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海 燕
(陇东学院 文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文学的使命就是要对社会进行关怀与抚慰,20世纪末由于社会的急遽变化,而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的产生,在物质进化,道德退化,物欲膨胀,精神萎缩的历史情境中[1],文学不可避免地要全方位展现当代人的生存理念与精神追求,在担负这一阶段性任务的众多文学体裁中,网络小说首当其冲地展示了其创作业绩,虽然活跃文坛不到二十年,但却以迅猛的发展迫使当代文学史无法回避其历史性的存在,如今读者已过两亿,作者号称百万,十多年里众多学者通过文本分析及大数据统计研究其现象、特征、结构、体裁、审美、优缺点、发展等具体问题。然而相对于轰轰烈烈的网络文学显层研究,关于网络小说对当代人文精神建构影响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系统论著有2002年问世的欧阳友权的《论网络文学的精神取向》,体现了网络文学给予人类精神世界的重新建构。随后十年间欧阳友权发表的系列论文如《网络文学的价值取向及其自逆式消解》《网络文学:盛宴背后的审美伦理问题》等论著逐步对网络小说的精神取向与价值取向进行了客观批评,为网络小说人文精神的嬗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迄今为止,更多的研究者加入网络小说对文学精神的现代化解构与重建的研究中,如段晓云的《网络穿越小说的心理探析》;
曹书乐、王玥的《从〈山海经〉到玄幻剧——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案例研究》;
李盛涛的《论网络文学对五四文学革命“人的文学”遗产的超越性文本表现》等文更是以多元研究视角从不同领域的交叉与争鸣中探讨与思考人文精神建构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网络小说本属于俗文学范畴,简言之就是大众的文学,因此自诞生之日起因为内容反复、雷同,情节离奇、夸张、累赘等问题就被冠上低俗的帽子,但不可否认二十多年来网络小说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占领了当代文坛很大一部分读者阵地,特别是在电子信息化的今天,手机、电脑、ipad、亚马逊kindle等阅读工具的普及与强大,更加促使现代人将茶余饭后的散碎时间化零为整用于网络小说的阅读,甚至于无孔不入地侵入睡前晨起的脑力休息时间,使得这种阅读现象成为当代人精神消费的一种新兴且普遍的方式,而网络小说亦以其自身特殊的心理诱惑,契合了国人从传统农耕文化转向现代都市文化心理中对爱情、亲情、友情等的现代精神需求,与读者产生共鸣,从而将现实与虚构进行人为的潜意识替换,对国民精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种消费现象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学创作之路上的阶段性表现,从客观角度而言网络小说的确可以丰富现代文学的精神世界,补充文学的写作范围,有助于帮助现代人扩大精神想象空间,排遣现实生活压力,增加民众阅读兴趣,因为没有风花雪月、伤春悲秋固然是一种现实勇敢的生活姿态,但也必然使得人们误入机器工业时代的机械生活,难以真正地理解人的理性与崇高。然而从另一角度思考会发现大量网络小说的非理性创作与阅读却偷走了生活的自然节奏与事物的正常规律,使人们在满足视觉感官的幻想中不再执着于思考、观察、体悟,甚至被误导产生错误的“三观”,对此必须要全面地认识和持续不断地正确引导,以此来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消费需求。
网络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就站在民间立场追逐、描述和表现社会热点话题,侧重于表现自然人性,不同于精英文学的文化思考、政治思考,而更多的是道德思考,因为它最契合中国大众精神文化心态与价值判断,在满足人的自然本性的同时还能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因此“文学创作就成为一种愉悦的劝诫或者是愉悦的满足”[2]。
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的当代中国人,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满足了物质需要,开始产生了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虽然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生产力之间在逐渐缩小差距,但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精神副产品却难以祛除,越来越多的人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精神日益焦虑,同时快节奏、高质量的追求让个体压力不断增大,为了调节身心平衡,人们不断尝试各种减压方式,而阅读不失为一种便捷又高雅的精神享受,它既可以带领现代人在虚拟世界中稳定情绪,也可以引导人们释放压力,走出抑郁,从而网络小说阅读就成为许多现实失意者的精神避风港。
