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促进中国高校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培训体系优化

促进中国高校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培训体系优化

丛艳丽

(黑龙江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每年都会有大量青年教师加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通过制定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可帮助新教师快速转变自身角色,为站稳讲台提供帮助。岗前培训有助于促进新教师形成职业认同感,在线培训既满足当下教育行业改革需求,也能持续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和职业素养,但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受到培训平台、培训资源、培训形式等多方面的影响,现有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依旧存在若干问题,相关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其解决。

参与岗前培训的高校新教师以成人学习者为主,为此,所有岗前培训活动的设计、培训体系的建设均要立足成人学习视角。本着理论与实践互相融合的原则,使每个参训教师均能感受到尊重和支持,这样才能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一)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体系现状分析

1.从反映维度看。参与岗前培训的教师有较高满意程度,且已经将岗前培训看作新起点。专业学者采用柯氏评估框架针对参训者对培训项目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多数受训者均表示,参与岗前培训可帮助自己快速提升,不仅改变思想观念,而且能够让培训成果在实践中得以体现[1]。在培训内容中,多数教师表示,岗前培训内容充实、形式丰富,会从教学方面、素养方面、学生方面、职业发展方面等多个角度,教授新教师如何成为专业教师。由此可见,当下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体系优势大于弊端。

2.从情感维度看。参与岗前培训的教师可形成情感认同,对新工作的环境和发展充满更多向往。高校教师在岗前参与培训时所持有的态度以及拥有的动机是情感成果的评价标准。从某种程度上,情感认同能够直接反映高校教师对职业所持有的态度。在通常情况下,岗前培训会由高校内的教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开展,通过分享个人成长经历,能够为新教师树立优秀学习榜样。相关教师将岗前培训参与后的情感变化概括成三大方面,分别是师者大爱、术业有专攻、师德师风建设[2]。每一位新教师均会意识到自身肩负着教书育人、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重要责任,也在为大展身手做充分准备。

3.从学习维度看。参与岗前培训的教师可提高自身教学知识储备,掌握必备教学技能。依旧利用柯氏评估模型对学习成果展开评价,发现岗前培训能够为高校新教师奠定良好的从教基础,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培训,也会传授教师更多教学技能,例如学生学情的分析、授课内容的挖掘、发声技巧的掌握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等。随着培训的层层深入,越来越多的新教师开始转变传统看法,不再认为仅仅通过借助教辅资料、教材内容就可站在三尺讲台开展授课,而是更加虚心、更加用心、更加细心地对待培训中的各项内容,并对自我教学能力形成全面认知。

4.从行为维度看。参与岗前培训的教师能够初步制定参与教学工作的短期目标。柯氏评估模型的第三级评价为行为成果。通过观察参与岗前培训的新教师在后续教学工作中的成长情况可以发现:培训内容的近70%均都能得到很好利用,不仅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而且还能使教学行为更加规范化。一些教师创新性地应用培训中的相关内容,将教学进度把控得更加精准,教学设计设置得更加符合学生学情,广泛受到高校管理者的一致好评。不少新教师在教书育人意识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工作中积极参与教研,与同事相处重视交流反思,与学生相处重视教学相长[3]。

5.从冲突维度看。参与岗前培训的教师难以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平衡对待。现有的岗前培训体系建设工作虽然优势明显大于短板,但各类弊端也开始逐渐凸显。例如,新教师将90%的精力放在教学工作、自我发展中,只有少数教师能够意识到科研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多数教师表示,由于面临新工作会产生更多心理压力,无暇顾及科研活动的参与。虽然一部分新教师在从教第一年内会关注科研工作,但随着教学内容越来越多,不少教师纷纷开始放下科研工作,这样一来,不仅会让新教师产生各种心理焦虑,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教师的长远发展。

(二)优化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体系效果的路径分析

1.时刻保证岗前培训内容与时俱进,为新教师专业长远发展持续赋能。高校教师参与的岗前培训应当系统设置内容,帮助新教师不断强化教书育人意识,增长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形成高度自觉性[4]。新教师在参与岗前培训时,首先要了解到现有的知识储备不足或技能短板,这样在参与培训时才能有目标性和有针对性。每一所高校在制定新教师培训模式时,也应当立足新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时刻以帮助新教师站稳讲台为核心目标,让新教师了解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学与学习之间的互动。一些新教师现有的错误看法,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就能上好课、科研成果好就能上好课等,也要在培训过程中加以转变。每一次开展教学方案设计和准备工作,都应当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而不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只有摆正教学态度,用心设计课堂活动,高校教育质量才会由于教师的专业提升而高效发展。新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学习如何把握课堂节奏,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方法,如何解读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并将创新应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培训活动为新教师持续赋能,每一个教师才能从灵魂深处摆正教育价值观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真正在教育中践行“立德树人”这一重要理念。

