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娴 薛晓飞*
中国有着悠久的造园史,历史名园可谓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中国现存的古代园林多始建于明清时期,其中相当一部分曾受到损毁,后经修缮或重建。而园林的历史面貌,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脉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值得今人关注和研究。近年来,对传统园林的复原研究越发受到国内学者重视。除位于北方的圆明园、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外,江南私家园林也是当代学者复原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消失在公众视野的地方名园逐渐成为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复原研究的对象,例如南京随园[1-2]、东园[3],无锡寄畅园[4],扬州乔氏东园[5]、棣园[6],太仓乐郊园[7]、弇山园[8],常州意园[9]等。学者以散轶于古籍、歌赋和绘画等文献中的记载为复原依据,重构无遗迹可寻的历史园林[10],对这些园林进行了平面布局复原、造园意匠分析等研究。
常州号称“八邑名都”“中吴要府”[11],自吴王余祭封季札于此以来,常州文化已延续2 500余年。明清两代,江南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士商造园成风。常州涌现了大批文人私家园林,散布于城郊内外的园林多达40余座[1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常州传统园林的研究相继开展。学者们围绕常州古代园林的兴造规模、历史变迁、园林类型、造园特点和兴衰原因等话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约园是常州现存的4座私家园林中面积最大者,是常州地区重要的文人私家园林。其园林部分山水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其余园林要素与晚清时差距较大。有关约园主人赵起及清代赵氏家族,国内学者主要从家族源流、社会关系、重大事件、文学作品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并对史料中赵氏家庭成员描写园居生活的诗词有所解析[13-15]。目前从园林角度对于约园的研究主要是将约园作为常州文人私家园林的典型个例,陈述约园的建造始末,约园十二峰、二十四景闻名江南的原因,以佐证常州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
现阶段国内学者针对约园复原研究所涵盖的时间范围跨度较大,且对其各时期园林景象的描述较为杂糅。主要成果收录在常州当地学者的著作中:邵志强等于《常州古园林》一书中,对约园沿革、园主身份、造园意图分别加以介绍,总结约园分区后以重点建筑“米拜亭”为起点按《约园图跋》这一园记中记述的游览路线解读各景点。同时,从名家品评的角度对其造园艺术以及园内峰石之奇加以赏析[16];
在此基础上,薛焕炳《常州名园录》则进一步收集整理史料,对约园前身、赵起购园细节等方面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考证,以《约园图》(图1)为主要材料概览了全园景致[17];
另外,薛焕炳在《中吴遗珠》一书《约园二十四景》篇对赵起所作二十四景景词加以解读,分析想象各景点面貌[18]。以上著作为约园复原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信息,极具启发和借鉴意义。邵、薛二位学者总体上对约园分区和布局的理解基本一致,但在细节部分有一定差异。二者约园研究的存疑之处:其一体现在对约园的复原杂糅了其不同时期的面貌,如《常州古园林》中提到“瑶岛”上所筑的歇山顶方亭实际为新中国成立后重修;
