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的整体评价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的整体评价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1-25 11:00:04 推荐访问: 教育体系 构建 构建()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吴 斌 范若皓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1]。这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的高程度重视和高质量要求。在继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加快,教育评价体系要完善,充分反映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对教育优先和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主要功能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从时间跨度来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主要任务更多是落实于继续教育,因此,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建设被赋予更高要求和更重职责。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通过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方案》明确的总体要求之一[2]。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必须有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护航。

基于宏观与共性视角开展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的教育评价研究,探讨体系构建的整体评价,提出整体评价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的整体评价框架

作为顶层设计,体系的科学性体现在方向性、系统性、全局性、协同性、开放性、创新性、发展性、国际化八个方面。

(一)方向性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决定的,也是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情况决定的。

(二)系统性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是一个整体,体系中的各个子体系或子系统之间是平衡的、协调的、稳定的。体系以价值引领为纲,牵引、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各个子体系或子系统的目标都是在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下建立的,所有任务都是经过在体系的整体中分析权衡后确定的。

(三)全局性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不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还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基地。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应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及人的素质提升、全面发展需求提供服务。全局性还表现在它覆盖所有人群,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

(四)协同性

协同性指继续教育相关主体之间的合作。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不能局限在高校内部,而必须联合行业企业、政府机关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这是高校的职能决定的,更是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决定的。体系中,高校居于核心地位,办学权不能转移的前提下,应当有其他伙伴的丰富背景。

(五)开放性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的开放性是指:注重参与社会,主动为社会的整体发展提供人才和知识服务;
关注与社会文化对接,积极吸收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核;
关注产学融合,注重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
注重社会评价,高度重视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和意见反馈,及时整改。面向社会、面向发展、面向未来,是教育开放性的核心。

(六)创新性

这里说的不是创新创业教育,也不是某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而是教育体系构建的创新。创新不是目的,而是途径,是通往高质量教育的途径。之所以要创新,是因为旧的方法已不适应时代要求,甚至成为发展的阻碍。要创新,首先要找到阻碍之处,也就是常说的堵点、难点、繁点。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的创新性重点表现在对传统体系造成的堵、难、繁之处的改造。

(七)发展性

评价一个体系的发展性,很重要的指标是看这个体系能否促进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是否加强了满足形势发展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否在加快系统化数字学习资源建设并在扩大公平享用公共学习资源的范围方面做出了成绩,是否协同与文体卫的社会建设共推继续教育全面快速发展。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本身也处在不断检视、测评和修正之中。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在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应是标兵。

(八)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指“与国际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与技术合作有关的各种活动、计划与服务”[3]。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拓展目标,即走向世界的、国际化的继续教育。逐步加强全民的大国担当意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身教育共尽其力,是亟待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深入思考并努力解决的新课题。

这是指对体系在立德树人、治理能力、资源建设、教育评价等对应于制度、培养、保障、质监等系统的具体实施与保障的高效性的评价。

(一)立德树人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立德树人的高效性应从课程思政、教师发展和学员发展三个方面予以评价。

1.课程思政。全面推进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三全育人”的战略举措。我们应当树立新的思政教育观,深入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并有机、自然地融入教学,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一改传统成人教育“实用、够用”的教学目标。

2.教师发展。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要求教师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成为继续教育专业发展的自我审视者、教书育人的智者、优秀的继续教育研究者,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4]。体系构建必须以此为要求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努力成为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3.学员发展。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培养的人不仅仅是只适应某项岗位要求,不仅仅是只掌握某项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成为德才兼备、个性鲜明、身心健康、富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学员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自主学习理念,具备独立思考和工作创新能力,具有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素养。

(二)治理能力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治理能力的高效性应从供给能力、需求管理、协同治理和体系文化四个方面予以评价。

1.供给能力。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应当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教学供给、资源供给和服务供给,能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为不同个体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可能性,最大化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和效益。构筑终身教育智慧学习环境和高质量资源服务平台,是这个体系的特色之一。

2.需求管理。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产业及区域必然具有不同的继续教育需求,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但这个考虑不是被动迎合或适应,而是主动引导作为发展共同体中一部分的学员积极参与学习,做到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同向,个人努力与社会要求相谐。

3.协同治理。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行之道,这在继续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尤为明显。相比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更强调嵌入性、适应性、独特性,从而,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完善尤其需要联动政府、企业、高校及继续教育机构等多主体协同共治,需要联动不同的主体在不同区域、行业及产业中形成各具形态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

4.体系文化。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继承弘扬学校优秀母文化和主文化,创新继续教育特色子文化和亚文化。体系文化建设应该引领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服务于学校的改革发展。要以体系自己的文化为基础,融合其他的优秀文化元素,打造特色品牌文化,提高体系的社会认可度,服务于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发展。

