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艳,孔 宁,甸子芩,杨景晖,田云粉,苏丽娜,米弘瑛△
(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昆明 650032;
2.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检验科 650034;
3.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昆明 650032)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儿童非细菌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也是5岁以下儿童腹泻死亡的首要原因[1]。新生儿感染RV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型有一定的特殊性[2],但目前RV相关研究对象大多数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针对新生儿RV感染研究资料较少。本研究对2018-2019年昆明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新生儿进行粪便RV抗原检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RV基因型分析,旨在了解昆明地区新生儿RV感染的临床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R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5 09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7YYLH039)。
1.2.1标本及临床资料收集
所有患儿入院48 h内检测粪便RV抗原,入院48 h后出现腹泻、呕吐、腹胀、喂养不耐受等消化道症状体征时复测粪便RV抗原。RV抗原阳性病例收集粪便标本经离心处理后冻于-80 ℃冰箱,用于RV基因分型。同时收集RV阳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胎龄、日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住院日期、住院病房类型、喂养方式、RV检查时间和临床表现等。
1.2.2RV抗原检测
采用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RV抗原检测试剂盒(乳胶法)检测粪便标本中RV抗原,操作方法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2.3RV基因分型
1.2.3.1提取病毒RNA
取200 μL 10%的粪便悬液,采用TIANamp Virus RNA Kit提取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取病毒RNA,操作方法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2.3.2逆转录PCR(RT-PCR)检测
提取病毒RNA的阳性标本,以病毒的VP4和VP7核苷酸序列为模板,运用巢式RT-PCR方法(日本TaKaRa公司Prime ScriptTMOne Step RT-PCR Kit)对RV进行基因分型。参照文献[3]设计VP7和VP4基因特异性引物及反应体系。第1轮PCR反应条件:50 ℃ 30 min;
94 ℃ 2 min;
94 ℃ 30 s,55 ℃ 30 s,72 ℃ 1 min,30个循环;
72 ℃ 5 min,4 ℃,无限循环。第2轮PCR反应条件:94 ℃ 290 s;
94 ℃ 30 s,55 ℃ 30 s,72 ℃ 1 min,35个循环;
72 ℃ 5 min,4 ℃,无限循环。
1.2.3.3基因测序与序列分析
标本的基因测序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以VP4(P分型)和VP7(G分型)内围扩增引物为测序引物,正反向双向测序。将测序得到的基因序列提交至互联网(http://www.ncbi.ulm.nih.gov),运用 BLAST工具进行碱基比对分析,确定G/P 基因型。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092例住院新生儿中共检出粪便RV抗原阳性136例,总检出率为2.67%。社区感染占总感染人数的64.71%(88/136),医院感染占35.29%(48/136)。新生儿RV感染全年均可发生,12月至次年2月为流行高峰季节,检出率为3.32%~5.53%;
其次为3-5月,检出率为2.48%~3.10%;
9月检出率最低(1.45%)。社区感染及院内感染高峰期基本一致,但3-5月社区感染检出率明显下降,院内感染检出率仍较高。
136例RV感染的新生儿中,41例(30.15%)为无症状感染,95例(69.85%)有腹泻、呕吐和发热等RV感染相关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泻,腹泻发生率为60.29%(82/136),大便多为黄色或黄绿色稀糊便或水样便,每日4~11次,部分伴轻度脱水、腹胀、吃奶差、精神差及哭闹等表现,但多为3~7 d 恢复正常。其次为发热,20例(14.71%)出现发热,体温在37.5~39.0 ℃,6例(4.41%)以发热为唯一或首发症状。7例(5.15%)有呕吐表现,还有13例(9.56%)表现为便血、喂养不耐受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等其他症状,其中NEC 2例。