其二则体现在对部分景点的位置描述相互矛盾,如邵志强等认为“米拜亭”为园东南角一亭,而薛焕炳则认为“米拜亭”位于鞓红新馆前的牡丹园内。受专业视角不同和资料不足的限制,二位学者对约园复原研究仍停留于绘画资料的展示以及文字总结的阶段,未能深入分析各主要景物和园林要素的空间布局关系并形成图纸。
图1 赵起曾孙赵景崇绘《约园图》[16]Painting of Yue Garden, painted by Zhao Jingchong,great-grandson of Zhao Qi [16]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罗星海通过对新旧图文的研究,以《约园词稿》《约园图》为蓝本,将研究的时间范围和对象缩小至清代赵氏约园,考证推导了赵起约园“二十四景”空间关系并绘制复原平面猜想图,并由此拓展延伸,从“约园二十四景”的角度对清代赵氏约园的布局特征和理景逻辑进行了总结[19]。
罗星海对约园的复原使约园研究进入个体案例研究的新阶段,但相比于对常州其他现存私家园林如近园、意园的研究,以约园为独立研究对象的研究数量和深度远不可企及,尚有深入研究的空间。目前,约园已被纳入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计划,这对于约园的研究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本研究尝试进一步聚焦于约园肇成阶段,即最能体现首任园主赵起造园设计思想的初始时期,具体以约园建成至被太平军损毁前(1846—1860年)为时间节点,以赵起在世时所居约园(下文称“赵起约园”而非“清代赵氏约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学、文字推演等方法,细化讨论约园构园初期空间布局的平面复原。
基于对可获得史料的整理考证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合辨析,笔者在罗星海复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补充材料对景点考证推敲后,绘制了不同版本的赵起约园平面布局示意图,并结合园图、园记、专家口述材料补充了对赵起约园主要出入口位置的推测。笔者所绘复原平面修正了平面尺度,对前人研究的矛盾、证据不足之处展开了讨论,并对短堤、环桥、书斋、药圃等景点在园中的位置提出了不同的推测。在山石方面,笔者摘录“约园十二峰”词进行了考析,补充了对约园十二峰落位的研究;
在理水方面,笔者由宏观至微观出发,分析了约园外部水系并推测了约园引水入园的方式,使约园内外水网成为整体。以此为基石,笔者深入探究了赵起约园的布局与营造特色,重点关注掇山置石与理水技艺,总结了赵起约园在山水方面的造园特点。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约园研究的空缺,为其保护和展示提供基础。
约园位于清代常州府城中右厢古村巷(图2),原占地19.6亩(约1.3 hm2)。园主赵起(1794—1860)字于冈,号约园,为清代探花赵翼孙,晚清词人、文史学家。
据地方志记载,约园本为明代鹿苑隙地,后为尼姑庵[20];
鹿苑之名的由来又或与清初陆氏别业相关[21]。清乾隆(1736—1786)年间,江西巡抚谢旻购得鹿苑废址构建别业,邑人俗称谢园①,即约园前身。赵翼母亲谢锦蕴为谢氏后人谢聘之女,谢园即赵起舅家。戊寅年(1818年)冬赵起曾在谢园租住,但可惜庚辰年(1820年)因主人用火不戒,林泉化为灰烬。赵起的仕途不尽顺利,他考中举人时年事已高,会试落第后无意进取,转而希望将自己的经世之志用于乡里,后以万串钱购得谢氏废园,在园内拟叠山石,“葺而新之”,“里居养母不求仕进”②。据赵起《高阳台》词序“丙午(1846年)冬,为老母八十寿,约园稍事修筑,经岁始就,蔚然可观”,可知约园购于1845年,建成于1846年。约园建成后,有竹木亭榭、山石池台之胜[22],盛极一时,是常州乃至江南清代造园全盛发展的写照。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常州,赵起率团练对抗至城陷,与家眷投园池中慷慨赴死,约园亭台堂榭在兵灾中化为废墟。
