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蝴蝶装《十竹斋书画谱》的修复实践研究*

基于蝴蝶装《十竹斋书画谱》的修复实践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1-25 15:06:01 推荐访问: 书画 书画买卖合同 书画买卖合同怎么写

彭道友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广东 广州 510030]

1.1 刻印技法价值

《十竹斋书画谱》于明天启七年(1627)完成刊刻,崇祯六年(1633)汇集成册发行,流传至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该书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翻刻本[1]。书中所载的书法与绘画作品从版面设计到刊刻印行,可谓匠心独运、形神兼备。宋元时期图书刊印主要以单色印刷为主,至明代已有多色刊印的作品出现,《十竹斋书画谱》即是成功的一例。《十竹斋书画谱》一图一文,以书配画,交相辉映,整个画面层次分明,蕴含丰富的审美价值。在其刻印技法中,出现圆形版框、竹节纹版框等样式,让人耳目一新。同时此书首创“饾版套印”技术,所谓“饾版”,即将原作品进行勾描,按作品内容版块进行分版,一种图案一种颜色雕一块版,印刷时根据原作品图案由淡到浓、由浅到深的顺序,逐一对每一块雕版进行印刷,即图案有几种颜色就需要印多少次。此法印出的图案生动自然、色彩悦目,集绘画、雕刻、印刷三者为一体,最大限度保留了原作最初风貌,“饾版套印”将古代印刷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印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2 艺术装帧价值

《十竹斋书画谱》在装帧形式上采用蝴蝶装,蝴蝶装的出现是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宋代书籍的主要装帧形式。《明史·艺文志》说:“文澜阁藏书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书皆倒折,四周外向,此即蝴蝶装也”[2]。所谓蝴蝶装,又称蝶装,以书叶版心折缝为准,书叶正面向内对折,一叶为一版,将折好的若干书叶重叠在一起,墩齐折缝处并对齐,抹适量干浆糊粘在一起,待其自然干透,其余三边用刀切齐,再用一张硬纸大于书叶三边连背包裹作封面,类似今天的平装书,打开书籍可以看到完整的一叶,左右各半叶,颇似展翅蝴蝶跃然纸上,故称蝴蝶装。采用蝴蝶装的古籍不用线进行固定,简单大方,三面皆白纸,磨损时亦不伤文字。缺点是因书叶正面对折,版心处为书脊,阅览一叶需要翻动两个半叶,阅读颇有不便。又因其使用浆糊黏合,时间久了牢固程度欠佳,易散叶。随着书籍装帧技术的不断发展,蝴蝶装逐步为包背装与线装所取代。张铿夫在《中国书装源流》中认为“包背装则贯穿成册,牢固多矣”。元代,蝴蝶装基本被包背装所取代[3]。

《十竹斋书画谱》残存8册,清刻本,蝴蝶装,有缺叶,部分书叶尺寸不一,开本25.3cm×14.8cm,书叶厚度约0.049mm~0.081mm之间(利用YTH-4C型纸张测厚仪),书叶酸碱度约在5.50~6.27之间(HI9124型便携式酸度计),书叶为宣纸类,类似棉连纸,部分书叶酸化明显。对比《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WH/T22-2006)已达到三级破损。受保存环境等影响,此书存在散叶、撕裂、霉蚀、缺角、粘连、脆化等不同程度的破损,主要以粘连与脆化为主,亟待进一步保护与修复。

2.1 粘连

《十竹斋书画谱》书叶粘连的主要原因是前次修复时浆糊的使用不当,从粘连的书口、版心处可以得到证实。版心粘连位置污迹较多且存在黄色斑块,粘连紧实。因为粘连位置书叶薄、书叶张力小,导致书叶强度下降。分离过程中在粘连位置尝试了温水湿润的方式,目的在于通过热力使得黏合剂快速降解,待书叶晾至八分干时小心揭取,揭开后的书叶趁潮湿状态处理平整,进行压平干燥。遇有粘连紧实的位置可采用逐次湿润的方法,边湿润边分离,湿润一点揭一点。无论使用何种揭取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书叶安全是首要原则。

2.2 脆化

《十竹斋书画谱》书叶脆裂部位主要存在于书叶版心、地脚等位置。书叶脆化主要原因是纸张纤维断裂,表现为书叶拉力减弱、耐折度降低、脆性增加,任何外力的介入都可能再次导致书叶出现不同形式的裂口。书叶脆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此类书叶极易受到损坏,亟待进行修复。针对脆化的书叶,修复技法上一般采取加固的方式,即在脆化且无缺损的位置托一层三桠皮纸,若脆化位置同时伴有缺失,可先用补纸修复缺失位置,再托一层三桠皮纸,增加书叶拉力,延缓书叶脆化进程。