比较RV感染的早产儿及足月儿临床症状发现,早产儿无症状感染发生率略高于足月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腹泻发生率高于早产儿,而早产儿其他症状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RV感染早产儿与足月儿临床症状比较[n(%)]
2.3.1RV的基因多样性
本研究共收集2018-2019年RV感染新生儿粪便标本101例,扩增并测序成功的VP7及VP4基因有89例(88.12%)。G分型中分出3种已知基因型,依次为G9、G2、G8。P分型中分出2种已知基因型P[8]和P[4],最后确定本研究标本中共检出4种基因型,主要基因型为G9P[8],其次为G2P[4]、G2P[8] 及G8P[8],见表2。
表2 昆明地区新生儿RV基因型分布[n(%)]
2.3.2RV主要基因型在不同分类新生儿中的分布
G9P[8]、G2P[4]基因型RV在不同胎龄、住院病房、日龄、感染方式及有无症状的新生儿中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RV主要基因型在不同分类新生儿中分布[n(%)]
2.3.3RV主要基因型在不同症状新生儿中的分布
G9P[8]、G2P[4]基因型RV在腹泻和无腹泻、发热和无发热新生儿中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RV主要基因型在不同症状新生儿中的分布[n(%)]
新生儿RV感染主要来源于孕产妇感染、产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医院里可通过医护人员造成RV的传播。文献报道NICU的新生儿RV检出率为25.2%~43.9%,且医院内感染占较大比例[2,4]。新疆地区新生儿病房RV感染的总检出率为14.22%,院内感染占60.07%[5]。袁娇等[6]报道NICU中RV检出率为5.91%。本研究结果显示昆明地区2018-2019年住院新生儿RV检出率为2.67%,其中社区感染占总感染人数的64.71%,医院感染占35.29%,总检出率及院内感染占比均低于上述文献。考虑为各地区气候环境不同,RV感染检测力度及医院内感染的防治措施也不同,造成RV感染率地区差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05-2018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RV感染自9月开始上升至次年2月或4月回落,发病高峰季节为11月至次年2月[7]。昆明地区5岁以下儿童RV感染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1-3月和10-12月[8]。本研究中新生儿RV感染的高峰期为12月至次年2月,与上述报道的5岁以下儿童RV感染流行季节高峰相符。但3-5月仍维持较高的感染率,9月感染率最低,与婴幼儿流行季节特点不完全相同。本研究中新生儿RV医院内感染与社区感染的季节分布基本一致,不同的是3-5月社区感染率已明显下降,但医院内感染率仍高,说明医院内感染在RV流行高峰期后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临床需重视新生儿病房RV医院内感染的防控。
新生儿感染RV后可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型感染,也可表现为典型急性胃肠炎,还可表现为生命体征不稳定、喂养困难、NEC等严重症状[2,9]。本研究中30.15%的新生儿表现为无症状感染,69.85%的患儿有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泻,发生率为60.29%,部分伴轻度脱水、腹胀、吃奶差、精神差及哭闹等表现,但多于3~7 d恢复正常。其次为发热及呕吐,另有9.56%的患儿以便血、喂养不耐受及NEC等为主要表现。所以临床应给予及时有效的补液治疗以缓解腹泻相关症状,同时应注意患儿的其他表现,避免并发症发生。有研究报道,新生儿感染RV后最常见症状是发热而不是腹泻或呕吐[10]。本研究中新生儿RV感染后发热的发生率为14.71%,且有4.41%的患儿以发热为首发或唯一症状,说明有必要对发热的新生儿进行粪便RV检测。本研究还发现足月儿感染RV后腹泻发生率高于早产儿,与郑灵玲等[5]研究结论一致。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便血及NEC等其他症状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但早产儿因胃肠功能不成熟及并发症多等原因,即使不感染RV发生上述症状的风险也高于足月儿,且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早产儿RV感染例数较少,不足以说明RV感染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NEC相关,尚需开展多中心研究,并排除干扰因素后进一步分析。
