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关系。再将其TSV格式文件导入Cytoscape3.6.1软件,并使用cyto Hubba插件对网络进行分析,计算度值(degree),最终获得PPI网络图,其网络图由内而外度值依次减小,颜色由深及浅。
Matascape网站(http://metascape.org)集成了四十多个生物信息数据库,在内容上包含了生物通路分析、PPI网络结构分析以及丰富的基因注释功能,让生物学家轻松获得全面的数据解析。将桑白皮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靶点基因输入Matascape功能注释工具中,选定物种(H.sapien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并保存结果。其中P值Cutoff为0.01,并使用 Banjamini-Hochberg方法进行P值校正。根据P值大小进行排序,绘制条形图和气泡图,分析药物治疗疾病的可能机制。
从PubChem数据库(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下载化合物(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鸢尾甲黄素B和光果甘草酮)2D结构的mol2格式文件,即小分子配体。从RCSB PDB数据库(http://www.rcsb.org/)中保存AKT1,IL-6、VEGFA,CASP3靶点的3D结构PDB格式,即蛋白受体;
用Autodock tools处理小分子和靶点蛋白,并生成pdbqt格式文件。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验证化合物与靶蛋白之间的亲和力和结合模式,分析了100次对接结果并选择最低能量打分进一步分析,应用Pymol软件绘制靶点蛋白受体和活性成分之间的结合模式图。
通过TCMSP数据库搜集桑白皮中的化学成分共194个,筛选得到活性成分31个。通过对上述活性成分进行作用靶点预测,发现有6个成分未找到对应靶点,删除重复靶点后,则25种成分共获得预测靶点191个。根据OB大小进行排序,前10位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数目见表1(全表OSID科学数据与内容附表1)。
研究建立了一个各个节点密切联系的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关系图(图1),该网络图由217个节点和454条边线组成。通过Network Aanlysis对每个节点进行分析,得到网络图中各个节点的度值。在活性成分中度值越大,表示该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数目越多;
而在靶点中度值越大,表示能与该靶点发生作用的活性成分越多。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度值最高的活性成分为槲皮素(S20),对应的靶点有153个,其次为山奈酚(S24)、β-谷甾醇(S13)、鸢尾甲黄素B(S14)、光果甘草酮(S19),对应的靶点个数分别为62、37、21和20个。通过表1与图1共同体现了桑白皮具有多活性成分、多作用靶点、各药物之间具有丰富共同作用靶点、可协同发挥治疗疾病作用的药理学特点。
表1 桑白皮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数目Table 1 Active ingredients and number of targets of Mori Cortex
图1 桑白皮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Fig.1 Active ingredient-target network of Mori Cortex
应用DrugBank、GeneCards和TTD数据库检索T2DM的疾病靶点,合并所获得的靶点并删除重复、整合后,共得到2 147个疾病靶点。将疾病相关靶点与桑白皮的预测靶点取交集后,共得到126个潜在靶点,主要包括PTGS2、AR、PTGS1、ESR1、PRSS1、PPARG等。通过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图2)。该图中包含节点149个,边线286条。提示桑白皮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这126个潜在靶点有关。
图2 桑白皮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Fig.2 Active ingredient-potential target network of Mori Cortex
将桑白皮治疗T2DM的126个潜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PPI关系,再导入Cytoscape软件绘制PPI图(图3)。该图中包含126个节点,2 364条边,平均节点度值为37.5。该网络图由内而外度值依次减小,颜色由深及浅,其中度值大于37.5的靶点有58个,前10位见表2(全表见OSID科学数据与内容附表2)。度值大小排名前10位的靶点分别为AKT1、IL-6、TNF、VEGFA、TP53、CASP3、JUN、MAPK1、EGF、MMP9。推测这10个靶点为桑白皮治疗T2DM的关键靶点。
表2 桑白皮部分潜在靶点信息(度值大于37.5)Table 2 Information of potential targets of Mori Cortex(degree>37.5)
图3 桑白皮治疗T2DM的关键靶点PPI 网络Fig.3 PPI network of key targets of Mori Cortex in the treatment of T2DM
对桑白皮治疗T2DM的潜在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见OSID科学数据与内容附图1。GO分析主要从基因的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和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3个方面提供了详细的基因功能注释。通过分析可知,BP主要涉及对脂多糖、细菌起源分子、无机物质、有毒物质、脂质的反应等;
CC主要涉及膜筏、膜微结构域、膜区等;
MF主要涉及转录因子结合、蛋白激酶结合、酶结合等。KEGG通路分析表明,桑白皮治疗T2DM涉及的通路主要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癌症通路、流体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乙型肝炎、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PI3K-Akt信号通路等,见OSID科学数据与内容附图2。
将筛选得到的桑白皮活性成分与其关键蛋白使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了成分的最佳构型和关键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接结果如表3所示,分子与靶点蛋白的最低结合能均不超过-23.43 kJ/mol,表现出较强的结合活性。其中槲皮素与AKT1的结合能最低,而光果甘草酮与IL-6、VEGFA、CASP3的结合能最低,分别为-31.80、-29.71、-35.15 kJ/mol。2D与3D结合模式显示,槲皮素与AKT1蛋白结合时,
表3 桑白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分子对接分数Table 3 Molecular docking fraction of core active ingredients and key targets of Mori Cortex