20世纪末的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分工的细致化,赋予文学以社会责任,文学圈也赋予作家诗人以审美承担[3],其一贯坚守的人文精神亦随之深化,然而这种缓慢而恒定的过程对文学的蕴养是润物细无声的,使得文学创作与欣赏都成了精英事业和少数人的特权,自然会因为“曲高和寡”而远离民众,加之“创作壁垒”和“传播壁垒”的双重关卡已经使文学中的民间审美意识日渐稀薄,底层民众的文学话语权被剥夺殆尽[3]。所以相对现代化高科技的发展,对精神需求的满足显出了其滞后性,使得纯文学市场对读者的吸引力相对减弱,造成对经典的搁置、冷遇甚至曲解。
与之相对应的网络小说市场呈现出异常繁忙的景象,读者阵地飞速扩张,各种正负面信息铺天盖地,结果却无法承担起文学本质追求的意义。正如鲁迅所说“生在有阶级的社会里而要做超阶级的作家,生在战斗的时代而要离开战斗而独立,生在现在而要做给与将来的作品,这样的人,实在也是一个心造的幻影,在现实世界上是没有的。要做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他离不开,焦躁着,然而并非因为有人摇了摇头,使他不敢拔了的缘故”[4]。网络小说从当下的社会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却鲜少对社会人生进行如实的描写与刻画,这是用手拔着自己的头发想要离开地球,必然偏移文学的正常轨道,是对责任与义务的不履行。在思绪放飞的同时却对理智进行了摒弃,这样的文学之路又如何能长久,如何引领人类精神的飞跃?与纯文学相比网络小说的出现以其新鲜表现形式一方面让读者措不及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惊喜地融入网络海绵工程中被虚构情节所吸引;
另一方面又在商业效应影响下以没完没了的更新取代情节的自然发展,导致网络小说的冗长与拖沓,部分作品读起来更是如同鸡肋一般,从而使受众产生新的焦虑与无奈,纯享受与消费的结果是浪费了时间,既无改变现实的可能,也未能提高人文精神素养。
网络小说的大众化使阅读门槛降低,是因为纯文学的严肃性与反思性阻碍了大众读者快餐式阅读习惯与兴趣的深入,自然也难以契合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浮躁心理,从而暂缓了纯文学发展的脚步;
此外,纯文学类作品的阅读需要有前期的知识储备与后期的思考领悟,一个对社会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等不感兴趣并一无所知的读者是无法读懂纯文学作品的,更不会有相关的体验,乃至产生一定的共鸣与思考,所以纯文学作品很难在短时间吸引那些仅仅把目光专注于“柴米油盐酱醋茶”“金钱至上”或者“官本位”等生活利益至上者的目光。
因此人们所秉持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还是更愿意在作品中贪婪寻求适者生存的“狼道理论”,为之奋斗且为之着迷,获得单纯的阅读快感,并借此迅速转移现实生活压力;
而梦幻般的阅读体验亦能产生游戏般的代入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轻易化身为小说中的理想人物,从而实现潜意识中的“自我价值”,营造出一种精神胜利的氛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自我价值”恰恰是当代大众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现代化社会的大众共鸣与传统的人文精神在发展中融汇的派生物,所以现代化的生活态度、民间习惯与传统观念极其顽强地黏附在一起,相互纠缠着向前发展,形成一种独特的思想能量。如果对这种能量加以科学引导,让其在自然发展中实现过滤,摒弃那种粗俗又不合时宜的错误观点与认识,自然会诞生出新的精神期许与寄托。但这种引导是一个漫长的、艰巨的、坎坷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梳理网络小说诞生以来的各种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同时需要对中国民间文化与传统观念中的人文精神做出区分筛选,并深入探讨其产生根源,如此才能实现对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行有利的引导。
网络小说以虚拟世界改变现实思考的简单方式,确实在短时间内可以起到一定的安慰、麻痹效果,从客观角度而言,网络小说的阅读可以释放现代人精神处于悬空状态的压力。因为人在适当时候需要精神的抚慰,正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又何尝不是他活下去的动力?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解压方式的弊端:会对人的三观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让意志不坚定的人沉迷于虚幻世界中而不可自拔,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加深,如此一来不仅没有减轻压力,反而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尤其是对没有形成个人价值观的青少年造成的影响更大,容易销蚀青年人的奋斗精神与抗压能力,造成国民精神的萎靡。