3.1 补纸

《十竹斋书画谱》在保存过程中出现散叶、霉蚀、边角脆化等破损迹象。其中书叶颜色差别较大,对比强烈。为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补纸的选择主要依据书叶参数而改变。具体包括书叶颜色、厚薄、拉力、帘纹等。在《十竹斋书画谱》选配补纸过程中,现有纸张品种在颜色上并不能与原书叶较好匹配,且原书叶纸张颜色差别较大,在此基础上,修复前对补纸进行了适当的染色。染制颜色的标准以原书叶为基准,染料为普洱茶叶,染纸颜色比书叶原色浅淡一些。为满足不同颜色书叶的修复需要,染制的补纸颜色由浅及深,共染制了3种颜色,以满足书叶与书衣的不同修复需要。虽然当今手工纸的制造工艺更加先进、快速,但在选择修复材料安全性方面,应谨慎考虑。从延长古籍使用寿命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对于有特殊修复要求的古籍,在染料种类、染制技术可控范围内,可适当染色,其染制的颜色应“宁浅勿深”。

3.2 黏合剂

黏合剂是古籍修复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通常以自制小麦淀粉浆糊为主。由于具有良好的黏合力和稳定的化学性能,被长期用于古籍修复工作。但浆糊在制作和使用方法上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各地区甚至同一单位不同修复人员之间都存在差异。为保证修复质量,最大限度保护书叶安全,避免人为因素给修复工作带来干扰,《十竹斋书画谱》保护性修复,采用冲制法制作浆糊,以小麦淀粉和冷水混合成淀粉液,开水冲入淀粉液中,顺时针搅动,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颗粒开始快速吸水膨胀,最后糊化成为非常粘稠的干浆糊。此时的浆糊“暴性”十足,需要采用“水养”办法去除部分“暴性”,将冲调好的浆糊放入冰箱内保存备用。在具体使用浆糊的过程中,选用细纱布将干浆糊充分过滤,滤掉未糊化的淀粉颗粒及杂质,根据书叶厚薄、纸张拉力等情况,加水调和出浓度合适的浆水。根据修复实践结果,浓度合适的浆水修复后的书叶柔软平整,不易变形,本着“宁薄勿厚”的用浆原则,在书叶质量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薄浆水进行修复。不规范地使用厚浆水,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甚至会对书叶造成不可预知的损害。

4.1 烘色实验

烘色,即颜色遇水后洇染出原有区域[4],《十竹斋书画谱》系套色印刷,为更好地保护原书色彩,应在修复前进行烘色实验,提前了解颜色烘化情况,避免不同颜色在修复过程中相互浸染。根据实验结果,拟定或者调整修复方案。烘色实验一般逐一对每种颜色进行测定,即在颜色边缘处“点水湿润”,静置一分钟之后盖上吸水纸,稍微按压,观察吸水纸面是否印有该种颜色,如有,则表示此颜色较易烘色。《十竹斋书画谱》除黑色颜料稍有烘色之外,其他色颜料未发现有烘色情况。

4.2 修复

在修复过程中,以实际破损情况为基础,严格按照修复方案进行,以检测数据指导修复材料及修复技法的选择。《十竹斋书画谱》修复环节中,主要分为书叶与书衣两个部分的修复,前者针对书叶断裂、缺失、边角磨损、书口卷曲等位置的修复;
后者主要针对书衣即古籍的封面与封底的修复。在修复技法上,主要采用与原书叶材质近似并经过染色后的修复纸张,对于破损位置进行修复。对于缺失面积较大的书叶,在修复过程中补纸可稍大于原书叶,便于干燥平整之后剪裁。修复连接处接口宽度应根据破损位置周围纸张质量情况灵活运用,一般控制在2mm~3mm,便于修复后书叶恢复平整。