约园后续沿革非本研究重点,且于罗星海研究中有详细考据[19],故不再赘述。今约园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后花园,山水关系尚存,亭台建筑均为新中国成立后复建。
对赵起约园布局复原起指导作用的资料有赵氏家族的一手文献、清代常州地方志、邑人文学作品、近现代图像类资料(图3、4)和口述资料等。其中赵氏家族的相关研究材料,包括园主赵起文集《约园词稿》卷一《幽居篇》《武进西盖赵氏宗谱》,以及光绪(1871—1908)年间赵起曾孙赵景崇所绘《约园图》等。
图3 约园现状照片Photographs of current Yue Garden
图4 约园各时期历史卫星影像与现状航拍照片Satellite images of Yue Garden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aerial photographs
《约园词稿·幽居篇》乃园主本人所作,赵起孙赵承炳在光绪年间重刊版本中称“稿分十卷,卷各为类,皆府君手定……其余佳胜如幽居篇所咏十二峰、二十四景者,皆纪实也。”约园二十四景是体现赵起构园理念的重要内容。园林品题皆为四字,包括以建筑实体命名的“海棠春榭”“春生兰室”“鞓红新馆”“云溪水榭”“小亭玩月”“阴息草堂”,以植物景观为主题的“梅坞风清”“柳岸闻莺”“药圃争妍”“莲渚招凉”“疏篱访菊”“南山涌翠”“山半松涛”“陡壁丹枫”“西园秋实”,以及借园外景物烘托园林意境的“隔院钟声”“东郊塔影”“城角风帆”等。《约园词稿》首篇《幽居篇》涵盖了“约园十二峰”“约园二十四景”专题系列词作,其中大量的景物描写可进一步验证园内各景点、峰石的相互位置关系和组团关系,辅助各园林要素的平面落位。
出于“庶他日鸠工缮冶,即可由是图以复旧观”③的初衷,《约园图》(图1)这一全景鸟瞰式的园图采用了较高的俯瞰视角,如地图般直观地描绘出园林整体,图跋部分附以游览顺序串联、较为翔实的园记,对园林复原研究有极高价值。本研究便以《约园图》和赵氏家族文学作品等直接可靠的资料为主,后世方志记录、艺文杂谈信息为辅,使得复原园林布局的信息得以相互印证。
此外,国内学者对清代赵氏家族的研究为本研究史料的搜集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索引。笔者补充赵起亲友及约园亲历者的文章作为约园平面复原的指导依据,继而研读清代龚洤《耕余琐闻》、金武祥《粟香随笔》、郭嵩焘《郭嵩焘日记》、杨沂孙(赵起女婿)《杨沂孙日记》等一手文献,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依据目前掌握的文献,价值较高的史料集中在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咸丰十年的庚申之难是约园沿革的重要转折点之一,本研究选择建成至赵起就义前为约园平面布局复原研究时间节点的原因有三。
1)约园的发展在清代以1860年为节点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即赵起购得谢园旧址新建园池为母祝寿,直至约园于太平天国兵灾中被毁。第二阶段则始于24年后,逃亡归来的赵起长孙赵寿仁及其妻子徐小娴对约园的修复重建。从光绪十年(1884年)冬开始对园墙的初步修复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最终完成亭桥的修复,历时约15年。另外,赵寿仁夫妇在园林西部修建了赵起专祠。因新修祠堂、战后经济状况有限等因素的影响,重现昔日赵起约园园林全貌的难度较大。
