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燕,续创业,张凯鹏,王腾飞,李雅洁,马淑梅
( 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
饲草是畜牧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饲草的产量和品质与畜牧业发展息息相关,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1]。随着近年来农牧业经营产业化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深化和推进,饲草产业在促进养殖业和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现代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农业战略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2],将是我国最终全面实现农产品总量供求平衡的一个必要条件。但饲草产品生产和经营方面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国饲草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3]。
平凉市为我国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皮毛集散地,在西北乃至全国畜牧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是原农业农村部划定的全国肉牛优势生产区[4]。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改善和平凉红牛产业发展,传统的“秸秆+精料”粗放型饲喂模式难以满足平凉养殖业的发展需求,优质牧草对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愈发突出,饲草产业对平凉市畜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就平凉饲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建议及措施,以期为平凉饲草产业及平凉红牛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平凉市总面积114 万hm2,其中耕地面积占36%,为40.65 万hm2;
以六盘山为界,东部五县(市)海拔990~2 748 m,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植被稀疏,沟壑纵横,现有可利用天然草地14.3 万hm2,年产鲜草6 000 kg/hm2;
西部静宁、庄浪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海拔1 340~2 857 m,天然草地面积2.4 万hm2,年产鲜草3 000 kg/hm2,境内梁峁起伏,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由于粗放经营、过度放牧等原因,天然草地生产力低下,并且由于生态保护需要,目前已全面禁牧。
近年来,随着畜牧产业发展,人工草地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人工草场面积为29.01 万hm2,占草地面积39.09%。人工草地中多年生牧草保留面积为5.17 万hm2,全部种植陇东紫花苜蓿;
在粮草轮作中,种植的饲草作物有饲用玉米、小麦、燕麦、小黑麦、饲用高粱等,种植面积23.84 万hm2。目前依靠农牧结合得到青草饲料供应的牲畜占牲畜总养殖量的50%以上,其中玉米秸秆是主要的饲料来源,还有部分为高粱、蚕豆、饲用甜菜等[5]。
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及青贮工艺的推广应用,近年来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引进的秋播小黑麦和玉米或高粱复种模式对平凉气候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推广力度大,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养殖业快速发展,饲草加工也得到较快发展。加工原料主要有全株玉米、紫花苜蓿、饲用高粱和农作物秸秆,产品主要为裹包青贮系列产品,年加工量20万t。规模养殖场主要以全株玉米或玉米秸秆等进行窖贮,散养户以坑贮、袋贮为主,自产自销。全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75%以上。
截至2020 年底,平凉市牛存栏45.87 万头,同比增长4.5%;
羊存栏18.11 万只,同比增长2.1%[6],随着牛羊存栏数量增加,本市的优质牧草供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天然草场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草原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传统畜牧业主要的饲草来源。由于长期受风沙、干旱、盐碱、鼠虫害等自然灾害等气候因素和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的多方影响,加之人口数量猛增,天然草场的抗灾能力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恶化,饲草生物产量下降,优良饲草种类减少,草原的生产力和草地的利用性能和不断下降[7]。这不仅制约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收入增加,而且还直接威胁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提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决策,禁止生态脆弱区放牧,种植苜蓿、草木樨、沙大旺、沙棘等根系发达植物固土护坡[8]。
近年来,随着畜牧产业发展,人工草地的面积不断增加,但在种植上草种单一,技术单调,管理粗放,导致草地生产力低下;
收获时节阴天多雨,若不能及时加工贮藏,将造成饲草浪费、发霉变质和营养流失。
由于平凉市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地区,所以传统的牲畜饲喂方式是“粗饲料+精料”,粗饲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秸秆大部分由于长时间呼吸作用、机械作用、阳光照射与漂白作用、微生物作用等因素,造成营养成分大量流失,木质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饲喂效果。苜蓿、燕麦有少量种植,但产量并不高。近年来,青贮工艺虽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但青贮材料种类单一,多为整株玉米或黄绿玉米秸秆。此外,饲草结构也缺乏多元化,基本是夏季青草、冬季干草,青饲草供应期短暂。
传统的饲草自产自用,未形成产业链。2008 年,各级政府开始重视优质饲草产业的建设;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自此草业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甘肃省商品饲草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以饲用玉米、紫花苜蓿、燕麦等为主的商品饲草生产链,建成了一批商品草生产基地,特别是河西灌区苜蓿商品草基地的苜蓿干草品质总体达到国家1级标准[9]。但在平凉的饲草产业并没有太大的发展,苜蓿、青贮玉米等仍自产自用,往往是人工种植收割,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加工转化率和商品率较低,未能形成一定规模的饲草产品加工企业;
饲草产品的使用率低,没有发挥饲草的商品化优势。此外,饲草加工方式单一,通常是简单的打包青贮,市场竞争力较低。
