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其绩效评价

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其绩效评价

●沈 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对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要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保障。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促进审计监督依法、依规,就要求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审计能力,在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审计手段等多方面取得突破,才能适应新形势的不断变化,做到审计创新,与时俱进。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国企的审计监督力度。然而,国家审计的力量有限,对各单位的审计也只能局限于审计项目计划所确定的有限的年度和范围内,而内部审计恰恰是对国家审计的有效补充。从调查的情况和国内现有的研究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在机构改革时大都被撤消,人员分流到了国家审计机构,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较企业来讲简单得多,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是内部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

(一)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内外兼有,建立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体系已经引起内部审计实务界和相关利益者的高度关注。因此,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估上的研究明显早于我国,并且早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式,广泛运用于实务界。

1.国外关于内部审计内涵的研究。从严格的内部审计定义的提出到内部审计内涵的不断完善,随着人们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和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其内涵还在不断扩充。

国外最早的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由号称内部审计之父的劳伦斯·B·索耶提出来的,当时他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主要侧重于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责,以实现组织战略为目标,对企业中各类业务进行评价,看是否合规。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之后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了不断扩充与完善:1996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将咨询职责加入进内部审计的定义;
200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理念加入内部审计的定义;
201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将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概念加入了内部审计的定义。

从国际上对内部审计定义的不断扩充,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对内部审计内涵的研究从未中断,内部审计已经由一项企业内部管理活动上升为一套科学系统的内控体系。随着内部审计定义的不断扩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绩效评价系统也随着改变,对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2.国外关于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研究。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指出企业的高管及内部审计的管理者们要针对内部审计的方方面面制定全面可靠的评价体系,并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其中的短板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且要持续关注其整改的实施和效果。它进一步指出,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加上切实可行的整改,可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整体效益,有效地促进企业内控的提高,并由此产生出可以适应企业发展的各种效益。

国外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学者们通过各种形式,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搜集整理各个企业的内外因素对于内部审计绩效的不同要求,试图找出尽可能科学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及绩效评价方法。国外学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譬如Douglas E·Ziegenfuss利用全球审计信息网,从84个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中筛选出25个,作为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标杆指标。Mark L·Frigo从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的契合点出发,构建内部审计部门符合企业战略的评价指标,制定出可以符合企业战略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并以此指导内部审计各部门朝着实现企业战略的目标不断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内部审计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渗透,内部审计也逐渐向现代审计演进。1983年,我国成立了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从此走向了正规化。国内学者们对企业内部审计绩效的研究从未中断过,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国内关于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关系的研究。关于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国内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们认为内部审计的终极目标是为了适应并有益于企业的战略发展,企业战略为内部审计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即内部审计必须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这要求内部审计不仅要适合企业近期发展目标,更要适合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一方面内部审计是完成企业战略的有力推动者,反过来讲,企业战略又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发展环境。

例如,杨东方认为作为外部审计的有效补充,内部审计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纠正虚假错弊、改进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对于企业战略的实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刘运国、胡艳艳从企业战略和内部审计的相互影响方面,阐述了内部审计工作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基础,企业趋于不断发展完善的战略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土壤,两者为相辅相成的关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的辩证关系正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已经在企业的内部管理部门中显得不可或缺。越来越多的企业高管已经意识到,内部审计并不是单纯地帮工作找问题,而是完善企业内控、实现企业战略的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

2.国内关于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研究。国内的专家学者也在对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进行着研究,他们试图利用多种分析方法来研究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他们利用不同的方法,把内部审计的绩效分解成不同的层次,根据各个层次再进一步确认各个指标的具体内涵及具体评价方法。

例如,吕洪涵从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方面,将内部审计部门的经济、效率、效果进行具体的评价;
韩晓梅从内部审计的不同对象方面,将内部审计的绩效分成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管理层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流程、创新学习四方面的内容;
魏厚寨试图将系统和分层的思想引入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去,提出了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研究内部审计的绩效。

虽然国内的学者们纷纷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研究内部审计的绩效,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纵观这些研究成果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方说,作为单个的研究,各个学者们总是把眼光放在某个具体单位或者某个具体行业上,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在国内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另外,作为中国内部审计的指导部门,审计署或者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并没有将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评价具体指标化,这就使得各个行业之间、各个单位之间采用千差万别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使得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结果不能被广泛使用,更不用说对企业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贡献。

(一)概念界定

内部审计的产生有其社会和历史原因,与外部审计不同,内部审计更多地趋向于企业的所有者、经营管理者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转效率,加强内部控制,防范一些经济风险,而主动地进行一些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监督,找出企业运转过程中的漏洞,并对这些漏洞进行调查研究,针对这些漏洞提出合理、可行的意见,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浪费、防范经营风险、堵塞经营漏洞、提升企业竞争力等目的。