2.高度重视岗前培训内涵的深化发展,凸显每一位教师自身专业的优势。针对一些参与岗前培训教师的教学基础为零的现象,高校管理者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应当制定明确的培训项目,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体现教师专业优势,让每一个教师均能在培训中最大限度地提升。不仅要重视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工作,而且还要适当融合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同步进行的内容,避免教师由于教学工作较多而忽略科研工作的现象。教师对科研工作所持有的态度在培训中也要进行前期调查,如果没有科研支撑,教学工作只有外表没有内涵,只有观点没有灵魂,为此,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对于每一位新教师来讲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更是新教师能够真正站稳讲台的现实需求[5]。新教师通过参与培训要了解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在初期融合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互相冲突的现象,但随着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科研意识不断升高,二者之间会形成互相促进、互相提升的关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培训组织者应当加强联系和沟通,针对新教师队伍现有的科研参与情况持续进行跟踪调查并汇总成果,动态调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真正弥补高校新教师的科研短板,使每一个新教师能够拥有应对教学压力的能力以及持之以恒参与科研工作的耐力,真正体现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核心要求。

3.始终坚持岗前培训形式的针对性,不断增强新教师自主发展意识。高校新教师入职初期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不仅要适应周围工作环境,而且还要不断学习,了解高校发展模式和育人标准[6]。在通常情况下,高校新教师参与的岗前培训活动有着制度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特点,但往往过分强调这些特点,导致教师缺少一定的自主性和全面性。为此,高校开展岗前培训活动应当尽可能凸显针对性,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在轻松的培训环境中形成自主发展、有针对性发展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培训结束之后有效借助培训所得,在教育岗位发光发热。首先,强化新教师教育反思能力和总结能力。不同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有不同的模式和方法,如何将自身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需求互相结合需要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有效借助自我察觉能力,在教育岗位上凸显创新性,从而转变自身工作意识,真正实现由原来的学生身份转变为身兼重任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新教师在工作岗位中的成长会从关注自我发展到关注学生阶段,在参与培训时获得更多专业性知识和落地性措施,为顺利开展教学提供帮助。后期参与教学工作也可与培训教师多多交流、多多沟通,针对各种问题,适当改变教学设计,合理调整教学进度,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有本着理论与实践互相融合的原则,岗前培训成果才会发挥最大优势。其次,帮助新教师平衡好教学与科研工作。现阶段,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入职门槛越来越高,借助科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如何不被社会淘汰,始终站在教育行业发展的最前沿也是新教师从入职之后就要关注的主要内容。每一位新教师在参与岗前培训活动时,需要学习如何将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同步进行、如何做好时间规划和研究规划工作、如何获取更高学位、如何坚持学术阅读、如何保持写作习惯等。最后,新教师要善于借助学校现有的各类资源,实现个人长远发展。高校在对待新教师发展和成长工作中也会给予大力支持,例如,为新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多的教育资源,帮助新教师形成归属感。在这一良好背景下,每一位新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积极参与岗前培训活动,善于发挥学校资源的优势,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培训心得,探寻培训成果应用的多种形式。另外,新教师还要积极关注学校官方网站的相关信息,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促进新教师成长的培训活动、成长活动,不仅快速熟悉教学工作,也要对学校的工作环境、育人要求、考核目标等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个人发展规划工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让社会行业发展均发生根本变化,教育行业也是如此。不管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培训,均开始从线下转为线上,如何高质量开展在线培训,促进高校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已经成为摆在培训者面前的重要课题[7]。在线培训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始终把握原则,坚持相关要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在线培训体系建设立场:要坚持做到吸收与接纳,而并非摒弃与排斥

1.高校教师参与在线培训符合当下时代发展需求。现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互联网技术与教育行业的融合既能体现国家“网络强国”的意志要求,又能保证教师综合水平的持续提升。可以说,通过参与在线培训,可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高校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例如,教师可充分借助移动设备、教育APP或教育云服务等数字化平台,获取专业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做到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另外,高校通过开展教师在线培训,还能有效节约各类资源成本。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高校教师参与培训的形式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每一个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所需要的内容不同,借助互联网可实现自主化、全面化、综合化、多样化的提升,教师可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把握学习节奏,推进学习进程。从这一角度来讲,在线培训体系建设能够确保教师实现个性化发展。除此之外,信息时代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有明确要求,教师不仅要习惯传统的板书加教材的讲解模式,还要充分借助各类先进的技术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参与在线培训,教师可实时获得更多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有助于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发展。

