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陈凯歌饰演冯玉祥是什么电影【精选推荐】

2022年度陈凯歌饰演冯玉祥是什么电影【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陈凯歌饰演冯玉祥是什么电影【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陈凯歌饰演冯玉祥是什么电影【精选推荐】

陈凯歌饰演的冯玉祥是什么电影4篇

【篇一】陈凯歌饰演的冯玉祥是什么电影

陈凯歌和张艺谋电影风格比较

摘要:陈凯歌和张艺谋这两位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电影成就很高却 摘要 风格各异。通过对他们创作经历的比较分析成长背景对他们电影风格的影响,以及对他 们电影的题材、 人物形象和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来深入细致的分析他们的电影风 格。题材比较从农村、都市和武侠三类题材分析,陈凯歌的电影农村题材注重对文化的 反思,都市题材体现人文关怀,武侠题材则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复杂人性;
张艺谋的电 影农村题材带有浓重的中国风俗影象,都市题材以纪实手法关注人的生活状态,武侠题 材以浪漫主义抒写侠义江湖。从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陈凯歌的电影人物复杂且具有象 征性,张艺谋的电影人物单一片面类型化。电影艺术表现形式比较从剧本的改编和视觉 造型两方面分析,陈凯歌的电影剧本改编带有文化思辨意味,视觉造型具有象征性;
张 艺谋的电影剧本改编习惯增加物象符号,画面影象铺陈。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陈凯 歌的电影风格冷峻内敛,带着艺术家的狂和傲,张艺谋的电影风格肆意狂放而又绚丽唯 美。

关键词:陈凯歌,张艺谋,电影风格,人物形象,艺术表现 关键词

引言

“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的北京电影学院迎来了各行各业考进来的年轻人,他 们各自怀揣着自己的电影梦想和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感悟,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孕育着中国 新一代的电影雏形。

其中的陈凯歌和张艺谋如今在电影上的艺术成就和他们的艺术构想 和艺术思维都根源于他们自己宝贵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性格特点。

他们以自己的经历为 创作源泉,以电影为载体,谱写生命与理想的赞歌。

陈凯歌出身艺术家庭,才华横溢,文学素养很高,他是一位诗人,有着诗人特有的 忧伤,总是忧先人之忧。但是随着历史的变化,“文革”时插队的经历,给了他深刻的记 忆,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度责任感,在文化与自己的 人生上做哲人般的思考。陈凯歌是“文革”之子,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张艺谋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在插队和国棉厂当工人的时候,爱好摄影,这为他以 后电影中极致的影像造型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他是以摄影师的身份开始他的电影生涯 的。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具有开拓性的摄影技巧赢得了电影界的肯定。在他的电影 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认真和执着的精神,什么都要做到最好,甚至有些过分关注细节。这 和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年轻的时候种种磨难让他觉得一切得之不易,有机会一定要 把事情做到最好。他居安思危的意识也让他的电影在不断的突破和创新中前进,跟上时 代的潮流,切合时代和民众的审美。

张艺谋曾经说,一个好演员改做导演比一个好摄影改做导演要好。作为导演的陈凯 歌和张艺谋都有过做演员的经历,这样的经历使得他们更能了解表达人物内心的方法。

陈凯歌和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是当今中国电影市场的领军人物, 并且在如今这个电影的商业市场上仍然以自己独特风格的电影取得票房上的收获。

这两位风格各异的导演,把他们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注入光影世界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 景下,在反思中尝试为民众提供参考。陈凯歌和张艺谋的电影才华有目共睹,但其电影 风格各异;
他们的电影作品都发人深省,但其思想表达侧重点不同;
他们的电影作品都 堪称中国电影史的经典,但其电影艺术迥异。他们曾经都得到过多个国际电影大奖,但 观众对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和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褒贬不一,这其中的 美与力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两位导演在电影艺术中建构了许多的经典,值得我们探 讨和研究。

一、题材比较分析

(一)农村题材

陈凯歌和张艺谋的处女作应该算是《一个和八个》 。作为第五代电影的开山之作, 体现了第五代的创新,开启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当时中国刚迎来一个黎明,历经激流 暗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们以知识分子的情怀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在这种传统 文化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借助电影这门艺术来再现人们的生活。在题材方面,理所当然 的就从最底层的农村着手,各自延伸他们的思想理念,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

1.陈凯歌的电影——文化反思 《黄土地》是陈凯歌导演的处女作,也是第五代及其中国新电影最早的开拓性作 品及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的出现给了观众惊喜,给了中国电影震撼。

《黄土地》 将目光投向了黄土地,探索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人生底蕴,从而引发人们对千百年积 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以及人的生存状态进行深刻的反思。

岁月留给黄土高原的是一片荒凉 和沉寂,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既代表了勤劳、勇敢、智慧,又体 现出落后、贫穷、愚昧,兼具文化的双重象征意义。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在自然的怀抱中 生存、繁衍、迁徙,年复一年延续着人类亘古的生活。人们既敬爱它,又畏惧它;
既想 摆脱它,又无法超越它。“黄土地”称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它决定了当地人的生存方式和 生存状态。它既养育了人,也毁灭了人。

《孩子王》的故事,让人们理性思考了教育、文化的缺失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它延续了文革后“反思”的传统,并且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人既是生命 的依存,又是文化的代表。人与其他生命的差异,就在于人有文化的特征,被文化的规 范和传统所制约,但是却又参加文化的创造。人的生命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文化活动的过程。人是有生命的,但也是有文化的。人通过文化来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又制 约着人的发展。

《边走边唱》的主题是中国人的个人崇拜、理想追求的盲目性。它延续了文革批判 的思路,将电影与哲学思想纠缠在一起,进行文化的反思,试图找寻在这种盲目生活状 态下人们活下去的意义。片中的老瞎子和小瞎子选择了不同的路,在理想与现实中选择 各自的信仰。接近理想真相时,仍然麻木的相信虚假的理想,只为寻求一个活下去的信 仰。