4.3 加固

《十竹斋书画谱》书叶厚薄不一、尺寸不一、书口断裂,部分书叶天头、地脚有脆化迹象。考虑到修复后整体效果以及日后阅览需求,针对裂口、脆化的位置进行主动干预,即采用4~5克的三桠皮纸进行平贴加固。加固前事先裁好0.7cm~1.0cm宽的皮纸条,需要加固位置涂抹浆水,贴实皮纸条,稍按压吸水,揭起书叶,防止浆水与垫纸相互粘连,造成书叶损伤,用此法将需要加固的位置全部平贴加固。加固过程应注意浆水的浓度,皮纸条的厚度、拉力以及需要加固位置的宽窄,采用不同宽度的皮纸条进行加固以达到平整的效果。因为蝴蝶装是版心对折,无字一面向外,因此在翻阅时,可以看到书叶反面修补与加固的痕迹,因此皮纸条在颜色上应尽量与书叶颜色近似,避免产生颜色上的冲突,从而影响修复的整体效果。对书口进行加固时,应特别小心,因为修复后的书口是否平直、书叶是否平整、修复质量高低都与书口有直接关系。加固书口的皮纸条,应按照书叶帘纹方向进行裁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手撕皮纸条,手撕皮纸条宽度宽窄不一,这样的皮纸条两边呈毛茬状,更加有利于黏合书叶,提升修复后书叶的平整度。

4.4 折叶

书叶经过修复、压平等程序之后,进入装帧的前期准备工作。《十竹斋书画谱》修复之前从版心处可以观察到类似浆糊残存的迹象,其颜色深于书叶其他位置。仔细观察部分黏合完整且未出现断裂的书叶,其版心与书口处皆有浆糊残留痕迹,前人出于对书叶的保护与阅览的方便,避免因为浆糊问题导致版心断裂而造成书叶顺序错乱,便在书口处做了“点浆”处理,即在书口位置点少许干浆糊固定。正因为是蝴蝶装,修复之后的书叶进行折叶时应区别于线装书叶,遵循“整旧如旧”的修复原则,以原书叶中缝折印为基准点,两边向内对折。即折叶之后有字面相对,空白面向外,与线装书折叶方法正好相反。折叶过程中应保持双手洁净,折完后的书叶应该是书口平整、无歪斜。

4.5 修剪

书叶经过修复、压平、折叶之后,上下各放一块压书板,放置一个星期,其目的是让折叶后的书叶“放松”,更加利于书叶的平整。《十竹斋书画谱》书叶四周裂口较多,存在大小不一致的情况,在修复过程中补纸做了适当的调整,即补纸适当多出修补位置,因此在修剪时有足够的位置,由于书叶四边大小不一,修剪时按照书叶顺序,一叶一叶剪去地脚边多余的补纸,让修剪之后的地脚边整齐,之后墩齐版心与地脚并逐一剪齐其余位置补纸。由于此书存在缺叶情况,为最大限度保护书叶,修剪时尽量不要剪伤书叶,遇有非标准尺寸的书叶,应分析具体原因,灵活处理,不过度追求“三面光”的修剪效果。

4.6 浆背

修剪之后的书叶经过敲平处理,此时的书叶会有所改变,主要是指部分修剪的位置会出现“大一丝”的现象,因为在敲平过程中补纸经过敲击,会膨胀变形超出原先修剪的位置,此时应再次细心修剪一次,待全部剪完之后,再经过压平处理,此时的书叶变得整体平整。将《十竹斋书画谱》按照书叶顺序仔细核对,墩齐版心、地脚,前后各添加护叶两张,上下用夹板压住,压力不可过大,留出书脊位置,取适量干浆糊调和均匀,涂抹于版心处,贴一层构皮纸,让其自然干燥,干燥过程中不可移动夹板,防止错位给书口带来歪斜。

4.7 装帧

书叶经过修复、修剪、敲平、浆背之后,进入最后的装帧环节。装帧是古籍最外在的表现形式,目前对于蝴蝶装古籍修复后常见有浆背法、蝴蝶装金镶玉法等做法,修复后的《十竹斋书画谱》采用何种装帧方法,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从残存的版心处可以看到明显的浆糊痕迹以及部分未断裂的版心,证明前一次修复时采用浆背法。另一方面,如果改成其他装帧形式,例如蝴蝶装金镶玉的形式,势必增加材料和修复时间,古籍整体厚度也会随之改变,在书叶质量可以满足阅览等需求下,应给书叶“减负”“松绑”,尽量减少人为干预,从“最小干预”的角度出发,修复后的古籍应最大限度保留古籍原装帧。因此,修复后的《十竹斋书画谱》采用浆背法完成最后的装帧,即以一张修复好的书皮包裹整个书脊。