2.高校教师参与在线培训更加便捷和灵活。传统高校教师培训以集中性为主,而在线培训活动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例如,从培训场地来讲,教师参与在线培训活动可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极大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从培训时间来讲,教师的学习既可与培训同步进行,也可异步进行,不管如何参与培训均不会影响在线培训效果。从培训资源来看,各类在线培训资源有着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教师可按照自己的专业发展针对性选择、有效性利用[8]。除此之外,在线培训可大规模组织,不仅有低成本、跨时空、普惠性特点,同时在覆盖范围、资源获取、知识传递等多个角度均比线下培训更具优势。高校教师可完全不必耽误教学进程,按照自己的时间规划完成培训活动,既能保证时间利用率,又能实现个人长远发展。因此,在线培训可作为常态化培训模式大力推广。

3.高校教师参与在线培训符合成人学习发展规律。在通常情况下,高校教师参与的在线培训以前置性学习为主,由教师选择学习方式,这样一来,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会更高。作为成人学习者,高校教师在参与培训时已经能够做到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甚至还会为自己设置各种培训参与规划、培训参与进程等,弹性的选择空间使得每一位高校教师均能受到足够的尊重,凸显主体地位。另外,在线培训往往更加强调结果导向,在参与培训期间,高校教师不仅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解决当下教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或瓶颈,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成果的实践性。当然,通过观察高校教师参与线上培训情况可以发现,相对于线下培训来讲,线上培训也有弊端。例如,难以让教师形成现场感,容易让教师出现懒惰心理。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发自内心地接受在线培训,才能体悟到培训的价值与质量。而在线培训者也需要立足高校教师这一成人学习群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专业发展特点,科学设置在线培训内容,组织在线培训活动,以此凸显在线培训质量[9]。

(二)在线培训体系资源选择:应当坚持遵循统筹整理,而并非分散单一

1.在线培训体系建立有助于将各类优秀培训专家的资源汇总聚集。通过开展在线培训,各个学科专家可实现一对多培训方法,这样一来,同步教学、小班化教学更能让高校教师实时与专家开展互动,针对当下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寻求专家意见,同时借助优质专家教育资源,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快速提升。在线培训中的教学环节和答疑环节也可根据高校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采用集中形式或分散形式,保证每个教师均能在培训中学有所得,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每次在线培训的主题制定也要由相关专家共同为培训者提供建议或思路,如组建专业授课团队,打破时间限制,保证专家优势力量最大限度地整合,有效结合学习任务群形式制定培训大课程,这样一来,所有专家对整个培训过程可实时监督、在线优化,让专家资源作为庞大数据库存在,为高校教师的在线培训提供资源支持。所有专家将自身的学术成果注入该数据库中,而教师从数据库中可系统下载,如此便可达到“零存整取”的优势。

2.保证在线培训课程资源多样化发展和系统化发展。在在线培训过程中,由于高校教师参与培训与专家在线处于不同时空,因此,在线培训的课程设置、资源上传也要从形式、内容、平台等多个角度做到多样化和体系化,如关于在线培训课程内容可设置学习任务单、学习支架、实践案例、微课程等,这些可让高校教师直接下载并利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使高校教师明确本次培训的目标,确立学习方向[10]。在线培训的组织者应当具备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和课程资源整合能力,通过创建不同课程模块,让培训主题更有指向性、更有任务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个参训教师的学习期待。

3.在线培训要善于发挥教师的合成能力,促进教师将优秀教学成果共享。每一个参与培训的高校教师不仅会从培训中获取相应资源,同时自身也是多样性的培训资源。参训教师可借助不同教师间的差异性、互补性为培训提供更多优秀实践案例。在在线培训过程中,培训者要积极组织高校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仅加深高校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深度理解和掌握,还使所有教师均能实现思维碰撞,思路拓展,保证培训实效性不断提升。培训者可让高校教师按照区域或专业等划分不同学习社群,组建合作培训状态,避免高校教师由于自己参与培训而出现枯燥心理。培训者可通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等多种形式,让培训资源开放性、动态性分享,积极邀请参训教师发表意见和看法,将优秀的培训成果互相分享,从而体现线上培训交流的生成性,真正让每一个参训教师通过在线培训这一平台拓展思路,增长经验。

(三)在线培训体系建设方式:应当始终坚持建构原则,而并非灌输形式

1.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方式,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多学习空间。在所有在线培训方式中,同步异步混合形式占有主要地位,每一个参训教师也要首先适应在线培训的自主性和交互性特点,这样才能找到培训参与的最佳方式。这是由于在线培训的课程资源类型不同、形式不同,下载途径各不相同,学习方式也会根据课程资源的相关要求出现不同变化,如阅读形式、听讲形式、讨论形式、发言形式等。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更有助于参训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培训方式也要朝着混合式发展,以线上线下共同结合为主。线上培训为参训教师提供理论内容,线下培训主要立足每一个教师的具体情况,通过搭建实践场景或真实情境,引发教师的思考和总结。如此一来,借助参训教师的知识迁移能力、情感共鸣能力,让混合式在线培训方式发挥最大优势。