陈凯歌的这三部早期电影都是从代表着中国文化的黄土和贫瘠的西部来反思的, 具 有浓重的文化和哲学意味。围绕着文化来浇铸自己的思想艺术。

2.张艺谋的电影——中国民间风俗影象 不同于陈凯歌电影在农村题材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考察人的生存状态,进而 以自己的经验来反思历史和社会,张艺谋则借助农村题材的电影来表现人,再现人,展 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试图在农村题材的电影中展现民间风俗来打造中国的文化符号。

在他的几部农村题材电影中,民间风俗都是贯穿整部电影,是其农村电影的重要部分, 缺了它就等于缺了整部电影的灵魂。

《红高粱》的故事背景是在边远的宁夏地区,一片广袤的高粱地,高粱地呈现的是 粗犷的红色。片头我奶奶嫁过来的时候,婚嫁仪式和颠轿仪式就散发出一种原始的张扬 与放纵之感。我奶奶在上轿之前是老妈子念词祝福,然后盖上红盖头。嫁娶过来的一路 上,在尘土飞扬的黄土地中被一群大男人一边颠一边抬着走的。照着那时候的规矩半道 上要折腾新娘,还伴着一路的锣鼓唢呐的喜庆民乐中嫁到十八里坡。在这里就开始进入 了具有中国民间特色的世界。在红高粱那片被我爷爷用脚踩出的“圣地”,配着他那粗犷 的大男人的歌声,让人觉得他们的爱情是纯情而又特别的。红高粱酒的酿酒过程也是特 别的风俗。唱着酿酒歌,还以一泡尿做引子。这种酿酒过程整个的是一种狂欢的过程。

它的这种狂欢伴随着整个电影的基调给人以中国独特的酒文化和人性的原始感。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一整个故事是伴随着挂灯、点灯、灭灯、封灯这一套仪式 来推进情节发展的。片头即用京剧开场锣鼓创造气氛,这也可以看出张艺谋对中国民间 文化的钟爱。张艺谋这一套他自己想出来的仪式却成为了整个影片的出彩之处。大红灯 笼寄托了人的欲望和感情,借由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仪式来道出对传统文化的质疑。《菊豆》中的大染坊和《我的父亲母亲》中的那两上的一抹红都是点睛之处,并且 都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道具。

(二)都市题材

虽说陈凯歌和张艺谋两位电影导演都拍过都市题材的影片, 不过我们略微数数就可 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迹象:陈凯歌只拍过一部,那就是《和你在一起》,而张艺谋向来都是 比较迎合时代的导演,他拍过类似题材的有《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以及《有话好好 说》等。

1.陈凯歌的电影——人文关怀 《和你在一起》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生,真正把普通人的真实情感摆在了 显著的位置,不再用含蓄而冷峻的手法来对洞察和批判人性,而是在宣泄一种人世的情 怀。陈凯歌把在一些不太从众的东西以清淡恬美的方式表达出来,借由这种方式说出快 乐的真正意义,那就是:自由。在《和你在一起》中,陈凯歌一改之前深沉而象征化的 影象风格,用极为通俗、流畅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平民化的故事,和以往的《黄土地》 《霸王别姬》形成完全不同的风格。

《和你在一起》通过音乐奏出了人间爱的交响曲, 人们在沉醉的同时更获得深深的感动和对爱的反省,人类因为爱而存在 。影片宣扬的 是为爱而追求,倡导的是一种人文关怀。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惊喜, 看到了不一样的陈凯歌, 看到了温暖的普通人的爱。

只是陈凯歌这样类似的电影作品偏少,只此一部。

2.张艺谋的电影——主导纪实 张艺谋的都市题材着重表现的是与现实贴近的故事, 尽量表达出城市和故事的真实 性。从它拍摄手法偏向于纪实中可以看得出来。从《秋菊打官司》的纪实开始,我们可 以看出到《有话好好说》的成熟。虽说《秋菊打官司》是农村题材,当时采用的偷拍的 拍摄和纪实剧使得他这一类型的电影走上是纪录化的道路。在《有话好好说》中,从头 到尾都充满了一种狂热和躁动,感觉这一切都很荒诞,张艺谋采用肩扛怀抱的摄影方式 取得晃动的效果,把镜头拉大表现出夸张,整部影片九十分钟有一千八百个镜头,视觉 节奏很快。利用这种技术来达到影片的荒诞感和真实感。可以说,它主题的突出离不开 这种手法。

(三)武侠题材

两位导演都拍过几部武侠类的电影,可以看出他们解读历史的角度不同,他们武侠 电影的艺术风格也完全不同。一个是现实主义,一个是浪漫主义。

1.陈凯歌的电影——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复杂人性 陈凯歌一共有三部武侠类的电影,即《荆轲刺秦王》《无极》《赵氏孤儿》 、 、 。他的 这三部电影都备受争议。

《荆轲刺秦王》在历史的课本上重新架构了一个故事。在这个历史的寓言中,看到 的是宫廷和阴谋,江湖和侠义,人性和杀戮,亲情和背叛。这些原本分割出来就很复杂 的东西,在这部影片中杂糅在一起,当然陈凯歌在影片中也并没有清晰的告诉我们他对 这里面的道德判断。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在这些个人性格的复杂性和自己内在冲突中 该偏向哪里。侠客荆轲就好像一个思想者,没有清晰的看透江湖。在这个故事里,它承 载的是陈凯歌这位思想者对于历史构造的一则寓言。

他通过这则寓言来表达个人的思想 理念。

《无极》用唯美的影像语言营造了一个人生的窘境。我们看到的是一群计较于世俗 恩怨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名和利进行激烈的厮杀。每个人在这个虚拟的国度里演绎恩 怨情仇。从传统武侠的角度来看,它的故事情节和视觉效果是比较成功的。可是在虚拟 的时空,人还是复杂的,人性还是沉重的。