2)约园亲历者对园林面貌的文字描述主要创作于1846—1860年。赵起文集《约园词稿》卷一《幽居篇》收录的词作不仅包含对园居生活的摹写,还与约园十二峰、二十四景分别对应。广东巡抚郭嵩焘于咸丰六年(1856年)游览约园,其日记对游园体验有所记述。邑人龚洤、金武祥等也在文集中提及赵起及约园,其中的景物描写和空间关系侧面补充验证了《幽居篇》的景物描写。故以上材料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武进西盖赵氏宗谱》对约园的记载及光绪年间赵寿仁夫妇对约园的修复也是以赵起约园为范本。赵起曾孙赵景崇所绘《约园图》是在“迹以旧趾,而当日缀景尚可历历想象”的前提下完成的,笔者推测在约园生活过的赵寿仁夫妇对此图的创作也提供了指导。且《约园图》中并未出现赵起专祠,其所载图景、图跋文字描述皆与赵起《约园词稿》和《郭嵩焘日记》中描绘的园景高度匹配,即指向赵起约园而非重建后的赵氏约园。
笔者在梳理上述一手资料的前提下,重点核对园记、园词、方志等文献材料,并对比考析邵、薛、罗等学者对约园布局的复原成果,整合提取符合赵起约园的相同部分,来对园中景物进行定位与复原。
具体的研究方式为:以约园现状平面和《约园图》(图1)为本底,参考、叠加约园历史照片、卫星影像等辅助材料,确立园林总体范围和结构。在对重点一手文献谨慎考证的前提下,重构约园二十四景、园林要素拓扑结构图(图5),推演并绘制约园平面布局示意图(图6),探讨赵起约园复原方案的其他可能性。其中,约园内部及周边水陆形态的绘制主要以《约园图》及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图片数据库1967—1976年的卫星图像(图4)为参考依据。根据卫星图推测,约园西部水体可能与园外西庙沟相连。
图5 赵起约园二十四景、园林要素拓扑结构图Topology analysis of the twenty-four views and garden elements of Zhao Qi’s Yue Garden
图6 约园平面布局复原示意图Schematic restoration plan of Yue Garden
将笔者所绘制的约园平面布局示意图(以下简称笔者版)与学者罗星海绘制的约园平面猜想图(以下简称罗版)进行对比,二者所呈现的园林总体布局和山水关系皆是建立在《约园图》的基础上,大致相同。局部细节上,发现罗版的约园复原平面在比例尺度、桥梁、局部要素等方面与相关史料略有偏差。笔者经考证对原复原平面提出的具体推测和修改体现在以下7部分(图7):
图7 约园复原平面对比Comparison of restoration plans of Yue Garden7-1 罗星海绘制的复原平面图[19]Restoration plan drawn by Luo Xinghai[19]7-2 笔者绘制的复原平面图Restoration plan drawn by the author
1)约园宅园关系属宅园并举,据约园历史照片和口述资料,园东围墙外应为赵氏住宅,而非树林花木。
2)笔者版平面图与罗版平面图对约园东北角景点“莲渚招凉”及其周边要素的理解不同,《约园图跋》记载“自平台南渡环桥,折短堤又南循长廊,中为海棠春榭”,其中“环桥”“短堤”不仅清晰地描绘于《约园图》中,还出现在约园清代老照片中,罗版平面对二者并未体现。
3)对比《约园图》、现状遗迹和近现代卫星图像,笔者与罗星海就“瑶岛”与“西园秋实”等基址水陆格局与清中期规模差异不大这一点达成共识。但或因对《中国古典园林平面图集》中的约园平面图进行了多次改绘,罗版复原平面存在比例尺偏小的现象,故造成了图中约园占地面积大于实际面积、东池中瑶岛尺寸及到岸边的距离与实际有差距,笔者版平面结合卫星图像和现场测绘数据对此进行了修正。
4)罗星海于研究中已关注到了约园“园中观园”的特征[19],但对约园东南角园中园围墙及内部空间的复原成果模糊,笔者基于高清《约园图》局部对此园中园作了进一步补充。
5)出于对园记断句的判断,笔者版平面图与罗版平面图对南山景区是否存在“南山涌翠亭”给出了不同的推理。笔者版平面图中南山仅绘一亭,其依据一方面是《约园图》在南山局部的缺损和遮挡未能明显看出南山有二亭;
另一方面,对于园记的断句,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葛金华副院长和王风丽老师的解析为“西有山,曰‘南山’,有亭面山,曰‘南山涌翠’”,即将亭与山看作整体,称之为“南山涌翠”一景,笔者认为是更为合理的研判。
6)约园现状通往西部岛屿和南山的两座小桥,用材较新,始建时间模糊,又因笔者对约园的研究范围划定于1860年以前,且《约园图》中均未有绘出此二桥,故在笔者版平面图中不予体现。