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往往处于悬空的尴尬处境,每一个个体都急切地盼望得到幸福的生活,抓住亲情、友情和爱情,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总是让人难以得偿所愿,在潜意识里就会不由自主地追求易得的东西,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现实残酷压力中被消磨殆尽,于是人们便试图在虚拟空间找寻心灵的栖息地。例如自古以来现实生活中的“聚难离易”便诞生了“千里共婵娟”的期许,表现为对网络小说大团圆结局的阅读期待,这是一种明知现实的难以改变却依旧执著地追求美,追求善的理想化精神,所以将现实中已经幻灭或者濒临死亡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创伤,移植在虚幻的小说世界中尽情地去排解、去释放,在浪漫与虚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精神释放途径。
正如《庆余年》中对主人公范闲爱情的叙写,一面让他收获了美貌贤良兼家世显赫的伉俪林婉儿,一位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是家庭生活幸福的象征;
另一面又有武功独步天下的红颜知己北齐圣女海棠朵朵,陪伴他一同切磋武艺、共闯天涯,满足了男儿携美勇闯天下的英雄美人心理;
还有倾心于他并暗结珠胎的战豆豆,其一国之君的身份不单耐人寻味,更是满足了中国男性五千年来的征服欲。这些围绕在范闲身边的各色女子,无一不是超凡脱俗,惊艳绝伦之辈,由此得出,这样的设计无疑满足了一个男性的所有好色、占有、虚荣等多重心理。为身陷事业与家庭双重焦虑中的当代男性呈现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幻梦,尽可以在阅读中实现自我与主人公的虚幻对置,过一把前呼后拥,佳丽环绕的梦中瘾,用以排遣现实中的无力感。
网络小说《废柴逆天召唤师》,以主人公叶玄月的穿越成功地实现了女性的逆袭,清冷的玄月从来不靠别人的怜悯与同情,凭借自己绝不认输的韧性,对情感的不离不弃以及对道德的守护,顽强地与命运做不懈的斗争,从而在爱情上俘虏了下界历劫的冷漠然,让这个不动凡情的至尊界主宰,在面临圆满的临界点时放弃了对永恒的追求,转而下界寻找并保护心爱的伴侣玄月,演绎出至死不渝的千古爱情;
同时叶玄月也获得了妖王小白忠心无二的守护;
历经折磨寻找到了至亲的父母。这种爱情、友情与亲情大获全胜的结局让所有经历过的磨难都成了过去式,使身处于复杂人性中痛苦、挣扎、纠结的现代女性灵魂得到慰藉。两性问题在历经朝代的变迁巩固之后,形成一种貌似坚不可摧的错误认识,直到“五四”的精神洗礼后才使国人对此有了新的认识,而现在终于受到了最极限的挑战。在女性逆袭的网络小说中,对那种自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以来便形成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从而打破了现实中众多中国男性坚守的偏执观念,让大男子主义自尊饱受伤害的同时开始思考性别的问题,探讨如何解决因为封建传统思想、社会风气影响、自我性格缺陷等原因而形成的现实性别窘境,也从根本上意识到男女平等问题不是个人的,也不是某种单一性别的而是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这样的换位思考具有现实的投影,也反映了当下部分国人的心声,尤其代表着女性的声音与期盼。
诸如此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并将其揉杂的各类矛盾,在网络小说中都能够以理想的方式加以解决,导致民众将精神需求的泄洪口建筑在虚拟世界的阅读中,以便在精神消费中迅速找到解决矛盾的最佳想象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暂时身心愉悦的目的。然而网络小说从情节设计到人物塑造毕竟是虚构的,与现实社会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对虚拟世界精神慰藉方式必须把握一个度,以免流入神话传说等虚无缥缈的境地,这就要求对网络小说的创作与阅读进行有效的引导,宣扬正能量,防止读者在虚拟世界中沉沦下去。