《赵氏孤儿》主要是围绕程勃对程婴的信任与否为中心进行的。在这部影片中,基 于陈凯歌对现代人性的反思和质疑, 选择了一种现代人看来比较能接受的方式来讲述这 个故事。现代人的利己主义对于原本在忠、义、礼、智、信基础上展开的故事在如今的 信任危机上重新改变了故事的选择方式。

程婴后来为了让程勃相信他自己的儿子替他死 的这个过程是矛盾的,他一方面把程勃教导得成为他复仇工具,一方面又要让他相信他 的儿子替他死。矛盾复杂的纠结在一起。

在陈凯歌的武侠电影世界里,陈凯歌以他独特的现实主义手法,以他的文化思维和 思考方式展现复杂的人性。虽然是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或历史时空或架构的虚假时空,但 在这类武侠题材中,陈凯歌注入了人物的多样性特点,纠结在一起的爱恨情仇,描写了 他对人性的现实生活状态的思考。2.张艺谋的电影——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侠义江湖 张艺谋在他的武侠电影中对于历史的解读是明显贴近正统主流价值体系的。

他的武 侠电影以天下苍生为主题。他有三部武侠类电影,即《英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 、 带黄金甲》 。

《英雄》是武侠的典型之作。它的主角便是侠客。它和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说 的是相同的历史故事,但是解读历史的角度和艺术风格却是完全不同的。

《英雄》里的 几个侠客,特别是无名、残剑都经历了一个思想认知的过程,即首先把个人恩仇放于首 要位置,后来上升到家国之恨,最后还是以天下为公。他们自愿赴死的行为,是在个人、 国家和天下之间找到了一个虽然极端但却合理的的解决方式。

影片在武打场面的处理上 也是让人感觉很江湖意味的。无名首战长空,将其杀死。这是一场高手之间的决斗,我 们感受不到场面的惨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空灵的美感。打斗伴着一位白发老人的琴声 进行,紧和着琴声的节奏,两人在空中飞跃,交战。屋檐上的水滴缓缓落下,显出一种 空灵、寂静。在双方对视的时候,交战则在意念中进行,最后,无名一剑刺死长空,一 把宝剑落在地上,溅起了地上的水珠。

《十面埋伏》讲的也是江湖中的江湖事。忠,是影片中体现最明显的侠成分。各效 其主,飞刀门和朝廷之间的利益冲突,构成了这个故事的基本骨架。小妹,这场战争中 的牺牲品,忠于飞刀门,为了那个组织甘愿去冒险,只是后来因为爱情,她背叛了飞刀 门,同昔日旧情人刘捕头反目成仇。金捕头是影片中最单纯的一个,他一心想的只是好 好的为朝廷做事,殊不知身边以兄弟相称的合作伙伴是最危险的敌人,他的忠对朝廷而 言,是一种财富,只是,败于情。刘捕头,心机最深的一个角色,因为他一直爱着小妹, 他没有违背忠的内涵,只是,他选择的是不能回头的爱情。如果没有对自己所属组织的 忠,小妹和这两个男人之间的三角关系就不会如此的纠结,原本简单的关系在比自己高 一层的组织面前变得如此复杂。

在张艺谋的武侠电影世界里, 从电影的内容到电影的形式都以中国式的浪漫主义手 法来展现他的侠义江湖。他的武侠电影内容讲的是江湖中的风花雪月,在这种爱恨情仇 种来展现人身上的江湖侠义情。

张艺谋的武侠电影很突出的运用了中国式的浪漫主义元 素,意象和意境运用得淋漓精致,可以说是张艺谋电影运用中国元素的顶峰了。这种意 象和意境把画面渲染得浪漫至极。从这里我们可以说,张艺谋的武侠电影是好看的武打片,而陈凯歌的武侠电影是贴 近史诗化历史片的。这是他们对于历史不同角度解读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二、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一)陈凯歌的电影 1.性格矛盾复杂 陈凯歌影片中的人物是复杂的,许多种情绪纠结于一身,矛盾而又复杂。

《和你在一起》中的余教授是个音乐教授,生活非常优裕安逸,举止得体,并且人 也和蔼可亲。他在深夜追赶小春到刘成住处,表现出他对小春的关怀。小春成为他的学 生后,他用吹风机给小春吹干头发,宛如慈父恩师。他还让小春给刘成买衣服的钱。和 蔼可亲而又不失威严是余教授给观众的第一印象, 可是另一面的他又是那么的冷漠无情 和自私自利。他工于心计和手腕,善于表演。刘成提着一瓶酒单独拜访余教授,并且把 小春的身世告诉了他,余教授夫人被感动得直抹眼泪,但余教授则沉默了一会儿,然后 说这样的故事还真有人相信。他习惯表演,在妻子面前掩饰自己真实的感觉,在学生面 前扮成权威者,在陌生人面前显示他的教养。

《荆轲刺秦王》除了赵姬外,每个人都行为偏执乖张、性格分裂变态。

秦王呈现 出焦虑的神经质人格,外表厉害圆滑,内心却有着传统的制度规矩。他的行为是来自于 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当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把自己的生父吕不韦刺死,生母流放异 地,为了把知道他身世的人都杀死,他违背了对赵姬的承诺,攻打赵国,并且滥杀无辜。

他原本是为了统一天下,可是为了维护加在他身上的制度,滥杀无辜。

2.角色化 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三种基本形态:脸谱形象,性格形象,典型形象。其中典型形象 是形象塑造的最高形态。它不仅作为个性鲜活的形象而吸引人,还能使人从它身上找到 某种思想启示。陈凯歌就善于塑造典型形象,他把思想寓于人物的个性之中。