7)笔者版平面图与罗版平面图中“药圃”位置不同,罗星海认为药圃位于西园岛屿之上,而依据《约园图》对西园秋实的描绘,岛上该范围以果树乔木居多,又因“药圃争妍”景词所述“雷塘去后,竹西探遍,烟舸轻载”,笔者推测药圃可能隐于竹圃之西。
园林和文章一样讲究章法,园林的总体布局相当于文章中的“谋篇”[23]。约园总体布局表现出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常见的手法,如《约园图》所示,自东向西按园内主要水面大致可划分为3个段落(图8),呈现多组团、多视点的布局特点,各空间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阁环水而建。各分区主要交通游线皆成环形,多由亭、廊串接。
约园中部的南山,有“寿比南山”之意,约园二十四景中“南山涌翠”一景,反映了儒家孝道伦理影响下园林造景“为母祝寿”的主题。南山东为较整体的水面,南北两侧植物掩映向后腾退的建筑与山石,弱化空间的逼仄感。
以南山景区为界,约园东西园池布局风格则表现出强烈的对比。以水池为中心的约园东部组团是赵起重点打造的精华部分。这里驳岸规整,花木繁盛,奇峰矗立,是赵起读书作画、文宴飞觞的雅集胜地。约园东池左岸的鞓红新馆-米拜亭-十二峯山房的建筑组合,构成了水池东岸的“赏石”主题。鞓红新馆一景以牡丹为植物配景,峰石散置于牡丹花丛中,春日“鼠姑初放,蝶子先狂”,一派群芳争妍、怪石林立的景象。十二峯山房闻其名可知与园内峰石密切相关,是赵起寄身于翰墨之所。米芾一生博雅好石,精于鉴赏,赵起亦通过米拜亭致敬先人,表白自己如米芾一般的醉石之趣。基于赵起里居养母、宴饮雅集、矜贫救厄等园居生活需求,约园东部空间建筑密度和人工化程度较高,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城市山林”是中国传统城市造园的常见现象和重要美学概念,受到明清江南文人的推崇。南山北侧园圃及西侧的“西园秋实”景区,则遵循这一向往自然的文人山水园营园范式。其主体为水中一洲,占地颇多,需乘舟而至;
洲上栽植花果数组,赵起将其比作“瑶圃”。景词《东风第一枝·西园秋实》上阕生动摹写了秋季西园硕果累累的画面:“薄霭缃毬,斜阳朱实,照来还胜花午……且暗喜、绿叶成荫,赢得累累如许。”这些画面与“东园”花红柳绿,热闹非凡的气氛形成对比。这片简朴而富有野趣的“桃源僻地”,以展现自然风貌为主题,表达了赵起对抱翁灌园式的山水林泉之乐的向往。
中国园林向来善于在咫尺天地中再现自然景致,山水构成了其主体和骨架,掇山理水也逐渐发展为中国园林造园技法之精华[24]。水在园林中的布局位置多为心部,江南私家园林不论全园或园中园多是以水为心,构室向心[23]。明清时期部分规模较大的江南私家园林,则演化出“岛山置水”的山水格局,即在水池中间开山建岛[25],稍早于约园建成的苏州拙政园中部以及常州近园内都曾出现此类山水格局。根据现状地形地貌,可推测提炼赵起约园整体的山水图底关系(图8)。从平面布局来看,约园在山水格局的营建上与上述园林异曲同工(图9)。其主体三池相互连通,于东、西水池中增设岛山、沙洲,且中部假山大部分以水环绕,与大多数江南私家园林湖山相连或湖山异处的山水关系不同。这类“岛山置水”的山水格局使园中虚实关系的变化更为多样,是一种较为小众的山水组织方式。
图8 约园山水空间图底关系Figure-ground relationship of Yue Garden’s spacial layout
图9 “岛山置水”布局对比Layout comparison of the landscape organization style of“building an island in a pond”9-1 拙政园中部、西部平面[26]Plan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26]9-2 近园平面[25]Plan of Jin Garden[25]9-3 约园东部复原平面Restoration plan of the eastern part of Yue Garden
3.2.1 掇山置石:山石分赏,画意当先