“所有人具有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建美好社会的需要,它包括团体协作的精神、助人为乐的品质、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谐相处的愿望等社会兴趣,其实就是一种与社会及社会成员建立联系和合作的能力。”[5]386-397这是阿德勒心理学中对“创造性自我”形成的强调。人的活动是建立在与他人联系的基础上,如果采取孤立的姿态来为人处世,必将走向失败。网络世界在短时间内可以安慰孤独的灵魂,但长时间沉迷于虚拟世界必将加速人际交往的倦态,以虚拟世界中的人际关系改变现实中的交往倦态是错误的选择,这会加深现实中的个性压抑,从而产生对各种人生问题难以解决的无力感。阿德勒认为:“如果一个人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做自卑情结,在现实生活中,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5]386-397久而久之,人会将自我心灵封闭起来,越加恐惧与他人交往、解决问题,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会更加强烈。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旦出现将会毁灭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现代人际关系由于家庭单位的缩小、分工的日益细化、人口的大面积流动等主客观因素,让一些从传统的家庭训导、学校体制教育走出的人,在突然迈入高速运转的社会后,无法应付自如而形成心理落差。那种难以及时排遣的压力与挫折,导致孤独感侵袭下的个性压抑日益严重,“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即成的习惯个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存环境是很难改变的。但每个个体都必须在自己的一生中解决三大问题:社会问题、职业问题、婚姻与爱情问题。那就需要人们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地学习新的社会行为、标准和规范,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这就是“创造性自我人格”的培养,必须拥有健康开放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百折不挠的精神追求。然而这种艰难的努力过程在虚拟世界中只需要一种单纯封闭式的思考,其过程也浓缩在小说简短的语言叙述中轻易得以实现,从而使主人公的命运轻松改变,其臆想的变化与努力便能引发大环境的变化,使每一小步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最终实现个体价值。这种虚拟改变自我的方式,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完善,是对无法改变的客观命运以主观意识进行翻转,从而达到重新选择,涅磐重生的目的。
如猫腻《择天记》中的主人公陈长生,怀揣一纸婚约踏入帝都,拿出善意去解除婚约,却因为被恶意揣测与对待,反而激起改变自身命理的斗志,为了求得一线生机,陷入与各方强者周旋的境地,从而一步步凭借毅力与机遇赢得人心的故事。那些主人公经历的磨难在读者看来只需要付出勇气与毅力就会逆天改命,但世界不会按照小说中设定的轨迹运转,社会的施压不是不想改变,而是改变的途径远没有小说中那么轻松随意,命运的不公也许永远也无法扭转,往往在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后也只能获得水滴石穿般的缓慢进展,对个体而言是无法忍耐的等待与磨练,也是对外界的戒备,乃至产生不善待世界的理由。
问题的实质在于错误的生活意义会导致一个人的极端不幸。所以人们赋予生活的意义正确与否,带来的结果将会有天壤之别,要改变孤独感,释放个性,不是躲藏起来,沉溺于网络中画个虚拟世界的圈圈,幻想自己拥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纯洁的友谊与情感,用隔离掩盖无能;
而是需要增加个人对他人以及所处社会的兴趣,促进人与人的合作,要不断完善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对他人有所帮助,才能获得心灵与物质的双丰收,才能赢得众多值得信任的朋友,实现对个体自卑感、缺失感与不安全感的弥补。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有一种系统的生物进化思想:“生物界本来就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6]。当这种思想运用到网络小说世界中,被人为地总结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核心理论,并着重突出一个“竞”字,从而使部分人误以为达尔文是非常强调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从而产生了弱肉强食、自然淘汰的人生观,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7]。结合中国小说的传统思维在网络小说的内容表达上会派生出无数的机械分支,譬如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决定式趋势、大团圆的结局、才子佳人的组合、逢凶化吉的情节安排等进阶式的设置,极其符合网络读者审美观念、思维方式与心理期待。现实社会中无力改变的一切,在网络世界中被假设为从易到难逐渐解决的途径;