5.1 修复原则

“整旧如旧”是古籍修复基本原则之一,且是根本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修复工具、材料、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此原则的理解也应有新的思考。对于“旧”的把握,具体包括书叶纸张与装帧形式的“旧”,具体修复时应以修复前古籍原样为参考。修复后依“旧”还原。此外,“整旧如旧”是相对“整旧如新”而言,在具体修复过程中应避免过度修复与过度追求“旧”。较为合适的做法是根据古籍破损具体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结合多种修复技法与修复原则,尽量使修复后的古籍在“旧”与“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十竹斋书画谱》的保护性修复正是在“整旧如旧”等原则下开展的。

5.2 修复方案

修复方案一般指专门为修复破损古籍而制定的一种方案或措施。修复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拟采用的修复技术,以修复前书叶破损情况而决定,在此前提下,考虑书叶修复后的酸碱度、平整度、色差等,这就要求技术的选择必须经得起推敲,应反复论证是否可行,以确保修复安全。二是拟选择的修复材料。主要是补纸与黏合剂,补纸依据书叶参数选择,黏合剂采用小麦淀粉,使用时根据书叶厚薄调制。任何一次修复都应研判修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字迹晕散、书叶快速吸水而产生皱褶等,提前规避相关问题,以便及时准确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法,在修复技术、修复材料、技术保障三者配合下开展修复工作。有方案、有计划、有程序地开展修复工作,将不可控的“意料之外”转化为可控的“意料之中”,减少修复风险,保证古籍安全。

5.3 修复理念

修复者个人对于修复理念的理解存在差异,一方面,以“不作为”的修复方式进行机械式的修复残缺位置,即少修小修;
另一方面,以“天衣无缝”为主的完美修复,试图恢复古籍的原貌,即大修多修。由此可知,两种修复理念的形成皆因对修复理念理解的不同。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审美标准也不尽相同,修复工作应当以最大限度延长古籍保存时间为宗旨。因此《十竹斋书画谱》的保护性修复是在分析具体破损因素与修复要求的前提下,厘清修复思路,避免主观臆测,将“不作为”与“天衣无缝”相互融合,既非机械性的小修小补,也不过度追求“天衣无缝”的完美修复。如,脆化严重的边角,其脆化位置边缘在修复时补纸与书叶黏合位置应适当放宽,增加脆化位置周围拉力,避免因接缝过窄而产生新的裂纹。当书叶质量、破损情况、修复要求不同时,干预修复的程度也会不同,因此在相关修复原则下灵活运用修复技法,最大限度保存与延续古籍的历史信息。

5.4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在古籍修复领域主要是指古籍修复后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发生偏差,由于修复过程存在不确定性,加之修复技术的自身局限性,可能导致实际修复效果与预期修复效果不一致。《十竹斋书画谱》的修复技术风险存在于整个修复过程,包括修补、加固、折叶、修剪等环节。以修剪为例,修复后的书叶在进行修剪时,一般要求是修补位置修剪后呈平齐状态,不剪伤书叶、不多剪、不少剪,这也意味着修剪只有“一次机会”。在此情况下,技术风险就会随之增加。防范此类修复技术风险,要有风险意识,将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提前考虑,并具体分析技术风险种类,围绕问题完善修复方案,带着问题去修复。古籍修复主要沿袭古代传统的修复技艺,包括补洞、托裱、镶衬等,多以经验为主,修复者对于相关修复经验的理解与把握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情况下,将传统技艺经验与现代化的辅助修复技术相结合,既要看到某种技术的优势,同时防范优势下的风险,以谨慎的态度看待众多的修复技术,努力将修复风险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脆化浆糊装帧老友“浆糊”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18期)2022-05-30池塘草鱼脆化及品质提升技术试验黑龙江水产(2022年2期)2022-05-09钢加氢反应器长期使用后的脆化预测技术进展压力容器(2021年3期)2021-04-14利用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合金元素对反应堆压力容器钢辐照脆化的影响原子能科学技术(2020年11期)2020-11-24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全国新书目(2016年10期)2017-09-23PRO500(S)防弹钢焊接性能分析及工艺广东造船(2016年5期)2016-12-03文以载史——藏文的雕版印刷与装帧艺术中国民族美术(2016年4期)2016-07-07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出版与印刷(2015年3期)2015-12-19自制浆糊管科学大众·小诺贝尔(2015年11期)2015-11-04">初学裱画之感——浆糊的制作与应用
黑龙江史志(2012年7期)2012-08-15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