2.大力发展体验式培训方式,让高校教师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学不仅是新时代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而且适用于教师的培训方法。做中学是指翻转性学习方法,每一个参训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掌握,还要在培训中产生更多体验,参与更多实践活动[11]。例如,亲身经历任务制定、理解任务核心要求、高质量完成任务,并从多角度检测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接受知识,而且还会思考知识、合成知识、建构知识,从而有效达到高阶思维发展,实现深度学习。在线培训的相关教师或专家也要积极研发各种培训工具,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为在线培训提供更好的网络环境,保障互动性、及时性和表现性特征的凸显。通过体验式培训方法,参训教师会对培训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场感和体验感更能推动培训效果。

3.大力发展案例式培训方式,让培训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在线培训方式由于培训者与参训者之间的互动有限,为了避免参训教师出现枯燥心理,培训内容就要更加趣味、更加直观、更加生动以及更加形象,尽可能立足真实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让参训教师在思考中把握案例的指向性。例如,前置性学习为教师提供真实的案例,让教师以合作形式共同探究该案例中所包含的各类教育知识,从而促进培训目标的落地实施。在培训中,通过将案例展示,再借助后置讨论的形式,有助于保证参训教师培训后的成果转化工作。实践证明,在在线培训中,通过案例式培训可增强参训教师的培训主体意识,借助案例分析可形成较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不仅让案例内容达到共享,还有助于所有参训教师的共学共研。

(一)培训基础评价

培训基础评价主要对培训的总体准备情况进行评价,例如,培训环境、培训师资水平等,通过基础评价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培训的效果。在该评价过程中,会重点关注培训组织方的培训保障工作,若准备工作不充足,参训教师难以获得有效提升。高校学科类别广泛,内容复杂,在培训过程中要根据每一位参训教师的个体差异性,科学制定培训基础内容,除了通识技能以外,还要增加一定的专业性培训内容,必要的时候可制定培训基础评价指标,让培训者明确每一次培训的主要方向。

(二) 培训实施评价

培训实施评价是对培训者的培训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价,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价可促进整个培训环节的顺利实施,帮助培训者动态调整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因此,培训者首先应当具备正确的、先进的、科学的培训理念,并借助较高的培训技能,保证培训过程的顺利开展[12]。针对一些教师兼顾科研与教学双重工作压力较大的问题,培训者在制定培训内容过程时也要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方法,这是由于每一个参训教师都希望借助培训能够获得与自己工作紧密相关的内容,因此,在评价指标中可加入培训设计和培训内容两大指标,从而规范整个培训的开展。

(三)培训方式评价

诺尔斯的成人学习理论明确提出,成人学习者相对于未成年学习者有着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学习目的等方面的本质差异,为此,针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应当立足教师现有的学历水平、认知储备、工作经验等,科学选择培训方式,以此适应不同参训教师的学习特点。例如,成人学习者往往在参与培训时希望和培训者产生更多互动或承担一定教学任务,有着较强的渴望师生平等的心理。为此,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中要尽可能使用合作与共享,共享是指共享资源、共享技术、共享经验或共享价值观。合作是指培训者与参训者要在某一项目进行共同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

(四)培训结果评价

培训结果是对每一次培训的目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高校教师参与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个体综合能力和专业化达到深度发展,因此可通过调查参训者的总体满意度,衡量培训是否具备有效性。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并未系统接受过关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培训,因此希望在每一次参训过程中都能涉及该项内容,培训者也可从情感角度、知识角度、行为角度、技术角度为参训者提供相应内容。

(五)培训迁移评价

培训迁移是指,每一个参与培训的高校教师是否会在培训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共享或分享自己的实际经验,将情感迁移到培训情境中。若参训教师有较高参与意识,则证明此次培训效果显著。因此,每一次培训结束之后,培训者都要针对教师的成果转化展开调查,将结果进行汇总,通过反思和总结,为后续的培训提供有力参考。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校内,每一个教师都要借助培训活动提高自身执教能力、职业素养以及知识储备,培训组织者要立足多个方面,不断优化现有培训制度,例如,培训计划的制订、培训内容的筛选、培训形式的创新、培训考核的改进,以此满足不同高校教师参与培训的个性需求,使新教师快速达到身份转变,使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持续更新教学理念,确保站在教育改革行业的最前沿,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培训者参训高校教师构建新疆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体系策略研究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2年2期)2022-06-30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少儿美术(2019年3期)2019-12-14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2018年4期)2018-04-24教师培训者:从专业性到实践性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3期)2018-04-14提升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者专业能力的研究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6期)2017-11-28教师培训要有“场”黑龙江教育·中学(2016年8期)2016-10-13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