困难都是为专人量身定制的,随着小说人物能力的不断加强而升级。这种设置模式与读者的接受心理一旦结合,必定从心理上弱化对现实生存压力顽固性、复杂性与艰巨性的估计,造就一种海市蜃楼式的幸福假象;
而人生却十有八九不能尽如人意,如此造就了个体的迷惘,这种片面达尔文主义思想会让个体的三观发生倾斜,注重物质享受,也越来越陷入精神困惑,在利害攸关的时候按照人的本性选择,从而抛却了道德和信念,消极对待生活中于自己不利的处境,从而走入歧途。
作为自然秩序一部分的人在自然界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而人类社会内部在生存竞争原则下所表现出的利己与利他的伦理道德更是显露出世态万象,又岂是单纯的进化论所能概括与总结得了呢?基于血缘、阶级、长幼、尊卑等道德准绳的中国式关系,让现实中的人生与想象中的人生产生错位,很容易形成一种非法律的形式集体氛围,在社会交际过程中,人的天性难以尽情释放,外倾型的人很容易发展成为某些特权阶层,手握普通民众的生杀大权,促使次生物即奴性意识的存在并发展演变,使得部分人生存在以他人的眼光为标准的既定圈子里;
反之内倾型的人往往生活在卑躬屈膝与逆来顺受的纠葛中;
此外还有人生活在骄傲自大,指鹿为马,天下唯我独尊的自大中,难以区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要么在佛教中寻求心灵的解脱,要么在现实中为非作歹,兴风作浪,要么低头垂眉顺目将一切的不幸与磨难都归结于命中注定。而网络小说建构的世界中会将这一切表现要么扩大到为非作歹无法无天的邪恶之极,要么就演绎出正义的使者,以一己之力能够扭转乾坤,还世界一个清明等略显幼稚的理想化叙述。
其实生活的艰辛往往来自诸多无法摆脱的因素,但真善美的追求始终是永恒的,人生的意义也恰恰在于此。而网络小说通过对时空的压缩,将一切成功都归附于弱肉强食,幻想终有一日会沧海桑田。但相对而言个体的生命是如此有限,又怎能陪着时空经历永恒?所以网络小说中会以生物进化的自然主义观点,将自然演变加道德进化的过程简略到通过追求生命的永恒这种虚幻的假设来改变,诸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等网络小说在对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设置上明显想要力求揭示人性的复杂,但通过单纯的修炼晋级来追求永恒,从而摒弃柴米油盐、按部就班的现实生活,那种不食人间烟火貌似努力就能改变一切的单纯想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然而却符合了现代人力求在复杂的生活中寻求简单的逃避式的精神追求。因此,这一片面的认识必定影响人生观的发展。
网络写手们利用想象发现现代人生存的困境、矛盾和冲突,在他们看来,笔下的世界不是虚构的,而是他们自己生存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精神世界[8],在其中能以游戏性的升级过程取代现实精神的磨砺过程,通过想象,建构更加美好的未来,
现代人打点式的生活方式将原本的时间分割得支离破碎,在这样破碎的时间段要去感受自然、感受亲情、友情就显得格外仓促,只能放任内心的需求去主导观察与思考问题的方向,从心灵鸡汤开始的快餐文化已成为人们恣意休闲的精神支柱,电子产品的普及与网络的覆盖,使得网络小说有了诞生的机遇与成长的温床,成批地制作和传输信息并作用于受众,使当代人可以在任意生活空挡,无论长短,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地去放松心灵,甚至全身心浸入到网络世界中,无法区分真实与虚幻,造成网络亦是生活,生活亦是网络的怪异生存圈。
网络小说在情节设置中,总是会通过不断地磨难立竿见影地改变当事人的处境,只要努力就会改变,一次次的考验都是在为下一次做准备,每一次的经历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离奇的机遇悬挂在每一个人的头顶,命运也总是对主人公无限眷顾,让其即便处于临界点却不会陷入真正的死亡,这些对于只拥有一次宝贵生命的普通人而言都是难以抵挡的诱惑,现实社会中几十年如一日的劳作,不一定会改变什么,但小说里会有,只要争取就能拥有,只要付出就会改变,愈加增添对虚拟生活的向往。
正如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系列作品,对主人公胡八一的命运轨迹设置,无论墓中的情况多么危急都能在最后一刻化险为夷,且总能以英雄的角色冲破重重险关,将周围的朋友笼罩在英雄的光环之中,配角人物王凯旋与杨小姐凭着与胡八一的互补性组成牢固的三角架构,从而一步步体现出作者宣扬的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纯洁真挚的爱情与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将虚构的世界与民间传统想象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冒险刺激氛围,且每次的成功或多或少都能满足物质及精神上的需求,在阅读中作者与读者齐头并进,幻化为一体,成了利益共同体,从而享受小说带来的身心愉悦。同时小说情节设置环环相扣,只有在解开每一步谜团的基础上才能最终达到目的,而解决的方式通常也建立在对本土民俗文化的理解之上,充满了狂野性、随机性和无序性,以游戏的单向升级结构设计,刺激着读者的大脑,为主人公的成功逆袭而雀跃欢呼,为自己能成功把握机会与改变命运而满心欢喜,让读者在兴奋中期盼着下一次考验的来临,猜测着考验的内容,对场景的设计与想象都成为刺激点,再回头索然无味,往前走柳暗花明。正是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巨大差距,使得心怀幻想的人容易拒绝现实的枯燥、乏味与日复一日的重复,将虚拟世界等同于躲避现实精神磨砺的避风港。