根据现有研究,江南园林“画意造园”的宗旨在晚明得以确立。受山水画的影响,假山的视觉形象得到造园家的极大关注。从掇山风格看,处于计成、张南垣、戈裕良等造园大师活跃区域的约园深受晚明江南造园“画意掇山”观念变迁的影响。
约园“画意掇山”首先体现在约园山石脱离了晚明前“山石一体、注重立峰欣赏”的掇山风格,而是延续了早期“效仿真山、有若自然”的造山传统[27]。依据《约园图》中对山石用料不同的描绘笔法,约园中部掇山主景“南山”为土石混合堆成,又设“南山涌翠”“山半松涛”“陡壁丹枫”等植物景观,营造出郁郁葱葱的山林氛围。而园内峰石则脱离假山,以独立的个体形式得到欣赏,这类“山石分置”的模式在晚明后江南园林中逐渐受到推广[28](图10)。
图10 约园掇山置石分析图[16]Analysis of rockeries in Yue Garden[16]
常州地处江苏南部,与苏州、宁镇等地交通便捷,园林用石取材方便[29]。加之常州府自产湖石,陆燕喆在《张陶庵传》中评价“延陵之石以秀奇”④。以约园十二峰为代表的置石主要分布在约园东部景区,其中既有赵起亲自购得,也不乏朋友赠送。园主赵起结合峰石特征为十二峰一一命名、作词,以比拟手法烘托赏石的意境,寄托了君子比德的高雅意趣。从置石环境看,建筑院落、水岸以及水中“瑶岛”是浓缩约园奇石精华的三大地段(表1)。其中,庭院中的置石以特置为主,往往具有奇特的形态和褶皱;
瑶岛上置石以体量取胜,以散置的手法构筑“岛山”;
而位于水岸的置石则依据造景需求布置,一部分单独矗立、形似屏风成为障景,一部分以组合的形式散置建筑周围。
表1 约园十二峰信息汇总Tab.1 Summary of the twelve rockeries in Yue Garden
约园的“画意掇山”也体现在山林建筑位置的选择。现存明清园林的假山营造中,山巅筑亭这一构图范式最为常见。除作为山顶视觉焦点的景物之外,亭主要起到驻足休息、畅观远景的作用[30]。约园南山“听涛亭”选址则与传统园林“亭踞山巅”的常见构图范式相左,坐落于南山东麓山腰。如此半山建亭的方式弱化了山亭本身的观景功能,转而使之融入山林,成为山景的点缀,假山作为被观赏对象的自然画意得到最大化的放大。
3.2.2 园林理水:内外相通,动静游观
水是江南私家园林不可或缺的园林要素之一。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明清苏州、扬州、常州等地的造园已然留下了深深的水乡文化烙印。
常州位于太湖流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之一。古代常州城因运河而兴,城市与水系在互动中发展,形成了“城水相依”的格局[31]。得益于优越的水文条件,常州城内私家园林内部水系多与外部纵横的河湖相通,如吴亮止园、杨廷鉴东皋园、杨兆鲁近园等。元代时连接常州前河、后河的中沟后来演变为前河的一条支流,称西庙沟[31],恰临约园西部边界。笔者据《郭嵩焘日记》、历史卫星影像水体形态等材料,推测赵起约园如上述常州园林一般,充分利用了园外水文条件,将西庙沟之水引入园中。来自西庙沟的外部水源为约园内部造景用水提供了便利,为园林山水格局的构建打下基础。流水环抱园内假山、岛屿,使得园内虚实空间富有变化。
与“岛山置水”协同的是,约园水体的塑造方式不同于传统江南私园之突出中心水面宽阔感,而是强调景物的隔水对置以及水上游观的移步换景。郭嵩焘对约园水系有如下印象:“引水为长溪,周环为堂,为厅,为室”[32],“溪”的意象在赵起园林诗词中反复出现。曲折变幻的水体形态为园林动与静的游览观赏提供了无限可能。
在西部之洲、东部之岛的隔离下,池水形成环形长溪,水面时而宽广,时而细长,为园林对景创造了条件。隔水形成的对景在约园中的应用以其东部景区最为典型。约园东池“瑶岛”山石林立,树木葱郁,四面可观;
向东与海棠春榭、向南与当日书斋、向西与十二峯山房、向北与云溪水榭相对,是赵起在园中模山范水、吟诗作画的主要对象。
此外,各色桥梁分割水面,在一定方向上形成系列空间,对约园的视线组织起到积极的效果(图11)。约园南山为园林制高点,其西是花果飘香的桃园隙地,向东为深远的碧波水面,与水系、石梁、平台、短堤形成一条东西向的视轴。水波在不同季相、时相、气象变化下呈现不同状态,与地形、山石、建筑、植物等共同构成优美的画面,浑然天成,情景交融。