《霸王别姬》 中风华绝代的“戏疯子”程蝶衣, 他沉浸在虞姬的角色扮演中不可自拔, 因此在许多重要的场景中, 他都以虞姬的造型亮相。

在遭受张公公的强暴, 袁四爷介入, 菊仙投奔,与国民党伤军冲突,京剧改革,他都穿着那身戏衣。他已经把自己融入到了 虞姬这个角色当中,自己在人生当中演的也是一部戏。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主题也从 他个人身上突显出来。《无极》中若干个男人形象各有不同。身穿鲜花盔甲的光明威严庄重,粗布麻衣包 裹下的昆仑单纯多情,满脸鬼画符的鬼狼则永远阴暗诡异。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北 宫爵无欢。导演大胆地把这个性格小生打造成了深邃多变、凶狠毒辣的谋反佞臣。阴险 的北宫爵身着银白色的盔甲,造型繁杂,眉目间隐藏杀机,同时无欢的造型里也运用了 很多鸟的标志。鸟的含义就是飞,就是完结,没有什么根。这种“无根之美”传达了导演 对角色的理解——这个看似权倾朝野的佞臣无欢其实不过是个被命运无端摆布的人物。

(二)张艺谋的电影

1.单一片面的性格 张艺谋电影中的人物是单一的,单纯而美好。

《一个都不能少》 中的魏敏芝给校长保证她会在原老师回来后把班级交还给她, “一 个学生都不会少”。为了这个诺言,引出了一系列感人的故事。为了一个学生都不少, 她就连学生去市里参加运动会比赛也不理解,因为她心里只知道,这个学生去市里就不 会来上学了,她的学生会因此而少了一个。村长带着那个学生去市里,无奈的她在车尾 一直奔跑着企图阻止她的学生流失。

当班上一名学生因家计困难而必须放弃学业到城市 中打工是我时候,这名代课老师想起了他。“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使得她费尽千辛万 苦要将他找回。每天带领着学生去砖厂靠搬运来获取到城市里寻找打工的学生的路费。

她这种执着的精神单纯而令人感动。《我的父亲母亲》中我母亲对我父亲的深情与纯情。她一路上穿着小红棉袄在路上 追赶着我父亲,对于爱情的执着,在雪中一直等待父亲,在路上一直寻找丢失的发卡。

影片中留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母亲在雪地的影象。

少女的矜持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使母 亲表现出了独特的爱情追求方式。母亲在父亲经常出现的场合、经常行走的路上造成偶 遇的假象。为了能看见父亲,母亲走的路都是迂回的,在父亲出现的周围远远地奔跑, 一直在不远不近的地方追随着他。后来,母亲为了给回城的父亲送一碗饺子,竟然追着 马车跑过好几个山头。

在张艺谋塑造的人物中,我们看到的都只是单一而片面的性格。在电影中拉大了她 们的某一方面,着重的表现她们性格单向性的特点,忽略那些人性的复杂情分。在光影 的世界里展现简单美好的东西。2.类型化 张艺谋电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多半是女性形象,每一个形象就像一张脸谱,执着的 表达一种性格,表现一种精神。在注重一种性格表现的同时,也升华了影片的主题,用 一种类型的性格来打动观众。

《秋菊打官司》中秋菊的形象可以说是当代农村妇女这一类型的代表。秋菊执拗地 要讨个说法,因为村长踢到了她丈夫的’‘要命处”,她不仅担心丈夫的身体更担心的是丈 夫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而自己肚子里怀的不知是男是女,一种“断子绝孙"的恐惧使她 产生出无穷的力量,几乎出于生存的本能去挽救自己的命运。当她终于生了一个儿子后 她如释重负,对村长的仇恨也烟消云散,此时她的官司赢了。影片中最后的镜头是秋菊 的脸部大特写,她慌张、内疚。为了一个说法告到底,围绕这件事情,着重表现了她农 村妇女特有的执拗。

《活着》里的福贵,名字就带有中国味,中国人一生就希望平安有福气富贵。福贵 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人小国寡民智慧的生存之道。在时代与政治的夹缝中求生。

张艺谋电影塑造的形象是中国人的形象。他们代表着各种类型的人。这种类型化的 形象更能集中体现影片本身的主题,升华电影中的中国文化精神。

三、电影艺术表现形式比较分析

(一)剧本的改编方式

陈凯歌执导的张艺谋担任摄影师拍摄的 《一个和八个》 是根据郭小川的诗作改编的, 《黄土地》是根据柯岩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的。而这些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 每部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虽然两位导演的众多影片都是改编而来的,但是两个人 在改编剧本的方式上却有不同的手法。

1.陈凯歌的电影——文化思辨的工具 《霸王别姬》是根据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霸王别姬》算不上是一 部优秀的小说,它基本上是照着通俗故事的套路去构思的。它只是大概的讲述了一段梨 园弟子的江湖人生,而对段小楼、程蝶衣这两个艺术形象的塑造没有多少力道。它缺乏 一种人性深度和真正能震撼人心的力量。解放后到“文革”中的岁月意念化的表述。陈凯 歌是经历了“文革”的,他用他独特的体验和多年的反思对这一段历史做出了个性化的诠 释。电影对小说进行了较大篇幅的改编。程蝶衣的性格和命运被改变了。他对段小楼的 同性恋情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而他对虞姬和霸王的痴情被放大了。这是为了突出影片 的主题,是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服务的。

《边走边唱》是根据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改编的。陈凯歌在影片中并没有忠 实于原著,他摒弃了文学的影像化复制,对故事本身进行了再创作。影片只是借用了小 说的故事框架,陈凯歌用强烈的主观意图对原著进行改编。他在影片中对于意义和理念 的追求远远大于影片形象和故事本身, 对于视觉造型的强化和物象象征的表现也使得影 片的内蕴超过了故事的讲述。他用电影特有的光影声画语言颂扬着如歌的生命,以“人 心”为本位,对人性进行深刻的解析,对人在命运面前的抗争与无奈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2.张艺谋的电影——增加物象符号 张艺谋对于原著改编的一个典型就是增加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物象来点睛整 个影片,并且成为影片思想的维系之物。