参考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我们不妨把内部审计定义为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种自我监督、自我鉴证、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有组织行为。内部审计不仅仅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更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内部审计的关注点不仅仅是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作为持久的追逐目标。

“绩效”这个名词常常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那么何谓“绩效”,“内部审计的绩效”又是什么呢?“绩效”分开来说就是“成绩”和“效果”,“成绩”是从取得的成果上来说,“效果”是从活动的效益上来说。内部审计的绩效就是要看内部审计这种组织活动为企业带来了怎样的成绩与效果?是否取得了令企业的所有者、管理经营者、外部环境、内部人员所满意的工作成效。这么一说,内部审计的绩效就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了,它可以包涵很多具体的内容,它可以是经济性质的,可以是社会性质的,它的对象可以是企业高管,也可以是普通的企业职员,总之,内部审计的绩效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是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活动过程的效率及所产生对于各个方面的成绩与效果的总和。

(二)绩效评价方法

1.目标管理法。所谓目标管理法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取得的成果为标准,以致力于使组织或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率先提出的,随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他认为,并不是因为先有了工作才有了目标,恰恰相反,而是先确定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因此,“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然要先转化为目标”,如果没有目标,企业就会像“无头苍蝇”,工作没有效果。所以,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进行管理,通过明确分级目标来对各层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当管理者确定了战略总目标后,必须要先对其进行有效的分解,然后转变成各个部门乃至每个人的分目标,进而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评价、考核及奖惩。

目标管理一经提出,便迅速在美国得以广泛流传。当时,西方经济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企业急需采取新的方式来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其竞争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随即被广泛应用,并且很快被日本、西欧等国家的企业所模仿。

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可谓花样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者过程,它可以使组织中的上下级一起进行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段时期内的总目标,进而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及分目标,并把这些分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但是,目标管理也有其缺点,它比较容易导致短期行为、设置目标困难、对非数量目标的忽视等问题。

2.关键绩效指标法。关键绩效指标法是建立在分析和归纳出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的基础之上的,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将这些因素层层分解,从而提炼出企业、部门和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其核心内容是企业80%的绩效可通过20%的关键指标来把握。因此,要紧紧抓住企业的主要矛盾,重点考核与战略目标关系最为密切的关键指标。

与其他方法相比,关键绩效指标法从繁多的绩效指标中提炼出少数关键指标来进行考评,在减少了对员工的束缚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绩效管理的成本,有利于提高绩效管理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绩效指标是链接个体绩效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的桥梁,它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在设计关键绩效指标时,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找出业务的工作重点,进而确定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企业级KPI),然后各部门的经理根据企业级KPI来制定本部门的KPI,再依次确定各岗位的KPI,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关键绩效指标确定

3.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将公司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一套系统的绩效指标和目标指标,从财务、业务流程、客户、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目标,如图2所示:

图2 平衡计分卡四维度

平衡计分卡是1992年由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和诺朗诺顿研究院总裁诺顿提出的一种组织绩效评价方法,它是一种战略执行工具,它以组织的战略为目标,将目标从几个维度分解开来,从不同的角度来关注组织的绩效,最终达到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组织内的各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完善自己负责的工作,以期组织的绩效最大化。平衡计分卡通过对关键绩效指标的跟踪监测,认为应该从财务、客户、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这四个角度将企业的战略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衡量战略实施过程的状态并采取必要的修正,以实现战略计划的成功实施和组织绩效的持续增长。

平衡计分卡从四个相对独立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估,但这四个角度及各项评价指标彼此间在逻辑上是紧密相连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各个维度创造出应有的绩效,推动企业改进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员工在企业中实现自我价值并不断为企业创造价值,最终满足企业所有者及管理者的要求。

除了本文着重介绍的三种绩效评价方法外,绩效评价的手段层出不穷,与大多数的绩效评价目标一致,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也视管理者的需求而定。如果以整个组织取得短期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大多选择目标管理法。若忽视不重要的绩效指标,以追求企业战略目标最大化,往往选择关键绩效指标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组织管理者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手段,通过不同管理者对各维度的重视程度不同,定义不同维度不同指标的权重,来引导内部审计工作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一种存在方式,其功能和作用相比于外部审计更加微妙,同时,内部审计对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不同于外部审计的对立性,内部审计的位置和定位决定了它更容易引起管理者的重视,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所以,内部审计的绩效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随着审计地位的提高,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有效补充,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内部审计相较于外部审计,其自我革命性显著,其推动审计整改的内驱力强大。管理者如果能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并找出适合的绩效评价方法,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对管理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绩效评价审计工作战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6期)2021-06-09战略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8期)2018-08-23战略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11期)2017-11-28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年3期)2016-05-17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35期)2016-04-09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年9期)2015-12-30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中国工程咨询(2015年5期)2015-02-16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