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1-26 12:48:02 推荐访问: 中医药 中医药产业分析 中医药合作协议书范本

徐彩凤

慢性血糖异常升高是糖尿病的特征表现。血糖异常升高的原因主要有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缺陷。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的第3 大疾病,是损害人类健康的公共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近1 亿人患病,患病总人数居世界首位,且呈每年增长,并且有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1]。目前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尚且无根治手段,中医药对于糖尿病认识、防治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我国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取得显著的效果,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作用凸显,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糖尿病展开的研究综述。

糖尿病属中国传统医学“消渴”范畴。常见病因有先天禀赋不足、邪毒入侵、饮食不节、情志失畅、劳欲过度等,属虚实夹杂疾病。其中先天体质因素为内在因素,阴虚内热体质最易患病。环境因素是糖尿病发病的外在条件,饮食不知节制损伤“后天”脾胃,脾胃运化失司,积热内生,化燥伤津,发为消渴 。如《灵枢·五变》所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消瘅即为糖尿病前期;
《千金要方》对于消渴病的遗传因素、劳欲等有相应的论述,曰:“夫人生放恣者众。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百病滋生多服石散。真气既尽食之物……皆作小便。此皆由房事不节之所致也。”《素问》有对饮食因素的论述,如“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生内热……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中医学对糖尿病病因的论述较为一致,然其发病机制的论述则派系较多。

1.1 阴虚燥热论

阴虚燥热为消渴病的主要病机。其本在阴虚,燥热为其标,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燥热愈盛则愈伤阴,则阴更虚,阴愈虚则致燥热更盛。《素问·阴阳别论》曰“二阳结谓之消”。《景岳全书·消渴》云:“消,消烁也……凡阴阳气血日渐消败者,皆谓之消。”由此可见,“二阳结谓之消”概括了消渴病的病机。《圣济总录·久渴》云:“消渴之病,本于肾气不足,下焦虚热。”阐述肾气不足致内热而生,是消渴的病机。《医学心悟·三消》云“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叶天士指出“三消之症,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指出阴虚热盛为三消的基本病机。国医大师李玉奇总结消渴病病因病机为燥热盛于内,阴津被灼伤,治疗重在润燥生津。周仲瑛教授将此热分为三类:湿热、瘀热、燥热。先天禀赋不足,房室不知节制,损伤精气,水损火盛,或者因情志不顺遂,积郁化火,志火燔灼阴液,导致内生燥热[2]。消渴之初,或脏腑虚弱,终致阴虚,阴津愈虚内热愈盛,内热愈盛阴津愈虚,二者互为因果,终致百病丛生。

1.2 气阴两虚论

气阴两虚病机最早见于《金匮要略》,“营气不足,燥热内生”。目前具有代表性、相对成熟的理论是气阴两虚论,认为糖尿病发病机制为燥热损伤阴津,气随阴耗,气阴两虚为最终结果。祝谌予认为糖尿病病理改变复杂,但其基本病机以气阴两虚为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占2 型糖尿病所有证型中的70%~80%[3]。庞博等[4]亦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乃气阴两虚。

1.3 瘀血论

瘀血学说,此说经祝氏提出,诸多医者通过经年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总结出:瘀血是贯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始终的主要病机。瘀血阻滞病机理论,最早见于《灵枢·五变》:“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皮肤,故为脾瘅。”可见血脉淤阻是消渴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闫景漠等[5]认为气血运行失调,导致血行障碍,瘀血阻滞为糖尿病主要病机,活血化瘀类药物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加速血液流动、扩张外周血管、解除血管痉挛等作用,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当代医家祝堪予认为消渴病各个病程常伴有血瘀证,血瘀证可存在于临床各证型之中[6]。医者吕仁和更提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络脉”“微型癥瘕”形成病机理论,认识日趋完善[7]。刘巍等[8]把糖尿病归结到“逸病”范畴,认为安逸过度损伤脾气,导致脾运化失司,形成气滞血瘀等实邪,导致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

1.4 三焦病机论

古代医家将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医学心悟》云“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溲多、小水如膏者,为下消”,三消划分理论基础为“三焦”理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所述“消渴之疾,三焦受病也,或以上消、中消、下消分别论治”。《杂病广要》曰“渴疾有三:曰消渴,曰消中,曰消肾,分上中下焦而言之。夫三焦为无形之炽热内烁,致精液枯乏,脏腑焦腐,饮有形之水以浇沃,欲其润泽也。”