《红高粱》中增加了对酿酒过程的情节,以尿作引,唱起的粗犷豪放的酿酒歌。张 艺谋在《红高粱》之外把莫言小说《高粱酒》也揉进了影片之中,使影片富有传奇色彩, 但是保留了原小说中的情节和戏剧冲突。张艺谋只是增加了形式上的美感。以高粱酒的 酿酒过程体现的狂欢文化来表现影片主题的原始人性的狂欢。

它散发的奔放和热情感染 人,这些激情透过张艺谋增加的民俗更加淋漓尽致。

《大红灯笼高高挂》把原名《妻妾成群》都改了,是为了适应电影的特点,使影片 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红灯笼不单单只是背景,而是关系到故事发展的剧情因素。它 和几个女性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没有红灯笼,故事就不能完成。大红灯 笼这个物象符号的增加,既增加了视觉造型的感染力,也增加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感,升 华了影片主题。

(二)视觉造型

1.陈凯歌的电影——象征性 陈凯歌的电影场景往往隐藏着他复杂的电影语言。

他的场景设计常常带有舞台化的 夸张与美感,充满了象征意义。

《黄土地》里那场求雨场景,场面很压抑,很多瘦弱的老人奔向画面尽头,表现出 茫然无措的感觉。在安塞腰鼓的场景里,众多青年兴高采烈的打着腰鼓,尽情释放着欢乐和使不完的力气,生机盎然。这两个场景都象征着力量,前者身形瘦弱的老人表现不 知所措的的力量,后者用青年表现生命的力量。一个是茫然的奔向前方,一个是兴高采 烈的打着鼓。两种场景,用不同的人物和道具象征两种不同的情绪。

《无极》展现了梦幻宏大的场面和东方意境之美的奇观。陈凯歌给观众呈现了一场 磅礴大气, 瑰丽雄美的视觉盛宴。

影片中很多场景设计可以让人感觉到象征主义的神秘。

“魔幻王城”用一圈圈的圆形设计,是每个人都很难走出命运的迷宫,脱不掉生命的不息 轮回。“海棠精舍”宁静而自然,海棠的飘飘落落浪漫唯美,忘记尘世的纷纷扰扰,只顾 着相爱。鸟笼,让人觉得,内心的不自由才是永远的禁锢。

2.张艺谋的电影——影象铺陈 从《红高粱》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到《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 ,饱满瑰丽 的色彩一直在影片中华丽的铺陈着。

《红高粱》中的颠轿场面,红轿子在烟尘和土地的映衬中像一团火焰,再伴着一群 大男人的粗犷的嗓音,使得这个场面很奔放,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十八里坡的原型拱 门也宛如一个原始图腾,象征着原始的力量和仪式的崇拜。红高粱地,红轿子,红高粱 酒,凝结成一片红,影象铺陈成一片热情和奔放。

《菊豆》中的染布作坊中那高高挂起的染布就好像是对菊豆和天青感情的束缚。它 象征着杨金山的压制也象征着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无情。

与染坊的色彩对比的是影片整体 色调的阴冷。人物的压抑透过环境鲜明的呈现出来了。染布作坊,红染布,冷色的房屋, 暖色的灯光,一个又一个的影象连续铺陈出情感的压抑与突破之美。

《英雄》中的视觉造型是张艺谋影象风格的最高境界,它将场景化为中国文化中的 意境,形式美感突出。对无名的复述,每次都采用一种主导色彩,红色和蓝色都不是真 实的发生的,只有白色场景才是现实,借用了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营造出 超然物外的意境之美。色彩的铺陈与意境处理营造出侠义的中国意味。

结语

陈凯歌在电影上就像是一位诗人, 以精神为粮食, 他的光影世界是他个人对于文化、 人性和社会的反思和质疑,他的电影冷峻内敛,带着艺术家的狂和傲。他一向都是勤学 苦思,尤其喜欢作哲理性的思辨,喜欢把文化、哲学和思想杂糅进电影艺术当中,以至 于他的电影曲高和寡。二十几年来他有辉煌也有曲折。他的创作从大地与农民,军人与方队,知青与教师到都市的京剧名伶,江南闺秀,上海拆白党,范围广泛。他的作品就 像是学者的文章,知性十足。

张艺谋在电影界是一位拓荒者,不断创新的拍摄技术和优秀的作品,为世界呈上了 一张中国名片。他的电影肆意狂放而又绚丽唯美。在做好电影人文内涵的同时注重影片 本身好看的消费市场性。他的影片有着审时度势的机敏与妥协。正是尊重主流话语权, 切合时代的审美和消费取向,使得他又在不断的创新,开拓电影这片大地时,他总是会 给出惊喜。

从历史到现实,从农村到都市,从经典到创新,从大自然到传统文化,两位导演都 给予了关注和思索。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如今的电影舞台上继续演绎一 个又一个人生。

【篇二】陈凯歌饰演的冯玉祥是什么电影

一、题材比较分析(一)农村题材

陈凯歌和张艺谋的处女作应该算是《一个和八个》。作为第五代电影的开山之作,体现了第五代的创新,开启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当时中国刚迎来一个黎明,历经激流暗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们以知识分子的情怀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在这种传统文化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借助电影这门艺术来再现人们的生活。在题材方面,理所当然的就从最底层的农村着手,各自延伸他们的思想理念,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

1.陈凯歌的电影——文化反思

《黄土地》是陈凯歌导演的处女作,也是第五代及其中国新电影最早的开拓性作品及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的出现给了观众惊喜,给了中国电影震撼。《黄土地》将目光投向了黄土地,探索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人生底蕴,从而引发人们对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以及人的生存状态进行深刻的反思。

“黄土地”称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它决定了当地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它既养育了人,也毁灭了人。

《孩子王》的故事,让人们理性思考了教育、文化的缺失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它延续了文革后“反思”的传统,并且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人既是生命的依存,又是文化的代表。人与其他生命的差异,就在于人有文化的特征,被文化的规范和传统所制约,但是却又参加文化的创造。人的生命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文化活动的过程。人是有生命的,但也是有文化的。人通过文化来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又制约着人的发展。