图11 约园水体的视线组织作用Sight line organization by water body in Yue Garden
再者,约园水景空间的组织,兼顾了园林游观的动静体验需求,也为清代日渐丰富的水上逸乐活动提供了环境。园池中引入画舫一艘,舟游活动为园内游观提供了新的交通游线与视角,给人以园林图景连续变幻的体验。二十四景中“烟波画舫”一景的命名更彰显了赵起对水上舟游的喜爱。
常州私家园林具备江南园林的共性,以小空间内的近距离观赏为主,园内游线多为环形,常用长廊将各景点空间串接。文人雅士构成常州园林居住者和使用者的主体,他们作为受传统儒家教育熏陶的知识分子,渴望于林泉之中获得人与自然、精神与生活的和谐,对园林空间的构图追求文心与画意[33]。约园作为一座建于清代中晚期的大型文人私家园林,衍生出更具个性化的园林功能,既是园主赵起“集朋辈赋诗饮酒,论古今跌荡”⑤的社交场所,也是他归里后的“偃息”之地和精神归宿。其“岛山置水”的独特山水关系以及分离观赏的掇山与置石,受到晚明后“画意掇山”观念变迁的影响,弥补了常州城内无山的遗憾。赵起力求将自然山水微缩于咫尺之间,注重园林建筑、局部景物的刻画,他为十二峰、二十四景所作景词使约园成为常州园林“借景寓情”的精品之作。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次挖掘和考析一手文献,进一步探讨赵起约园平面空间布局复原的可能性方案,对约园山水要素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复原,然后以此为依据解析约园的布局和空间关系。以常州约园为研究对象,是对苏州、扬州等焦点江南城市以外晚清文人园林的山水范式与营园特色进行还原与分析的一次探索,丰富了对传统江南文人园林的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为晚清江南园林研究以及后续其他常州园林复原研究提供了借鉴。
致谢(Acknowledgments):
感谢赵德明先生提供《约园图》电子版。感谢常州市吴文化研究会会长薛焕炳先生、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葛金华老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黄晓老师和北京建筑大学刘珊珊老师对本研究的支持与帮助。
注释(Notes):
① 龚洤《耕余琐闻》“常州府城内花园最著名者曰谢园,本谢中丞旻公所建,赵氏以万串钱得之”,出自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体仁堂刻本。
② 出自《武进西盖赵氏族谱·先祖考于冈府君行略》,光绪十二年(1886年)永思堂本。
③ 出自赵景崇《约园图跋》,见参考文献[16],赵德明藏。
④ 陆燕喆《张陶庵传》有:“陶庵以其术独鸣于东山。其所假有延陵之石,有高阳之石,有安定之石。延陵之石以秀奇,高阳之石朴以雅,安定之石苍以幽、折以肆。”出自吴定璋《七十二峰足徵集·文集》卷十,清乾隆十年刻本。
⑤ 出自《武进西盖赵氏族谱·先祖考于冈府君行略》,光绪十二年(1886年)永思堂本。
图表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
图1引自参考文献[16],赵德明藏;
图2由作者改绘,底图引自清道光《武进阳县湖合志》常州府郡城图、中右厢图;
图3由作者拍摄;
图4中1967—1976年影像引自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图片数据库,2022年影像引自谷歌地图卫星图,航拍图由摄影师彭先生提供;
图5~6、7-2、8、9-3、11由作者绘制;
图7-1由作者改绘,底图引自参考文献[19];
图9由作者改绘,图9-1底图引自参考文献[26]、图9-2底图引自参考文献[25];
图10由作者改绘,底图为《约园图》(引自参考文献[16],赵德明藏);
表1整理汇总《约园图》《约园词稿》置石信息后绘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