饲草种质资源是饲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积极开展饲草种质资源搜集、丰富遗传多样性及培育牧草新品种对促进饲草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0]。品种是影响饲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饲草品质主要包括营养价值、适口性、消化率和有毒有害成分等几个方面[11],豆科牧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钙、磷等营养成分,而禾本科牧草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12]。有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燕麦草由于茎叶比及产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燕麦全株营养成分含量也存在不同[13-14]。目前,平凉市饲草种质资源以大针茅、克氏针茅、长芒草、糙隐子草、冷蒿、沙蒿、百里香等为主,主要种植的饲草有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燕麦、红豆草、草木樨等。因此,以“粮改饲”为契机,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深化与相关单位合作,建立饲草种质资源库,开展优质饲草种植资源保护及创新利用研究。根据当地光照、热量、水分等气候条件,在本地优质饲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运用远缘杂交、基因连锁群、遗传作图、分子标记等先进技术,多元化种质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加快适宜本地区高产优质饲草品种繁育。同时做好饲草新品种引进评价,拓宽草品种选择性。
建设人工草地是满足目前红牛产业壮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饲草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提高人工草地规模和质量势在必行。引进优良饲草品种,丰富优质饲草资源,改善长期以作物秸秆为主的饲草结构。探索高效种植模式,如近几年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小黑麦复种青贮玉米或高粱模式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草产量,还能够延长陇东旱塬区青草供应期[15],可大力推广应用。豆禾饲草混播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土壤养分和水分达到增产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合理搭配不同饲草种类,使草场营养更加全面,改善适口性,更利于牲畜生长[16]。
在种植方面采用高产农艺措施,如播种时间、播种量、病虫害管理等,提高人工草地生产力,合理保护人工草地土壤质量,合理施肥,精细耕作。有研究表明,施比例合适氮磷钾肥可显著提高饲草产量,北方土壤含钾量高,草地施肥多以氮磷肥为主[17]。大力推广机械收割和集中收割,改善饲草不能适时收割造成的营养流失现象[18],提高人工草地的质量和效益。
饲草价值不仅受栽培种植的影响,收获后的加工利用也很重要。合适的加工工艺会保持饲草营养及较好的适口性,并充分利用原材料。饲草在调制过程中有3个关键点,分别是糖分含量、含水量和发酵温度。一般情况下,饲草糖分比例控制在1.0%~1.5%,水分控制在65%~75%,温度控制在18~37 ℃[19]。
草产品一般有草粉、草颗粒和草块,草粉原料多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豆科饲草;
草颗粒是将草粉压制成颗粒,便于运输,不易受潮;
草块多以禾本科饲草为主,成本低,而且草块的纤维长度也与反刍动物的需求吻合,可提高饲草利用率。在草颗粒或草块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可有效延长贮藏时间[20]。
要推动饲草的产业化进程,必须将饲草推入市场商品化。平凉市具有大量的各类作物秸秆作为原料供应以及蒸蒸日上的红牛产业需求,应大力扶持鼓励本土饲草产业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发展牧草精细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引导发展以饲草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种草农户为基础的“企业 + 合作组织 + 农户”的饲草产业发展模式。适时合理收购饲草,解决农民收割、贮存饲草困难等问题,切实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新形势要求种植饲草精心管理,因为饲草品种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畜牧行业的收入[21]。需要开展引导培训,建立示范基地,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技培训力度,通过现场观摩、发放资料、使用多媒体等方式宣传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改变人们传统的种植观念,加强人们对饲草种植精细化和饲草加工重要性的认识[22]。推行“政府行为+科技人员”的机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全方位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23]。
“粮改饲”是国家在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提出的解决饲料安全问题的种植结构改革战略,由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二元的农业种植结构逐步调整转化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的农业种植结构,可以调整国内饲料原料供应格局,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使用同样面积的土地将生产出比粮食更多的食物[24]。因此,当地政府应从政策层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融资机制,调动种草积极性,为饲草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饲草产业是承接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主要纽带,立足平凉市寒旱农业特色优势[25],积极推行“种植+养殖+加工”种养消费结合模式,延伸产业链,引导种植户(合作社)和养殖户、饲草料生产企业建立饲草供求关系,大力推广全株青贮玉米、紫花苜蓿、小黑麦等优质饲草的种植。运用袋贮、裹包和窖贮等青贮技术加工农作物秸秆,利用粪污加工处理技术将牛、羊粪污变废为宝,生产成有机肥料,资源化利用,并直接应用于饲草种植,既解决了养殖业产生的粪污对环境污染问题,又可增加土壤肥力,为家畜生产无污染的优质玉米、饲草,从而形成“种+养+加”的草畜高效循环农业模式,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环境,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饲草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已不再是传统认识中的资源性再生产,而是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物能源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有关部门应协同攻关,提高对饲草产业发展的重视,引进优质牧草品种、先进设备和高端人才,攻克饲草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关,示范推广已有成果,着力解决优质饲草短缺问题,为平凉市饲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各方面保障。
猜你喜欢平凉市饲草草地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河南畜牧兽医(2021年5期)2021-01-06草地上的事幼儿100(2020年31期)2020-11-18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Laughing song疯狂英语·初中版(2019年4期)2019-09-10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西藏农业科技(2019年1期)2019-07-25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西藏农业科技(2019年1期)2019-07-25平凉市出台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甘肃林业(2019年4期)2019-03-19草地小太阳画报(2018年6期)2018-05-14平凉市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中国工程咨询(2017年7期)2017-01-31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年9期)2015-12-29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