《边走边唱》的主题是中国人的个人崇拜、理想追求的盲目性。它延续了文革批判的思路,将电影与哲学思想纠缠在一起,进行文化的反思,试图找寻在这种盲目生活状态下人们活下去的意义。

陈凯歌的这三部早期电影都是从代表着中国文化的黄土和贫瘠的西部来反思的,具有浓重的文化和哲学意味。围绕着文化来浇铸自己的思想艺术。

2.张艺谋的电影——中国民间风俗影象

不同于陈凯歌电影在农村题材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考察人的生存状态,进而以自己的经验来反思历史和社会,张艺谋则借助农村题材的电影来表现人,再现人,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试图在农村题材的电影中展现民间风俗来打造中国的文化符号。在他的几部农村题材电影中,民间风俗都是贯穿整部电影,是其农村电影的重要部分,缺了它就等于缺了整部电影的灵魂。

《红高粱》的故事背景是在边远的宁夏地区,一片广袤的高粱地,高粱地呈现的是粗犷的红色。片头我奶奶嫁过来的时候,婚嫁仪式和颠轿仪式就散发出一种原始的张扬与放纵之感。我奶奶在上轿之前是老妈子念词祝福,然后盖上红盖头。嫁娶过来的一路上,在尘土飞扬的黄土地中被一群大男人一边颠一边抬着走的。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一整个故事是伴随着挂灯、点灯、灭灯、封灯这一套仪式来推进情节发展的。红灯笼寄托了人的欲望和感情,借由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仪式来道出对传统文化的质疑。

《菊豆》中的大染坊和《我的父亲母亲》中的那两上的一抹红都是点睛之处,并且都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道具。

(二)都市题材

1.陈凯歌的电影——人文关怀

《和你在一起》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生,真正把普通人的真实情感摆在了显著的位置,不再用含蓄而冷峻的手法来对洞察和批判人性,而是在宣泄一种人世的情怀。在《和你在一起》中,陈凯歌一改之前深沉而象征化的影象风格,用极为通俗、流畅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平民化的故事,和以往的《黄土地》《霸王别姬》形成完全不同的风格。影片宣扬的是为爱而追求,倡导的是一种人文关怀。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惊喜,看到了不一样的陈凯歌,看到了温暖的普通人的爱。只是陈凯歌这样类似的电影作品偏少,只此一部。

2.张艺谋的电影——主导纪实

张艺谋的都市题材着重表现的是与现实贴近的故事,尽量表达出城市和故事的真实性。

(三)武侠题材

两位导演都拍过几部武侠类的电影,可以看出他们解读历史的角度不同,他们武侠电影的艺术风格也完全不同。一个是现实主义,一个是浪漫主义。

1.陈凯歌的电影——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复杂人性

陈凯歌一共有三部武侠类的电影,即《荆轲刺秦王》、《无极》、《赵氏孤儿》。他的这三部电影都备受争议。

在陈凯歌的武侠电影世界里,陈凯歌以他独特的现实主义手法,以他的文化思维和思考方式展现复杂的人性。虽然是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或历史时空或架构的虚假时空,但在这类武侠题材中,陈凯歌注入了人物的多样性特点,纠结在一起的爱恨情仇,描写了他对人性的现实生活状态的思考。

2.张艺谋的电影——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侠义江湖

张艺谋在他的武侠电影中对于历史的解读是明显贴近正统主流价值体系的。他的武侠电影以天下苍生为主题。他有三部武侠类电影,即《英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

从这里我们可以说,张艺谋的武侠电影是好看的武打片,而陈凯歌的武侠电影是贴近史诗化历史片的。这是他们对于历史不同角度解读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二、人物形象比较分析(一)陈凯歌的电影

1.性格矛盾复杂

陈凯歌影片中的人物是复杂的,许多种情绪纠结于一身,矛盾而又复杂。

《荆轲刺秦王》除了赵姬外,每个人都行为偏执乖张、性格分裂变态。

秦王呈现出焦虑的神经质人格,外表厉害圆滑,内心却有着传统的制度规矩。他的行为是来自于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当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把自己的生父吕不韦刺死,生母流放异地,为了把知道他身世的人都杀死,他违背了对赵姬的承诺,攻打赵国,并且滥杀无辜。他原本是为了统一天下,可是为了维护加在他身上的制度,滥杀无辜。

2.角色化

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三种基本形态:脸谱形象,性格形象,典型形象。其中典型形象是形象塑造的最高形态。它不仅作为个性鲜活的形象而吸引人,还能使人从它身上找到某种思想启示。陈凯歌就善于塑造典型形象,他把思想寓于人物的个性之中。

《无极》中若干个男人形象各有不同。身穿鲜花盔甲的光明威严庄重,粗布麻衣包裹下的昆仑单纯多情,满脸鬼画符的鬼狼则永远阴暗诡异。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北宫爵无欢。导演大胆地把这个性格小生打造成了深邃多变、凶狠毒辣的谋反佞臣。阴险的北宫爵身着银白色的盔甲,造型繁杂,眉目间隐藏杀机,同时无欢的造型里也运用了很多鸟的标志。鸟的含义就是飞,就是完结,没有什么根。这种“无根之美”传达了导演对角色的理解——这个看似权倾朝野的佞臣无欢其实不过是个被命运无端摆布的人物。

(二)张艺谋的电影

1.单一片面的性格

张艺谋电影中的人物是单一的,单纯而美好。

《我的父亲母亲》中我母亲对我父亲的深情与纯情。她一路上穿着小红棉袄在路上追赶着我父亲,对于爱情的执着,在雪中一直等待父亲,在路上一直寻找丢失的发卡。影片中留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母亲在雪地的影象。少女的矜持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使母亲表现出了独特的爱情追求方式。母亲在父亲经常出现的场合、经常行走的路上造成偶遇的假象。为了能看见父亲,母亲走的路都是迂回的,在父亲出现的周围远远地奔跑,一直在不远不近的地方追随着他。后来,母亲为了给回城的父亲送一碗饺子,竟然追着马车跑过好几个山头。