文学市场应是人类坚守真善美的精神阵地,古往今来的作者们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耕耘着,开垦出无比广阔的文化沃野,留下了璀璨的人类精神文化遗产。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虽然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是永恒的,对真理的追求也是亘古不变的,所以国人秉持的创作理念是对自然与美德的向往,是对人类和谐、生活幸福、精神丰富的追求,也是对儒释道文化精神传承的弘扬,这种深入骨髓的意念正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具有普遍性、民族性与崇高性,也是自古以来文学所继承并发扬的本质所在。网络小说自然也继承了这一创作理念,但网络作家良莠不齐的创作功底限制了部分观念的正确传达,从而导致网民沉溺于网络世界而难以自拔,误将网络法则无底线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致使各种不良的精神幻想产生,干扰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以至于当下中国的网络小说虽然在发展中形成了新的文学审美观和社会历史观,拓展了文学的发展道路,但却无法对接主流价值观的责任和义务,对中国人文精神建构依旧存在着众多消极的影响,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势必会造成当代人文精神建构的异化。因此积极研究和引导网络文学对人文精神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是对不同程度上存在的漠视受众、自娱自乐的精英文化的有效矫正,也是网络文学对话语权与自由精神有执着的追求,这一研究不仅有利于挖掘民族文化心理,加深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研究;
更有利于探索网络小说如何在发展中参与构建新的人文价值观。
综上所述,网络小说对当代人文精神的影响是复杂的、多元的、全方位的,因为人类从衣食住行到对物质与精神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从而产生的相应精神追求也是无止境的,现代社会市场的变化在有序中蕴含着无序,因此不同阶段不同的人产生的精神需求也是不同的,加之人的性格与所处的环境之间如果难以协调,务必会导致精神悬空状态的产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长此以往,这种躲避的方式没有正确的引导会形成恶性循环,让人在自我封闭中酝酿更多的虚拟情绪,更难以正面现实,没有了勇敢、积极、上进的奋斗精神,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阻力,因此,必须要进行有利的引导,让网络小说在自发产生、发展的同时,带动个体的积极性,宣扬社会的正能量,引导国民精神向着健康、有序、自强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网络小说人文精神现实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网络文学评论(2019年6期)2019-12-13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网络文学评论(2017年1期)2017-07-22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网络文学评论(2017年1期)2017-07-22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现代计算机(2016年12期)2016-02-28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上海管理科学(2015年5期)2015-07-31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6期)2015-06-08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6期)2015-06-08现实的困惑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