(三)资源保障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资源保障的高效性应从教学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力量和现代技术应用三个方面予以评价。

1.教学资源建设。基于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的特别要求,除了要有高质量的教材外,线上资源建设质量问题应更有成果。要强调教学资源建设的形式多样(包括课件、电子教案、案例、作业、学生作品、评价量规、资源索引等)、格式规范(符合《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资源建设规范》)和结构开放(分布式平台体系结构、能及时更新和扩展资源、有最大化网络资源价值)。

2.资源建设团队。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资源建设需要专兼结合的团队。即便是编写教材,因涉及课程思政策划、二维码嵌入、三审三校制等需要,也不再是一两位作者就能独立完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的情况更突出。这方面的资源有自建、共建、购买等来源。自建和共建需要组织包括设计、编导、摄录、编辑等人员的高素质团队。数字化教学资源还有符合技术规范、保护知识产权、定期维护更新等注意事项。

3.现代技术应用。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必须看到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将对教育时空的拓展和对学习方式变革产生的深刻影响,高效做到“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的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5]。体系构建要及时应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教学资源对学员的智慧赋能。

(四)教育评价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教育评价的高效性应从课程体系、教育质量和研究成果三个方面考察。

1.课程体系。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当突出反映为国家建设和人才成长服务,既满足专业发展需求,又满足个性发展需求。因此,课程体系应以模块化的形式,支持学员学习的必要自主权和充分自由度,从而指导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的变革,提高教育效率,实现教育个性化。

2.教育质量。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应当在“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2]上下功夫。增值评价追踪学员学习时段内起始阶段和终结阶段形态与业绩数据的变化,真正关注每个学员的发展和进步[6],综合评价从思想道德素质、实践创新能力、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四个维度对学员进行全面的评价[7],对成人学习评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3.研究成果。教育科学研究探求教育和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形式与本质、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目前,学历继续教育研究存在系统研究不足、缺乏理论构建、学习者境遇与需求研究缺乏等问题[8],非学历继续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更是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9]。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必须避免出现这些问题,通过开展有价值的、深入的教育研究,给体系构建以理论引导和实践依据。

这是指对体系在国家战略、国民素养、创新人才、全民学习、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贡献社会发展的评价。

(一)国家战略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对国家战略的贡献应从服务人才强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三个方面予以评价。

1.人才强国。人才强国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10],这个要求决定了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任务,也是评价这个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

2.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坚定实施扩大内需、优化和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完善城市化、调整优化科技投入和产出结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11]丰富内涵,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须立足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锚定这些战略对人才的需求而构建。

3.高质量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12]。“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做出了全面部署。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应以“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宏大视野实现继续教育体系的重构。

(二)国民素养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对国民素养的贡献应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文明进步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予以评价。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扎实的系统工程,价值引领的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长效、稳定的培养和践行机制,并结合现实不断寻求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创新,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积极应对社会网络化和“非核心价值观”的挑战。

2.社会文明进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把全民科学素质定位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13],非常明确地把目标转向综合文明构建这一更为体系化、平衡性的发展要求。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不容推辞的责任。

3.文化传承。“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全部内涵。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构建必须注意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与道德规范,让广大学员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创新人才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贡献应从创新素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三个方面予以评价。

1.创新素养。具备创新素养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品质。一个具备了创新素养的人具有独特的创新意识、创新眼光和创新嗅觉,于是对创新对象的发现就有超出常人的敏感力和机会,就不是为创新而创新。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培养的人应当具有兴趣广泛、眼光敏锐、用心专一、敢于探险的基本创新素养。

2.创新能力。对创新能力内涵,当前有几种观点。综合起来说,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具有开拓、独创、开放、综合、联想和跨越等特质的思维方法,它有一定的先天禀赋影响,但更多的是依靠后天的教育与培训。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应当将创新思维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开出。

3.创新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用创新文化激发创新精神、推动创新实践、激励创新事业”[15]。创新文化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文化环境等内容,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它能够调动起人们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在创新文化建设方面,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对高校、企业、劳动者的创新意识塑造、创新精神构建以及创新活动开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四)全民学习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对全民学习的贡献应从更加多样、更大规模、更具公平和更多选择四个方面予以评价。

1.更加多样。继续教育的嵌入性衍生出多形态、多样化的特点,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人群所需要接受的继续教育是不同的。为适应发展需要,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应建立多形态和多样化的亚体系,如从属于特定行业产业的企业培训体系、公司培训体系,从属于特定区域的社区学院,从属于特定人群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退役军人培训体系、老年大学等,进而形成多维一体的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

2.更大规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顶层设计方案,要求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人口大国决定了全民学习的大规模。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应扩大视野,更重视乡村振兴所涉及的5亿农村人口和有“老有所学”需求所涉及的2.6亿60岁以上人口[16]的教育服务。