通过AKT1的Trp80结构上的苯环与底物的共轭结构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以及这种共轭结构与一些极性氨基酸之间的超共轭效应相互作用,较好地结合在了AKT1的活性中心。此外,槲皮素与AKT1复合物活性位点中的许多残基相互作用形成了氢键网络。如羟基上氢的化学结构与一些容易形成氢键的氨基酸(分别为Gln 79、Ser 205、Thr 211和Tyr 272)形成氢键相互作用,起到关键作用。光果甘草酮与IL-6蛋白结合时,结合到了由Glu100、Lys121、Gln125、Gln128、Asn145、Ala146这些提供范德瓦耳斯力的氨基酸的口袋中,Leu93、Glu96、Val97、Ile124、Pro142提供疏水作用力,Thr139与glabrone形成了3.3 Å的氢键。光果甘草酮与VEGFA蛋白结合时,光果甘草酮结合到了由Asp34、Ile35、Glu42、Ile46、Phe47、Ser50这些提供范德瓦耳斯力的氨基酸的口袋中,Phe36、Ile43、Pro85提供疏水作用力,与Tyr45形成了2.8 Å的氢键。光果甘草酮与CASP3蛋白结合时,主要是通过范德瓦耳斯力与疏水作用力结合在Casp3的口袋中,Arg64、Ser120、His121、Ala162、Ser205、Ser213、Ser251、Asp253提供范德瓦耳斯力,Cys163、Trp206、Arg207、Phe256提供疏水作用力。槲皮素、光果甘草酮与AKT1、IL-6、VEGFA、CASP3的分子对接可视化结果见图4。
图4 槲皮素、光果甘草酮与AKT1、IL-6、VEGFA、CASP3的分子对接可视化结果Fig.4 Visual results of molecular docking of quercetin and glabrone with AKT1, IL-6, VEGFA and CASP3
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探讨了桑白皮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筛选其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生物学通路,为临床“从肺论治消渴”提供科学依据。预测得到桑白皮有效活性成分25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26个,借助PPI网络分析筛选到10个较为重要的靶点AKT1、IL-6、TNF、VEGFA、TP53、CASP3、JUN、MAPK1、EGF、MMP9。GO分析主要涉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对脂质的反应和凋亡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
KEGG通路分析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癌症通路、流体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PI3K-Akt等信号通路。
研究表明,AKT1参与细胞凋亡和葡萄糖代谢在内的细胞过程,与糖尿病、肿瘤、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9-20]。T2DM可能是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IL-6、TNF在T2DM患者体内显著升高,进而可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的发生[21]。细胞周期与凋亡蛋白CASP3,肿瘤相关基因如TP53、MAPK1和MMP9等也在肥胖、糖尿病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22-23]。此外,AGE-RAGE信号通路可激活下游核转录因子(NF-KB),刺激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4]。PI3K-Akt信号通路是胰岛素的主要下游分子通路,其表达下降在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5-26]。
桑白皮活性成分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鸢尾甲黄素B、光果甘草酮等可能通过PI3K-Akt、TNF等相关信号通路作用于AKT、IL-6、TNF等靶点而起到抗T2DM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槲皮素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可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27-28]。张煜敏等[27]研究表明槲皮素可通过激活AKT/FOXO3信号通路减少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山奈酚可通过上调骨骼肌PI3K-AKT-GLUT4信号通路,改善自发型T2DMKKAy小鼠的胰岛素抵抗[29]。β-谷甾醇可通过下调炎症因子TNF-a和IL-6水平改善急性肺损伤[30]。鸢尾甲黄素B是肝脏X受体(LXR)调节剂,可增加巨噬细胞RAW264.7中ABCA1和ABCG1的表达,从而调节胆固醇稳态[31]。光果甘草酮是一种异黄酮,具有抗流感活性和显著的PPAR-γ配体结合活性[32]。作为天然的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桑辛素A、B、C、D等一系列化合物也表现出显著的抗癌、抗氧化等生理活性[33]。Guo等[34]研究发现桑辛素M可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在分子对接方面,山奈酚、β-谷甾醇、鸢尾甲黄素B和光果甘草酮与AKT1、IL-6、VEGFA、CASP3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其中光果甘草酮与对应靶点的结合能最低。
综上所述,根据中药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本文初步阐述了桑白皮治疗T2DM的潜在活性成分、可能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由于光果甘草酮对T2DM的基础研究甚少,未来将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和体内体外实验验证,为光果甘草酮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桑白皮槲皮素靶点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9期)2021-12-31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12-03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7期)2020-12-10“内外兼修”的桑白皮基层中医药(2018年7期)2018-12-06桑白皮对肾源性水肿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中成药(2018年4期)2018-04-26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UPLC法同时测定桑白皮中8种成分中成药(2016年8期)2016-05-17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年8期)2015-12-21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7期)2015-06-22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同位素(2014年2期)2014-04-16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