2.类型化

张艺谋电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多半是女性形象,每一个形象就像一张脸谱,执着的表达一种性格,表现一种精神。在注重一种性格表现的同时,也升华了影片的主题,用一种类型的性格来打动观众。

《活着》里的福贵,名字就带有中国味,中国人一生就希望平安有福气富贵。福贵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人小国寡民智慧的生存之道。在时代与政治的夹缝中求生。

张艺谋电影塑造的形象是中国人的形象。他们代表着各种类型的人。这种类型化的形象更能集中体现影片本身的主题,升华电影中的中国文化精神。

三、电影艺术表现形式比较分析(一)剧本的改编方式

陈凯歌执导的张艺谋担任摄影师拍摄的《一个和八个》是根据郭小川的诗作改编的,《黄土地》是根据柯岩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的。而这些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每部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虽然两位导演的众多影片都是改编而来的,但是两个人在改编剧本的方式上却有不同的手法。

1.陈凯歌的电影——文化思辨的工具

《霸王别姬》是根据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霸王别姬》算不上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它基本上是照着通俗故事的套路去构思的。它只是大概的讲述了一段梨园弟子的江湖人生,而对段小楼、程蝶衣这两个艺术形象的塑造没有多少力道。它缺乏一种人性深度和真正能震撼人心的力量。解放后到“文革”中的岁月意念化的表述。陈凯歌是经历了“文革”的,他用他独特的体验和多年的反思对这一段历史做出了个性化的诠释。

2.张艺谋的电影——增加物象符号

张艺谋对于原著改编的一个典型就是增加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物象来点睛整个影片,并且成为影片思想的维系之物。

《大红灯笼高高挂》把原名《妻妾成群》都改了,是为了适应电影的特点,使影片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红灯笼不单单只是背景,而是关系到故事发展的剧情因素。它和几个女性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没有红灯笼,故事就不能完成。大红灯笼这个物象符号的增加,既增加了视觉造型的感染力,也增加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感,升华了影片主题。

(二)视觉造型

1.陈凯歌的电影——象征性

陈凯歌的电影场景往往隐藏着他复杂的电影语言。他的场景设计常常带有舞台化的夸张与美感,充满了象征意义。

《无极》展现了梦幻宏大的场面和东方意境之美的奇观。陈凯歌给观众呈现了一场磅礴大气,瑰丽雄美的视觉盛宴。影片中很多场景设计可以让人感觉到象征主义的神秘。“魔幻王城”用一圈圈的圆形设计,是每个人都很难走出命运的迷宫,脱不掉生命的不息轮回。“海棠精舍”宁静而自然,海棠的飘飘落落浪漫唯美,忘记尘世的纷纷扰扰,只顾着相爱。鸟笼,让人觉得,内心的不自由才是永远的禁锢。

2.张艺谋的电影——影象铺陈

从《红高粱》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到《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饱满瑰丽的色彩一直在影片中华丽的铺陈着。

【篇三】陈凯歌饰演的冯玉祥是什么电影

论陈凯歌电影中典型性格的美学特征

钱玉华

【期刊名称】《大众文艺》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陈凯歌电影中的典型人物性格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人物性格不仅突出个性特征,而且把个性特征和普遍性、丰富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强调性格和环境的冲突,性格和性格的冲突,性格自身的内部冲突,在各种冲突中完成人物塑造.

【总页数】1页(204)

【关键词】陈凯歌电影;典型性格;美学特征;个性;冲突

【作者】钱玉华

【作者单位】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2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画皮下的人性思考——浅谈电影《画皮》中人物性格典型性的突破 [J], 余翠萍

2.名人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微电影发展之路 [J], 吴紫卉; 王馨笛

3.浅析电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以张艺谋电影为例 [J], 王红燕

4.名人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微电影发展之路 [J], 杨潇

5.电影画外音的美学特征——浅析电影《雏菊》中画外音的运用 [J], 孙璐璐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四】陈凯歌饰演的冯玉祥是什么电影