3.更具公平。教育公平是指:要做到因材施教,使人充分发展;
要保证所有的人都受到最低标准的教育。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一方面,人的“充分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
另一方面,“最低标准”的标准不断提高。面对这一态势,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也要不断丰富其内涵,不断提高其质量标准,针对不同个人及其不同生命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4.更多选择。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在价值取向上都要求尊重公民的需求,给予公民充分的选择自由,自主的教育选择是具有合法性、正当性的教育权利。促进和保障个人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选择权,既是教育民主化的要求,也是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的要求。体系应通过向民众提供价值观、人生观、知识、技术等教育,使他们获得自尊、自立的地位,理性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并自觉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17]。

(五)文化贡献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对民族文化的贡献应从中华文化、中国智慧和国际交流三个方面予以评价。

1.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贡献给人类的,是“使人成为健全的人,使群体成为和谐的群体,使家成为有亲有爱有敬的和睦的家,使国家成为讲信修睦、怀柔远人的文明礼义之邦”[18]的一整套精神价值论理。到今日,中国文化思想中的“天下为公”“以人为本”“和而不同”“仁爱”“诚信”“知耻”等价值观念,仍是为解决霸权主义、零和博弈、重大疫情等问题提供的中国方案的中心思想。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构建应具有中华文化精神。

2.中国智慧。中国智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积淀的思维财富,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独特的文化财富贡献,是中华民族自己安身立命的独特文化食粮,是中国人得以在当代世界昂首挺立的独特文化力量。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可以通过“文以载道、智慧领悟、观念探寻、价值澄清、利益综合、积极行动”等步骤[19],向广大学员宣传中国智慧的真谛和内涵。

3.国际交流。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应不断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往来与合作,以国际化共同体视野发展继续教育,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深化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合作。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有来华留学生教育、出国留学生教育、交流生和交换生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非学历培训项目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更新、科技进步等背景下,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空间将不断拓宽。

这是对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发展在现实性和前瞻性、示范性和借鉴性、持续性和开拓性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的评价。

(一)现实性和前瞻性

现实性指体系应对当下的工作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可操作的,必有的量的指标不缺失,应有的质的标准不含糊。评价既然是指挥棒,无疑必定要有准确的针对性,要检查每一个规定动作的数量和质量,否则就无标可对。现实性是评价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的接地要求,是构建体系的最基本要求。

前瞻性指体系应对近期及远期工作目标有恰当的说明,以引领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发展的方向。近期工作目标的线条可以粗一些,描述可以原则一些;
远期工作目标的线条可以更粗,描述可以更原则,但不能没有。这里说的粗线条,是相对现实性的细线条而言的。随着时间前行,粗线条将逐渐细化,原有的细线条则逐渐褪去,同时又出现对体系发展具有引领意义的新的粗线条。前瞻性是对现实性意义的注释与拓宽,是实现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开放性的必然要求。

完成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区域需求人才,以“建立健全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服务体系”为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20],也是联系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原则。

(二)示范性和借鉴性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正处在探索和创新过程之中,为解决当前继续教育存在的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制度标准不够完善、治理体系不够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成功的启示和不成功的警示同等重要。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发展不但不阻碍高校的个性发展,反而能促进高校彰显其特色、发挥其优势。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事业发展,引导不同类型的办学主体明确各自办学定位,形成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20],做到各校各尽其能、百花齐放,为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发展做出示范。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应能不断提供有效方案和典型范例,这是它的示范性所在。示范性的意义在于推广,是基本成熟的事物的样板。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还应能提供探索经验,摆出存在问题,是它的借鉴性所在。借鉴性的价值在于启发,着眼于对尚不太成熟的事物的研究。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应不单是一个指导工作的体系,同时还应当是不断输出经验、不断修正自身,从而不断发展的体系。示范性和借鉴性是存在于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发展的内涵中的。

(三)持续性和开拓性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对“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负有重大而长期的任务。体系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而开拓创新是持续发展的支撑与动力。持续性和开拓性为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新发展路径。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的持续性表现在有不断优化办学系统和办学生态的思路和规划、有大幅提升教育质量的制度和可行措施、全面推进先进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应用、有必要的经费投入和基础条件建设等方面。开拓性表现在紧扣人才市场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大力度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组织高校联盟合作开发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平等方面。

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发展的持续性和开拓性密切关联,为了实现体系的持续发展必须勇于开拓,开拓服从体系持续发展的需要。持续发展是目的,开拓发展是手段。

在上述诸项特性中,前瞻性、示范性、借鉴性、持续性最能代表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发展的引领性。

猜你喜欢高质量体系评价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10期)2021-03-02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构建体系,举一反三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0年11期)2021-01-04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19期)2015-03-01“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新高考·高一物理(2014年1期)2014-09-18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俄罗斯问题研究(2012年1期)2012-03-25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