RV基因型分布存在明显地区及时间差异。G9P[8]型于1983年最初在美国发现,此后的10年关于G9型RV的报道较为少见,2000年以后G9P[8]型RV开始在世界各地零星暴发。在中国,G9型病毒最早于1998年在云南发现,此后该型病毒仅作为少见基因型偶然被报道。直至2011年,G9P[8]型RV快速取代了G1P[8]和G3P[8]型RV成为南京和武汉等地的优势基因型。2009-2015年中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RV流行监测显示,RV优势株从G3P[8]和G1P[8]迅速演变为G9P[8],其中G9P[8]的比例从2009年的3.4%明显增加到2015年的60.9%[11]。荟萃分析显示,2011-2018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RV最普遍基因型是G9P[8],占20.9%[12]。说明该型RV已经成为中国的优势株。
昆明作为云南省会,是连接省内外的经济和交通枢纽,建立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全省的RV感染和基因多样性筛查网具有重要意义。昆明地区2006年以前婴幼儿流行的RV以G1和G3P[8]为主。但由于此后近10年未对本地区流行的RV基因型进行监测,缺乏该时间段内RV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而甸子芩等[8]对本地区2015-2017年RV流行病学调查显示,G9P[8]型已成为本地区的优势流行株,其次为G2P[4]型,G1P[8]和G3P[8]型明显减少。本研究中新生儿最主要流行的基因型为G9P[8]型,占76.41%,与本地区婴幼儿优势流行株一致。近年在实施 RV 疫苗接种的国家中观察到G2P[4]型RV毒株的流行率暂时增加[13-14]。文献报道,昆明地区感染该基因型的儿童中年龄在2岁以下的占46.7%[3]。本研究中,G2P[4]型占21.35%,为本地区新生儿流行次要优势株,说明该基因型已在昆明地区婴幼儿及新生儿中流行。遗憾的是,之前的研究均是针对婴幼儿或年龄更大的儿童,昆明地区新生儿RV基因型监测一直处在空白状态,无法确定这两种基因型在新生儿这一群体中的具体流行时间。
另外,新生儿感染的G9P[8]和G2P[4]两个主要基因型在不同胎龄、住院病房、日龄、感染方式及有无症状的新生儿中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泻和无腹泻,发热和无发热等不同症状的新生儿中分布亦无差异(P>0.05)。表明感染RV的基因型与胎龄、住院病房、日龄、感染方式与感染基因型无相关性,不同临床症状与感染基因型也无相关性。但本研究鉴定基因型的RV例数较少,可扩大样本量或开展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RV基因型与临床特征是否相关。
G1P[8]是韩国儿童中最常见的基因型,G4P[6]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基因型,但2017-2018在新生儿中首次高频率检测到G8P[6]型的RV株[15]。在印度南部,G10P[11]型是新生儿感染RV的主要基因型,而这一基因型在其他年龄儿童中少见[16]。以上研究提示新生儿RV流行基因型与婴幼儿可能不同,且有少见病毒株在新生儿群体中流行。本研究中新生儿RV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与本地区婴幼儿一致,但分别检测到1株G2P[8]及1株G8P[8]型,这两种基因型此前未在本地区儿童中检出,表明需动态监测新生儿RV流行基因型变化趋势,警惕少见基因型在新生儿中流行。
综上所述,昆明地区住院新生儿RV感染率较低,流行季节特征与婴幼儿不尽相同,医院感染在流行高峰期后仍会持续一段时间,新生儿感染RV后以腹泻症状最常见,足月儿更容易出现腹泻症状,无症状感染及发热在RV感染的新生儿中占一定比例。需重视无症状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并开展发热新生儿的RV检测。新生儿RV主要流行基因型为G9P[8]、其次为G2P[4],有少见的G8P[8]及G2P[8]检出,需动态监测本地区新生儿RV流行基因型变化趋势,并警惕少见基因型在新生儿中流行。
猜你喜欢昆明地区足月儿早产儿昆明地区滇山茶品种资源及园林应用园林科技(2021年2期)2022-01-19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1年4期)2021-05-24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3期)2019-02-01不同胎龄足月儿临床转归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年6期)2018-03-05昆明地区10个草坪草品种的引种与评价西南农业学报(2016年4期)2016-05-17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产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年10期)2016-05-03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年2期)2015-07-31昆明地区571例门诊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2期)2015-06-10近足月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5年28期)2015-02-07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