◎人文科技◎ 
变态人格的文化建构 


由陈凯歌电影说起 
张 蕾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陈凯歌擅于运用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体现和思考中 
理上有所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的纲常礼教,中国 
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他自身本土文化的自觉性与社会文化 古代所追求的是情感符合现实身心和社会群体的和谐协同,排 的变迁性相混杂,同时体现在他作品中的文化属性和历史积淀 斥偏离和破坏这一标准的任何存在方式。陈凯歌借助电影这一 也在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身份中有着隐喻式的表述d 变态人 载体,将自己是群氓中的一份子的感慨表现于作品之中。人类 
格和社会文化之间有着极隐蔽却不可割裂的关联。 
在某一个时代所做出的选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受到主流 
关键词:陈凯歌;
电影;
变态人格;
文化建构 
文化的群体性制约的。综上,作品呈现出来的症候其本质就是 可以说,陈凯歌的每一部电影都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曲 
文化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权利符号对人类的隐形制约所致。 
折的故事折射人生百态,其中具有“症候”的人物形象作为一种 2变态人格背后隐含的文化自觉意识 
潜在的文化符号显现着他的创作无意识。从《黄土地》一直到 陈凯歌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命运极具相似性,即变态人格背 《搜索》,陈凯歌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一定l的人格特质:变 后都隐含着悲剧性命运:焦虑、绝望、虚无。陈凯歌讲述的故事 态、含混、内心矛盾、意识错乱、挣扎、焦虑、悖逆等,电影文本蕴 叙事超越了具体的时空限制,而上升到人类抽象的悲剧性命运 含着深层的隐秘的含义,这些人格特质的成因究竟是什么,人物 的普遍意义上,试图在一种较高层次上来认识人类的本体,正如 的悲剧究竟又是什么造成的?深入探析,不可否认,社会文化可 他所说的“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就是艰难与困厄”,翠巧、老瞎子、 以充当一种权力者的角色,文化权力对人格的制约逐渐浮出水 蝶衣、菊仙、荆轲、忠良、程婴、叶蓝秋的死,小楼的迷惘、如意的 面,文化权力隐藏于人格背后,对变态人格的成因与发展有着重 痴傻等,焦虑、绝望、虚无贯穿于陈凯歌的所有人物形象中。纵 要的影响。 
观陈凯歌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创作者对生活的感觉是用 1 症候——一种象征性的文化符号 
心灵的探询来开掘和表现的,对于“心灵”的永恒关注是其电影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症候是一种象征性的文化符号。通过 
的突出特点,他的这种创作无意识是对文化的整体反思,反映了 一
对陈凯歌作品中人物形象所呈现韵人格特征的症候式分析,可 种文化自觉意识。社会的理性、伦理政教的要求与个体身心 以发现这些人物形象的变态人格的出现与发展无一不是社会文 情欲这两方面并不能经常真正统一融合在一起。特别是随着社 化下的一种病症,并且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当中有着各自的特征。 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社会规范、伦理要求、政教体制常常 《霸王别姬》中,程蝶衣情感的残缺畸形是在一个特定的文化背 成为满足个体身心情欲的不愉快的限制和束缚,人格的异化和 景中形成的,京剧这一传统文化和人类自由思想相碰撞,人类情 极端化倾向不与社会相和谐就注定着悲剧产生的必然。简单来 感与社会文明进程之间相冲突。影片三个主人公的情感纠葛了 讲,人现存的人文世界是人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场合。从中 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依据费孝通先生差序格局的观点可以 一
生,蝶衣(和日本人)醉心于艺术,小楼的进退两难,菊仙的无 动于衷,“文革”对艺术的造反,他们都和京剧有着千丝万缕的 看出中国传统社会具有一个很最重要的特点:以伦理秩序为核 关系。程蝶衣受尽学戏的折磨与痛苦,的确也受到了来自戏剧 心的社会关系格局,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制度安排和权力运 艺术带来的犒赏,但是艺术和生活的结合彻底地混乱了他的生 作,都是以这样的一种社会关系模式为基础。而在这里,之所以 活,也带来了他悲剧的一生,这无疑是由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给予 提出文化自觉意识,是因为陈凯歌的作品从表面来看,人物的命 的一种畸形的状态。极为巧合的是,影片中,蝶衣、菊仙和小楼 运大都以悲剧收场,即使是笑也是藏着悲凉的。但是陈凯歌真 在“文革”时相互拆台、相互指证的这一幕和陈凯歌“文革”时指 正目的并不是展示这种悲剧,他更看重的是挣扎与觉醒,所以在 证自己父亲的心态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相合之处的,但他在影片 他的电影中,无形之中将人和社会文化的冲突呈现了出来,因为 中采取了一种调和手段,描述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事件时并没 自我的这种私化和社会纲常秩序伦理对人束缚与制约甚至是伤 有对人物紧张心理进行过多地关照,观众只能想当然地猜测导 
害而使人们的人格扭曲,这种变态人格所导致的悲剧背后其实 演的这种难言之隐。 
蕴含了导演对人生、命运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社会文化的深刻 陈凯歌的电影作品也隐含了一种文化的复杂性。《黄土 思考,透过这种文化自觉意识,可以更好地理解陈凯歌创作的无 地》中,广袤的黄土地滋养着人类的生命,也同时禁锢着人性的 意识,反思导致变态人格的深层原因。 
自由,翠巧爹还有无数像翠巧爹一样执着于这种黄土文化的人 综上,围绕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和人物在行动上具 们乞求上天降雨,“咱庄稼人有规矩”——拐着弯儿地抵抗着顾 有内在的一致性,这就是具体的社会文化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 青所说的全中国都要变化了,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对于他们来 和人物的主体活动集中表现在一些文化事物上的同构认同和相 讲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风月》里忠良的每一步选择,对身 互适应,但是更多的时候,社会文化对人格是一种隐性制约,文 边人和事的态度,都决定于他对现实的不满,儿时的阴影挥之不 化的中心地位使得变态人格的成因与发展均会受到它的束缚和 去,成年后这种不满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本加厉,在封建习俗的泥 制约。 
淖里他无法自拔,自我、本我无法均衡,面对社会、面对家庭、面 参考文献: 
对爱人,在整个人际交往中将自己彻底地变成了矛盾综合体,随 [1]弗洛伊德(奥).弗洛伊德文集[M]。车文博,主编.长春:长 
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成长过程充满着各种刺激而自身却无意识 春出版社,1998. 于这种变化,直至演变为变态人格。《梅兰芳》里的邱如白和十 [2]陈凯歌:我的青春回忆录[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三燕是新旧时代的代表人物,邱如白背弃家族去“傍戏子”,并 [3]陈墨.陈凯歌电影论[M].北京:当代艺术出版社,1996:2. 且扫清梅兰芳身边一切的障碍,为了发扬京剧这门艺术甚至不 [4]卡伦・霍妮(美).神经症与人的成长[M].张承谟,贾海虹, 
惜牺牲民族气节为日本人演出,这在当时的时局是不为人所理 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解的,梅兰芳也因此离开了他,他的思想太激进,一方面他感念 [5]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10. 京剧这门传统的艺术,另一方面他急于改革,所以为时代所不 [6]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 
容;
而十三燕执着于京剧的传统,不肯改革,也不为时代所容,在 出版社,2009:7. 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梅兰芳对于他们二者而言是一个理想化的 [7]朱光潜.变态心理学派别[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合体,可是也受到那个时代各种呼声的质疑。 
作者简介:张蕾(1985一),女,河南漯河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河 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不只体现在意识形态上,也在文化心 
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艺术系助教,研究方向:影视批评学。 

92・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