1.5 脾虚论

脾胃虚弱,不能散精,由此而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至为重要。明·赵献可《医贯·消渴论》云:“脾胃既虚则不能输布津液,故渴。纵有能食者,亦是胃虚引谷自救。”阐明了脾虚可致多饮、易饥的病机。刘河间云:“消渴者土湿之气衰也”。提出中央脾土衰弱是糖尿病的重要病机。脾主运化,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过食膏粱厚味,醇酒肥甘,嗜食香燥辛辣,损伤脾胃,致使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职,功能失常,继而“其气上溢,发为消渴”[9-10]。消渴病虽然病情复杂,多种变化,但其总的病机仍以脾胃虚弱为本。

1.6 多脏同病论

整体观念是中医重要特色,人体是有机整体,各病机间多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消渴病变脏腑之间常相互影响,肺热津伤,津液不足,脾脏失于濡养,肾精不得资助,肝木亢盛,克于脾土,脾脏受累,脾气耗损,损伤他脏,脾胃燥热偏盛,上灼肺津,下耗肾阴,肾阴不足,无力滋养他脏,则多脏同时受累。高思华等[11]提出“2 型糖尿病乃肝、脾、肾三脏同病”的病机理论。他们认为肝脏、脾脏、肾脏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脏损伤,均可累及其他两脏而致三脏同病。本虚标实,致使正虚与血瘀、湿浊、燥热互结而发为消渴。赵丹丹等[12]认为2 型糖尿病发病起初可能为某一脏腑受邪或功能失调所起,最终均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病机特点,三脏同调效果满意。

2.1 中医药治疗

高原[13]应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阴虚热盛型糖尿病患者66 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及降糖西药,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血糖(postmeal blood glucose,PB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至婉[14]常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糖尿病,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始终,效果颇佳。倪泽轩等[15]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注重补脾肾,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效果满意。王辉等[16]认为“浊毒”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应用解毒化浊法治疗糖尿病,并佐以疏肝健脾、和胃理气、活血化瘀药物。章清华等[17]用化浊解毒颗粒(组成:
黄连、姜黄、大黄、僵蚕、清半夏、蝉蜕、枳实、柴胡、白芍、黄芩、佩兰等) 干预治疗胰岛素抵抗大鼠,结果表明,实验组改善了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血脂等指标。王斌等[18]用自拟化浊解毒方干预 2 型糖尿病大鼠,结果提示化浊解毒方可明显降低2 型糖尿病大鼠血糖。侯元利[19]运用补气健脾、化瘀为主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收效佳。

赵林华等[20]教授选用《伤寒论》经方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此方有清热泻火、消毒解肌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葛根芩连汤可降低血糖、血脂,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满意。还有应用经典古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实验研究,如六味地黄丸、柴芍六君子汤等,虽这些经典方剂在最初为治疗他病设置,然而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证型相同,亦可应用[21-22]。

单味药物治疗糖尿病也有一定的研究,并成为研究热点。清热解毒中药大黄、黄连能有效降低实验大鼠血糖值,且时效较长。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证型,临床药物多以人参、黄芪为主。不仅可以改善消渴症患者的气阴不足症状,还能降低血糖。人参提取物通过三羧酸循环以及脂质代谢,将血液中的糖类物质代谢转换成另外的非糖物质;
黄芪提高胰岛细胞的分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青钱柳含有的多种化学成分均具有降糖作用。

2.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糖尿病最早见于《备急千金要方》《针灸甲乙经》《医学纲目》《神应经》《普济方》《针灸大成》等医典籍的记载。古医籍记载的关于针灸治疗消渴病的条文达 225 条之多,涉及的主要经络与穴位主要有脾经、膀胱经、胃经、肾经以及足三里、肺俞、肾俞等一些穴位[23]。近年国内外有关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报道日渐增多。王文远等[24]采用平衡针针刺降糖穴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3 周,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改善。王翠娟等[25]针刺配合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潴留,患者排尿情况明显改善,排尿症状评分(urination symptom score,USS)明显下降。

2.3 综合疗法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在糖尿病的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了选择中药口服、针灸疗法外,中医推拿疏通气血、舒经活络,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另外中药足浴、中药外敷、中药熏洗等方法能帮助患者改善糖尿病远端神经异常的各项临床症状,促进疮疡的愈合。太极拳、八段锦、中药食疗等多种方法也可进行糖尿病的防治。

中医药对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有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运用中,临床医师应辨证论治,选择最优的中医药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便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优势和价值进行最大化发挥。

猜你喜欢病机脾胃中医药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基层中医药(2022年6期)2022-11-25《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基层中医药(2022年5期)2022-11-19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中国现代中药(2022年9期)2022-10-10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年3期)2022-08-22好脾胃 养出来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12-02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3期)2021-07-16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细嚼慢咽护脾胃爱你(2014年23期)2014-11-14燥邪致泻说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2期)2004-09-14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